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论“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文化基础的开题报告

论“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文化基础的开题报告

论“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文化基础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大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浙江是个经济发达、文化繁华的省份,回顾浙江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曾经是“刻舟求剑”的越国故地,也是宋代的江南行省,素有“人杰地灵”的美誉。

在城市化进程中,浙江的城市也有自己的发展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逐渐形成了“杭州—宁波—绍兴—台州”这个浙中城市群。

浙中城市群是浙江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文化基础,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浙中城市群作为浙江省的核心,其发展对于整个浙江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文化基础的角度出发,探究浙中城市群发展的内在原因,研究浙中城市群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文化传承等,进一步探析浙中城市群的发展战略。

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浙江文化的理解,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从更高的角度促进浙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浙中城市群的文化基础、历史渊源、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找出浙中城市群的文化特色和内在原因,并探索这些文化特色如何成为浙中城市群发展的基础。

文献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访谈等方法将被采用以便对浙中城市群的文化基础进行深入研究。

四、论文结构: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介绍研究的选题、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浙中城市群的文化背景本章主要研究浙中城市群的文化背景,包括浙江文化、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浙中城市群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本章主要研究浙中城市群的历史渊源以及其跨越多个时期的文化发展。

第四章浙中城市群的文化传承本章主要研究浙中城市群的文化传承,探讨浙中城市群传统文化对于其发展的影响以及传承的现状。

第五章浙中城市群的发展战略本章主要研究浙中城市群的发展战略,探讨文化因素在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重点分析文化因素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浙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瓶颈

浙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瓶颈

浙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瓶颈有哪些?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

据统计,1978-2001年,浙江GDP 年均增长率高达13.3%,由124亿元猛增至670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序由原来的第12位迅速升至第4位,人均GDP则由全国第16位升至第4位。

尤为可喜的是,1997年后,我国经济增长率逐年走低,而浙江经济虽也有回落,但仍然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1998年较上年增长10.1%,1999年较上年增长10.0%),出口增长更高(1999年全年增长18.5%,今年1季度的增长率高达55%)。

2001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00亿元左右,2002年人均GDP预计可达2000美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

如今,浙江经济表现出的旺盛活力,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有人称之"浙江现象"。

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领先于其他地区,必然是其较好地发挥了比较优势的结果。

本文即试图从比较优势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浙江现象"产生的原因。

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后,笔者认为,浙江与邻近沿海发达省份及全国相比,在劳动力、环境、市场扩大、特色产业和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具体分析如下:一、浙江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劳动力资源也称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的根本要素,是构成社会经济运动的基本前提。

在现代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成为各地区比较优势的一项重要指标。

诚然,浙江的劳动力资源充沛,但在我国劳动力资源普遍充足的大环境中显不出比较优势。

浙江在人力资源上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综合素质较高。

1989年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9‰,仅稍高于沪、京2个直辖市,是省区中最低的。

1999年则为4.29‰,高于沪(已出现负增长)、京、津、辽、苏,列全国倒数第6位,在省区中列倒数第3位。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中心城市功能扩散差异性研究——以杭州都市圈中心城市与紧密层城市为例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中心城市功能扩散差异性研究——以杭州都市圈中心城市与紧密层城市为例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中心城市功能扩散差异性研究——以杭州都市圈中心城市与紧密层城市为例廉军伟;曾刚;滕堂伟【摘要】Reg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and central city function diffus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of eco -nomic geography and regional econom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Hangzhou City , the func-tion of the diffusion type is analyzed and the economic connection intensity model is use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the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entral city .Research shows that different from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Hangzhou , it will present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functions in the close level of urban spa-tial distribution;Economic relation intensity weak areas , great demand for education , health care, etc.Therefore, compact city layer should strengthen links with the center of the city of Hangzhou , more specifically ,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economic contact , formulate scientific policy and docking platform , selected docking function diffusion type .%区域经济联系和城市圈中心城市功能扩散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杭州都市圈在其紧密层城市的功能扩散类型分析,运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探讨了经济联系强度与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与杭州经济联系强度不同,会在紧密层城市空间布局上呈现不同城市功能类型;经济联系强度偏弱的地区,反而对教育、医疗、科技等高端功能要素需求比较大.因此,紧密层城市在加强与杭州中心城市联系的同时,按照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科学制订对接政策和平台,有选择地对接杭州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类型.【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6)006【总页数】5页(P54-58)【关键词】中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杭州都市圈【作者】廉军伟;曾刚;滕堂伟【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杭州31001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2区域经济联系是探究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合作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学研究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1-2]。

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浙中城市群是指浙江省中部地域范围内,由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金华市、台州市、衢州市等城市组成的一个区域性城市群。

作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浙中城市群在推动浙江省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群经济共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浙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问题备受关注。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研究,揭示其空间特征和规律,为浙江省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群经济共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该研究旨在探究浙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特征是什么?2.浙中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格局如何?3.浙中城市群城市间联系的强度如何?基于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研究目标是:1.揭示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特征和规律;2.分析浙中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格局,把握其趋势和演变;3.探究浙中城市群城市间联系的强度,分析影响因素。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1.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特征分析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对浙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城市群的构成、城市空间分布、城市职能分工等。

2.浙中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格局分析通过对浙中城市群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的分析,把握其空间发展格局特点和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

3.浙中城市群城市间联系的强度分析通过对各城市之间的交通、产业、人口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究浙中城市群城市间联系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政府文件、学术论文、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对浙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做深入了解。

2.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浙中城市群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比较、描述、统计和推断,展现其空间发展规律。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分析浙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及其发展趋势,预期成果如下:1.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分析报告,包括城市群的构成、城市空间分布、城市职能分工等。

“浙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浙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 6 9 . 0 7 万人 , 全 市实现生产总值 ( G D P ) 2 4 4 7 . 7 1 亿元 , 全 市人 均 生产 总值 达 5 2 3 1 7元 ( 按2 0 1 1年
年均 汇率 折算 为 8 1 0 0美 元 ) , 是浙 江省 实 施 “ 承



“ 浙 中城 市群 ” 产 业结构 变 迁与 经济 发展
“ 浙中城市群" 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张兆昕 , 陈 雄
金华 3 2 1 0 0 4) ( 浙江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 院 , 浙江

