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提取纯化工艺总结
一种高效全自动二次纯化pha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一种高效全自动二次纯化pha的工艺的制作方法一种高效全自动二次纯化PHA的工艺的制作方法引言二次纯化是制备高纯度聚羟基脂肪酸(PHA)的重要环节。
本文介绍一种高效全自动的二次纯化PHA的制作方法,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工艺的优化和自动化,提高了纯度和生产效率。
方法以下是该工艺方法的详细步骤:1.溶剂萃取–在反应器中加入产PHB的菌株发酵液,常用的产PHB菌株包括Cupriavidus necator等;–向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氯仿、甲酮等,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过搅拌和适当的温度控制,使有机溶剂与发酵液充分混合,有机相中含有主要的PHB成分;–将悬浊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离有机相和水相。
2.浓缩和洗涤–将分离得到的有机相转移到浓缩装置中,通常为旋转蒸发器,利用低压下的加热,蒸发掉有机溶剂,留下PHB固体;–将得到的PHB固体转移到洗涤装置中,常用的洗涤剂包括醇类和酯类物质;–通过洗涤过程去除有机溶剂的残留物和其他杂质,使PHB 固体更纯净。
3.漂白–将洗涤后的PHB固体转移到漂白装置中,常用的漂白剂包括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通过漂白作用去除PHB固体中的颜色及其他杂质,提高纯度;–漂白过程中需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漂白导致PHB固体质量变化。
4.干燥和粉碎–将漂白后的PHB固体转移到干燥装置中,通常为真空干燥器,利用低压下的加热,除去残留的水分;–干燥后的PHB固体需进行粉碎处理,以得到均匀的颗粒状物料;–粉碎后的PHB固体即为高纯度的PHA产物。
结论通过以上一种高效全自动二次纯化PHA的工艺的制作方法,可实现对PHB的纯度和产量的双重提高。
该工艺采用自动化设备和多种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该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PHA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5.在线监测与控制–在工艺过程中,可以设置在线监测装置,监测关键指标如PHB含量、溶剂浓度等;–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实时掌握工艺状态,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以确保最佳工艺效果;–同时,可以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温度、搅拌速度等参数,实现全自动运行。
可降解聚3-羟基烷酸酯(PHA)开发生产方案(一)

可降解聚3-羟基烷酸酯(PHA)开发生产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需求逐渐增加。
可降解聚3-羟基烷酸酯(PHA)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然而,当前PHA 的生产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缺乏成熟的产业化技术等,这限制了PHA的大规模应用。
因此,开发新的PHA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对于满足市场需求和推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PHA是由微生物通过各种碳源发酵而合成的聚酯类物质。
在PHA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首先将碳源转化为丙酮酸,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过程,将丙酮酸转化为PHA。
整个生产过程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因此,要提高PHA的产量和降低成本,需要从微生物代谢途径的角度出发,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三、实施计划步骤1.菌种筛选与优化: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高效合成PHA能力的微生物菌种,通过遗传工程手段对菌种进行优化,提高其产PHA的能力。
2.优化发酵条件:研究影响PHA生产的各种因素,如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优化发酵条件,以提高PHA的产量。
3.耦合生物过程与化学过程:将生物过程与化学过程进行耦合,实现PHA的高效合成。
例如,可以将化学过程产生的废物作为生物过程的碳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构建多功能集成系统:构建集菌种筛选、发酵、产物提取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系统,实现PHA的连续化生产。
5.中试及产业化准备:在完成小规模试验后,进行中试及产业化准备,包括工艺放大、设备选型、工厂设计等。
6.产业化实施:在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进行产业化实施,大规模生产PHA。
四、适用范围此方案适用于生物可降解材料PHA的开发生产领域,特别是对于那些致力于推动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来说。
此外,由于P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此方案也可用于医疗器械、药物载体等相关领域。
五、创新要点1.菌种筛选与优化:通过遗传工程手段对菌种进行优化,提高其产PHA的能力,从而在源头上提高了PHA的产量。
pha生产工艺(一)

pha生产工艺(一)
pha生产工艺
概述
•pha(聚羟基脂肪酸酯)是一种生物降解性塑料,具有可再生性和可降解性。
•pha生产工艺是将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利用特定培养基合成pha 的过程。
原料准备
•选择适用的细菌或真菌菌株。
•生产工艺中常用的原料有油脂、糖类等可再生资源。
培养基制备
•根据菌株要求,制备适宜的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等。
•培养基的制备要严格控制成分和比例,以提高产pha的效率。
培养条件调控
•调控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以促进菌株生长和pha积累。
•各个条件的调控需根据菌株特性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产pha效果。
发酵过程
•将培养基与选定的菌株接种于发酵罐中。
•对发酵罐进行适当的搅拌、通气等操作,以促进菌体的生长和代谢。
•控制发酵时间,使得菌株合成的pha达到最高含量。
pha提取与纯化
•通过离心等方法将菌体与培养基分离。
•对分离得到的菌体进行溶胀、酶解等处理,以释放pha颗粒。
•利用溶剂提取、过滤等步骤,纯化得到pha。
应用前景
•pha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塑料,可以替代传统塑料在许多领域的应用。
•pha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包装材料、医疗用品、农膜等。
结论
pha生产工艺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技术,通过合理调控培养条件和采用适宜的菌株,可以高效合成pha,并在许多领域实现替代塑料的应用。
这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PHA性能及其纤维制备工艺概述

