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
中国光谷:智慧之光 财富之谷——记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发展之路
在 民用激 光器 测试 领 域 小 有 名 气 。 王 辉 文 说 : “ B 的创 业气 息浓郁 ,没有 不相 干 的部 门来 打 SI 扰 , 以专 心做 事业 。 ” 可
海 纳 百 川 : 聚 科 技 弄 潮 儿 汇
具有 5 0多年 历 史 的美 国硅 谷 , 是高 新技 术 产业 的“ 圣地 ” 吸 引 了世 界 众 多渴 望 创 业 的科 , 技 俊 杰前 往 “ 圣 ” 朝 。而 今 , “ 汉 ・ 在 武 中国 光 谷 ”
像 王 辉 文 这 样 被 良 好 的 创 业 环 境 吸 引 到 SI B 的创 业 者为 数不 少 , 有不 少企 业 已炼成 行 更
业 里的 “ 字招 牌 ” 金 。
SI B 创业 街 发起 人 、 东湖 新技 术创 业 中 心பைடு நூலகம்
这块 创新 创 业 的沃 土上 ,同样 吸 引着 来 自国 内 外 的科技精 英 和经 济英 雄 。 记 者 在 东湖 高新 区 管委 会 大楼 6楼 的联 合
他 正在 此 办理 入 园手 续 ,当记 者 问及 回国创 业 的动 因时 , 不 无感 慨 地说 : 在 美 国 , 为职 业 他 “ 作 工 程 师来 说 ,我 算是 成 功 的 ,美 国洛 克 维 尔有 20 0 0多 名工 程 师 ,能 做 到 主任 级 别 的不 到 4 0
留 美博 士 刘 纯 清 ,0 0年 开 始 回 国创 业 , 20
非 营利 为 目的 的企业 孵 化模式 相结 合 。因此 , 尽 管SI B 的起步 时 间 不长 ,却 已吸 引和 聚 集 了一 大 批创 业者 , 四百 家企 业 共一 条街 ,一 万名 创 ‘
业 者共 一个 家 ’ 日可待 。 ” 指
我们 在 营造 一 种环 境 : 重纳 税 人 , 护创 尊 保
光谷真相——“武汉·中国光谷”诞生5周年系列报道(二)
也 想 向他们炫耀一下 自己的家乡如何如 多普迭 . 是光
维普资讯
有 中关”东 有” , 张江 中有 光谷 ” 。
,
斗・ 他一步步引导企业走向成功 作为 ” 海 归 的陈义红 . 他不仅从新加坡带回了成熟
。
“ 因为我们的企业现 在好比是 一个
正在成长的孩子 如果营养不 良 供 血 不 足 , 子 就 长 不 大 了 我的企业是一个可 孩 以 做 到 两 个 亿 的大 企 业 然 而 在 需 要 现
, ,
“ 海归 ” 的梦与痛
十年前 , 国人都 向往《 京人 在纽 北 约》 里的异国生活。 若在大街上碰到一名大 学生 . 就会 有人 问:你怎么还没出国7+ ” 年后 . 国人向往的则是《 王起 明回北京》 的
维普资讯
本 刊 记者 曹 康林
武 汉 ・ 国光 谷 ” 生 5 中 诞 周年 系 列报 道 ( 二
名 座的 一于光 它带片 牌城风 给来 是市景 点自 不然 城的 Ⅱ 市名
什 么好 现在有 7 外省人 吹牛 武
博大 它生产的 -
为 或 名胜古连带给城市 的风光 名牌产 力 电缆 附 件 品甚 至 能 为城 市 创 造 一 道 更 为 独 特 的 数 控 是 中 国 研 制 华 中 型 一 高 风 景 . 为 在 武 汉 生 活 了 3 多 年 的 记 产 的 作 c 还 者 有 时 到 外 省 采 访 一 些 商 界 名 人 总 第 一 , 有 中 国智
,
资金投入 , 却借贷无 门 目前想在 国内贷 款5 0 0 万都难上加难 ” 陈义红满脸焦急
。 。
。
.
.