要 :“ 浙 中城市群 ” 是浙江省“ 十一五 ” 规划所确定的全省城镇体系建 设和 区域发 展架构 的三 大城市群之一 , 拥
有一定 的制造业 基础 和众多产业集群 , 其产业结构已经处于一个相 对较高 的发展 阶段 。借助 经济增 长部 门分 析模型 和
关键词 :“ 浙 中城市群 ” ;产业结构变迁 ;经济增长 ;贡献
中图分类号 :F 1 2 7 . 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1 0 0 3— 4 7 3 0 ( 2 0 1 4) 0 1— 0 0 5 9—0 4
2 0 0 4年 , 由陆立军 教 授 主持 的课 题 组 受 省 发 改委 委托 完成 的 “ 十一 五 ” 规划 前期 课 题 《 浙 江 区 域 经 济协 调发 展研 究》 中, 提 出要 着 力 培育 以“ 金 华 —— 义 乌 ” 为核 心 的 “ 浙 中城 市 群 ” , 使 之 成 为 全省“ 第 四增 长极 ” 。此 后 , “ 浙 中城 市群 ” 这 一 概
三 次产 业是 依据 人类 社会 生产 活动 的历 史发 展顺 序对 国民经 济各 部 门进行 的划 分 。2 0 1 3年 , 国家统计 局 在 《 国 民经 济 行 业 分 类 》 基 础 上 对 三 次 产 业 的 范 围作 了 重 新 规 定 : 第 一产业是指农 、

浙中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效率研究

浙中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效率研究

浙中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效率研究浙中城市群是指浙江省中部地区的几个城市所构成的城市群,包括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金华等城市。

这些城市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产业空间结构,促进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本文将针对浙中城市群的产业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效率进行研究。

浙中城市群的产业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三层结构:一层是杭州、宁波两个城市,它们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教育、金融等高科技产业;二层是温州、金华、绍兴等城市,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涵盖了纺织、皮革、机械、建材等产业;三层是台州、丽水等城市,它们以传统农业和轻工业为主导产业,具有资源优势。

不同层级的城市之间,在产业结构上存在差异,但同时也有着相互配合和依存的关系。

高层次城市的发展带动了中低层次城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也为中低层次城市提供了市场空间和技术支持。

中低层次城市的承接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丰富了高层次城市的产业供给。

整体来看,浙中城市群的产业空间结构相对均衡,多元化发展。

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效率取决于其产业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和产业协作的程度。

市场化机制、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等影响了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效率。

市场化机制市场化机制是浙中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它的发挥体现在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能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的强度等方面。

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能够使得高效的产业空间结构更好地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能够在竞争中发挥作用。

市场竞争的强度越大,则企业的发展也越快,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增长也就越高效。

政府引导政府引导是浙中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政府引导可以通过创造优良的市场环境,营造成本优势、政策优势和金融优势的氛围,引导企业在更为理性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创新和投资。

政府引导还可以促进城市群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

社会力量的参与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增长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

浙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

浙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

浙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作者:胡晓平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年第12期胡晓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且相互关联,具有不易量化衡量的特点。

本文从分析制约浙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着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浙江8 个地级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继而提出增强浙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浙中城市群因子分析可持续发展0 引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且相互关联,具有不易量化衡量的特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呈现出不顾及自然本底及其演进过程,无视自然和生态规律的扩展,加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导致结构功能低效,环境恶化等问题凸显。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金华周边兄弟城市,探讨浙中城市群城市生态支持水平的现状及变化轨迹和存在的问题,使浙中城市群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1 制约浙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因素2012 年,金华市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7%,全市平均达到了91.5%。

7 个主要河段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标准的占37.8%,满足功能区要求的占37.8%;全市20 个地表水交接断面,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60%;10 个出境断面,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标准的占90%。

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为277.86 千公顷,生态公益林达到优质林分面积188.07 千公顷。

全市森林覆盖率60.4%。

但是,浙中城市群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加速增长和提高城镇化水平依然是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

这意味着浙中城市群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 因此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困难。

1.1 水资源短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金华虽地处南方丰水地区,但水资源问题同样存在,主要表现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条件与人口经济布局不相匹配等。

浙中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分析

浙中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分析

浙中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分析
来雅萍
【期刊名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7)001
【摘要】浙中城市群是一个发育中的“次城市群”,以此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其城市流及结构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作为政治中心的金华市区,城市流强度处于中等地位,而以国际小商品城著称的义乌市,城市流强度最高。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为浙中城市群的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5页(P21-24,30)
【作者】来雅萍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从更高层面统筹推进浙中城市群建设——关于建设浙中城市群几个问题的思考[J], 翁寿康
2.银川都市圈城市流强度分析 [J], 程云龙;刘小鹏;常瑞敏
3.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的深度分析报告——写在《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2015-2016)出版之际 [J], 焦文
4.关于培养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基于“健康中国”视域下城市流
动儿童体育参与研究 [J], 杨朝刚
5.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强度分析 [J], 曹红阳;王士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中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效率研究

浙中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效率研究

浙中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效率研究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浙中城市群是浙江省内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由杭州市、宁波市和温州市组成,是浙江省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浙中城市群的产业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特点。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着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其主要产业包括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

宁波市是浙江省的重要港口城市,拥有完善的港口和物流网络,其主要产业包括船舶、化工、钢铁等重工业,以及贸易、物流和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温州市以轻工业为主导,主要产业包括服装、鞋业、眼镜、塑料等轻工业和小微企业,以及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效率较高。

浙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导,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浙中城市群的企业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浙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市场的开拓,对外经济联系紧密,对国内外需求的反应迅速。

浙中城市群的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拥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浙中城市群的产业空间结构和经济增长效率还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好,而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仍然相对滞后。

产业空间布局还不够合理,存在一些地区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

一些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影响了整体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

一些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加大对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浙中城市群的产业空间结构和经济增长效率具有一定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和发展战略,可以进一步提升浙中城市群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效率,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

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关系的研究

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关系的研究

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关系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一、核心城市的定义与作用核心城市是一个相对于周边城市而言,拥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配套完备的城市,是经济的龙头和带动者。

核心城市的作用不止于此,还有聚集人才、创新驱动、文化交流等多重作用。

以我国为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就是典型的核心城市。

二、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上下游产业联系,二是城市群建设。

1. 上下游产业联系核心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具有优越的产业资源和产业链。

周边城市作为这个产业链上的下游城市,则可以通过与核心城市的合作获得经济效益。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深圳作为核心城市,拥有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这就使得周边城市可以通过与深圳的经济合作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周边城市在发展自己的产业时,也会带动着核心城市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2. 城市群建设城市群建设是国家战略之一,也是当前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点。

