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亳都都城遗址碑记
殷墟都城建筑遗址
殷墟都城建筑遗址作者:王伟来源:《醒狮国学》2019年第02期“戊子贞,其烄于洹泉。
”洹河是安阳的母亲河,孕育了安阳儿女,也滋养了灿烂的古都文明。
在洹河之滨这片战略要地上,发生过无数次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
随着考古发掘,被湮灭3000余年的古都遗址重现于世人面前。
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建筑的先进水平。
考古发掘聚焦殷墟遗址坐标殷墟古称“北蒙”,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甲骨卜辞中又称其为“商邑”、“大邑商”。
1928年——1937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科学发掘。
发掘总面积为46000余平方米,在殷墟范围内发掘出宫殿宗庙、王陵、手工作坊等遗址,确定了史书中记载的“殷墟”的具体位置。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边殷墟的宫殿区遗址上,修建起了殷墟博物苑。
它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形,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结构而成。
苑中建筑由著名的古建筑家设计,严格地构筑在原建筑的遗址上。
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
殷墟博物苑不仅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而且还具有园林特色。
随着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殷墟的范围仍在不断地扩大。
近年来,殷墟考古仍不断有惊世发现,1990年的郭家庄、1991年的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1999年的洹北商城、2001年的花园庄东地等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震惊中外学术界。
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3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在殷墟宫殿区以东的大司空村进行考古发掘。
18座保存完整的匈奴墓葬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殷墟文化的内涵。
殷墟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匈奴墓葬、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殷墟博物馆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商都遗址PPT小组1
· 被 破 坏 的 商 都 遗 址 ·
· 政府对商都遗址的保护·
位于郑州市区内的一段正 在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商代古城 墙(2月2日摄)。 近日,郑 州商代遗址保护项目全面启动。 按照项目规划,将用6至7年的 时间,分4个片区分期对郑州 商代遗址保护项目进行改造。 其中保护项目核心区总体规划 为1.5平方公里。 郑州商代遗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位于郑 州市区内,面积25平方公里,距今约有3500多年。城址的平面近似长方形, 四周是高筑的城墙,城墙周长约7公里。近年来,一些地段的城墙原貌破坏 严重,亟待保护。
· 调研背景及目的·
• 我们祖先就是在这个地方开始营造3600年 前商代的国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 郑州商城是最早的一个. • 郑州商代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 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前期都城遗 址。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市区内,面积25平 方公里。它是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前 期城市遗址,目前仍存在着一座周长为7公 里的商代城墙。在这个城内出土的两件铜
被遗忘的商都遗址
2016/5/15
· 商都遗址简介·
• 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为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又称汤、成汤)所建 的亳都;位于郑州市管城区和二七区一带,占地约25平方公里,是公 元前16世纪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市区内最早的都城 遗址。该遗址分宫城、内城和外城,出土大量青铜器,至今保存几段 约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 • 遗址发现于1950年。1952年10月至1953年,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 班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岗一带先后两次发掘,发现了很多 重要的商代遗迹和遗物,并命名为商代二里岗期文化。1955年秋在商 代遗址中部的白家庄,发现商代夯土层。经沿着夯土的走向钻探调查, 在今郑州老城及北关一带,发现了长方形的商代城垣,一般称为郑州 商城。此后,河南省文物部门多次进行发掘。经考古发掘证明,该城 早于安阳殷墟。 •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亳是中国哪个城市的名字?
