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论文

合集下载

不同还原剂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钝化研究

不同还原剂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钝化研究
关 键 词 : 大 豆 胰 蛋 白 酶 抑 制 剂 , 还 原 剂 , SDS- PAGE, 凝 胶 排 阻 色谱
Abstr act:The a im of this p a p e r wa s to s tud y the ina c tiva tion of STI b y d ithiothre itol (DTT), Na 2SO3 a nd Cys . Afte r inc ub a tion a t 80℃ , p H 7.5, STI wa s me a s ure d b y a n imp rove d BAPNA me thod . The c ha ng e s of STI we re d e te rmine d b y s ize e xc lus ion c hroma tog ra p hy (SEC) a nd SDS - PAGE, re s p e c tive ly. The re s ults re ve a le d tha t STI wa s ina c tiva te d b y re d uc ing a g e nts , a nd the inhib ition e ffe c tive ne s s wa s a s follows : DTT>Na 2SO3 >Cys , whic h wa s a ls o p rove d b y SDS - PAGE. By SEC we c ould know tha t the d is ulfid e b ond s of STI we re b roke n, a nd the s truc ture of STI wa s c ha ng e d , a nd s ome ne w c omp ound s we re p rod uc e d . The re fore , the s ta b ility of STI is c los e ly re la te d to d is ulfid e b ond s .

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方法的研究进展

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方法的研究进展

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方法的研究进展陈婉【摘要】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大豆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大豆制品的营养质量和食用安全性,在大豆制品加工过程中必须使其失活。

介绍了通过热处理、微波技术、压力处理、超声波处理、高压脉冲电场、化学还原、酚类化合物络合、酶法水解、微生物发酵及亲和色谱分离等钝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

%As the main antinutriton factor in soybean,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 decreases the nutritional value and edible security of the soybean products.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 must be inactivated 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the soybean products. In this review, the methods that inactivated the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 including heat treatment, microwave technique, pressure treatment, ultrasonic treatment, high intensity pulsed electric field, chemical reduction, phenol complexation, enzyme hydrolysis, microbe fermentation and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ere introduced.【期刊名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6页(P24-29)【关键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作者】陈婉【作者单位】福建中检华日食品安全检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03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Glycine max (L.)Merr.)蛋白含量丰富,多年的研究发现大豆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及预防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疾病等保健功能,是人类日常饮食和动物饲料的优质植物蛋白来源。

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

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

·食品科技·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杨丽杰吴非霍贵成孙占海(东北农业大学)【摘要】对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进行了调查,发现水解蛋白、乳用蛋白、组织蛋白、水豆腐、干豆腐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被钝化了以上;对腐乳、豆酱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未检出。

无糖豆粉、豆粉、豆浆以及内酯豆腐中胰蛋白酶抑制剂钝化率低于。

比较了种热处理方式对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钝化效果,得到巴氏杀菌可钝化胰蛋白酶抑制剂;高压杀菌可钝化,超高温灭菌可钝化。

【关键词】豆制品;胰蛋白酶抑制剂;热处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大豆营养价值高,是人和动物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但其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有碍营养素的吸收,导致食用后身体不适或豆制食品感官上的缺陷,严重时会造成人或动物的死亡。

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存在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目前失活胰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采用热处理,为达到彻底钝化而采用的过度加热可使大豆中的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营养物质遭到破坏。

而且,胰蛋白酶抑制剂比较耐热,热处理的效果也很有限。

本研究对市场上多种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进行了测定调查,比较了常用热处理方式对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钝化效果,有利于人们对豆制品安全性的认识,为更彻底地失活胰蛋白酶抑制剂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材料与设备腐乳、干豆腐、内酯豆腐、豆浆、水豆腐、豆酱、豆粉为市售;无糖豆粉、水解蛋白、乳用蛋白、组织蛋白为大豆蛋白食品公司提供;生豆粉为实验室自备;所用化学试剂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

牛胰蛋白酶、、均由美国公司生产。

仪器设备:振荡培养箱(上海医用仪表厂)、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型凯氏定氮仪(北京宜兴科教仪器研究所)、多功能恒温水浴锅型(沈阳市医疗器械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型(日本岛津公司)、高压灭菌器(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试验方法豆制品中常规营养成分测定d水分含量测定:常压干燥法。

i粗蛋白测定:微量凯式定氮法。

发酵豆粕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的测定研(精)

发酵豆粕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的测定研(精)

发酵豆粕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的测定研究彭辉才1粱明振1’张宏福2(1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广西南宁530005;2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海淀区100094摘要:豆粕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本试验对8种发酵豆粕进行测定,前两者含量极低未检出。

用SDS-PAGE凝胶电泳定性检测大豆抗原中的B一伴大豆球蛋白(B--Conglycinin和大豆球蛋白(Glycinin,6种条带模糊,抗原消失,结果表明,生物发酵是一种有效的钝化抗营养因子的方法。