城市群建设旨在通过打破地理边界,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联系起来,开创双方共赢的局面。

城市群建设可以在扩大核心城市的影响力的同时,也能让周边城市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进而形成一个经济副中心。

三、如何促进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的深化发展?要促进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的深化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 建立公平的合作环境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公平的环境下,不能让合作关系变成一种剥削关系。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证合作的公平性,为周边城市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也要保护核心城市的利益。

2.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促进双方经济联系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交流,定期协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浙中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效率研究

浙中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效率研究

浙中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效率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群成为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浙江省位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浙中城市群是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之一。

本文以浙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业空间结构及经济增长效率的分析,探讨了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1、浙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浙中城市群位于浙江省中部,包括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7个城市,人口数量超过3200万。

这个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工业为辅。

其中,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行业是这个城市群的主导产业。

此外,文化创意、金融、旅游等服务业也蓬勃发展。

2、浙中城市群的空间布局浙中城市群的城市分布较为均衡,各城市的产业发展也相对成熟。

其中,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这个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宁波是港口城市,与杭州、温州等城市形成了产业协作和分工。

台州是重要的工业和制造业中心,也是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

温州则是经济比较发达的舟山群岛经济开发区所在地,纺织、鞋业等传统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

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快的水平,2019年浙中城市群GDP总量达到2.5万亿元,是浙江省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此外,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等指标也均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经济增长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增长中,各城市之间的协作和分工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杭州作为浙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通过吸引人才、促进金融、培育科技等方面,对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宁波港口的不断扩张和台州的制造业升级等也为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3、浙中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未来,浙中城市群在特色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方面将继续发力。

例如,数字经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在城市群中发展前景广阔。

在服务业方面,旅游、文化创意、金融等领域也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各城市的协作和分工模式将会趋于完善,形成更加高效、协作的产业链。

论“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行政基础的开题报告

论“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行政基础的开题报告

论“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行政基础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群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浙中城市群”是浙江省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群之一,由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温州市、台州市、金华市、湖州市、嘉兴市等8个城市组成。

这些城市基本覆盖了浙江省中部地区,是实现浙江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目前,浙中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江苏苏中城市群,成为“长三角第二极”。

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以浙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策略的行政基础,以期为该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导。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行政基础,明确其实现发展目标所需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等基础性支撑,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1. 浙中城市群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本部分将从浙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产业结构等角度入手,分析其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探讨城市群发展战略提供背景分析和基础数据。

2. 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行政基础分析本部分将从城市群发展的行政体制、规划管理制度、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实现发展目标所需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等基础性支撑,为进一步拟定城市群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和借鉴。

3. 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探讨本部分将从城市群的产业协作、空间布局调整、公共服务配套等角度入手,探讨其实施发展战略的具体路径和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和指导。

四、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行政基础,有助于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我国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可为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核心城市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核心城市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核心城市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核心城市群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的重要形态之一。

核心城市群是指由几个临近的城市组成的经济区域,其经济和人口数量均相当庞大,这些城市恰好可以互相补充、融合,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而核心城市群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产物。

核心城市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核心城市群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核心城市群的形成,首先是由大量的移民引发的城市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交通的便利化,城市人口激增的趋势加速。

城市人口的增长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也使得城市的各种需求逐渐增加。

核心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具有各自的特点,它们之间相互协作,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保障,提高了经济效率。

同时,核心城市群的形成也意味着城市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紧密,这有利于优化资源利用,通过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联合协作,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二、核心城市群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核心城市群不仅对各自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加入核心城市群之后,这些城市之间的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而这种联系反过来也推动了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核心城市群的发展也会带动城市间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的产业布局调整。

另外,核心城市群对于人员流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间的人流量增加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和高素质人才的流动。

可以说,核心城市群对于我国人口流动的频繁性和集聚规模都产生了显著的增强作用,使得人才的流动更加的灵活和方便。

三、核心城市群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核心城市群是中国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领域。

它不仅是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更是得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的领域。

政府对城市规划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这也促进了城市规划向更加现代和科学方向的转变。

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功能联系

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功能联系

域 内的相 对集 中程 度 。浙 中城 市群区域 城市发展 的 自然条件优 越 , 史 、 历 经济基
项 交 仓 政 发 售 融 地 业 租费 葬 业 教 文 体 娱 嫁奋 术 务 传 计算 服务 件 嗣 通 储邮 业 批 零 业 金 业 房 产 商 服务 育 化 育 乐业 科研 撞 服 业信息 输 . l 业 机 妖
维普资讯
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功能联系
浙中城市群 已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功能联系阶段;同时义乌的城市流强度 超过金华市区的城市流强度 。
■文 , 许连君 支炳义 刘卫东
20 年 , 0 0 金华市委 、 金华 市政府印发 逐渐显 现 出来 ,初 步形成 了汽车摩托 车 及配件 、 【 轻 纺织 、 五金制 品 、 医药 化工 、 建材 、 食品加 工等产业 集群 。 根据英 国学 者弗里 德曼对城市 群形成 发展的观 点来 看 ,浙 中城市群 正处在工 业化 中期 向工 业化后 期 的过渡 阶段且城 市化快速 发展 阶段 。在这个过 渡阶段 , 既要 整合资源 , 式中, F为城 市流 强 度 ; N为 城市 功
性, 故选 择 2 0 年 金华地 区各 城市从业 03
共 同组成 的布局合理 、 优势互 补 、 完 功能
善、 生态 良好 、 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 0 2 2 0 年,金华市又提出发挥 差异型竞争优势 , 着力做大做强六大特色产业群 , 积极打造
人 员作为城市 功能量 的度量 指标 ,而城
15. 亿元, 05 6 3 城市化水平为 4. 接近 8 %, 2
5 %的标志性水平 , 、 、 0 一 二 三产业 的比重 也发 生 了 变化 ,达 到 6 5 _:O6的 比 :34 4 . 例, 第三 产业 的比重有 明显增加 。同时 , 目前浙 中城 市群 的特色产业集 群优势也