,
。
,
;
,
。
光谷 事迹材料
光谷事迹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光谷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华中地区的一座科技创新中心。
作为武汉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光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光谷的成功与百折不挠的探索、无数人的努力和智慧密不可分。
光谷最早开发建设于1993年,当时的光谷只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并且正值中国科技产业的起步阶段。
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光谷逐渐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吸引了众多优秀的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前来发展。
光谷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协同、开放、共享”的理念,不断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光谷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使得其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光谷作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不仅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光谷的成功经验被许多城市学习和借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典范。
光谷的事迹不仅是一部关于科技产业发展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创新能力提升和国家实力提升的大文章。
光谷的崛起,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和智慧,也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在未来的发展中,光谷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提升。
光谷的事迹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愿光谷的辉煌事迹能够永远闪耀在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和信念!第二篇示例:光谷,作为中国科技创新名片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崛起背后饱含着无数的硬核科技实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随着中国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光谷作为国内知名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正在逐步成为引领中国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份提案催生“武汉·中国光谷”
2000年3月3日,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在京召开。
武汉市政协主席刘善璧和许其贞等13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递交了一份名为《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建议在武汉建立“中国光谷”》的提案。
正是这份被标记为“1331号提案”的大会提案,直接促成了今天闻名于世的“武汉·中国光谷”的诞生。
对世纪之交的武汉产业转型发展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节点。
那么,这份提案是如何产生的?“武汉·中国光谷”的诞生又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波折?作为当年这一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与推动者,刘善璧同志的口述让这一页重要历程得以清晰呈现。
一份提案牵动千万人心“中国光谷”能落户武汉吗武汉市政协机关曾有一部公务用车的车牌号数字为“1331”。
这个车牌号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牌号,对于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而言,它也是一段重要历史的见证。
20世纪90年代,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随着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信息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
科学界预言,光电子行业将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产业,谁在光电子产业方面取得主动权,谁就将在21世纪的尖端科技较量中占有先机。
为此,日、英、美、德等一些先进国家相继启动光电子产业的计划。
中国光电子科研、教学领域的一些有识之士对此高度关注,他们多次强烈呼吁:中国必须重视发展光电子行业,尽快建立“中国光谷”。
但是“中国光谷”究竟落子在哪座城市,当时竞争很激烈,南京、长春、西安、广州等城市都在积极争取。
“中国光谷”落户何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武汉是建立“中国光谷”的首选之地。
因为,武汉是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是中国光纤的发源地,也是培育中国光电子技术一份提案催生“武汉·中国光谷”◇ 刘善璧(口述) 蒋太旭(整理)和人才的摇篮,其科教实力居中国第三位,聚集了中国近一半的光电子研究开发顶尖人才,在光电子研究和开发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人才、产业等基础性优势。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作为中国最早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聚集了包括研制出中国第一根光纤并已设立国家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在内的18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和70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500多家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有3万多人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城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
武汉光谷东发展历程
武汉光谷东发展历程
自1998年光谷东建设开工以来,武汉光谷东以其高科技产业
集聚、创新能力强等特点,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和发展历程。
在从无到有的初期阶段,光谷东建设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为目标,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入驻。
随着园区的逐渐建设完善,光谷东开始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进驻,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
2000年以后,园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政府
将光谷东确定为武汉乃至中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核心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更多的科技企业入驻光谷东。
光谷东的发展重点也逐渐从引进科技企业转向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了一批科技研发中心和创新团队。
在几经调整和改革的过程中,光谷东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圈。
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科技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创新主体数量和创新产出也逐年增加,光谷东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如今,光谷东已经成为武汉乃至全国的知名科技创新基地。
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投资和入驻,还成为了一批创新创业者的“热土”。
光谷东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为武汉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
献。
未来,光谷东将继续深耕高科技产业,推动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发展,为武汉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光谷真相——“武汉·中国光谷”诞生5周年系列报道(三)
只要2 O 6 万元人民币。 华工科技计划 , 原在
澳洲生产 的1 余个产 品将由武汉制造 而 O
,
外搞来 的钱进行调查 结果调查组花 了很 大的精力 结论是张海澎搞到的这笔外资
确确 实实是真金 白银
。
澳洲公 司则发挥研发营销基地的功能 。