关健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13一伴大豆球蛋白大豆球蛋白测定发酵豆粕指是通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对原料豆粕进行发酵处理后的产物。

发酵过程中可产生蛋白酶、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等多种酶活,其目的就是消除抗营养因子,把大分子量的大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寡肽、小肽,从而增加水溶性,提高消化率,利于动物消化吸收。

这些酶把纤维类物质分解为糖,部分糖被转化为乳酸,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使豆粕转化成高营养价值的功能性饲料。

发酵豆柏可替代日粮中血浆蛋白粉、鱼粉、肠膜蛋白和乳清粉等动物性饲料原料,可替代日粮中控制腹泻的预防性抗生素,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畜禽养殖对动物性饲料原料的依赖,杜绝动物性饲料原料所带来的疾病传播,提高养殖业的安全与效益。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有蛋白酶抑制因子(protease inhibitors,大豆凝集素(SBA、大豆抗原、非淀粉多糖(NSP、植酸(phytic acid、单宁、大豆寡糖、脲酶、.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致甲状腺肿因子、生氰糖甙等。

这些抗营养因子会导致人和动物胰腺肿大、过敏反应、生长缓慢、日粮养分利用率下降以及其他一些不良生理反应。

本试验测定起主要抗营养作用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及大豆抗原中的大豆球蛋白和B一伴大豆球蛋白。

1材料与方法1.1腮酶的测定脲酶活性测定参照国标GB8622--88执行。

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方法研究 (2)

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方法研究 (2)
UT - 1901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千分计
收稿日期 :2005 - 11 - 03 ;修回日期 :2005 - 12 - 0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胰蛋白酶单位 (AU) ,是 10ml 反映溶液在 本文叙述的条件下 ,于 410nm 处测得反映前后所增 加 0. 01 光密度为 1 单位 (Absorbance Unit) ,胰蛋白酶 抑制剂活力用胰蛋白酶抑制剂单位 ( TLU) 表示 。 2 结果计算
用 TLUΠml 对分析所用提取液体积 (ml) 做标准 曲线 ,并外推到零 。每克样品的 TLU 值 = 延伸值 × 稀释倍数 ,当用分析的提取液的 TLUΠml 对分析液体 积做图并不是直线关系时 ,则计算出每单位体积提 取液中 TLU 平均值 ,则 TLUΠg 样品 = 平均值 ×稀释 倍数 , 测出常见豆制品结果见附图 。
王英男1 ,修建成2 ,富校轶1 ,李家栋1
(1.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50 2. 哈药总厂哈尔滨康铃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 150086)
摘要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对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在抑制牛胰蛋白酶活性反应前后的吸光 值差异制作差值曲线 ,从而得出斜率与抑制剂活性之间关系的方法 。并通过反复的实验对比 ,最 终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 。 关键词 :豆制品 ;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 ;测定方法
Measurement of Trypsin Inhibitor Activities in Soybean Product Wang Yingnan1 ,Xiu Jiancheng2 ,Fu Xiaoyi1 ,Li Jiadong1

有用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_SKTI_研究进展

有用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_SKTI_研究进展

第21卷 第3期2002年 8月大 豆 科 学SOYBEAN SCIENCEVol.21 No.3Aug. 2002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KT I)研究进展赵洪锟 李启云 王玉民 庄炳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公主岭136100)摘要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KT I)是一种典型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集中在大豆的子叶中。

近60年来,对其生化特性及结构已有较多研究,通常认为这种蛋白酶抑制剂具有贮藏、调节内源蛋白酶活性及植物防御等作用。

研究表明,这种蛋白酶抑制剂抗虫谱广,能显著抑制幼虫的生长发育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无害,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迄今为止,至少已有4种基因被克隆,通过转基因技术在烟草、水稻、小麦等作物获得了抗性植株.本文从SKT I的类型、基因克隆及生理功能等方面作一简单综述。

关键词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类型;基因克隆;生理功能中图分类号 S565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41(2002)03-0218-05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属典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自从1945年由Kunitz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从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发现其生理功能除了作为种子贮藏蛋白,调节内源蛋白酶的活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保护种子不受昆虫和病原菌等的侵害。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基因已经被克隆,而对于其抗虫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有相当大一部分工作集中在转基因植物上,已经培育出了抗虫烟草、水稻及小麦等转基因植物。

为了更好的进一步开展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方面的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1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发现、类型及分布频率变化20世纪40年代人们发现了植物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剂,在植物的贮藏器官特别是种子中,其含量常常高达总蛋白的10%[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论文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论文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论文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动科1112班 2011230054 夏娉摘要: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大豆食品和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一种蛋白质或多肽,可与胰蛋白酶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抑制胰蛋白酶活性。

本文主要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危害,应对措施,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作用机理危害应对措施展望引言:在生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约30毫克/克,它对植物本身有保护作用,可防止大豆自身发生分解代谢,并具有抗虫作用,因此是大豆的含需成分。

