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遗失与泄漏应急预案
放射源丢失 被盗等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放射源丢失被盗等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放射源丢失、被盗等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辐射事故是指因放射源丢失、被盗等原因导致辐射材料泄漏或不当使用而引发的突发事件。
为保障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及时、有效地应对辐射事故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放射源丢失、被盗等辐射事故的应急预案进行探讨,确保相关人员在遇到此类情况时能够正确应对。
一、事前预防与准备工作1.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高在核设施、医疗机构等使用放射源的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放射源的危害性、正确存放和使用方法、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2.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相关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预案内容包括应急指挥体系、警报和通知程序、人员疏散和避难措施、辐射监测和清除污染等。
3. 放射源的标识和登记管理所有放射源必须进行标识,并建立放射源的登记管理制度。
确保每个放射源都有唯一的标识号码,并记录其使用、存储、转移等信息。
4.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对涉及放射源的场所进行安全保卫工作,设置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放射源的安全。
这包括安装监控设备、设置报警装置、加强门禁管理等。
二、应急响应措施1. 应急指挥体系的激活一旦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等情况,应急指挥体系应立即激活。
指挥体系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组和各级负责人,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协调工作的进行。
2. 警报和通知程序的启动启动警报装置,向周边人员发出警报信号,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和公众,提醒大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知程序应包括电话通知、媒体发布、网络传媒等方式。
3. 人员疏散和避难措施按照事先制定的疏散和避难预案,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到安全区域。
应提供相应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人员的安全。
4. 辐射监测和清除污染激活辐射监测系统,对可能存在辐射污染的区域进行监测,确保了解辐射水平的情况。
采取相应的清除污染措施,减少辐射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
三、事后处理与评估1. 事后处理工作当辐射事故发生后,进行事后处理工作非常重要。
放射源丢失应急预案
放射源丢失应急预案放射源丢失应急预案------1. 引言放射源的丢失是一种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它可能对人员、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放射源丢失应急预案对于减少潜在的伤害和损失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应对放射源丢失事件提供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应急措施。
2. 放射源丢失的定义放射源丢失是指监管机构控制下的放射源(如放射性同位素、封装放射性装置等)在管理范围内被无授权人员拿走、遗失或未知下落的情况。
放射源的丢失可能导致辐射泄漏、辐射污染或人员暴露的风险。
3. 应急预案的目标放射源丢失应急预案应确保以下目标的达成:- 保护人员安全:采取措施确保人员的辐射安全并最大程度减少辐射暴露。
- 最小化环境影响:控制辐射泄漏并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 公共安全保障: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指导,并确保公众安全。
- 维护公共信任:通过透明、及时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来保持公众的信任。
4. 应急响应组织与职责为有效应对放射源丢失事件,建议建立以下应急响应组织,并明确各职责:- **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应急响应工作。
- **安全专家组**:负责评估辐射风险、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 **应急小组**:负责实施现场应急措施、辐射监测与测量、事故调查等。
- **信息与沟通团队**:负责信息汇总、发布和沟通,向公众和媒体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5. 应急响应步骤- **步骤一:报告和警示**- 任何人员发现放射源丢失情况,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发出警示,确保人员注意潜在辐射风险。
- **步骤二:辐射监测与测量**- 应急小组迅速进行辐射监测与测量,确定辐射水平和范围,评估辐射风险。
- **步骤三:辐射防护措施**- 根据辐射监测结果,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包括人员撤离、建立隔离区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 **步骤四:放射源搜索和定位**- 应急小组组织放射源搜索和定位工作,尽快找到丢失的放射源。
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 危险源的确定:根据项目危险性分析,确定以下部位为本单位危险源:溶出车间、蒸发车间、分解车间、沉降车间。
1.2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3 可能发生的季节:随时可能发生1.4 影响范围及后果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例如来自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发生,也不会伤害身体。
由于放射源产生的电离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旦发生丢失或被盗,就会在社会上引起恐慌。
其产生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对人体自身的损害。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先控制事故影响区域保障人员安全,再处理事故。
3. 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各执行机构(应急救援小分队)队长组成。
事故发生时,总指挥(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行使总指挥职责)负责协调各类外部救援力量,负责本单位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通信联络队、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救援后备队、后勤保障队、消防治安队共计六支应急救援小分队。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的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应急管理方面的文件收发、学习和培训等;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内设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发生重大事故时,负责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通知并指挥应急救援所有成员;救援指挥中心常设安全管理办公室。
公司组织机构图3.2 指挥机构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3 主要职责3.3.1 指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3.3.1.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在接到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事故报告后,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事故处理,同时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应尽快联系环保处,电话: 3.3.1.2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在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事故后,应立即按职责分工,赶赴现场组织事故处理。
放射源失窃应急预案