司的形象7 张海澎为了解开管理层的疑
团 在 黑板 上画 了一 条铁 索和 一 个 个 吊 便
汉’ 中国光谷 “ 的企业 醒得早 ” 。 2o  ̄ oo 仅上市两个月的华工科技 花 5 ∞万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Fry Lsr b al 和 ae a e L 两家公司 并在当地组建了华工科技澳洲公 - 这一收购事件的影响虽然不及联想、 s。 J 华 为 C T L但他们走得早 , 也走得稳。 用华工科
就被 张 海 澎 点动 了 。 初次 进 入 客 运 索道 行
过河的玩意很感兴趣 当时在国内旅游市
。
业 产品质量是关键 。 于是 , 张海澎找到奥
地 利 一 家 著 名 公 司 作 为 三特 的 技 术 合 作
场 还 没 有 索道 的概 念 道 主 要 只 用在 索
,
矿 山拉料。 于是 他 突然想到 是否能将索
,
张海澎 告诉记者 做企业就是玩命
,
当大家都玩疯 了的时候 企业也就做起来 了。 磨山索道建成后 “ 三特 又接连建成了 几个新的索道项 目 其中最著名的是华山 索道。 华山索道 因技术水准高和施工难度
大 称做 洲 Leabharlann 一 索 ”然后 又 有海 南跨 被 亚 。
短短的5 年里, 自己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 把
玲玲就创办 了” 天行键“ 当索道还只是矿
武汉“中国光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讨
武汉“中国光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讨引言光谷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集群,它是中国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之一。
自2000年启动以来,光谷已经快速发展,并在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本文将探讨武汉“中国光谷”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定义和重要性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产业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配套的企业与机构集聚形成的经济组织。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对国家和地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光谷产业集群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光谷产业集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武汉市政府决定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一个集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于一体的产业基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光谷已经成为中国光电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之一。
目前,光谷园区内有超过500家光电企业,涵盖了光电器件、光纤通信、光伏发电等多个领域。
光谷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光谷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产业链完整:光谷园区内的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
这使得企业之间相互依存,促进了技术创新和合作发展。
2.人才集聚:光谷作为一个光电产业集聚地,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这些人才的聚集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人力资源。
3.政府支持:武汉市政府为光谷产业集群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支持。
政府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4.应用市场广阔:光谷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可以享受到丰富的应用市场。
在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光谷企业可以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和产品。
光谷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分析光谷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引导与支持:政府在光谷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和发展的政策,并提供相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2.产学研结合:光谷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和研发基地。
光谷产业园调研报告
光谷产业园调研报告光谷产业园调研报告(一)光谷产业园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该地区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将围绕光谷产业园的发展历程、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光谷产业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光谷产业园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
经过多年的发展,光谷产业园不断拓展业务领域,逐渐从生物医药向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延伸。
如今,光谷产业园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二、产业结构光谷产业园的产业结构十分丰富多样。
在电子信息领域,光谷产业园拥有一批知名企业,涵盖了半导体、通讯设备、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光谷产业园的新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涉及光电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膜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环保能源方面,光谷产业园的研发机构和企业致力于开展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也是光谷产业园的重点发展方向。
园区内有众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和智能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了光谷产业园的高速发展。
三、科技创新光谷产业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园区内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与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些研发机构和实验室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优质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在科技创新方面,光谷产业园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人才吸引力光谷产业园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园区内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也有众多具备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
光谷产业园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丰厚的薪酬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前来工作。
五、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光谷产业园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业的系统集成和跨领域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园区将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研发创新基地。
武汉中国光谷
光谷园区写字楼租售价格
光谷企业园区项目从2007年大力开发,基本上于2012年开发建成, 大部分园区写字楼已售罄,目前持续租赁中。
写字楼 3.6-4米层高,30—100米开间,一层面积2000平米左右; 2011.11均价4600 元/平; 2012.4均价5000 元/平; 物业费:2-3.5元/平; 租金: 毛坯30-50元/平/月 ,简装55-60元/平/月 ; 之前售价: 公寓:5500-6500 元/平, 别墅:8400元/平;
光谷园区重点大事记