浙中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浙中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浙中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王晓明
【期刊名称】《现代商业》
【年(卷),期】2009(000)014
【摘要】浙中城市群虽然建设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促使浙中城市群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策略.本文从浙中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浙中城市群所面临的问题和加强浙中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并针对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总页数】3页(P201-203)
【作者】王晓明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义乌,3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自由贸易协定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J], 张利霞
2."一带一路"下中哈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 [J], 刘洁
3.区域经济合作下的绩效问题研究 [J], 唐辉;张金虎;高菊
4.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 [J], 陈喜强
5.基于\"一带一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J], 刘少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中城市群发育程度评估

浙中城市群发育程度评估
生 深远 影 响 .
考 虑数 据 的可获 取性 和可 1 1年 1 月 1日之 后 的数 值 , 且 金 华 市 统 计 年 鉴 出 版 至 2 0 1 5年 , 所 以选 取 的研 究 时段 为 2 0 1 1年 至
城市 ( 镇) 群规划 的浪 潮_ 1 ] .
构成 的评 价指标 体 系 , 对浙 中城 市群 的发育 现 状进
行 评估 .
浙 江 中西 部地 区经 济发 展 水 平 总体 处 于 浙江 省 中下游水 平 , 与杭 州 、 宁波 、 温州等 经济 发达 地市
存在 较大 差距 , 是 浙 江 经济 发 展 较 落后 的 区域 . 为 解决 区域 发 展 差 距 越 拉越 大 , 促 进 浙 江 中西 部 县 ( 市、 区) 的 统筹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 浙 江省“ 十一 五”
第 5 O卷 第 6 期
2 0 1 6年 1 2月
华 中师 范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URNAL OF CENTRAL CHI NA NORM AL UNI VE RS I TY( Na t .S o [ . )
Vo 1 . 5 0 No. 6
1 研 究 方 法 和 数 据 来 源
1 . 1 研 究 范 围
根 据《 浙 中城 市 群规 划 ( 2 0 0 8 —2 0 2 0 ) 》 中确 定 的规划 范 围 : 金华 市 行 政 管 辖 的 9个 县 市 区 , 即金 华市 区 ( 婺城 区 和 金 东 区) 、 义乌 市、 东 阳市 、 兰 溪 市、 永康市、 武 义县 、 浦 江 县 和磐 安 县 , 作 为研 究 区
育 程度 的评估 , 多是 从 城 市 群 的结 构 体 系 、 组 成 要

