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脾经经络

合集下载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共42个: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共54个: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子午流注十二时辰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

脾经21个穴位详解

脾经21个穴位详解
配伍: 配足三里治肠鸣泄泻;配中极穴治月经不 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穴治疝气;配 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漏谷穴
拼音: lòuɡǔ
别名: 太阴络穴
解析: 1)漏谷。漏,漏落也。谷,五谷也、细小之 物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 降。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 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交换, 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在本穴 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浊重的部分 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 状,故名。2)足太阴络、太阴络。本穴物质 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其气与脾 经其它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较低,穴内气压 亦较低,脾经其它部位的水湿之气向本穴汇 聚并沉降地部,本穴有联络聚集脾经天部气 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意义: 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
运行: 由天之下部上行于天之上部。
气血: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关联: 足太阴经所注为“输”;,属土足太阴脾经原 穴。
取穴: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 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当第一跖 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 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 经分支。
意义: 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上行。
运行: 循脾经快速上行后散热冷降。
气血: 气血物质为快速运行的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 脾土微粒。
关联: 足太阴经所行为“经”,经穴,属金。
取穴: 商丘穴位于人体的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 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 浅神经分支丛。
配伍: 配地机穴、三阴交穴治疗出血症。
治法: 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歌诀 十四经络分寸歌诀

歌诀 十四经络分寸歌诀

十四经穴分寸歌1、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11穴)乳上三肋间中府,上行云门寸六许,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后七寸拟,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2、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20穴)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捏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间,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历腕后三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下一寸真,扶突人迎后寸五,禾髎水沟旁五分,鼻翼中点外迎香,大肠经穴是分明。

3、足阳明胃经穴分寸歌(45穴)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地仓挟吻四分近,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耳前颧弓下,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缺盆舍外锁骨上,相去中线四寸明,气户锁骨下缘取,库房屋翳膺窗近,均隔寸六到乳头,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第五肋间细扪寻,不容巨阙旁二寸,以下诸穴与君陈,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二寸寻,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外陵安,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全,水下一寸归来好,共去中行二寸边,气冲归来下一寸,髀关髂下对承扶,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记,膝膑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至,胫外一指须细温,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八寸条口位,膝下九寸下廉看,条口之旁丰隆系,却是踝上八寸量,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跖趾关节后,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4、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21穴)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求大都,太白节后白肉际,节后一寸公孙呼,商丘踝前下陷逢,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阴陵下三地机朝,胫髁起点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箕门穴在股肌尾,冲门曲骨旁三五,冲上七分府舍求,舍上三寸腹结算,结上寸三是大横,却与脐平莫胡乱,建里之旁四寸处,便是腹哀分一段,中庭旁六食窦穴,膻中去六是天溪,再上一肋胸乡穴,周荣相去亦同然,大包腋下有六寸,渊腋之下三寸悬。

脾经的位置图

脾经的位置图

足太阴脾经经络穴位图脾经的位置足太阴脾经最全穴位: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

脾经循经位置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穴),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穴),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穴、公孙穴),上向内踝前边(商丘穴),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穴、漏谷穴),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穴、阴陵泉穴),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穴、箕门穴),进入腹部(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中极穴、关元穴,属于脾,络于胃(腹哀穴;会下脘穴、日月穴、期门穴),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络大包;会中府穴),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循行图脾经穴位足太阴脾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

首穴隐白,末穴大包。

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1、隐白穴SP1 Yǐn bái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浅刺0.1寸。

附注: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2、大都穴SP2 Dàdū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主治: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配伍:配足三理治腹胀。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足太阴经所溜为“荥”。

3、太白穴SP3 Tài bái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脾经经络图及脾经穴位图脾经在已时(9点至11点)最旺此时按揉脾经效果最佳脾经上的祛湿穴阴陵泉

脾经经络图及脾经穴位图脾经在已时(9点至11点)最旺此时按揉脾经效果最佳脾经上的祛湿穴阴陵泉

脾经经络图及脾经穴位图脾经在已时(9点至11点)最旺此时按揉脾经效果最佳脾经上的祛湿穴阴陵泉
来源:脾经经络图及脾经穴位图
脾经经络图及脾经穴位图
脾经经络图及脾经穴位图
脾经的功能
“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并且统管人体的阴血,经常调理脾经可以改善脾胃不和,月经淋漓不尽,水肿虚胖的症状,并有效改善预防松弛下垂的肌体。

