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知识点总结@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参考答案-Microsoft--文档

一、名词解释1.抗原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必须具备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2.抗原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中决定抗原性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抗体是指B细胞识加抗原后活化,培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和特异性结合球蛋白。
4.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与吞噬细胞表面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5.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6.补体正常人或动物中存在的组与免疫有关的、并具有酶活性球蛋白。
7.细胞因子一组由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小分子蛋白质。
8.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资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剌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二、填空1.免疫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2.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是异物性、大分子物质、结构与化学组成和机体因素等。
3.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病原生物和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异嗜性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超抗原和同种抗原等。
4.Ig的水解片段是一Fab段和Fc段。
5.IgG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激活补体、调理促吞噬作用「加C3b调理)、ADCC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抗感染的主要抗体等。
6.IgM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激活补体、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溶菌、杀菌和单体IgM以膜结合型表达与B细胞表面,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_等。
7.SIgA的成分包括J链接的双体、IgA 和分泌片。
8.干扰素的概念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可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
_ ,按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I型干扰素_和II _型干扰素。
微生物免疫重点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免疫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免疫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免疫学是研究宿主对微生物的抵抗性、微生物对宿主的侵害机制以及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的学科。
微生物免疫学是免疫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宿主对微生物的抵抗力、微生物对宿主的侵害机制等内容。
微生物免疫学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保护宿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微生物免疫的类型微生物免疫可以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两种类型。
天然免疫是机体固有的免疫机制,主要包括宿主对微生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如炎症反应、免疫细胞介导的清除微生物等。
获得免疫是机体在接触到微生物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它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
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介导。
获得免疫对微生物的抵抗性和清除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三、宿主对微生物的抵抗机制宿主对微生物的抵抗机制主要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两种类型。
天然免疫是机体固有的免疫机制,包括炎症反应、免疫细胞介导的清除微生物、溶菌酶和抗菌肽的作用等。
获得免疫是机体在接触到微生物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
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介导。
这些免疫机制协同作用,形成了宿主对微生物的抵抗性。
四、微生物对宿主的侵害机制微生物对宿主的侵害机制主要包括微生物毒性因子的作用、微生物侵袭宿主细胞和组织、微生物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逸等。
微生物的毒性因子包括内毒素、外毒素、细胞毒素等,它们可以直接对宿主组织、细胞产生损害。
微生物侵袭宿主细胞和组织的机制主要包括黏附、入侵和内稳固化等步骤。
微生物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包括产生变异抗原、干扰宿主免疫应答、抑制免疫细胞功能等。
五、微生物免疫的应用微生物免疫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保护宿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免疫的应用包括疫苗设计和疫苗接种、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和应用、采用微生物对抗微生物、改良微生物毒素等。
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知识点】1、微生物的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2、三型微生物的特征: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进化程度最高,有细胞核,细胞器完善,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真菌。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的细胞结构,无细胞核,仅有拟核,核糖体是唯一的细胞器;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除支原体外,其余都有细胞壁3)非细胞型微生物:基本结构核酸+蛋白质衣壳——核衣壳,本身无代谢及繁殖能力,侵入机体后寄生于活细胞中以繁殖子代;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病毒。
3、抗感染药物的种类1)抗真菌药物: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效,酮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等2)抗细菌药物: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等3)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干扰素、金刚烷胺、达菲(奥司他韦)等。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知识点】1.细菌的测量单位:μm2.细菌基本结构的组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菌毛:包括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用于传递质粒,间接不良后果是导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毛介导粘附,与细菌侵袭力有关;荚膜:在体内形成用于抗吞噬;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休眠形式(不繁殖),抵抗力强,一般消毒灭菌方法无法将其杀死,杀死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细菌生理【知识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丝二分裂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知识点】1.正常菌群的概念: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由不同种类微生物构成的微生物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而且有利,称之为正常菌群。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与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以下哪项不属于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A. 淋巴细胞B. 白细胞C. 细菌D. 抗体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A. 产生抗体B. 生成记忆细胞C. 调节体温D. 检测和杀灭异常细胞答案:C3. 免疫系统中的两种主要淋巴细胞是:A. B细胞和T细胞B. NK细胞和抗体细胞C. 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D. 上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答案:A4. 以下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免疫系统只能防御病毒入侵B. 免疫系统可以防御病毒和细菌入侵C. 免疫系统只存在于人类身体中D. 免疫系统不能产生抗体答案:B5. 免疫应答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以下哪项属于细胞免疫的机制?A. 抗体中和病原体B. 存在于黏膜上的IgA抗体C. T细胞杀伤病原体D. B细胞产生抗体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___是指机体对于外来抗原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答案:炎症2. 激活的B细胞分化为__细胞和记忆B细胞。
答案:浆细胞3. ___________是一种减轻疾病症状的治疗方法,通过给予体内相应的免疫物质来增强免疫应答。
答案:免疫疗法4. ___________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和破坏身体组织。
答案:类风湿性关节炎5. ___________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答案:感染病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答案: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可以自主繁殖和生长。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细胞内进行繁殖,没有自主生长和繁殖的能力。
细菌可以被抗生素治疗,而病毒感染一般需要抗病毒药物或者自身免疫系统对其进行清除。
2. 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病原体的?答案: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体上的特定抗原来识别病原体。
微生物与免疫学章节复习题(附有答案)

绪论一、填空题1、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显微镜开始的,其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是经验时期________、____实验时期、现代时期和__________。
2、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
二、判断是非1、巴斯德是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因为显微镜稀少,列文虎克逝世后微生物学未能迅速发展。
( )3、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
( )三、名词解释1、微生物: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四、选择题1、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CA、巴斯德、列文虎克B、柯赫、列文虎克C、巴斯德、柯赫D、巴斯德、弗莱明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 A 。
A、列文虎克B、柯赫C、巴斯德D、斯坦利3、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的发明者是 C 。
A、巴斯德B、柯赫C、吕文虎克D、别依林克4、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B、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
5、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
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五、问答题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2、微生物的一般特性是什么?1.微生物多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或细胞群体形式存在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第一章细菌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名词解释l、细菌2、中介体3、质粒4、异染颗粒5、荚膜6、鞭毛7、芽胞8、L型细菌二、填空题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作为测量单位。
微生物考试复习重点及答案

I型
II型
III型
IV型
别名
速发型
细胞毒型
免疫复合物型
迟发型
抗体
LgE
LgG、LgM
LgG、LgM、IgA
不参与
补体
不参与
参与
参与
不参与
T细胞
不参与
不参与
不参与
消化道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预防:查明变应原(皮试)脱敏注射(小剂量、短时间、多次注射)
人工自动免疫: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抗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自动免疫特点:免疫力出现慢,但致持久,用于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输入特异性抗体使集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人工被动免疫特点:输入抗体后立即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答:分类:⑴固有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⑵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
特点: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生来就有,人人都有,可以遗传
无特异性
无记忆性
特异性免疫应答特点:后天获得,不能遗传有特异性有记忆性
抗体产生的规律及意义?
答:规律:M-G-A顺序规律再次应答增强规律。
意义:在预防接种致病抗体时,加强免疫获得含量高维持时间长,亲和力高的抗体
肽聚糖
多而厚
少而薄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革兰染色:深紫色(阳性),红色(阴性)意义:鉴别细菌,选择药物,了解细菌的致病菌。
细菌繁殖的方式: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病毒增殖方式:复制.
