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第3册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共30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第3册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共30张PPT)

二、民族资产阶级
• (一)资产阶 级改良派-维新 变法
• 1、背景 • 2、人物及主张 • 合作探究 • 3、基本主张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教育上:
二、民族资产阶级
• (一)资产阶 级改良派-维新 变法
• 1、背景 • 2、人物及主张 • 合作探究 • 3、基本主张 • 4、评价 • (1)性质 • (2)积极性 • (3)局限性
四、学习反馈
五、课后练习题—自我检测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 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康有为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答案提示: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康有为认为,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不仅仅在于武器和一些民用工业,而是政治制度, 所以清政府购买和制造武器、设置邮使、开矿务,都没有能找到落后的真 正的原因。要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就要进行政治制度变革,从近代中国的 发展历程看,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先是学习西方武器制造, 接着要改变政治制度,后来又要接受西方的文化。所以,康有为的这种看 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二、民族资产阶级
• (二)资产阶 级革命派-走向 共和
• 1、背景 • 2、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孙中山 章太炎
邹容
代表作
思想主张
《民报》发刊词
三民主义
《驳康有为论革 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
命书》
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革命军》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 共和国
二、民族资产阶级
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抵制君主专制, 申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兴学校,废科 举,变官制
《仁学》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25张PPT)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基础检测】
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 料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是(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变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C.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据材料,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 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
(1)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 国民素质才是治本; (3)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 兼治,重在治本 。
(三)甲午痛国心,维新以救国
阶派 代表 级别
顺乎世界之潮流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与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 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 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师夷长技”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 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 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既而试 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 (注:“发” 指太平天国, “捻”指北方的捻军起义) ,可以 勤远略(注:“远略”指列强侵略)。”——曾国藩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共3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共34张PPT)

推进新课
问 作为立志要改革的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 题 情 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境 教 师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 讲 的软弱与保守; 解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推进新课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变法 材 这则材料反映了梁启超的什么主张? 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料 维新,才是中国的出路,才能救亡图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推进新课
1854年(咸丰四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 本),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给日本思想界增添了无限活力。 日本思想家纷纷争读,奉之为“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 材 片战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 料 的启蒙书? 《海国图志》所着力宣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恰于
推进新课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 要著作,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 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 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
“托古改制”。康有为把孔子奉
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 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必修Ⅰ: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Ⅱ: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34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34张PPT)

内容:
①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 要不要建立共和整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实质: 三民主义
①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 意义: 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
②建立共和的主张受到进步人士的拥护,扩 大了民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阵营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 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明确提出了政治主 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思考: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
背景、
途径、
代表人物。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及确立:
⑴方案提出:1894年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
华,
”。
⑵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
华,

”。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时间: 1905至1907年间
阵地: 《民报》
《新民丛报》
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
二、洋务派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
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
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
李鸿章
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 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个人经历
探究三 4、维新思想的影响
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 订的消息。他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 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掀起的 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定国 是诏〉,设立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 势力反对,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课件(共3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课件(共38张PPT)

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 故。……《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
“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
《从变上法述三通段议材》料看自,序康、梁维新派的思想具有什么特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特点孔:子是借旧助中经国学的外思衣想中,心否。定抓君住主了专孔子制,统思治想,之战就 成功了。皇宣帝传是维旧新中变国地法政的治必中要心性,和所以合康理有性为。的实际政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时间: 1905--1907年间
阵地: 《民报》
《新民丛报》
内容:
①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 要不要建立共和整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是资产阶级内部在民主革命手段和目标上
意义:的分歧,在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
是一致的。因此,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大大的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 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2.甲午中日战争后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⑴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史料研读】 根据材料概括康有为的思想
(1)编写著作: 《海国图——志开》眼看世界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 详实专著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
(2).主攻张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师夷长—技<以<海制国夷图志·序>>
(3).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3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3张PPT)

