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佛缘壶”的造型设计和文化立意

合集下载

浅析紫砂“方韵壶”的佛文化

浅析紫砂“方韵壶”的佛文化

1 紫砂 “ 方韵壶 ” 的造型
老子 日: “ 大 象无 形 , 大 巧不 工 ” 。紫砂 “ 方韵壶”
的造型 取 材 于青 铜 器 , 器 身形 状 以方器 为 基本 形 , 有
表作 人 手 的“ 心经壶” 等传 统壶 型 。与 佛学 文 化有 关 的思 想 内涵 在 紫砂 艺术 中的运用 。既灵 活 又 富于 变 化 。因此 , 我们 需要 从多 种角 度去 挖掘佛 学文 化 在紫 砂艺 术 中运 用 的新 内容 ,这 样 的艺 术诠 释 才 能更 为
1 ) 为例 , 谈 谈 佛 文
化 在 紫 砂 壶 器 上 的应用 。 图 1 方 韵 壶
3 结

紫 砂壶 与 佛文 化 的结 合 由来 已久 ,有 从 佛学 故
事 中的 著名 人 物 人 手 的 “ 济公壶 ” , 有从 与佛 学 有 关
的实 物 人 手 的 “ 佛手壶” , 也 有 从 佛 学 文 化 的 著名 代
了, 并 且 延续 至今 , 生 生不 息 。再 从紫 砂 壶 的造 型上 仔 细 推敲 ,不 难 发现 历 代紫 砂 经典 作 品 中有许 多佛 学 元素 的部分 , 紫砂 “ 僧 帽壶 ” 就 是典 型 的代表 。 时至今 日,佛 学 文化 在 紫砂 艺 术 中 的运用 早 已不仅 仅 局 限于 一些 历 史传 统 造型 , 更多、 更 丰 富 的 以佛 教 文 化 为 内容 的紫 砂艺 术 作 品 比 比皆是 。我 们 从一 些 经典 的佛 学文 化元 素 人 手 ,发 展创 作 出更 多 以佛 学 文 化 为 内 容 的 紫 砂作品, 丰 富佛 学
“ 龙 的 国度 ” 、 “ 龙 的传 人 ” 等 等 美誉 , 也 获 得 了世 界 的

佛禅妙莲不染尘——“佛莲壶”的艺术表达与佛性境界

佛禅妙莲不染尘——“佛莲壶”的艺术表达与佛性境界
除了莲花装饰所营造出的佛性境界外,壶身造型也 像是一朵盛开的莲花,与莲花纹样达成统一,从作品轮 廓到具体装饰皆围绕“佛莲”展开,统一于佛性境界的 构建。作品做工的精良也能够体现不受外界干扰,不染 凡尘,全神贯注的工艺之心,与佛性禅意构成了内涵与 实践上的双重表达,使作品禅味深远,文化深厚。
结语:“佛莲壶”传统韵味浓厚,在佛性境界的营 造中赋予了作品以佛教文化的特征以及哲学韵味。本文 对作品的泥料、造型及具体装饰来做出说明,从各个方 面揭示作品佛性境界的构成,感受到作品做工的精致与 不同文化及象征意义在壶中的融合与表达,传达了紫砂 壶艺术的传统性、文化性与情感性共建的艺术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多元的,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 的发展历程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优 秀艺术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大的前提,观察各种优 秀的中国传统艺术品都不难发现其中的文化痕迹,紫砂 壶就是中国传统陶制手工艺品中艺术水准较高,文化特 征鲜明的杰出创作之一。紫砂壶与中国茶道文化息息相 关,茶道文化高雅脱俗,有儒释道相结合的特点,这种 文化影响同样渗透于紫砂壶创作之中。“佛莲壶”这件 作品就运用莲花图腾将佛教文化与紫砂壶艺术结合起 来,在工艺美感之中打造佛性境界,提升作品内涵价 值,说明了紫砂壶通过文化思想丰富造型表达及艺术价 值的特征。
“佛莲壶”从造型结构及做工质感上看可归类为紫 砂光赏紫砂壶线条与面结合的特点。壶中的装 饰主要呈现在壶盖上,主要表现的是莲花图腾,这一装饰 是点明作品主题的重要部分,也是作品佛性的重要来源。
紫砂壶中的装饰技法是十分多样的,最常见的便是 运用纹线进行形态模拟。此壶是运用纹线设计出均匀排 列的莲花花瓣造型,莲花花瓣筋纹突出,花瓣边缘生 动,与壶盖产生明显的层次效果,每片花瓣的大小、形 态都是完全一致的,与壶钮相配合构成一朵灿烂盛开的 莲花,手工艺人力图呈现莲花花瓣的柔软之态与生机之 感,在艺术美之中保留莲花自然特色,只有准确地对莲 花之形进行刻画才能进一步谈其中佛性,谈作品文化与 艺术价值。

浅谈紫砂“中华器韵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意蕴

浅谈紫砂“中华器韵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意蕴

浅谈紫砂“中华器韵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意蕴作者:董震红来源:《江苏陶瓷》2021年第03期摘要紫砂艺术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演绎,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反复锤炼并进行了艺术传承,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深厚的文化意境,是我国艺术文化宝库中的一枚瑰宝。

发展至今,紫砂壶已经不单单是作为饮茶使用的器具,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紫砂壶的形态是否优美、品质是否上佳以及韵味是否深厚等。

与紫砂制作工艺一起提升的还有人们的艺术品味,人们对紫砂艺术已经从实用性的简单要求上升到了艺术性的审美要求。

本文主要以紫砂“中华器韵壶”为例,从其造型艺术和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意蕴着手,来剖析紫砂艺术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蕴含的审美意趣。

关键词紫砂艺术;中华器韵;造型艺术;文化意蕴紫砂壶艺术文化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相比于其它艺术而言,紫砂壶艺术有着特别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水准,通常来说,紫砂壶的整体形状简单大方,这和大气优雅的东方文化是分不开的。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器中十分优秀的作品,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和精湛的工艺细节,还在于其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从紫砂壶的崛起到今天的繁盛这数百年里,尽管紫砂壶的形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们在圆形、方形和雕塑的基本形状上都是统一的,紫砂“中华器韵壶”从外观造型到装饰,看似来源于中华传统,但传统之中又处处生变,既有庄重的法度,也实现了焕然一新的艺术格局,同时还蕴含了极大的文化意蕴。

1 紫砂“中华器韵壶”的造型艺术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在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中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论是花鸟虫草、诗词歌赋还是人文意趣,都能融入进紫砂壶中成为紫砂壶造型的主题。

每一件紫砂壶作品的造型都是结合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反映了创作者的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圆”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流传已久并且深入人心。