细菌的人工培养的生长现象: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菌膜生长
微生物与免疫学(含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含答案)1.不是微生物特点的是() [单选题] *A.个体微小B.种类繁多C.分布广泛D.无变异性(正确答案)2.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单选题] *A.黄曲霉苗B.啤酒酵母.C.大肠杆菌(正确答案)D.细小病毒3.第一次观察到细菌的科学家是() [单选题] *A.列文虎克(正确答案)B.巴斯德C.贝杰林克.D.柯赫4.观察细菌个体使用的工具是() [单选题] *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正确答案)C.电子显微镜D.直接观察5.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单选题] *A.芽殖B.裂殖(正确答案)C.芽孢繁殖D.孢子生殖6.青霉素主要作用于() [单选题] *A.革兰氏阳性菌(正确答案)B.革兰氏阴性菌C.霉菌D.病毒7.与细菌革兰氏染色密切相关的细胞壁成分是() [单选题] *A.肽聚糖(正确答案)B.磷壁酸C.脂多糖D.蛋白质8.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单选题] *A.肽聚糖B.磷壁酸C.脂多糖(正确答案)D.蛋白质9.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单选题] *A.鞭毛(正确答案)B.细胞壁C.胞浆膜D.核体10.外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单选题] *A. DNAB.蛋白质(正确答案)C. RNAD.脂多糖11. 动物源的致病性细菌的分离培养通常在() [单选题] *A.37℃(正确答案)B.25℃C.55℃D.任何温度12.不属于真菌特点的是() [单选题] *A.具有细胞壁B.含有叶绿素(正确答案)C.细胞核为真核D.没有根、茎、叶13.在发酵工业中,通常利用的霉菌繁殖方式是() [单选题] *A.断裂增殖(正确答案)B.二等分裂C.无性孢子繁殖D.有性孢子繁殖14.大多数真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通常为() [单选题] *A.10-20℃B.20-30℃(正确答案)C.30-40℃D.40-50℃15.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特定动物发生半数死亡的最小微生物量或毒素量,称为()[单选题] *A. MLDB. LD50(正确答案)C. MIDD. ID5016. 下列组织器官中,不属于中枢淋巴器官的是() [单选题] *A.胸腺B.脾脏(正确答案)C.法氏囊D.骨髓17.下列作用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单选题] *A.生理屏障(正确答案)B.注射疫苗C.注射血清D.弱毒感染18. 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分子是() [单选题] *A.抗体(正确答案)B.补体C.干扰素.D.白细胞介素19.机体含量最高的抗体是() [单选题] *A. IgAB.lgG(正确答案)C. IgMD. lgE20.经注射抗小鹅瘟病毒血清,使雏鹅获得的免疫保护作用属于() [单选题] *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正确答案)C. 天然被动免疫D.天然主动免疫21.提出病原学说的科学家是() [单选题]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贝杰林克.D.柯赫(正确答案)22.观察细菌形态的工具通常是() [单选题] *A.直接观察B.放大镜C.光学显微镜(正确答案)D.电子显微镜23.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 [单选题]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正确答案)B.抑制核糖体的含成C.抑制细胞膜的合成D.抑制脂多糖的合成24.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单选题] *A.肽聚糖B.磷壁酸.(正确答案)C.脂多糖D.蛋白质25.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细菌特殊构造的是() [单选题] *A.鞭毛B.芽胞C.细胞壁.(正确答案)D.纤毛.26.肉毒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单选题] *A.蛋白质(正确答案)B.糖类C.脂类D.脂多糖27.光滑型菌落的性状为() [单选题] *A.光滑、湿润,边缘不整齐B.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正确答案)C.粗糙、湿润、边缘不整齐D.粗糙、枯干、边缘不整齐28.不属于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单选题] *A.二等分裂B.出芽繁殖C.孢子繁殖D.断裂增殖(正确答案)29.霉菌的菌丝发育到- -定阶段能分化出产生各种孢子,这样的菌丝称为() [单选题] *A.假菌丝B.基质菌丝C.气生菌丝D.繁殖菌丝(正确答案)30.隐性感染是指() [单选题] *A.动物已感染病原但未有临床症状(正确答案)B.动物在即将感染病原前的状态C.动物已感染病原并有临床症状D.动物未感染病原也未有临床症状31. S-R变异指的是细菌() [单选题] *A.菌落的变异(正确答案)B.抗原性的变异C.运动力的变异D.耐药性的变异32.在细菌发辞过程中,营养物质被氧化并() [单选题] *A.完全释放能量B.完全不释放能量C.部分释放能量(正确答案)D.吸收能量33.用于防腐的化学药品,也称为() [单选题] *A.消毒剂B.防腐剂.(正确答案)C.杀菌剂D.杀虫剂34.离霍乱的病原体是() [单选题] *A.霍乱弧菌B.大肠杆菌C.巴氏杆菌(正确答案)D.沙门氏菌35.鹦鹉热的病原体属于() [单选题] *A.衣原体(正确答案)B.支原体C.螺旋体D.放线菌36.观察病毒的常用方法是() [单选题] *A.光学显微镜观察B.油镜观察C.电子显微镜观察(正确答案)D.普通10倍放大镜观察37.抗体是由()被激活后产生的。
微生物与免疫知识点总结填空!

“微生物与免疫”知识点总结一、细菌、真菌与病毒 1.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1)菌落:_______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_______。
(2)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菌落大小形态颜色细菌菌落 比较_______表面______或________多为白色真菌菌落 细菌菌落的_________ 呈________、_______或蜘蛛网状红、褐、绿、黑、白等(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置________(可以用琼脂和牛肉汁) ②_________(目的:杀死培养基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 ③冷却 ④_________(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 ⑤恒温培养 (4)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_______、适宜的_______、有机物等。
有的还要求特殊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2. 细菌和真菌细菌模式图 酵母菌模式图(1)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结构对比(有该结构打√,没有打×)细胞类型 细胞璧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叶绿体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 真菌(2)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细菌虽有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___________,这样的生物称为_____________;动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属于__________。
(3)生殖方式:细菌靠_______进行生殖;真菌通过产生_______进行繁殖。
(4)芽孢:有些细菌形成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_______。
3. 病毒(1)结构:由_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组成,________细胞结构。
(2)病毒_______独立生活,必须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3)繁殖: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________中的遗传信息,利用________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分类: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_______病毒、________病毒和细菌病毒(也叫__________)。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简答题和答案

大题:1.试述细胞壁的功能.答: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①维持菌体固有形态.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使其能在相对低渗的环境中生存.③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④具有抗原性,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2.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答: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将待检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然后用95%酒精脱色处理,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最终将细菌分为两大类: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红色为革兰阴性菌.采用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在医学上的意义?答: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①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源于革兰阴性菌,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耐高温,高压蒸气灭菌法不能使其灭活,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源质,蒸馏法最好.在制备和使用注射药品过程中应严格防止细菌感染.②毒素与侵袭性酶.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体外的一种蛋白质性物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特异性强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宿主细胞亲和性.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崩解后游离出来.其毒性成分主要为脂质A,无种属特异性,故其引起的病症临床表现基本类似,毒性较弱.某些细菌可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③色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可分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④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临床应用广泛.⑤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⑥维生素.细菌合成的某些维生素除供给自身需求外,还分泌到周围环境中,可被人体吸收利用.4.细胞壁肽聚糖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的作用机理?①肽聚糖,又称粘肽,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由三部分组成:(1)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藉β-1,4糖苷键连接组成;(2)四肽侧链连接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3)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如五肽交联桥)或肽链交联构成交联桥;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②溶菌酶能水解聚糖骨架中的β-1,4糖苷键;青霉素可抑制五肽交联桥的连结,均破坏胞内抗高渗屏障,导致菌体膨胀、崩解.5.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过程分几期?各期细菌有什么特点?迟缓期:是细菌被接种于培养基后最初的一段时间,也是细菌为适应新环境,并为持续不断的增殖作准备所需的时间.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对数期:细菌生长迅速,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敏感研究细菌的性状时应选用该期;稳定期:细菌形态生理改变,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产生;衰退期:细菌形态显著改变,难以辨认.6.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组成等,可把微生物分为几大类?特点如何?答:根据微生物的大小、结构和组成,可将其分为三大类.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算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两类核酸同时存在.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7.试比较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的效力.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力强于干热灭菌, 因为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其次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再者湿热的蒸气有潜热效应存在,液化时能释放更多的能量.8.试述影响消毒剂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剂的灭菌效果受微生物种类、数量、物理状态,消毒剂性质、浓度、作用时间、温度、酸碱度、环境中有机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9.请简述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主要是作用于细菌的DNA,使一条DNA链上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一般波长在24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以265-266nm为最强.