假设你是当时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 你会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做些什么?
二、维新变法 思想解放潮流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 物核心思想(政治主思张想):主 张
康有为主P5打变张0着法维孔理子论新的,变旗并号积法宣极,扬推动维实维新行①②君1188主9958年年立“《宪公孔车子制上改,书制”考发》 介 展新工变商法运业动,。(托走古资改本制)主③义戊道戌变路法。期间。
康有为( 1858~1927)
梁启超的著作
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 要其大成,在变官 制。——梁启超 《变法通议》
梁启超诗手稿,康有为眉批
【历史现场 】 谭嗣同的“求死”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 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 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 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 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 始。”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 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 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
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 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 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 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影响
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海国图志》“非山 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 地希望把魏源的外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 “策士之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想说成是 “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课件(共3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故答案为A。
答案 A
中国近代化
热点背景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在复兴中华民族、建 设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怎样发挥传统文化应有的凝聚人 心、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纽带作用,已成为一个让全民思 考的命题。近代史上,在不断涌入的西学冲击下,本着“ 海纳百川”的气度,中国的文化及先进的文化人逐步由传 统走向现代,同时也推动着中国社会日益走向现代化。这 个过程同时也是东西方思想由冲突到融合的过程,从这一 视角立意命题已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击下开始的,结合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评价一下这种说 法。 提示 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社会矛 盾日益尖锐,但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在与 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 了解西方,中国现代化首先从思想上开始变化。另一方面 也可以理解为林则徐等人的思想是中国“经世致用”思想的 延续,是力图改革中国现状的探索。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热点背景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魏源所作的《海 国图志》诞生于南京龙蟠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魏源故 居大修已经基本完工,2011年9月份对外开放,为参观者 提供一个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窗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典例1】19世纪四五十年代,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这一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自我测评】 (P52)康有为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提示 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正确的。康有 为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不仅仅在于武器和一些 民用工业,而是政治制度。所以,清政府购买和制造武器, 设邮使、开矿务,都没能找到落后的真正原因。要改变中 国的落后面貌,就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从近代中国的 发展进程看,中国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的确也经历 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先是学习制造武器,接着要改变 政治制度,后来又要接受西方的文化。所以,康有为的这 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2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22张PPT)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1】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 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 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 此时张之洞 A .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主张应放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 C .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进 D .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
【体验高考2】(2015·江苏单科·7)1876 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 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 ,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 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 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回归教材,整合知识——聚焦重点——对接高考
顺乎世界之潮流(见导学案)
1. 地主阶级 2. 资产阶级
材料一: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此则与天朝体制 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 万国来王……然从不贵奇 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等 料材二: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 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1)依据材料一、二中国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 析原因何在。 变化:“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以制夷” 原因: 鸦片战争
(2)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维新派内部思想不统一; 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存在策略问题
材料三:没有戊戌维新的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就 不可能有辛亥革命;没有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 建立共和,也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党所领 导的革命,也就无从谈起新中国的建立。 ——王毅《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 材料四: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 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 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 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维新思想对中 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 件 (共3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 件 (共34张PPT)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 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 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 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 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 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维新变法留给了我们什么????
(5)、影响 签订《辛丑条约》 爱国性: 挽救民族危机 进步性: 改革、建立、发展、顺应 启蒙性: 传播、宣传、批判、冲击 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大胆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

复 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天演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 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 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 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 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 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 化演进的。
归纳总结:
合作探究:
为何康有为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1)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很薄弱,资产阶级 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是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把孔子描述成“托古改制”的人,想以此来减 少变法阻力。) (2)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自身局限 性。(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
舆论界天之骄子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代 表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谭 嗣 同 严 复 著作 思想主张或特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课件(共3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课件(共31张PPT)

