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分析报告(通用7篇)

实验分析报告(通用7篇)

实验分析报告(通用7篇)实验分析报告篇1实验目的:了解会计软件的功能,利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的模式、方法、技术、技巧。

实验内容:1.系统初始化:在这个实验中首先我们进行了金蝶系统帐套的建立,创建了公司名称、成立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及对公司会计架构的设定。

其次添加公司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权限,以便后期进行账务的处理。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系统初始化程序,对财务系统帐套的设定,并录入所需要的初期数据资料,包括职员、部门、期初余额等。

同时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帐套的恢复与备份。

2.账务处理:实验二中我们主要是进行凭证的编制和审核,同时还学习了如何查询总账和明细账。

3.出纳管理:这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与出纳相关的各类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以及支票的处理。

现金模块主要有以下功能点:现金账、现金盘点单、现金对账和现金日报,我们主要学习了前三个内容。

银行存款的学习集中在银行日记账的编制和银行对账单的填写与审核。

最后学习了支票业务的相应知识。

4.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公司非常重要的实物资产,所以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我们金蝶软件实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

我们学习了固定资产的新增和减少处理,以及计提折旧和查看固定资产相关明细账的方法。

5.工资核算:这个模块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工资项目的新增,然后对需要计算的工资项目进行公式的设定,并在老师的要求下理解并记忆了比较重要的几个工资项目核算的公式。

接下来就是录入员工的工资数据,并分配员工本月的工资生成本月工资表。

6.往来管理:在现实中公司会与其他公司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往来业务,所以在金蝶软件中往来业务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这个模块中我们学习了往来业务的确认与核销,以及往来对账单的查询与输出。

7.报表处理:最后的实验阶段就是进行公司这个月报表的输出。

我们先是学习了自定义报表的编制和输出,然后用系统中自带的模板进行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以及输出。

遇到困难以及解决办法:1.第一节课进行系统的初始化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直到进行到固定资产业务的处理时,结转相应的损益账户,许多同学都发现数目不对以及不能计提折旧。

实验的报告(通用7篇)

实验的报告(通用7篇)

实验的报告(通用7篇)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二、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药品。

2、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体,用玻璃片盖好。

4、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实验报告总结篇二有一份工作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标志。

社会的本质是实践,而实践最好的来源便是工作。

刚进入工作一个星期,感受虽没有他人的五味杂陈,但也算的上清澈纯净。

很荣幸能加入这个超级工程大团队。

虽可能仅有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但在这样的一个大平台我觉得能收获很多。

作为一个“超级工程”项目,这份工作的起点很高。

起点高意味着能学到的东西更多,但也意味着工作难度的加大。

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但所谓工作便是越做越会做,当你做到极致,辛苦也会转化成成功的喜悦。

就业指导教师告诫我们:到了单位后,少说多做。

此刻感觉下来,还得做到以下几点:[由首先,要多问。

这是要放在首位的。

刚刚进入工作岗位,对自我的工作要求以及工作定位是不明确的,会显得有些茫然。

所以多问便是最好的教师,不能不懂装懂,遇到问题就要及时问。

如今的时代不像从前,师傅不会留着压箱底的技艺不教给你。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大家都乐意分享自我的经验与方法。

而你所需要做的便是踩着巨人的肩膀,学习总结归纳。

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我的东西。

如同一开始的写资料。

大家的起点都相同,都是从资料入手,一步一步去认识,理解图纸的信息,将图面资料,转化为文字资料。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5篇)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5篇)

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5篇)实验报告总结1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

但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

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状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

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状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取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就应要有良好的习惯,就应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就应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就应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

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就应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

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个性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个性准确。

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

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

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个性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

实验报告总结(优秀6篇)-最新

实验报告总结(优秀6篇)-最新

实验报告总结(优秀6篇)总结报告是会议领导同志对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陈述性文件。

写总结报告时应注意明确目的,突出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要鼓舞人心,富有号召力。

这次为您整理了6篇《实验报告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实验报告总结篇一一、实验目的① 了解转盘萃取塔的结构和特点② 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③ 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通量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萃取实验装置三、实验原理萃取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两个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原料液混合物得以分离。