在使用紫外线杀菌法时应注意:①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不能透过玻璃或纸张等,因此只使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②杀菌波长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注意防护.10.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主要包括:①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③损伤细菌的细胞膜,导致细菌死亡.11.试述质粒DNA的特征.质粒DNA的特征有:①质粒有自我复制的能力.②质粒DNA编码的基因产物可决定细菌的某些性状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但细菌仍存活.④具有转移性,可通过接合、转导和转化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⑤可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两种.12.试比较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①普遍性转导发生在裂解期,转导的遗传物质是供体菌染色体DNA的任何部位或质粒,为完全转导或流产转导,转导频率为受体菌的10ˉ⁷.②局限性转导发生在溶原期,转导的遗传物质是供体菌DNA的特定部位,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转导频率为受体菌的10ˉ⁴.13.试述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①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因为细菌的变异可发生在形态、结构、染色性、生化特性、抗原性及毒力等方面,故在临床细菌检查中不仅要熟悉细菌的典型特性,还要了解细菌的变异规律,去伪存真作出正确的诊断.②可用于微生物基因组研究.③可应用于某些致癌物质的测定,如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化,可使正常细胞变为转化细胞,因此凡能诱发细菌发生突变的物质都有可能是致癌物质.根据此原理设计检查,检测被检物的致癌性.④可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⑤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也相当广泛.14.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几种方式.①转化: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②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菌中去,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③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④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的噬菌体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15.简述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①吸附:噬菌体的吸附结构与细菌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②穿入:吸附后,尾鞘收缩将头部中核酸经尾鞘髓注入菌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菌体外;③生物合成:噬菌体内DNA进入菌细胞后,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复制,同时合成大量噬菌体外壳蛋白;④成熟与释放:噬菌体DNA与蛋白质外壳在菌细胞质中装配完整噬菌体,最后使细菌裂解释放出噬菌体.16.试比较细菌内、外毒素的不同.外毒素来源于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大部分从活菌中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大部分外毒素60-80℃、30min即可被破坏,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的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内毒素来源于革兰阴性菌,存在于细胞壁组分,菌体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为脂多糖,耐热性强,加热106℃,2-4h才被破坏,毒性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变化、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弱,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17.简述致病菌感染人体后,临床常见的几种全身中毒症状.致病菌感染人体后,临床可表现出以下常见的几种全身中毒的症状:①毒血症.致病菌侵入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②内毒素血症.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引起的症状.③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④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⑤脓毒血症.质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18.什么是细菌的致病性?简述其构成要素.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引起疾病的性能.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的有:细菌的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以及细菌侵入机体的门户.19.简述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①寄居部位的改变:如大肠杆菌进入泌尿道,可引起化脓性感染.②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下降时,发生内源性感染.③菌群失调.20.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及意义.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另外,根据有无凝固酶分为凝固酶阳性菌株和凝固酶阴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凝固酶是鉴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2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哪些?致病物质主要有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素和TSST-1,其他有耐热核酸酶、葡激酶、透明质酸酶、脂酶、荚膜、粘膜素等.2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疾病有哪些?所致致病包括侵袭性和毒素性疾病:侵袭病包括①局部感染,如:疖、痈、毛囊炎伤口化脓等;②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毒素性疾病由有关外毒素引起,包括①食物中毒②假膜性肠炎③烫伤样皮肤综合症④毒性休克综合症.23.简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点.产生金黄色色素、血平板上有溶血环、产生血浆凝固酶及发酵甘露醇.24.简述链球菌的分类依据及意义.分类依据:①根据溶血现象分类有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丙型链球菌一般不致病;②根据抗原结构分类,链球菌按多糖抗原不同分有20群,对人致病的90%属于A群.③根据对氧气需求的不同分类,将链球菌分为需氧、兼性厌氧和厌氧性链球菌三类,对人致病的主要是需氧和兼性厌氧链球菌,厌氧性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25.简述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致病物质有:①胞壁成分,如:LTA、FBP、M蛋白;②外毒素:有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③侵袭性酶:有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和链道酶.所致疾病分为三种类型:①化脓性感染: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有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织炎、脓包疮等,其他系统感染有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气管炎、肺炎等;②中毒性疾病:猩红热,是由致热外毒素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③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包括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26.简述脑膜炎球菌的致病过程.脑膜炎球菌通过飞沫传播,侵入机体首先在鼻咽部繁殖,继而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并释放内毒素,病原菌最后突破血脑屏障引起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27.简述淋球菌的致病性.在自然情况下,人类是淋球菌的唯一感染者,淋球菌的致病物质有菌毛、内毒素、外膜蛋白、IgA1蛋白酶.淋球菌引起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男性表现为前列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在女性表现为尿道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等,形成慢性炎症后可导致不孕不育.母体患有淋菌性阴道炎或子宫颈炎时可感染新生儿,导致淋球菌性结膜炎.28.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灶多局限,高起皮肤,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其脓汁黄而粘稠,如毛囊炎、疖、痈等.如外力挤压疖、痈,细菌可由淋巴和血流向全身扩散,重者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链球菌:引起的炎症病灶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脓汁稀薄带血性,有明显扩散倾向.常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炎症,如丹毒、脓包疮、蜂窝织炎.细菌易经淋巴管和血液扩散,引起淋巴管炎和败血症等.29.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属,多数在肠道内不致病,但如移位至肠道外的组织或器官则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化脓性感染如腹膜炎、阑尾炎、手术创口感染,在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可引起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等;泌尿道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女性多见.但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引起肠道感染,导致人类盲肠炎,主要有五种类型,肠侵袭型大肠杆菌、肠产毒型大肠杆菌、肠致病型大肠杆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肠集聚型大肠杆菌.30.急性菌痢的典型症状有哪些?解释其形成机制.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症状:常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并有脓血粘液便.形成机制:产生的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使其通透性增高,进一步促进对内毒素的吸收,引起发热、神智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等一系列症状.内毒素破坏肠粘膜,可形成炎症、溃疡,呈现典型的脓血粘液便.内毒素尚能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系统,使肠功能发生紊乱,肠蠕动失调和痉挛.尤其是直肠括约肌痉挛最明显,因而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急性感染中有一种中毒性痢疾,以小儿为多见.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形成机制:内毒素致使微血管痉挛、缺血和缺氧,导致DIC、多器官功能衰竭、脑水肿.31.简述不耐热肠毒素(LT)的特性与作用机制.不耐热肠毒素(LT)是ETEC所产生,由质粒介导,对热不稳定.不耐热肠毒素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部位.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A亚单位穿越细胞膜与腺苷环化酶作用,令胞内ATP转化为cAMP,胞质内cAMP水平增加后,导致肠粘膜内水、钠、氯、碳酸氢钾等过度分泌至肠腔,引起腹泻.不耐热肠毒素一般不引起肠粘膜的炎症或组织病变.32.简述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与致病类型有哪些?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有内毒素,并有一定的侵袭力,个别菌产生外毒素.人类沙门菌感染有4种类型:长热症(伤寒或副伤寒) 、胃肠炎(食物中毒) 、败血症和无症状带菌者.33.在诊断伤寒或副伤寒时,试述O及H抗体的特点与分析.O及H抗体的特点:IgM类O抗体出现较早,持续约半年,消退后不易受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重现.IgG类H抗体则出现较晚,持续时间长达数年,消失后易受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能短暂重现.诊断分析:O及H抗体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如两者均低,患此病可能性小;若O抗体不高H抗体高,有可能为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反应;如O抗体高H抗体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若做动态观察需在病程中逐周复查,如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4倍者始有意义.34.何种培养基能区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为什么?用肠道鉴别培养基可区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因这类培养基中有乳糖,乳糖分解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使菌落带色,致病菌不分解乳糖故菌落无色.35.