PHA 性能及其纤维制备工艺概述王增喜,司徒卫,陈亚精(广东省化学纤维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45)摘要:简述了PHA 的结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详述了PHA 目前的纤维制备方法,分析指出了PHA 在纤维制备上存在的缺点。
基于PHA 自身的优点,并随着PHA 生物合成和高分子改性以及纤维成形等技术的进步,PHA 将会广泛应用于纤维领域。
关键词:聚羟基脂肪酸酯;生物可降解性;热稳定性;纤维制备技术中图分类号:TQ342.2文献标志码:Bdoi:10.3969/j.issn.1672-500x.2019.03.005收稿日期:2019-08-28作者简介:王增喜(1987-),男,湖南耒阳人,硕士,工程师,从事复合纤维及生物降解材料改性研究。
通讯作者:陈亚精(1974-),男,广东茂名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复合纤维及生物降解材料改性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省属科研机构改革创新领域项目(2017A070701036)文章编号:1672-500X (2019)03-0018-05第48卷第3期化纤与纺织技术Vol.48No.32019年9月Chemical Fiber &Textile TechnologySep.20190前言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细菌在生长条件不平衡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其生理功能是首先作为体内的碳源和能量储存物质。
目前应用最多的PHA 合成方法主要有纯菌发酵法、基因重组法和混合培养法3大类。
PHA 不仅具有一般合成塑料的理化性能,更具有普通合成塑料所不具有的生物全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光学活性、压电性以及PHA 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可利用再生原料等优异性能。
PHA 由于其熔融温度与热降解温度相近仅差20℃左右,对温度极其敏感,导致加工成形困难,限制了PHA 的纤维成形尤其是工业化制备PHA 纤维方面发展[1]。
目前,对于PHA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PHA 生物合成方法的研究;(2)PHA 理化性能的研究,比如通过分子生物学、化学改性、共混共聚等方法改变或者改善PHA 的力学性能、热降解性能及其结晶性能;(3)PHA 在塑料行业的应用,比如在吹膜、片材、吹瓶、注塑等方面。
药物纯化个人工作总结

药物纯化个人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药物纯化领域进行着个人的工作。
通过不懈努
力和持续学习,我对药物纯化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药物纯化方面的个人工作经验和成果。
首先,我在药物纯化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离、纯化、结晶、
结晶纯化和精制。
在这些工作中,我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各种方法和技术,以提高纯化效率和纯度。
通过对不同药物的特性和结构的深入了解,我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纯化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次,我在工作中还注重了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药物纯化的过程中,需要与其
他部门和同事进行紧密的协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我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我也不断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和技术进步。
我定期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
和培训课程,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将最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我的工作水平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在药物纯化方面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上所述。
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我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药物纯化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纯化工作总结

经过这四个月的试用期,通过在纯化过程中的不继学习和总结,对纯化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纯化主要分成三个步骤.。
每个步骤对纯化结果的影响都非常大,三者密切联系。
第一步首先是盐析。
它是通过加入中性盐,中和分子表面的电荷,破坏其水化膜,使它的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
盐析是粗提纯阶段,通过盐析,可以使大部分蛋白沉淀出来。
盐析对后面的操作影响很大,所以对盐析的选择要很注意。
而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是盐的饱和度,不同的蛋白,所需的饱和度不同,。
当盐离子浓度较低时,主要是“盐溶”作用,盐浓度较高明时,才起盐析作用。
蛋白的浓度对盐析的影响也很大。
蛋白浓度越大时,越易沉淀,其他蛋白的共沉淀作用会降低分辨率。
蛋白浓度控制在2%~3%为宜。
我们是通过调节盐浓度,使混合蛋白溶液中的蛋白分段析出。
通常我们采取两次盐析,第一次采取50%的饱和度,这一步可以使大多数蛋白沉淀下来,但是杂蛋白含量比较多,我们再通过40%,去除一部分杂蛋白,提高纯度。
在盐析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所配的饱和硫酸铵是否饱和,一般装饱和硫酸铵的容器底部应该有一层硫酸铵沉淀。
再者是在调节浓度时,应先用生理盐水使蛋白充分溶解后才能加入饱和硫酸铵,否则蛋白就沉淀不下去。
硫酸铵的饱和度一定要控制好,不然误差会很大,我们可以通过降低饱和硫酸铵浓度,去除更多杂蛋白,就像做RH008时,出来的样品颜色过深,我们就采取35%盐析的方法。
虽然这可以提高纯度,但是饱和硫酸铵的浓度不能太低,极限值不能低于33%,否则我们需要的蛋白可能就沉淀不下来了。
第二步是透析。
它的目的是脱盐。
我们盐析后的蛋白溶液中盐离子离子浓度比较高,我们是将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在流水或缓冲液中进行透析,盐离子可能通过透析袋扩散到水或溶液中,而大分子的蛋白则不能通过透析袋。
透析前我们先用生理盐水将离心后的蛋白沉淀溶解到一定体积,大概浓度在20mg/ml。
以缩小上样体积。
透析对层析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透析不好,在层析时,在流洗过程中,蛋白盐离子浓度还很高的话,吸附不到柱子上,在走程序前就流窜出来,这样虽然第一次层析时回收率比较高,但杂蛋白也被洗下来了。
PHA最终报告

