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文献
分子免疫学课程+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学的发展对于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传染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免疫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尤其是与生命科学、医学科学的交叉日益深入和广泛,极大地推动了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在重大临床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与预防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国际免疫学研究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基础免疫学研究,二是临床免疫学研究和应用,三是免疫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免疫学基本概念:1.1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御、监视、自稳1.2免疫系统的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系统皮肤粘膜系统第二道防线: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e)1.3适应性免疫反应的特点: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2免疫学发展简史:2.1时期:经验免疫学时期(17-19世纪)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2.2重要知识点:i.经验免疫学时期: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Jenner)创造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ii.科学免疫学时期: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病原菌致病概念的提出疫苗的发明细胞吞噬作用的发现(细胞免疫)免疫血清具有抵抗病原菌的作用(体液免疫)iii.现代免疫学时期:理论发展:T细胞亚群的发现: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TCR的结构及功能细胞因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技术革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T细胞克隆培养技术✧转基因动物构建✧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3免疫系统的组成3.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免疫器官3.2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B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免疫细胞3.3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如:TNF4免疫学研究热点4.1炎症的启动和消退:如模式识别受体、炎症小体、无菌性炎症4.2免疫正/负调节:如粘膜免疫、肿瘤免疫4.3大规模测序技术的应用4.4肿瘤免疫治疗:如疫苗、抗体药物、细胞过继转移治疗。
“高级免疫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路径研究
“高级免疫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路径研究
苗迎;袁玉康;崔群;符茜;郑慧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24()7
【摘要】“高级免疫学”是针对免疫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具有学科专业性强、理论知识深奥、科学进展和知识更新迅速等特点,因此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
文章作者结合自身在免疫学领域的多年教学经验,探讨“高级免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旨在提高研究生学习免疫学学科的兴趣,促进他们深入理解高级免疫学的精髓,最终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将免疫学理论及技术运用到科研活动中。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苗迎;袁玉康;崔群;符茜;郑慧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苏州大学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高级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为例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将在大连举办职业学校“教学制度建构、课程体系创新与教学方法改革”高级研修班欢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届时参加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将在大连举办职业学校“教学制度建构、课程体系创新与教学方法改革”高级研修班欢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届时参加
4.《高级财务
会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研究5.引入人工智能元素的高级Office操作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献综述 免疫印迹法
免疫印迹法近年发展综述摘要:简述了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对近年来的应用作了简要概括,使读者能对免疫印迹法的近年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展望。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小分子蛋白间接疫荧光法 HIV抗体糖尿病前言:蛋白免疫印迹法自发明以来,发展迅猛,本文对其近年来的发展作了简要概述。
正文:1原理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乔治·斯塔克发明,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蛋白样品进行着色,再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深度获得目的蛋白在样品中的表达情况信息[1-3]。
蛋白免疫印迹技术集凝胶电泳、蛋白转印和免疫学标记等三部分于一体,在现代生物医学中广泛应用[4,5]。