简述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及防治原则.破伤风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深而窄,有异物、泥土、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堵塞伤口,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均易早场厌氧微环境.破伤风梭菌致病的主要物质是破伤风痉挛毒素.防治原则包括三方面:一要正确处理伤口及清创扩创;二要进行特异性预防,一般以注射类毒素主动免疫为主,以注射TAT做紧急预防;三要治疗,包括使用特异性抗毒素及抗生素.36.人在劳动中被铁钉深刺致伤,请问如何处理才能防止破伤风的发生?为防止破伤风的发生,迅速对伤口清创扩创,应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作为紧急预防,因为TAT是马血清制剂,注射前应作皮肤过敏试验,防止变态反应,必要时可采用脱敏注射法;并使用大量青霉素抗菌治疗.37.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是什么?①屏障作用受损,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②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如组织缺血、坏死;有异物存在;有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③正常菌群失调;④机体免疫力减退.38.肉毒杆菌与其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否一样,其主要表现是什么?不一样.肉毒毒素阻碍胆碱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麻痹,患者很少有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麻痹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心肌麻痹而死亡.39.结核菌素试验有哪些方面的应用?①用于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及接种后免疫效果的测定;②作为婴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③测定肿瘤等患者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④在未接种过卡介苗的人群中调查结核病的流行情况.40.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表明未感染过结核菌,但有哪些情况例外?感染初期;老年人;严重结核病患者同时患麻疹或其他传染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41.是否所有的白喉杆菌都产生白喉毒素?不是,只有携带β-棒杆菌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白喉毒素.42.简述炭疽杆菌感染人体的途径及其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感染途径有皮肤小伤口、呼吸道和消化道等,致病物质主要有荚膜和炭疽毒素,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炭疽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可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所致疾病有皮肤炭疽、肠炭疽和肺炭疽,极少数并发败血症、脑膜炎,临床以皮肤炭疽最多见.43.简述炭疽杆菌的防治原则.预防重点应放在家畜感染的防治和牧场的卫生防护上;发现病畜应严格隔离或处死深埋;特异性预防是对人类和易感家畜接种炭疽减毒活疫苗.治疗以青霉素首选,也可用其它广谱抗生素.44.鼠疫有哪几种临床病型?有三种临床病型:①腺鼠疫:最常见,多见于流行初期.②败血症型鼠疫:多继发于腺鼠疫,也有原发者.③肺鼠疫:多见于流行期高峰,原发性肺鼠疫由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转变而成.45.简述沙眼衣原体所致疾病.①沙眼生物变种A、B、Ba、C型,可引起沙眼.②沙眼生物变种D-K型:可引起包涵体结膜炎(婴儿多为包涵体性脓漏眼,成人多为滤泡性结膜炎),引起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③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的四个血清型可引起性病淋巴肉芽肿.46.简述梅毒螺旋体的传染方式及所致疾病.①梅毒螺旋体可由母体通过胎盘传给婴儿,引起先天性梅毒.即胎传梅毒.②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染,引起后天性梅毒,即获得性梅毒.47.简述病毒的基本特点.①个体微小,以nm计量.②结构简单,是只含单一类型核酸的非细胞形态微生物.③严格易感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④抵抗力特殊,大多耐冷不耐热,对抗生素不敏感.⑤能产生病毒间的干扰现象,具有遗传变异等.48.简述病毒的抵抗力特点.①对低温抵抗力强.②大多数不耐热.③耐受甘油的作用.④对抗生素和磺胺等不敏感,对氧化剂敏感.49.简述包膜病毒体的特性.①包膜是许多结构复杂的病毒在衣壳外面所套有的一层弹性囊膜.②它是病毒从宿主细胞芽生释放时所获得,故既有宿主的胞膜成分,又有病毒的蛋白成分.③包膜表面一定间距的钉状突起部分称包膜刺突或包膜子粒,它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关.④包膜病毒对胆汁、乙醚等脂溶剂敏感.50.简述病毒的复制与复制周期.①病毒以其核酸为模板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的方式叫病毒的复制.②复制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与释放的复制周期.吸附只要是通过病毒的包膜或无包膜病毒衣壳表面的配体位点与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所介导.病毒在细胞内必须脱去衣壳,其核酸方可在宿主细胞中发挥指令作用.生物合成即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大量合成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裸露病毒随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包膜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51.试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及功能.①裸露病毒体由核心和衣壳两部分组成,又称核衣壳.包膜病毒由包膜包裹核衣壳组成.②病毒的核心由一种类型核酸组成RNA/DNA,为病毒的基因组,储存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性状.病毒衣壳是包围在核心外的蛋白质结构,由壳粒组成,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它理化因素的破坏,同时可特异性吸附于易感细胞受体上促使病毒穿入细胞,是决定病毒对靶细胞亲嗜性的重要因素.病毒衣壳作为病毒特异性抗原结构,激发机体免疫应答.病毒包膜表面有糖蛋白组成的钉状突起称刺突或包膜子粒与病毒特殊功能有关.包膜的功能可维持病毒体的完整性、增强病毒的致病性、具有病毒种及型的特异抗原性,激发机体免疫反应,用于病毒分类及病毒疾病的特异诊断.52.试述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①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1)杀细胞效应.(2)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3)包涵体形成.(4)细胞凋亡.(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3)免疫抑制作用.53.简述病毒感染的类型.①根据有无症状,分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②根据病毒在机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间,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③持续性感染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持发并发症.54.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有哪些?①垂直传播(先天感染):其传播途径有胎盘、产道、哺乳.②水平传播(后天感染):(1)突破粘膜屏障: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接触性感染、眼及泌尿生殖道传染;(2)突破皮肤屏障:虫媒传染、动物咬伤传染.55.简述干扰素在医学上的意义.①干扰素作为机体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成分,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的扩散.因此,在病毒感染中能阻止和中断发病;若已发病,则在足量抗体产生之前有助于康复.②干扰素可用于严重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56.简述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①高度生物活性;②广谱性;③相。
微生物免疫学问答题(有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问答题1、一、抗原的化学性质,分子量, 分子构象, 易接近性, 物理状态(1)化学性质•化学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
有较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特殊的化学基团(芳香族氨基酸),其免疫原性就强。
•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
•一般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
多糖及多肽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2)分子量大小•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但要兼顾其分子结构复杂程度)•要求分子量一般在10.0kD以上。
(3)(4)分子结构和易接近性•分子结构是指抗原分子中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立体构象。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面这些特殊的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
•易接近性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原分子中分布的部位有关。
(5)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较其单体抗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二、宿主因素1.宿主的遗传性同种动物不同品系及不同个体对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
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况等三、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1)剂量1)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
2)重复进入,引起强免疫应答。
(2)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
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和腹腔等途径诱导正性免疫应答。
消化道摄入的抗原更倾向于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免疫应答)。
(1)Ig的基本结构:Ig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在重链近N端的1/4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VH),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在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其余1/2区域为恒定区(CL)。
VH与VL内还有高变区。
(2)免疫球蛋白的肽链功能区:Ig的重链与轻链通过链内二硫键将肽链折叠,形成若干个球状结构,这些肽环与免疫球蛋白的某些生物学功能有关,称为功能区。
IgG、JgA、JgD的H链有四个功能区,分别为VH、CH1、CH2、CH3;IgM、IgE的H 链有五个功能区,多一个CH4区。
病原微生物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记忆知识点1.免疫的现代概念。
P4答: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现象。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答:(1)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可遗传性,效应恒定性。
(2)适应性免疫:特异性(针对性),习得性,效应递增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
P5答:(1)积极意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消极意义:免疫损伤: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的类型及作用。
P6答:(1)骨髓:①产生所有血细胞;②淋巴细胞产生发育的器官:B细胞分化、发育的最主要场所;(2)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5.人体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
P7答: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6.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
P12答:指能与T、B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双重属性:(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7.半抗原的概念。
P12答:仅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8.表位的概念。
P13答: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集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9.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
P14答:(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
(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
(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0.T细胞依赖性抗原和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的概念。