报告书阶段性报告(原料存储单元、XXX反应单元、XXX精制单元、XXX包装系统)二零一X年X月目录批准页一、分析组成员签名二、管理层对建议措施的回复三、综述3.1 XXXXX加工车间的分析范围及工艺描述3.1.1 XXXXX加工车间的工艺描述3.1.2 XXXXX加工车间主要工艺设备概况3.2 工艺单元范围及分析方法的划分3.3 分析建议汇总及讨论3.4 人为因素评估3.5 设施布局(装置定点分析)评估3.6 工艺本质安全评估3.7 现场装置巡视日期及调查结果3.8 工艺安全关键设备清单及管理措施四、装置单元分析4.1 原料存储(进料)单元分析4.1.1 原料存储单元工艺、设备介绍4.1.1.1 详细流程及工艺参数4.1.1.2 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4.1.2 本单元工艺流程简图4.1.3 本单元危险源4.1.4 分析讨论记录(大多数时候采用故障假设或检查表法分析)4.2 XXX反应(及反应分离)单元分析4.2.1 XXX反应(及反应分离)单元HAZOP分析4.2.1.1 XXX反应(及反应分离)单元工艺、设备介绍4.2.1.2 本单元工艺流程简图4.2.1.3 本单元危险源4.2.1.4 HAZOP分析讨论记录4.2.2 本单元(曾经发生的)事故事件的事故树分析4.2.2.1 事故原因调查4.2.2.2 编制事故树4.2.2.3 XXX事件事故树定性分析(FTA)4.3 XXX精制(提纯、精馏等)单元分析4.3.1 XXX精制(提纯、精馏等)单元工艺、设备介绍4.3.1.1 详细流程及工艺参数4.3.1.2 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4.3.2 本单元工艺流程简图4.3.3 本单元危险源4.3.4 分析讨论记录(可以选择HAZOP或故障假设或检查表法分析)4.4 XXX包装(其他)系统分析4.4.1 XXX包装系统工艺、设备介绍4.4.1.1 详细流程及工艺参数4.4.1.2 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4.4.2 本系统工艺流程简图4.4.3 本系统的危险源4.4.4 分析讨论记录(FMEA或故障假设或检查表法)五、附录5.1工艺技术文件5.2重大事故报告5.3参考资料本次PHA分析的总体结论:XXX加工车间工艺设计符合设计规范,根据已制定的风险标准对装置进行评估,须要对不能容忍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外,不需要其他重大的设计改进。
纯化实验年终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一年来的纯化实验工作,分析实验成果与不足,为下一年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部门致力于纯化实验研究,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实验成果1. 实验方法创新本年度,我们针对不同样品的纯化需求,创新性地研发了多种纯化方法,如吸附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等,提高了实验效率和纯化效果。
2. 实验设备改进为满足实验需求,我们购置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等,为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实验成果丰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纯化了多种样品,包括天然产物、药物中间体、有机合成物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原材料。
4. 发表论文与专利本年度,我们共发表学术论文3篇,申请专利2项,为我国纯化实验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实验不足1. 实验周期较长部分实验项目由于操作复杂、条件苛刻,导致实验周期较长,影响了实验进度。
2. 实验成本较高部分实验设备购置成本较高,使得实验成本相对较高。
3. 实验人员技能有待提高部分实验人员对新设备、新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效率。
四、改进措施1. 优化实验流程针对实验周期较长的问题,我们将优化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效率。
2. 降低实验成本通过合理配置实验设备,降低实验成本。
3. 加强人员培训针对实验人员技能不足的问题,我们将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实验人员技能水平。
五、展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我国纯化实验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具体目标如下:1. 深入研究新型纯化方法,提高实验效率。
2. 加强实验设备更新,提高实验水平。
3. 培养高素质的实验人才,为我国纯化实验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国纯化实验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植物凝集素(PHA)的提取及血凝效果研究