放射源失窃应急预案一、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放射源失窃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件,可能对公众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紧急情况,制定一套有效的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以放射源失窃为背景,旨在制定应急预案,以确保快速、高效的响应和危机管理。
本应急预案的范围将包括预案制定、团队组建、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流程、资源调配计划、沟通和协调机制、以及培训和演练计划。
二、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为了制定一份全面而实用的应急预案,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应急预案编写团队。
该团队应涵盖各相关部门的代表,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管理、辐射安全、应急管理、通信和法律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具备有效的沟通能力。
三、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风险评估和分析是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步骤。
该步骤的目的是评估放射源失窃事件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考虑到放射源失窃事件可能引发的放射性污染、辐射泄漏、安全隐患等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四、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旨在确保在放射源失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该流程应包括但不限于报警、紧急处置、风险控制、辐射监测、人员疏散、事故调查等关键步骤。
流程中需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权责,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协调性和高效性。
五、制定资源调配计划资源调配计划是为了在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调动和利用相关资源,以支持应急响应需求。
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时,需考虑到不同应急阶段的需求,并确保资源的准备和有效利用。
六、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沟通和协调是应急响应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应急预案应明确沟通和协调的途径和方式,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递、决策流程、专家咨询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沟通和协调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明确沟通流程和频率,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协调一致性。
七、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培训和演练是应急预案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沉降车间放射源丢失、泄漏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和水平,确保在真正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 对。
加强沟通协调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确保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施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体检
对参与应急处置的工作人员进行 定期体检,包括血常规、生化、 染色体等项目的检查。
建立健康档案
为每位工作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体检结果和健康状况,以便 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提供心理支持
为工作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和压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5
加强环境监管和后续管理
持续监测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和结束后,应持续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 估,确保放射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
成长期危害。
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监管机制,加强对放射源的申报、登记 、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
生。
加强培训和宣传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放射 源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自然灾害
考虑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对放射源及所 在设备的影响,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放射源的泄 漏。
现场危险区域划定
01
02
03
高危险区域
根据放射源的类型和强度 ,划定受到严重辐射影响 的区域为高危险区域,禁 止人员进入。
中危险区域
划定可能受到一定辐射影 响的区域为中危险区域, 限制人员进入,并采取必 要的防护措施。
人员和环境影响
评估现场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剂量,以及放 射源对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的潜在 影响。
放射源泄漏应急预案
放射源泄漏应急预案第一篇:放射源泄漏应急预案放射源泄漏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发生潜在(事故)事件、物质:突发放射源事故,指由于违反国家放射工作管理规定的活动和行为,以及意外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人员受超剂量照射。
对我公司来讲,主要是核子料位计丢失或泄漏发生潜在(事故)事件场所:熔炼三厂应急计划:每年一次 1应急准备:1.1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放射源事故,规范放射工作防护管理和突发放射源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公司员工和环境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和《放射源事故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和上级职能管理部门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对突发放射源事故,各单位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建立和加强相应的监测、应急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
1.2熔炼三厂作为使用单位负责核料位计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应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电除尘核料位计管理工作,防止各类事故及盗窃和破坏案件的发生;检修车间作为核料位计的检修维护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制度。
按照有关要求做好检修时的各种防范措施,做好检修检查记录,防止放射性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人员造成损害。
1.3公司生产处负责全公司的环境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要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依靠科学,加强科研指导,规范业务操作,实现应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2应急响应:发现突发放射源事故的个人和单位,应立即汇报公司生产处和有关领导,并保护好现场,不得瞒报、拖延不报或谎报。
有关单位应迅速确定放射源的种类、活度和出厂日期。
同时,生产处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向环保部门报告。
出现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同时报告公安部门;出现放射源泄漏等可能造成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的情况,同时报告卫生部门并将受照人员送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事故发生单位在12小时内填写《放射源事故报告表》放射源事故发生后,放射源使用、管理人员和单位要及时总结事故发生原因,其他单位要引以为戒。