P15、16答:(1)T细胞依赖性抗原:指需在APC及Th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2)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
11.异嗜性抗原的概念。
P16答:在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
12.抗体的概念。
答:是B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A.衣原体B.立克次体C.噬菌体D.支原体E.放线菌2.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B.非细胞内寄生C.有核仁、核膜D.无完整的细胞器E.对抗生素敏感3.细菌染色法和固体培养基应用的奠基人是:A.Antony Van LeeuwenhoekB.Louis PasteurC.Robert KochD.Dmitrii IvanowskiE.Edward Jenner4.首先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的科学家是:A.Louis PasteurB.Robert KochC.Paul EhrichD.Kitosato ShibasaburoE.Joseph Lister5.首次证明微生物能引起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的科学家是:A.Louis PasteurB.Edward JennerC.Robert KochD.Antony Van LeeuwenhoekE.Alexander Fleming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B.单细胞的小生物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E.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一、选择题A型题1.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是:A.脂多糖B.磷壁酸C.肽聚糖D.脂蛋白E.外膜2.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是:A.核质B.质粒C.细胞膜D.中介体E.细胞质3.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培养多长时间形态比较典型A.1~4hB.4~8hC.8~18hD.18~24hE.24~36h4.与细菌革兰染色性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壁B.核质C.细胞质D.细胞膜E.质粒5.下列关于菌毛的论述错误的是:A.与细菌运动有关B.比鞭毛短C.与致病性有关D.与基因转移有关E.具抗原性6.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B.LPSC.外膜D.肽聚糖E.脂蛋白7.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C.二分裂方式繁殖D.有细胞壁E.对抗生素敏感8.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制是:A.切断β-1,4-糖苷键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C.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E.损害细胞膜9.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通过什么化学键联结形成细胞壁聚糖骨架A.二硫键B.β-1,4糖苷键C.氢键D.α-1,4糖苷键E.肽键10.在碱性环境下生长良好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霍乱弧菌C.表皮葡萄球菌D.肺炎链球菌E.白喉棒状杆菌11.判断某病毒是否有包膜可用下列哪种方法A.超速离心B.细胞病变C.对脂溶剂的敏感性D.对温度的抗性E.对石炭酸的敏感性12.对病毒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B.含二种核酸C.出芽方式增殖D.必须在活的敏感细胞内寄生E.对抗生素敏感13.下列哪种病毒能在光镜下观察到A.口蹄疫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乙脑病毒D.痘病毒E.狂犬病病毒14.对病毒核酸的论述错误的是: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C.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E.只有DNA才能携带遗传信息15.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A.dsDNAB.dsRNAC.-ssRNAD.+ssRNAE.ssDNA16.关于真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形态大于细菌B.结构复杂C.营养要求不高D.对干燥的抵抗力较强E.最适宜酸碱度为pH7.2~7.617.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类型是:A.酵母型B.类酵母型C.丝状型D.类丝状型E.混合型18.真菌的二相性是指:A.同一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二相B.同一真菌有孢子和菌丝二相C.同一真菌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二相D.同一真菌有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二相E.同一真菌有酵母型和丝状型二相19.在沙保培养基中加入放线菌酮是为了:A.促进真菌生长B.抑制细菌生长C.抑制螺旋体生长D.抑制污染真菌生长E.抑制噬菌体生长20.假菌丝是由哪种孢子延长而形成的A.厚膜孢子B.大分生孢子C.小分生孢子D.关节孢子E.芽生孢子第三章感染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具有免疫原性强与毒性强特点的是:A.热原质B.内毒素C.外毒素D.类毒素E.脂多糖2.化脓性病原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称为:A.BacteremiaB.PyemiaC.EndotoxemiaD.ToxemiaE.Septicemia3.下列结构中,哪种与细菌侵袭力有关A.芽胞B.荚膜C.细胞膜D.中介体E.核糖体4.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A.核心多糖B.特异性多糖C.脂多糖D.脂质AE.脂蛋白5.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前者:A.有抗原性,但无毒性B.无抗原性,但有毒性C.无抗原性,也无毒性D.有抗原性,也有毒性E.仅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6.带菌者是指:A.体内携带细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健康人B.体内携带细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C.体内携带致病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健康人D.体内携带致病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E.体内携带真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7.脑膜炎奈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称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8.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A.菌苗B.疫苗C.BCGD.类毒素E.抗毒素9.关于内毒素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B.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C.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D.可制成类毒素E.高压蒸气灭菌法不能灭活内毒素10.关于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第四章抗感染免疫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细菌产生的具有抗吞噬作用的酶是:A.透明质酸酶B.链激酶C.链道酶D.血浆凝固酶E.过氧化物物酶2.正常体液中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防御素C.LysozymeD.白细胞素E.血小板素3.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血浆凝固酶D.组蛋白E.酯酶4.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进入粘膜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E.中和病原体的毒性作用5.通过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其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AC.IgGD.IgDE.IgE6.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A.IgG分子小,易入炎症区B.IgG含量高,作用强C.IgM无免疫调理作用D.IgM半衰期短E.IgG可激活补体7.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A.sIgAB.IFNC.中和抗体D.IgME.补体结合抗体8.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SIgAE.IgE第五章遗传与变异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A.染色体、核糖体、质粒、转座子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噬菌体C.核质、中介体、核糖体、质粒D.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噬菌体E. 染色体、质粒、中介体、噬菌体2.细菌的S-R变异属于:A. 形态结构变异B. 毒力变异C. 抗原性变异D. 菌落变异E. 耐药性变异3.卡介苗BCG是通过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经下列哪种变异形成的A. 形态结构变异B. 毒力变异C. 抗原性变异D. 耐药性变异E. 菌落变异4.细菌的H-O变异属于下列何种变异:A. 形态结构变异B. 毒力变异C. 耐药性变异D. 抗原性变异E. 菌落变异5.下列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A. 中介体B. 细菌染色体C. 质粒DNAD. 异染颗粒E. 毒性噬菌体6.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最主要方式是:A. 转化B. 转导C. 转换D. 原生质融合E. 接合7.耐药性质粒指的是:A. R质粒B. F质粒C. Vi质粒D. 毒力质粒E. 代谢质粒8.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 质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C. 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D. 质粒是细菌生存必需的结构E. 质粒DNA编码产物可赋予细菌某些特性9.下列与细菌发生变异无关的是:A. 转化B. 转导C. 接合D. 重排E. 突变10.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 能自然发生B. 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C. 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D. 药物仅起筛选耐药株的作用E. 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A. 血液B. 皮肤C. 口腔D. 肠道E. 尿道2.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A.血液B.胃C.肌肉D.骨骼E.口腔3.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细菌性腹泻,多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 过敏性反应B. 细菌性痢疾C. 霍乱样腹泻D. 食物中毒E. 菌群失调症4.为防止疾病传播,下列哪种疾病需进行严格隔离:A. SARSB. 狂犬病C. 腮腺炎D. 肺结核E. 单纯疱疹5.治疗菌群失调症最好的方法是使用:A.细菌素B.抗毒素C.抗生素D.维生素E.微生态制剂第七章消毒与灭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在细菌的结构中,与消毒灭菌有密切关系的是:A. 荚膜B. 鞭毛C. 芽胞D. 细胞壁E. 细胞浆2.高压蒸气灭菌法通常在1.05kg/cm2的压力下维持A. 5minB. 10 minC. 15 min ~20 minD. 25 minE. 35 min3.手术室、无菌室的空气消毒,常采用下述哪种方法A. 高锰酸钾液喷洒B. 紫外线照射C. 来苏尔喷洒D. 石炭酸喷洒E. 84消毒液喷洒4.用石炭酸消毒器械和排泄物的常用浓度是:A. 1%~ 5%B. 2%~5%C. 7%~9%D. 10%E. 20%5.下列物质中最耐热的是:A. 白喉毒素B. 肉毒素C. 破伤风毒素D. 内毒素E. 肠毒素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那种疾病无特异预防方法:A.肠热症B.百日咳C.霍乱D.鼠疫E.食物中毒2.机体获得人工主动免疫的方式是:A.注射抗毒素B.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C.注射细胞因子D.注射胎盘球蛋白E.注射类毒素3.以下试验不属于血清学反应的是:A.协同凝集试验B.对流免疫电泳C.血凝抑制试验D.血凝试验E.Elek平板毒力试验4.人工被动免疫最常用的制剂是:A.转移因子B.干扰素C.免疫核糖核酸D.免疫球蛋白E.白蛋白5.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A.增菌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选择鉴别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6.分离培养细菌一般需多少时间A.4~8小时B.8~12小时C.12~16小时D.18~24小时E.24~48小时7.属于自然被动免疫的是:A.经隐性感染或患病后获得免疫力B.经注射类毒素获得免疫力C.经注射丙种球蛋白获得免疫力D.经注射细胞因子获得免疫力E.经胎盘、初乳获得免疫力8.下列哪种细菌需4~8周培养才能长出可见菌落A.大肠埃希菌B.葡萄球菌C.破伤风梭菌D.白喉棒状杆菌E.结核分枝杆菌第十章化脓性细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化脓性球菌中,常见的革兰阴性球菌是:A.葡萄球菌B.铜绿假单胞菌C.肺炎链球菌D.淋病奈瑟菌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2.化脓性球菌中,最常见的是:A.StreptococcusB.S.aureusC.S.pneumoniaeD.N.meningitidisE.gonococcus3. 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重要指标是:A.葡萄球菌溶素B.血浆凝固酶C.