植物凝集素(PHA)的提取及血凝效果研究安徽技术师范学院,2002,16(1):23--25 journalofAnhuiTechnicalTeachersCollege植物凝集素(PHA)的提取及血凝效果研究于敏王志德董志芳(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凝集素是一类具有糖专一性,可促使细胞凝集的蛋白质或糖蛋白,本文通过提取8种豆科植物种子中的凝集素.分别与人的四种血型红细胞悬液发生凝集反应(A 型,B型,O型,AB型),通过血凝反应的强弱程度来验证不同凝集素的血型专一性,并进一步测定其相对含量.关键词:植物凝集素;血凝;提取中图分类号:0.9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302(2002)01—0023—03凝集素是一种非免疫源性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在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中广泛存在,几乎见于各种生活的有机体,并不限于特殊的器官和组织.豆科植物的凝集素在成熟种子中占蛋白质总含量的10%左右.它由2个或4个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的分子量为25~30KD,有一个结合糖位点_lJ.凝集素不仅具有凝集诸如血细胞,淋巴细胞,精子细胞等作用,而且参与了生物体内的一些重要生理和药理过程,因此是研究生物体内细胞癌变,受精,分化及分子识别等生命过程极其有用的工具,同时作为一种试剂,凝集素不仅在l临床医学检验上有着重要地位,雨且是抗肿瘤药物(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一2等)生产所需的促有丝分裂原L3-71,国外近来还报道某些凝集素对爱滋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凝集素可能具有的多种生理生化作用.吸引了生物学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探讨.某些凝集素与ABO血型物质直接相关.少数凝集素具有血型专一性,即凝集素在凝集红细胞的反应中,其血凝反应与供血动物的种类和血型有密切关系.对这类自然界存在极少的血型专一性凝集素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雨且对l临床及法医学上血型鉴定收稿日期:2001—12—26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如油麻藤种子中的凝集素(MsL)即是一种人A型血专一性的凝集素_4】. PIA(利马豆凝集素)对A型血专一,L(欧洲百脉根凝集素)对.型血专一.Watkin和Morgan确立了凝集素的血型专一性和它们的糖结合血专一性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豆科(Leguminosae)植物之八种种子(I{暂于超市):赤豆.豇豆,花菜豆,多花菜豆,白云豆,黑菜豆,白菜,黄豆.1.1.2新鲜人血(A,B,AB,O四种血型)采于合肥市血防站)11.3试剂:0.85%NaCI溶液(生理盐水)11.4仪器:高速组织捣碎机DS一1(上海标本模型厂);冷冻离心机(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光学显微镜XSP一16A(中国江南仪器厂);生物显微镜BHS(日本OLYMPUS公司);7230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1.2方法12.1PHA的提取分别取8种豆子各15g,用生理盐水洗净后加100ml生理盐水吸涨24hr 后,将吸涨的豆子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捣碎5rain, 置4℃冰箱中过夜抽提.将抽提物用四层纱布过滤,滤液5000r/min冷冻离心20min,上清液置24安徽技术师范学院2002每烧杯中4℃保存备用.1.22血凝反应测试(1)2%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取四种血型的新鲜人血各1Oml,加抗凝剂(柠檬酸钠)1g.用085%的生理盐反复洗涤5次,每次20oOr/rain离心5min,去上清,按红细胞压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的红细胞悬液.(2)平板反应:用滴管吸取豆类PHA提取液和红细胞悬液各一滴滴于载玻片上,充分混匀,静置1O min,在低倍镜下观察血凝现象,并以085%的生理盐水作对照试验.12.3PHA相对含量测定(1)体积相同试管洗净烘干称重后加入PHA提取液5ml,并以0 85%的生理盐水作对照试验.(2)各管分别同时加入2%的红细胞悬液1ml,摇匀,静置,15min之内观察血凝情况.(3)在某种豆子血凝团最先完全沉淀的同时,取出各管的上液.使其在同一刻度.此时再取2ml于7230分光光度计在620nm时测定光密度值(O13).(4)取出各管的悬浮液后,试管内仅存细胞沉淀团,此时烘干称重.1.2.4凝集程度的判别与记录液体澄清透明血细胞全部凝集于管底或平板底,轻摇可见大的凝块.为高度凝集(卅);液体稍混浊,液体中有明显的凝集物.凝集块较小,为中度凝集(+);液体混浊,仔细观察可看到液体中有很小的凝集块,为轻度凝集(+);液体与对照组相似,血细胞分布较均匀,为不凝集(一).2结果与讨论2.1结果2.1.1血凝反应测试豆类PHA提取液和红细胞悬液各一滴滴于载玻片上,观察结果如表1.表l提取液与四种血型血细胞摄集反应情况注:"一"不凝集+轻度凝集"抖"中度凝集"卅斗高度凝集由表1可以看出除豇豆和红豆的提取液外.其余六种豆子的提取液均可以使四种血型都发生凝集反应,且均未表现出血型专一性.只是发生反应的程度有所不同,其中自云豆效果最强,其中的PHA含量最高.2.12PHA相对含量的测定表2PPIA与血细胞稀释液作用后上清液OD值殛血红细胞凝集沉淀鞫干I 由表2可以看出,在同一条件下,加白云豆提取豫的试管吸收值最小,而红细胞沉淀最多,再次证明,白云豆中PHA含量是最高的.由于四种血型红细胞表面糖链的差异,各种豆子PHA一级结构的细微差异致使四种血型与八种豆子PHA的血凝反应有较太差异.但单从某种血型对八种豆子PHA的血凝反应来看,其结果与表1基本符合.四种血型的红细胞沉淀干重与O.D值呈负相关性,即某种提取液与红细胞悬液反应后的O.16卷第1期于敏等植物凝集索(PHA)的提取及血凝效果研究25 D值大,刚红细胞沉淀干重刚小;反之,().D值小,则沉淀重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但由于各种PHA液中均含杂质,且杂质的量不同,各种PHA液透光能力有一定差异,对()D值测量有一定影响,致使有一些豆类的反差不强.22讨论凝集素能和含有其结合位点互补的糖基的任何细胞结台.由于所有细胞和许多亚细胞结构都能与之结合,细胞凝集是细胞表面的糖分子结合,在细胞表面形面许多相互产叉的"桥"的结果影响凝集反应的因素除了PHA自身性质和细胞表面结构外,外界条件如PH值,离子强度及温度等有较大的影响,本实验用0.85%NaCI配制细胞悬液和提取PHA,从而确保PHA的血凝活性.随着科技的发展,预计将来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凝集素被发现和提纯.更多的能识别新的特异性糖基的植物凝集素的发现将会使植物凝集素的应用更为广泛.从而为生物学,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新的技术.[参考文献][]王遇群豆类植物凝集索及其对根瘤菌的识别作用[J]植物学通报.2000.17(2):127—132[2]孙册主编凝集索[M]北京.科学出版杜.1984[3]扬远和植物凝集紊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及应用[J].生物学杂志,1994,(2):I一3[4]曾仲奎油麻腺种子凝集索的纯化及性质研究[J]生物化学杂志.1996,12(3),336—340[5]丁亮豆科植物凝集索对血细胞的凝集反应研究[J].中国细胞生物学第七届学术大会论文选集,1999lI.[6]Isab[eKinneyTcrriradeMirardas∞tos,et.ActivationofT&Bceilsbyacrudeextractofartoc~rpusin.- tegrifoliaismediatedbyaleetindistinctfromjaea[inJImm—noMetlho,1991.140197[7]江红.孙册.轼体动物凝集紊[J】生命的化学,1996,16(5):2B一31[8]FavcroJna1EurJlrranttno[,1993.23:179一l85 AbstrationofPhytohemagglutininandStudyofitsHemagglutininEffectYUMin,WANGZhi-de,DCINGZhi.一fang(SchoolofLiireScience,AnhuiUIrniversity,He{ei230039)Abstract:Phytohemagglufinin(PHA)isakindofproteinorglycoproteinItisabletoagglutini nthe erythrocytesofhumanbloodgroupAbstractPHAfromeightkindsofbeansandhavethemrea ctwiththeerythrocytesoffourhumanbloodgroup(A,.B,AB.O).Thispaperistoillustratebloodgroups pecialPHA anddetermineitscontentaceordingtohemegglutinativeleve1KeyWords:Phytohemagglutinin(PHA);Hemagglutination;Abstration。
天生我材生物可降解材料—PHA