放射源丢失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应对放射源丢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放射源丢失事件,包括丢失、被盗、失控等情况。
二、事件分级与应急响应2.1 事件分级根据放射源丢失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一般放射源丢失事件:指丢失的放射源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较小影响的事件。
(2)较大放射源丢失事件:指丢失的放射源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
(3)重大放射源丢失事件:指丢失的放射源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2.2 应急响应(1)一般放射源丢失事件:由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应急处置,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
(2)较大放射源丢失事件:由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
(3)重大放射源丢失事件:由国务院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公安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参与。
三、应急处置措施3.1 报告与通报(1)事发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放射源丢失事件。
(2)当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事件情况。
3.2 现场处置(1)设立现场指挥部,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组织开展现场搜索,查找丢失的放射源。
(3)对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4)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辐射监测,评估辐射水平。
3.3 应急救援(1)对受辐射影响的人员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2)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环境污染程度。
(3)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整治,消除环境污染。
3.4 应急保障(1)保障应急物资供应,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放射源泄漏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放射源泄漏事故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放射源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事故分类及危害程度1. 事故分类:(1)放射源丢失:放射源因管理不善、盗窃等原因导致丢失。
(2)放射源泄漏:放射源在运输、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发生泄漏。
(3)放射源破损:放射源因撞击、腐蚀等原因导致破损。
2. 危害程度:(1)对人体:可能导致辐射损伤、放射性病等。
(2)对环境:可能导致土壤、水体、空气等污染。
(3)对社会:可能导致恐慌、经济损失等。
四、应急处置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3.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依法依规、协同作战。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放射源泄漏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人员疏散、事故调查、放射源回收等。
(2)医疗救治组: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和后期的康复治疗。
(3)环境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辐射监测。
(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发布和舆论引导。
(5)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装备、人员等保障。
六、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1)发现放射源泄漏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泄漏量等。
2. 事故响应(1)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工作小组开展应急处置。
(2)现场处置组:- 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事故扩散。
- 撤离事故现场及周边人员。
- 对泄漏放射源进行收集、回收。
- 对泄漏区域进行辐射监测。
(3)医疗救治组:- 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及时送往医院。
- 对事故现场周边居民进行健康监测。
(4)环境监测组:- 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辐射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医院放射源丢失或被盗应急预案
医院放射源丢失或被盗应急预案一、紧急处置原则在医院放射源丢失或被盗的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人员和公众的安全,医院应采取以下紧急处置原则:1. 防范优先:医院应提前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放射源的安全保管,以防止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
2. 快速反应:一旦发现放射源丢失或被盗,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3. 安全撤离:确保医院内人员的安全,在必要时进行安全撤离,并维持秩序以避免恐慌和混乱。
4. 停止使用:立即停止使用与放射源相关的设备和设施,确保放射源不会继续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5. 通报上级:及时向医院管理层汇报,并报告相关监管部门和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寻求专业支持和协助。
二、应急预案步骤以下为医院放射源丢失或被盗的应急预案步骤,以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问题:1. 首席应急指挥官确定:医院应提前确定首席应急指挥官,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集中指挥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2. 应急响应团队调动:根据医院内部应急管理机构的安排,立即调动应急响应团队成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3. 紧急处置现场判定:首席应急指挥官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紧急处置现场的判定,确认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并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
4. 人员伤亡评估:确保现场人员的安全,进行人员伤亡评估,并实施紧急救治措施。
5. 封锁现场:在确认放射源丢失或被盗后,立即采取措施封锁现场,防止更多人员进入受风险区域。
6. 防护措施:为进入受风险区域的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培训,并确保他们了解应急预案和相关处置措施。
7. 放射源定位:根据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情况,实施放射源定位工作,以便尽快找到和控制放射源。
8. 放射源控制:对放射源进行控制和限制,不允许非授权人员接触和接近放射源,以减少潜在的伤害。
9. 危险区域划定:根据放射源定位的结果,划定危险区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危险区域的人员和公众安全撤离。
10. 辐射监测和防护:启动辐射监测系统,对危险区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并确保人员和环境的有效防护。
医院放射源丢失紧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医院工作人员、患者及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放射源丢失、被盗、滥用等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控制放射源丢失事件,确保医院正常诊疗秩序。
2. 最大程度减少放射源丢失事件对医院工作人员、患者及公众的危害。