紫砂“中华器韵壶”(见图1)这件作品整体就呈现方中寓圆的造型特点,稳重之中而又带有一丝圆润之感,将方和圆融合达到了美妙的平衡点;壶钮以如意为造型灵感来源,两角弧形微微向内勾起,小巧又精致,同时意蕴丰富;壶盖为方形表面凸起略带有弧度,以压盖式与壶口契合,壶口边缘微微耸起将壶盖包围,增加了紫砂“中华器韵壶”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壶嘴中下部竖直與壶身相贴合,上端短粗为流嘴状,显得粗犷有力;壶把从壶身上部起笔,跨越壶身连接壶底,构成的空间较为阔大,便于端拿使用;壶身四方轮廓为主,边角以圆形修饰,减了一分锐利,增了一分圆融,壶身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用以装饰的回纹图案,回纹左右各一分布在壶身两侧,体现了中华传统审美一直追求的对称之美。

从《禅意壶》来看紫砂艺术的造型设计和佛教渊源

从《禅意壶》来看紫砂艺术的造型设计和佛教渊源

从《禅意壶》来看紫砂艺术的造型设计和佛教渊源
曾云峰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22(56)5
【摘要】紫砂可以结合陶刻装饰、造型捏塑等等手法,最大程度地展示出我们东方的艺术特质,折射出主人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修养。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禅意壶》,作者在云淡风轻之中,通过自己精湛的技术和对紫砂艺术的独到理解,让我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其中无穷的乐趣,也在饮茶品茗的过程之中,了解到紫砂和佛教的关系,以及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在今天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之下,这样的艺术作品更加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总页数】1页(P117-117)
【作者】曾云峰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
【相关文献】
1.浅析禅宗文化元素在紫砂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以〃禅意壶〃为例
2.论紫砂雕塑"问禅"的造型艺术和佛教渊源
3.师古承今成就经典——从“釜瓢壶”来看紫砂艺术的造型创意和历史传承
4.从《地支巳蛇壶》来看紫砂艺术的造型创意和文化表达
5.气韵高古妙手天成——从《六方古逸壶》来看紫砂艺术的方器造型和人文内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紫砂“禅心壶”窥见佛教文化对紫砂壶的影响

从紫砂“禅心壶”窥见佛教文化对紫砂壶的影响

36creation of zisha从紫砂“禅心壶”窥见佛教文化对紫砂壶的影响吴雪梅(宜兴 214221)摘要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来,其思想与文化对我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及民间风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因而深入人心。

宜兴是千年古W都,以紫砂为代表的宜兴W瓷,既有日用性,又有观赏性,赏用兼优、理趣相融,戴含着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文化与梅瓷文化的交汇融合,使阳羡的历史文化更加辉煌灿烂。

关键词禅心壶;紫砂;佛教文化宜兴陶瓷门类繁多,历史悠久,紫砂乃是其中的 后起之秀。

历代艺人的毕智穷工,薪火相传及文人雅 士的参与介人,使其融人了中国传统文化,逐步登上 艺术殿堂。

佛教文化更是影响到了紫砂艺术的创作,并成为其重要題材。

现以“禅心壶见图1)为例,谈 谈佛教文化对紫砂壶的影响。

B B1禅心壶1 m廢,,的造酿其立意“禅心壶”古拙朴茂、简朴厚重。

细细审视,优美 的线条将壶身分割成四瓣,细腻优雅。

各条筋纹从壶 器肩部流至壶底,一气呵成、线条顺畅、气韵生动,丝 毫不显得呆板和突兀。

此壶壶体扁圆,底部圆润丰 满,壶腹与肩部产生曲折刚劲的张力,平盖稳重,嘴 撖曲,小壶把向外拉出。

壶嘴与壶把形成一条贯穿全 壶的流线,相互间彼此呼应,生动而自然,整体上质 朴而大气。

此壶的花蒂状造型从盖钮逐渐延伸至壶 肩,气势饱满、浑圆如玉。

花蒂下是逐渐展开的花嫌,至壶肩处膨胀到极致,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尤为独 特的是,壶肩处刻有“文心雕龙”字样,顿显“禅心壶”的立意。

《文心雕龙 >原是南朝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 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汉族文学理论专著。

此 书以孔子的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思想,认为道 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 章的典范。

此书强调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 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面临的形象 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特征有较自觉的认 识,开文学形象思维研究的先河,也为此壶的创作提 供了可资借鉴的美学规律。