天生我材生物可降解材料—PHA石油化工类塑料(简称石化塑料)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在家用电器、包装材料、建筑设施、医疗器械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但是石化塑料降解缓慢甚至不能降解,生态“白色污染”问题愈演愈重。
图片来源:Biocatalysis如何开发运用一种能代替石化塑料的可降解材料成了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是一类生物可降解塑料,由于其优异的诸多性能,在众多可降解材料中脱颖而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类材料。
简介PHA是由微生物合成的一种生物基材料(bio-based materials),是细菌在生长条件不平衡时的产物,其生理功能首先是作为细菌体内的碳源和能量的储存物质。
于1926年被法国科学家Lemoigne发现,他首次在巨大芽孢杆菌中发现了聚3-羟基丁酸(PHB)天然高分子PHA最大的特点是几乎在任何环境(堆肥、土壤、海水)中都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可望成为一种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 为解决“白色污染”带来希望。
图片来源:danimerscientific合成方式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合成方法有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2种。
•生物合成法细菌合成法:不同的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将不同的发酵底物转化为PHA 。
基因工程法:将合成PHB 的产碱杆菌属富营养细菌的有关酶引入油料植物中,获得转基因植物, 从这些转基因植物的细胞或质体中克隆合成PHB。
基因法省掉了细菌法中PHB和细菌的分离提纯步骤,可降低合成成本。
•化学合成法β-丁内酯的开环聚合过程有2种方式:方式一:内酯环中的羰基与氧原子之间键断裂, 产物中外消旋体很少;方式二:内酯环中的β-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键断裂, 能够产生对映体发生外消旋作用。
种类PHA由于其单体是手性R型的羟基脂肪酸,单体可以有多种侧链、多种碳链长度,所以其聚合形成的PHA也就多种多样,目前已有100多种不同的单体被报道。
可降解聚3-羟基烷酸酯(PHA)开发生产方案(二)

可降解聚3-羟基烷酸酯(PHA)开发生产方案实施背景: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可降解聚3-羟基烷酸酯(PHA)是一种全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包装、医疗、农业和其他领域。
然而,当前PHA 的生产方法往往涉及复杂的合成过程和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环保的PHA生产方案势在必行。
工作原理:PHA是由微生物通过摄取特定的碳源(如葡萄糖)进行发酵而得到的。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首先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然后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生成PHA。
此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包括微生物种类、发酵条件(如温度、pH、氧气浓度等)以及葡萄糖浓度。
实施计划步骤:1.微生物筛选与优化:从自然环境和已报道的菌种库中筛选具有高效PHA生产能力的微生物,通过遗传工程手段进行优化,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2.确定最佳发酵条件: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pH、氧气浓度和葡萄糖浓度下PHA的生产速率和产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
3.构建高效的PHA生产工艺:根据实验结果,构建一个高效的PHA生产工艺,包括合理的发酵时间、物料配比、能量输入等。
4.工艺放大与优化:在小型实验规模成功后,逐步放大至中试和工业化生产规模,同时对工艺进行持续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5.产品检测与认证:对生产的PHA进行全面的理化性质检测和生物相容性评估,确保其满足相关标准,并获得相应的认证。
6.推广与应用: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合作,推广PHA的应用,并为其在各领域找到合适的应用方式。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可降解塑料、生物医学材料、农业用膜等领域,同时也可为环保包装、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拓展,PHA的市场潜力巨大。
创新要点: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优化,提高PHA生产效率。
2.通过实验筛选出最佳的发酵条件和工艺参数,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微生物制PHA(聚羟基烷酸酯制备)

提高微生物合成PHA能力,改
变PHA单体组分,消除解聚组 织
碳源
占成本的一半,影响产物的性能与产率
实验测量:使用多种有机酸利用工业废弃物,尤其是从废水中提取的活性污泥
2、利用食品加工废弃物,如乳清,同时也有利用食品 垃圾,榨油废弃物作为底物的想法
微生物聚羟基烷酸酯制 备技术进展
聚羟基烷酸酯
细胞内含物 可完全生物降解 石油基塑料的理想代替品 医药领域 减少白色污染 减少石油消耗 废物再利用 产量少 价格贵 机械性能 亲水性
合成方法
细菌合成法—原核微生物在
受到某种基本营养成分的供 给限制时,将过量碳源以碳 源和能源形式储存而,积累 量可占到细胞干重的 30%~80%。
效率最高,丁酸次之,乙酸丙酸利用滞后。也有利用植物油、糖浆、 乳清来生产的做法
细胞浓度和产物 PHAs 的含量都 相对较低,同时也存在着发酵周期 长、产物分离纯化难度相对大难点
发酵
发酵使得原料转化为易被吸收的有机酸,为生产提供良好环
境。
高密度发酵法:提高细胞密度、增加胞内产物含量、缩短发
酵周期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强度。(控制有机酸浓度不能过 高。)
转基因植物—将合成路径引
入植物 ,利用 CO2 为碳源 , 太阳能为能源合成 ,降低生 产成本 。大部分累积的 PHAs 含量都很低
化学合成法—成本高 基因合成法—难实现
菌种
光能与化能、自养与异养(65
个属300多种)
自养合成量低(10%以下)、
异养合成量高(可达80%)
获得新的菌种:野生菌种、基
丙酮法、蛋白酶+错流超滤法
α-La分离纯化总结