脾经不通时会出现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秘关节酸胀糖尿病。

脾经在已时(9点至11点)最旺;此时按揉脾经,效果最佳最能造血强身。

人体12条经络最佳运行时间图:脾经在已时(9点至11点)最旺;此时按揉脾经效果最佳最能造血强身。

脾经上的祛湿穴阴陵泉
空气中湿度加大,易湿邪入侵,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
关节肌肉酸重等症状。

湿气通于脾,祛湿要从健脾补脾入手。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

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正坐或仰卧,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

人体经络中任何一条不通都会出现相应情志的问题:脾经不通容易出现抱怨
肝经不通一发怒,脾经不通一抱怨,肺经不通一悲伤,肾经不通一压力,心包经不通一压抑,胆经不通一焦虑,心经不通一记仇,胃经不通一急躁,小肠经不通一哀愁,大肠经不通一懊恼,膀胱经不通一消沉,三焦经不通一紧张。

十四经络穴位歌诀,值得收藏!

十四经络穴位歌诀,值得收藏!

十四经络穴位歌诀,值得收藏!中医现在已经是大多数基层医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术,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就必须掌握穴位的基础知识。

学习经络,配合图谱和歌诀能够强化记忆,下面是十四经络穴位口决,值得收藏!1、手太阴肺经经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寸迎香列。

3、足阳明胃经经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乘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饮,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指次指之端终。

4、足太阴脾经经穴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候,胸乡周容大包上,从足经腹向胸走。

5、手少阴心经经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六十七穴足太阳,晴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于曲差,五处一五上承光,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肝胆脾胃具挨次,三焦肾俞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上次中下四髎穴,一空一空骶孔藏,会阳尾骨外边取,附分脊背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寓,譩譆膈关魂门详,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股纹中央,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1.保心护主的安脉.心包经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治心血的供应。

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 5 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必然要用大拇指按住,尔后手段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惹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治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惹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胃部不适找内关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可否存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尔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3.青灵穴:今后远离止痛药.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治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扎实不下来。

可调治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 : 腕横纹下 1.5 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宁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特别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 0.5 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扎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中间,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放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范老年痴呆。

一安放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十四经经络腧穴名称及读音(穴位拼音)

十四经经络腧穴名称及读音(穴位拼音)