浅谈紫砂“佛渡壶”的造型设计与佛学意境

浅谈紫砂“佛渡壶”的造型设计与佛学意境

浅谈紫砂 佛渡壶 的造型设计与佛学意境*王香勤(王香勤紫砂工作室江苏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与佛学文化的结合已有一定的历史,工艺者始终不满足于工艺现状,研磨佛学文化㊁茶道文化等多种文化,凝练文化之精华塑造于紫砂壶中㊂佛学文化与茶道文化中的融通打开紫砂壶艺术的大门,工艺者利用紫砂壶这一艺术载体探究二者之间的文化意境,供品者领悟㊂关键词紫砂壶佛渡佛学造型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1)05-0082-02紫砂壶文化相传至今已有久远的历史,技艺工作者们紧跟时代的潮流精益求精,创作出风格迥异的紫砂壶㊂紫砂壶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载体,可包容多元文化于一体,以小巧的壶体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凸显出别样的高雅与别致㊂ 佛渡壶 (见图1)是紫砂壶中独有文化意境的呈现,以其独有的造型彰显其深厚的文化意境,因其作为文化的纽扣将紫砂壶工艺文化㊁茶道文化与佛教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爱壶人士爱不释手㊂1紫砂壶与佛学文化紫砂壶的经久不衰离不开文人雅士的宠爱和其真实的实用性㊁鉴赏性功能,紫砂壶烧制的泥料主要分为三种:紫泥㊁绿泥和红泥,江苏宜兴因为盛产紫砂泥原料,其紫砂壶的制品最为出名㊂从表象来看,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远没有表面上表现得那么简单,制作前需要准备泥料㊁工具以及造型,然后依照壶身的构造制造出各个部件并进行一定的精加工,再经过几天的烧制流程,最后在烧制的基础上做好后续的工序㊂可见,一件完美的紫砂壶需要工艺的打磨以及时间的沉淀㊂紫砂壶成为一种文化的潮流,离不开其印刻的文化底蕴㊂紫砂壶种类繁多,紫砂壶工艺者们一直都不拘泥于壶体的制作,在扎实的工艺技术上赋予紫砂壶多种表现形式,不管是将壶身改造成花㊁果等动植物自然形态,还是在壶身上增添书法㊁描金㊁雕刻等艺术色彩,都呈现出紫砂壶精彩纷呈的模样㊂最为重要的是,紫砂壶展现出来的气质尤为突出,高雅㊁淳朴之风经工艺者修饰而出,如 莲子壶 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高尚君子之隐喻,紫砂壶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无不是在向世人宣示着什么㊂可见,紫砂壶备受宠爱必有其缘由㊂图1佛渡壶紫砂壶与佛学的结合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论起佛学是如何与紫砂壶结合的必然要谈起吴越佛教,中国很多佛教思想㊁文化与吴越佛教有着一定的联系,吴越佛教对紫砂壶的影响尤为突出㊂宜兴金沙寺曾诞生有 天下第一壶 之美称的紫砂壶 供春壶 ,可见宜兴紫砂壶与佛学文化的渊源颇有巧妙之处㊂佛教文化影响着一代代的世人,佛教文化的结合赋予紫砂壶高度的文化价值㊂佛教文化之所以能够与茶道文化相融合,是因为佛学文化与茶道文化中有不谋而合之意,都主张清心静意㊁回归自然本心又超脱于自然,讲究自然和谐相生㊂随着紫砂壶文化鉴赏价值越来越高,工艺者追求文化创新以紫砂壶为依托,实现茶道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巧妙融合,诞生出许多与佛学文化相关的紫砂壶作品如 佛手壶 ㊁ 济公壶 ㊁ 佛渡壶 等㊂㊃28㊃陶瓷C e r a m i c s(紫砂文化)2021年05月*作者简介:王香勤(1979-),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制壶工作㊂2紫砂 佛渡壶 的造型设计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不需要冗长繁复,讲究简约自然,不管是壶本身的部件构造还是壶身的装饰,都需要得到巧妙的糅合,不能过于突兀,从而能不夺紫砂壶本来的气质之美, 佛渡壶 就在这基础之上构造出一种别样的佛和壶的结合㊂整体造型上来看, 佛渡壶 颇有佛学文化的意境,整体比例匀称,线条衔接顺畅,胎质相当细腻光滑,彰显出佛教文化的安静㊁祥和之感,仿佛要将世俗之烦恼抛于脑后,回归本原的宁静㊂壶身为圆鼓鼓的肚子,端庄中不失可爱,圆融中附有包容万罗之象,似乎在以圆融的壶身将世间万物凝聚于此;考虑到圆融的壶身比例,壶耳视觉上相对大一些,与壶身相呼应,壶耳采用河流的元素,壶耳上半部与底部呈现出流水向上扬起的形状,仿佛茶水激起小浪花沿着曲线顺畅地衔接至壶身底部偏上一部分,壶耳采用佛教中的流水元素也是在昭示着不断涌出的杂念随着流水而去;壶盖呈佛教宝塔状静置于壶身上方,以可爱的宝塔形状致敬于佛教文化,更加加重佛渡塔的佛教含义,壶盖与壶身衔接处的曲线相对比较饱满,壶盖底部的曲线顺畅地流到壶肩处,侧面衬托出佛教文化的圆满㊁融合;壶嘴的曲线弯曲向上,壶嘴上点缀以小圆珠,小圆珠与壶耳的流水相互映衬,既呈现出流水自然的状态,又暗喻流水生生不息之意㊂佛教文化相对抽象,宝塔置于流水之上,将佛教的抽象文化以具象呈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凸显佛渡的真实含义㊂佛渡壶 紫砂泥的颜料没有选取比较艳丽的颜色,而是选取相对比较暗红的质地,佛教中多数的颜色都是以暗红色为主,暗红色喻有吉祥挡灾的含义㊂另外,壶身上还刻着佛教的经文,成为 佛渡壶 又一点睛之笔,摘取的经文还可以供赏壶者阅读思考,以直接的形式解开神秘的面纱表现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㊂3紫砂 佛渡壶 蕴涵的佛学意境佛学文化与茶道文化的结合给予紫砂壶一定的文化意境,佛渡意为轮回转世㊁佛渡众生㊂ 渡 在佛教里有出和离的含义,脱离生死的束缚,抛开世俗的纠缠㊂佛学中关于渡人的语句比比皆是,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㊁ 众生皆平等 ㊁ 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这一句句经典无不是佛学之人的智慧结晶㊂不管我们身处在怎样的时代,都逃不过渡人㊁渡己㊁渡身㊁渡心,我们无不是用一生在学习渡㊂渡是佛学文化指引世人方向的明灯,提醒世人现在所接触的苦难不是永久的苦难,落入低谷之时不必畏怯,终要抱有光明即在前方的信念,也许渡己之人下一站路口处㊂同时渡己意味着在世俗中保有纯善㊁仁良之心,生活在世俗之中难免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事情的好与坏,人身上的善与恶,存在即合理,莫要紧盯着坏与恶不放,不如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周遭事件,或许那所谓的恶非极恶,深究其缘由或许发现恶从悲中来㊂渡人之人要拥有生活的智慧,要不然怎么帮助别人看透生活中的本质,从悲苦中解脱出来;渡人之人需要温暖善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手,给予他人温暖与光明㊂生命是有限的,生死不由人,渡身意味着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㊁珍惜现有的生活与条件㊁珍惜周边的人和事,不要过分透支自己的身体,不要过分透支人情,学会适可而止㊂其次,学会感恩,他人施以援手的时候,我们要将他人的善行铭记在心,若他人身处困境时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㊂渡心则为不被世俗所诱惑,身处诱惑之中能坚定意志与方向,时刻清醒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活成什么样㊂渡 亦可是度,意为教化,教化那些正在行恶之人,改过自新方为福,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佛教文化认为人是轮回转世的,莫要执迷不悟,本心向善才能在转世获得好的轮回㊂莫要追究轮回转世是否为真,世人要记得善恶终有报,不能抱有心存侥幸的心态㊂这无不是教化众人要心存善良,不能作恶,世道有轮回,报应一定会在不经意时找上门来㊂佛渡壶 将教化与茶道相结合,佛学中的渡虽为简单的一个字,但其中隐藏的含义实在是不让人赞叹佛学文化的智慧㊂工艺者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是让品茶者或赏壶者身心愉悦之时,品悟其中的道理,得以佛学文化与茶道文化的熏陶,能在生活中予以真实㊂总而言之, 佛渡壶 以具体的渡河景象巧妙地渲染出渡人㊁渡己㊁渡身㊁渡心这一佛学主题,既表现出工艺者的美好愿景,也引发爱壶人士者的思考,世俗中追求真我,回归自然本心,用身心去体会与感受紫砂文化㊁茶道文化与佛教文化的高深㊂如今来看,紫砂壶工艺远非制造工艺表现得那么简单,它的制作工艺成为一场修行,这既是工艺者的修行,也是世人的修行㊂㊃38㊃(紫砂文化)2021年05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浅论紫砂“佛手壶”的造型设计和情感表达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浅论紫砂“佛手壶”的造型设计和情感表达