将一定量萃取剂加入原料液中然后加以搅拌使原料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溶质通过相界面由原料液向萃取剂中扩散所以萃取操作与精馏、吸收等过程一样也属于两相间的传质过程。

与精馏吸收过程类似由于过程的复杂性萃取过程也被分解为理论级和级效率或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对于转盘塔振动塔这类微分接触的萃取塔一般采用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处理。

传质单元数表示过程分离难易的程度。

对于稀溶液传质单元数可近似用下式表示式中NOR------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x------萃余相中的溶质的浓度以摩尔分率表示x*------与相应萃取浓度成平衡的萃余相中溶质的浓度以摩尔分率表示。

x1、x2------分别表示两相进塔和出塔的萃余相浓度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可由下式表示H12xx*ORxxdxN ORORNH ORxHLaK 式中HOR------以萃余相为基准的传质单元高度m; H------萃取塔的有效接触高度,m; Kxa------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系数kg/(m3h△ x);L------萃余相的质量流量kg/h; ------塔的截面积,m2; 已知塔高度H 和传质单元数NOR可由上式取得HOR的数值。

HOR反映萃取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HOR越大设备效率越低。

影响萃取设备传质性能HOR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设备结构因素两相物质性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外加能量的形式和大小。

做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做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验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检验所学知识,我们选择了本次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对实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3. 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实验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实验原理和步骤,准备了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结果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器材存在磨损现象,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3)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团队成员对实验原理和步骤理解不够透彻,影响了实验进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及时更换磨损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加强对实验操作规范的学习,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实验效率。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六、实验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深入理解了实验原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4. 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改进实验方法提供了依据。

总之,本次实验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实验结果分析报告

实验结果分析报告

实验结果分析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以验证实验假设和研究问题,并提供数据支持和结论。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随机控制实验设计,共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特定处理或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接受该干预措施,以作为对比。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多种数据收集方法获得了实验数据,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实验室实验等。

所有数据都经过严格的统计分析和处理,以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以下是我们对实验结果的详细分析和解释:结果一:问卷调查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定量和定性数据。

其中,定量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定性数据则经过整理和归纳处理。

定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约80%的参与者表示对特定干预措施有积极的主观感受,而在对照组中,仅有40%的参与者表示同样的感受。

定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实验组的个别参与者反馈中,他们提到了干预措施对改善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如提高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状况等。

而在对照组的反馈中,没有类似的主题出现。

综合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实验组中,特定干预措施对参与者产生了正面的主观感受和明显的改善效果。

结果二: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行为和环境,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

定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参与者的行为表现出更高的活跃性和积极性,与对照组相比较为显著。

例如,在团队合作项目中,实验组的参与者更主动地提出合作意见和贡献建设性意见。

定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实验组的工作环境中,我们观察到更多的沟通和协作,以及更积极的团队氛围。

与此相反,在对照组的工作环境中,沟通较少,参与者更多地独立工作。

基于实地观察的分析结果,初步证明了特定干预措施对实验组参与者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他们的行为和工作环境中。

结果三: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特定任务上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在需要创造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任务中,实验组的参与者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创新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样方分析实验报告(3篇)

样方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样方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样方分析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初步调查。

3. 掌握样方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样方分析是植物群落调查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对一定面积的样方内植物种类、数量、密度、生物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可以了解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功能等特征。

样方分析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调查地点的植物群落。

2. 实验仪器:卷尺、记号笔、样方布、记录表、计算器等。

四、实验步骤1. 选择调查地点: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

2. 设计样方:根据调查地点的植物群落特征,确定样方大小和数量。

一般样方大小为1m×1m,样方数量不少于10个。

3. 布设样方:在调查地点随机布设样方,注意样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相邻样方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4. 调查记录:在每个样方内,记录植物的种类、数量、密度、生物量等指标。

记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植物种类:记录植物的学名,必要时可用通俗名称。

(2)数量:记录样方内植物个体数量。

(3)密度:计算植物在单位面积上的数量,单位为株/m²。

(4)生物量:根据植物种类,估算其在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单位为g/m²。

5. 数据整理:将调查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植物种类、数量、密度、生物量等指标的汇总。

6. 数据分析: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1)物种多样性分析:计算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等指标。