2方法简述该项技术通过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目的蛋白质标本,并将其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膜,聚偏二氟乙烯膜等)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相对应的单克隆或者多克隆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标记的二抗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蛋白成分与含量[6-8]。
3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自发明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蛋白质定性和半定量分析[9]。
3.1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对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比较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81例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将结果与酶联免疫法测定的GAD-A、ICA,放射免疫法测定IAA结果进行比较。
结论是放射免疫法检测IAA、酶联免疫法检测ICA阳性率均高于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GAD-A阳性率则高于放射免疫法[10]。
3.2检测小分子蛋白的实验条件优化研究探讨免疫印迹法不同参数对小分子蛋白检测效果的影响,从而优化并获得最佳实验条件。
方法:比较不同转膜电压和时间、转移缓冲液甲醇含量、不同化学发光剂对小分子蛋白的检测效果。
结论是选用高电压、短时间组合,选择含20%甲醇转移缓冲液和飞克级化学发光剂信号均有助于小分子蛋白免疫印迹检测[11]。
免疫学:潘多拉魔盒的科学钥匙
{学科加油站}【人体冷知识】人的额头上每长出一条皱纹,至少要皱眉达20万次。
每当你在镜子中看到额头上多了一条皱纹,就应惊叹:你为你的生命忧伤了20万次。
免疫学是什么?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在希腊神话中,宙斯送给了潘多拉一个漂亮的盒子,并警告她不要打开盒子。
有一天,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了盒子,结果一团烟冲了出来,这里面包含了各种瘟疫恶疾。
当潘多拉慌忙再盖上盒子时,只剩下“希望”在里面,但钥匙却不知所踪。
就像这个神话故事所说的那样,人类为了获得“希望”,从古到今,与疾病展开了无数次激烈的殊死斗争。
最终,人类找到了潘多拉魔盒的科学钥匙——免疫学。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一门科学。
通俗来讲,免疫学主要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目的是保护我们的身体不受疾病侵害。
大学中有专门的课程对其进行讲解,生物、医学、药学类的专业都会学到它。
免疫的由来“免疫”(Immunity)源自拉丁语“Immunis”一词,其原意为“免除税收”,也包含着“免于疫患”之意。
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赋税”与“疫患”,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呢?“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
”古代的医疗条件和设施与现代相比差很多,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每当一场大疫过后,被“瘟神”夺走的生命不计其数。
然而在这一片肃杀中,总会留下一线生机,有些患者会侥幸活下来,而这些存活下来的人们如果再经历一次相同的瘟疫时,往往能够平安度过。
疾病的痛苦与赋税之所以会联系在一起,这与西方的宗教文化有关。
在古代希腊神话与宗教故事中,疾病是人类反抗神祇后付出的代价,潘多拉魔盒的故事就是明证。
当人类文明的进步还不足以与强大的病魔相抗衡时,人类不得不违心地向“诸神”或“上帝”交纳“赋税”。
不过在这里,被免除的不是钱粮徭役,而是患病的不幸。
侥幸躲过了疾病,自然就被视为是免除了应缴的“赋税”。
尽管我国古代对于瘟疫的理解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在我国的民俗中亦有将疾病敬若神明的现象,将疾病封为“瘟神”“天花娘娘”等,顶礼膜拜;将患者视作祭祀“瘟神”的“牺牲”,等等。
【2016年】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自身免疫系统作用免疫系统的稳态控制对机体至关重要。
1970年代,就发现了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性质的T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近年来成了免疫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现就调节性T细胞(Treg)在自身免疫系统中作用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1 调节性T细胞的分类及功能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aTreg或iTreg),如Th3、Tr1,另外尚有CD8 Treg、NKT 细胞等,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异常表达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1.1 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主要为CD+4 CD+25 Treg。
Sakaguchi等[1]将CD+4 CD+25Treg缺陷的小鼠的T细胞转移到裸鼠中会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预先输入CD+4CD+25Treg可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将正常小鼠脾脏的CD+4 T细胞去除CD+25细胞后转移给同基因型T细胞缺陷小鼠将导致各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Ⅰ型糖尿病、甲状腺炎和胃炎等)和系统性消耗疾病,而注射CD+4 CD+25细胞群可以抑制这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从而最早证明了该群细胞具备免疫调节能力。
CD+4 CD+25 Treg约占外周血及脾脏CD+4 T细胞的5%~10%,CD+4 CD+25 Treg除表达CD4分子和CD25分子外,其特征标志为其高表达转录因子Foxp3。
Foxp3不仅能作为CD+4 CD+25 Treg的标志分子,还是决定CD+4 CD+25 Treg功能的关键基因。
Scurfy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病和Foxp3基因除(Foxp3-/-)小鼠引起的疾病与人类的X染色体连锁的自身免疫性变态反应失调综合征(XLAAD)疾病非常相似外,且Foxp3-/-小鼠不显示CD+4 CD+25 Treg活性。
免疫组学的研究进展
免疫组学的研究进展唐康侯永利王亚珍陈丽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西安 710032)中图分类号R39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4)01-0185-07[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等相关领域进展以及人类对免疫系统功能认识的逐步深入,免疫组学从最初解析B细胞受体(BCR)、T细胞受体(TCR)基因序列逐渐发展为解析和绘制宿主免疫系统和抗原的互作关系以及宿主免疫系统应答机制的全景图谱,主要包括抗原表位组学、免疫基因组学、免疫蛋白质组学、抗体组学和免疫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基于大量免疫学研究数据建立了ImmPort、VDJdb和IEDB等免疫学数据库,加速了新抗原表位的发现和免疫应答机制等研究。