α-乳白蛋白的分离纯化总结1. 用壳聚糖去除乳清蛋白的中β-乳球蛋白的原理(1)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原理蛋白质与多糖之间的作用力是由多种力复合而成的,其中包括共价键,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疏水作用,离子键,容积排阻作用及分子缠绕等平均作用的结果。
但是哪种力占主导作用,取决于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蛋白质氨基酸侧链的氨基与多糖分子中还原末端的羟基通过Maillard反应形成氨基共价键。
对蛋白质而言,当溶液pH<pI时,蛋白质显阳性,这样易与阴性多糖产生静电作用形成复合物。
当pH>pI时,蛋白质显阴性,带负电荷,能与带正电荷的多糖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可溶的或者不溶的复合物。
其他一些作用力对蛋质-多糖作用的影响较小,一般不予考虑。
影响蛋白质与多糖之间作用力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蛋白质及多糖的结构,分子大小,电荷密度;外部因素主要包括pH值,温度,压力,离子强度[1]。
蛋白质与多糖在水溶液中交互作用趋势图(2)壳聚糖与β-乳球蛋白的结合在一定的pH条件下,将最适合的壳聚糖溶液加入到乳清蛋白溶液中,由于壳聚糖与β-乳球蛋白的等电点有一定的差距,调整溶液pH值使得pH小于壳聚糖等电点使壳聚糖带正电荷,而此pH值大于β-乳球蛋白的等电点,使得β-乳球蛋白带负电,调整一定的离子强度,壳聚糖和β-乳球蛋白通过静电吸引作用结合成不容的复合物,通过离心获得富含α-乳白蛋白的上清液。
2. 实验条件探究(1)不同脱乙酰度及浓度的壳聚糖对β-乳球蛋白去除率的影响壳聚糖含有可质子化氨基,是一种典型的聚阳离子电解质,可与聚阴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低浓度壳聚糖溶液中,壳聚糖分子呈现为扩张的线性分子,容易与蛋白质分子进行结合,高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中,壳聚糖分子间的聚集及分子链本身的卷曲,使得与蛋白质结合常数降低 [2]。
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与β-乳球蛋白的结合作用也不同。
1)壳聚糖脱乙酰度的选择根据E. Casal, A. Montilla(2006)研究报道,选用85%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壳聚糖与β-乳球蛋白的结合效果比较好,本实验选用75%,85%以及90%,95%脱乙酰度的壳聚糖。
pha的提取及其复合中药多糖的免疫作用初探

1 引言1.1 中草药与免疫中医学和免疫学具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免疫学思想。
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抵抗感染、维持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
中医学很早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密切相关,并在世界上最早用免疫学方法防治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既与外因有关,也与机体的内在功能有关。
比如《黄帝内经素问》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虚是内在因素,邪是外在致病的原因。
认为只要体内正气旺盛,纵有许多致病因素,正气也能抵御,机体就可免于生病,但如果抵抗外邪的“正气”低下,则“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导致机体发病,是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因此中医提出了“扶正祛邪”的基本治疗法则,而免疫是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产生免疫应答排除非己,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过程。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即识别异己、排斥异己、保存自己。
现代研究发现,免疫、内分泌、神经三大系统之间通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化学信号”进行密切联系,从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生理平衡。
而中医则正是以整体的和谐稳定为核心,所以说中医的理论与机体免疫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根据中药的散弹理论,各种中药都是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地作用于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成分,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提高机体免疫力。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受剂量、机体的机能状态、药物的不同成分、药物的配伍等因素影响,很多中药在不同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的对象,可显示免疫促进作用或免疫抑制作用。
以中医理论和免疫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来研究中药对机体免疫的调节作用,能有效避免中药佐剂的盲目开发,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虽然同为一类中药,但由于药性的差别,其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也不相同,毛平等(2006)等研究不同药性补气中药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表明:人参、黄芪、白术属甘温益气药物,能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因子IL-2、IL-l2和INF-γ的分泌;西洋参性寒、味苦,功于益气养阴,其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对细胞因子的作用表现为促进IL-l0分泌,抑制IL-2、IL-12和INF-γ分泌,显示出以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为主的负性调节作用;秦林等(2005)等研究了中药寒热配伍与调节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寒热配伍能影响T细胞表面CD4+/CD8+亚群的比值。
植物血凝素PHA说明书

植物血凝素(PHA)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PHA)是一种有丝割裂原,要紧用于激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不仅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白介素-2和干扰素;还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增强免疫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质和量。
由于其较难提纯,且本钱极高,因此一直以来仅在实验室中作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试剂。
我公司共投资300万元,用4年的时刻通过量年实验终于试探出植物血凝素(PHA)的提取方式,利用国际最先进的超低温冷冻方式从红芸豆中提掏出纯度可达%的植物血凝素(PHA),填补了国内空白。
PHA的作用机理:1.PHA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效应T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杀伤病毒;细胞毒T细胞可直接杀伤病毒。
2.PHA可刺激B细胞转化为浆母细胞然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非特异性抗体来中和病毒。
同时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质和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我公司研究植物血凝素(PHA)在动物疾病防治上的应用,要紧进行了以下实验:1.利用鸡白细胞、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以有机锗Ce-132、新城疫弱毒株NDV-F、植物血凝素(PHA)、聚肌胞PolyI:C为诱生剂,对外源性干扰素IFN诱生条件如诱生剂量、诱生时刻及培育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探讨,结果发觉以Ce-132诱生IFN的能力为最强,其他依次为PHA、NDV-F、PolyI:C;且鸡脾细胞和鸡白细胞产生的IFN效价高于鸡胚成纤维细胞;而且最正确诱生剂量依次为:Ce-132为70微克/毫升;鸡HDV-F为128HAU/毫升;PolyI:C为60微克/毫升;PHA为20微克/毫升。
该研究说明,植物血凝素(PHA)在机体内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能力是聚肌胞的30倍,所产生的作用是直接服用干扰素的300倍,因此服用1mg植物血凝素(PHA)相当于服用30mg的聚肌胞和直接利用300mg干扰素。
科技成果——全生物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制造技术