(2)群落结构分析:分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

(3)生物量分析:分析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分布、组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种多样性分析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调查地点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等指标。

结果显示,调查地点的物种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好,多样性指数较高,说明该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实验报告成果分析(3篇)

实验报告成果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重要文件,它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和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报告针对某项实验进行成果分析,旨在探讨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2.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现象的成因;3. 总结实验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仪器设备;2.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详细记录实验数据;3.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以下现象……(详细描述实验现象)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详细描述数据分析结果)五、成果分析1. 实验结果可靠性分析(1)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实验设备运行正常,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

(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科学合理,实验步骤严谨,实验数据真实可靠。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方法科学合理,数据分析结果准确。

2. 实验结果有效性分析(1)实验现象与理论相符:实验现象与理论预测相符,验证了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2)实验结果具有重复性: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结果具有重复性。

(3)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实验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六、实验经验总结1.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要科学合理,实验步骤要严谨,实验材料要符合要求。

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要规范,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要科学合理,分析方法要准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要全面,既要关注实验现象,又要关注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七、结论本实验通过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了实验现象的成因,总结了实验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实验报告总结及体会(3篇)

实验报告总结及体会(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实验课程。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实验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实验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1. 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3.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3. 数据记录与分析;4. 实验结果讨论。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了实验的原理和所使用的设备。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同时,我们还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共同解决。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4. 实验结果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1)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实验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严谨、规范地操作,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3. 通过数据记录与分析,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

六、体会1. 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2.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谨、规范地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团队协作在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4. 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我们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成绩分析实验报告(3篇)

成绩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成绩分析实验,旨在通过对学生成绩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二、实验目的1. 分析学生成绩分布情况,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2. 找出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方向。

3. 探索科学合理的成绩分析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验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实验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学习态度、家庭背景等相关信息。

2. 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学生成绩分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3. 结果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成绩分布情况通过对实验班级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成绩总体分布较为集中,大部分学生成绩处于中等水平。

(2)成绩分布呈现正态分布,即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较少,中等成绩的学生占多数。

(3)男女学生在成绩上存在一定差异,女生整体成绩略高于男生。

2. 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好。

(2)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容忽视。

实验发现,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学生。

(3)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实验结果表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学习资源较为丰富,成绩相对较好。

(4)教师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对学生成绩有直接影响。

实验发现,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成绩呈正相关。

五、教学改进建议1. 加强学生教育,提高学习态度。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报告总结5篇()

实验报告总结5篇()

实验报告总结5篇()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 一、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子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二、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三、重点难点(实验报告不写这一点,可适当调整添加在“注意”这一部分)1.初步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方法;2.临时装片的制作;3.低倍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器材: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刀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滤纸代替,滤纸可分为剪开几条)、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或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方法步骤临时装片制作:1选材: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说明:在实验之前,最好将洋葱放在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使洋葱吸水多一些,而且代谢也比较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2:将洋葱的外层剥去两层(因为处于最外的可能已经死亡)。

取表皮: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关键:最好撕取单层细胞,如果撕的太厚,则会使细胞重叠,严重影响实验效果;)3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然后将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水中,平展开来;加上盖玻片。

(注意:1:洋葱表皮不能卷曲起来;2:不能带有气泡;3加盖玻片时,要从一侧大约45°角放下,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充满了清水,以便挤出空气。

)4盖玻片一端滴入糖水,于另一端用吸收纸重复几次吸引(可重复几次滴糖水和吸引的过程)。

质壁分离实验后可接着进行质壁复原质壁复原实验处理取下临时装片,在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再用吸水纸重复几次吸引,以确保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在几乎是清水中;(注:无吸水纸可先用滤纸代替)观察先在低倍镜找到一个质壁分离现象比较明显的细胞,然后观察,可见和刚才相反的现象,中央液泡渐渐变大,颜色变浅,最后原生质层又和细胞壁紧紧地贴在一起;若质壁分离没有复原,则证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死亡。

关于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关于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实验报告关于实验报告(精选15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实验报告1五一黄金周跑了一趟北戴河,去了趟盘山,又到昌平长陵北面延庆山区玩了玩,总共跑了1281公里,加油126.57升(共加两次93号油第一次73.9升跑747公里,第二次52.67升跑534公里)平均油耗百公里9.9升。

