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美文化差异
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生产方式和历史传统对文化的根本 影响
渔猎文化 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 工商业文化 后工业文化
二、中美文化的差异
美国文化的强势表现
美国文化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她比较适 应现代生产方式。
现代世界主流生产方式就是马克思描述 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社会化的机器大 生产为物质条件、以专业化分工为产业 基础,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 础、以资本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经济制度。
美国的文化特征
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个人主义; 倾向于不信任政府; 基督教新教的宗教传统(荣耀上帝做上帝的
选民、节俭、敬业、契约精神); 反对权威,赞成制衡; 鼓励竞争; 崇尚人权; 倾向于忘记过去,忽视未来,集中精力尽可
能扩大眼前的利益。
五月花号协议
1620年9月16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乘五 月花号前往北美。全船乘客102名,其中,分 离派教徒35名,余为工匠 、渔民、贫苦农民 及14名契约奴。11月21日,到达科德角(今马 萨诸塞州普罗文斯敦),于感恩节后第一天 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在登陆前,即11月21 日由分离派领袖在船舱内主持制定一个共同 遵守的《五月花号公约》,有41名自由的成 年男子在上面签字。
获诺贝尔奖大学排名
大学名称 剑桥大学 哈佛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芝加哥大学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 柏林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慕尼黑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
国别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德国、美国 德国 美国
注:截止1901-2000年的三大自然科学奖
获奖数 56 38 32 22 19 18 17
消费主义的出现
中美文化差异比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姆大叔
这一绰号产生于1812年美英战争时期。纽约州的洛伊城有一位肉类包装商,名叫塞缪尔· 威 尔逊。他诚实能干,富于创业精神,在当地很有威信,人们亲切地叫他“山姆大叔”。战 争期间,他担任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军需检验员,负责在供应军队的牛肉桶和酒桶上打戳。 1812年1月,纽约州长带领一些人前往其加工厂参观,看到牛肉桶上都盖有E.A.—U.S.的标 记,便问是何意思。工人回答,E.A.是一个军火承包商的名字,U.S.是美国的缩写。凑巧的 是,“山姆大叔”的缩写也是U.S.,所以一个工人开玩笑地说,U.S.就是“山姆大叔” (Uncle Sam)。这件趣事传开后,“山姆大叔”名声大振。人们把那些军需食品都称为 “山姆大叔”送来的食物。美国人还把“山姆大叔”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以及爱国主义的 精神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和共有的品质。从此这个绰号便不胫而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 出现过“山姆大叔”号召美国青年当兵的宣传画,流传很广。1961年,美国国会正式承认 “山姆大叔”为美国的民族象征。
自由女神像
美国纽约贝德洛斯岛的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女神像源于19世纪中叶。1865年的一 个仲夏夜,一伙著名的法国文人在巴黎郊区的一个小镇聚会。大家无不感叹法国君主立宪 制的腐败,而盛赞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法律教授戴拉布莱提议在美国纪念独立革命胜利100 周年时,由美、法两国共建一座雕像以纪念两国在那次战争中结成的友谊。在座的青年雕 塑家巴托蒂当即承担了设计的重任。巴托蒂前往美国,选中了纽约湾的贝德洛斯岛为神像 坐落地点。同时,一座自由女神像在他的胸中孕育成熟:神像全身重心落在左脚上,右脚 跟抬起,表现出无畏向前的勇气与毅力;脚踏断裂的锁链,象征她赢得了自由;左臂弯曲, 手握着一部法典,上写着"7月4日";右手高擎火炬,为在封建、愚味束缚下追求光明的人 们导引着路途;头上戴着7束光芒的冠冕。有人说女神以巴托蒂的未婚妻为模特,也有人认 为女神更象巴托蒂的母亲。巴托蒂采用了古老的凸纹制作技术,即把薄铜片附在结实的模 型表面。内部结构则由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设计。一位铜 器制造商将神像所需的全部铜料无偿捐赠给巴托蒂。戴拉布莱及巴托蒂又多方筹款,经过 近10的努力,神像于1884年7月4 日正式移交给美国。当神像运到贝德洛斯岛时,美方募集 的建造座基的款项仅够建3层石基。此时,报业名流杰斯福.普利策在《世界报》上向纽约 市民呼呈捐款,并宣布捐款者捐献数额无论大小,其姓名一律登载。涓滴居然汇为流水, 1886年10月28日,女神像终于落成。
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它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碍和鸿沟。
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复杂而多面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
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
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
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
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
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联系的,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
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评价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谊中建立和实现的。
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
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
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
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
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
在美国,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表现出人情较为淡漠,但却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论文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具有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国与我国建立越来越密切,由于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中美的社会关系,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风俗和社会礼仪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美国文化主张谦虚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荒诞粗俗。
