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复习指导:
1.孔子,名____,字_______,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_____》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_____治国的政治主张。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A.千乘.之国(shèng) 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īn)
B.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
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相.(xiàng)饥馑.(jǐn)哂.之(shěn)
D.喟.然叹曰(kuì) 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
è)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侍奉
B.居.则曰居:闲居、平时
C.如或知.尔知:了解
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
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率:轻率
B.吾与.点也与:赞成
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
D.且知方.也方:道,准则
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乎:语气词,吗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
C.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表修饰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连词,至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
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或.知尔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7.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鼓瑟希,铿尔 D.夫子莞尔而笑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9.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0.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11.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目项王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

”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二、阅读理解。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3.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比.及三年比:比较C.以俟.君子俟:等待 D.鼓.瑟希鼓:弹奏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加之以.师旅以.刀劈狼首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其礼乐
C.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
D.唯求则.非邦也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家邦国家”范围的一组是()
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②异乎三子者之撰
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⑤亦各言其志也⑥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16.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待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

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

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义之邦。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

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

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1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沂(yí)
2.D
3.D(年长)
4.C(撰:才能)
5.A(介词,比)
6.B(B、用、拿//认为;A、比;C、如果;D、有人)
7.A(代词,你们;其余三项均是作词尾用。


8.D(“为”均作动词用,治理;“如”至于//或者)
9.C(介词,因为;A动词,用,做;B介词,用;D句中语气词,可不译。


10.B(为什么;A什么;C与“如”连用,意思是怎么样,如何;D什么。


11.B(形容词作名词用,其余三项均是名词作动词。

)12.C(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句均是宾语前置。

)13.B (比:等到) 14.A(A.均为“拿”“用”;
B.或者//至于
C.介词,与、和//语气词,呢;
D.就//却) 15.C 16.D(D
项,彬彬有礼的是冉有。

在他之后公西华的回答更加谦虚。

他不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婉地表示,愿意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怎样治理国家。


17.(1)我去处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得为人的道理。

(2)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有饥饿。

(3)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事情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