金黄色素D.扩散因子E.杀白细胞素4. SPA存在于:A.所有的葡萄球菌表面B.化脓性球菌表面C.所有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D.表皮葡萄球菌表面E.产肠毒素的葡萄球菌表面5. 关于SPA,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为一种表面白质抗原B.是所有葡萄球菌都具有的表面抗原C.能与人类IgG的Fc段结合D.具有抗吞噬作用E.与协同凝集相关6. 导致葡萄球菌性化脓炎症脓汁粘稠、病灶局限的主要因素是:A.葡萄球菌溶素B.杀白细胞素C.血浆凝固酶D.透明质酸酶E.链激酶7. 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葡萄球菌溶素主要是:A.αB.βC.γD.δE.ε8. 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A.直接损伤肠粘膜细胞,导致腹泻B.直接损伤胃粘膜细胞,导致呕吐C.直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昏迷D.通过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E.直接损害肠粘膜血管,导致出血性肠炎9.关于葡萄球菌的抵抗力,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B.在干燥脓汁中可存活2~3个月C.对碱性染料有很强耐受性D.加热80℃30分钟才被杀死E.对青霉素G耐药性菌株高达90%以上10.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常见的细菌是:A.α-hemolytic streptococcousB.β-hemolytic streptococcousC.S.aureasD.S.pneumoniaeE.S.epidermidis第十一章肠道感染细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种试验是鉴别肠杆菌科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常选用的A.葡萄糖发酵试验B. 乳糖发酵试验C. 菊糖发酵试验D. 甘露醇发酵试验E. 吲哚试验2.能发酵乳糖的肠杆菌科细菌属是:A. 埃希菌B. 志贺菌C. 沙门菌D. 变形杆菌E. 耶尔森菌3.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A. 志贺菌属B. 痢疾志贺菌C. 福氏志贺菌D. 鲍氏志贺菌E. 宋内志贺菌4.急性中毒性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 全身中毒性表现B. 腹泻、腹痛C. 脓血便D. 恶心呕吐E. 相对缓脉5.下列哪一项结果可辅助诊断泌尿道大肠杆菌感染A. 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B. 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0C. 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00D. 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000E. 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00006.肥达试验是一种:A. 定量凝集试验B. 半定量凝集试验C. 定性凝集试验D. 沉淀试验E. 补体结合试验7.肥达试验结果:H 1:640,O 1:320,A1:80,B 1:80,该受检者可能患有:A. 伤寒B. 甲型副伤寒C. 肖氏沙门菌D. 胃肠炎E. 回忆反应8.水、食品等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指标菌是:A. 沙门菌B. 副伤寒沙门菌C. 大肠杆菌D. 志贺菌E. 变形杆菌9.关于大肠杆菌的特性,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为革兰阴性杆菌B. 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C. 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D. 鉴定主要依靠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E. 为肠道内正常菌群,无致病作用10.下列哪种细菌不会引起食物中毒:A. 鼠伤寒沙门菌B. 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C. 蜡样芽胞杆菌D. 志贺菌E. 希氏沙门菌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厌氧芽胞梭菌能耐受恶劣环境条件是因为:A. 荚膜B. 菌毛C. 鞭毛D. 芽胞E. 中介体2.关于厌氧性细菌的抵抗力,正确的是:A. 对青霉素敏感B. 对热敏感C. 对蛋白酶敏感D. 对溶菌敏感E. 对氧敏感3.厌氧性细菌不包括:A. 芽胞梭菌B. 弧菌C. 革兰阳性球菌D. 革兰阴性球菌E. 无芽胞杆菌4.下列厌氧菌除哪种外均为人体常居正常菌群成员A. 无芽胞革兰阳性杆菌B. 革兰阴性杆菌C. 球菌D. 破伤风梭菌E. 艰难梭菌5.下列哪种细菌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A. 霍乱弧菌B. 淋球菌C. 炭疽芽孢杆菌D. 肉毒梭菌E. 布鲁菌6.下列哪种细菌不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A. 破伤风梭菌B. 消化链球菌C. 肺炎链球菌D. 艰难梭菌E. 产气荚膜梭菌7.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毒素是:A. 肉毒毒素B. 破伤风痉挛毒素C. 卵磷脂酶D. 炭疽毒素E. 霍乱肠毒素8.破伤风痉挛毒素对人的致死量小于:A. 1gB. 10mgC. 1mgD. 0.1mgE. 1µg9.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极强,仅次于:A. TSST-1B. 霍乱肠毒素C. 肉毒毒素D. 白喉毒素E. 索状因子10.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于:A. 神经细胞B. 红细胞C. 白细胞D. 成纤维细胞E. 淋巴细胞第十三章呼吸道感染细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分枝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A. 胞壁含大量脂质B. 无特殊结构C. 有分枝生长D. 一般不易着色E. 抗盐酸乙醇脱色2.不致病的分枝杆菌是:A. 结核分枝杆菌B.麻风分枝杆菌C.溃疡分枝杆菌D.耻垢杆菌E.海分枝杆菌3.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专性需氧B. 0℃~42℃时均可生长C.营养要求不高D. 菌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E.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混浊生长4.一般不易着色,一旦着色后能抵抗酸性乙醇脱色的细菌是:A. 革兰阴性菌B.革兰阳性菌C. 芽胞菌D.分枝杆菌E.抗酸阴性菌5.不产生内、外毒素和侵袭性酶,其菌体成分与致病性有关的细菌是:A.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B.淋病奈瑟菌C. 霍乱弧菌D. 志贺菌E. 结核分枝杆菌6.下列哪种细菌是专性需氧的抗酸阳性细菌A. 霍乱弧菌B.结核分枝杆菌C.布氏菌D.百日咳鲍特菌E. 链球菌7.营养要求丰富且特殊的细菌是:A. 霍乱弧菌B.志贺菌C.伤寒沙门菌D.变形杆菌E.结核分枝杆菌8.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用何种培养基A. 血琼脂平板B. 蛋黄培养基C.Loeffler培养基D.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E. Bordet-Gengou培养基9.结核分枝杆菌强毒株与弱毒株的区别在于前者有:A. 分枝菌酸B. 蜡质DC.蛋白质D. 磷脂E.索状因子10.在无芽胞菌中,最耐干燥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 肺炎链球菌D. 白喉棒状杆菌E. 结核分枝杆菌第十四章动物源性细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种细菌可引起母畜流产:A. 炭疽芽孢杆菌B. 伤寒沙门菌C. 淋球菌D. 布鲁菌E. A群链球菌2.下列哪一种不是布鲁菌的宿主A. 犬B. 牛C. 猪D. 羊E. 兔3.我国绝对优势流行占的布鲁菌是:A. 羊布鲁菌B. 猪布鲁菌C. 绵羊布鲁菌D. 犬布鲁菌E. 牛布鲁菌4.以下关于布鲁菌生物学性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无芽胞B. 革兰染色阳性C. 无荚膜D. 有鞭毛E. 有异染颗粒5.布鲁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A. 内毒素B. 外毒素D. 菌毛E.肠毒素第十六章螺旋体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目前常用Korthof培养基培养的病原性螺旋体是:A.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B. 钩端螺旋体C. 伯氏疏螺旋体D. 奋森螺旋体E. 雅司螺旋体2. 钩端螺旋体:A.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B. 可引起多种动物发病C. 有的种类可以通过细菌滤器D. 多通过水体传播E. 病后产生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力3. 目前较易人工培养的病原螺旋体是:A. 回归热螺旋体B. 雅司螺旋体C.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D. 奋森螺旋体E. 钩端螺旋体4. 用显微镜凝集试验辅助诊断钩体病,其血清效价应超过多少才有意义A. 1∶10B. 1∶20C. 1∶100D. 1∶200E. 1∶3005. 钩体的最适培养温度是:A. 22℃B. 25℃C. 28℃D. 33℃E. 37℃6. 发病1周内作钩体病原检测应采取哪种标本A. 粪便B. 小便C. 脑脊液D. 血液E. 局部分泌液第十七章支原体和脲原体一、选择题A型题1.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是:A. 立克次体B. 衣原体C. 支原体D. 螺旋体E. 细菌2. 培养支原体最必需的成分是:A. 磷脂B. 蛋白质C. 维生素B1D. 胆固醇E. 葡萄糖3. 支原体生长的最适pH值是多少A. A.5.0~6.0B. B.6.5~7.0C. C.7.8~8.0D. D.8.0~8.5E. E.9.04. 支原体对以下哪种抗生素有不敏感A. 链霉素B. 青霉素C. 氯霉素D. 红霉素E. 强力霉素5. 以下哪种微生物是污染细胞培养的重要因素A. 支原体B. 衣原体C. 螺旋体D. 放线菌E. 立克次体6. 可引起死胎和不孕症的支原体是:A. 原体B. 肺炎支原体C. 溶脲脲原体D. 唾液支原体E. 发酵支原体第十九章衣原体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感染宿主细胞能形成包涵体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是:B.巴通体C.衣原体D.螺旋体E.立克次体2.衣原体与噬菌体的相似点是:A.有核糖体B.含两种核酸C.严格活细胞内寄生D.对多种抗生素敏感E.二分裂繁殖3.以下哪种微生物具有特殊的发育周期A.螺旋体B.衣原体C.立克次体D.支原体E.放线菌4.衣原体的致病物质是:A.内毒素样物质和主要外膜蛋白B.磷脂酶A和黏附因子P1蛋白C.黏附因子P1蛋白和内毒素D.内毒素和磷脂酶AE.荚膜和外毒素5.衣原体介导的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补体和溶菌酶的早期作用D.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E.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6.以下哪种颗粒是衣原体的感染体A.原体B.巴兴体C.网状体D.Dane颗粒E.内基小体第二十章呼吸道感染病毒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引起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病原体是:A.流感杆菌B.甲型流感病毒C.乙型流感病毒D.丙型流感病毒E.副流感病毒2.呼吸道病毒是指:A.以呼吸道为传播途径的病毒B.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的病毒C.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的病毒D.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而不引起全身症状的病毒E.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伴有全身症状的病毒3.流感病毒的核酸特点是:A.一条完整的单负链RNAB.分段的单负链RNAC.分段的双链RNAD.完整的双链DNAE.分段的单链DNA4.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是:A.核蛋白抗原B.M蛋白抗原C.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D.核酸类型E.培养特性5.与流感病毒吸附有关的成分是:A.核蛋白B.血凝素C.神经氨酸酶D.M蛋白E.脂质双层6.流感病毒的哪一成分诱导的抗体保护性最强A.M蛋白B.神经氨酸酶C.血凝素D.核酸E.核蛋白7.与流感病毒成熟释放有关的成分是:A.HAB.NAC.M蛋白D.脂质双层E.LPS8.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A.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B.属质变C. 可形成流感病毒新亚型D.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E.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9.从流感病人的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最好将标本接种于:B.鸡胚羊膜腔C.鸡胚尿囊腔D.人胚羊膜细胞E.Hela细胞10.检测流感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通常是:A.CPEB.红细胞凝集或吸附试验C.蚀斑测定D.干扰现象E.包涵体第二十一章肠道感染病毒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肠道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A.核酸类型为单负链RNAB.各型别病毒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C.均可细胞培养,并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D.主要的感染类型为隐性感染E.目前均有疫苗预防2.肠道病毒与鼻病毒的区别在于:A.核酸类型B.是否有包膜C.病毒形态D.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E.对乙醚的耐受性3.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是:A.腺病毒B.人类轮状病毒C.埃可病毒D.葡萄球菌E.霍乱弧菌4.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A.三叉神经节B.脑神经节C.脊髓前角神经细胞D.神经肌肉接头E.海马回锥体细胞5.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乙脑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D.麻疹病毒6.下列哪组病毒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A.