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关键词:中美差异文化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政治的多元化的发展,各国的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然而文化是沟通各国之间的桥梁,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的文化特点也不相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历史性,呈现了人类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中美文化是人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美文化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美国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在美国,人们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与赞美。
但是中国人却很谦虚,不喜欢张扬性格。
文化障碍的确会影响跨文化交际。
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2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差异2.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①美国人的个人荣誉感美国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美国人的这种个人荣誉感与其崇尚的个人奋斗不无联系。
在美国人看来,个人荣誉的取得是建立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上的。
没有个人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就不会有所成就,当然也就谈不上荣誉感。
因此,在他们取得荣誉后,他们会毫不掩饰的加以炫耀,而不是“深藏不露”。
以至于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是毫不谦虚的。
②中国人的谦虚谨慎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美比较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美比较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美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中美两国文学的学科,旨在比较两种文学传统和作品之间的异同之处。
作为一门跨文化的研究领域,中美比较文学通过对中美两国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旨在拓宽我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创作的理解和认识。
中美两国文学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学传统,反映了不同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特点。
中文文学源远流长,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美国文学则以其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特点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两国文学在不同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创作风格,这为中美比较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研究对象。
中美比较文学不仅关注两国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点,更注重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中美文学作品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下的作者所面临的不同人生境遇、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
这种比较不仅扩展了我们对中美两国文学的认识,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
中美比较文学的研究可以提供一种跨文化的视角,有助于搭建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桥梁。
通过研究比较文学,我们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友谊。
此外,中美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认识,推动文学研究的发展。
总之,中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文化的研究领域,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美两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文学传统和作品主题的比较,我们可以拓展文学的边界,促进文学交流与对话,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和审美享受。
同时,中美比较文学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探索其他文学比较的可能性和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分段结构,以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框架。
下面是一个示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中美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概述,指出了该领域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差异The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Western CultureFENG Jian-min XU Li-hongDepartment of Foundational Education,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5713Abstract: Culture is a social phenomenon, is a product which people have been creating for a long time. And it is a historical phenomenon, social and historical sediment. Accurately speaking, culture is history, geography, traditional customs, life style, literature and art, criterion of conduct, mode of thinking, value concept of a country or a nation.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uch as differences in integrity and individuality;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onversation; differences in value concept and moral criteria; differences in social relation; differences in social ceremony; differences in social customs and so on.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Key words: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western culture; difference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
中美文化比较