收 稿 日期:2017-03-16
江苏陶瓷•紫砂创作
2017军 04月 第 50卷 第 2 期
37
苦读经觉悟,佛门里聚集了太多红尘里的流浪者,他 们以佛为盾,逃 避 现 实 ,终究连慧根都难以打开。释 迦摩尼说:“自己是最后的岛屿。”佛 ,本身应是一种 修 行 和 思 考 行 为 ,同 时 也 是 代 表 修 行 和 思 考 的 结 果 , 它 是 观 望 和 经 历 生 命 本 身 。佛 门 清 净 ,清净的是一颗 了悟的心。佛在 哪 里 ,佛门就在哪里,你明白了生命 的意 义 ,你的佛 门 就 自 然 打 开 了 ,你 便 身 在 其 中 了 。 或 许 ,壶佛本就是一道。
3 结语
紫砂壶艺包含了功能、艺 术 、情 感 ,因为一件壶 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传递的性能、美学和情感,对于生 活来讲尤为重要。一把壶,不单要具备基本的泡茶功 能 ,它陈放时的静态、使 用 时 的 动 态 ,也应体现美的 一 面 。与此同时,你要知道在生活里,没有什么物品 会 一 成 不 变 ,每 个 人 的 用 物 准 则 也 不 一 样 。学会与器 物 相 处 ,你就会沉淀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用物之道,也 会遇见生活美学中的惊喜。而作为制壶艺人,只有悟 出 用 物 之 道 ,才 能 更 好 地 发 挥 砂 性 本 色 ,创 作 出更美 的紫砂作品。
的 神 韵 便 如 同 这 佛 手 造 型 线 条 优 美 流 畅 、舒 展 自 然 。
另一种关于“佛 手 壶 ”的说 法 是 ,其创意来源于一种 叫 五 指 橘 的 水 果 ,其形状如同五个手指握妙连 接 ,表现 出紫砂的
自然含
蓄。
图 1 佛手壶
此 壶 以 紫 泥 制 成 ,泥 色 成 熟 质 朴 ,整 体 造 型 大 方

紫玉之中的高远禅意——浅析“禅意”的造型设计与佛教文化内涵

紫玉之中的高远禅意——浅析“禅意”的造型设计与佛教文化内涵

110 CERAMICS SCIENCE & ART
“禅意”是指清空安宁的心,出自于唐代诗人刘长 卿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 亦忘言。”后引申为一种佛教用语。佛教距今已有三年 多年的历史,据相关人士考证,早在秦始皇时期佛教就 已传入中国,其后在中国形成一种佛教文化。修禅乃是 佛教之中的一种修行方法,禅意其实指的便是一种人生 境界,是指对于名利等身外之物不过于执着。在这件紫 砂壶之中,手工艺人摆脱了繁琐的装饰,以最自然朴实 的方式来还愿紫砂壶艺术品的美感,这不正是一种超脱 的心态吗?在如今紫砂壶样式种类繁多,制造工艺日趋 复杂的今天,能够保持一种单纯的心,这不正是此壶所 要传达的禅意吗?
那么此件名为“禅意”的紫砂壶就是一件典型的光 器紫砂壶艺术作品,它以简洁朴素的外表准确传递出紫 砂壶艺术的精致之美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传统佛教文化,
《禅 意》徐益君
将“禅意”二字融入壶的各个部分,体现出一种超脱、 自然的美学风格。
此件紫砂壶呈朱红色,这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象征着庄重与威严的颜色,泛着紫色光泽的紫砂泥由手 工艺人捏制成形,再用适宜的温度烧制,才能得到这样 的颜色。壶的表面光洁细腻,色泽分布均匀,有温润的 淡淡红光围绕在它的四周,其精致光亮犹如镜面,可见 工艺之精湛。壶身为圆形,饱满而中正,体现出光器紫 砂壶的设计特点。底部微收,形成一个小小底座,使整 件紫砂壶又凸显大气。壶嘴、壶把手与紫砂壶融为一 体,壶嘴线条流畅,富有曲线美,壶把手为一圆环,光 洁细腻宛若天上月。壶盖为凸起的半圆形,与壶身共同 构成一个圆,完成了紫砂壶的造型几何体。壶盖上有一 壶钮,似烛火,中间镂空,设计的极为巧妙。此件紫砂 壶体现出朴素的气质,整体造型宛若一盏佛灯,烛火摇 曳,将佛灯映照的红润光亮,在那最深处正是佛教文化 的积淀与禅意的表达。

浅谈紫砂佛手壶的造型特征以及吉祥寓意

浅谈紫砂佛手壶的造型特征以及吉祥寓意

浅谈紫砂〃佛手壶〃的造型特征以及吉祥寓意吴建军江苏宜兴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的外表看起来十分的质朴,且摸起来会感觉到 十分粗犷的颗粒感,令人感到十分的惊讶,但也正是因为此,在紫砂壶上面进行一些装饰是再合适不过了,比如一些书法、绘 画、陶刻、诗歌等等,就连雕塑的工艺也能够与紫砂壶相结合,再加上紫砂壶的泥料有着良好的可塑性,因此,制壶艺人便可以 将所想的造型完美地呈现出来,而紫砂壶艺术也正是因为这一独 特性以及所蕴含在内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情感,不仅 在国内繁荣旺盛地发展着,更是在国外也远近闻名,所取得的紫 砂艺术成就更是令世人瞩目。

本文便主要以紫砂"佛手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吉祥寓意。

【关键词】紫砂佛手壶;造型特征;吉祥寓意紫砂壶要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审美之下进行评判的话,其造型外观在众多的艺术品之中并不是绝佳的,尤其是在 刚出窑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平平无奇、灰头土脸的,无不令 人觉得十分的担忧,但是在经过了荼水冲淋之后,立马焕发生 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就好像武林小说中的绝世高 手一样,虽然整曰蓬头垢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其就宛 如扫地神僧一般,一旦出手,那便是无人与之匹敌的高超实力。

紫砂壶则就是这样的存在,在宜兴丁蜀的地底之下有着独 一无二的紫砂泥料,在紫砂艺人高超的技术手艺之下,呈现出 —件件绝佳的艺术精品,无不令人感到大幵眼界、叹为观止。

在紫砂壶艺术之中,一直都有这样一句话“方匪一式,圆不一 相”,紫砂壶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就是因为其独特的泥料材 质以及千变万化的造型,不管是视觉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人以 很大的享受。

紫砂壶在时期得以诞生,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其中饱含了历代紫砂艺人们的智慧与匠心,并随着文人雅士的加 入,各种文化艺术形式都難吉于紫砂壶一体,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辅 相成,乃至在我国传统化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g(5分。