3. 做好放射源丢失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放射源管理制度。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放射源丢失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放射源丢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医院院长副组长:医院副院长、放射科主任成员: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放射科全体人员2.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放射源丢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主任:放射科主任成员:放射科副主任、护士长、保卫科负责人、信息科负责人3. 各相关部门职责:(1)放射科:负责放射源的安全管理、使用、回收及丢失事件的调查处理。
(2)保卫科:负责医院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协助放射科开展放射源丢失事件的调查处理。
(3)信息科:负责放射源丢失事件的应急信息报送、发布及网络舆情监控。
(4)医务科:负责协调各部门做好放射源丢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5)护理部:负责协助放射科开展放射源丢失事件的调查处理,保障患者安全。
四、应急响应程序1. 放射源丢失事件报告(1)放射源丢失事件发生后,放射科立即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丢失放射源名称、规格、数量、丢失时间、地点、可能影响范围等。
(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措施(1)现场勘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丢失放射源现场进行勘查,了解丢失原因、可能影响范围等。
(2)现场封锁:对丢失放射源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封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人员疏散:对可能受到辐射影响的区域进行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放射性粒子遗落、丢失、泄露等情况的应急预案
放射性粒子遗落、泄露、丢失等情况的应急预案
1.核医学工作人员应熟悉工作环境的防护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放射性操作,平
时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
2.当放射性粒子遗落、泄露时,根据需要工作人员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
手套、铅衣及防护眼镜等进入高活性区,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3.对于处理泄漏的高活性的放射性粒子,可运用铅砖、铅玻璃及铅罐等进行防
护,并尽可能的减少接触时间。
4.处理放射性核素时不要直接接触,常用镊子、长柄钳等取用,并尽可能的增
加与放射源的距离。
5.对可能存在的放射源进行包容和盛装,使放射性泄露减少到最低限度,避免
向环境扩散。
对于液体放射源均须盛装容器之中,并置于带吸水纸的托盘中;
对于可挥发或升华的放射性核素应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6.要尽量避免放射性污染衣服、手术台及测量仪等,操作完成时要监测皮肤或
衣服有无污染,一旦污染应及时清除,对半衰期短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可采用表面封固,做好标记(时间、种类等)让其自然衰变。
7.对于放射性废物及污染物,可集中存放于长期使用的容器之中,置于存储间,
经8~10个半衰期后再做处理。
8.应在操作完成后,监测手及工作服等表面的放射性污染情况,发现及时妥善
处理。
9.当放射性粒子丢失时,发现人员应及时汇报给科主任及院领导,并向上级主
管部门(公安及环保部门)报案。
放射源失窃事故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保障放射源的安全,防止放射源失窃事故的发生,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放射源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事故类型及危害1. 事故类型:放射源失窃。
2. 危害程度:放射源失窃可能导致辐射污染、辐射伤害甚至死亡。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监督放射源失窃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 技术支持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对事故现场进行辐射监测和评估。
3. 指挥协调组:负责组织救援队伍、物资保障、信息沟通等工作。
4. 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
5. 法律法规组:负责事故调查、责任追究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救援队伍。
2. 技术支持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辐射监测,评估事故危害程度。
3. 指挥协调组组织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搜查,寻找失窃放射源。
4. 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辐射监测,确保人员安全。
5. 如发现失窃放射源,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设置警戒线,隔离事故现场;(2)疏散周边人员,确保安全;(3)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放射源回收、处理;(4)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消除辐射污染。
6. 如事故导致人员受照,立即启动医疗救治预案,组织专家进行救治。
7. 如事故涉及环境污染,立即启动环境应急处理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环境监测、污染治理。
8. 如事故涉及法律责任,法律法规组立即介入,开展事故调查、责任追究等工作。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保障应急物资、设备充足,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3.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4.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法律法规调整或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修订。
七、附则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废弃放射源丢失或被盗应急预案
废弃放射源丢失或被盗应急预案废弃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问题,可能导致辐射泄漏、人员伤亡以及环境污染。
为了有效应对此类紧急情况,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废弃放射源丢失或被盗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份废弃放射源丢失或被盗应急预案的详细步骤,以供参考。
一、应急组织和责任1. 应成立废弃放射源丢失或被盗应急处置组织,指定应急处置组织负责人,并明确其他责任人员的职责。
负责人应具备相关放射防护知识和丰富的应急处置经验。
2. 应建立灵活高效的通讯网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传递信息并协调各方行动。
二、废弃放射源丢失或被盗确认与报告1. 应设立紧急报警机制,一旦发现放射源丢失或盗窃行为,立即向本地放射防护监管部门报告,并协助警方展开调查。
2. 应制定详细的放射源丢失或被盗情况确认流程,包括核实放射源类型、数量、活度以及最后一次使用和保存处所,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确认报告。
三、人员安全与撤离1. 应根据事发现场情况,迅速评估风险,并建立隔离区域。
确保人员的安全,及时撤离周围人员。
2. 撤离人员应接受辐射监测,并在必要时接受紧急辐射医学救治。
四、辐射监测与分析1. 应协同放射防护监管部门进行放射性污染的监测和分析。
建立辐射监测站点,实时监控放射性污染物的扩散情况。
2. 应制定科学准确的放射性污染预测模型,以便更好地评估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
五、废弃放射源的安全定位与回收1. 应明确废弃放射源的最后使用和保存处所,加强对可能存在泄密或腐败问题的单位的监管。
2. 应协调相关方面,尽快组织对废弃放射源的有效定位和回收,确保废弃放射源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进一步危害。
六、公众防护和宣传1. 应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向公众传达确凿准确的信息,以避免恐慌和谣言的传播。
2. 应根据放射性污染物扩散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区域防护措施,并向公众提供防护指南。
七、事故调查与总结1. 应成立专门的事故调查小组,对废弃放射源丢失或被盗事件进行调查,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关责任人。