亳是中国哪个城市的名字?亳是中国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名,它是哪个城市的名字呢?下面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亳城的来历和特点吧!一、亳城的历史渊源1. 亳城的起源亳城位于河南省亳州市,古代称为亳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据史书记载,亳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朝晚期,是古代中国九州之一的冀州的重要都城。
2. 亳城的辉煌亳城曾是春秋时期的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周公旦就是在此建立了西周朝的政权,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先河。
亳城也是古代“九州”中的第三州,代表了华夏文明的重要一环。
二、亳城的地理特点1. 地理位置亳城位于黄淮平原的北部,地处中国华北地区,东临徐州,南接蚌埠,西靠商丘,北连淮北平原。
地理位置优越,为亳城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
2. 自然环境亳城的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适宜,降水充沛,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亳城境内还有众多湖泊和山川,风景秀丽,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三、亳城的文化底蕴1. 历史遗迹亳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周公庙和亳州博物馆。
周公庙是供奉周公旦和其他历代贤臣的宫殿式建筑群,展示了周朝的辉煌文化。
亳州博物馆则陈列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让人感受到亳城悠久的历史底蕴。
2. 文化传承亳城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尤以曲艺和民间音乐为主要代表。
亳城的皮影戏、秧歌等传统艺术形式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独树一帜,至今仍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3. 名人荟萃亳城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如孟子、墨子、荀子等,他们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亳城也是中华民族的三大祖先之一伏羲的故乡,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亳城的现代发展1. 经济繁荣近年来,亳城经济蓬勃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亳城成为了河南省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和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2. 现代化建设亳城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也注重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
毫州博物馆馆藏历代碑刻
安徽省亳州博物馆所搜集的碑刻是馆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的有东汉碑刻,隋代墓志铭,元赵孟頫的《北陇耕云》,明清时期墓志、经幢,清著名书法家梁巘的《贝叶经题后》、《江公救灾记》、《刘君墓志铭》,徐世昌书《姜桂题墓志铭》等。
东汉碑刻出土于曹操宗族墓群袁牌坊二号墓,是一块残碑,呈不规则形状,存37字,可识仅33字。
残碑石质坚实,边缘处可见因外部重力损毁。
碑文布局饱满,笔划较细但遒劲有力,融入篆意,高古伟岸,结体古逸,规矩整齐,一笔不苟,而姿态却自横溢。
碑文中提到的炽,是否为长水校尉曹炽,因碑残缺,不能肯定。
曹炽(145-183年),字元盛,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活在东汉末年,曾任东汉太中大夫、司马、长史、侍中、长水校尉,曹炽为曹褒之子,曹仁、曹纯的父亲,曹操的从父。
袁牌坊墓群排列稠密,很可能曾被大破坏,各墓遗物因而混杂,有待将来清理其他墓葬时有所发现和研究。
隋代墓志存有三合,为王幹、元惠和□爽墓志铭,三人皆系官僚贵族。
墓志记叙了死者的姓名、籍贯和祖先世系,回顾死者的生平仕历并加以称颂,最后记录死者的卒年、葬日、葬地及子孙姓名等。
王幹墓志(图一)两方,青石刻成,长50.5、宽51厘米,上石为盝顶状,中刻“王君之墓”四字,内刻志文19行,每行19字(图一,1)。
下石刻文18行,每行18字(图一,2)。
志文载:王幹,太原人,曾当过隋亳州总管府参军,死于开皇十七年,于开皇二十年由太原迁葬于“亳州城北小黄县纯宜乡涡水之阳二里”。
元惠墓志(图二)长宽各50厘米,盖为盝顶形,装有铁环提手,顶部与四杀雕刻花纹,中央刻写死者姓氏。
志文15行,220字,墓主人为元惠夫妇。
元惠,河南洛阳人,曾任东安府参军,后迁马艳茹图一隋王幹墓志铭亳州涡北轮窑厂出土上石下石. All Rights Reserved.图二隋元惠墓志铭亳州博物馆收藏图四赵孟頫《北陇耕云》石刻亳州牛柏冈双钩江宁侯怀胜镌石梁巘题识作跋图三隋□爽墓志铭亳州涡北轮窑厂出土上石部分是“志”下石部分是“铭”图五清代书法家梁巘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书写的《江公救灾记》下石上石. All Rights Reserved.晋州府主簿(幕僚中的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
商朝的都城遗址商王朝的繁华古都
商朝的都城遗址商王朝的繁华古都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其都城遗址见证了商王朝的繁华与辉煌。
商朝的都城遗址分布在中国的多个地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实际上作为商朝都城的安阳殷墟遗址。
本文将介绍商朝的都城遗址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性。
商朝的都城遗址分布广泛,包括安阳殷墟、郑州二里头遗址、商丘神龙岩等。
其中,安阳殷墟是商朝的主要都城遗址,也是目前发现最为完整的商朝遗址。
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距今已有约3700多年的历史。
该遗址共有12个发掘区域,包含宫殿、祭祀场所、商业贸易区、居民住宅等不同功能区域。
这些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商朝的都城遗址见证了一个繁荣而富饶的社会。
商王朝建立后,商都开始以安阳殷墟为中心,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都市规划。
城市中心是皇宫和祭祀区,周围环绕着商业贸易区和居民住区。
商朝的贵族和王室居住在宫殿内,享有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商人则通过贸易活动带动了城市的繁荣发展,商业贸易区成为商王朝的经济中心。
人民则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区域,从事农耕和手工业。
这种城市规划与社会分工的结合,确立了商朝社会的等级制度。