电动增压刚开始调到20xx转或100公里时速时打开,后又调到1800转 90公里时速时打开。

安装后的主要感觉,马力有所增加,扭力增大了,油耗没有增大还是保持100公里10升以下。

我平时开车过了60多公里就挂5挡,保持80公里均速。

高速行驶也就保持110公里以下,声音也好听。

这次由于做实验主要实验在打开电动增压时的效果。

当我在5挡时保持80~90公里时速,遇到上坡或需要加速超车时往往要减挡增大扭力加速。

这次实验打开电动增压时,车子好像有了一股闷劲,不用减挡稍一加油就挺过去了,低中速扭力增大了。

在山区行驶时感觉也是这样。

平常3~4挡爬坡时感到扭力不够时赶紧换挡,这次实验脚下稍一加油发动机似乎闷劲十足,不慌不忙就上去了。

由于控制电动增压开关连动在油门上,油门开启到一定成度就打开了。

急加速时它也会根椐需要及时起动增压,效果不错。

我本人还比较满意。

平时用车时它不启动也不影响正常进气。

由于增压装置改装在车头前进气量大.空气凉爽.密度大.所以效果不错。

当然涉水时就不行了,喜欢涉水的同志可改装涉水器喉管。

关于实验报告2班级:姓名:学号:组员:指导教师:实验日期:20xx年9月25日1、实验目的1.准确识读流程图。

2.能准确列出组装管线所需的工具和易耗品等领件清单并正确领取工具和易耗品。

3.能进行管线的拆除。

4.能进行管道的组装。

5.能进行管线的试压。

6.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能做到管路拆装过程中的安全规范。

实验报告总结分析(模板)

实验报告总结分析(模板)

实验报‎告总结‎分析‎实验报‎告总结‎分析‎‎‎‎篇‎一:‎‎‎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全‎)实‎验心得‎体会‎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光‎伏的实‎验,你‎要清楚‎光伏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实‎验心得‎体会‎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

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 VI‎E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实验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实验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实验质量分析报告范文实验质量分析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评估其质量和适用性。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了标准的测试方法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包括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材料的质量评价。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设备;2. 按照标准测试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3. 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4. 根据实验结果评估材料的质量。

四、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物理性能分析:通过测试材料的密度、硬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物理性能指标,可以得出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所测试的材料的密度为Xg/cm^3,硬度为XHv,拉伸强度为XY,弯曲强度为XZ。

根据对比标准值,我们可以看出该材料的物理性能较为优良,可以满足特定工程需求。

2. 化学性能分析:通过测试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热性、耐磨性等化学性能指标,可以评估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所测试的材料在酸碱环境下具有良好的耐蚀性,高温下不易熔化,耐磨性也较好。

综合考虑,该材料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五、实验数据分析:在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帮助我们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材料的质量。

1. 相对偏差分析:采用相对偏差的计算方法,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通过计算相对偏差的大小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方差分析:通过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差异,分析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

3. 数据可靠性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试,并计算标准偏差和置信区间等指标,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实验误差的影响,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人为误差:可能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不准确或读数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实验报告分析存在问题(3篇)

实验报告分析存在问题(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已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数据、结论等进行记录和分析的重要文件。

然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出现严重的偏差。

本报告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某品牌锂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实验设备包括电子负载、万用表、计算机等。

2. 实验步骤:(1)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实验,记录放电电流、电压、容量等数据;(2)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池性能参数;(3)对比不同条件下实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电曲线分析从实验数据中绘制放电曲线,可以看出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压逐渐下降,放电电流基本保持恒定。

然而,在放电后期,电压下降速度明显加快,电流有所波动。

2. 容量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池容量,发现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存在较大差距。

分析原因如下:(1)电池内部存在损耗,如极片损耗、电解液损耗等;(2)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差,如测量误差、环境温度等;(3)电池老化,导致容量下降。

3. 放电电流分析实验过程中,放电电流基本保持恒定。

但在放电后期,电流出现波动,可能是以下原因:(1)电池内部存在短路,导致电流瞬间增大;(2)电池内部存在接触不良,导致电流不稳定。

四、存在问题1. 实验误差较大:实验过程中,测量误差、环境温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 电池内部损耗:电池内部存在损耗,如极片损耗、电解液损耗等,导致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存在较大差距。