紫砂壶有着千变万化、精彩纷呈的造型,而要想称之为一 把成功的紫砂壶作品,就要能够在精神以及情感上与人们产生 交流和共鸣。

浅谈紫砂《福缘壶》的造型魅力及丰富内涵

浅谈紫砂《福缘壶》的造型魅力及丰富内涵
术 体 系 得 以 确 立 。之 后 经 过 几 代 紫 砂 艺 人 的完 善 , 逐 渐 形
宜兴 紫砂传 统 的造型设 计凝 聚了千 百年 来艺 人 的智 慧 和 心血 , 历 经 时代 的变革 , 文化 和艺 术 的共 同凝 聚 , 紫 砂 呈现 出多姿 多彩 的艺术 氛 围。一 件紫 砂作 品 的质量 好 坏、 档 次 高低 , 都 取决 于设 计 制作 者 自身 的 艺术 修养 、 技
《 福 缘 壶》 有 着 张力 和 舒适 自然 的流 畅感 , 在紫 砂 壶
的表 现上 . 张 弛有 度 . 所 以对它 的力度 需 要很 强 的把 握 。
此 壶 的形 、 神、 气 达到 完美 的统 一 , 是 紫砂 壶 艺 中极 具感
结 语 染 力 的经典代 表 。略显老 味 , 成 型难度 高 , 整 体气 质雍 容 3 宜 兴 紫 砂 茶 具 以 其 端 庄 清 丽 的 迷 人 风 采 .气 韵 生 动 端 庄 。此 壶结 构巧 妙 , 特 点鲜 明 , 壶 身 圆润 饱满 , 丰润 可
艺 水准 及实 践经 验: 一个 优 秀的工 艺大 师 。 应 具 有 豁 达 的
胸 怀和高 超的技艺 。《 阳羡名 陶录》 中记 载 的紫砂大师 , 陈
鸣远, 雕镂 手法 皆长 , 作 品纤 巧 有 致 。
成 了定式 。古语有 云 , “ 看似平 常最奇 崛 ,成 如容 易却艰 辛” , 紫玉金砂一j 丕土 , 真金玉露满 怀情 。 制壶 的道路是永 无 止境 的 , 不仅要求 工艺 的精 湛 , 更要 制壶者 高超 的思想 情怀 。《 福 缘壶》 正是 如此 。
腹 部 饱 满 丰润 , 不禁令人联想起“ 虚怀若谷” 这 个成 语 。
精 深 的陶瓷文 化沃 土之 中 , 它在原 料 、 成 型工 艺 、 装饰、 使

紫砂壶设计理念

紫砂壶设计理念

紫砂壶设计理念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茶具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其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形状、质地和装饰等方面。

首先,紫砂壶的形状考究美观和实用性结合。

其一般呈圆瓮形,中空中下部腹部鼓起,上部圆润,犹如女人美丽的曲线。

这种形状不仅给人以舒适感,而且有助于茶水与茶叶的充分融合和沏泡,使茶香得到最好的释放。

此外,紫砂壶的盖子也很重要,其设计合理,既能顺利开合,又能使茶叶在注入水中后能充分展开,提高茶的香气。

其次,紫砂壶的质地选用上等紫砂粘土制作,富含一定的铁质成分,具有优良的透气性、保温性和蓄热性。

紫砂壶制作时采用独特的捻制和施釉工艺,使壶体光洁、细腻、坚固耐用。

这种质地不仅保证了茶水的原汁原味,还能够长时间保存茶的香气和滋味,提高品茗的品质。

再次,紫砂壶在装饰方面注重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体现。

紫砂壶的表面往往装饰有各种图案、纹饰和字画,其中常见的有花鸟、山水、人物等。

这些装饰不仅展示了陶瓷技艺的精湛,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此外,紫砂壶的铭刻也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方式,一些有名的紫砂壶上常铭刻有诗词、名人名言等,使其更加具有文字的味道和文化的底蕴。

总之,紫砂壶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形状、质地和装饰等方面。

其形状考究美观和实用性结合,质地选用上等紫砂粘土制作,
注重透气性、保温性和蓄热性,装饰注重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体现,展示了陶瓷技艺的精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制作者,都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茶文化的热爱。

论紫砂壶“佛莲”的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

论紫砂壶“佛莲”的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

662021年02月第54卷第1期论紫砂壶“佛莲”的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陈顺娣(宜兴214221)摘要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对于紫砂艺术的开拓者和宣传者非常的敬佩,在今天,“东坡提梁壶”依然广受壶友们喜欢,也是紫砂作品中非常经典的传承作品之一。

紫砂艺人们在仿生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许多现代设计的理念和元素,延伸了紫砂艺术的作品造型和文化内涵,带我们走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紫砂世界。

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佛莲”,展示了艺人强大的创作能力和超高的技艺水准,在紫砂与自然的融合方面打破常规、敢于创新,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冲泡茶叶的饮茶利器,更重要的是把茶叶的草木之心和我们寄托在饮茶过程中的情感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展示出来,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禅茶一味的乐趣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紫砂壶;佛莲;工艺技巧;文化内涵陶都宜兴有着7000多年的陶瓷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各领风骚,以均陶、彩陶、精陶、青瓷和紫砂为代表的技艺延续到今天,薪火相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紫砂艺术,随着人们对于饮茶的越来越重视,茶具也成为了其中非常关键的存在,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受到了茶友们的广泛喜爱。

我们从开始入手紫砂壶的时候,一般都是关注于外形,而对于其中的泥料特征、成型手法,装饰工艺等等则是在后来的专研之中才能够体会到,由此可见紫砂造型的关键性。

一般来说,常见的紫砂造型有圆器、方器和仿生器,圆器通过线条的变化勾勒出壶身的形态,方器则是主要呈现出横平竖直的特点和刚正不阿的精神内涵,而仿生器贝U把紫砂造型捏塑得惟妙惟肖,将大自然的野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管什么器型,有没有装饰,其最根本的核心就是精、气、神、韵的表达,一件好的紫砂艺术作品,通过形态和各种手法,目的都是把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彰显出来,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共鸣。

1紫砂壶佛莲”的工艺技巧紫砂作品“佛莲壶”(见图1)采用了传统金属器常用的香炉形态,通过紫砂材质的演绎呈现出来,从器型的设计到莲花元素的装饰,都流露出浓浓的佛教氛围,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感受到禅茶图1佛莲壶一味的无穷魅力。

论紫砂壶作品《花开见佛》的智慧与禅意

论紫砂壶作品《花开见佛》的智慧与禅意

论紫砂壶作品《花开见佛》的智慧与禅意发布时间:2021-08-13T15:44:32.60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作者:李利[导读] 紫砂壶艺术广泛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艺术性、工艺性表现,表达了基本创作理念。