免疫组学能够揭示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联,促进新型疫苗和免疫治疗策略开发,将有效推动个体化医疗和精准药物治疗。
近年免疫组与暴露组等的整合以及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对全面理解免疫系统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和调节机制、解析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免疫组;免疫组学;免疫信息学;人工智能Advances in immunomics researchTANG Kang, HOU Yongli, WANG Yazhen, CHEN Lihua.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and bioinformatics, and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immune system,immunomics has evolved from initially deciphering gene sequences of B cell receptor (BCR)and T cell receptor (TCR) to unraveling and mapp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host immune system and antigens, as well as panorama of host immune system response mechanisms, which now encompasses various research areas, such as antigen epitopeomics, immunogenomics, immunopro‐teomics, antibodyomics and immunoinformatics.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immunological research data, immunological databases such as ImmPort, VDJdb and IEDB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accelerate discovery of new antigen epitopes and study of immune response mechanisms. Immunomics has reveal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mmune system and disease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vac‐cines and immuno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effectively drov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and precisio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integration of immunome with exposome and fusion it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immune system's response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 well as decipher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diseas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Key words]Immunome;Immunomics;Immunoinformatics;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免疫组(immunome)是宿主免疫系统与抗原的互作关系以及宿主免疫系统应答机制的全景图谱,包括免疫系统的识别对象、识别受体以及参与免疫应答过程的其他分子[1-3]。
免疫学实验论文——抗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免疫学实验抗血清的制备及其效价测定班级:生物技术1401小组:11姓名:2016年11月抗血清的制备及免疫小鼠效价检测摘要:本试验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抗原,对小鼠和家兔进行免疫,以制备高效价抗血清。
采用多次中程免疫使产生免疫应答小鼠的血清中抗体达到实验所需的要求,然后采集小鼠血液,从中分离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利用间接ELISA 方法测得抗血清效价。
关键词:抗血清;间接法ELISA ;抗体效价前言: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牛血清白蛋白BSA )注入到健康小鼠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三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小鼠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利用间接ELISA 法,将抗原BSA 包被在酶标板上,加入待测的抗体,再加相应的二抗,生成复合物后再加入底物显色,借助仪器测得的光吸收值计算抗体效价。
材料与方法:实验主线:实验材料:包被缓冲液(0.05M pH 9.6碳酸盐缓冲液)、10ug/ml 抗原(牛血清白蛋白)、0.01M PBS 溶液、5%(w/v )脱脂奶粉、PBST 洗涤液(含0.05%Tween 20的0.01M 的PBS )、2M H2SO4、待测抗体、HRP 标记的羊抗小鼠IgG (二抗)、底物溶液TMB 、健康小鼠酶标板、酶标仪、保鲜膜、排枪、离心管、玻璃棒、烧杯、离心机、恒温箱动物免疫抗血清的采集与分离中程免疫3次间隔一周间接法ELISA 测定抗血清的效多克隆抗体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动物的免疫:1.1实验动物的选择选择实验动物应考虑抗原与动物的种属关系、抗原性质与动物种类、免疫血清的需要量、免疫血清的要求以及动物个体等因素。
选择与抗原亲缘关系远的动物,尤其在制备抗免疫球蛋白(Ig)抗体时;根据抗体的需要量选择动物,制备一抗常用动物为小鼠和家兔,制备二抗常用动物为羊和马;常用青壮年期的雄性动物。
医学免疫学绪论
发现了人类血型
1960年 Burnet, Medawar
负向免疫应答(免疫耐受):T、B细胞介导,主要针对自身抗原。
适应性免疫应答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T,B细胞识别抗原; 增殖活化阶段: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
和效应分子;
效应阶段:清除抗原。 特点: 特异性和多样性:对外来抗原的特异性识别;能够区分不同微
生物或抗原之间的微细差异;TB细胞库呈高度异质性.