3. 电池老化: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会逐渐下降,导致容量降低。

4. 电池内部短路或接触不良:电池内部存在短路或接触不良,导致放电电流不稳定。

五、改进措施1. 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减小测量误差,如采用高精度仪器、控制环境温度等。

2. 优化电池材料:选择高性能、低损耗的电池材料,提高电池容量和寿命。

实验报告结果分析参考(3篇)

实验报告结果分析参考(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本实验旨在探究(实验目的)在(实验条件)下,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实验材料)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量)。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4.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数据:(1)指标1:实验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指标2:实验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 对照组数据:(1)指标1: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指标2: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四、结果分析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比较:(1)实验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具有显著影响。

(2)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因分析)。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比较:(1)实验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实验目的)对(指标2)的影响不显著。

(2)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因分析)。

五、结论1. 通过本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条件)下,对(实验对象)具有显著影响。

(2)对(指标2)的影响不显著。

2. 为后续研究提供以下建议:(1)进一步探究(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的机理。

(2)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结合其他实验方法,从多个角度验证实验结果。

六、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不足:(1)实验样本数量有限,可能存在偶然性。

(2)实验条件控制不够严格,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展望:(1)扩大实验样本数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深入研究(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报告范文(通用19篇)

实验报告范文(通用19篇)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通用19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验报告篇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报告篇2一、实验目的(1)掌握摇床发酵法制备糖化酶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2)了解利用黑曲霉菌菌种发酵时的生长条件及注意事项(3)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培养条件的选择二、实验仪器及试剂菌种:黑曲霉仪器:锥形瓶(500ml)、移液管、恒温水浴锅、秒表、50mL比色管、牛皮纸、纱布(8层)、pH计。

药品:三水乙酸钠、冰醋酸、硫代硫酸钠、碘、氢氧化钠、硫酸、可溶性淀粉、玉米粉、豆饼粉、麸皮三、实验原理摇瓶发酵是实验室常用的通风发酵方法,通过将装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摇瓶放在摇床上振荡培养,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及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对氧的需求。

它是实验室筛选好气性菌种,以及摸索种子培养工艺与发酵工艺的常用方法。

葡萄糖淀粉酶(EC3.2.1.3)系统名为淀粉α-1,4-葡聚糖葡萄糖水解酶,俗称糖化酶,是国内产量最大的酶品种。

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报告总结(通用8篇)实验报告总结篇120XX年伴着车间实习的结束我们进入了为时三周的cad实习,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下,我虚心的学习了cad的操作方法。

并了角了很多关于cad方面的知识。

autocad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性应用软件,在机械,建筑等行业尤为的重要,电脑辅助绘图相对于手工绘图有很多突出的优势在精度,准度,美观度方面它远超于手工画图。

这次实习是非常有用的,它为我以后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下面是我对这次实习中对于autocad的操作方法的总结:1、autocad采用三维坐标系统确定在空间位置显示在屏幕上状态栏中的坐标值。

就是当前光标所在位置。

2、模型空间是指计算机屏幕如同一个窗口来观察房间的模型,合pan和zoom命令改变窗口的位置和大小。

这样可以从任间角度来观察模型的局部和全部。

3、文字中编辑l对已标注的文字进行编辑autocad提供二个命令:doledit和broperties命令。

4、使用工具按钮进行视窗缩放,在标准工具栏中安排了视窗缩放按钮,操作时首先用鼠标左键单击打开。

并将鼠标移到所选位置放开左键。

实验报告总结篇2此次只实习了短短的三周。

虽说时间很短,但其中的每一天都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它不但极大地加深了我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Java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

除此以外,我知道了什么叫团队,怎样和团队分工合作;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这也是第一次让我亲身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

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实习对于我以后学习、找工作也是受益菲浅的,在短短的三周中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的基石;这对于我的学业,乃至我以后人生的影响无疑是极其深远的。

这次实习虽然是我们的第一次,不过同学们表现不错,由此看来,我们在进入大学的这几个月里学到了不少的专业知识,只是自己感觉不到而已。

环境分析实验报告(3篇)

环境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植物群落以及土壤等生态要素的采样、分析,了解和掌握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有必要对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