浙中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及影响因素

浙中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及影响因素

浙中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及影响因素张乐;马永俊【摘要】作为浙中城市群的双核,“金华”和“义乌”两市的经济联系度直接影响着浙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借助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金义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目前两市的经济联系方向、区域经济差异及地方分权对两市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浙中城市群范围内两市均不是彼此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城市;(2)两市的经济联系方向基本呈现“平行”态势;(3)两市的经济差异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越能加强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而地方分权度越高,则会弱化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As the two core cities of mid-Zhejiang urban agglomeration,the close economic linkage between Jinhua and Yiwu city can directly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central urban agglomeration.The intensity of the regional linkage between them based on the gravity model is calculated,the primary directions of regional economic linkage of Jinhua and Yiwu are identified,and how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crepancy and decentralization impact on the two cities' economic linkage i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economic linkage between Jinhua and Yiwu is not the closest in the area of mid-Zhejiang urban agglomeration.(2) the direction of their economic linkage shows a parallel tendency.(3) The greater the economic discrepancy,to a certain extent,the stronger their economic linkage degree.But the greater the decentralization,the weaker their economic linkage.【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13(036)003【总页数】5页(P85-89)【关键词】区域经济联系;引力模型;区域经济差异;地方分权【作者】张乐;马永俊【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金华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1浙中城市群由于各城市的规模和功能都较为薄弱,相对其他县市更具有核心城市地位的义乌与金华因各方面因素均无法单独成为浙中城市群的增长极[1],因此需要两市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提升金义联合中心的能级,带动整个浙中城市群的发展.目前,对于区域经济联系的研究方法主要存在以下3种,一种是采用比较传统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影响较大、应用较多的主要是赖利模型、康弗斯模型、引力模型以及潜力模型[2];第二种则是采用分析城市间要素流动的方法来揭示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从城市群节点、通道、流、基质4类结构要素与特征认知为切入点[3],分析城市群空间及功能特征;第三种则是韩会然[4]等学者尝试采用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国内有关区域经济联系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方向、格局、经济区划等[5-7].对影响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相关因素,尤其是制度因素对城市间的劳动力流、资金流的影响研究较少[8].本文以浙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金华、义乌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从区域经济联系视角分析目前两市之间的经济联系相对于两市与浙中城市范围内其他县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否密切;二是分析两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因素,为浙中城市群的金义联合中心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1 金华与义乌两市经济联系强度现状1.1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及引力模型区域经济联系量是用来衡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重要指标[9].区域经济联系量具有绝对经济联系量和相对经济联系量之分.本研究主要采用相对经济联系量来反映金义两市联系强度,即分别假设两市作为研究区域范围的核心,计算并比较与研究区范围内其他城市之间的绝对经济联系量,进而反映出两市之间的相对经济联系强度.在对绝对经济联系量的测度中采用传统的引力模型方法,由于目前引力模型的形式多样,本文所采用的表达形式为:式中,Rij表示i地区与j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Pi,Pj分别表示i,j地区的人口数量,单位为万人;Gi,Gj分别表示i,j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Dij为i地区与j两地区间的最短交通距离,单位为km.此外,经济联系隶属度也是衡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一个指标,是指区域内较低一级的城市对其周围高级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程度[10].而本文引入经济联系隶属度公式主要是利用其来更加清晰地反映经济联系强度的横向相对性比较,其表达式为:式中:Fij表示经济联系隶属度,表示j地区与i地区的绝对经济联系量在i地区与所有区域的绝对经济联系总量中所占的比重;Rij表示i地区与j地区之间的绝对经济联系强度.1.2 金华义乌两市经济联系强度分析因用测算所得绝对经济联系量来表征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标准和分类,故而只能用相对经济联系量来描述金华和义乌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的强弱.将2010年金华、义乌两市与其周边城市(包括金华义乌两市之间)的GDP总量、地区人口总数以及距离等数据代入公式(1)和(2),结果如表1.表1 金义两市与周边城市的绝对经济联系量及经济联系隶属度表Tab.1 The absolute economic connection and the subject intensity between two core cities and other cites金华Rij/(104人·108元·km-2)Fij义乌Rij/(104人·108元·km-2)Fij兰溪28.570.391东阳85.120.655义乌13.560.185浦江14.940.115永康12.890.176金华13.560.104武义9.980.136永康7.680.059东阳5.330.074兰溪4.650.036浦江2.360.032武义2.240.017磐安0.440.006磐安1.670.014数据来源:《2011年金华统计年鉴》、卫星电子地图测算的最短交通距离.由表1可以得出,金华与兰溪的绝对经济联系量最高,与磐安的绝对经济联系量最低,而与义乌的绝对经济联系量位于第二位,其值不足金华与兰溪绝对经济联系量的一半.即兰溪与金华的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其次分别是义乌、永康、武义、东阳、浦江以及磐安.从经济联系隶属度来看,兰溪在所有金华周边城市中与金华的经济联系占有绝对的优势,故而从经济联系方向来看,金华—兰溪是目前金华在浙中城市群中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周一星[11]提出的城市与区域城市体系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理论中有两个论点:城市的实体地域会沿着它的对外联系方向延伸,会偏重于主要对外联系方向发展;城市沿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最小努力原则.据此理论,在浙中城市群范围内,金华更加偏向于金兰方向延伸发展.义乌与东阳的绝对经济联系量最高,与磐安的绝对经济联系量最低,而金华与义乌的绝对经济联系量位于第三位,其值不足义乌与东阳绝对经济联系量的1/6.即东阳与义乌的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其次分别是浦江、金华、永康、兰溪、武义及磐安.从经济联系隶属度看,东阳在所有义乌市周边城市中与义乌的经济联系强度占有绝对优势,故而义乌—东阳是目前义乌在浙中城市群中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按照上述周一星的理论,在浙中城市群范围内义乌更加偏向于向东阳方向的延伸发展.从金华、义乌两市经济联系方向的空间格局来看,呈现如下2个特征:首先,以金华和义乌分别作为核心牵引着三条经济联系轴线(其中包括金义两市的经济联系轴线),其空间格局基本呈现出“工”字型,即北部为“义乌—东阳—浦江”经济联系轴线,南部为“金华—兰溪—永康—武义”经济联系轴,南北之间由“金华—义乌”的偏弱经济联系所联结的空间经济联系格局.其次,金华与义乌市的经济联系力受金兰两市和义乌东阳两市强经济联系力的作用,使得金义两市微弱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弱化,不利于两市的经济集聚发展,对于浙中城市群双核聚合发展模式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因此,在忽略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分析金义两区域系统中内在经济联系强度偏弱的影响因素,对于强化金义主轴的联结力,进而更好地发挥金义双核的辐射力和牵引力,带动整个浙中城市群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影响金华与义乌两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因素分析从协同学原理来看,城市群体中各城市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特定的自组织结构,表现出一种有序状态,即城市间通过人流、资本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来产生凝聚力和协同力[12].因此,金义两市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主要取决于两市之间要素双向流动,自由的、频繁的要素双向流动有利于加强两市的经济联系,进而促进两市的空间整合均衡发展,更好地发挥两市带动整个浙中城市群发展的核心作用.在本节中,笔者主要从理论角度尝试分析区域经济差异以及地方分权化对两市之间要素双向流动的作用机制,间接反映两者对金义两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影响,并从定量的角度加以验证.2.1 理论分析2.1.1 区域经济差异与经济联系强度在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的背景下,一般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市场规模较大,生产效率较高,对周边区域的集聚效应明显,吸引周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要素的单向流动,而这种要素单向流动又会进一步加强集聚效应,产生累积因果循环效应[3].根据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循环理论,由此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是回流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不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使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二是扩散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使区域发展差异得到缩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流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从要素流动角度来看,即要素的流动主要以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为主.