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13-09-18T16:45:21.45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52期供稿作者:李昕
[导读] 当着学生的面,公开用训斥的口吻对待学生时,就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
李昕常德市鼎城区第九中学
逆反心理是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表现为顽皮、任性、不听话,专门和老师唱对台戏。你说这件事他不能干,他偏要试一试;你说那东西不能碰,他偏要摸一摸,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就叫做逆反心理。
为什么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呢?初中生大都是十二、三至十五、六岁,这个时期特点是“生理上早熟,而心理上晚熟”还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是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复杂矛盾的时期。由于各种社会信息,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再加上学生的思维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但表面性、片面性较多,道德观念和理想还不成熟,看问题偏激,容易产生冲动等原因,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其表现是:
一、不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意愿,强行为学生定向
有些老师为了自己的学生将来能出人头地,总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每天规定必须会背几首诗,做多少道题,记多少个单词等等,达不到要求就采用一定手段惩罚,弄得学生整天筋疲力尽,捧书本而苦思,望题海而兴叹!这种无视学生个人意愿和特点的做法,最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二、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是少年儿童最基本的心理要求。作为学困生也是一样想获得新的知识,教学中由于教与学的矛盾和学生自身的诸多因素,一些学习差的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出来。如果我们教育不得法,就会使他们丧失求知欲,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造成谁督促其学习就厌恶谁的心态,进而导致其他方面的落后。
三、遇事爱唠叨
有些老师爱生心切,总担心学生出什么事,于是,一见到学生,就要学生注意这,注意那,这种事不能干,那种不行,等等,唠叨起来没完没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四、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如,当着学生的面,公开用训斥的口吻对待学生时,就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这种批评教育的方法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怨恨。
根据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要克服这种逆反心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对待这样的学生,应珍视他们最初的学习愿望,巧妙地利用知识固有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每天都要学到新的东西,体验到学习中取得的成绩的乐趣,可以发挥其某学科的专长,使其在某学科长足进步,并以此带动别的学科的进步。实践证明:学困生的学习愿望绝不是靠分数压出来的,也不是靠排名次吓出来的,更不是靠老师和家长的恐吓、训斥逼出来的。它的原动力主要是来自对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靠我们再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发现、扶持和培育,并加以巧妙地引导,让学困生感到自己每天都在前进的自豪感和自信中,进而产生克服困难,坚定学习愿望的内在力量。
二、学会宽容与沟通
当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一些非理智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忍让、宽容,耐心帮助,使他们在心理上逐步调整,在感情上受到安慰,使自尊心获得补偿。因为,宽容是一门交际的技术,它滋润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宽容不是怯懦,不是在威逼利诱面前城隍城恐,阿谀奉承,低头哈腰;不是在是非曲直面前,唯唯诺诺,人云亦云,颠倒黑白。宽容而是将友爱、体贴、理解与气度与浓缩于一点儿,宽容是金。
三、尊重与信任学生
既然初中孩子有强烈的“成人感”,那么就不应当把他们当作小孩子,凡班级有什么大事要与他们商量,给他们发言权;凡与学生有关的事情要先听他们的意见;支持并满足他们合理化要求,帮助他们排除一些困难等。平等看待不等于顺着他们,但批评要和风细雨式的,即使学生行为出现偏差,也不要讥讽,把一些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做,要相信他们一定会办好。在活动中使我们坚信:学生是可以救药的,只看你工夫到不到、心意城不城、方法对不对。
五、改进教育方法
第一,摒弃打骂体罚的旧方法,要从尊重学生人格出发,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第二,对逆反心理采取“冷处理”当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后,不要强行教育,而是待他冷静下来后,再进行劝慰和引导;第三,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根据他们的智力优势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