十四经经络腧穴名称及读音手太阴肺经:本经一侧11 穴(左右两侧共22穴)本经穴位:中府zhōngfǔ、云门yúnmén、天府tiānfǔ、侠白xiábái、尺泽chǐzé、孔最kǒngzuì、列缺lièquē、经渠jīngqú、太渊tàiyuān、鱼际yújì、少商shàoshāng手阳明大肠经:本经一侧20 穴(左右两侧共40穴)本经穴位:商阳shāngyáng、二间èrjiān、三间sānjiān、合谷hégǔ、阳溪yángxī、偏历piānlì、温溜wēnliū、下廉xiàlián、上廉shànglián、手三里shǒusānlǐ、曲池qūchí、肘髎zh ǒuliáo、手五里shǒuwǔlǐ、臂臑bìnào、肩髃jiānyú、巨骨jùgǔ、天鼎tiāndǐng、扶突fútū、口禾髎kǒuhéliáo、迎香yíngxiāng足阳明胃经:本经一侧45 穴(左右两侧共90穴)本经穴位:承泣chéngqì、四白sìbái、巨髎jùliáo、地仓dìcāng、大迎dàyíng、颊车jiáchē、下关xiàguān、头维tóuwéi、人迎rényíng、水突shuǐtū、气舍qìshè、缺盆quēpén、气户qìhù、库房kùfáng、屋翳wūyì、膺窗yīngchuāng、乳中rǔzhōng、乳根rǔgēn、不容bùróng、承满chéngmǎn、梁门liángmén、关门guānmén、太乙tàiyǐ、滑肉门huáròumén、天枢tiānshū、外陵wàilíng、大巨dàjù、水道shuǐdào、归来gu īlái、气冲qìchōng、髀关bìguān、伏兔fútù、阴市yīnshì、梁丘liángqiū、犊鼻d úbí、足三里zúsānlǐ、上巨虚shàngjùxū、条口tiáokǒu、下巨虚xiàjùxū、丰隆fēngl óng、解溪jiěxī、冲阳chōngyáng、陷谷xiàngǔ、内庭nèitíng、厉兑lìduì足太阴脾经:本经一侧21 穴(左右两侧共42穴)本经穴位:隐白yǐnbái、大都dàdōu、太白tàibái、公孙gōngsūn、商丘shāngqiū、三阴交sānyīnjiāo、漏谷lòugǔ、地机dìjī、阴陵泉yīnlíngquán、血海xuèhǎi、箕门jīmén、冲门chōngmén、府舍fǔshè、腹结fùjié、大横dàhéng、腹哀fùāi、食窦shídòu、天溪tiānxī、胸乡xiōngxiāng、周荣zhōuróng、大包dàbāo手少阴心经:本经一侧9 穴(左右两侧共18穴)本经穴位:极泉jíquán、青灵qīnglíng、少海shàohǎi、灵道língdào、通里tōnglǐ、阴郄yīnxì、神门shénmén、少府shàofǔ、少冲shàochōng手太阳小肠经:本经一侧19 穴(左右两侧共38穴)本经穴位:少泽shào zé、前谷qián gǔ、后溪hòu xī、腕骨wàn gǔ、阳谷yáng gǔ、养老yǎng l ǎo、支正zhīzhèng、小海xiǎo hǎi、肩贞jiān zhēn、臑俞nào shū、天宗tiānzōng、秉风bǐng fēng、曲垣qūyuán、肩外俞jiānwài shū、肩中俞jiān zhōng shū、天窗tiān chuāng、天容tiān róng、颧髎quán liáo、听宫tīng gōng足太阳膀胱经:本经一侧67 穴(左右两侧共134穴)本经穴位:睛明jīngmíng、攒竹cuán zhú、眉冲méichōng、曲差qūchā、五处wǔchù、承光chéngguāng、通天tōngtiān、络却luòquè、玉枕yùzhěn、天柱tiānzhù、大杼dàzhù、风门fēngmén、肺俞fèishū、厥阴俞juéyīnshū、心俞xīnshū、督俞dūshū、膈俞géshū、肝俞gānshū、胆俞dǎnshū、脾俞píshū、胃俞wèishū、三焦俞sānjiāoshū、肾shèn俞shū气海俞qìhǎishū、大肠俞dàchángshū、关元俞guānyuánshū、小肠俞xi ǎochángshū、膀胱俞páng guāng shū、中膂俞zhōng lǚshū、白环俞bái huán shū、上髎shàngliáo、次髎cìliáo、中髎zhōngliáo、下髎xiàliáo、会阳huìyáng、承扶chéngf ú、殷门yīnmén、浮郄fúxì、委阳wěiyáng、委中wěizhōng、附分fùfēn、魄户pòhù、膏肓gāohuāng、神堂shéntáng、譩譆yìxī、膈关géguān、魂门húnmén、阳纲yánggāng、意舍yìshè、胃仓wèicāng、肓门huāngmén、志室zhìshì、胞肓bāohuāng、秩边zhìbiān、合阳héyáng、承筋chéngjīn、承山chéngshān、飞扬fēiyáng、跗阳fūyáng、昆仑kūnlún、仆参púcān、申脉shēn mài、金门jīn mén、京骨jīng gǔ、束骨shùgǔ、足通骨zútōnggǔ、至阴zhìyīn足少阴肾经: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本经穴位:涌泉yǒngquán、然谷rángǔ、太溪tàixī、大钟dàzhōng、水泉shuǐquán、照海zhàohǎi、复溜fùliū、交信jiāoxìn筑宾zhùbīn、阴谷yīngǔ、横骨hénggǔ、大赫dàhè、气穴qìxué、四满sìmǎn、中注zhōngzhù、肓俞huāngshū、商曲shāng qū、石关shíguān、阴都yīndōu、腹通谷fùtōnggǔ、幽门yōumén、步廊bùláng、神封shénfēng、灵墟língxū、神藏shéncáng、彧中yùzhōng、俞府shūfǔ手厥阴心包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本经穴位:天池tiān chí、天泉tiān quán、曲泽qūzé、郄门xìmén、间使jiān shǐ、内关nèiguān、大陵dàlíng、劳宫láo gōng、中冲zhōng chōng手少阳三焦经: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本经穴位:关冲guānchōng、液门yèmén、中渚zhōngzhǔ、阳池yángchí、外关wàiguān、支沟zhīgōu、会宗huìzōng、三阳络sānyángluò、四渎sìdú、天井tiānjǐng、清冷渊qīnglěngyuān、消泺xiāoluò、臑会nào huì、肩髎jiānliáo、天髎tiānliáo、天牖tiān yǒu、翳风yìfēng、瘛脉chìmài、颅息lúxī、角孙jiǎo sūn、耳门ěr mén、耳和髎ěr h éliáo、丝竹空sīzhúkōng足少阳胆经:本经一侧44 穴(左右两侧共88穴)本经穴位:瞳子髎tóngziliáo、听会tīnghuì、上关shàngguān、颔厌hàn yàn、悬颅xuánlú、悬厘xuánlí、曲鬓qūbìn、率谷shuàigǔ、天冲tiānchōng、浮白fúbái、头窍阴tóuqiàoyīn、完骨wángǔ、本神běnshén、阳白yángbái、头临泣tóulínqì、目窗mùchuāng、正营zhèngyíng、承灵chénglíng、脑空nǎokōng、风池fēngchí、肩井jiānjǐng、渊腋yuānyè、辄筋zhéjīn、日月rìyuè、京门jīngmén、带脉dàimài、五枢wǔshū、维道wéidào、居髎jūliáo、环跳huántiào、风市fēngshì、中渎zhōngdú、肆膝阳关xīyángguān、阳陵泉yánglíngquán、阳交yángjiāo、外丘wàiqiū、光明guāng míng、阳辅yángfǔ、悬钟xuánzhōng、丘墟qiūxū、足临泣zúlínqì、地五会dìwǔhu ì、侠溪xiáxī、足窍阴zúqiàoyīn足厥阴肝经:本经一侧14 穴(左右两侧共28穴)本经穴位:大敦dàdūn、行间xíng jiān、太冲tàichōng、中封zhōngfēng、蠡沟lígōu、中都zhōngdū、膝关xīguān、曲泉qūquán、阴包yīnbāo、足五里zúwǔlǐ、阴廉yīnlián、急脉jímài、章门zhāngmén、期门qīmén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本经穴1 名 1 穴,计28 穴本经穴位:长强chángqiáng、腰俞yāo shū、腰阳关yāoyángguān、命门mìngmén、悬枢xuánshū、脊中jǐzhōng、中枢zhōngshū、筋缩jīnsuō、至阳zhìyáng、灵台língtái、神道shéndào、身柱shēnzhù、陶道táodào、大椎dàzhuī、哑门yǎmén、风府fēng fǔ、脑户nǎohù、强间qiángjiān、后顶hòudǐng、百会bǎihuì、前顶qiándǐng、囟会xìn huì、上星shàngxīng、神庭shéntíng、素髎sùliáo、水沟shuǐgōu、兑端du ìduān、龈交yínjiāo任脉:“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本经穴 1 名1穴,计 24穴本经穴位:会阴huìyīn、曲骨qūgǔ、中极zhōngjí、关元guānyuán、石门shímén、气海qìhǎi、阴交yīnjiāo、神阙shénquè、水分shuǐfēn、下脘xiàwǎn、建里jiànlǐ、中脘zhōngwǎn、上脘shàngwǎn、巨阙jùquè、鸠尾jiūwěi、中庭zhōng tíng、膻中tán zhōng、玉堂yùtáng、紫宫zǐgōng、华盖huágài、璇玑xuán jī、天突tiān tū、廉泉lián quán、承浆chéng jiāng。