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B.腺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ECHO病毒C.柯萨奇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D.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E.EB病毒、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7.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A.隐性感染B.急性感染C.慢性感染D.潜伏感染E.慢发感染8.WHO提出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时间是:A.1990年B.1995年C.2000年D.2005年E.2010年9.脊髓灰质炎病毒排出体外主要通过:A.鼻分泌物B.眼分泌物C.粪便D.小便E.飞沫10.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主要通过:A.呼吸道传播B.血液传播C.皮肤感染D.神经传播E.消化道传播第二十三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A.森林脑炎病毒B.东部马脑炎病毒C.西部马脑炎病毒D.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E.日本脑炎病毒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A.蚊B.蜱D.幼猪E.鼠3.在乙型脑炎的流行环节中,蚊子是:A.传染源B.中间宿主C.储存宿主D.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E.传染源和储存宿主4.在乙型脑炎的流行环节中,幼猪是:A.传染源B.中间宿主C.传染源和扩散宿主D.储存宿主E.传染源和储存宿主5.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是直径为30~50nm的球形颗粒B.核酸为单正链RNAC.结构蛋白有M、C和E三种D.M蛋白镶嵌在包膜中,组成血凝素E.C蛋白位于衣壳中6.汉坦病毒的核酸类型是:A.单节段单负链DNAB.多节段单负链RNAC.单节段单正链RNAD.多节段单正链RNAE.双股DNA7. 汉坦病毒基因组的中节段编码:A.DNA多聚酶B.包膜糖蛋白C.核蛋白D.RNA多聚酶和核蛋白E.核蛋白核糖蛋白8.汉坦病毒的传播与哪种动物有关:A.鼠B.猫C.狗D.猪E.牛9.汉坦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A.CPE观察法B.PCR技术C.Northern-BlotD.红细胞吸附实验。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含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含答案1、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案:B2、细菌经革兰染色后,如果为阴性,其着色应是( )A、红色B、蓝色C、深紫色D、蓝紫色E、绿色答案:A3、TD-Ag 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要 T 细胞辅助答案:E4、根据移植物来源 ,哪种肾移植存活率最高( )A、同卵双胞胎供体肾B、亲属供体肾C、异种供体肾D、父母亲的肾E、同种供体肾答案:A5、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 Th 细胞辅助的抗原是( )A、胸腺依赖性抗原B、胸腺非依赖性抗原C、异种抗原D、自身抗原E、半抗原答案:A6、常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和时间是( )A、121.3℃ 15~20minB、111.3℃ 15~20minC、110℃ 15~20minD、91.3℃ 15~20min答案:A7、人类 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腔上囊B、脾脏C、骨髓D、淋巴结E、胸腺答案:C8、大多数病原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 )A、35℃B、26℃C、37℃D、40℃答案:C9、细菌进入机体,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细菌的这种性能称( )A、感染性B、免疫原性C、抗原性D、免疫反应答案:B10、下列哪种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A、球形B、杆形C、螺形D、梨形E、弧形答案:D11、有包膜病毒释放的方式多为( )A、裂解细胞B、细胞融合C、细胞穿孔D、出芽答案:D12、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 )A、C143256789B、C124536789C、C142356789D、C124356789E、C123456789答案:C13、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 区B、VH 区C、CL 区D、VL 区E、VH 与 VL 区答案:E14、真菌属于( )A、非细胞型微生物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D、原生动物答案:C15、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 )A、移植物供血不足B、移植物被细菌污染C、MHC 的不相匹配D、受者免疫功能紊乱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 T 细胞答案:C16、病毒感染垂直传播是指( )A、经皮肤传播B、经胎盘、产道或乳汁传给胎儿或婴幼儿C、医源性传播D、经粘膜传播答案:B17、细菌的测量单位是( )A、nmB、μmC、mmD、cmE、dm答案:B18、下述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病毒B、衣原体C、支原体D、细菌答案:A19、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芽胞B、外膜C、鞭毛D、核糖体E、细胞壁答案:A20、根据移植物来源 ,哪种肾移植存活率最高( )A、同卵双胞胎供体肾B、亲属供体肾C、异种供体肾D、父母亲的肾E、同种供体肾答案:A2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孢子生殖B、有丝分裂C、二分裂D、复制E、出芽答案:C22、破坏下列哪项可作为灭菌指标( )A、荚膜B、鞭毛C、菌毛D、芽胞答案:D23、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 Ig 是( )A、IgGB、IgMC、IgED、IgDE、IgA答案:B24、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B、有包膜的病毒才有感染性C、衣壳由壳粒构成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答案:B25、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A、有性繁殖B、无性繁殖C、复制D、二分裂繁殖答案:C26、青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A、切断肽聚糖的聚糖骨架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联结C、干扰细菌DNA的复制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E、损害细胞膜答案:B27、下列不是真菌的特征的是( )A、具有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核B、有完整的细胞器C、有一层坚硬的细胞壁D、细胞壁含肽聚糖答案:D28、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E、淋巴结答案:D29、墨汁染色主要用于检测( )A、热带假丝酵母菌B、新型隐球菌C、白色假丝酵母菌D、烟曲霉菌E、镰刀菌答案:B30、补体系统是( )A、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B、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C、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刺激而血清含量升高D、由 30 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E、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其含量很不稳定答案:D31、下列关于真菌的基本特性错误的是( )A、它具有典型细胞核B、不含叶绿素C、绝大多数对人类有益D、只能进行有性生殖答案:D32、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B细胞B、T细胞C、浆细胞D、巨噬细胞答案:C33、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体又是抗原E、超抗原答案:D34、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 Ig 是( )A、IgGB、IgMC、IgED、IgDE、IgA答案:B35、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包膜B、核心C、衣壳D、刺突答案:A36、引起人类艾滋病的病原是( )A、CMVB、HPVC、HBVD、HIV答案:D37、引起婴幼儿鹅口疮的真菌是( )A、新型隐球菌B、着色芽生菌C、白假丝酵母菌D、荚膜组织胞浆菌答案:C38、下列哪种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A、球形B、杆形C、螺形D、梨形E、弧形答案:D39、与病毒对宿主直接作用无关的是( )A、引起免疫病理损害B、形成包涵体C、细胞转化D、细胞调亡答案:A40、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答案:D41、不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白喉类毒素B、破伤风抗毒素C、卡介苗D、百日咳疫苗E、脊髓灰质炎疫苗答案:B42、关于外毒素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为蛋白质C、毒性强且有选择性D、不能脱毒制成类毒素答案:D43、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胸腺和淋巴结B、骨髓和粘膜免疫系统C、淋巴结和脾脏D、胸腺和骨髓E、脾脏和胸腺答案:D44、TD-Ag 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要 T 细胞辅助答案:E45、减毒活疫苗的制备是利用( )A、形态变异B、耐药性变异C、抗恶性变异D、毒力变异答案:D46、与致病无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毒素B、色素C、热原质D、侵袭性酶答案:B47、能够发挥 ADCC 效应的淋巴细胞是( )A、T 细胞B、CD8+CTL 细胞C、NK 细胞D、NK T 细胞E、B1 细胞答案:C48、一般真菌适宜的生长环境pH为( )A、4.0~6.0B、5.8~7.5C、7.5~8.0D、8.0~10E、10~11答案:A49、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答案:A50、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A、生物合成B、维持细菌固有形态C、参与物质交换D、呼吸作用E、能量产生答案:B51、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包括( )A、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B、活化、增殖、分化阶段C、T细胞在胸腺发育阶段D、效应阶段E、抗体结合阶段答案:ABD52、下列哪些情况下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A、隐蔽抗原的释放B、经改变的自身抗原C、交叉抗原的存在答案:ABC53、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 )A、吸附与穿入B、脱壳C、生物合成D、成熟和释放E、组装答案:ABCDE54、能产生免疫记忆的细胞有( )A、B细胞B、巨噬细胞C、T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答案:AC55、与致病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有( )A、外毒素B、内毒素C、热原质D、侵袭性酶E、色素答案:ABCD56、真菌的基本结构有( )A、菌丝B、芽胞C、孢子D、荚膜答案:AC57、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 )A、形成沉淀B、形成菌膜C、形成菌苔D、混浊E、形成菌落答案:ABD58、下列关于抗原免疫原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来说必须是异物B、异物均是抗原C、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微生物免疫是指机体对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以下哪项不是微生物免疫的特点?A. 特异性B. 非特异性C. 可遗传性D. 可记忆性答案:B2. 以下哪种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主要免疫细胞?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淋巴细胞答案:D二、填空题1. 微生物免疫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2. 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________组成。
答案: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三、简答题1. 简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功能。
答案: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
其功能是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2.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什么?答案:特异性免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记忆性和自我稳定功能。
它能够识别并记住特定的病原体,对再次入侵的同一病原体产生快速而强烈的免疫反应。
四、论述题1. 论述微生物免疫在预防和治疗传染病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免疫在预防和治疗传染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作为第一道防线,能够迅速响应并限制病原体的扩散。
特异性免疫则通过识别病原体特有的抗原,产生抗体或激活细胞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
此外,免疫记忆功能使得机体能够对再次感染的病原体做出更快的反应,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因感染流感病毒而住院治疗,医生给予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