[1]。

但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为达到更好地养殖效益以及产品质量,对饲喂养殖动物的食品和饲料的要求日益增加,因此对饲料中常见到的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大豆食品和饲料中含量高,对畜禽危害最大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可抑制鸡、猪等畜禽的生长,引起胰腺肿大,抑制蛋白酶活性。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已有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研究作一综述。

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种类和理化性质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

目前从大豆中分离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是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TI)和Bowman- Birk 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BBI)。

KTI由181个氨基酸和少量的半胱氨酸形成的2个二硫键组成。

活性中心位于第63号精氨酸和第64号异亮氨酸之间,主要对胰蛋白酶直接且专一的起作用,与胰蛋白酶1:1定量结合[2]。

KTI不溶于乙醇;遇酸和蛋白酶易失活;热不稳定:80℃时短时间加热变性;90℃不可逆失活。

BBI是由71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单肽链,包含7个二硫键,其分子量约为8kDa。

BBI分子中有两个活性中心:一个是赖氨酸16-丝氨酸17,为胰蛋白酶结合位点;另一个是亮氨酸44-丝氨酸45,为胰凝乳蛋白酶结合位点。

[3]BBI不溶于丙酮;对热、酸较稳定;105℃干燥10min仍能保持活性;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大豆Bowman-Birk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大豆Bowman-Birk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中国食品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0卷第7期2 0 2 0 7 月Vol. 20 No. 7Jul. 2 0 2 0大豆Bowman-Birk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王 耀“ 李燕虹“ 吴佳蓿!邢云瑞2曹金博!陈秀金!李兆周!邓瑞广2胡骁飞2#(1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河南洛阳471023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郑州450002)摘要 为制备免疫学特性良好的大豆Bowman-Birk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BBI "单克隆抗体(mAb ),以50憾/只的免疫剂量将BBI 免疫BALB/c 小鼠,采用间接ELISA 和间接竞争ELISA 试验鉴定多抗血清效价和敏感性$选择 血清效价和敏感性较优的小鼠进行细胞融合,多次筛选得到分泌BBI mAb 的稳定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BBI mAb 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1号小鼠经免疫后效价最高且敏感性最好,半 数抑制浓度(IC 50)为868.58 ng/mL 。

经细胞融合筛选得到5株杂交瘤细胞,其中3B7-B10 mAb 效价达到1 : 4.096X105以上,亚型为IgG 1型,IC (0为83.07 ng/mL ,具有亲和力较高且特异性强的优F ,表明所制备的mAb 免疫学特性良好,能够为建立大豆及其制(中BBI 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提供良好的抗体基础$关键词 大豆Bowman-Birk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克隆抗体;免疫学特性文章编号 1009-7848(2020)07-0216-06doi : 10.16429/j.1009-7848.2020.07.026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 可为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食用蛋白、油脂及饲料来源叫大豆中也存在一些致敏蛋 白和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NF )D 2E ,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rypisin inhibitor ,TI )是其中重要的一类#TI 可引发过敏反应,也可抑制胰蛋白 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影响消化吸收,阻碍机体生 长TI 主要包括2种类型比一种是Kunitz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unitz trypsin inhibitor , KTI ),分 子质量为20#25 ku ,主要作用于胰蛋白酶,可与胰 蛋白酶等比例结合,不溶于乙醇,对热和酸较敏感,易失活叫另一种是Bowman-Birk 胰蛋白酶抑 制因子(Bowman-Birk inhibitor ,BBI ),分子质量为6~10ku ,含有2个独立的活性中,又称为双头 抑制因子, 可与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等比例结合或与两种酶同时结合叫不溶于酮,耐热和酸且收稿日期:2019-07-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221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13B05);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2300410038);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8B550001);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PKLAI20170603)作者简介:王耀(1986—),男,博士,副教授通讯作者:胡骁飞 E-mail : ****************不易被酶水解,相比KTI 较为稳定[8-9]o 传统检测 TI 的于酶化学分析法,其在灵敏和稳性 存在不足,且 结 分TI 的体类型[10]o 酶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 ­munosorbent assay ,ELISA )可通过特异性抗体准TI , 、 敏分 , 是 来 TI 的主要一问。