1984年: 武汉市政府成立“东湖智力密集小区规划办公室”,规划和筹建日后的东湖高新区。 1987年6月7日: 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成立。唐良智时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规划 办、新技术创业中心副主任、党委书记,管委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处长; 1991年: 经国务院批准,东湖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8年8月: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 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 2000 年3 月: “光谷”正式启动时,鲁广购物中心当年开业,并实现年收入3 亿元。 2001年2月: 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在武汉建设国家级光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 2003年: 光谷创业街一期7栋单体写字楼竣工,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入驻企业逾200家,成为光谷科技企业最密 集的区域。
光谷建制沿革
影响:从区域到全国、全球 1988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2000年,被科技部、外交部批准为APEC科技工业园区; 2001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 光谷”。 2009年,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后我国第二家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 2011年7月,东湖高新区获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商务部批准,成 为第二批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区。 2012年2月,省市领导提出武汉—芝加哥、光谷—硅谷“双谷双城战略合作 的思路,正式签署了《美国硅谷与中国光谷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5月,《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城市总体规划》得到武汉市政 府批复,随后启动《中国光谷中心区总体规划研究》。
中国光谷的发展意义
中国光谷的发展意义(实用版)目录一、中国光谷的背景和成立二、中国光谷的发展意义三、中国光谷的数字经济发展四、中国光谷的交通问题及解决方案正文一、中国光谷的背景和成立中国光谷,又称武汉·中国光谷,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别称。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特别是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湖北省、武汉市在全国较早进行转化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探索。
1984 年,武汉市政府成立东湖智力密集小区规划办公室”,进行规划研究和筹建工作,1988 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1991 年,国务院批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中国光谷的发展意义中国光谷的发展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科技创新:中国光谷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不断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技术、新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2.促进产业升级:中国光谷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光谷的数字经济发展也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示范。
3.提升国际影响力: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代表,中国光谷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入驻,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三、中国光谷的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光谷致力于发展数字经济,发布了《东湖高新区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夯实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和强化数字经济要素支撑。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光谷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中国光谷的交通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光谷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了光谷现代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的修建旨在提高公共交通运力,降低私家车使用,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武汉光谷发展趋势及竞争优势
武汉光谷将变“独立城市”中国光谷要变为世界光谷,世界光谷长什么样?昨日,武汉市政府原则通过《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根据总体规划,10年后,光谷企业总收入要达到3万亿,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一梯队、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全力打造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以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为战略,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产业架构。
在新的10年,光谷将肩负“中国创造”的国家战略重任,真正成长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光谷”,全面跻身于世界舞台。
518平方公里成为“独立城市”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大光谷”将扩大至518平方公里,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块头”。
未来10年,形成“一轴六心、三区两城、两楔多廊”的空间格局。
其中,“六心”是指光谷综合服务区为主中心,鲁巷为副中心,在花山、左岭、流芳和牛山湖构建四大支撑中心;“三区两城”是指关山科研集聚区、豹澥综合服务区、未来城创新研发区和严东湖科技生态城和牛山湖科技生态城。
值得注意的是,51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282平方公里为生态保护区,其中,137平方公里为“禁建区”。
东湖示范区内,南北有九峰森林保护区及龙泉山风景区两大生态板块,外围构建东湖、南湖、汤逊湖、梁子湖、鸭儿湖等湖滨生态保护圈。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表示,东湖示范区要从“开发区”向“新城市”转变,成为“独立城市”。
参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如何享誉全球?未来10年,东湖示范区将布局九大产业园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
九大产业园区分别为关山光电子产业园、流芳大学科技产业园、佛祖岭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园、综合保税区、左岭产业配套园、生物产业园、未来科技城、中华科技园和枫树现代服务产业园。
市长唐良智表示,“世界光谷”就是要成为“自主创新”的聚集区、示范区,成为新兴产业的高端制造基地和辐射源。
建设11条现代有轨电车在法国、巴塞罗那、迪拜等国外广泛应用的低碳有轨电车,不久有望在光谷看到。
武汉光谷产业发展趋势
武汉光谷产业发展趋势武汉光谷产业发展趋势引言: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际化城市,武汉在国内外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谷作为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型园区。
自2009年以来,光谷产业园区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成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之一。
一、光谷产业发展的背景光谷产业园区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光谷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光谷产业园区建设始于2001年,光谷大道是光谷产业园区的核心道路,连接了武汉市内的主要交通枢纽,方便了企业和人才的出入。
园区内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也相对完善,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便利。
二、光谷产业发展的现状光谷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已经成为光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目前,园区内聚集了20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
这些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为光谷产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光谷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从事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其中,信息技术是光谷产业园区最核心的产业之一。