1. 免疫解剖学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等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免疫细胞膜 分子,信号转导分子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
细胞; 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粒细胞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授课教师:
邱晓彦教授:中心实验楼520
82805477
尹艳慧副教授:中心实验楼609
黄晶教师: 中心实验楼503
82802710-5038
导言(p1)
1.免疫的概念 即指免除疫病及抵抗多种疾病.
2.免疫学的中心法则: 识别“自己”(Self) 及 “非己”(Nonself)
系统具有感知自身应答的强度并实施调节的能力。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是指对
抗原特异应答的T细胞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发生正免疫 应答的现象。
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遇异 己成分后,首先并迅速(96小时之内)发挥防御作 用的。没有记忆。
2021神经免疫学论文(专业范文8篇)范文3
2021神经免疫学论文(专业范文8篇)范文 神经免疫学是神经学与免疫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组织和组成成分诱导免疫应答的条件、应答特点、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等。
本文整理了8篇“神经免疫学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神经免疫学论文(专业范文8篇)之第一篇:我国神经免疫发展略览 摘要: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年的岁月,时间见证了祖国的伟大复兴,也见证了我国神经免疫事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
7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先后经历了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等发展阶段,我国神经免疫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
现就我国神经免疫研究发展做一概述。
关键词:神经免疫学,自身免疫疾病,发展 1经验医学阶段的诊疗初探 从建国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我国神经免疫领域的经验医学阶段,许多诊疗知识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医师的个人经验总结和经验的传承之上。
病例报道和临床病例观察研究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式,这些研究帮助我国学者逐渐了解了神经免疫疾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疾病分型和治疗应答等各方面的临床特点。
1.1观察性病例研究 早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就有各种神经免疫疾病的病例报道。
如这一时期出现了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临床特点的描述性研究,包括其“特殊亚型”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病例报道,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危象和合并胸腺瘤病例的报道,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急性和复发性的病例均有报道。
随后,关于神经免疫疾病的观察性临床研究文献陆续发表。
其中不乏较大样本量的临床观察,如1988年《上海医学》杂志发表了《多发性硬化81例临床分析——附1例病理资料》,1991年《上海中医药杂志》刊登了《50例重症肌无力症(重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等。
2024年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案(3)
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案(3)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案(3)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免疫应答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1)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
(2)微生物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3)微生物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酵作用等。
2.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质、循环元素、维持生态平衡等。
(2)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加工、药物开发、环境保护等。
3.免疫学的基本概念(1)抗原:能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
(2)抗体:免疫应答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
(3)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和反应。
4.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骨髓等。
(2)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
(3)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
5.免疫应答的过程(1)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屏障、吞噬细胞等。
(2)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B细胞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免疫学》课程案例的融合分析
教育与教学116 ·2023.10 引言免疫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医学、动物医学、药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免疫学理论与方法为现代生命科学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为揭示复杂生命现象的本质,探索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的新方法以及疾病防治的新技术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
免疫学课程思政内容的建设可以围绕学生理想信念,选择政治认同、国际视野、民族情怀、历史使命、科学精神、时代责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专业素养、行业需求、职业发展、职业理想和责任等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融为一体。
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等3个维度挖掘免疫学相关思政元素并进行有益探索,可为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提供一定参考。
1 研究背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1]:“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力措施,近几年,如何把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相互融合、相互支撑,找准二者之间的映射点,充分课程的承载的育人功能,已成为许多高校探索的热点问题。