放射源丢失 被盗等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放射源丢失被盗等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放射源丢失、被盗等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辐射事故是指核能、放射线和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的意外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污染或其他突发情况。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在辐射事故发生时,为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采取快速、适当的措施以应对事故的预先计划。
一、背景介绍放射源的丢失、被盗是辐射事故的一种常见情况。
这种情况下,放射源可能用于非法用途,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制定严密的应急预案,能够在放射源丢失、被盗时迅速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应急预案制定原则1.法律法规依据:制定应急预案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预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科学技术原则:应急预案需要基于最新的辐射事故防控技术和方法,以科学、精确的方式应对不同情况。
3.综合协调原则:应急预案要与相关部门、机构和人员进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应急反应的效率和效果。
4.信息公开原则:在辐射事故发生时,应向公众和相关机构及时、准确地通报信息,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三、应急预案主要内容1.组织机构(1)指挥部:设立应急指挥部,由有关政府机构的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指挥长,负责全面协调、指导和组织应急反应工作。
(2)专家组:设立专家组,由辐射安全领域的专家组成,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意见。
(3)救援队伍:建立辐射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人员、装备和车辆等资源的准备和组织。
2.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根据发生的辐射事故的情况,划分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包括一级、二级、三级等,根据级别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测、预警和应急措施。
3.应急预警与通信(1)建立辐射事故的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放射源的辐射水平,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触发预警机制。
(2)建立应急通信网络,确保各级机构和人员之间的紧急联系,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
4.紧急疏散与避难(1)制定疏散方案,确保受辐射威胁人员的快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2)设立避难设施,为无法疏散的人员提供暂时的安全避难场所。
放射源应急预案
放射源应急预案一、前言放射源在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如果管理不善或发生意外,可能会对人员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源事故,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内放射源的使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的泄漏、丢失、被盗、失控等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其职责包括:1、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
2、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
3、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二)应急救援小组设立多个应急救援小组,包括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等。
1、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勘察、监测、处置等工作,采取措施控制放射源的扩散,降低辐射危害。
2、医疗救护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和转移。
3、安全保卫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设置警戒线,疏散周边人员。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预防措施(一)放射源的管理1、建立健全放射源的管理制度,明确放射源的使用、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责任和操作规范。
2、对放射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二)人员培训1、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的培训。
2、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三)监测与预警1、安装辐射监测设备,对放射源的使用场所进行实时监测。
2、设定预警阈值,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阈值,立即发出警报。
五、应急响应(一)事故报告一旦发生放射源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放射源的种类、活度、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二)应急响应程序1、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赶赴现场。
放射源丢失应急演练预案
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国核与辐射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放射源丢失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放射源在运输、储存、使用、废弃等过程中丢失;2. 放射源被非法盗取、破坏、丢失;3. 放射源在事故现场丢失。
三、组织机构1. 成立放射源丢失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放射源丢失事件应急响应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辐射监测、人员疏散、事故调查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和医疗救护工作。
(3)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封锁交通等工作。
(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保障、人员调度、后勤供应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报告(1)事故单位发现放射源丢失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通知相关工作组。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辐射监测、人员疏散、事故调查等工作。
(2)根据辐射监测结果,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确保人员安全。
(3)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送往医疗机构。
3.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立即组织医疗救护力量,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2)对可能受到辐射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疗辐射病。
4. 警戒保卫(1)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封锁交通等工作。
(2)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确保辐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5. 信息宣传(1)信息宣传组及时收集、发布事故信息,引导舆论。
(2)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普及核与辐射安全知识。