去除大豆中致甲状腺肿素、凝血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

去除大豆中致甲状腺肿素、凝血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

!"#$%&’$
42 &5675 8& 570&97 :;<= >2812;85181&2>’ ?><8&5: >: @&185&@72A =70>@@’;81212 >26 85BB :12 12=1C18&5 12
:&BC7>2A 8=7 7??7<8: &? =7>812@ >26 @75012>812@ 07>8=&6: D757 :8;6176 12 8=1: E>E75( F=7 57:;’8: 1261<>876 8=>8 65B G =7>812@ D18= "$. A +/012 >26 &975 D>: :;??1<1728 8& 6>0>@7 8=7 ><81918B &? 8=1&@’;<&:16>:7A D=1<= D>: 8=7 E57<;5:&5 &? @1&85&@72 ?5&0 @’;<&:12&’>87:A >26 D78 G =7>812@ D18= +#/. A +$012 D>: >’:& 72&;@= 8& 12><819>87 8=7 =70>@@’;81212A >26 85BE:12 12=1C18&5( F=7 5>87 &? 570&9>’ &? 8=70 D>: "/3 >26 >C&97( H7>2D=1’7A 8=7 7??7<8 &? 726&@72&;: 72IB07:A E5&6;<76 CB @75012>812@ 12 :&BC7>2 D&;’6 > C18 12<57>:77 8=7 570&9>’ &? =70>@@’;81212 >26 85B:12 12=1C18&5( ()* +,%-# J&BC7>2 K2812;85181&2>’ ?><8&5: L&185&@72 M70>@@’;81212 F5BE:12 12=1C18&5 M7>812@ 857>80728 “植物肉” “绿色的牛 大豆, 古名菽, 营养丰富, 有 、 乳” 之美誉, 但也含有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 其中主要 有致甲状腺肿素, 凝血素、 胰蛋白酶抑制剂等。这些抗 营养因子的存在使大豆营养成分被机体吸收的能力大 大下降 N + O 。 致甲状腺肿素 , L&185&@72 - 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 酯、 恶唑烷硫酮等物质的总称 N # O 。在大豆中致甲状腺肿 素的前体物质是硫代葡萄糖苷。单个硫代葡萄糖苷是 无毒的, 但在硫代葡萄糖苷酶 , 又俗称内源性芥子酶 - 的 作用下会产生致甲状腺肿大的一系列小分子物质, 如图 + 所示酶解过程 N ) O 。在大豆中与硫代葡萄糖苷相伴但相 互分离的硫代葡萄糖苷酶是内源性的,只有当大豆组 织被破碎并在合适条件 , 水、温度等 - 下才起酶水解反 应, 因此钝化 , 杀灭 - 未起酶作用的硫代葡萄糖苷酶是阻 止产生致甲状腺肿素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大豆凝血素 , M70>@@’;81212 - 是由 P 个亚基构成的一种以高亲和性 将聚糖结合在酶蛋白、 糖脂或多糖上的糖蛋白, 其分子 量为 +#$QR>, 在大豆中含量 )3 左右 NP O 。大豆凝血素本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提纯及降糖活性研究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提纯及降糖活性研究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提纯及降糖活性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以市售大豆为材料,经酸浸、脱脂、硫酸铵沉淀、透析除盐、葡聚糖凝胶G-75柱纯化等方法进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提纯。

然后,用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给药。

通过比较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大豆抑蛋白酶抑制剂高中低剂量组的多项血液指标(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各组小鼠病理切片等,研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降糖活性。

结果给予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灌胃的糖尿病小鼠其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甘油三酯水平下降,总胆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提取物对糖尿病有较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分离提纯糖尿病小鼠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BTI)是一类可以抑制胰蛋白酶水解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储藏器官,如种子、块根和块茎中[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已在多种医药领域有所应用[2,3],另有报道大豆中微量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于糖尿病治疗,调节胰岛素失调可能有一定效果[4],但未见SBTI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专项研究,本文就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和探索。

1 材料与仪器1.1 试剂与药品市售大豆,牛胰蛋白酶(1∶250,上海维编科贸有限公司),BAPNA・HCl(Na-苯甲酰-DL-精氨酸对硝基苯胺盐酸盐,上海维编科贸有限公司),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成都化学试剂厂生产),Sephadex G-75(葡萄糖凝胶G-75,上海化学试剂厂生产),Alloxan(四氧嘧啶,sigma公司),葡萄糖试剂盒-GLU(氧化酶法,液体,北京北化康泰临床试剂有限公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盒(酶比色法,通用型,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油三酯试剂盒(酶比色法,通用型,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胆固醇试剂盒(酶比色法,通用型,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肝素钠(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硫酸铵,正己烷,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36%乙酸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大豆发芽过程中异黄酮_维生素C_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变化的研究_孙冰

大豆发芽过程中异黄酮_维生素C_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变化的研究_孙冰

研究与探讨2013年第24期Vol.34,No.24,2013大豆发芽过程中异黄酮、维生素C 、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变化的研究孙冰,郑留学,朱思齐,秦阳,杨洋,李新,崔素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摘要:为了研究大豆在发芽过程中异黄酮、维生素C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变化,选用高脂肪、高蛋白和普通大豆品种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2、6-二氯酚靛酚法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大豆发芽期间,异黄酮和维生素C 的含量均有所上升,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则有所下降。

其中高脂肪(垦农29)、高蛋白(垦农30)和普通大豆(黑农53)在发芽96h 左右时异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上升至未发芽大豆的3倍、3倍、5倍;而维生素C 则由干大豆中的0mg/100g 分别上升到120h 的12.572、12.753、12.361mg/100g ;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则分别降至0.36、0.44、0.39mg/g 。