如薛应钰等[2]在《植物免疫学》课程绪论教学过程中,围收稿日期:2022-10-26基金项目:2022 年贵州省级“金课”(一流课程);2021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课程思政模式下免疫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21253);2021年安顺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2021XJSZ07)作者简介:常向彩(1987-),男,河北滦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兽医免疫学、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及相关教学。
《免疫学》课程案例的融合分析常向彩1,2,杨焕春1,李勇1,孙月华1,马明1,2(1. 安顺学院农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2.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蛋禽工程研究中心,贵州 安顺 561000)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不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教学初心,通过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可以将价值观引导融入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不断提升相应专业的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与应用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伤寒论》中免疫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62期 171投稿邮箱:sjzxyx789@0 引言《伤寒论》为张仲景所著医学经典著作。
六经辨证及其传变的理论体现了辨证法原则。
伤寒六经辨证抓住了每个疾病在不同阶段的主要方面。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病毒感染时,病毒首先必在其所侵入的局部组织细胞内进行病毒复制以增加该病毒的数量和毒力即量变,同时向邻近的组织细胞扩展增加受损细胞的数量。
但是病毒达到一定量的水平或一定的毒力时,即从量变转化到质变,由于受损组织细胞增加到足以引起机体功能障碍时,实际上也就是从一经向另外一经传变的过程。
在《伤寒论》中辩阴阳是其核心,在不同的疾病症候群中,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与免疫平衡联系起来进行探索。
1 免疫平衡与阴阳平衡学说关系从阴阳学说理解到,阳气就是机体的功能活动,而阴则为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疾病情况下,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继而出现临床症候群,现在免疫学认为,免疫系统基本功能有三,免疫防御,自身稳定与免疫监视。
这些功能要正常活动,以调节和维持免疫平衡,保持机体稳定。
从这看出调节阴阳平衡是机体保持健康的部分。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中,与感染的关系极为密切的是免疫功能正常与否。
如对“伤寒”而言。
正常功能则可谓卫气足,而免疫功能低下,则可谓卫气不足。
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易感的人,即《伤寒论》中所出现的传经、直中或入三阴的转归,这些都以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从现代免疫学方法探讨皮肤粘膜完整性与整个机体的免疫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从现代医学中找出免疫水平的变化与六经病症候群的变化的关联,对研究《伤寒论》的理论可能会有一定的意义。
2 病毒感染时免疫水平的变化与六经病症候群的变化病毒感染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改变。
不同流感病毒株所致的实验性感染时,T 及B 淋巴细胞的功能活性随之改变,实验给动物注射羊红细胞病给以病毒感染,在第五天发现受感染动物体内对羊红细胞的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受到抑制,在所有流感病毒株感染的鼠脾淋巴细胞对羊红细胞的抗体形成细胞数减少,而当给感染鼠脾淋巴细胞加入非感染动物的T 细胞时,抗体形成细胞数恢复。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主要探讨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清除抗原的规律,并致力于阐明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
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与免疫学的交叉和渗透,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
机体通过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除了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生物)外,还可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的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
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自身稳定三个部分。
(1)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功能。
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乏,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但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
(2)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指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功能,如清除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等。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3)自身稳定自身稳定是指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为免疫耐受。
这赋予了免疫系统区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研究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特性和分子与细胞机制。
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即识别阶段、活化增殖阶段和效应阶段。
大量已知和未知的免疫细胞亚群和免疫分子参与到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并形成立体调控网络。
动物免疫学论文
《动物免疫学》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单克隆抗体姓名学号 101601020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年级 10级指导教师2013年 6月 2 日目录单克隆抗体摘要: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其在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抗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人-鼠嵌合抗体制备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这些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克隆抗体鼠源性等问题,使单克隆抗体凭借自身高度特异性和均一性的特点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方面显出了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故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技术Abstract: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ique,as an important tool in modern life science research,plays an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study of gene structure and protein