在理性决策者的假设下,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决策者为了追求更高的发展水平,更倾向于向周边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或更高的区域谋求合作发展,弱化与经济差异大的落后地区的经济联系.2.1.2 地方分权与经济联系强度分权化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发展地方经济的自由权[13],正是因为这些自由权,使得地方分权成为了对不同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或者空间经济相互作用有显著影响的制度因素,它主要通过政府行为来发生作用,借由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限制市场作用范围进而影响城市间的要素流动[14].并且限制市场作用范围的主动权基本掌握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政府手中.如果该政府倾向于与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就会主动地制定一系列政策,放宽或者取消城市之间的各种壁垒与界限,促进两市之间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最终形成两市密切的经济联系,推动城市空间集聚发展,反之亦然.2.2 定量分析2.2.1 变量选择为了深入分析金义两市经济差异以及地方分权化对金义两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程度,选取相应的指标变量,然后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探讨上述两方面因素与金义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的定量关系.所使用的指标数据为2001—2010年共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在变量选择上,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差异对两市之间的人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影响,假定该影响主要源于经济生活水平差异、生产效率差异以及对外开放度差异3方面,选取如下指标分别加以表征:两市GDP比值(GDPij)、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SCGSij)、人均GDP比值(PGDPij)用以反映经济生活水平差异;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PSFCIij)用以反映生产效率差异;地区进出口总额比值(IEMij)则用于反映对外开放度差异.计算指标数值时,本文统一采用较大值除以较小值,即保证各指标值均大于1,同时各指标的比值越大说明差距越大.而在制度因素的量化上,本文参考了胡向婷[15]等的方法,以两个城市企业所得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之和(记作TAX变量) 来间接度量地区间贸易壁垒的程度,这个比重越高,政府的保护动机越大,贸易壁垒越是严重,进而反映分权化程度.2.2.2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由于未经数值变换的各项解释变量及因变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关系,故而笔者将解释变量与因变量都先进行对数变换,进而在SPSS20.0环境下观察,发现经对数变换后的解释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关系,且偏回归系数在相应的置信水平下十分显著,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Ⅰ中,从统计学角度来看,R2的值十分接近于1,且F值的显著性水平(sig)远小于0.05,说明该模型拟合度较高,回归方程总体线性关系很好.从结果来看,两市GDP比值、两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值与金义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正向性,即两市的GDP差距越大、两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距越大,金义两市的经济联系则越紧密;而两市人均GDP比值、两市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值、两市进出口总额比值以及企业所得税占财政收入比重之和与金义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存在负向性,即这些指标变量越大,则越会弱化金义两市的经济联系.表2 计量模型I变量及主要参数Tab.2 Main variables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Ⅰ指标模型ⅠCoefftSigVifConstant6.1972.5660.083GDPij16.0816.3700.00815.025SCGSi j4.9321.1020.35110.420PGDPij-17.779-4.0030.0284.293PSFCIij-0.796-1.8100.1687.089IEMij-0.170-0.7070.5314.734TAX-0.296-2.5150.0872.298R0.997R20.994Adjusted R20.982F82.8080.002上述模型由于将变量全数引入,并未考虑多重共线性的干扰.从Vif[注]Vif值为方差膨胀因子,是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之一.Vif值等于1时无多重共线性;值越大说明所观测的自变量与其余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高,多重共线性越严重.值来看,GDPij变量、SCGSij变量、PSFCIij变量的Vif值明显大于5,其中GDPij变量的Vif值最大,说明模型Ⅰ各变量之间的确存在着多重共线性的干扰.鉴于此,作者在SPSS20.0环境下采用向后剔除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共剔除3次,剔除的变量分别为IEM ij、PSFCI ij、SCGSij,最终模型保留的解释变量分别为GDPij、PGDPij、TAX,即为模型Ⅱ,其主要参数如表3所示.模型Ⅱ的R2值十分接近于1,F值的显著性检验sig值基本接近于0,说明该模型拟合度高,回归方程的总体线性关系极好.而剩余的解释变量的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sig值均小于0.05,同时Vif 值均小于5,基本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干扰.故而该模型优度较佳.则金义两市经济联系强度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多元线性关系式为ln(ERI)=4.408+15.139ln(GDPij)-13.268ln(PGDPij)-0.339ln(TAX).表3 计量模型Ⅱ变量及主要参数Tab.3 Main variables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Ⅱ指标模型ⅡCoefftSigVifConstant4.4082.0810.083GDPij15.13914.7700.0001.975PGDPi j-13.268-3.7460.0102.177TAX-0.339-2.8360.0301.886R0.992R20.985Adjusted R20.977F130.8540.0002.2.3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两市GDP差距以及两市人均GDP差距均为区域经济差异度的子指标,而其对两市经济联系强度却有着相反的变化,说明区域经济差异对于金义两市的经济联系度并不是单向性的作用,而是同时存在加强和削弱作用,是不确定的.其中GDP差距的影响系数为正向的15.139,说明两市的GDP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两市的经济联系.两市的总体GDP差距主要由义乌市GDP增长速度高于金华市增长速度所造成,由于义乌市仍属于金华市下的一个县级市,并没有完全脱离金华,且受自身城市规模所限,相关要素得不到充分利用,势必会发生溢出效应流入周边县市,其中必然包括地级市金华,因而对两市的经济联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人均GDP差距的影响系数为-13.268,该差距反映了人均生活水平的差异,生活水平高的城市必然会强烈吸引劳动力要素的单向流动,起到了一定的弱化作用.综合来看,金义两市的区域经济差异对于两市的经济联系度起着弱正向作用.从地方分权度来看,政府保护度对两市的经济联系存在弱化作用,灵敏系数为-0.339,相对于区域经济差异度的两指标来说,其影响力相对较弱.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金华地区各城市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各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所进行的行政干扰较少,给予地区各企业更多自由发展的权力,为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由于金华地区存在“县级市发展优于地级市”特色,尤以义乌市最为明显,这种“弱市强县”的情况使得县级市有脱离地级市管辖的动机,进而造成县级政府与地级政府之间存在着竞争.3 结论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构建浙中城市群增长极的核心,需要金华和义乌紧密的经济联系作为支撑,而就研究来看,两市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尚远低于其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密切程度;其次,从两市的经济联系方向来看,义乌偏重于“义乌—东阳—浦江”经济联系轴线发展,而金华则偏重于“金华—兰溪—永康—武义”经济联系轴线发展,两市的经济联系方向基本呈现“平行”态势;最后,通过构建相关指标变量探讨两市经济差异以及地方分权化对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发现区域经济差异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加强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同时地方分权度越高,越会弱化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就两市而言,区域经济差异因素相较于地方分权因素对于两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更大.由于影响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因素复杂多样,本文仅从两个角度考察了影响因素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大小的贡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尝试关注各影响因素对“引力”大小的贡献.参考文献:[1] 李王鸣,柴舟跃,江佳遥.基于城市空间要素分析的浙中城市群结构特征[J].地理科学, 2011,31(3):295-301.[2] 闫卫阳,王发曾,秦耀辰.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 2009,28(4):511-518.[3] 陈良文,杨开忠.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原因:一个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 2007,29(3):35-42.[4] 韩会然,焦华富,李俊峰,等.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J].经济地理, 2011,31(3):384-389.[5] 陈园园,李宁,丁四保.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与SOM神经网络分级研究——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 2011,31(12):1461-1467.[6] 朱道才,陆林,晋秀龙,等.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间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 2011,31(5):551-556.[7] 赵雪雁,江进德,张丽,等.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J].经济地理, 2011,31(2):218-223.[8] 李燕,贺灿飞.新型城市分工下的城市经济联系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8):986-984.[9] 孟德友,陆玉麒.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J].地理科学进展, 2009,28(05):697-704.[10] 郑良海,邓晓兰,侯英.基于引力模型的关中城市间联系的测度分析[J].人文地理, 2011,(2):80-84.[11]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 1998(2):22-25.[12] 王士君.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1-3.[13] 贺灿飞,刘作丽,王亮.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研究[J].地理学报, 2008,63(8):807-819.[14] 戴学珍.论京津空间相互作用[J].地理科学, 2002,22(3):257-262.[15] 胡向婷,张璐.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 2005(2):102-112.。

