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丽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艾米丽是生活在“我们杰弗生镇上”有名有姓的真人。但她与普通人又不同,因为“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 3

在杰弗逊镇人的眼中,艾米莉不仅是南方贵族的代表,而且是旧南方的象征。她是南方贵族的“纪念碑”。小说中两次提到她像“神像”:在楼上时,她的“上半身一动不动犹如一尊神像[1]; 在楼下时,她“像壁龛里的神像,是否在看我们,我们无法知道”。这两处描写使她极为神秘,宛如某种活着的神之化身。正如踞于墙角的神像一样,艾米莉也被抬上了象征旧南方的那个宝座,作为一个“纪念碑”让人参拜。她是过去价值的理想化身,是高贵的代名词,因为她“代表着一个传统,一种责任和负担”。

新一代镇政府官员对沙多里斯的举措颇有微词,便给爱米丽邮去税款单,并两次写信通知她面谈纳税一事。但爱米丽对此事置若阁闻,不予作答。镇政府当局遂派代表团前往爱米丽住处,与她商谈纳税事宜。至此,作者将爱米丽与杰弗逊镇当局的冲突更为具体、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无庸置疑厂公民依法向政府纳税,这本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然而,爱米丽却蔑视新政府,拒不承认自己拖欠任何税款,并命男仆托比将代表团赶出寓所。在这场冲突中,作者采用对话的形式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爱米丽冥顽不化、固守旧秩序的心态。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场冲突的末尾,爱米丽咄咄逼人,硬要代表团去找沙多里斯,这时,福克纳借故事叙述者之口道:“沙多里斯上校死了将近十年了。”这句置于圆括弧中的话,看似附带交待一笔,轻描淡写,实则意味深长。沙多里斯死了近十年,爱米丽竟一无所知,个中原因,或许是她长期足不出户、孤陋寡闻所致。然而,这篇小说,乃至整个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主题,是揭示新旧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拘执愚顽的心态。因此,笔者以为,这句附带语恰恰切中爱米丽固守旧秩序,抵制新事物的心态:在她眼里,死人至尊至圣,而活人则不屑一顾。笔者作如此分析,尚另有佐证。且看另一事件—爱米丽死守父亲尸体。爱米丽父亲死后第二天,全镇所有的女人都前去帮她料理后事。但爱米丽却将她们堵在门口,声称她父亲并没有死,硬是不让大家抬走尸体。尽管牧师、医生费尽口舌,但她执意不允。双方僵持了三天。正当人们要诉诸法律,强行抬尸时,爱米丽精神崩溃。只是在这时,镇上人才赶紧将尸体抬走埋掉,爱米丽死守尸体一事同样具有深刻的寓意只作为没落贵族阶级的最后一员,爱米丽已是两手空空,过去的荣耀、地位已是风流云散,一去不返。守旧的心态促使她死抱着父亲的尸体不放。(附带提一笔,这又为后文死守情人尸体埋下了伏笔。)正如叙述者所言:“我们当时并没有说她疯了。我们相信她只能这样做……我们也知道她已一无所有,只得死死抱住剥夺了她一切的那个人··….”爱米丽与荷默之间的恋情是整个故事的中心所在,因而构成了新旧对峙在另一层面上的、更为具体、尖锐的矛盾冲突。美国内战以后,原退出联邦的南方各州进行了改组并重新加入了联邦,大批北方人南下挣钱谋生。这批南下大军

纳税事件,以展示新旧双方的矛盾和以爱米丽为代表的贵族阶级虽大势已去却拒不接受社会变革的心态。

爱米丽悲剧的一生是由南方旧道德一手造就的,它不仅客观上通过其父亲和镇上人间接地害她的身心,而且直接渗人她的灵魂,她的思想,使她无处可逃,最终成为它的牺牲品。道德本身只是“履行调节人们行为职能的一种社会法规,’(伊·谢·康211)。那么,是否这种社会法规都是真理,符合人性的发展呢?作为贵族的爱米丽备受南方旧道德的残害,更痛心的是,作为平民的荷默也在南方旧道德的纵容下成为牺牲品。显然,它是不符合人性的,而它能存活在那个时代,是因为“伦理道德是第二性的存在,它们根植于现实生活之中,是特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反映”(陈瑛498)。可以说,伦理道德受到时代性、阶级性的局限,总是以牺牲部分人的利益来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它们必然不可能完全符合普遍的人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自身的进步,伦理道德中不符合人性的那部分最终会自然消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伪道德。那么与伪道德相对,真正值得人类弘扬的道德是什么呢?这也是福克纳所关注的问题,他曾在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词中提出:“古老而普遍存在的心灵的真理,便是爱、荣誉、怜悯、尊严、同情和牺牲”(肖涤586) 伊·谢·康:《伦理学辞典》,王荫庭等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257。伊·谢·康主编:《伦理学辞典》,王荫庭等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

【Kon,N.C.ed.Dic如邢叮ofEthnicS.Tr哪.WangYinting,et己.助拟hou:Gansu

Peonle,sPublishingHouse,1983.]

陈瑛主编:《中国伦理思想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又年。

[ChanYing,ed.儿to叮ofChineseEth耐人众山.Chan邵ha:HunanEdueationpress,

2(X抖.〕

肖涤主编:《诺贝尔文学奖要介》。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兀aoDi,ed.刀‘扩加如d比名记nt。theNo战尸心日inLOerature.Ha’erbin:Heilon幻iang Peonle,sPublishingHouse,1992.]。

在这篇小说中,福克纳也是极为赞赏爱米丽敢于反抗和勇于追求的精神,认为那才是真正的人类品质。其实,这类道德品质是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户廊献类健康地成长,可以说它们具有“全人类性”⑤,是永恒的道德。因此在道德面前,人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批判的态度,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在南方,更重要的是清教主义盛行,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女人是万恶之源,她们必须纯洁清白。对爱和性表现为天真浪漫的渴求或玉洁冰清,忠贞不渝的情怀和节操。纯洁的女人是应该没有激情、没有性欲的。所以男人们要保护的既不是妇女的生命,也不是他们作为人一个享受的权利,而只是他们的贞节和清白。于是当艾米丽高调地与情人出现在街头,再加上荷默是一个只拿日工资的人,当他们出现在一起时,这就绝对不能被小镇上人们接受,他们觉得这有损她作为贵族后裔的尊严,更准确地讲是有辱他们所追求的信仰,于是浸礼教会牧师出现了,甚至远处的两个表妹也来了,来劝阻她的爱情。

和北方来的筑路工头霍默·巴伦相爱,由于不般配的地位引起镇上的人们议论纷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