function. Recent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biology techniques and cell biology,Several methods to generate McAb have evolved,such as immortalizationof antigen-specific B cell hybridoma technology,generation of chimeric and humanized antibodyfrom antibody by genetic engineering,Phage display technology,Ribosome display technology and Transgeneticmouse,this methods can revolved the murine problem of McAb and so on. McAb has now gained a niche as an epochal breakthrough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tumor,autoimmune disease,organ transplanting and so on. Somono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very important.Key words:Hybridomatechnique;Monoclonal antibody; Chimeric atibody ;Preparative technique;1.McAb 的制备技术现状1975 年,Kohler 和Milstein 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绵阳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形成了可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因此在1984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1]。
免疫学在21世纪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免疫学在21世纪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免疫学在21世纪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序章:免疫学的重要性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免疫学作为一门研究机体抵御疾病入侵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的学科,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当代科学家和医生们所致力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免疫学在21世纪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第一部分:免疫学的基础与发展1. 免疫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免疫学这一学科最初起源于人们对疾病抵抗力的探索。
人们通过不断观察和实践,逐渐发现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反应与其免疫系统的调节有密切关系。
免疫学的定义逐渐确立,成为了研究机体免疫反应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的学科。
2. 免疫学的发展历程和突破免疫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最具里程碑式的突破之一是爱德华·詹纳将接种术引入医学实践,并发现人体可以通过接种来获得免疫力。
这一发现不仅奠定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还为人类赢得了对抗疾病的重要手段。
另一个重要突破是路易·巴斯德对百日咳疫苗的研发。
他成功地研制出一种针对百日咳的疫苗,这标志着人类首次成功地用疫苗来预防和控制疾病,推动了现代疫苗学的发展。
尽管免疫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它仍然面临着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的理解日益深入,为未来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免疫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 免疫学与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一种利用机体免疫反应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使之成为一种有望彻底治愈肿瘤的新疗法。
2. 免疫学与疫苗研发疫苗是一种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
免疫学在疫苗研发领域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对疾病相关抗原的研究和认识,免疫学家们可以研制出相应的疫苗,为人类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免疫学综述
炎症与肿瘤摘要:炎症是一种会打乱组织内稳态的基本的固有免疫反应。
慢性炎症过程会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的各个阶段。
在本文中,我们罗列了受炎症影响的调节肿瘤生长和肿瘤拮抗作用的细胞和分子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讨论癌症的发展和炎症过程之间的相互串扰。
关键词:炎症;免疫;肿瘤AbstractInflammation is a basic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which can disrupt organization homeostasis. Chronic inflammatory process affects all stages of tumor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In this review, we outline the major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athways of the regulate the promotes tumor growth and tumor antagonism affected by inflammation , while we discuss the crosstalk between cancer development and inflammatory processes. Keywords: inflammation; immunity; tumor所有癌症中只有小于10%是由种系突变引起的,其余的则通过体细胞突变和环境因素引起。
在许多情况下,肿瘤的发展与慢性感染,饮食因素,肥胖,吸入污染物,吸烟或自身免疫有关[1]。
这些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症状就是慢性炎症,这是对组织稳态的损失的保护性反应的异常延长的形式[2]。
同样地,癌症的发展可在许多情况下,被视为组织修复和生长反应失调形式。
因此,炎症和肿瘤的进程可能是发展成异常的“伤口不愈合”[3]。
炎症和肿瘤生长的关系是由德国医生鲁道夫·魏尔啸在十九世纪的第一个观察到的[4]。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kp a ci t n [ ] a pB at ai J .Mo Mirbo,0 0,7 5) 13 v o l c i 21 o l 8( : 2 生物 学 免 疫学 进 展 》 考 文 献 的著 录格式 微 参
本刊参考文献著 录按 G / 74 2 0 { B T7 1- 0 5 文后参 考文献著录规则》 。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仅限于作者亲 自阅读过 的、 主要 的、 发表 于正式出版物上 的原始文献 , 以近 5年 国内外发表 的文 献为主 。未正式公开发表 的文章 、 应 著作 和数据等不能作为文
微生物学 免疫学进展
2 1 年第 4 02 0卷第 2 期
Po i o i m nl p. 0 2 V 1 0 N . r i M c ba I uo g n r lm A r 2 1 , o 4 , o2 .
・ 7・ 5
ptoei Ec e c i cl ad Ct bce oet m [ ] n a gnc shf ha o n io atrrdni h i i r u J .I—
版社 ,9 8 19 - - ] 19 [ 9 80 2 . 9 6
ht :/ w .enh .d .w i o i nwehm( i5 . t / w w i. tu eu t/n /e e i. t Bg ) p f .