本次实验以我国某典型地区为研究对象,对环境中的微生物、植物群落以及土壤等生态要素进行采样、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采样地点:我国某典型地区(2)采样工具:无菌采样瓶、无菌铲子、无菌手套、无菌剪刀、无菌镊子、皮尺、卷尺等(3)实验试剂: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无菌水、酒精、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土壤pH测定试剂盒等2. 实验方法(1)微生物采样与分析①采样:采用无菌操作,采集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样品。

②分离纯化:将样品进行梯度稀释,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

③鉴定:根据菌落特征、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

(2)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①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在研究区域内随机设置样地,调查样地内草本植物种类、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期等。

②数据分析:运用重要值、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

(3)土壤采样与分析①采样:采用无菌操作,采集土壤样品。

②分析: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分析本次实验共分离纯化出50株微生物,其中细菌30株,真菌20株。

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发现其中10株为潜在的四环素抗性菌。

2. 植物群落分析本次调查共记录到草本植物30种,其中优势种为某种菊科植物。

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5,表明该地区草本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关于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关于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是在我国某高校生物实验室进行的,旨在探究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DNA提取、PCR扩增、DNA连接、转化等关键技术,并成功构建了基因表达载体。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DNA提取、PCR扩增、DNA连接、转化等关键技术。

3. 通过实验,了解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内容1. DNA提取实验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大肠杆菌DNA,通过离心、洗涤、溶解等步骤,获得纯净的DNA。

2. PCR扩增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获得高质量的扩增产物。

3. DNA连接将PCR扩增产物与载体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实验中采用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

4. 转化将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到受体细胞中,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5. 阳性克隆的鉴定通过PCR、酶切等手段,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确保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DNA提取通过酚-氯仿法提取大肠杆菌DNA,电泳结果显示DNA条带清晰,表明DNA提取成功。

2. PCR扩增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可见特异性条带,表明扩增成功。

3. DNA连接DNA连接反应产物经电泳检测,可见与载体大小相近的条带,表明连接成功。

4. 转化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PCR鉴定结果显示,阳性克隆中含有目的基因。

5. 阳性克隆的鉴定通过PCR、酶切等手段,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表明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五、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DNA提取、PCR扩增、DNA连接等步骤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DNA降解、PCR扩增效率低等问题。

为提高实验成功率,可优化实验条件,如调整反应体系、反应时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作者: 日期:《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六、七组员:信工081马晨星10083406信工081 10083407信工081 10086082实验数字基带信号与 AMI/HDB3编译码一、 实验目的 掌握单极性码、双击行码、归零码、非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掌握AMI 、HDB3码的编码规则。

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1、 2、 3、 4、 二、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用开关K1产生代码X1110010,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 零型且为原码的表示形式。

2、 将 K1,K2,K3 置于 011100100000110000100000 态,观察对应的 HDB3 : 0-11-1001-100-101-11001-1000-10 AMI : 01-1100-1000001-10000100000 3、 当K4先置左方 AMI 端,CH2依次接AMI/HDB3 模拟的DET , NRZ 码的特点为不归 AMI 码和HDB3码为:BPF , BS — R 和 NRZ , BPF 为方波,占空比为 50%,BS — R 为三角波,NRZ 为不归 0.5的单极性归零信号。

观察它们的信号波形分别为: 零波形。

DET 是占空比等于 三、实验思考题 1、 集中插入帧同步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有何特点? 答:集中插入法是将标志码组开始位置的群同步码插入于一个码组的前面。

接收端一旦检测 到这个特定的群同步码组就马上知道了这组信息码元的 “头”。

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要求快速 建立同步的地方,或间断传输信息并且每次传输时间很短的场合。

检测到此特定码组时可以 利用锁相环保持一定的时间的同步。

为了长时间地保持同步,则需要周期性的将这个特定的 码组插入于每组信息码元之前。

2、 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 (1) 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 (2) 与信源代码中的“ 1 ”码相对应的 AMI 答:1)不归零码特点:脉冲宽度T 等于码元宽度归零码特点:TV Ts2)与信源代码中的“ 1”码对应的 AMI “ 1 ”码对应的AMI 码“1 ” 码及HDB3码是否一定相同?Ts码中的“1”码有关,而且还与信源代码中的“ 1 1 0 信源代码 码及HDB3 、“-1 ”相间出现,而 HDB3 0”码有关。