由此得出,大豆发芽的最佳发芽时间为96h 。

关键词:发芽大豆,异黄酮,维生素C ,胰蛋白酶抑制剂Study on the content changes of isoflavones ,Vitamin C ,trypsin inhibitor during soybean germinationSUN Bing ,ZHENG Liu-xue ,ZHU Si-qi ,QIN Yang ,YANG Yang ,LI Xin ,CUI Su-ping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 :Using UV spectrophotometry ,2,6-dichloro -phenol -indophenol to determination the changes ofcontents of isoflavones ,Vitamin C and trypsin inhibitor in soybean germination ,high fat ,high protein and soybean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soybean germination ,isoflavones and Vitamin C were both rise ,trypsin inhibitor content lowered.Among them ,the content of isoflavone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at about 96h ,high fat (KenNong 29),high protein (KenNong 30)and soybean (HeiNong 53)were increased by 3,3and 5times respectively.The Vitamin C from 0mg/100g to 12.572,12.753and 12.361mg/100g at 120h respectively.The content of trypsin inhibitor drop to 0.36,0.44,0.39mg/g respectively.Thus ,the best time of soybean germination was 96h.Key words :soybean germination ;isoflavones ;Vitamin C ;trypsin inhibitor 中图分类号:TS2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306(2013)24-0147-03收稿日期:2013-04-11*通讯联系人作者简介:孙冰(198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营养学方面的研究。

豆浆豆腐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研究

豆浆豆腐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研究

豆浆豆腐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研究孙雪飞;于寒松;谷春梅【摘要】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中的抗营养因子阻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分别采用6种不同制浆工艺将5种原料豆进行豆浆、豆腐的制备,测定大豆和豆浆中蛋白含量以及豆浆、豆腐的产量,通过分析不同大豆品种及制浆工艺与豆制品产量及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以产量为指标,研究不同大豆品种及其加工工艺对豆制品产量及蛋白含量的影响,选取高产量、高蛋白的豆制品.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别对原料豆、豆浆、豆腐等进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检测,得出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品种及加工豆制品的制浆工艺.结果表明,豆制品产量与蛋白含量成正比,不同大豆品种采用不同制浆工艺所制得的豆浆、豆腐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不同大豆品种适用性加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8(039)021【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制浆工艺;豆浆;豆腐;产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作者】孙雪飞;于寒松;谷春梅【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加工研究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同时也是最早研发生产豆制品的国家。

豆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豆营养价值丰富,是人和动物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很多人把豆浆、豆腐作为必选的早餐之一[1-2]。

但由于其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豆的直接利用[5-6]。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最主要的一类抗营养因子[7-8],约占大豆蛋白的6%。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大豆的品种以及加工工艺等[9-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钝化或消除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技术不断涌出,可以概括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学方法[11]。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摘要】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脂肪氧化酶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直接影响大豆食品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降低了大豆的利用率。

本文综述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的抗营养作用以及消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抗营养作用;消除方【正文】(一)大豆因其蛋白质含量高和氨基酸平衡性好而成为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同时又是发展家畜、家禽和鱼的重要蛋白质饲料来源,但是其中还含有很多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凝集素、单宁、植酸等,它们不但使大豆的营养价值受到影响,还对畜禽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大豆及其加工产品的利用效率。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的理化性质、抗营养作用机理以及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消除方法的研究和报道进行了综。

(二)大豆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1、物理失活:大豆中部分抗营养因子对热不稳定,充分加热即可使之变性失活。

目前,膨化法是抗营养因子热失活最常用的方法,对全脂大豆及其副产品进行膨化,不仅可降低其所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的活性;还会改善大豆所含蛋白质的品质,提高其消化、吸收和利用率,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失活可以分为耐热性不同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KTI的热失活,而第二个阶段则是BBI热失活,BBI的热稳定性之所以比KTI强,是由于BBI的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二硫键,而KTI则只有2个二硫键。

大豆制品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失活程度,多数报道认为失活70%~85%效果较好。

刘寅哲利用膨化豆粕代替普通豆粕饲喂肉仔鸡的研究结果表明,肉仔鸡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提高12.9%,31~49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提高13.5%,膨化豆粕应用价值明显好于普通豆粕。