园区内的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与国内外的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为产业园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光谷产业发展的机遇光谷产业园区作为一个创新型园区,具有诸多的机遇。
首先,武汉作为一个国家级综合性交通枢纽,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企业与市场进行交流。
光谷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可以借助武汉市的优势,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其次,光谷产业园区在政策环境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大力支持光谷产业园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光谷产业园区,激活园区内的创新创业活力。
再次,光谷产业园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区等,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下辖的一个经济开发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88年成立,1991年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1年成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并称为“武汉·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汹涌,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
1988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0年,被科技部、外交部批准为APEC科技工业园区;2001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2010年,国务院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武汉•中国光谷位于武汉市东南部的三湖六山之间。
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医药产业园、汤逊湖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佛祖岭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等园各具特色,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分类聚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能源环保、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和高科技农业竞相发展。
武汉•中国光谷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国际市场占有率12%;光电器件、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40%,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武汉•中国光谷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时,充分肯定了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的做法;温家宝总理希望北京、上海、武汉等高新区,经过5到10年的努力,真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
东湖高新区将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全面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持续创新能力、产业生成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主要经济指标力争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
光谷发展历史及光谷文化的感悟
光谷发展历史及光谷文化的感悟
光谷发展历史及其感悟光谷是湖北武汉的一个新兴经济开发区,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光谷逐
渐发展成武汉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科技产业区之
光谷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是武汉的新开发区,主要聚集了一批新创新的公司以及国际知名的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当时,光谷充满了创新的气息,一些新创新的公司也在迅速发展。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发展,光谷的经济蓬勃发展,
许多公司在这里投资兴建,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全球经济活动热点。
此外,光谷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公司,他们在这里设立分公司,从而增强了光谷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光谷经济不断壮大,不仅影响了武汉,也影响了全国,无论是科技创新,投资环境还是经济发展,光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光谷文化是光谷发展的核心,它体现了光谷发展的精神,即“科技创新,创新企业”。
光谷以创新为核心,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以投资环境和优质的技术服务为核心,把创新的结果转化为经济增长,以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
光谷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以投资环境和优质的技术服务为核心,把创新的结果转化为经济增长,以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这是光谷发展的精神,也是我们追求发展的理念。
《光谷片区分析》word版
光谷片区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一片区概况1 地理位置光谷位于武汉市城区东部,北临东湖,南接江夏,西承武昌中心城区,东连武黄公路,是武汉的东大门。
光谷的交通非常发达,已建成珞瑜路、楚雄大街以及关山一路、关山二路、民院路等主干道,形成了“两横三纵”的城市道路骨架系统,交通便利。
2 经济发展状况与前景光谷从2001年正式组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向下,几年来经济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的,而其污染少、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也是政府格外支持的原因。
2004年,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实现总收入580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9家进驻武汉•中国光谷,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2家,过10亿元的企业6家,有63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
2005年武汉市作为中部崛起的龙头,成为全球目光的焦点。
2006年,光谷工业总产值累计860亿元,同比增长36.7%;规模以上总产值770亿元,同比增长36.1%,光谷已经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支柱区域之一;同年,东湖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11647家,比2005年增加1754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注册6到7家企业。
2006年12月,XX在国内的第十二个产业园区落户武汉光谷,预计2010年年产值达1000亿元,继而家乐福、大洋百货、天河环艺成功签约光谷步行街。
2007年4月,国际软件与服务外包巨头EDS的全球服务外包中心之一正式落户武汉,同月,中石化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年底开工,一座崭新的武汉化工新城将随之形成。
5月,武钢集团与东湖高新开发区正式签约,预计08年实现年产值25亿元。
一时间,光谷区域的商业、工业、房地产业等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格局,纷创佳绩。
目前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正争创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同时积极推进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现代化的科技新城转变。
光谷正雄心勃勃将向东拓展。
未来5—10年内,武汉将筹资600亿元,以光谷为基础,沿新武黄公路向东拓展8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2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100万,创业、人居皆宜的武汉科技新城。
"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