科技成果——全生物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制造技术技术类别减碳技术适用范围轻工行业,农业、生物化工、环保、医用材料等行业现状由于传统PE等石油基塑料的不可降解性,以石油基为主的塑料产品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其中我国60%以上的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地膜污染,严重影响土地的质量,而日常生活中塑袋购物袋的使用导致的白色污染更加严重。
生物降解塑料主要应用于包装、纤维、农业、注塑等领域,其中在包装行业的应用最为广泛,2013年约占市场总量的60%。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行业将以每年超过13%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生物降解塑料行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
成果简介1、技术原理利用秸秆、甘蔗等农副产品生产出糖,然后利用具有高分子合成功能的微生物得到高分子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利用提取分离技术将PHA从微生物体中分离,所有过程不涉及化工合成过程。
2、关键技术(1)高纯度酶提取技术;(2)工程菌种构造技术;(3)代谢工程控制技术;(4)高密度、高粘度发酵工艺研究;(5)聚羟基脂肪酸酯分离新技术;(6)聚羟基脂肪酸酯改性技术。
3、工艺流程全生物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发酵工艺及生产工艺流程分别见图1、图2。
图1 高分子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图图2 全生物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生产工艺流程图主要技术指标1、发酵单位(细胞干重):150克/升;2、高分子含量(占细胞干体重):75-85%;3、发酵时间:32-40小时;4、发酵效率:3.0-3.3克/小时•升;5、糖的转化率:0.33-0.35克PHA/克糖;6、高分子纯度:99.90%。
技术水平该技术于2011年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目前已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
典型案例典型用户:山东意可曼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青岛平度宇洁降解塑料有限公司等。
典型案例1案例名称:1000t/a全生物降解PHA购物袋树脂生产线建设规模:1000t/a全生物降解PHA购物袋树脂。
pha生产工艺

pha生产工艺PHA(聚羟基脂肪酸酯)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广泛用于包装材料、医疗用品、农业薄膜等领域。
PHA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两种方法。
微生物发酵生产PHA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PHB(聚羟基丁酸酯)产生菌株:通过筛选菌株,如Cupriavidus necator、Ralstonia eutropha等,选择优良菌株进行后续培养。
2. 准备培养基:培养基中需要核心碳源(如葡萄糖)、氮源(如氨基酸)和无机盐(如磷酸、氯化钙等)等。
培养基配方的优化可以提高PHA的产量和质量。
3. 培养前处理:将选择的菌株接种到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前处理,如孵育、产生菌体等。
4. 发酵:将前处理好的菌体转移到发酵罐中,添加适量的培养基,控制发酵的参数(如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以促进PHA的生长和积累。
发酵时间通常为2到4天,取决于菌株和发酵条件。
5. 收获PHA: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经过离心分离,得到含有PHA的细胞。
细胞经过溶菌酶处理后,PHA会与其他物质一起释放出来。
6. 纯化和提纯:通过过滤、洗涤等步骤,将PHA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此外,还可以通过溶剂提取、超声波处理等方法进一步纯化和提纯PHA。
化学合成PHA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选择:通过选择具有适当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作为原料,如乙二醇和羟基酸。
2. 缩合反应:将原料进行缩合反应,生成聚合物的主链。
3. 功能化反应:通过添加副组份,如聚酸或聚醇,对聚合物进行功能化修饰,以改变其性质和用途。
4. 环化反应:通过环化反应,形成PHA的环状结构。
5. 纯化和提纯:通过溶剂提取、过滤、洗涤等步骤,将PHA 从反应物和副产物中分离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PHA的生产工艺还需要考虑一些问题,如酶催化反应、抗氧剂的添加、产物的纯化和提纯等。
此外,生产工艺还应遵循环境友好、能源节约和资源利用的原则,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负担。
药物纯化个人工作总结