中美文化比较罗伯特〃戴博2009-8-128月12日,中国公共高级管理硕士项目常州班有幸邀请到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华中心主任Robert Daly先生来学院做演讲。
戴博先生的讲座生动有趣,使得在座的每一位学员都饶有兴趣的度过了这愉快的两个小时。
在演讲的开始前,张梦中教授首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戴博先生的背景。
戴博先生是从2007年开始在马里兰大学全球华人事务研究中心担任主任一职。
他于196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雪城,毕业于当地的一所私立大学--锡腊丘兹大学,开始时主修美术专业,后来转入了文学系,并获得了文学学位。
毕业以后,从1986至1991年,戴博担任了美国驻中国的外交官,专门负责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因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此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他,为了更好地工作,开始学习中文,在工作中结识了很多中国的朋友,从而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1年戴博辞职回到了美国,在康奈尔大学教授中文,其间,应好友姜文之邀,他来到了《北京人在纽约》剧组,扮演了男二号--大卫,让无数中国人记住了他的面孔。
1993年,戴博辞去了康奈尔大学的职位,开始了丰富多彩的自由职业者生涯。
他曾参加过上海人艺的话剧表演,曾在跨国公司做过高级白领,曾为江主席、基辛格等领导人担任过翻译,也在上海参与制作中国版的"芝麻街",......2000年和 2001年,戴博就任于克林顿政府下的中美住房合作项目主任,之后的6年时间里,他在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研究中心担任主任职位,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贡献。
今天,戴博先生演讲的主题是比较研究中美文化。
长期的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并加上流利的中文,使得戴博先生对于中国的文化有着极为深入的了解。
他常常用怀念的语调自称南京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因此,今天的主题对于戴博先生来讲是再合适不过了。
首先,戴博先生给我们明确的文化的定义。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传播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分析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传播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在文化传播和艺术表现形式上,依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分别从语言、音乐、电影、绘画和文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语言方面,中文是一个象形文字,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内涵。
与之相比,英文则是一种拼音文字,比较简单直白。
在语言文化传播方面,中文更注重准确和精准,英文则更注重交流和沟通。
这也导致了中国文化更注重以文化的形式进行表达,而美国文化则更注重以语言进行传播。
音乐方面,中国的音乐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音乐体系。
中国的音乐主要是以民族音乐为主,注重着重快板和慢板的交替,更注重氛围的营造。
而美国的音乐则更加注重节奏感和旋律感,包括了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爵士音乐等多种类型。
美国的音乐更加注重充满激情和活力。
电影方面,中国和美国各自拥有着发达的电影产业。
中国的电影更加注重戏剧性和文化氛围的营造。
中国的电影注重拍摄艰苦历程、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现出了独特的人文关怀。
而美国的电影则注重好莱坞制作,特效和大片引领潮流。
美国电影注重画面的美感,强调人物和情节相辅相成。
绘画方面,中国和美国有着截然不同的绘画传统。
中国的绘画更加注重意境和情趣,注重墨韵和意蕴。
中国的绘画有着诗意和哲学的内涵。
而美国的绘画则注重真实和生动,具有比较强的色彩对比和明暗度的表现。
文学方面,中国和美国都有着极为独特的文学传统。
中国文学注重古代文化与现代审美之间的交融,注重形式的创新以及概念的突破。
而美国文学则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探讨。
美国文学倡导的自由思想和创新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全球读者的喜爱。
总之,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传播和艺术表现形式都各有特色。
虽然存在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也是两国文化交流中难得的财富。
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将越来越模糊,两国文化将助力于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世界文化。
中美文化差异的简介
有关中美文化差异的简介文化概念广泛,给它下一个明确定义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人类长期生产与创造的产物。
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特定的文化包含着特定的政治与经济特点,狭义而言,一个国家的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模式,艺术科技,宗教信仰和价值观,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中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其中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其中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人员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保持绝对的忠诚作为回报。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贯穿了中华民族大部分时期,同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谓是方方面面的。
其中因为儒家思想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一切言行皆以集体利益为基础,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的基础,而且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置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而在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是崇尚个人自由的社会。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美国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美国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她包含一个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层的心理积淀。
说到两个民族思想与行为的不同,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由于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
就像两个不同的根系,会生长出两棵不同的大树一样。
中国与美国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理解这些差异,首先要理解中美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
中、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中、美文化的几个特性之上。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这古老的岁月本身就具有无尽的财富,文化也同名胜古迹一样,时间愈久远,便愈具有无以伦比的价值。