"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进入20世纪末,继IT产业之后,世界光电子产业勃然兴起,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最新前沿领域。
湖北省武汉市的决策者们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胆识,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努力实现重点跨越。
2000年5月,省、市领导作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重大决策。
2001年,原国家计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武汉?中国光谷”充分发挥区域科教优势,整合国内外资源,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之路,抢占全球科技领域的“制高点”,用光的速度演绎新的辉煌,实现了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
实现企业总收入由2000年的252亿元上升到20XX年的175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XX年的1565亿元,净利润由2000年的亿元上升到20XX年的112亿元,企业实际上缴税费由2000年的亿元上升到20XX年的86亿元。
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生物产业、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研发与信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个蓬勃发展的集产业、居住、商业、文化、休闲为一体、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化、山水园林式的科技新城正逐渐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一、决策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一)战略突破:举全省之力建设“武汉?中国光谷”20世纪末期,世界各国新技术及其产业竞争的焦点从微电子产业转向光电子信息产业,美国实施了“激光核聚变计划”,并在亚利桑那州的亚利桑那大学建立了“美国光谷”,德国推出了“激光2000计划”,英国制定了“阿维尔计划”,法国积极筹建“光电谷”,日本实施“激光五年计划”。
发达国家都力求抢占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从而获得新世纪竞争发展的主动权。
面对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武汉市的一批专家学者多次提出建议,希望不失时机的在湖北和武汉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武汉·中国光谷”文化的要素与特色分析
753
系在一起 。光谷 是一个整体 。光谷文化要体现这种 整合 性 ,突出同业共生 ,同道相益 ,通力合作 ,精诚 团结 ,共襄盛举 。 21世 纪 .光 电 子 技 术 及 产 业 发 展 是 一 种 国 际化 趋 势 ,特别 是 电 子 信 息 技 术 及 信 息 产 业 的 国 际 化 更 为 明 显 。光 谷 的 建 设
体 系 ,并 带 动 相 关 产 业 发展 ,形 成 光 谷 电 子 信 息 产 业 链 和 产 业 群 。作 为 光 电 子 产 业 基 地 。光 谷 要 建 成 一 大 批 高 科 技 企 业 和
企 业集团 .不 断孵化 、催生新企业 ,通过光 电子产业 基地建设 推动武汉市现代 制造业 的发展 。
“武汉 ·中国光谷 ”文化 的要素 与特色分析
张刘莉 ,袁斌 昌
(湖北大学 政法与公共 管理学 院,湖北 武 汉 430062)
[摘 要 ]文章 以“武汉 ·中 国光谷”为例 ,通过 对产业 因素、管理 因素 、科技 因素和社会 环境 因素四方面的要 素分析 。论证 了光谷 文化 的特点。
[关键词 】光谷 文化 ;要素 ;特 色 [中图分 类号 】G127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99(2006)06—0752-03
“光谷 ”是 “光 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 ”的简称 。随着 光电子产 业热湖 的到来 ,中国在 2000年 出现 了北 有长春光谷 .中有武
二 、光 谷 文化 的 管 理 因 素 企 业文化在 20世 纪 80年代作 为一种新兴管理理论 和管理技术兴 起 ,是 以理性科 学为基础 的科 学管理 达到近乎完美 的时 候 ,在 人 文 主 义 思 潮 影 响 下 应 运 而 生 。氽 业 文 化 以科 学 管 理 为 基 础 ,又 是 对科 学 管 理 的扬 弃 。它 是 一 种 以人 为 中 心 、以 塑 造 共 同价 值 观 为 手 段 的现 代 管 理模 式 。通 过 企 业 文 化 来 治 理 企 业 ,以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带 动 经 营 管 理 。 首 先 ,从 管 理 的角 度 看 ,一 般 企 业 只 有 达 到 科 学 管 理 后 才 能 真 正 进 入 企 业 文 化 管 理 状 态 。推 动 企 业 文 化 浪 潮 的 日本 和 美 国企 业 莫 不 如 此 。光 谷 企 业 多是 以研 发 、技 术 为 主 的 高 科 技 IT公 司 。更 应 该 使 科 学 管 理 达 到 极 致 。要 建 立 规 范 的 企 业 制 度 .明 晰 产 权 界 限 。建 立 引 之 有 效 的企 业 管 理 制 度 和 工 作 标 准 、程 序 ,使 各 项 工 作 纳 入 制 度 运 作 ,管 理能 运 用 数 理 模 型 精 确 计 算 .让 管 理 走 上 科 学 化 道 路 。 科 学 管 理 是 光 谷 文 化 建 设 的基 础 和 第 一 阶 段 。 其 次 ,就 企 业 文 化 作 为 一 种 新 兴 管 理技 术 来 看 ,其 本 质 特 征 是 :以 人 为 中 心 ,以 人 为 本 ,强 调 管 理 目的 是 关 心 人 、满 足 人 、发 展 人 、完 善 人 。光 谷 文 化 建 设 要 紧 扣 这 一 中心 ,突 显 以人 为 本 的特 征 。明确 人 的 知 识 才 能 、创 造 力 是 提 高 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公 司 的 成 功 取 决 于 人 的 创 造力 ,人 是 企业 的 根 本 等 真 谛 。要 昭示 世 人 ,光 谷是 藏 龙 卧 虎 之 地 ,是 培 养 人 才 的基 地 ,是 高 科 技 人 才 的 摇 篮 。光 谷 要 把 创 造 和 谐 、宽 松 、优 越 的 人 文 环 境 始 终 作 为 文 化 建 设 的 根 本 任 务 。 根 据 环 境 、组 织 、控 制 、计 划 等 管 理 要 素 出现 新 的变 化 ,光 谷 文 化要 以 新 的 管 理 理 念 体 现 新 的管 理 风 格 。研 发 性 的 高 科 技 IT公 司 ,生 产 主要 是 依 靠 脑 力 劳 动 形 成 创 意 和 创 新 ,组 织 机 构 扁 平 化 ,内部 关 系 网络 化 、动 态 化 。因 此 ,光 谷 文 化 表 现 为 以下 JL方 面 的 风 格 特 色 : 一 是 突 出 团 队 协 作 精 神 。团 队 更 像 足 球 队 ,每 个 成 员 要 按 整 体 目标 调 整 自 己的 位 置 .彼 此 达 到 高 度 的 协 调 和 默 契 。光 谷 的 产 学 研 之 间 、校 企 之 间 、企 业 之 间 需 要 团 队精 神 ,以 共 同 承 担 国 家 科 技 项 目和 国 际 协 作 项 目 ,共 同开 发 市 场 ,通 力 合 作 .协 同 作 战 。企 业 员 工 之 间 要 有 团 队精 神 ,大 项 目下 的 工 作 对 团 队协 作 能 力 提 出很 高 的 要 求 ,成 功 是 团 队努 力 的结 果 。 二是 持诚信为重 的道德 观念。光谷文 化要建设 为诚 信文化 ,形成 以诚为本 ,以和为贵 ,以信 为先 的优 良传统 。诚信 的 含 义 包 括 忠诚 、信 任 、诚 实 、真 诚 、信 川 等 。首 先 是 企 业 对 员 工 的信 任 。创 新 业 不 适 合 采 取 以 控 制 为 特 征 的传 统 管 理 .以脑 力 劳 动 为 主要 方 式 的 “生 产 ”无 法 控 制 ,人 才 可 以 自由流 动 ,而 且 随生 活水 平 提 高 和 人 的 发 展 ,人 对 自由 和 自尊 的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客 观 要 求 以信 任 作 为 企 业 文 化 的核 心 。在 工 作 环 境 和 生 活 待 遇 上 ,使 员 工 有 安 全 感 、稳 定 感 、优 越 感 。在 工 作 中尊 重 和 承认员 工的价值 。通 过对 员工的关爱 ,培养他们对公司 的感情 。有 了公司对员工 的信任 ,就必然有员工 对公司的忠诚 。信 任 程 度 和 忠 诚 程 度 是 一 致 的 。诚 信 要 求 信 息 资 源 在 企 业 内部 可 以通 畅地 传 递 和 分 享 ,企 业 与 员 工 之 间 、员 工 之 间 能 公 开 诚 实 地 进 行 沟 通 。 此 外 ,诚 信 要 求 企 业 信 守 承 诺 ,对外 实 现 对 客 户 的 承 诺 ,最 大 限度 地 满 足 客 户 ;对 内实 现各 项 工 作 的 承诺 , 保 证 不 囚 个 人 懈 怠 和 疏 忽导 致 延 误 和 失 败 。 “自古 皆有 死 ,民无 信 不 立 。 ”诚 信 是 光 谷 兴 衰 的关 键 。 三 是 富 有 竞 争 精 神 、创 新 精 神 和 学 习精 神 。“水 不 激 不 跃 ,人 不 激 不 奋 ”。光 谷 文 化 的力 量 ,主 要 集 中在 激 励 。面 对 日益 加 速 的 技 术 进 步 趋 势 和 复杂 激 烈 的竞 争 环 境 。以 及 高 科 技 产 业 的 高 风 险 ,光 谷 精 神 应 该 是 追 求 卓 越 、自强 不 息 、无 往 而 不 胜 的进 取精神 ,力 争第 一 .荟萃第一流人才 ,形成第一流 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形成第一流 的光 电子 科技 研究开发 中心 , 建 成第 一流的高科技企业 ,创造第一 流的产品和服务 。光谷 文化重视 规模 ,更要求 速度 ;重视 数量 ,更要 求质量 ;肯定勤奋 , 更 要求 效 率 。 光 谷 精 神 叉 是 勇 攀 高 峰 的科 学创 新 精 神 ,光 谷 的 产业 是 创 意 产 业 ,光 谷 人 是 才 高 意 广 的 创 业 者 ,创 新 是 光 谷 发 展 的 动 力 源 泉 。光 彳卒精 神 还 是 一 种催 人 奋 进 的 学 习精 神 。日新 月 异 的高 科 技 行 业 ,要 求 不 断学 习 ,不 断 更 新 知 识 和 才 能 。 光 谷 文 化 崇 尚 知 识 ,提 倡 强 学 力 行 .学 以 致 用 ,学 而有 才 ,学 而有 力 。 三 、光 谷 文 化 的科 技 因 素 光 谷 是 光 电 子 信 息 产 业 基 地 。有 它 的 光 电 子 科 学 技 术 的 优 势 。 因 而 ,光 谷 文 化 必 然 体 现 自 己 的科 技 特 征 ,反 映 这 一 高 科 技 的 发 展 要 求 。 每 种 文 化 都 有 自 己特 殊 的语 言 和 语 境 ,用 以 表 达 语 意 。文化 来 源 于 生 活 ,劳 动产 生 语 言 。光 谷 文 化 与科 技 性 劳 动 具 有 不 可分 割 的 内 在 联 系 。与 光 电 子 技 术 有 关 并 贴 近 科技 性 劳 动 的 文 化 ,容 易 为 光 谷 人 所 认 同和 接 受 ,容 易 吸收 更 多 的科 技 工 作 者 参 与光 谷 文 化 的 创 造