商朝的都城遗址也揭示了未解之谜和历史之谜。
安阳殷墟的出土文物中,包含大量的甲骨文和铸铜器,为我们研究商朝社会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甲骨文是商朝贵族和官员用于卜辞和记录的文字,破译甲骨文可以了解商朝的政治、宗教、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商朝的铸铜技术水平也相当高超,出土的铜器丰富多样,反映了商王朝的工艺制造水平。
这些重要文物的发现,使我们对商朝的研究更加有深度和广度。
商朝的都城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瑰宝。
安阳殷墟中出土的青铜礼器、玉器等精美的工艺品,展示了商朝的工艺技艺和艺术风貌。
商朝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独特,装饰华丽,成为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商朝的玉器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玉雕技艺在商朝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商朝的都城亳中原的中心
商朝的都城亳中原的中心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的都城亳中原位于今天河南省商丘市舞阳县亳城镇的亳山上。
商朝的都城亳中原是整个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亳中原作为商朝的都城,其选择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亳中原地处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区,周围环绕着平原和丘陵,具备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的优势条件。
这为商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亳中原地区通商水系众多,交通便利,使得商朝能够与周边的部落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进一步推动了亳中原地区的发展。
在商朝的都城亳中原,中央政权强大,统一权力高度集中。
王室居住在亳中原的主城,而亳中原本身也是商朝的政治中心。
商朝的王权十分强盛,都城亳中原成为了商王代表权威和尊严的象征。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思想在亳中原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商朝的都城亳中原也是商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商朝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初步发展和分工初步形成的历史时期,亳中原成为了商朝各种社会资源的集聚地,也是商文化的中心。
商朝的王室与贵族在亳中原修建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殿和祭祀神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发掘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亳王陵,发现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商代青铜器,如鼎、爵、斝等。
这些文物不仅是商王权力的象征,也是商文化的瑰宝,对后世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商朝的都城亳中原,商代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商朝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亳中原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农业生产。
商朝的统治者采取了积极的农耕政策,使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同时,商朝的都城亳中原也成为了产品交换与贸易的中心,商人们纷纷来到亳中原进行商业活动。
商代的商业活动在亳中原地区活跃起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朝的都城亳中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亳中原地区为商朝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亳中原也是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商朝的王室与贵族在亳中原建造了众多宏伟壮丽的建筑和祭祀神庙,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商代亳都都城遗址碑记
商代亳都都城遗址碑记
哇塞!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叫商代亳都都城遗址。
我跟你们说呀,那地方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神秘宝藏,藏着好多好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每次我想到它,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乱蹦,好奇得不行!
想象一下,很久以前,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忙忙碌碌,有做买卖的,有盖房子的,还有士兵在站岗呢!那场面该有多热闹呀!这可不就跟我们现在的城市一样嘛,只是他们穿的衣服、用的东西和我们完全不同。
我曾经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这个遗址,那感觉,简直了!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
我看到那些古老的城墙,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是依然能感觉到它当年的坚固和威严。
这难道不像一个坚强的战士,就算受伤了,也依然挺立着吗?
老师给我们讲,这里曾经发生过很多很多的大事。
说不定哪一个角落里,就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呢!我一边听一边想,要是我能亲眼看到那些事情发生该多好。
当时一起去的小伙伴们也都特别兴奋,叽叽喳喳地讨论个不停。
“这是不是古代皇帝住的地方呀?”“这里面有没有宝藏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了好奇。
走在那片土地上,脚下的每一块石头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忍不住问老师:“老师,那时候的人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喜欢玩耍呀?”老师笑着说:“当然啦,只是他们玩耍的方式和咱们不一样。
”
看着那些古老的遗迹,我就在想,古代的人可真厉害,能建造出这么大的都城。
这得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呀!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努力创造呢?