6. 应急终止(1)现场辐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事故影响消除后,应急指挥部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2)各工作组按照应急指挥部要求,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沉降车间放射源丢失、泄漏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沉降车间放射源丢失、泄漏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为了防止沉降车间放射源的丢失和泄漏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措施。
一旦发生丢失和泄漏事件,需要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一、事故现场安全措施1.疏散受影响人员首先,应当立即通过广播、电话、喇叭等多种方式通知在沉降车间及周围区域工作、生活的人员立即撤离到安全地点。
同时,应当加强交通管制,封锁事故现场,以避免其蔓延。
2.保护人员应当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派出专业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初步评估,并选派专门人员进行放射性测量,确保人员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对于被严重侵害的人员,应当立刻进行急救,并向医院申请转运。
二、放射性泄露处置1.隔离区域应当立即确定事故现场边缘,并封锁事故区域,建立隔离区域。
2.放射源巡查立即启动放射源巡查,确认放射源数量、种类和位置,并在现场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
3.搜捕放射源应该立即组织专业队伍对现场进行搜索,找出可能丢失或泄露的放射源,以便进行全面清理。
4.处理/处置如果没有找到迷失的放射源,需要做到及时的清理工作,将本次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事故调查1.应急小组成立应当成立专门的同专业的应急小组,及时进行事故调查。
2.抽样、检测采集现场颗粒、土壤、空气等样品进行放射性检测,并进行记录,作为后期的分析依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及企业领导上报实际情况。
3.报告与分析应当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同时根据现场调查及样品分析的情况,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全员安全意识培训1.应当定期进行全员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加强每个人对应急处理措施的熟悉和掌握。
2.组织员工模拟演练,让大家学习应急处置的操作流程,并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及时完善制度。
放射源应急处置预案方案
一、目的为有效应对放射源事故,降低事故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放射源安全管理要求,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放射源丢失、泄漏、损坏、丢失等放射源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应急处置原则1.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确保人员安全。
2. 预防为主,及时发现、报告、处置放射源事故。
3. 严格责任,明确职责,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4.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放射源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放射源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部由以下人员组成:(1)指挥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2)副指挥长:由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担任。
(3)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应急处置小组成立放射源事故应急处置小组,负责放射源事故的具体处置工作。
应急处置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组长:由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担任。
(2)副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3)成员:由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
3. 应急监测组负责放射源事故现场辐射监测,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4. 现场处置组负责放射源事故现场处置,包括封锁现场、隔离污染区域、收集污染物品等。
5. 医学救援组负责事故伤员的救治和转运。
6. 舆情信息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发布和舆情引导。
7. 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和秩序维护。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报告(1)发现放射源事故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确定应急响应等级。
(2)应急指挥部通知各应急小组进入应急状态。
3.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立即封锁事故现场,设置警戒线,隔离污染区域。
(2)应急监测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3)现场处置组收集污染物品,对污染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4. 医学救援(1)医学救援组对事故伤员进行救治和转运。
管道化车间放射源丢失(泄露)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
职责分工
调查组内部应明确职责分工,包括事 故现场勘查、证人询问、资料收集与 分析、技术鉴定等。
事故原因调查过程回顾和总结报告编写
调查过程回顾
对事故原因调查的全过程进行回顾, 包括调查组的成立、现场勘查、证人 询问、资料收集与分析、技术鉴定等 各个环节。
3
放射源失控
在搜寻过程中放射源可能发生移动或泄 漏,导致事故扩大。应立即启动应急预 案,组织专业人员采取措施控制放射源 ,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
04
泄露源控制与环境监测方案制定
泄露源控制方法选择及实施
01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在发现放射源丢失或泄露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专业人
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现场指挥体系建立及职责分工
成立车间级应急指挥部,由车间主任担任总 指挥,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设立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安全警戒组 、后勤保障组等,明确各组职责和分工。
现场处置组负责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医疗救 护组负责受伤人员救治和转运,安全警戒组 负责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后勤保障组负责 应急物资和装备的调配和保障。
01
事故现场概况与应急响应启动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影响范围
事故发生时间
XXXX年XX月XX日XX时
事故发生地点
管道化车间放射源存放区域
影响范围
事故现场及周边50米范围内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与启动
根据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潜在危害 程度,确定应急响应级别为Ⅱ级。
立即启动车间级应急响应,通知车间 应急指挥部成员赶赴现场,同时报告 公司级应急管理部门。
放射源偷失应急预案
放射源偷失应急预案目录1. 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7. 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放射源的偷失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件,可能导致辐射泄漏和公众的暴露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制定一份有效的放射源偷失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撰写应急预案,确保其语言清晰、准确,避免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表述。
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放射源偷失应急预案的目的是确保在放射源偷失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泄漏和对公众健康的风险。
预案的范围应覆盖所有可能发生放射源偷失的场景,并考虑到不同规模和复杂性的偷失事件。