然而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树,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败叶。
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你望着这棵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你会为她的苍劲美丽而折服,你也会想象有多少岁月神奇的秘密蕴藏其中。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
中国的社会关系也就好比这棵大树的根系,树越古老,根系越繁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
而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
美国人没有丰富的历史宝藏可挖掘,但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去承受,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
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
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
中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_策略
中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_策略论文导读::表现在禁忌、红色的象征意义、手势、平等、身体接触等方面。
文章分析了这些差异的原因并给出应对之策,指出文化无优劣、差异需认识、交流应加强。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文化(culture)的定义是customs,arts,socialinstitutions,etcofaparticulargrouporpeople,即文化是某群体或民族的风俗、人文现象、社会惯例等。
中美文化对比一直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在各种文化差异中,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有着特殊的地位。
随着通讯和传媒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越来越多地看到异国的生活方式。
然而面对中美日常生活中的差异,人们往往会感到迷惑甚至会对对方做出错误的、不科学的评价,最终导致跨文化冲突乃至产生民族偏见。
一、中美之间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现象1.禁忌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禁忌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人见面聊天时喜欢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及子女情况。
而美国人却认为这些方面属于个人隐私,尤其询问妇女的年龄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不礼貌行为。
由于谐音的缘故策略,中国人普遍喜欢数字6、8、9,而讨厌数字4。
而美国人认为13是不吉利数字,电影院的座位没有13排,也没有13号。
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我们就会明白显而易见的18层高楼怎么会有人住在19层呢?为什么明明13楼却只见12+?中国人却不这样认为,如鼎盛时期的姚明在休斯顿火箭队效力时即身披13号球衣。
2.红色在颜色方面,中华民族有崇尚红色的心理。
在汉文化中,红色象征吉祥如意、喜庆欢乐免费论文。
逢年过节,红灯高挂,家家要贴红对联婚嫁迎娶,披红戴花,夫妻双双人洞房。
红双喜、红喜事寓意于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中国女孩也喜欢以红取名。
红色还有浓郁的政治色彩,象征着革命和兴旺。
红色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喻指恼怒、生气、害羞、嫉妒,如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等。
但红色在西方人眼里,却为不祥之兆。
在英语中就有战争、流血、恐怖、愤怒、困境、放荡等多种含义。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摘要: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家庭,各个国家因历史文化底蕴的不同,导致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
因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人们对其他国家文学作品的评论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中西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东方人民在对西方文学进行评论时会有其不同的观点。
英美两国的发展历史不同,其相对的文学作品在类型、语言表达上也均有不同,文章讲述中西文化差异及两个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发展及特点、英美文学评论的概念,然后探究了英美两国文化差异对英美作品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英美文学评论;影响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105-02收稿日期:2020-01-03基金项目:本文是青岛大学2019年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8500002)作者简介:张贞媛(1998-),女,韩国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专业;李彩愿(1998-),女,韩国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专业。
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可从该国家文学作品中看出,英国与美国历史底蕴不同,其文学作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又因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其思维理解方面也均有不同,当我们对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评论时,则会出现不同的理解角度。
而在众多文化差异中,比较鲜明的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因其历史、语言等因素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作品的评论也会有所不同。
一、英美文学作品的发展及特点英美两国的文学作品都是用英语语言来表达的,但其历史底蕴不同,在表达思想上会有一定的不同之处。
1.英国文学史的特点。
英国文学作品受生活、历史、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从古典主义阶段向现代主义阶段不断迈进而形成了特有的写作特点。
2.美国文学史的特点。
美国发展史较短,先时其文学作品一直在模仿英国的作品。
后因美国国家能力和经济地位不断地增长,其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18世纪末逐渐形成了自己国家特有的文学特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美人文差异对比
对中美文化差异的感受
• 在这次的美国之行之后,我更加深 刻的了解到了中美两国在人文精神 上一系列的差异与不同,我们有义 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 统文化,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 应采取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吸收 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一代 的传承下去。
我们该如何适应人文精神?