总之,商代亳都都城遗址是个超级神奇的地方,它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等着我们去一页一页地翻开,去发现里面的精彩。
难道你们不想去看看吗?。
商朝的都城遗址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商朝的都城遗址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商朝的都城遗址——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其兴起于公元前16世纪,结束于公元前11世纪,历时约500年。
商朝的都城遗址对于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情况,并探讨其对于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价值。
一、发现与发掘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主要始于20世纪初,由于当时考古学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古代文明的研究。
根据出土文物及相关史书记载,商朝的都城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地区。
1.1 商代都城遗址的地理分布商代都城遗址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省份,其中河南郑州的殷墟和陕西西安的中原文化遗址最为著名。
殷墟是商代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目前已经发掘最为深入的商代都城遗址。
1.2 商代都城遗址的发掘商代都城遗址的发掘工作主要由中国考古学家及学者们进行。
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运用考古学的各种技术手段,如发掘、文物鉴定、遗址勘测等,逐渐揭示了商代都城的面貌和特点。
二、商代都城遗址的特点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使我们对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1 都城规模宏大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商朝都城的规模之大。
尤以河南郑州的殷墟为例,其遗址面积达到12000多平方米,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处考古遗址之一。
这表明商朝的都城规模宏大,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力也十分强大。
2.2 城市布局合理有序商代都城遗址的研究还揭示了商朝都城的布局特点。
一般来说,商代都城呈现出东西向布局,中轴线上分布了宫殿和祭祀场所,两侧则是官署、工匠作坊等。
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商朝政治组织的特点,也反映了商朝社会的等级制度。
2.3 文化底蕴深厚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商朝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也为我们展示了商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商代都城的建筑风格、祭祀活动、陶器、青铜器等出土文物,都反映了商代人民的审美观念、信仰体系等诸多方面。
商朝的城市与城墙建设
商朝的城市与城墙建设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都城为中心的王朝,它的城市与城墙建设对于商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商朝时期,城市和城墙的建设经历了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表现出商朝统治者的政治力量和行政管理能力,也为后世的城市规划和城墙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商朝的城市建设商朝的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都城和附近周边城市的建设上。
在商朝建立初期,商汤建立了都城亳(音博)商,也称为亳都。
亳都作为商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布局规划完善,建筑宏伟壮观。
城市中心的皇宫和官署建筑规模巨大,富丽堂皇,展现了商朝王权的威严和荣耀。
此外,商朝的城市中还建有供人居住的官员府邸和平民居民区,城市规模宏大,居民众多,商朝的都城亳商可谓是一个繁荣富庶的城市。
商朝的城市建设不仅追求规模和壮丽,也注重道路和水利的建设。
道路网密布,交通便利,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物资的运输。
同时,商朝时期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十分注重,修建了大量的水渠、堤坝和水库,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的供应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商朝的城墙建设商朝的城墙建设在保护城市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朝的城墙通常由土土夯筑而成,根据记载,商朝的城墙高度可达十余米,巍峨壮观。
城墙的厚度和高度保证了城市的防御能力,使之能够抵御外敌的入侵。
同时,在城墙上还建有城楼和角楼,可以增加守军的战斗力,并提供了观察和射击的便利之处。
商朝的城墙建设不仅在都城亳商上有所体现,也在西北地区的陕北地区有较为明显的遗迹。
商朝的西北政权在工商城(今陕西省商县)建有规模宏大的城墙,城墙的遗址至今尚存。
这些城墙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强统治者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力,也有效保护了商朝的边疆安全。
商朝的城市与城墙建设的意义商朝的城市与城墙建设体现了商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
城市的建设展示了商朝统治者的雄心壮志和行政能力,同时也为商朝的经济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城墙的建设保护了城市的安全,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了商朝政权的巩固。
商都北亳地望在兰考堌阳镇--《辞海》正误一则
商都北亳地望在兰考堌阳镇--《辞海》正误一则王云飞【摘要】商朝早期都城凡八迁。
其中关于亳都所在,历来多有争议。
三亳中惟北亳争议颇大。
北亳是否景亳?若是,具体方位在哪里?若不是,那么,二者地望分别在哪里?根据《逸周书》和方志等资料进行分析,指出景亳应在大伾山附近,因黄河改道而湮没,北亳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