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组建一个由各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预案编写团队,包括放射安全专家、应急管理专家、通信专家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全面理解放射源偷失事件的特点和应对措施。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对可能导致放射源偷失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失效、人为疏忽、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针对不同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并确定应急响应的优先级。
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一套完整的应急响应流程。
该流程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现放射源偷失的报告程序、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指南、应急决策的流程和权责分配、资源调配的程序、辐射监测和评估的标准等。
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确定应急响应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人员、设备、物资、资金等。
建立资源调配机制,明确资源的来源、调配程序和使用原则,以确保应急响应的快速和有效进行。
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建立起应急响应期间各相关部门和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制定应急通信计划,明确通信渠道和频率,并确保通讯设备的可用性和备用性。
同时,建立起与相关政府部门、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源遗失与泄漏应急预案
2009-09-24 07:00:43| 分类: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举报|字号订阅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保证在放射源丢失、放射源及γ射线装置发生事故后,有关部门和个人能立即有条不紊地进行正确的防护和处理,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减小放射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环发[2007]8号)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γ射线探伤机》(GB/T14058-93)
《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GB4075-2003)
《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32-2002)
《工作场所有害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承担的无损检测工作中涉及γ射线运输、保管、使用、废源回收等环节。
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组织指挥体系
2.1.1公司成立放射防护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 **** ****
成员:某某等8人
2.1.2各项目部成立放射源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生产经理、总工程师
组员:安保、工程、劳资、财务、物资部门负责人,项目金属检测部负责人
2.2职责
2.2.1公司放射防护领导小组职责
2.2.1.1 全面负责公司辐射安全工作,为公司辐射安全工作提供资源保证。
2.2.1.2 发生辐射事故后,负责启动本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清消工作。
2.2.1.3 配合环保、公安、卫生部门的辐射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参与受照射人员伤害程度鉴定和补助福利工作。
2.2.2项目部放射源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2.2.1 对放射工作人员的持证情况进行检查,组织对放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或协助焊接技术中心实施,组织员工对放射防护知识和应急预案的学习。
2.2.1.2 布置、督促、检查、协调各相关单位、部门的应急准备、应急演练和应急实施;
2.2.1.3 负责事故的上报工作,配合环保、公安、卫生等主管单位的工作。
3 应急响应
3.1 放射源事故分级
公司所用放射源为Ⅱ类源,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规定,一旦发生放射源事故,将是重大辐射事故或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3.1.1 重大辐射事故: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1.2特别重大辐射事故: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污染后果,或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3.2 应急响应措施
3.2.1放射源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3.2.1.1现场金属检测部射线探伤人员确认已发生放射源事故后,在15分钟内向项目金属检测部负责人及“项目部放射源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报告;
3.2.1.2 项目部在确认放射源事故后的30分钟内,向公司安全保卫部主任及“公司放射防护领导小组”成员报告;
3.2.1.3 最迟在事故发生后的2小时内,公司向当地环保、公安部门报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3.2.1.4 任何个人不得故意破坏现场、毁灭证据;不得隐瞒事故,不得拖延不报或者谎报;
3.2.1.5 发生放射源事故后,由“公司放射防护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查、处理工作,项目部“放射源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可先行组织紧急调查、处理;
3.2.1.6 公司和项目部积极配合环保、公安、卫生部门的调查分析处理。
3.2.2通用措施
3.2.2.1 发生放射源事故时,当事人首先疏散与事故处理无关的全部人员,封锁事故区域,禁止人员进入。
同时按3.3.1放射源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进行报告;
3.2.2.2 项目部根据金属检测部的意见,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或会议、网络,说明射源特性、危害、防护处置知识,通报事故的大致区域、时间,由金属检测部负责人及安保负责人组织污染场所全体员工迅速按指定路径疏散、撤离工作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事故范围的环节;
3.2.2.3 由项目安保部门与金属检测部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尽快制订出事故处理方案,方案中,要按《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32-2002),明确事故处理人员允许受照最大剂量和工作时限,并上报“公司放射防护领导小组”;
3.2.2.4 焊接技术中心保持与γ射线探伤机制造厂家、卫生防疫部门、环保部门的经常性接触,一旦发生事故可及时联系、咨询和请求援助,共同解决放射源事故处理中的难题;
3.2.2.5 由项目金属检测部负责人组织专业人员,经安全和技术交底后实施事故处理方案。
项目部安保部门负责事故处理过程的现场监护,监督执行应急任务的放射工作人员佩戴防护用品和限时工作;
3.2.2.6 金属检测部现场放射工作人员迅速用仪器测定事故现场的辐射强度及污染
范围和污染程度,根据测量结果划定事故警戒区域。
项目安保部门派专人24小时看护,污染现场未达到安全水平不得解除封锁;
3.2.2.7 事故处理中,金属检测部指定一人要尽可能记录下现场辐射强度、事故处理人员的有关情况等,以便对相关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进行估算,及进行善后的医学处理;
3.2.2.8 安保部指定一人负责,对可能辐射伤害人员,立即将其送至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医院或有条件救治放射损伤病人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或者请求医院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采取救治措施;
3.2.2.8 按3.3.1要求,启动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程序。
由公安、卫生部门调查处理。
3.2.3射源丢失、被盗应急措施
3.2.3.1 首先通过广播或会议,查明射源丢失、被盗是否系现场员工所为;
3.2.3.2 若未发现系人为偷盗,项目金属检测部按方案组织专业人员,穿戴铅服等防护用品,用专业检测工具在工作场所搜寻;
3.2.3.3 若在工地发现丢失射源,应警戒后,通知生产厂家迅速处理;
3.2.3.4 若现场搜寻不到,按事故报告分析调查处理程序报公安、环保、卫生部门。
3.2.4 放射源的卡、堵、脱落或传输系统故障使放射源不能收回应急措施
3.2.