【24小时养生】十四经络对应十二时辰、口诀、穴位及功能、病症

【24小时养生】十四经络对应十二时辰、口诀、穴位及功能、病症

【24⼩时养⽣】⼗四经络对应⼗⼆时⾠、⼝诀、⽳位及功能、病症中国⼈数千年前就发现,有些⼈⽣病时⾝体会出现红⾊发烫的“线条”,⽽按摩这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

这些“线条”,其实就是经络线。

经络是⼈体脏腑⽓⾎运⾏的通路,犹如宇宙中星球运转的有序轨道。

我们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或⽳位,就能调理体内的脏腑系统。

这就是中医养⽣治病的⽞妙之处。

【总论】⼗四经脉包括任督⼆脉、⼿三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包经、⼿少阴⼼经)、⼿三阳经(⼿阳明⼤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肠经)、⾜三阳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三阴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

古时,每天时间可以分为⼗⼆时⾠,⼈体有⼗⼆经络(不含任督⼆脉),每条经络有各⾃运⾏的黄⾦时间,每⼀个时⾠都有对应的运⾏经络,⼗⼆时⾠和⼗⼆经络对应起来,能起到很好的养⽣功效。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下⼗四经络养⽣之道吧。

【任脉】任脉位于正前胸,⼼脏脾胃⾏不通;上连乳腺下⼦宫,万⼀不通变⽼翁;所属腧⽳共24⽳:会阴、曲⾻、中极、关元、⽯门、⽓海、阴交、神关、⽔分、下脘、建⾥、中脘、上脘、巨关、鸠尾、中庭、膻中、⽟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理功能:调节阴经⽓⾎,‘为阴脉之海’:任脉巡⾏于腹不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经脉⽓具有总揽、总任的作⽤。