19 ,3 0 :1 —1 .( 刊不分卷 ) 9 5 (2 ) 10 14 期
T rn I u a ,W r d r e mak T,F l n e — s i . t r s o i n el d rT a L Ar o e p e a — a h
[ ] 顾 炎武. 1 昌平 山水 记 ; 京东考古 录[ . M] 北京 : 北京古 籍
文献汇报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讨
Ab t a t Me ia mmu o o y i a mp r n u r u u o r c ii a d cn ih i c aa trz d b t a s a tte r ,a i sr c : d c li n l g s n i o t tc ri l m fp e l c lme i ie whc s h r ce ie yi b t c h o y r p d a c n s r p o r s , n p c a r s a c t o s F rt e t a h n dc mmu oo n eg t e rp o a s d n s t e a p o c e o i r g e s a d s e il e e r h meh d . o h e c ig o me ia i f l n l g i ih - a r g m t e t , p ra h s t m— y y r u h p o e su e t ’i tr ssa d r s a c b l is h v t a t d mu h atn i n T e a p ia in o t rt r e o e c i g meh d c n r v t d n s n e e t n e e rh a i t a e at ce c t t . h p l t fl e au e r p r ta h n t o a ie r e o c o i t d v lp a d i r v t d n s b l is o n e e d n h n i g a d s l i g p o lm a e n g a p n h a i t e r . e eo n mp o e su e t ’a i t fi d p n e tt ik n n ovn r b e b s d o s ig t e b sc h o ie r y Ke r s: me i a i y wo d dc mmu o o ; ta h n t o l n lg y e c i g meh d; l e au e r p r ; t a h n e e r h i rt r e o t t e c ig r s a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姓名: 苗森学院: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班级: 13级研究生学号: 1340020241指导教师: 王子荣2013年4月20 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摘要: 免疫学检测技术是指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成本低、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等优点,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介绍了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检测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免疫测定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对食品安全相关的免疫学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关键词: 免疫学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应用Immunolog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Safety TestingAbstract:The immunolog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refers to the specificity of the antigen and antibody binding reac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echnology. With high sensitivity, high specificity, detection of low cost, safe, reliable, and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and quick, in food safety testing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is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enzyme immune detection technology, ria technology, immune colloidal gold test technology,he 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ology, the new technology of immunoassay in food safety testing.The application of immunological detection of food safety related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Key words: Immunolog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Food safety testing; Applica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在食品中检测出的有毒有害物质组分和种类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近年来的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风波、人造蜂蜜事件、毒奶粉事件、狐狸肉冒充驴肉事件等都给人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食品中很多需要检测的物质含量都是极低的,样品中待检物的浓度常为μg、ng 甚至pg 级,除此之外很多的检测物除了需要检测物质本身成分以外,还需要对其相关衍生物和降解物进行测定,区别元素的价态以及同位异构体等。
如何快速、有效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残留,保证食品的安全供应是食品检验中的一个重点。
免疫学检测技术是指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成本低、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等优点,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
1、免疫荧光技术(IFA)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IFA)是指利用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进行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学标记免疫检测技术。
IFA通常有的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操作形式,是使示踪物质和抗体分子相结合,通过抗原抗体的反应进行细胞或组织内的抗原物质定位。
现在对于霍乱弧菌、痢疾志贺菌、炭疽杆菌和布氏杆菌等的试验诊断有着良好的效果,流式细胞分析是荧光抗体技术的一种特殊应用,该应用不仅能够用于检测受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 而且能够检测受染细胞内的病毒抗原[2]。
除此以外,免疫荧光技术对于检测抗生素残留也有一定的应用。
食品安全检测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应用到免疫荧光技术所衍生出的许多新技术和方法,从而达到更加精确的检测的目的。