4.1 当电脑全自动控制系统失效,放射源不能回收时,应采用辅助手动操作系统,摇动手柄,将放射源收回γ射线探伤机内;
3.2.
4.2 当手动操作系统失效(如摇把失效、传输软轴卡死或摇断等),使放射源不能收回时,则应拆开手动控制装置,采用手拉或老虎钳拽拉传输软轴的方法,将放射源收回到探伤机内;
3.2.
4.3输源导管与辐射头连接松脱或是输源导管与探伤机连接松脱引起放射源掉出事故,应用仪器对该区域进行测试寻找。
同时将γ射线探伤机两端(接上的)导管卸下,当测试到发现掉落的放射源后,用长柄钳把放射源夹住送回探伤机内;
3.2.
4.4 放射源掉在输源导管内(未卡住),可用长柄钳夹住辐射头,提高并抖动,使放射源在管内向探伤机方向运动,同时用仪器测试跟踪,逐步前移,直至将放射源“抖送”进探伤机内;
3.2.
4.5 放射源卡在输源导管内某处,先用仪器测定放射源在导管中的具体位置,再采取拉、扯直导管并抖动的方法,或用手动操作传输软轴“顶”的方法,使放射源在管中活动后,再按d.放射源掉在输源导管内(未卡住)的处置方法把放射源“送”回探伤机内。
如果拉、扯、抖、顶都不能使卡位的放射源活动,则应用屏蔽物盖住卡源部位,从探伤机上卸下导管,并在靠近卡源处小心仔细地切开导管后,用长柄钳夹住放射源,将其送回探伤机内;
3.2.
4.6 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用手(或身体其它部位)接触放射源进行事故处理;
3.2.
4.7 事故在公司范围内无法排除时,应立即联系设备生产厂家或其他有能力的机构协助解决。
4 应急资源
4.1 应急电话
项目部值班电话、项目经理(副经理)电话、项目总工、焊接技术中心负责人电话应在项目工地公布并告知员工。
移动电话应24小时开机(包括值班车来辆驾驶员)。
公安部门报警:110 卫生部门报警:120
公司安全保卫部主任:
公司焊接技术中心经理:
公司焊接技术中心副经理:
海门探伤设备联营厂市场部经理:
4.2人力资源
公司放射防护领导小组;
各项目部放射源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公司劳资、物资、财务部门;
焊接技术中心;
海门探伤设备联营厂。
4.3应急物资
工地值班电话一部;
工地值班车辆一台;
警戒绳1000米;
个人防护铅服4套;
X-Y辐射个人剂量报警仪每个射线操作人1只;
射线报警器4台;
长柄钳一个。
5 控制要求
5.1 培训
5.1.1 放射工作人员经培训取得环保、卫生部门放射操作许可证;
5.1.2 项目全体施工人员放射防护知识的学习;
5.1.3 应急人员应急方案的学习。
5.2 演练要求
5.2.1 应急预案的演练应在射源到达现场一个月内实施;
5.2.2 应急物资设备每月检查一次,确保可靠;
5.2.3项目生产经理负责应急演练资源的保证,项目副经理主持应急演练的实施,项目总工程师主持演练的安全技术交底;
5.2.4 项目安保部门对演练绩效实施评审,针对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对预案的不足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