宜兴市丁蜀镇逸朗陶瓷经营部李利江苏宜兴摘要:紫砂壶艺术广泛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艺术性、工艺性表现,表达了基本创作理念。

《花开见佛》围绕佛教文化设计而成,以优美的花的姿态表现了紫砂壶工艺的智性与源于佛教文化的禅意。

此壶设计精巧,有花的自然美,也具文化意境美,完成了紫砂壶艺术与佛教文化至今的完美交融。

关键词:紫砂壶;花开见佛;工艺智慧;禅意;“茶禅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茶禅”,顾名思义,是由茶文化与禅文化共同组成,可以抚慰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

在茶禅文化的影响下,紫砂壶创作融合佛教文化是一种必然,在精湛的紫砂壶工艺表现下,源于佛教文化的禅意就有了更为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紫砂壶作品也传承并弘扬了中国茶禅文化。

这件《花开见佛》是一件国家级的紫砂壶佳作,足见其艺术水准。

制作者选择用花的造型来承载、表现禅意。

此壶设计尤为精美独特,既有花朵本身的自然美,也有十分鲜明的禅意韵味,打造了一个极致精美又空灵宁静的紫砂世界。

1.心若莲花万般禅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纯洁清芳,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物之一。

纵观中国诸多有关佛教文化的传统艺术形式,莲花纹、莲花图样是非常常见的,是体现佛教文化内涵的重要标志。

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经验的紫砂壶艺术也将莲花作为表现佛教文化内涵的重要图腾,在大量精美的紫砂壶作品中,以莲花为型或装饰的紫砂壶不在少数,已经构成了紫砂壶创作的一大类型。

此件作品中的“花开”指的也是莲花,创作几乎在壶体的每个结构上都运用了莲花图案,使作品产生极为繁盛和生机勃勃的感觉,“花开”的意境就表现出来了,同时也象征着永生之意,烘托出作品所包含的禅意。

浅析紫砂“佛缘壶”的佛性审美

浅析紫砂“佛缘壶”的佛性审美

浅析紫砂“佛缘壶”的佛性审美
吴水勤
【期刊名称】《江苏陶瓷》
【年(卷),期】2014(047)0z1
【摘要】佛,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文化思想,一种审美理念和一种心灵体悟,其或观真心、或说妄心、或明本心、或复本性,提倡通过认识、完善和重塑主题世界来成就人生最高的价值理想。

在中国固有思维方式的引导下,佛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延续与传承,俨然以一种哲学呈现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甚至连文化、艺术也在它的普照之下,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浓厚的佛性美。

【总页数】1页(P11)
【作者】吴水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紫砂“无形壶”里蕴含的佛性 [J], 史银之
2.浅析紫砂“供春壶”的审美特征 [J], 杨解东
3.浅析紫砂“六方合立壶”的造型及其审美价值 [J], 王海琴
4.硕果缀满枝,丰收佳意浓——浅析紫砂“丰硕壶”的艺术审美 [J], 范黎明
5.浅析紫砂“冰雪凝香壶”的造型及其审美价值 [J], 徐雪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禅一味 壶佛一体——漫谈紫砂“多宝套壶”的设计构想

茶禅一味 壶佛一体——漫谈紫砂“多宝套壶”的设计构想

具人 文 、 收藏、 经 济价 值 于一 身 的紫砂 壶 , 作 为 中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重 要 内 容 .它 以独 特 的 材 质 和
人 文 品位造 就 了不 同时代 的制壶 人 .传 承 了辉 煌 的
中国文 化 。 自古 以来 , 文 化 承载 历史 , 也 铸 就 了 时代
壶 嘴又 以龙 首 含 之 , 神情 逼真 、 刻 画细 腻 。 中 国龙 的
威 严 和气度 被 体现 得淋 漓尽 致 。中国人 是龙 的传 人 ,
想 象空 间 与情 怀共 鸣 .该 壶 的立 意 主题 也 进一 步 通
过字 体装 饰转 化表 达 了出来
在 此则 更进 一 步抒 发 自豪 之情 和爱 国之 情
“ 如来 ” 的具 体 造 像 , 而是突出“ 莲花 ” , 苦心如佛 , 象
征“ 如来 ” 的存 在与 佛缘 “ 一 花一 净土 . 一 叶一 菩提 ” , 这“ 花” 就是“ 莲 花” , 佛 经 中称 为 “ 圣花” , 佛 国为“ 莲界 ” , 袈裟 为“ 莲 服” 莲 花 出 污泥 而不 染 , 恰 似 佛 与 菩 提超 脱 红尘 的
泽, 呈 七彩 肌 理效 果 . 有“ 多宝 ” 的光华 。壶体 下 部六 方, 颈 肩部 圆形 , 方 中寓 圆 ; 最 代 表性 的 是底 部 六 瓣 莲花 , 仿佛 是 “ 如来” 的宝 座 ; 在平盖上 , 围着 壶 钮 塑
六朵荷 瓣 . 上下 呼应 。“ 多 宝提梁 ” 的壶体 造型 基本 相
了一 定 的笔 墨感 , 更 融 入 了丰 富 的金 石感 . 陶刻 装 饰
不 仅 丰 富 了壶 艺表 现 形 式 .更 赋予 紫砂 壶 更完 整 的
此壶 的壶 嘴 、壶 把 等 细节 造 型 也充 分 体 现 方正

探析紫砂“佛心壶”的文化底蕴

探析紫砂“佛心壶”的文化底蕴

合一, 讲究 内心的平静 。 而 紫 砂 艺 术 也 进 入发 展 的 辉 煌 时 期 ,
紫砂 壶 造 型 设 计 内容 逐 渐 丰 富多 彩 其 中 陈鸣 远 还 以 自然 之
景入 壶 . 为“ 花货” 的发 展 奠 定 了 基 础 。 体 现 了佛 家 梵 人 合 一 的 思想 : 近 现代 紫砂 艺 术 经 过 几 千 年 的 传 承 . 更 着 力 追 求 万 物 本
3 “ 佛心壶 ” 的禅意陶刻
紫 砂 陶刻 自古 有 之 . 不 仅 可 以装 饰 壶 身 . 还 可传 达紫 砂 壶
图 1 佛 心壶
的气 韵 . 其 中紫 砂 陶 刻 以嘉 庆 、 道 光年 间 的 “ 曼生时期 ” 最 为 辉
煌。 并有“ 壶 随字 贵 , 字 随 壶传 ” 之称。 陶刻 不 仅 是 对 紫砂 壶 “ 素 面素心” 的体现 , 更 是 对 中 国传 统 书 法 文 化 的传 承 。 陶 刻 装 饰 对 紫砂 艺人 书法 功 底 和 陶 刻 功 底 均 有 着 较 高 的 要 求 .需 结 合 壶 原有 的气 质着 墨 . 使 得 壶 与字 相 映成 趣 . 提 高 紫 砂 壶 的 观 赏
悟, 并 以此 壶 阐释 了佛 文 化 、 壶 文 化 及 茶文 化 的 渊源 。
2 “ 佛心壶” 造型的圆润细腻
“ 佛心壶 ” 造型圆润饱满 , 线条简 洁 。 似女性柔 荑 , 如 若 无
骨。 放 人 手 中仔 细 把 玩 。 更感壶身线韵流畅 , 爱不释手。 整 把 壶 呈 圆珠 形 。 圆而 不 扁 , 更显周身饱满风韵 ; 工 艺 细腻 , 拘 于 细 节
紫砂壶集 功能性 、 艺 术性 、 收 藏性 为 一 体 , 不 仅 是 宜 兴 的 标 志 .还 因其 独特 的文 化 形 态 被 纳 人 中 国第 一 批 国家 非 物 质