2、化学失活:利用抗营养因子的化学特性,添加某些化合物消除或缓解抗营养物质。

用化学试剂处理破坏KTI和BBI分子结构中的二硫键结构,可破坏其活性,同时氨基酸的组成不发生明显变化。

大豆中植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抗营养和抗癌效应

大豆中植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抗营养和抗癌效应

29
高 ,小扁豆含量最低 。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 ,植酸盐 随着植酸酶活性和无机磷的增加而迅速降解 [ 1 ] ,水 解产物为肌醇和磷酸 ,从而破坏了它和金属离子的 强亲和力 。 1. 2 STI的分布 、结构及生理活性
STI与大豆及其制品的抗消化性有关 。 Kapoor 等 [ 2 ]人测定了大豆中 STI活性的分布 ,在种皮中检 测 到 STI 活 性 , 但 是 没 有 分 离 出 活 性 物 质 。 Yamamoto等 [ 3 ]人从大豆子叶中分离鉴定出了两种 STI,即 Kunitz和 Bowman - B irk。 STI对大豆本身具 有保护作用 ,可防止大豆自身发生分解代谢 ,使种子 处于休眠状态 。
收稿日期 : 2008 - 04 - 29;修回日期 : 2008 - 07 - 2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776050) ;广东省自然科学 基金 (07006508) 作者简介 :黄 凯 (1982) ,男 ,硕士 ,主要从事糖类物质的分 离与纯化研究工作 。
文以植酸和 STI为例 ,主要介绍了它们的结构 、存在 形式 、化学性质以及抗营养和抗癌效应 。 1 植酸和 ST I的分布 、结构及生理活性 1. 1 植酸的分布 、结构及生理活性
植酸 (即肌醇六磷酸 )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种子 中 。植酸能与金属离子形成植酸盐 ,许多谷物和油 料种子中植酸盐的含量约为 1% ~ 2%。一般而言 , 种子中总磷的 60% ~90%都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 在的 [ 1 ] 。根茎中 ,以植酸盐形式存在的磷约占总磷 的 10% ~ 25%。水果和蔬菜中也存在不同含量的 植酸盐 ,但是多叶蔬菜中几乎没有 。豆类种子中植 酸盐是均匀分布的 ,与蛋白质体密切相关 。它的含 量在不同物种和组织中是不同的 ,其中蚕豆含量最

不同加工工艺对钝化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研究进展

不同加工工艺对钝化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研究进展

不同加工工艺对钝化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研究进展作者:张彬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17期摘要:胰蛋白酶抑制剂是豆浆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其严重影响着豆浆的营养价值。

本文着重综述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主要方法,并结合大豆预处理方式、制浆工艺及后处理方式分析了钝化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主要加工手段,以期为豆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豆浆;胰蛋白酶抑制剂;制浆;预处理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915007收稿日期:2020-08-06作者简介:张彬(1987-),女,硕士,助教。

研究方向:粮食深加工与利用。

豆浆作为我国老百姓餐桌上的传统食品,因其蛋白质消化率较高,且富含异黄酮、皂苷、卵磷脂等生物活性因子,不含乳糖和胆固醇,在国际社会享有“植物牛奶”的美誉。

但是原料大豆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氧化酶、胰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严重影响着豆浆的感官品质及营养价值。

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TI)作为大豆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其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豆浆的营养价值。

目前,随著豆浆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制浆工艺和后处理手段对STI含量及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成为豆浆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

1;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去除技术1.1;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原料大豆制得的豆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存在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造成豆浆品质上的营养缺陷。

在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家族中,STI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1],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与小肠中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结合,生成无活性的复合物,胰蛋白酶被消耗和降解后,导致肠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力减弱,引起外源性氮的损失。

另外,胰蛋白酶数量的减少,还可引起胰腺分泌活动增强,导致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过度分泌,造成含硫氨基酸的内源损失[2]。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制备、理化性质及多酚失活机理研究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制备、理化性质及多酚失活机理研究

摘要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蛋白酶抑制剂也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如抗癌和抗炎活性,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及胰岛素的调节也有一定的效果,从而使胰蛋白酶抑制剂在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因此,开发低成本和可规模化的提取分离方法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另一方面,对于食品工业来说,为了提高大豆制品的营养价值,除去或失活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仍然是一个必须的步骤。

目前工业上多采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处理,但热处理并不能使所有的抑制剂完全失活,而且长时间的高热处理会损害大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因此,需要寻求新的替代方法。

鉴于此,本文以大豆加工副产物—大豆乳清废水为原料,开发了低成本、可规模化的盐析法和扩张床法从大豆乳清废水中有效回收胰蛋白酶抑制剂,并以商品化的KTI为对照,表征了其基本的理化性质;此外,开发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生物失活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新方法,并对其失活机理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了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Na2SO4盐析法,从大豆乳清废水中回收以Kunitz 型胰蛋白酶抑制剂为主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研究了盐析法得到的STI的温度和pH稳定性以及二级结构等理化性质,并采用动态滴形分析法结合振荡滴技术,研究了STI在气-水界面的吸附特性和粘弹特性,分析了其界面性质与泡沫性质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盐析的最优条件为乳清废水的固形物含量为13%、加盐量为9%和盐析pH值4;在最优条件下,STI的得率为2.13%、蛋白质含量为88.0%、胰蛋白酶抑制活力为2135.00 TIU/mg;对回收到的STI的理化性质和界面性质研究发现,其与商品化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SigmaT9128)的性质基本相同。

(2)利用超滤结合扩张床吸附的新方法从大豆乳清废水中回收以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为主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