另外,⾜三阴经在⼩腹与任脉相交,⼿三阴经借⾜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阳经⽓⾎有调节作⽤,故有“总⼈诸阴”之说;调节⽉经,妊养胎⼉: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经,促进⼥⼦⽣殖功能的租⽤,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主治病症:腹、胸、头⾯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症状,疝⽓、带下、腹中结块症;调理冲任、可促进消化、强壮补盛。

【督脉】督脉⽴于脊椎中,监督⽓⾎来运⾏;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所属腧⽳共28⽳:长强、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阳、灵台、神道、⾝柱、陶道、⼤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囱会、上星、神庭、素髎、⽔沟、兑端、龈交。

人体14条经络走向口诀

人体14条经络走向口诀

人体14条经络走向口诀
人体14条经络走向口诀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有14条经络分布于身体各处,这些经络相互联结,贯通全身,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下是人体14条经络走向的口诀:
1. 手太阴肺经,起于大肠,至肺路。

2.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管,至手背。

3. 足阳明胃经,起于目内眦,至足趾。

4.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拇趾外侧,至胸腹。

5.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指,至耳后。

6.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至足小趾。

7.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部,至手心。

8.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至肋骨。

9.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脏,至手小指。

10.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至心脏。

11.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足跟,至头顶。

12.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孔,至头顶。

13.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至足底。

14.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至耳前。

以上14条经络贯穿全身各部位,互相联系,构成了人体的能量网络系统。

通过中医理论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人体内的疾病往往与经络的阻塞、不畅有关,因此,加强调理和保养这些经络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读懂十四经络,各种不适一目了然!完整高清动图,所有穴位都在!

一文读懂十四经络,各种不适一目了然!完整高清动图,所有穴位都在!

一文读懂十四经络,各种不适一目了然!完整高清动图,所有穴位都在!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者也!——《内经·灵枢·经脉》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重要通道,堪称“药房”,上面的穴位好比“中药”。

只要把人体十二正经和任脉二脉弄懂,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只要调理跟这个部位相关的经络穴位,症状就会大有缓解,不仅效果好,还能随时随地使用,非常方便!在介绍经络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按揉相关经络及穴位,出现以下感觉时,说明经络出现了问题。

1、酸经络通,但气血不足。

只要把气血引进来,就不会酸了。

2、酸痛缺血的同时,还沉积了一点瘀血。

3、胀气很足,说明体内的气出不去。

4、胀痛火力比较壮,气有余而血不足,说明血分配得不好。

5、痛经络不通,瘀血阻络,必须疏通经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人体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如果不通,分别对应哪些症状,上面又有哪些重要穴位。

1子时(23点-1点):胆经当令。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功能作用:疏泄肠道积滞,修复肠道疾病。

表现症状:口苦,口干,偏头痛,白发,脱发,怕冷,怕热,胆怯,易凉,皮肤萎黄,便秘。

主要穴位:肩井穴:乳房胀痛,头痛,肩膀痛,牙痛等。

环跳穴:坐骨神经痛,子宫肌瘤。

风市穴:治疗中风的要穴,对偏瘫、风湿引起的下肢痹痛也有效果。

悬钟穴:半身不遂、腰腿疼痛、偏头痛、落枕等。

足临泣穴: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

2丑时(1点-3点):肝经当令。

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功能作用:主疏泄、主藏血、主宗筋,肝脏有解毒功能。

表现症状:口苦,口干,头部晕眩,头顶垂坠,眼睛干涩,情志抑郁,脂肪肝,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前列腺炎,易怒。

主要穴位:期门穴:疏肝解郁,是十二经络气血运行的终止穴。

十四经络的具体走向

十四经络的具体走向

……………………………………………………………最新资料推荐…………………………………………………十四经络的具体走向肺经:从胸部的外侧的中府穴开始,经前臂的桡侧→手掌桡侧→到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为止。

大肠经:从食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开始,经手臂→肩部→锁骨下凹陷→侧颈部→到鼻翼的迎香穴为止。

胃经:从眼睛下方的承泣穴开始,经口角→下颌→耳前→到额角的头维穴的经络;从颈部的人迎穴开始,经锁骨下凹陷→胸部→前腹部→腹股沟→腿→到足第二趾末节外侧的厉兑穴为止。