张冬青等[3]研究了膜溶解、密度梯度分离纯化结合免疫荧光技术对饮用水中的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检测, 结果是其回收率分别为56%和35%均高于EPA1623 方法的质量控制要求。
免疫荧光技术不但操作方法简单而且成本低,在国内的水源检测方面广泛的进行使用是可以实现的。
有研究者把免疫荧光技术与微菌落技术结合使用,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菌落免疫荧光技术(M-CIF)[4]。
微菌落免疫荧光技术法重复性和敏感性都很好,通过实验用已知沙门氏菌浓度测定最低检出量,普通的方法检出为10个/mL, 而菌落免疫荧光技术为5个/mL; 通过试验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重复10次, 阳性菌落均颜色稳定,荧光明亮;而阴性菌落均荧光相对很弱[5]。
仅需5~ 6 h就能用菌落免疫荧光技术对不同菌落进行特异性的荧光染色鉴别细菌, 所以该技术在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检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6]。
2、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
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7]。
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
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
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
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8]。
常用的 ELISA 检测的农药残留种类有:有机磷农药: 有报道采用 ELISA 法检测对乙酰甲胺磷。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骆爱兰等以菊酯类农药的通用结构间苯氧基苯甲酸(PBA)为半抗原, 与牛血清蛋白(BSA)结合制备多种菊酯类农药有特异性的广谱性抗体, 建立间接竞争 ELISA 检测方法, 对 PBA 最低检出限达0.193μg/mL,抑制中浓度为 3.707μg/mL,且对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均有特异性识别[9]。
有机氯类农药:Deschamps等用毒莠定与 BSA 结合免疫兔和小鼠,分别制备多克隆抗体和 McAb, 比较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兔抗血清的线性范围为 5-5000 ng/mL, 最低检出限为 5 ng/mL, 小鼠 McAb 的线性范围为1-20 ng/mL, 最低检出限为 1 ng/mL[10]。
生物毒素是其产生菌在适合产毒的条件下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在食品加工时虽然经加热、烹调等热处理, 但所产生的毒素结构一般不能被破坏,所以食品中生物毒素也日益受到关注[11]。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各国都严格限制其在食品中的含量致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真菌毒素。
20世纪70年代LA WELL 采用了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法来检测黄曲霉毒素。
蒋建云等研究了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试剂盒, 通过对抗黄曲霉毒素抗体与待测抗原、酶标抗原的竞争免疫反应和酶的显色催化反应相结合的技术来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含量[12]。
具有提取和纯化步骤简便、分析速度快、成本低、污染少, 准确度高和一次可测定大批量等优点[13]。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因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价廉、快速和不需烦琐的预处理的优点成为现场分析的首选方法[14]。
类似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农药残留的检测过程中抗农药抗体对于结构非相关的靶抗原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与检测农药结构密切相关的个别的某些的农药或待检的代谢产物则可能与抗待检农药抗体发生交叉反应。
样品中如果存在的类似的物质,会导致该农药的定量检测降为定性检测或半定量或者出现定性假阴性与假阳性,会导致定量检测的准确程度变低,从而很大程度的影响了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灵敏度和可靠性[15]。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制备抗体的时候比较较困难、也不能够多种成分进行同时分析、对试剂的要求和选择性比较高、有对类似一定程度的结构的化合物有交叉反应、分析不稳定或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有一定的困难等[16]。
3、放射免疫技术(RIA)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RIA)是由BERSON和YALOW 1960年创建的以放射性核素为标记物的标记免疫分析的技术。
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准确性良好,灵敏度高,由于标记物放射性核素的检测灵敏性特别适用于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的精确定量测定[17]。
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是指利用放射性物质作为抗原或抗体耦联物从而不需要ELISA 中的标记酶的技术。
通常在食品的安全检测过程中的同位素是C14和H3,放射免疫检测分析技术最先用于检测人血的对硫磷残留,残留量限为10-20 ng/mL,水中的残留量检测为4 ng/mL。
CHRAM等研究了放射免疫检测在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建立了CharmⅡ6600/7600 抗生素快速检测系统。
CharmⅡ系统是利用专一的受体来识别母环(结合于同一类抗生素族中的)以便最快速检测在样品中同一抗生素的残留情况[18]。
目前该检测系统就氯霉素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氨唑西林、四环素类及碱性磷酸酶这六项检测以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可。
1986年EVRAD等将牛的尿液提取并浓缩后,通过放射免疫技术对牛尿液中诺龙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其灵敏度8 pg/mL,IC50值60 pg/mL。
通过对免疫原的设计使得放射免疫技术对它的代谢产物19- NA和19- NE也有很高检出率。
放射免疫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假阳性,可以将其大量检测阳性率较低的样品,在肉类、果疏以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的检测中有广泛应用。
放射免疫技术还能够检测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及分子类物质,例如有学者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牛奶中的天花粉蛋白进行了测定[19]。
4、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胶体金免疫技术是从20世纪在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和酶三大标记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