多福多寿——论紫砂作品“佛手壶”的文化意境

多福多寿——论紫砂作品“佛手壶”的文化意境

江苏陶瓷•陶艺园地<2019年10月第52卷第5期59多福多寿-论紫砂作品“佛手壶”的文化意境张群(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创作是客观事物和内心感受的高度统一,读壶如读人,每一把壶都有不同的气质和个性,是创作者智慧和个性的体现。

本文以紫砂作品“佛手壶”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关键词紫砂壶;佛手壶;佛文化“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 材质和精彩纷呈的造型而为人所熟知,给人以极大 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

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 清,经过漫长的发展凝结了无数紫砂艺人的智慧和 匠心,并在历代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下,融金石书画 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 统文化相生相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宜兴紫砂壶造型丰富,奥玄宝在《茗壶图录》中如此形容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 图1佛手壶士”,可见,读壶如读人,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能给 人以情感共鸣和精神交流。

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 品,有别于机器批量生产,每把壶都有独特的温度和 气质。

发展至今,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 纹器,光器简约大方,花器形象逼真,筋纹器独具形 式美和韵律美,三大类型各有千秋,它们相辅相成,为紫砂壶增姿添彩。

紫砂壶“佛手”(见图1)是经典的 花器作品,一把优秀的花器作品如同浑然天成的雕 塑,立体生动,让人身临其境,给人以逼真的视觉感 受。

花器以自然界中的花、草、虫、鸟为原型,基于细 致深入的观察和敏锐细腻的觉知,将具象化为抽象,又经过紫砂的艺术语言呈现出事物的原型,还抽象 为具象,可谓巧夺天工,让人们无时无刻能感受到自 然的美景和生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制壶步骤及工具都更加细化,工艺也越发精 致,装饰技法越发丰富,有贴塑、陶刻、彩绘等等,这 些技法为作品锦上添花,提升了花器作品的整体艺收稿日期:2019-04-27术效果。

欣赏此壶,整壶以佛手果实和枝叶成型,壶身以 纤细的手指为原型,手指自然地蜷曲,线条优雅灵 动,给人以舒展动人之美,壶身上疏密有致地散布着 一些凹点,形象地表现出佛手的肌理外观,浑然天 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茶禅一味 壶佛一体

茶禅一味  壶佛一体

茶禅一味壶佛一体作者:吴秋红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4期摘要宜兴紫砂壶作为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了备受推崇的茶器。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入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之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隐喻之美,紫砂“多宝套壶”蕴含佛教文化的元素,通过泥色的变化和装饰的烘托,达到含蓄、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同时弘扬了佛学理念,为品茗者展示了独有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享受。

关键词紫砂壶;调砂泥;佛教元素始于宋代的宜兴紫砂,经明清的发展与成熟,其造型艺术已经确定了特有的规律和法则,即以花货、光货、筋瓤货为基准的三大类。

期间,以清代陈曼生为代表的文人雅士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入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之中,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气息。

直至今天,“文化紫砂”成为一种特色与时尚。

人们常见的书画、金石、诗词、宗教等不同文化,在紫砂壶的承载下,具有更加浓郁的象征意味。

设计创作的紫砂“多宝套壶”由经典的“多宝壶”(见图1)与“多宝提梁壶”(见图2)组成,通过传统的工艺技法、装饰的变化特征、佛教元素的注入,以素面素心的造型沟通饮茶人的心灵,达到“茶禅一味,壶佛一体”的艺术效果与品赏情趣。

以下就从设计构想入手,谈谈紫砂“多宝套壶”的创作体会。

1 紫砂“多宝套壶”的佛教寓言在宜兴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中,一般都强调“艺术先行,设计并重;文化主导,时尚同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宜兴紫砂壶厚重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

“多宝套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今年在大觉寺举办的“茶禅四月到宜兴”活动,设计的初衷便是要把茶、禅、陶三种元素交融在一起,以文化弘扬紫砂、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

壶名取为“多宝”,一套二壶,一为“多宝壶”,二为“多宝提梁壶”,把作为茶具的实用性与佛教文化融于一体,正好切合“茶禅一味”的含义。

一壶清茶待客,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既礼仪周全,又有佛门清净的风范。

茶与僧相伴千载,壶与茶共处久远,三者有着不解之缘,并在相互浸润之中,达到悠远悠长的精神境界。

浅述紫砂作品“佛莲壶”的创作创意

浅述紫砂作品“佛莲壶”的创作创意

周国洪《佛莲》,大肚佛和莲花菩堤为主题
二、紫砂作品“佛莲壶”的装饰设计
作品“佛莲壶”的装饰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了传统紫砂壶简洁实用的设计思想,这主要体现在线条的连贯以及不重叠,同一个部位绝不会有多余重复的线条,这在视觉上犹如在一张白纸上铺陈,实际上现代影视创作中也经常运用到这种手法,一个画面既要简洁又要能够体现出足够多的内容,那就必须剔除掉一些不必要的线条块面,这一才能将最需要表现的东西传达出去,在作品“佛莲壶”上即是如此,莲作为装饰形态可以一目了然的传达给所有读者,但“莲”这个形态本身却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过于简洁,但正是这种大轮廓的简洁,。

浅谈紫砂“佛莲壶”艺术中的佛学思想

浅谈紫砂“佛莲壶”艺术中的佛学思想

浅谈紫砂“佛莲壶”艺术中的佛学思想作者:朱学勤来源:《江苏陶瓷》2017年第06期摘要紫砂艺术与佛学给人的启示不尽相同,然而两者在由表及里、由形入神方面却有相似之处。

佛学可以说是紫砂的一种信仰,游离而不悖离,两者始终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探讨紫砂艺术,从佛家思想入手,能够提升紫砂艺术的思想价值。