把“武汉·中国光谷”做大做强
新 步伐 在不断加快 , 自主创新能力有 了显著 提高 。以 新产 品开发为例 ,2 0 ,百家企业共实现新 产品产 0 5年
值 483 5. 3亿元 ,在 20 0 4年增长 9.%的基础上 ,又增 07 长了 1. 5 %。百家企业研发的多种新产品 ,如武钢的高 0 牌 号取 向硅钢 、东汽的各类新 型汽车 、青 山船 厂的特 种船舶 、武烟的 系列 产品 、金 龙泉集 团的 “ 龙泉 ” 金 啤酒 、长飞的光纤 、华工科技 的激光产 品等 ,都显 示 出了 良好的竞 争力。但从总体上看 ,大多数企业 的 自
维普资讯
特 别 策 划
把“ 武汉・ 中国光谷" 做大做强
口 东湖新技术开发 区管委会
20 00年 ,湖北省及武汉市选择光 电子信息产业 作
为发展高科技产业 的突破 口,作 出了依托东湖新技术 开发 区建设 国家光 电子 信息产 业基地 ( 武汉 ・ 中国光
增强企业自 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
来 自全省 百家大型工 业企 业的调研报 告
口郭 阳 吴玉祥
20 04年 ,湖业 国际竞争力 的要 求 ,出 台了 《 关
于实施改革与发展 “ 三个三工程 ”的意见 》 ,其核心 内 容之一就 是重点 支持 10家 大型工业 企业做 大做 强 , 0
场 占有率达 到 1%,光传输设备 国内市场 占有率 上升 2 到 1%;光电器件国 内市场 占有率提高到 4 %,国际 0 0 市场 占有率 达 6 %;激光产品国内市场 占有率达到 5 % 0 左右 ,并进入 国际市场 。如今 ,武汉 ・ 中国光谷 已成为 国内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 、光 电器件生产基地 、
谷 )的决策。20 年 ,国家正式批准武汉 ・ 01 中国光谷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进入20世纪末,继IT产业之后,世界光电子产业勃然兴起,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最新前沿领域。
湖北省武汉市的决策者们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胆识,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努力实现重点跨越。
2000年5月,省、市领导作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重大决策。
2001年,原国家计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武汉?中国光谷”充分发挥区域科教优势,整合国内外资源,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之路,抢占全球科技领域的“制高点”,用光的速度演绎新的辉煌,实现了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
实现企业总收入由2000年的252亿元上升到20XX年的175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XX年的1565亿元,净利润由2000年的亿元上升到20XX年的112亿元,企业实际上缴税费由2000年的亿元上升到20XX年的86亿元。
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生物产业、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研发与信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个蓬勃发展的集产业、居住、商业、文化、休闲为一体、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化、山水园林式的科技新城正逐渐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一、决策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一)战略突破:举全省之力建设“武汉?中国光谷”20世纪末期,世界各国新技术及其产业竞争的焦点从微电子产业转向光电子信息产业,美国实施了“激光核聚变计划”,并在亚利桑那州的亚利桑那大学建立了“美国光谷”,德国推出了“激光2000计划”,英国制定了“阿维尔计划”,法国积极筹建“光电谷”,日本实施“激光五年计划”。
发达国家都力求抢占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从而获得新世纪竞争发展的主动权。
面对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武汉市的一批专家学者多次提出建议,希望不失时机的在湖北和武汉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2000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许其贞、刘善璧等几位政协委员提出了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的提案,被列为1331号提案。
5月7日,湖北省科协主持召开座谈会,周济、李德仁等6名在汉院士、专家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写信建议,请求批准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
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引起省委、市委的高度重视。
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领导高瞻远瞩,认为我们完全能够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实现战略突破,促进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抢占全球高技术产业制高点,并由此带动湖北省和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真正体现了湖北的优势和特点,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之机,举全省之力,集全国之力,借世界之力推动这一重点产业工程。
2000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依托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5月8日,省委、省政府主持召开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筹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宣布成立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领导小组,由时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任组长。
2001年3月,科技部正式批准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基础,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2001年7月,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同意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立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进一步确认了“武汉?中国光谷”作为光电子产业“国家队”的地位。
由此,“武汉?中国光谷”进入全面建设的历史阶段。
(二)二次创业:开辟“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新起点到2001年,国家高新区建设十年来,始终高举创新的旗帜,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都在60%以上。
然而,这只是完成了初创阶段的基本任务,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还很小,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很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范围内的高新技术和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将迎来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激烈、更加充满挑战的环境,高新区正面临着新经济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同样也面临着二次创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转折。
2001年9月,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所在城市市长会聚武汉,重温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和江泽民同志“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园区”的著名论断,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建设高新区,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措施。
