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外援为辅,艰苦奋斗为主的建设国民经济战略指导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进外援为辅,艰苦奋斗为主的建设国民经济战略指
导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主要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还是仰赖外国?是闭关锁国,还是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毛泽东提出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方针,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针。
一、“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经济建设方针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自力更生为主
1.应当主要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自力更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贯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19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要想取得建设事业的胜利,必须依靠本国的力量,发扬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2.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着力满足国内需求。
对于中国主要应当发展外向型经济,还是应当着力满足国内需求这个问题,毛泽东的答案很明确:我们这类国家,“主要依靠国内市
场,而不是国外市场”。当然,“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但是,不能主要依靠国外市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国内市场的容量是十分广大的,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它的容量还将不断地扩大。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这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企图主要依靠国外市场,来充分满足本国人民多方面的需要,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做,还会使中国对外国经济产生依赖,妨碍中国自身独立自主的发展,一旦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出于政治上及其他方面的考虑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中国的生存甚至也会从根本上受到威胁。
(二)争取外援为辅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并不是意味着中国不需要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联系,走闭关锁国、自我孤立的道路还在新中国成立前,1938 年,毛泽东就说过,“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联成一体”了。“中国无论何时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但中国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而且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脚点。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早已不能闭关。”(《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第16 页)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这样。不能关门搞经济,这就意味着要与其它国家发生经济上的联系,为此,他主张:
1.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平等互利,互通有无。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指出,“有生意
就得做”。“我们必须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毛泽东还是反复地说,不能关起门来搞经济,我们“需要交换”。我们要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上的联系,“互相交换有益的东西”。他一贯主张,要“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发展对外贸易。
2.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分析地借鉴外国发展经济的经验。
对于如何学习外国发展经济的经验,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以便符合国情,将外国长处,学来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服务。其一,反对机械照搬,吸取有益精华。其二,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创造中国自己的模式,我们主张先把本民族的东西搞通,吸收外国的东西要加以融化,要使它们渐渐地和我们的民族文化溶合在一起,这种溶合是化学的化合,不是物理的混合,不是把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外国的经验模式生硬的焊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