关键词佛莲壶;紫砂;佛学思想紫砂壶艺术扎根于传统思想,与传统文化存在天然的默契。

紫砂艺人在佛家思想中找到了融汇到紫砂壶的媒介,包括莲花、僧帽等形象,从而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紫砂壶。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艺术、哲学思想、文学,以及民俗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紫砂壶的发展也与佛教存在根深蒂固的联系。

现以紫砂“佛莲壶”为例(见图1),谈谈紫砂艺术中的佛学思想。

1 紫砂“佛莲壶”的造型紫砂“佛莲壶”以传统手工成型,注重作品的内涵和气韵,蕴含佛家思想,具有文人气息。

壶器精巧玲珑、色泽纯正、清秀俏丽。

壶身为一圆球,饱满圆融、丰腴优雅,半圆的壶盖边沿修平,与子口组成子母线,呈天压地之势,保证了壶身的气密性;三弯嘴与壶腹线条仿若一体,流畅自然;圈把承接壶身上下,空间感十足;圆珠壶钮点在盖顶中央,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清雅自然。

紫砂“佛莲壶”尤为精彩的装饰是壶盖的莲花浮雕,且与壶肩处的莲花浮雕相呼应,使其典雅大方、古味盎然。

2 紫砂“佛莲壶”的装饰美紫砂“佛莲壶”以莲花为装饰,美在意态。

“莲花”又名“荷花”,乃花中君子,寓意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而“廉”字包括的清廉、廉洁乃人性正品,“莲”与“廉”谐音又同义,象征了美丽和纯洁,是摄影镜头取之不尽的“宠儿”。

莲花的美,美在意态,每逢夏天,莲花在绿叶的映衬下,呈现风姿绰约的姿态,如仙似梦;莲花的美,美在颜色,宋代诗人杨万里曾用两句诗生动展示了莲花的生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花之美,美在文化,莲花是一种被文化浸染过的植物,从《乐府诗》、《爱莲说》到《荷塘月色》,满眼是诗,满眼是景;莲花之美,美在品格,因为有品格,莲花才“出淤泥而不染”,卓立不群;莲花之美,美在艺术,台湾诗人余光中一生爱莲,他在《莲恋莲》中写出了自己爱莲的绝妙体验:“立在荷塘草岸,凝神相望,眸动念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砂“佛缘壶”的造型设计和文化立意
紫砂壶发展至今,造型千姿百态,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

光器素面素心,花器栩栩如生、筋纹器纹理均匀;虽然气质大相径庭,但归根结底不外“恰如其分”四字。

紫砂壶讲求装饰与造型的相得益彰,既不过于花哨繁复亦不简单粗暴,简约中有内涵、修饰中有深意,古色古香又不乏时代气息,这是紫砂壶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它源远流长、在传统艺术之林独领风骚的根本原因。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紫砂壶只能算是后起之秀。

当很多传统手工艺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纷纷湮灭,紫砂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受到大众愈来愈深的喜爱,势态蒸蒸日上。

古有东坡老年辞官后至丁蜀做壶,后有顾景舟、蒋蓉等名家迭出,不知是紫砂壶造就了他们还是他们造就了紫砂壶?任何时代,艺术和人都是相互成就的,人用艺术来表达自己,艺术由人赋予灵魂和生命力,所以情怀和温度成为紫砂壶最让人动容的特征,这正是物质社会稀缺之物。

时事造人,人造万物。

紫砂壶作为艺术品顺应了时代的精神,是时代的语言。

时代渴望什么,人就创造什么。

紫砂壶相较瓷器的优点是:沏茶不失原味、得茶之真香真味;透气性好,泡茶不易发馊,且久用而温润。

因此,常有人说“紫砂壶为茶而生”。

此壶由紫泥制成,泥料的选用与壶型相得益彰,表现出整壶安然朴素的气质、庄重挺拔的气度,此壶名“佛缘”(见图1),紫泥的厚重正切主旨。

此壶是圆器,壶身圆润饱满,作者对几何形体的把握恰到好处,整壶饱满却不笨重,圆润而不失灵气,曲线优美流畅、转角处理细致,圆中见方、
方中寓圆。

“方圆”思想自古盛行,涉及建筑、哲学、风水等领域。

“天圆地方”不单是古代人的宇宙观,是人类对自然的初步探索和假证,也代表着人们智慧思维的觉醒、对科学知识的探究。

人们将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迁移运用到其它方面,生活器具、传统建筑的设计大多也遵循这一思想,使之上升为一种“美学”。

在生活哲学上,更有黄炎培先生教育儿子“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和若秋风,素若秋霜”,同时也告诫我们:做人做事既要采取合适的方式灵活处理问题,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动摇。

除此之外,还有《孟子》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训诫。

显然,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天圆地方”作为人们约定俗成的观念,被自然而然地运用到生活的诸多方面。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圆”也衍生出更多含义。

任何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象征。

紫砂壶充当了文化的载体,以包容性和开放性自成一格。

传承数百年的宜兴紫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紫砂壶制作艺人经过长期探索,创造出陶刻、镶嵌(镶嵌金、银、玉石、色泥等)、包锡、彩釉、珐琅彩、浮雕、绞泥等一系列装饰技艺。

此壶采用了最常见的陶刻技艺,由著名书画家储云陶刻。

他的作品总能别出机杼,在散逸烂漫的笔墨中蕴含了深远的儒学精神。

壶身一面刻有“爱藏铭之篆”几字,笔锋遒劲、潇洒飘逸。

壶身另一面画有菩提树,菩提与佛教颇有渊源,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偈语有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话是教人不要妄想执着,只有放下执念,才能明心见性。

壶身刻画菩提惟妙惟肖,菩提树枝繁叶茂,叶片呈心形,前端细长,有“滴水叶尖”之称。

壶身陶刻与“佛缘”相得益彰,切壶、切题、切意,陶刻书画为紫砂壶注入文人气息,锦上添花。

陶刻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技艺,它将书画、金石、诗文与
紫砂结合为一体,扩展了紫砂的创作题材和文化内涵,既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又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

陶刻既需要出神入化的刀工做基础,又需要辅以深厚的书画功底和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陶刻的功用,为紫砂壶锦上添花。

纵观整壶,不论泥料、造型,还是壶身陶刻,皆围绕着“佛缘”这一主题,整壶比例协调,壶把和壶流相呼应,壶钮玲珑雅致、朴实淳厚、端庄稳重的气质给人宁静祥和之感,默默契合主题,意味深长。

紫砂壶作为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艺术品,以其独特的矿泥料、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的自然色泽和千姿百态的造型艺术,在工艺美术园林中精彩纷呈、经久不衰。

随着历史的演进,紫砂壶的生存空间、技艺特征、传统文化内涵等仍呈现出良好的状态。

它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又融入了时代气息,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技艺着实任重而道远。

作者:方华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