在这次会议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作了题为《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开拓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新局面》的讲话,提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新思路:“十五”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高新区建设要实现五个转变: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完善新技术孵化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健全公共创新服务体系,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软环境转变;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产业发展规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从局部的改革向全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
时不我待,“武汉?中国光谷”迅速迈开了“二次创业”的步伐,亮出“国家队”的风采。
2001年10月,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导小组召开了第六次会议,“二次创业”成为会议的主旋律。
光谷将以谋划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抓好长飞7期扩建等25个重点项目建设,大学科技园等8大园区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国债重大项目,全力引进新项目,在未来几年培植一批销售过百亿元的大企业,充分发挥光谷的产业集聚功能,开辟“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新起点。
(三)苦练内功:从容应对全球IT产业寒流2001年初,一直以超常规速度发展的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突然大幅调整,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光电子生产厂商产值出现40%左右的下降,光电子市场全球疲软。
受到国际市场的剧烈冲击和国内电信业分拆重组的双重影响,我国光电子产业进入低迷期。
面对全球IT产业调整,“武汉?中国光谷”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把调整当成机遇,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省委、省政府确定对光谷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决定,省、市各相关部门都要采取措施,强化服务,狠抓落实,竭尽全力推进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时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罗清泉调研光谷时强调,当前一定要认清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克难奋进,坚持以发展光电子产业为重点,从技术、体制、产业、环境和人才方面再创新的优势。
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在2002年初就确立了光谷“项目年”的发展思路,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一主线,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大力推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和新项目建设。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光谷的一大批企业苦练内功,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坚持扩大销售不动摇;新增资金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长飞公司相继实施了6期和7期光纤扩产项目,武汉邮科院投产了300万公里的多模光纤项目,烽火络公司的宽带IP接入设备、长通公司的可录光盘项目、凡谷电子的CDMA天馈系统等项目向纵深推进,NEC移动和多普达公司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推出了多款新型手机。
2003年,光谷光纤光缆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光电子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了40%,实现科工贸总收入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出口创汇2亿美元,增长67%;引进外资2亿美元,增长1倍;引进内资14亿人民币,增长27%。
在全球IT产业下滑,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锐减的情况下,光谷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四)审时度势:打造新的特色支柱产业20世纪末,东湖高新区抢抓全球光电技术与产业突破性发展的机遇,发挥高新区光电子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产业基础,建设“武汉?中国光谷”,赢得了发展先机。
如今,世界科技发展与经济格局出现了新变化,全球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生物产业加速形成,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
世界科技发展和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趋势,要求光谷在“追光”的同时,面向世界寻求新突破,超前布局新产业,抢滩21世纪世界经济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全球范围内生物产业的兴起无疑成为光谷的重大机遇。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认为“追光”和生物产业“抢滩”,都是以世界的眼光,把握全球高新技术发展趋势,遵循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促进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是选择战略性、最具潜力的产业,努力实现重点突破,推进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
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国科发计[20XX]51号)批准同意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这是继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来,光谷建设的又一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
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光谷做大做强生物产业,抢占生物产业的制高点,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发展,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省委常委张昌尔,武汉市市长阮成发等领导先后多次调研光谷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听取基地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
20XX年8月,省委书记罗清泉调研光谷时提出,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推进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必须落实解决好科学规划、生物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创业中心、技术支撑、投融资平台、资源整合、工贸联盟、园区配套、组织保障等10个问题。
20XX年9月,在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委常委、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张昌尔指出,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尽快把我省生物产业培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光谷人的努力,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将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将成为继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之后的第二大特色支柱产业和又一个千亿元的产业。
(五)抢抓机遇:争当“两型社会”建设排头兵300多年以来的工业化革命,使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经济腾飞,同时,也造成人类社会所处生态环境的空前破坏。
目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进行深刻反思,总结现有发展模式中的弊端,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思考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