浙中城市群发育程度评估

浙中城市群发育程度评估

浙中城市群发育程度评估王慧君;马仁锋;邱枫;叶持跃【摘要】从城市群的内部联系出发,构建由经济联系指数、交通联系指数、物流联系指数、信息联系指数和金融联系指数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要素分析及综合分析,对浙中城市群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浙中城市群的金融联系发育最快,交通发育较缓,而物流联系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义乌和金华市区的发育程度最高,武义、浦江和磐安的发育程度较低;浙中城市群西北部发育程度高,东南部发育程度低;浙中城市群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物流联系、信息联系和金融联系都呈现出发育不均衡的状态.【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50)006【总页数】9页(P904-912)【关键词】经济联系指数;交通联系指数;物流联系指数;信息联系指数;金融联系指数;浙中城市群【作者】王慧君;马仁锋;邱枫;叶持跃【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在我国,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自国家“十一五”以来,“城市群战略”多次被写进国家级战略规划,强调城市群作为增长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城市群的培育和建设也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意识到城市群将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空间单元.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编制与申报城市群区域规划,在中国掀起了城市(镇)群规划的浪潮[1-2].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处于浙江省中下游水平,与杭州、宁波、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市存在较大差距,是浙江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区域.为解决区域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促进浙江中西部县(市、区)的统筹资源开发利用,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确定浙中城市群是与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沿海城市群并列的浙江省今后重点要建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浙中城市群的发育,将对浙江中西部地区,乃至整个浙江省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目前的城市群研究中,主要的难点有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标准的确定及城市群的类型划分[1].其中,城市群类型划分的核心即为城市群的发育程度.对于城市群发育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群发育的空间格局[2-4]、发育机制及驱动力[5-7]、发育的空间范围[8-9]和发育程度[10-11]等方面.对于城市群发育程度的评估,多是从城市群的结构体系、组成要素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如方创琳[10]、韦克游[12]等,通过构建行业区位熵指数、城市群产业熵指数等指标构成城市群发育程度指数模型,对城市群的发育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文从城市群的内部联系出发,构建由经济联系指数、交通联系指数、物流联系指数、信息联系指数和金融联系指数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浙中城市群的发育现状进行评估.根据《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中确定的规划范围:金华市行政管辖的9个县市区,即金华市区(婺城区和金东区)、义乌市、东阳市、兰溪市、永康市、武义县、浦江县和磐安县,作为研究区域(图1).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对比性,由于信息联系指数中的百度用户关注度均值只能获取2011年1月1日之后的数值,且金华市统计年鉴出版至2015年,所以选取的研究时段为2011年至2014年.城市群的实质是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联系,即构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因此,从城市群的内部联系出发,分别构建经济联系指数、交通联系指数、物流联系指数、信息联系指数和金融联系指数,综合评估浙中城市群的发育现状.Ki=,经济联系指数中的各县市非农业人口规模和GDP数据,交通联系指数中的公路客运量和铁路客运量数据,物流联系指数中的GDP、公路里程数、公路货运量、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从业人数和移动电话用户数数据,金融联系指数中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数、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数和金融业从业人数数据均来源于《金华统计年鉴》(2011-2014).经济联系和物流联系中的两县市间的实际道路距离是基于ArcGIS10.0的网络分析平台,通过构建由高速路、国道、省道组成的浙中城市群道路数据库,设定不同类型道路的行驶速度,综合时间最短的最快路径和距离最短的最短路径,求解出的最优路径的道路长度.交通联系指数中两县市间的铁路交通趟数可以通过12306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获取,两县市间的长途汽车趟数可以通过96520浙江省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网站和金华通济汽车客运网站中获取.物流联系指数中两县市之间的运输价格是通过物流公司企业网站提供的物流运价查询功能获取的.信息联系指数中的各县市区在研究区内的百度用户关注度均值数据是通过百度指数中的“通过地区对比”,输入各县市为关键词,时间设定为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搜索获取的.根据经济联系指数、交通联系指数、物流联系指数、信息联系指数和金融联系指数的构建方法,可以计算得到浙中城市群2011年到2014年的五项联系指数(表1).由表1可知,浙中城市群在2011年~2014年间,经济联系指数、交通联系指数、信息联系指数和金融联系指数都有加大幅度的增长,发育较快.经济联系指数以9%以上的增速持续增加,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交通联系的发育程度与经济联系的发育程度相比,发育较慢,交通联系指数的年增长率分别为7%、10%和5%.信息联系在2012年和2013年发育较快,信息联系指数的增长率在10%以上.2011年~2014年,金融联系发育最快,在2012年,金融联系指数的涨幅高达27%,平均增长率为15%.而物流联系整体保持在同一水平,物流联系指数稍有下降.从总体上看,2011年~2014年,浙中城市群除物流联系水平基本保持不变外,经济联系、交通联系、信息联系和金融联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其中金融联系发育最快,其次为经济联系和信息联系,交通联系发育较慢.2.2.2交通联系通过构建的交通联系指数模型,得到浙中城市群2011年至2014年的交通联系指数和各县市的交通联系总量(图4).浙中城市群的交通联系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但2014的增幅有所减弱.各县市的交通联系量排名依次为金华市区、义乌、东阳、永康、武义、兰溪、磐安和浦江.其中,市区和义乌的交通联系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县市,两者历年的交通联系强度约占整个区域交通联系强度的47%.在铁路交通方面,市区和义乌既有普通铁路也有高速铁路,兰溪、永康和武义只有普通铁路,而其余县市没有铁路交通.在浙中城市群中占主要地位的公路交通方面,杭金衢高速路联通市区、义乌和东阳,国道330连接市区、武义和永康,其余多为省道、乡道等低等级公路.具体到各县市间的交通联系强度变化(图5),交通联系都有所加强,但市区、义乌、东阳构成的三角地带交通联系发育最明显,是浙中城市群交通联系最密切的地区.三者与其他县市的交通联系发育也较明显,其余县市间的交通联系发育较缓慢.2.2.3物流联系运用物流联系指数模型可以得到浙中城市群2011年至2014年的物流联系指数和各县市的物流联系总量(图6).浙中城市群的物流联系指数呈缓慢下降趋势,降幅逐年趋缓,各县市历年的物流联系总量相当,稍有波动.与交通联系总量相似,金华市区和义乌的物流联系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县市,其余依次为东阳、永康、兰溪、武义、浦江和磐安.对于各县市间的物流联系量(图7),义乌-东阳和市区-义乌的物流联系量始终最高,兰溪-浦江、永康-磐安和兰溪-武义的物流联系量有减弱的趋势.从总体上看,浙中城市群物流联系发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为义乌,义乌与其余各县市都有较强的物流联系,其次为金华市区和东阳.物流联系发育最弱的地区有武义、浦江和磐安.交通联系发育程度和物流联系发育程度有很高的一致性,交通联系量较大的地区其物流联系量也较大.