并对商民族的迁徙路线进行粗线条式的概述。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堌阳镇;北亳;三亳;景亳;南亳【作者】王云飞【作者单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处,河南开封 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1商都北亳地望在兰考堌阳镇——《辞海》正误一则王云飞(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处,河南开封 475004)摘要:商朝早期都城凡八迁。
其中关于亳都所在,历来多有争议。
三亳中惟北亳争议颇大。
北亳是否景亳?若是,具体方位在哪里?若不是,那么,二者地望分别在哪里?根据《逸周书》和方志等资料进行分析,指出景亳应在大伾山附近,因黄河改道而湮没,北亳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
并对商民族的迁徙路线进行粗线条式的概述。
关键词:堌阳镇;北亳;三亳;景亳;南亳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5)02-0001-03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5.02.001收稿日期:2015-02-03作者简介:王云飞(1958—),河南唐河人,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处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辞海·历史地理分册》指出:商汤的都城叫做亳。
亳有三处:“(1)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相传汤曾居于此,又名南亳;(2)在今河南商丘县北,相传诸侯拥戴汤为盟主于此,又名北亳;(3)在今河南偃师县西,相传汤攻克夏时所居,又名西亳。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偃师二里头发现商代早期宫殿基址。
中国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殷墟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商代后期都城)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
1961年,殷墟成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文名称:殷墟外文名称:Yin Xu地理位置:安阳市小屯村景点级别:AAAAA级著名景点:王陵遗址、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保护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地位:被证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都城建造年代:前1319年—前1046年目录1、位置境域2、文物遗迹宫殿宗庙王陵遗址洹北商城3、发掘沿革史影疑云铁云藏龟出土过程4、管理保护5、遗址价值甲骨文青铜器建筑特色史学价值考古学影响6、外界评价国内评价国外评价1、位置境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
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2、文物遗迹宫殿宗庙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
商朝的首都与都城迁移商代都城的建设与迁徙
商朝的首都与都城迁移商代都城的建设与迁徙商朝的首都与都城迁移商代都城的建设与迁徙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首都与都城的迁移对于商朝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商朝首都的选择与建设、都城的迁徙与原因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商朝首都的选择与建设商朝的首都选择与建设经历了多次变迁。
在商朝初期,首都选择在河南省安阳市一带的鄄城地区,这一地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对于商朝的统治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商朝初期的首都,是商汤建立的,被称为亳(音旁)地,亳城是商朝最早的都城。
亳地位于黄河南岸,地势险要,河道纵横,有利于军事防御。
商朝王室在亳地建设了宫殿、宫庙等重要建筑,并围绕首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机构与制度,使亳地成为商朝政治、军事与经济的中心。
然而,随着商朝的发展,亳地的地理位置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
黄河的泛滥频繁,给亳地的农业与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此外,商朝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展,对于北方地区的统治也显得困难。
因此,商朝的王室决定将首都迁往更加适合统治与发展的地区。
二、都城的迁徙与原因商朝在亳地建立的都城并非固定不变的,其都城的迁徙经历了多次变化。
首都的迁徙与商朝王室的统治需要、地理环境变化以及政治因素等密不可分。
商朝在亳地建都之后,由于黄河泛滥频繁,商王朝采取了“移都”的措施,将首都迁往黄河南岸的商丘地区。
商丘地区地势较高,泛滥的风险相对较小,因此使商王朝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随着商朝的势力的进一步扩大,商王朝又陆续将首都迁徙到不同的地方。
其中,商王武丁将首都迁往了河南省洛阳市附近的亳(音分)地,以便更好地统治北方地区。
到商王纣迁都至安阳时,其首都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商王对于社会地位和历史变迁的一个阐释。
除了地理环境的考虑之外,政治因素也是商朝都城迁徙的重要原因。
商王通过将首都迁徙,向民众展示了王室的威严与权力,同时也向地方豪强展示了王朝的决心与实力,巩固了统治地位。
总结:商朝的首都与都城迁移是商王朝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商朝的都城遗址商代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商朝的都城遗址商代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商朝的都城遗址-商代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商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都城的遗址一直以来都备受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的关注。
