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脾经经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足太阴经筋:起始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 结于内踝;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 胫骨 内髀部);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 会聚于阴器部。向上到腹部,结于脐;再 沿着腹内结于肋骨;散布到胸中,在内的 经筋则附着于脊柱。
经筋病候
•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 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 脐与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 • 其病症:可出现足大趾强滞不适,内踝部 痛,转筋,膝内侧骨痛,股内侧牵引髋部 酸育,阴部扭转疼痛,并上引脐及两胁作 痛,牵引胸中和脊内疼痛。
经络腧穴学
足太阴脾经经络
教学目的
• 1、掌握足太阴脾经经络循行。 • 2、熟悉足太阴脾经病候。 • 3、了解足太阴脾经络脉、经别及经筋。
1.经脉循行
• 【原文】 • 《灵枢· 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 侧白肉际,过核骨①后,上内踝前廉,上踹②内,循胫骨 后,交出厥阴③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 上膈,挟咽④,连舌本,散舌下。 •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日大包,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⑤。 • 注释:①核骨:即指第1跖骨的头部突起。②踹:音篆, 小腿肚,即腓肠肌部。③厥阴:指足厥阴肝经。④咽:此 兼指食管而言。⑤足太阴经脉尚有胸腹部外行线一条,循 行分布于 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和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 至锁骨下周荣穴,而后折向腋下,络于大包穴。
• 经络的病候
•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胀, 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 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 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 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 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 纵。
络脉
• 《灵枢· 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 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1)中切痛;虚,则 鼓胀。取之所别也。 【注释】 • (1)腹——原作肠,据《太素》改。 【语译】 • 足太阴络脉,名公孙。在距离足大趾本节后方一寸处分出, 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与肠胃相联络。 其病症:气厥逆就挥霍缭乱,上吐下泻。实证,见腹部绞 痛;虚证,见腹部胀气。可取足太阴络穴治疗。[1]
源自文库
小结与反思
• 1.本次课主要讲述了脾经循行及病理变化。 • 2.结合实际举例,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 效果颇好。
复习思考题
• 1.脾经循行是什么? • 2简述脾经的病候。
经别
• 《灵枢· 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 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 • 【语译】 • 足太阴经别:从足太阴经脉分出,到达大 腿前面,同足阳明经别相合并行,向上结 于咽喉,贯通到舌根。
经筋
• 《灵枢· 经筋》足太阴之筋:起于大 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 结于膝内辅骨;上循于阴股,结于髀, 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 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