0 0 0码不一定相同。

因信源代码中的 码中的 举例: 0 “ 1”, “-1 ”不但与信源代 AMI -1 1 0 -1 HDB3 3、设代码为全 波形。

答:信息代码 1 1, -1 1 -1 0 0-1 0 1 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 0 给出AMI -1 0 HDB3码的代码和 AMI HDB3信息代码AMI HDB3信息代码AMI-1 -1-1 -10 00 -1 -10 0 0 0 -1 0 0 1-1 0 0 0 0 -1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0 0 0HDB3 0 1 -1 1 0 0 -1 0 0 0-1 0 1 -1 1 0 0 1 -1 0 0 0 - 1 04、总结从HDB3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

答:HDB3中不含有离散谱 fS (fS 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成分。

整流后变为一个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码,其连0个数不超过 3,频谱中含有较强的离散谱 fS 成分,故可通过窄带带通滤波器得到一个相位抖动较小的正弦信号,再经过整形、移相后即可得到合乎要求的位 同步信号。

5、试根据占空比为 0.5的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公式说明为什么信息代码中的连码越长,越难于从 AMI 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而 HDB3码则不存在此问题。

答:T = 0.5 TS 时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为:pjr )-2f,pci-miGI 门f + r 卩0a F 讯「)+ 2Q£|PG(Tnf ;)]诂(f-mfjT TI E !式中Q = h 在数值k 等于码連率.P 人“1"码忸率G (门为T -0,5 Ts 的脉冲信号的S 氏变桃G| f )=丄油(£1)0 G (fo )=——sa (—)=——E 2G 2 2G将HDB3码整流得到的占空比为 0.5的单极性归零码中连“ 0”个数最多为 3,而将 AMI码整流后得到的占空比为0.5的单极性归零码中连 “ 0”个数与信息代码中连 “0”个数相同。

所以信息代码中连“ 0”码越长,AMI 码对应的单极性归零码中“ 1 ”码出现概率越小,fS离散谱强度越小,越难于提取位同步信号。

而 HDB3码对应的单极性归零码中“ 1 ”码出现的概率大,fS 离散谱强度大,于提取位同步信号。

里竺」整泣I 亠窄悄带通滤波器整形移和sin — ,r I■ _ _____实验五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数字锁相环工作原理。

2、 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其输入的信息代码的要求。

3、 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留时间、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等基本概念。

二、 实验内容及步骤1、 数字环的锁定状态和失锁状态:锁定时元中间且在很小范围内抖动;失锁时, 范围,变得模糊混乱。

2、 当每帧NRZ — OUT 信号只有一个 位恒定无抖动,在其它值时,抖动厉害,3、 当调节CR2使BS —OUT 的相位抖动最小时,手动按下复位键使锁相环路不工作,这时, 相位情况变化不大,或者几乎不变,且相位不模糊。

再放开复位键使环路工作,可以观察到 轻微的快速捕捉现象。

4、 微调CR •当BS — OUT 的相位抖动明显增大时再手动按下复位键,这时相位抖动非常明 显,并有些模糊,相位快速向左或向右移动。

三、 实验思考题1、 数字环位同步器输入 NRZ 码连“1”或连“ 0”个数增加时,提取的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 增大,试解释此现象。

答:输入NRZ 码连“ 1”或连“ 0”个数增加时,鉴相器输出脉冲的平均周期增大,数字环 路滤波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平均周期增大,即需经过更长的时间才对DCO 的相位调整一次。

DCO 输出的位同步信号重复频率与环路输入的 NRZ 码的码速率之间有一定的误差,当对DCO 不进行相位调整时,其输出信号的上升沿与码元中心之间的偏差将不断增大,相位调 节时间间隔越长这种偏差越大,即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越大。

2、 若数字锁相环同步器输入信号为RZ 码,试分析连“ 1 ”码和连“ 0”码的长度与位同步信 号相位抖动范围的关系。

答:当为RZ 码,即归零码时,信号功率谱存在定时分量,当连“ 1”码和连“ 0”码的长度较短时,容易提取定时分量,达到同步,但当连“1”码和连“ 0”码的长度较长时,始终是相同的电平,难以分辨出码元的起止时刻,相位仍会发生抖动。