脾经:从足拇指内侧、趾甲根角度的隐白穴开始,经腿→腹股沟→前腹部→胸部→腋下→到第7肋间的大包穴为止。

心经:从腋下的极泉穴开始,经手臂→手腕→手掌→到小指末节桡侧的少冲穴为止。

小肠经:从小指末节尺侧的少泽穴开始,经手→手臂→肩部→颈部→颧骨下→到耳前的听宫穴为止。

膀胱经:是14条经络中最长的。

从内眼角的睛明穴开始,经后头部→颈部→背部→腰→腿→足小趾末节外侧的至阴穴为止。

肾经:从足底的涌泉穴开始,经腿→前腹部→到胸部第2肋间的俞府穴为止。

心包经:从胸部的天池穴开始,经手臂→手掌→到手中指尖的中冲穴为止。

三焦经:从无名指末端尺侧的关冲穴开始,经手臂→肩部→颈部→耳后→耳前→到眉梢末端的丝竹空穴为止。

胆经:从外眼角的瞳子髎穴开始,经耳周→颈部→肩部→上体侧面→腿→到足第4趾末节外侧的足窍阴穴为止。

肝经:从足拇指末节外侧的大敦穴开始,经腿→腹部→到胸部第6肋间的期门穴为止。

督脉:从尾骨尖的长强穴开始,沿背部正中线向上,经腰→背→后头部→头顶→鼻尖→到上唇内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的龈交穴为止。

任脉:从会阴穴开始,沿体前正中线向上,经腹部→胸部→到下颌部的承浆穴为止。

按摩穴位解决脾经不通 人体14条经络不通的症状

按摩穴位解决脾经不通 人体14条经络不通的症状

按摩穴位解决脾经不通人体14条经络不通的症状脾经不通该怎么办用按摩穴位解决脾经不通脾经不通该怎么办用按摩穴位解决脾经不通,脾经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出现脾经不通,就会出现各种症状的疾病,从而导致身体不健康。

脾经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出现脾经不通,就会出现各种症状的疾病,从而导致身体不健康。

中医认为可以采取穴位按摩法。

那么按摩脾经上的哪些穴位能起到脾经通顺,人体健康呢?脾经隐藏潜伏的疾病。

脾经是阴经,跟脏腑联系最密切,如果不通时,人的身体会有以下病症出现:①脏腑症脾经功能下降,则症见全身乏力或者全身疼痛、胃痛、腹胀、大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

脾气绝则肌肉松软、消瘦萎缩。

②经络症脾经不畅,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路线上出现发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

那么按摩脾经上的哪些穴位能起到脾经通顺,人体健康呢?足踝扭伤就揉——商丘穴商丘名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

该穴属金。

主治:健脾化湿,通调肠胃。

主治腹胀、肠鸣、痔疮、两足无力、足踝痛。

位置:在踝部,内踝前下方,舟骨粗隆与内踝尖连线中点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方法: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即是。

按摩方法:足踝痛、踝关节扭伤时可用推拿法按摩商丘。

经常用拇指指腹用力揉按商丘,每次卜3分钟,长期坚持对踝关节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胸胁胀痛不用愁——胸乡穴胸,胸部;乡,指部位。

穴在胸部,能治胸部疾病。

主治:宣肺止咳,理气止痛。

主治胸部疼痛、咳嗽、胸胁胀痛、肋间神经痛。

位置: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快速取穴方法:仰卧,乳头旁开3横指,再向上1个肋间隙处即是。

按摩方法:将中间三指并拢,以指腹揉按胸乡,每次卜3分钟,可治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肋间神经痛、咳嗽等症。

小便不畅——漏谷穴漏,凹陷;谷,山谷。

穴居胫骨后内侧缘山谷样凹陷中。

主治:健脾和胃,利尿除湿。

主治腹胀、腹痛、水肿、小便不利、足踝肿痛。

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一、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前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缭绕至上唇,穿插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局部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内侧支脉:从缺盆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免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趾外侧端〔厉兑穴〕。

十四经穴歌诀

十四经穴歌诀
复溜交信筑宾居。阳谷膝内辅骺,以上从骨走到膝。
横骨太赫接气穴,四满中注育俞集。商曲石关阴都密,
通合幽门半寸辟。步廊神封又灵墟,神藏或中俞府毕。
9 手厥阴心包经: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
大陵劳宫中冲起寝。
10 手少阳三焦经: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阳池外关支沟正,
十四经穴歌诀1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侠白尺泽孔最存。
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2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
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和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3 足阳明胃经:
四十五穴是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
潭中玉堂连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寻。廉泉再会承桨穴,
任脉穴位至行于脊,长强腰俞阳关密。命门悬枢接脊中,
中枢筋缩至阳逸。灵台神道身柱长。陶道大椎平肩齐。
哑门风府上脑户,强间后顶百会依。前顶卤会有上星,
神庭素髎水沟居。兑端开口唇中央,龈交唇内齿 取。
其他歌诀
1 十二经络地支歌诀:
面口合谷收。疼痛取阿是,胸肋内关谋。
4 下合穴歌诀: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
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需取阳陵泉,腑病取之效必彰。
5 八脉交会八穴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
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子胆丑肝寅为肺,卯为大肠辰为胃。巳脾心午小肠未,
申乃膀胱酉肾对。戍为心包亥三焦,十二地支脏腑配。