因为
少年强则国强
•
不舍的毕业晚会
人与文化
• 美味可口的食物
宏伟壮观的美式建筑
多姿多味的课堂
美国的历史民族文化
• 美国的文化在教育和民族等 领域表现的最为明显,美国 教育以态度开放和价值多元 著称。美国人认为民族的就 该是世界的。
美 美国的文化教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
强调的是探索和了解文化的过程,引导学 生朝开放的、多样性的方向,而不是朝着 某个单一的和既定的结论进行思考。美国 人在特定的联邦政府的教科书中学到的是 他们自身伟大的美利坚民族、残忍的美国 政府及力挽狂澜的美国总统。 这就是他们对于自身的文化达到了痴迷的 态度,对政府保持着警惕,对总统充满敬 佩的原因了。
中国人眼中的自然
• 如今,中国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基本国策,所 以便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 将养育我们炎黄子孙的土地大量开 发,将孕育我们的水源和大气不断 破坏,换句话说,在中国人的眼中, 自然就是金钱,中国人所关注的是 人类如何改变自然环境。于是便在 许多城市中出现了水污染、雾霾等 环境问题。
中美在对待环境方面的差异
美国人在意的是自然如何改变 他们的生活,于是便有了回报自然, 感恩自然这一说法。而中国人便在 意的是他们能从自然中牟取什么利 益,于是也便有水污染、大气污染 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我的感想 自然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条 件,美国人就是意识到了经济与自 然环境要相辅相成这一点,才有机 会成为超级大国,所以,我想中国 人不能再因为一味地追求GDP的 增长而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美 好的中国,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强国。
从母女关系主题看美国华裔文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从母女关系主题看美国华裔文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
差异与冲突
孙彩虹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1)010
【摘要】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这在当今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得以体现.美国华裔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其母女两代人的隔阂与冲突最能反映这种文化差异.在同一家庭,当注重谦卑、孝顺的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以“个人主义”、“自由”、“平等”为核心的美国价值观,会产生怎样的误解和冲突,又是怎样获得沟通与和解.本文主要以谭恩美、汤亭亭等华裔女作家的作品为例,以母女关系为切入点,探讨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孙彩虹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州350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从中美文化差异看《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冲突与和解 [J], 张东京
2.从《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J], 马丽娜
3.东西方文化冲突在母女之间的反映——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J], 张伟
4.东西方文化冲突在母女之间的反映——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J], 张伟
5.从《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J], 辛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现中美文化差异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常常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
以下是一些体现中美文化差异的文学作品:1. 《红楼梦》(中国):-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宗法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价值。
2. 《呼啸山庄》(美国,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这是一部经典的美国小说,通过对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的情感纠葛描写,反映了19世纪初美国社会的个人主义、自由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浪漫情感。
3. 《活着》(中国,作者:余华):-余华的这部小说描绘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动荡历程,通过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变迁。
4.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通过对盖茨比的描写,反映了美国社会对财富、地位和美国梦的追逐,同时也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和空虚。
5. 《平凡的世界》(中国,作者:路遥):-这部小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面临的生活困境,展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动荡和变革,以及传统与现代、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6. 《杀死一只知更鸟》(美国,作者:哈珀·李):-这是一部美国文学经典,通过对少女斯卡特和她父亲阿蒂库斯的生活描写,涉及了美国南方的种族和阶级问题,以及对正义和道德的思考。
7. 《白鹿原》(中国,作者:陈忠实):-这部小说通过对白鹿原上各家族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巨大变革,涉及了封建社会、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时期。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体现了中美两国在文化、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和独特性。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交流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交流文化是由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传统习俗决定的。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成为了普遍存在的现象。
文学作品是人们传达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通过文化差异和交流的描写与反映,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1.文化差异在文学中的表现文化差异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经常导致人们在价值观、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等方面的误解和冲突。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德服人”,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主义和权利。
这种差异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例如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文中描写了荣府和贾府之间的差异,其中表现了南北方文化和文武之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巨大差异。
同样,在英国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简·奥斯汀通过描写不同家庭和社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巨大差异。
2.文化交流在文学中的体现文化交流是各种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主题。
文学作品可以反映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
例如,印度文学作品《论世》中体现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文化融合,同时也表现了宗教和文化信仰之间的分歧。
另外,美国文学作品《老人与海》中,则描写了古巴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在两种文化之间寻求共同点,以此反映人类共通的价值观。
3.文学作品中文化差异和交流的意义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和交流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和交流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此外,在全球化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文学作品也可以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文化冲突和误解。