2、代表人物及主张:(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
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 世界”第一人;
设译馆翻译外国资料,主编《四洲志》《各国律 例》等;
购买英制炮舰加以仿制,迈出“师夷长技”第一 步。 (2)魏源:
著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科技和西方各国政治制度,是 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
【知识整合】
“睁眼看世界”归纳为: 一个主流:向西方学习 一个阶级:地主阶级 两大派别:抵抗派和洋务派 两大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海国图志 火轮船说》
思考:魏源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你觉得魏源等 人学习西方必须冲破哪些障碍? 长技:坚船利炮、军事技术 障碍:传统守旧观念,清政府内部的封建顽固势力, 学习西方的勇气、胆量、智慧等。
相同
都发生在民族危机严重情况下;都主张学 习西方先进科技;最终都失败。
1、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 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 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D
2、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 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 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 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 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 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两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24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24张PPT)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 西方的先河。
选择题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书馆, 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是 A《各国律例》 B《海国图志》
C C《四洲志》 D《孔子改制考》
2、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政府
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
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这里的“相反”是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⑶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 分子开始觉醒,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 今中国仍不知西洋。”“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
——《海国图志》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 4、实践:开展以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
办新式学堂、兴办海军等 5、意义: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基础,促进西学传
播,但没能使中国富强。
结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说 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A抗击英国侵略者 B B设立译官,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
统治危机加深
外患
二、自强求富梦——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 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 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 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 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 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更令人啼笑 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 国,史所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4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43张PPT)
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 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开战前他要 先礼后兵,想给英国皇帝写封信,但得知英国皇帝是个女的, 就放弃了这个念头,认为女人当皇帝的国家有什么可怕的?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 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 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 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面对此变局,先进的中国人有何思考、行动?
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的主题 是什么?
民族独立;民族复兴!
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什么?
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 解放,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一、天朝【迷梦】——惟愿长醉不复醒
《利玛窦中国札记》(16世纪后期):
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夸耀成整个世界,并把它叫做天下。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民族危 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读书人大多埋头在经书中,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也沉浸在 “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3)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 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 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复兴之路》解说词
日薄西山下的残垣断壁
(二)、师夷长技之移花接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61年曾国藩的学生冯桂芬《校邠(bīn) 庐抗议》: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 诸国富强之术。 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新旧兼学,四 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 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 用......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 心,西学应世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梁启超是中国罕见的高洁 志士,是热心策划北京政府根本改造的士大夫”。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当时在中国逗留的伊藤博文 对日本驻中国公使林权助说:“姓梁的这个青年是个 非凡的家伙啊!真是个使人佩服的家伙……救他吧, 而且让他逃到日本吧!到了日本我帮助他。梁这个青 年对于中国是珍贵的灵魂啊!”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 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 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 人者也。
3、主要思想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民主义
4、同盟会成立 1905
5、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一、“睁眼看世界” 雾里看花
“直到清初编纂的《明史》,能够明白 列举的欧洲国家还只有4个……在《明史》 的初稿中,意大利是写成欧罗巴的。虽然后 来改了过来,但把意大利当成整个欧洲。”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 队,先后有一名总督、两名提督、七名总兵、 两名都统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 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 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 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 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 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 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 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 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 ——《诗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 相迫,非可阏制。”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变法“必 自天子降尊始”。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 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 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 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 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C项3分,A、D项1分,B项0分
3、影响
指导变法、传播民主、思想启蒙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 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的感慨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 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 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 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 (2)清政府的腐朽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改良运动失败 2、代表人物
章太炎
邹容
今日幸颐和, 明日幸北海, 何日再幸古长安? 亿万民膏血全枯, 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交趾, 六十割台湾, 七十更割辽东地, 廿余省版图渐蹙, 预期万寿祝疆无。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 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 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 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 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 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 不可不革命。
1、新思想萌发的背景
(1)清朝的腐朽 (2)西方的侵略 (3)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及思想
(1)林则徐——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 询问考求,故至今中国仍不知西洋。”“惟 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
——《海国图志》
编《四洲志》等书 “中国之物,番人最重者,无若茶与大 黄,非此二物,则病胀满而不治。”(林则 徐)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 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 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严复: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原 所在。”(郭廷以)
《法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原富》——亚当·斯密《国富论》 《权界论》——密尔《论自由》 《天演论》——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
此后这个年轻人在日本和欧美流亡期间,往往被 当作中国新的政治和知识上的领袖来接待。当时梁启 超26岁。
(3)谭嗣同:为变法流血第一人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 之恨。 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ຫໍສະໝຸດ 成,今中国未 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D)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 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 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 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 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应邀参观。对此, 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本质的是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钟书河《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西方 的历史》
康有为孔主子观是上旧想中减国少的维新思变想法中的心阻。 抓力;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 了民族。资皇本帝主是义旧经中济发国展的的政不治充中分心导, 所致中以国康民有族为资的产实阶级际力政量治弱工小作;是 从与康抓有住为皇的帝个下人手经历。、学问素养有
一定关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C项3分,B、D项1分,A项0分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 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 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 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 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 的主要原因是
(D)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 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 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 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 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 者。”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D)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 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 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皮锡瑞)
(2)梁启超:舆论界天之骄子
四岁习四书;六岁受五经; 八岁学为文;九岁能千言; 十二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 人;随即改学西学,师从康 有为;二十三岁任《时务报》 主编;二十五岁成为维新运 动核心人物。
两派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在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体 制、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等方面,两 派思想是一致的。
方式、目标不同:革命还是改良;立宪还是 共和。
6、影响 (1)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2)推动民主革命爆发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 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 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 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 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 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 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C)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A.《民报》、《时务报》
(A)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清末的文章《狮子吼》中说:法国革了几次命, 终成一个民主国,都是受这《民约论》的赐。明 末清初我中国亦有一个卢骚(卢梭)——黄宗羲, 他写的书已包含民约之理,比《民约论》出书还 要早几十年哩。以上情形体现了 A.卢梭的思想受到黄宗羲的深刻影响 B.《民约论》是法国革命的思想源头 C.以中学比附西学是清末西学东渐的常见现象 D.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有类似之处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 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 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C)
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 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于 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该分别出自
三、走向共和
柳暗花明
共和政治的基本含义:国家和政府是公共 的,而不是私人的,国家和政府应当为公共利 益而努力,而不应当为私人利益而奋斗。共和 政治的另一个基本含义:国家各级政权机关的 领导人不是继承的,不是世袭的,也不是命定 的,而是由自由公正的选举产生的。因而,公 正而自由的选举,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 行共和政治的又一基本准则。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 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 以制夷而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