对树脂吸附分离STI的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树脂、不同pH值和不同浓度解吸剂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吴国昭;朱克岩;曾任森【摘要】The larval weight gain, pupa weight, and larval development phase of Spodoptera litura were evaluated after S. litura continuous exposure to diets containing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 (SBTI) from the second or third instars for six generations. SBTI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larval weight and delayed the development of S. litura.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inhibition rate on larval weight and larval weight was declined from 60%to 21%and 37%to 4%, 49%to 17%and16%to 2%after the 2nd instars or 3rd instars feeding with SBTI for six generations. SBTI could delay the larv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 of S. litura. SBTI showed more inhibited effect on the younger larvae. Withthe incensement of subculture algebra,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SBTI on larval weight was decreased, the growth of weight was accelerated and larval development period become shortened.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S. litura could regulate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larvae to adapt to SBTI, and gradually eased the inhibition effectof SBTI.%以广食性害虫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为研究对象,连续6代自二龄或三龄开始用含有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BTI)的人工饲料饲养幼虫,饲养至乳化时分别测定SBTI对斜纹夜蛾幼虫体质量、发育历期和蛹质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动科1112班 2011230054 夏娉摘要: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大豆食品和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一种蛋白质或多肽,可与胰蛋白酶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抑制胰蛋白酶活性。

本文主要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危害,应对措施,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作用机理危害应对措施展望引言:在生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约30毫克/克,它对植物本身有保护作用,可防止大豆自身发生分解代谢,并具有抗虫作用,因此是大豆的含需成分。

[1]。

但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为达到更好地养殖效益以及产品质量,对饲喂养殖动物的食品和饲料的要求日益增加,因此对饲料中常见到的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大豆食品和饲料中含量高,对畜禽危害最大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可抑制鸡、猪等畜禽的生长,引起胰腺肿大,抑制蛋白酶活性。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已有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研究作一综述。

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种类和理化性质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

目前从大豆中分离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是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TI)和Bowman- Birk 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BBI)。

KTI由181个氨基酸和少量的半胱氨酸形成的2个二硫键组成。

活性中心位于第63号精氨酸和第64号异亮氨酸之间,主要对胰蛋白酶直接且专一的起作用,与胰蛋白酶1:1定量结合[2]。

KTI不溶于乙醇;遇酸和蛋白酶易失活;热不稳定:80℃时短时间加热变性;90℃不可逆失活。

BBI是由71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单肽链,包含7个二硫键,其分子量约为8kDa。

BBI分子中有两个活性中心:一个是赖氨酸16-丝氨酸17,为胰蛋白酶结合位点;另一个是亮氨酸44-丝氨酸45,为胰凝乳蛋白酶结合位点。

[3]BBI不溶于丙酮;对热、酸较稳定;105℃干燥10min仍能保持活性;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这两种抑制因子通过结合位点的作用与胰蛋白酶络合,从而使胰蛋白酶失活,起到对昆虫、动物及人类的抗营养作用。

根据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可以破坏分子中的二硫键、结构从而使其失活。

2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作用机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本身即为蛋白质或多肽,可与蛋白酶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使酶的活性被抑制。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抗营养机理主要表现在抑制动物生长和引起胰腺增生、胰腺肿大两个方面[4]。

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与小肠中胰蛋白酶结合,生成无活性的复合物,降低胰蛋白酶的活性,导致低蛋白质的利用率和消化率下降。

②引起动物机体蛋白质内源性消耗。

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结合排出体外,引起胰腺进一步分泌更多的胰蛋白酶,造成动物胰腺增生和肿大,同时胰蛋白酶中含硫氨基酸较高,造成机体S-AA缺乏不平衡。

3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动物的危害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与动物小肠液中的胰蛋白酶结合,降低胰蛋白酶的活性,导致蛋白质消化利用率下降,并能引起动物生长抑制作用,如引起老鼠、小鸡的胰腺肿大和增生等。

李素芬等[5]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的增加,肉仔鸡的采食量随之下降而且随着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的提高在一段时间内肉仔鸡胰腺质量明显增加,胰腺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且伴有空泡样变性。

黄少文等(1994)[6]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降低禽类小肠胰蛋白酶活性和日粮蛋白质消化率并引起胰腺代偿性肿大和生产性能下降。

侯水生等(1996)[7]研究也表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会造成肉用仔鸡胰腺增生和肿大。

Grant等(1995)[8]报道,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浓度越高,胰腺肿大程度越高;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浓度低时,胰腺甚至不肿大。

此外,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会严重影响仔猪及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6]。

Herkelman等(1990)[9-10]用生大豆为唯一蛋白质来源饲喂断奶仔猪或幼年生长猪,导致其生长速度下降。

在哺乳期使用生大豆为唯一蛋白质来源会引起断奶仔猪数和断奶体重的下降。

仔猪成活率降低,母猪体重损失过大。

4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失活方法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结构中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是其具有抑制活性的必要条件,因此破坏其分子中的二硫键即可使其失活。

目前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的研究有很多,主要在物理失活、化学失活、生物学失活等几个方面获得明显的进展[11]。

