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运城市政府公众信息网2013年09月27日文章来源:市统计局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以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县域经济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职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的重要环节。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运城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剖析运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相应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近年来运城市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运城市辖1区12个县(市),其中县域经济包括10个县、2个县级市(盐湖区作为市辖区,不在县域经济统计范围);县域土地面积为1.297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1.5%;2012年末总人口为450.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6.8%。近年来,运城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2012年,运城市县域经济实现生产总值903.3亿元,占全市的84.6%;财政总收入57.6亿元,占全市的7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5亿元,占全市的9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46.7亿元,占全市的7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2亿元,占全市的67.5%;外贸进出口总额9.3亿美元,占全市的87.7%。从运城市县域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所占比重看,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县域经济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根据2012年12个县(市)三次产业构成状况,可将县域经济分为工业主导型、农业偏重性和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基本均等型三种类型,其工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县(市)分别为河津市56.3%、闻喜县50.8%、永济市55.7%、垣曲县45.9%、新绛县44.5%、绛县45.2%、稷山县38.7%;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县分别为夏县44.2%、临猗县36.5%;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基本均等型的县分别为万荣县、平陆县和芮城县。

(三)工业仍是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

从运城市12个县(市)三次产业增速看,第一产业保持了平稳增长,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稳中有升。2012年,12个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6.4%—6.6%之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20.0%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0.0%左右。与全市比较,有5个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6.5%的平均水平,有5个县的增速与全市持平,仅有2个县的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第二产业中,平陆、万荣等5个县(市)增速超过20%;在第三产业中,有9个县(市)增速在10.0%以上,其中临猗、芮城、夏县3个县增幅最高,分别为11.8%、11.6%和11.2%。

(四)县域“三大需求”高位运行

2012年,运城市12个县(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6.7亿元,同比增长23.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2亿元,增长14.9%;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3亿美元,增长-21.8%。2012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为78.2%;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为67.5%;县域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为87.7%。

(五)县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以两位数增长

2012年,在12个县(市)中,有11个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达

到13%;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看,有11个县(市)增长速度超过12%,其中临猗和万荣2个县分别达到14.2%和14%。

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实力相对不强,发展水平仍显滞后

近年来,尽管运城市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横行比,县域经济实力仍然比较弱,发展水平滞后。2012年,运城市12个县(市)人均GDP为20096元,同期全国人均GDP为35354元,全省为33712元,运城12个县(市)人均GDP仅是全国的56.8%,全省的59.6%。同时,在12个县(市)中,仅有河津、永济和闻喜3个县(市)人均GDP超过20000元,其他9个县人均GDP均低于此水平,其中万荣、平陆和夏县人均GDP刚过万元,分别为11460元、11269元、10034元。

(二)产业升级步伐缓慢,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呈现出“一产较重,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特点,且产业结构雷同,层次低,升级缓慢,综合竞争力不强。2012年,在全市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18.7%,第二产业占比为49.4%,第三产业占比为31.9,而同期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10.1:45.3:44.6,全省为5.8:57.8:36.4。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偏高;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虽然高于全国,但低于全省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低于全国12.7和全省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逐渐加剧,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2012年,我市河津、闻喜和永济3个县(市)GDP总量合计达到398.8亿元,占到县域经济总量的37.3%。人均GDP最多的河津市为46254元,永济市为26606元,闻喜县为23221元,而人均GDP最少的夏县仅为10034元,平陆县为11269元,万荣县为11460元。县域经济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河津市为8625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024元,最低的垣曲县仅为4220元,高低相差2倍多。

(四)县域财政困难问题突出,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乏力

2012年,运城市12个县(市)地方财政总收入57.6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72.9亿元,财政赤字115.3亿元,县域经济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解决财政资金周转,尤其是一些乡镇,财政困难问题更为突出。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运城市县域金融信贷普遍趋紧。2012年末,运城市12个县(市)金融机构贷款额为426.2亿元,仅为全市的60.1%。由于缺乏资金,县域经济中的一些重点企业该扩大生产的扩大不了,该上新项目的上不了,该搞技改的搞不成,丧失了发展的机遇。

(五)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运城市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收入差距仍在拉大。2005-2012年,运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5%,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低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5年的7507元扩大到2012年的11867元。分县(市)看,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的县(市)分别是临猗县7785元、稷山县6709元、新绛县6991元、芮城县6809元、永济市8082元、河津市8625元;4000-6000元的县分别是闻喜县5934元、绛县5886元、万荣县5597元、夏县4692元、平陆县4237元、垣曲县4220元。

三、推进县域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加快发展、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重点加强经济结构调整,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和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