人体十四经络详解

人体十四经络详解

人体十四经络详解
人体十四条经络,包括:任脉、督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

任脉:中医认为任脉为“诸阴之海”,按摩任脉可以加强内脏机能和全身的气血循环。

督脉:督脉是“诸阳之海”,常常按摩督脉能改善头部、脊椎、呼吸、消化、背部肌肉僵硬等问题,还能增强抵抗力。

手三阴经络:包括肺经、心包经、心经。

肺经从胸部的中府穴经过手臂内侧,止于手大拇指外侧的少商穴。

因为肺主皮肤,所以肺经不但主呼吸,也包含肌肤毛孔的呼吸开合。

心包经从乳房外侧的天池穴经过手臂内侧,一直到手中指的中冲穴,它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心脏。

心经是从腋窝的极泉穴经过手臂内侧,止于手小指内侧的少冲穴这一条经络。

足三阴经络:包括肝经、脾经、肾经。

这三条经络与我们的皮肤质量联系紧密,同时还与女性泌尿系统关系密切。

肝经从脚拇指外侧的大敦穴沿腿部内侧往上,经腹部一直到乳房下面的期门穴。

肝经主肝,管理神经系统,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血液新陈代谢。

女人每个月的生理期与肝经有极大关联。

按摩这条经络,对解决痛经、心烦气躁、肌肤暗沉、掉头发等问题都有很好的作用。

脾经主脾,从脚拇指内侧的隐白穴沿腿部内侧往上,经腹部一直到胸部的大包穴。

中医认为脾经是“饮食水毂生化之源,人体后天能量之本”,对女性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方面大有裨益。

肾经主肾,从脚掌心的涌泉穴沿腿部内侧往上,经腹部一直到胸前的俞府穴。

如果你在平时感到腰膝酸软、眼袋浮肿、肌肤粗糙、四肢冰冷,就更应该好好按摩这个穴位了。

脾经的位置图

脾经的位置图

足太阴脾经经络穴位图脾经的位置足太阴脾经最全穴位: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足太阴脾经循行图脾经穴位足太阴脾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1、隐白穴SP1 Yǐn bái主治: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配伍:配足三理治腹胀;刺灸法:直刺0.3~0.5寸;附注:足太阴经所溜为“荥”;3、太白穴SP3 Tài bái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附注: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参考资料: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5、商丘穴SP5 Shāng qiū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解剖: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主治: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失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刺灸法:直刺l~1.5寸;附注: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7、漏谷穴SP7 Lòu gǔ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解剖: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9、阴陵泉穴SP9 Yīn líng quán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解剖: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配伍: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刺灸法:直刺l一2寸;附注:足太阴经所人为“合”;10、血海穴SP10 Xuèhǎi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解剖: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配伍:配太冲腹股沟疼痛;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5~l寸;12、冲门穴SP12 Chōng mén定位: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解剖: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配伍:配气海治腹痛;刺灸法:直刺l~1.5寸;附注:足太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14、腹结穴SP14 Fùjié定位:在下腹部,大横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主治:腹痛,泄泻,疝气;配伍:配气海、天枢治腹痛;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八肋间神经;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配合:配气海治肠鸣;阴作:直刺l~1.5寸;附注: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17、食窦穴SP17 Shídòu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经;主治:胸胁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配伍:配膻中治胸肋疼痛;刺灸法: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19、胸乡穴SP19 Xiōng xiāng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解剖:在第三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主治:胸胁胀痛;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解剖: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六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主治: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配伍: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刺灸法: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附注:脾之大络;脾经的作用足太阴脾经和脾脏相关,中医医学里所谓的脾脏,以现代医学而言,是指胰脏的功能;特别和胃有深厚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以完成消化机能;其主要的机能是温暖五脏,并吸收运送胃部消化,完成之养分入五脏六腑,以生成身体需要的细胞;胃和脾两个脏腑,具有表里关系,主宰着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脾经一发生异常,身体各种症状就会呈现出来;如心窝或胃附近会有重压感,出现疼痛、恶心、打嗝主治概要: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本经穴位主治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脾经养生脾经不通的症状一、“久坐伤肉”中医认为,“久坐伤肉”,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引起脾虚,“伤肉”也就是伤脾;平时多敲敲脾经可增强脾经的运化功能,补充因久坐损耗的元气;二、判断脾虚的方法1:看眼皮:如果平常眼睛很大,明亮有神,而现在眼皮却耷拉下来了,双眼看上去没精神,就说明脾虚;因为中医认为眼皮也是为脾所主的,如果眼皮松了下来,说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问题了;不过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2:观察舌头:如果舌头颜色较淡,舌边出现齿痕,说明脾很有可能出了问题,,敲3:功效:上班时可利用工作间隙,将腿盘成“4”字形,然后沿着脾经的循行路线一路敲打下来,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4:提示:如果拍打的过程中发现痛点,表明脾经上有堵塞的地方,这时可以用点按的方法对其进行按揉,将淤堵的穴位打通,从而将整条脾经的气血通畅;感谢您分享:足太阴脾经与足太阴脾经相关的人体穴位•血海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太白穴•大包穴•隐白穴•箕门穴•。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循行、穴位歌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1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2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脾经21个穴位详解