总之,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和交流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在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因此加强对文学作品中文化差异和交流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全球文化交流和融合。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有哪些不同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有哪些不同1.社会结构: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核心。
中国有着强烈的家庭价值观念,重视家庭内部的亲密关系和责任。
相比之下,美国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重视个人的成就和个人权利。
2.教育体系:在中国,教育被视为一种机会,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是家长的一种责任和优先考虑。
在美国,教育也很重要,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发潜能。
3.礼仪和礼节:在中国,礼仪和礼节非常重要。
人们会更注重面子和尊严,在公共场合中尽量避免表达直接的批评或拒绝。
而在美国,人们更注重诚实和直接表达,通常更愿意接受直接的反馈和建议。
4.饮食文化:在中国,人们喜欢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大餐,讲究菜肴的味道、形状和色彩。
餐桌礼仪也非常重要。
而在美国,餐桌上通常会有更多种类的食物和饮品,但餐桌礼节相对简单,更注重交流和享受。
5.宗教信仰: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对文化和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仍然会尊重传统和祖先。
相比之下,美国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信仰自由是美国宪法所保护的基本权利。
6.社交习俗:在中国,人们重视面子和社交阶层,礼貌和尊重他人的地位非常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送礼或请客来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而在美国,人们更注重平等和尊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社交场合中更注重自由的表达和意见交流。
7.婚姻与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家庭的基础,大多数人倾向于把婚姻视为一生的承诺。
而在美国,人们普遍更注重婚姻的个人幸福和互惠关系,离婚率相对较高。
8.对待时间的态度:在中国,人们对时间有着不同的看法。
虽然中国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效率和准时,但仍然存在“中国时间”的现象,人们在处理事务时更注重灵活性和忍耐力。
而在美国,准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念,人们更注重时间管理和效率。
9.艺术和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如京剧、曲艺、书法和绘画,一直以来都受到推崇和传承。
中美乡土文学比较
中美乡土文学比较
中美乡土文学是指反映和描写特定地域和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在中美两国文学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中美乡土文学的一些比较:
1.历史背景:中美乡土文学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发展。
中国乡
土文学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文学,如《诗经》等。
而美国的乡土文学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农村和地方色彩鲜明的地域。
2.题材和主题:中美乡土文学都关注农村和乡村生活的方方面
面。
中国乡土文学经常探讨农民的生活、农村社会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而美国乡土文学通常关注个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乡村社区的发展和演变、人与土地的联系等。
3.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中美乡土文学在两国都有着多种不同
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在中国,有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丰碑文学,以及现代的鲁迅的《阿Q正传》、石黑一雄的《河童》等。
而在美国,乡村现实主义文学是较为典型的流派,包括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等。
4.反映现实和社会问题:中美乡土文学都致力于反映和关注农
村和乡村社会的现实问题。
中国的乡土文学常常反映农民的困境、社会等级和不公平现象,以及现代化进程对农村生活
的影响。
美国的乡土文学则关注农村社区的变迁、种族和阶级问题,以及现代化对乡村社会的冲击。
在中美乡土文学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和相似之处,这些差异往往源自于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背景。
无论如何,乡土文学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农村和乡村生活的描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关注这个重要的社会领域。
美国华裔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解析
美国华裔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解析吴绍容(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安355000)摘要: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主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包含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种趋势是美国华裔文学正在逐步实现中、美文化的融合,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现代美国文化的精髓,实现两种文化的兼容并蓄;另一种趋势是疏离中国传统文化,在进一步割裂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撇清自身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中国传统文化;差异性中图分类号:I106.91;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133(2016)05-0088-03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mericanLiterature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WU Shao-rong(Ni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a n 355000,Fujian ,China )Abstract :The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merican mainstream literature.The current Chi-nese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contain two different trends.One trend is that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is gradually ex-periencing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modern American culture ,to realize the eclecticism of the two cultures.The other trend is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lienated and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fragm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distances itself off the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 specific combination of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further conclude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fu-ture.Key words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ifferences美国华裔文学是华裔美国人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在对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的区域要进行定义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晒黑
中国人美白
美国人-刀叉和面包
中国人 筷子和米饭
地图上法国是世界中心
地图上中国是世界中心
美国人
中国人
“我”(手势指胸脯) “我”(手势指鼻 子) 勤洗澡 勤洗衣服 甜早点 咸早点 吹嘘所送礼物价值 贬低所送礼物价值 当客人面拆礼物 客人走后悄悄看礼物 向坟墓上送鲜花 向坟墓送食品
以上就是我与大家分享 的一些中美的文化差异
Thanks for watching!