3、 数字环同步器的同步抖动范围随固有频差增大而增大,试解释此现象。

答:固有频差越大,DCO 输出位同步信号与环路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误差增大得越快, 而环路对DCO 的相位调节时间间隔,平均值是不变的(当输入信号一定时) ,故当固有频差增大时,位同步信号的同步抖动范围增大。

4、 若将AMI 码或HDB3码整流后作为数字环位同步器的输入信号,能否提取出位同步信号?为什么?对这两种码的信息代码中的连“1”个数有无限制?对 AMI 码的信息代码中连 “0”个数有无限制?对 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 0”个数有无限制?为什么?答:能。

因为将 AMI 码或HDB3码整流后得到的是一个单极性归零码,其上升沿收使鉴 相器输出高电平,从而使位同步正常工作。

对这种码的信息代码连 “ 1”个数无限制,因连“1” 代码对应 AMI 码及HDB3码为宽度等于码元宽度一半的正脉冲或负脉冲,整流后全为占 空比为0.5的正脉冲,脉冲上升沿数等于信息代码“ 1”码个数。

对AMI 码的信息代码中连“ 0”个数有限制,因 AMI 码连“ 0”个数等于信息代码连“ 0”个数,不产生脉冲,也 就没有上升沿。

对 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 0”个数无限制,因为不管信息代码连“ 数有多大,HDB3码中连BS — OUT 信号上升沿位于 NRZ — OUT 信号的码 BS — OUT 的相位抖动很大,可能超出一个码元宽度1”码或只有一个“ 0”码,调节CR2在某个取值时相 并且有移动现象,但并不是特别模糊。

0 ”个“ 0”个数最多为3。

即鉴相器在四个码元内至少工作一次。

实验六帧同步一、实验目的1掌握集中插入式帧同步码识别器工作原理。

2、掌握同步保护原理。

3、掌握价同步、漏同步、捕捉态(失步态)、维持态(同步态)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熟悉帧同步模块的工作原理,将信源模块的NRZ-OUT、BS-OUT用信号连线分别与帧同步模块的S-IN、BS-IN相连,接通实验箱电源。

2、观察同步器的维持状态(同步态)将数字信源模块的K1置于x111 0010状态。

为了避免信息码中出现和帧同步码相近的码元序列、将K2置为1000 0000状态、K3置为全0状态。

将示波器置于外同步触发状态,用数字信源模块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触发信号。

示波器CH1接信源模块的NRZ-OUT、CH2分别接帧同步模块的GAL、/24、TH及FS,观察并记录上述信号波形以及与NRZ-OUT的相位关系。

使信源的帧同步码(注意是K1的第2位到第8位)中错一位,重新观察上述信号,此时GAL、/24、TH、FS 应不变。

使信源的帧同步码再错一位重做上述观察。

3、观察同步器的捕捉态(失步态)在实验步骤2中电路已经由同步态变为捕捉态,示波器CH1接信源模块的NRZ-OUT。

用CH2 观察/24信号,将电源断开,然后再接通电源,可看到/24波形的下降沿已不再对准NRZ-OUT 的第一个数据位,再用CH2观察其他信号,可以发现TH为高电平,FS无输出。

将信源K1从上述实验的错两位状态还原为仅错一位,观察/24信号相位是否变化。

再将信源K1还原为七位全正确的帧同步码(x111 0010),观察/24信号的相位如何变化,并分析此信号相位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同步器从失步态转为同步态的过程。

4、观察识别器识别现象及同步保护器的保护作用。

在实验步骤3中同步器转为同步态后,手动信源模块的K2和K3,使信息码中出现1110010 码元序列(与1110010序列有一位不同也可以),示波器CH1接NRZ-OUT,CH2分别接GAL 和FS,观察识别器假识别现象,理解同步保护电路的保护作用。

三、实验思考题1、本实验中同步器由同步态转为捕捉态时十24信号相位为什么不变?答:因判决器无输出,与门4无输出,故十24 (24分频)电路无复位脉冲,其输出的十24信号相位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