请分析该患者的免疫反应可能包括哪些方面?答案:该患者的免疫反应可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的快速反应,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对病毒的清除;特异性免疫中,B细胞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抗体,T细胞激活并协助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
此外,免疫记忆细胞的形成将有助于患者未来对同一病毒的快速免疫反应。
六、实验设计题1.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某种疫苗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效果。
答案:实验设计应包括:(1) 实验目的和假设的明确;(2) 实验材料的选择,包括疫苗、实验动物和病原体;(3) 实验方法的制定,包括接种疫苗的方法、感染病原体的条件、免疫效果的评估指标;(4)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5) 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可能的讨论。
微生物与医学免疫知识点

微生物与医学免疫知识点1. F质粒编码性菌毛,R质粒即耐药质粒,Col质粒是编码大肠菌素的质粒,代谢质粒是携带有降解某些基质的基因。
2. 噬菌体形态结构:蝌蚪型、微球型、细杆型。
3. 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不立即增值,将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菌的核酸中,随着宿主菌的复制而复制,伴随宿主菌分配到两个自带菌细胞中,即为溶原状态。
4. 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在敏感的宿主细胞中增值,最终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其过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
5. 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法人治病条件:菌群失调、免疫能力下降、寄居部位改变。
6. 干烤法:160-170℃,2两小时,电热烤箱热空气。
玻璃器皿、瓷器、注射器等。
7. 湿热消毒灭菌:巴氏消毒:消毒酒类、牛奶。
煮沸法:大气压,100摄氏度,5-10分钟。
流通蒸汽灭菌:一百度水蒸气,15-30分钟,繁殖体可杀灭,芽孢未全部杀灭。
间歇灭菌法:连续三次流通蒸气法,每日一次,连续三天。
*高压蒸汽灭菌:103.4千帕,温度121.3摄氏度,维持15-20分钟,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生物。
医用敷料、手术器械、药品、普通培养基等的灭菌,污物、排泄物的灭菌。
8. 滤过除菌不能除去病毒、L型细菌、支原体。
9. 超声波杀菌:20-30千赫兹每秒,裂解细菌以达消毒目的。
10. 经典途径激活顺序:C14235678911. 甘露聚糖不能激活旁路途径。
12. C1、C2、C4不参加补体激活代替途径。
13. 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制是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连结。
14. 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制是切断肽聚糖的聚糖骨架。
15. 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中的脂多糖LPS的成分脂质A在细菌死亡、自溶或经过释放出来,便为内毒素。
抗热性极强,引起机体发热、DIC、休克、微循环障碍、白细胞变化等。
16. 革兰氏阳性菌在生活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有毒蛋白,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能合成,便为外毒素。
极不稳定,分为神经毒素、肠毒素、细胞毒素。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一、名词解释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 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4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7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0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1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2 、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3 、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 .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
5 .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 .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 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9 .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 103 . 4kPa ,温度可达 121 . 3℃,维持时间是 15 ~30min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点总结(一)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习要求●考试题型/分值:①填空(10分);②单选(20分);③判断(10分);④名词解释(10分);⑤简答(32分);⑥论述(18分)。
1、了解免疫学的发展简史,掌握重要科学家的贡献2、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粒细胞(中性、嗜酸和嗜碱)。
◆免疫分子:多种效应分子(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和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的各类膜分子(特异性抗原受体、CD分子、黏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和其它类型受体)。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指机体针对外来抗原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在异常情况下,若应答过强,发生超敏反应;应答过低,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指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若发生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变以及突变细胞的功能。
若发生异常,可导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感染。
3、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免疫: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种群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亦称为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为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
4、抗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抗原(Ag):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或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与免疫”知识点总结
一、细菌、真菌与病毒
1.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菌落
大小
形态
颜色
细菌菌落 比较小
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多为白色
真菌菌落 细菌菌落的几倍到几十倍 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白等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①配置培养基(可以用琼脂和牛肉汁) ②高温灭菌(目的:杀死培养基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
③冷却
④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 ⑤恒温培养
(4)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
物等。有的还要求特殊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内的物质,
制造出新的病毒。
(4)分类: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
病毒和细
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4. 微生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噬菌体模式图
(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制造有
机物。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是寄生在动植物体和人体上。
③与动植物共生。如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①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食品:制作馒头用酵母菌,其在无氧情况下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的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馒头膨大松软。制作酸奶和泡菜用乳酸菌,其中含有的酶能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制醋 用醋酸菌。制酱用多种霉菌。酿酒用酒曲。 ②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 长和繁殖。 ③疾病防治: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它是有些真菌产生的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可以 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流感,这些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 二、传染病 1. 传染病 (1)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 (2)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 病。传染病具有的特点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照紫外线,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三、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 的黏膜上的纤毛还有清扫作用。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 融解。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病原体侵入人 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可以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导致抗原被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当相同 的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天然防御屏障。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 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免疫的功能: (1)防御保护: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4.与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与疾病 (1)过敏反应: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会引起过敏反应。 (2)排异反应: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将异体器官视作抗原,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 (3)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 HIV)。HIV 主要侵犯 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无法抵御病原体。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和不安全的性行为传播,与艾滋病患 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聊天等),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5. 计划免疫 (1)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 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2)计划免疫:有计划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疫苗,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 细菌和真菌
细菌模式图
酵母菌模式图
(1)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结构对比(有该结构打√,没有打×)
细胞类型
细胞璧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动物细胞
×
√
√
√
×
植物细胞
√
√
√
√
√
细菌
√
√
√
×
×
真菌
√
√
√
√
×
(2)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细菌虽有 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动
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生殖方式: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真菌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4)芽孢:有些细菌形成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3. 病毒
(1)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3)繁殖: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