药物纯化个人工作总结引言药物纯化是药物研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纯化可以获得纯度高、质量稳定的药物化合物。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担任药物纯化研究员的职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对我在药物纯化方面的个人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的成果和改进方向。
工作内容1. 设计纯化方案:根据药物分子的特性和目标纯化产品需求,制定合理的纯化方案。
我使用了不同的纯化技术,包括吸附色谱、层析和结晶等。
通过调整试验条件和优化操作步骤,成功地提高了目标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2. 实验操作:我负责实验室内的纯化过程,包括样品制备、仪器操作、样品分析等。
我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数据分析与报告:我使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纯化结果进行评估,并整理实验数据和结果。
我准确地记录了每个纯化步骤的操作参数和结果数据,并及时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同时,我撰写了详细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成果和贡献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和贡献:1. 提高纯度通过优化吸附色谱条件和结晶工艺,我成功地提高了目标产物的纯度。
在一个研究项目中,我将目标药物的纯度从80%提高到了95%以上,符合制药行业的质量要求。
2. 增加产量通过调整操作参数和改进纯化工艺,我成功地提高了目标产物的产量。
在另一个研究项目中,我使目标产物的产率由10%增加到了25%以上,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足够的材料。
3. 优化流程我对现有的纯化工艺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通过简化操作步骤和优化仪器配置,我成功地提高了纯化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
这些改进降低了药物纯化的时间和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足和改进方向然而,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 深入学习在药物纯化领域,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必要的。
我计划加强自己对新纯化技术和方法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 多团队合作纯化工作涉及到多个团队和领域的合作,我将更主动地与团队成员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A提取纯化工艺总结
一、破壁之前的预处理
溶剂与方法:
化学试剂预处理
目的:降低细胞壁强度从而减少操作压力或通道数。
(Harrison等研究表明PH和温度是影响细胞破碎的主要因素,分子量的降解与温度和时间有关,与PH无关。
短时间碱性PH休克可显著弱化细胞壁强度而不会损伤多聚物,提高预处理的碱性可增加高压均质前后蛋白质和DNA的释放。
)
高压均质:高压均质机也称“高压流体纳米匀质机”,它可以使悬浮液状态的物料在超高压(最高可达60000psi)作用下,高速流过具有特殊内部结构的容腔(高压均质腔),使物料发生物理、化学、结构性质等一系列变化,最终达到均质的效果。
均质:均质也称匀浆,是使悬浮液(或乳化液)体系中的分散物微粒化、均匀化的处理过程,这种处理同时起降低分散物尺度和提高分散物分布均匀性的作用。
碱性PH休克:
⑴碱性PH10.5休克预处理革兰氏阴性菌然后高压均质,能使可溶蛋白释
放提高37.5%。
⑵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1%SDS,70摄氏度,20分钟)后经高压电
均质只需要34.5MPa的压力,单通道即能释放出全部的DNA,显著降低了均质的操作压力和通道数。
⑶单价阳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能增强细菌的热损伤,发酵液里加入
8kg/m3(0.137mol/L)的NaCL在60摄氏度保温60分钟可导致20%可溶蛋白释放,随后单通道64.8MPa高压均质可使94%的可溶蛋白和66%的DNA释放,对照组为67%和28%。
⑷加入EDTA和溶菌酶。
优点:快速易控,均质破碎效果更理想。
二、破坏细胞壁
1.高压均质法
缺点:需要高能量和足够的冷却能力以防止产物过热和细胞颗粒微化
2.SDS(PH=10,菌体干重浓度为10g/L)
(原理:表面活性剂分子能插入到细胞膜的双层脂质体中,表面活性
剂浓度越大,插入到细胞膜中的分子越多,膜体积也被撑得越来越大,
达到饱和后,再加入活性剂,就会导致细胞膜破裂,胞内物释放,活
性剂和磷脂形成微团,PHA颗粒被包裹在肽聚糖中;此外,SDS能使
蛋白质变性也有助于细胞破裂)
3.另一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
溶解蛋白质
4.高速珠研磨
缺点:需要高能量和足够的冷却能力以防止产物过热和细胞颗粒微化三,纯化和除杂
1.取冷菌体,蒸发干燥后,加入10倍菌体体积的热丙酮溶剂混合20min洗涤一次
2.次氯酸钠溶液PH9.8,菌体干重浓度11g/L,作用时间1H,在次氯酸钠处理前冷干菌体能提高phb的分子量
3.对弥散液30度8000r/min离心10分钟,分成三组,。
最适作用条件为30%次氯酸盐浓度,反应90分钟,氯仿与次氯酸钠溶液体积比1:1,。
弥散法中次氯酸钠有破碎细胞,消解非phb细胞物质,降低有机相粘度,控制分子量,及漂白脱色作用。
4.Sds预处理后用再用次氯酸钠消化10min,用表面活性剂预处理能去除85%的总蛋白
5.0.1mol氨水在40-50度下作用30分钟,可去除10%的非phb杂质;。
6.在1molnaoh,ph=12作用40min,同样可去除70%左右的蛋白质。
四,提取PHA
1.氯仿法:蒸发干燥后,再加入10倍菌体体积的氯仿,90度提取4小时,提取完毕静置冷却,过滤除
去非PHA物质,吸取上清液(即氯仿相)得澄清PHA 溶液,加入2.5倍氯仿体积的冷乙醇4度搅拌静置,过滤压干,60度干燥24小时。
另:丙酮预处理后,加入50倍菌体体积的氯仿,抽提48小时,在除去非PHA物质后,以5倍氯仿体积的溶液(甲醇:水7:3)沉淀出PHA
2.次氯酸盐法:次氯酸钠初始值Ph1
3.4含量5.4%,以HCL调节ph。
最适条件是次氯酸钠ph9.8,菌体干重浓度11g/L,时间1小时
3.氯仿和次氯酸盐法:氯仿和次氯酸盐弥散液
4.乙酸乙酯法:用己烷或庚烷将phb从乙酸乙酯中沉淀出来
5.异戊醇法:高温下大量溶解PHA,低温下析出PHA,发酵后加热去油,絮凝5g/l cacl2,1
6.1g/lna2pho4*12h2o以及0.05g/l聚丙烯酰胺
6.有机溶剂法:加入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叔丁酯、乙酸戊酯、乙酸甲,乙,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剂;其中湿菌体与脂类有机溶剂的重量/体积1:1-5,干菌体与脂类有机溶剂重量/体积1:3-5;混匀,在80-120度下加热1-4小时提取PHA;分离除去菌体残渣,保留有机相;用3-15倍
体积于有机相的乙醇、正己烷或丙醇沉淀出PHA;分离,以无水乙醇洗涤沉淀,45-55度下真空加热3-5小时(优选在50度下真空加热4h),干燥后得到PHA。
当直接用湿菌体提取PHA时,可先将湿菌体与无水乙醇或丙醇混合均匀,再加入提取溶剂进行提取;或在搅拌条件下进行,100-200r/min,优选150r/min.
5,次氯酸氯仿法
材料:冷藏的干燥菌体,(基因工程菌)E.coli HMS174(PTZ101),PHA 含量60%,次氯酸钠(工业纯),稀硫酸,氯仿(分析纯),丙酮分析纯
实验条件:
次氯酸钠溶液体积浓度分别为15% 20% 30% 40%,次氯酸钠溶液与氯仿的体积比1:1,作用时间15,30,60,90,120min,温度30°
试验方法:
菌体破壁提取PHA
取2g干燥菌体加入装有50ml次氯酸钠与氯仿混合溶液摇瓶中,将摇瓶在30°摇床中175r/min振动一定时间后离心4000r/min,用吸管吸取底层含pha的粘稠液,并在蒸馏烧瓶中蒸馏出氯仿,所得PHA在60度干燥后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