脾经21个穴位详解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 梦,惊风。
操作: 刺法:1.浅刺0.1-0.2寸,局部胀痛。2.或用三
棱针点刺挤压出血,常用于神昏、胸闷咳 喘。
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20分钟,用于 止血。 特效按摩:月经过多或崩漏可用艾条灸隐白 穴,一般15分钟可见效。该穴位还可治慢性 崩漏,每天灸1次,每次3分钟,掐按10-20 次。 按摩: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揉隐白穴100-200 次,每天坚持可改善梦魇、癫狂。 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治疗呕吐、流 涎、昏厥、下肢寒痹。
脾经21个穴位详解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而经络穴位在我们的医疗或日常养生中广泛使用。
本文提供脾经21个穴位详解, 以供大家参考选用。
隐白穴
拼音: yǐnbái
别名: 鬼垒穴,鬼眼穴,阴白穴
解析: 1)隐白。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 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 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 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 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 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2)鬼 垒、鬼眼。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 地部。垒,堡垒也,土堆也。眼,孔眼也。 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 内部。理同隐白名解。3)阴白穴。阴,地部 也。白,气也。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 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理同隐白名解。 4)脾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 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 为脾经井穴。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 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 为地之地部的气化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 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意义: 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 脉。
运行: 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别
• 《灵枢· 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 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 • 【语译】 • 足太阴经别:从足太阴经脉分出,到达大 腿前面,同足阳明经别相合并行,向上结 于咽喉,贯通到舌根。
经筋
• 《灵枢· 经筋》足太阴之筋:起于大 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 结于膝内辅骨;上循于阴股,结于髀, 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 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
• 足太阴经筋:起始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 结于内踝;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 胫骨 内髀部);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 会聚于阴器部。向上到腹部,结于脐;再 沿着腹内结于肋骨;散布到胸中,在内的 经筋则附着于脊柱。
经筋病候
•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 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 脐与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 • 其病症:可出现足大趾强滞不适,内踝部 痛,转筋,膝内侧骨痛,股内侧牵引髋部 酸育,阴部扭转疼痛,并上引脐及两胁作 痛,牵引胸中和脊内疼痛。
• 经络的病候
•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胀, 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 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 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 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 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 纵。
络脉
• 《灵枢· 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 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1)中切痛;虚,则 鼓胀。取之所别也。 【注释】 • (1)腹——原作肠,据《太素》改。 【语译】 • 足太阴络脉,名公孙。在距离足大趾本节后方一寸处分出, 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与肠胃相联络。 其病症:气厥逆就挥霍缭乱,上吐下泻。实证,见腹部绞 痛;虚证,见腹部胀气。可取足太阴络穴治疗。[1]
小结与反思
• 1.本次课主要讲述了脾经循行及病理变化。 • 2.结合实际举例,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 效果颇好。

复习思考题
• 1.脾经循行是什么? • 2简述脾经的病候。
经络腧穴学
足太阴脾经经络
教学目的
• 1、掌握足太阴脾经经络循行。 • 2、熟悉足太阴脾经病候。 • 3、了解足太阴脾经络脉、经别及经筋。
1.经脉循行
• 【原文】 • 《灵枢· 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 侧白肉际,过核骨①后,上内踝前廉,上踹②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③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 上膈,挟咽④,连舌本,散舌下。 •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日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⑤。 • 注释:①核骨:即指第1跖骨的头部突起。②踹:音篆, 小腿肚,即腓肠肌部。③厥阴:指足厥阴肝经。④咽:此 兼指食管而言。⑤足太阴经脉尚有胸腹部外行线一条,循 行分布于 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和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 至锁骨下周荣穴,而后折向腋下,络于大包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