• 中国人在衣着方 面注重身份是否 得体,人与人之 间的交往都比较 注重礼节对老人 家都直接称呼名 字"越代","越身 份"的不拘礼表现, 在中国人眼中则 认为是失礼的行 为。
一些生活习惯
收信人地址在信封下方
•
收信人地址在信封上方
黑色的葬礼
迈 克 尔 杰 克 逊 葬 礼 现 场
白色的葬礼
中美文化差异
12级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许怡飞
观念mind
集体主义:一般而言,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反映了 社会科学家称为“集体主义”的取向。这些亚洲文 化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谦虚。
个人主义:相反,美 国人通常表现出一 种个人主义取向。 他们更重视独立性。 自我实现即使不是 一种期望,但至少 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美国人更重视不受 外部制约的“自 由”。父母一般不 干预子女的发展。
礼仪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比较不拘礼,即使双方在年纪上或地 位上有很大分别也不例外。这方面的例子多不胜数,例如 很多学生对教授,及晚辈对老人家都直接称呼first name可 见一斑。这种"越代","越身份"的不拘礼表现,在很多东方 人眼中则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 在特殊的PARTY中会比较重视着装,并且每天都 要穿不同的衣服,因为美国人都是每天早上起来 洗澡,洗完后就穿干净的新衣服了。如果你第二天 和第一天都穿相同的衣服的话别人就会以为你夜 不归宿。
美国人囗中的朋友定义比较广泛,而且有区隔性;譬如 说工作上的朋友、打球的朋友、学校的朋友、喝酒的朋 友等等,而且朋友之间绝少吐露私人的事情。美国人倾 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
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
• 中国人侧重于关系取向。保持和谐的关系比完成 任务更重要。
相比之下,美国人侧重于任务取向。完成工作通 常比关系更重要。
社会关系
• 中国人的社会关系 比美国人构, 他们可基于自己在 结构中的位置和惯 例确定自己的行为 方式。
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 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友谊义务
中国人友情通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可能拥有 终生挚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 供任何形式的帮助。 与他人的关系通常意味着彼 此之间的义务。朋友之间借钱是相当普遍的,而 美国人朋友之间借钱是凤毛麟角的。
• 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他们注重的是眼前和未 来的情况。KILL TIME时间意识非常强烈,行人匆匆少 有交谈。
指定身份与获取身份
在中国的传统中,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基 于继承特征, 例如年龄、性别和家庭,但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
风 雨 哈 佛 路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个人地位主要基于自己的成就, 包括受教育程度和事业上的成功。
和谐与“事实”
• 中国人所受的教育通常是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 评和具有争议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周围的人中保 持和谐,给别人留“面子”。
• 相反,美国人通常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 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 的意见。他们对“面子”并不在意。
时间观念
中国人比较怀旧,也比较注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