物理失活方法包括热失活法、超声波失活法和其他物理失活法。

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热具有不稳定性,热失活法是最早发现、研究,也是最常用的失活方法。

马得莹等(2000)[12]对大豆进行湿热处理,认为在120℃(0.1Mpa)条件下加热10min,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失活,并且较好地保存大豆的营养价值[12]。

过度加热能引起大豆蛋白必需氨基酸损失。

因此,对大豆产品进行加热处理时应使用最佳条件(温度、时间、水分、含量和压力),以便在最大程度失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同时使大豆蛋白溶解度减少和必需氨基酸损失降到最低[1]。

杨汝德等(1998)用超声波处理大豆制品,钝化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13]。

化学失活法,用化学试剂作用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破坏其分子中的二硫键,从而使其失去活性。

Friedman和Gumbman(1986)报道在生豆粕中加入0.3mol Na2SO3,同时用75℃处理1h,可完全钝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且亚硫酸残留量极地[14]。

Wedzicha等(1984)研究利用偏重亚硫酸钠(Na2S2O5)和亚硫酸钠(Na2SO3)钝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使其二硫键重组成为不可逆的失活分子基团[15]。

生物还原失活法,生物还原剂的作用在于使STI和BBI中的二硫键还原成巯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活性中心受到破坏而失活。

Boihon C.等(1992)实验证明了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被NADP-氢化氧还原蛋白(LA-Trxh)还原而失活[16].5 发展前景目前对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种类和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危害等的研究日益成熟,但对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失活的方法还有待完善。

如热失活法的温度、时间等较难控制,易破坏氨基酸的活性;化学失活法会有一定的化学试剂残留,影响饲料安全。

除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抗营养作用,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同时还具有重要的防护功能,并且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有丰富的含硫氨基酸,降低其含量就会降低其营养性,因此最好的途径是培育或发现无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而不是统统的去除,这需要我们寻找一些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突变新品种。

TI的基因工程研究,Surekha等[17]将芥类植物大辣芥种子中含有的TI的基因转移到烟草或番茄中,发现这些植物都获得了明显的抗虫性,而且TI随着植物生长的发育成熟而逐渐丧失了其抑制活性,从而可以抵制各种病虫害的侵害,而在种子成熟后,抑制活性逐渐消失,对食用其种子的人畜则没有毒害。

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在医药产业和农业产业的研究也有不同的进展并且具有广阔的进展前景。

而且在之后的研究中可能会向TI的有利价值方面的进展。

参考文献[1]金蓓,田少君.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研究概况[J].粮食与油脂,2005(6):3-6.[2]王长良,张永忠,孙志刚.Bowman- Birk 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07,26( 5) : 757- 760.[3]Odani S,IKenaka T.Studies on soybean trypis inhibitiors VIII.disulfide bridges in soybean bowman-birk protease inhibitiors [J].Biochem,1994,74:697.[4]Naim M,Gerlter A,Birk Y.The effect of dietary raw and autoclaved soybean protien fractionson on growth,pancreatic enlargement and pancreatic enzymes in rats[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1982,47:281-288.[5]李素芬,杨立杰,霍贵成等.肉仔鸡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耐受性研究[J].中国家禽,2000(3):8-10.[6]黄少文.大豆产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及其对猪禽生产性能的影响综述[J].湖南畜牧兽医,1994(1):11-14.[7]侯水生,黄俊纯,赵玲,王述容.生豆粕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肉用仔鸡生长发育的影响[J].营养学报,1996(1):103-107.[8]Grant G et al.1995.Consumption of diets containing raw so ybeans,kidney beans,cow peas or lupinseed by rat for up to 700 days:effect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organ weights[J].Brit.J.Nutr,73:174-29.[9]Herkelman,K.L.et al.1990,J.Anim.Sci.68(suppl.1),(abst).[10]Herkelman,K.L.et al.1990,J.Feedstuffs 62 (52)13,16,17,22.(abst).[11]刘欣,冯杰.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的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2005,14(6):39-40.[12]马得莹,谢幼梅,曲强.湿热处理对全脂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3]杨汝德,梁汉华,郭乾初.超声波钝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素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8,26(4):66-71.[14]Friedman M,Gumbman M.R.Nutritional improvement of soy flour through Inactivation of trypsin inhibitors by sodium sulfite[J].Food Sci,1986,51(5):1239-1241.[15]Wed B L.Chemistry of Sulfur Dioxide in Foods.Elsevier Applied SciencePubishers[J].London and New York,1984,69.[16]Boihin C,Jin-an J,Roberbel K,Bob B B.Stability of Thioredoxin-linked Reduction on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Kunitz and Bowman-Birk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J].American Chem Soci,1992,40:2333-2336.[17]Mandal S,Kundu P,Roy B,Precoursor of the inactive 2S sced storage protein from the Indian mustard Brassico junceu is a novel trypsin inhibitor[J].J Biol Chem,2002,227(40):37161-371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