从物流联系指数的各项构成指标来看,由于浙中城市群内部的电子商务较为发达,使得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从业人数有所精减,加之个别县市间的物流运输价格有所增加,综合导致了浙中城市群的物流联系指数有下降的趋势.2.2.4信息联系由信息联系指数可知,2011年~2014年浙中城市群的信息联系指数和每个县市的信息联系总量(图8).浙中城市群的信息联系指数逐年增加,尤其2014年,增幅尤为明显.义乌的信息联系总量历年最大,远高于其他县市,约占整个区域信息总量的38%,是金华市区的1.9倍.金华市区的信息联系量历年排名第2,武义和磐安位于最后两位,其余4个县市的排名历年有所波动.对于各县市之间的信息联系量(图9),义乌到各县市的信息联系量最高,并且不断加强.在2011年,磐安除了与义乌、金华市区的信息联系较强外,与各县市的信息联系均较弱.直至2014年,磐安除与武义的信息联系较弱外,与其余各县市的信息联系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从整体上看,浙中城市群中义乌的信息联系发育程度最高,与周围县市的信息联系最密切,磐安的信息联系发育最快,与各县市的信息联系量有明显增加,信息联系不断加强.由于磐安和永康快速的信息联系发育,使得东南部地区的信息联系与西北部地区的信息联系差异明显减小,除义乌外,各县市的信息联系均衡发展.2.2.5 金融联系通过金融联系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浙中城市群2011年~2014年的金融联系指数和各县市的金融联系总强度(图10).2011年~2014年各县市的金融联系总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排名为义乌、东阳、金华市区、永康、兰溪、武义、浦江和磐安.与各县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相似,金融联系(图11)始终最强的是市区-义乌和义乌-东阳,磐安与其余县市的金融联系均较弱.2011年至2014年,兰溪的金融联系发育最快,与周围县市的金融联系强度增加明显,此外,永康-磐安和金华市区-浦江的金融联系强度也明显增强.总之,浙中城市群的金融联系不断发育,金融联系最强的区域由东阳-义乌-市区扩展至兰溪一带,由于兰溪的金融联系发育较快,使得浙中城市群内部西北部的金融联系发育程度明显高于东南部.通过构建经济联系指数、交通联系指数、物流联系指数、信息联系指数和金融联系指数,对浙中城市群2011年~2014年的综合发育现状和单要素发育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浙中城市群的金融联系发育最快,其次为经济联系和信息联系,交通发育较缓慢,而物流联系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 通过单要素发育现状的对比可以发现,五种联系指数的排序有很大相似性,义乌和金华市区均排在前列,各项联系指数均远高于其他县市,而武义、浦江和磐安的排名靠后.由此可以得出,在浙中城市群内部,义乌和金华市区的发育程度最高,武义、浦江和磐安的发育程度较低.3) 通过分析各个县市间的五种联系量可知,义乌和金华市区的联系及两者与其他县市的联系发育程度较高,浙中城市群西北部(兰溪、浦江)与东南部(武义、永康、磐安)之间的联系发育程度较低,而且呈现出西北部发育程度高,而东南部发育程度低的状态.4) 浙中城市群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物流联系、信息联系和金融联系都呈现出发育不均衡的状态.经济联系和金融联系的发育状态相似,呈现出三条联系轴线,即义乌-金华市区、义乌—东阳(义乌-浦江)和金华市区-兰溪.交通联系由金华市区-义乌、金华市区-东阳两条轴线逐渐发育成由金华市区-义乌-东阳构成的三角地带.物流联系尚未形成明显的格局,义乌和金华市区与周边县市的物流联系发育程度较高,其余发育程度较低.信息联系由于义乌的信息联系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县市,呈现出以义乌为核心的放射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年 4月
湖南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o f Hu n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6 N o . 2 Ap r . , 2 0 1 3
o f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i c l i n k a g e o f J i n h u a a n d Yi w u a r e i d e n t i i f e d,a n d h o w t h e r e g i o n l a e c o n o mi c d i s c r e p a n c y a n d d e -
c e n t r li a z a t i o n i mp a c t o n t h e t w o c i t i e s ’ e c o n o m i c l i n k a g e i s s t u d i e d .T h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 1 )t h e e c o n o m i c l i n k a g e b e t w e e n J i n h u a a n d Y i w u i s n o t t h e c l o s e s t i n t h e a r e a o f mi d - Z h e j i a n g u r b a n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 2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i r e c o n o m i c l i n k a g e s h o w s a p a r a l l e l t e n d e n c y .( 3 )T he re g a t e r t h e e c o n o mi c d i s c r e p a n c y , t o a c e r t a i n e x t e n t ,
A b s t r a c t A s t h e t w o c o r e c i t i e s o f m i d — Z h e j i a n g u r b a n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 t h e c l o s e e c o n o mi c l i n k a g e b e t w e e n
T h e i n t e n s i t y o f t h e r e g i o n a l l i n k a g e b e t w e e n t h e m b a s e d o n t h e g r a v i t y mo d e l i s c lc a u l a t e d,t h e p r i ma r y d i r e c t i o n s
L i n k a g e i n Mi d — Z h e j i a n g U r b a n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Z H A N G L e , M A y 0 j u n
( C o l l e g e o f G e o g r a p h y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l a S c i e n c e s , Z h e j i a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si r t y , J i n h u a 3 2 1 0 0 4, C h i n a )
第3 6卷 第 2期
浙 中城 市 群核 心城 市 经 济联 系强 度及 影 响 因素
张 乐, 马永 俊
3 2 1 0 0 4 )
(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 与环 境科 学学院 , 中国 金华


作为浙 中城市群 的双核 , “ 金华 ” 和“ 义乌 ” 两市的经济联 系度直接影 响着浙 中城 市群 的形成 和发展 .
J i n h u a a n d Y i w u c i t y c a n d i r e c t l y i n l f u e n c e t h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Z h e j i a n g c e n t r a l u r b a n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
F 2 9 9 . 2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 2 5 3 7 【 2 0 1 3 ) 0 2 - 0 0 8 5 - 0 5 中图分类号
Th e I n t e n s i t y a n d 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 r s o f Co r e Ur b a n E c o n o mi c
借助区域空间相互作用 的引力模型对金 义两市的经济联 系强度 进行 了测算 , 分析 了 目前两 市的经 济联系方 向、 区
域经济差异及地方分权对两市经济联 系的影 响. 结果表 明: (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浙 中城市群范 围内两市均不是彼此经 济联 系最 密
切的城市 ; ( 2 ) 两 市的经济联系方向基本呈现 “ 平行 ” 态势 ; ( 3 ) 两市 的经济差 异越大 , 在一 定程度 上越能加 强两 市 的经济联系强度 ; 而地方 分权 度越高 , 则会弱 化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 关键词 区域经济联系 ; 引力模型 ; 区域 经济差异 ; 地方分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