商代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商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本文将介绍商朝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遗址的发现商朝都城遗址的发现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原地区考古学家对商朝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挖掘。
最早被发现的商朝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附近,这座遗址被称为“大汶口遗址”。
此后,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商朝都城遗址被发现,其中不乏一些规模宏大的遗址,如安阳殷墟、红山遗址等。
二、遗址的规模商朝都城遗址呈现出不同的规模和布局形态。
根据已有的考古发现,商代都城遗址的规模可以分为小型遗址和大型遗址。
小型遗址多数位于山地或边远地区,规模较小,表明商朝时期的政治中心并不集中,政权分散。
而大型遗址则集中在黄河流域,规模庞大,表明这些地方曾经是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遗址的布局商朝都城遗址的布局形态多种多样,但总体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商代都城一般由城墙、内城、宫殿和陵墓等构成。
城墙是都城遗址最为显著的标志,多数城墙由夯土或砖石建造而成,高大坚固。
内城是城墙内部的核心区域,通常是国王和官员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宫殿是商朝都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位于内城的中央位置,形制华丽,设施齐全。
陵墓是商朝王室成员的墓葬,多数位于都城附近的山丘之上。
四、遗址的发现与意义商朝都城遗址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商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商朝时期的政治中心和疆域分布,为我们研究商代政治制度和国家统一提供了线索。
其次,通过对遗址的挖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揭示商代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贸活动。
最后,遗址的发现还为我们研究商代的文化和宗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商代甲骨文的发现,为我们解读古代文字系统提供了突破口。
商朝的王室宫殿与陵墓
商朝的王室宫殿与陵墓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繁荣和辉煌影响了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作为一个强大而壮观的王朝,商朝的王室宫殿和陵墓堪称古代建筑的杰作,展现了商文明的雄伟和繁荣。
一、商朝的王室宫殿商朝的王宫建筑多位于都城任邑,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也即商朝最后的都城都城亳(今商丘)。
商朝王宫的建筑布局十分宏伟,通常由多个厅殿、庭院和附属建筑组成。
在商朝的王宫中,祭祀殿堂是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比如,已经发掘的殷墟遗址中的王室祭坛,它是用砖石砌成的方形平台,高约12米,底部是祭祀场地,其上有祭司台和王室居住的殿宇。
在祭坛旁边通常还会修建一些供奉祖宗和神灵的神殿。
除了祭祀殿堂,商朝的王宫还包括王位殿、庙观、储藏室等。
王位殿是商王举行仪式、宴请宾客和办公的地方,也是展现王权和威严的象征。
庙观则是商王祭祀天地神灵的场所,在商朝的宗教信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储藏室则用于储存金银、宝物等财物,以及粮食等日常所需。
二、商朝的陵墓商朝的陵墓是商王安葬的地方,也是展现王权和地位的象征。
商朝的陵墓通常分为地面和地下两部分。
地面上的陵墓多为方形或圆形的土丘,被称为“墓丘”。
墓丘上通常会立有石碑或石雕,表达对逝者的纪念和祈祷。
在殷墟的发掘中,人们发现了许多石雕牛和石雕羊,这些是商王陵墓中的石雕象征品,代表着丰收和富饶。
地下的陵墓则是商王的实际安葬地,它通常由多个墓室和祭祀厅组成。
墓室内的陪葬品非常丰富,如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这些陪葬品不仅展示了商朝的文化艺术水平,也体现了商王的地位和财富。
商王陵墓的墓室通常布局精密,显示出商文明高度发达的建筑工艺和防盗设计。
商王陵墓的建设规模不同,体现了商王在位时的地位和贡献。
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大的一个陵墓是商王武丁的陵墓,即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的太庙遗址。
武丁的墓室有12间,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玉器,被誉为中国青铜文化的瑰宝。
总结:商朝的王室宫殿和陵墓是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展示了商朝的繁荣和辉煌。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商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于今北境建都,后世称为“南亳”。
约公元前1060~1028年,纣王封梅伯于境内,建梅伯国。
周武王元年(约前1027),褒封神农后裔姜姓于焦,置焦国,内有焦城(故址在今亳州城一带)、夷城(故址在今城父集)。
后属陈国。
襄王十五年(前637)秋,楚将成得臣(子玉)率兵伐陈,取焦、夷二城。
景王九年(前536)秋,楚令尹子荡率师伐吴,驻军于溪(今城东南高卜乡境内)。
景王十二年(前533),楚公子弃疾迁许国于夷。
景王十五年(前530),楚灵王伐徐,两度驻兵干溪。
是时灵王在干溪西侧役百姓筑章华台。
景王十六年(前529),楚公子弃疾派观从率兵至干溪,并告楚灵王军“先归复所,后者劓”。
灵王军闻之皆溃。
五月,灵王卒于干溪附近。
景王十七年(前528),楚平王筑谯陵城(故城在今亳州城内)。
焦城改为谯邑。
景王二十二年(前523),楚平王命太子建居夷守边。
敬王八年(前512),楚左司马沈尹戌取夷。
十二月,吴国灭徐国,徐国君章羽逃楚居夷。
敬王九年(511)春,吴国伐夷。
敬王三十一年(前489)春,吴伐陈,楚救之,驻军于夷,吴师退去。
是年楚昭王卒于夷。
敬王三十四年(前486),楚伐陈,取谯、夷二城。
敬王四十一年(前479),楚灭陈,谯、夷二城改属楚。
秦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将李信、蒙武率兵20万攻楚,至城父(原夷邑),为楚将项燕所破。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在当地置谯县,隶泗水郡,后改隶砀郡。
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部将葛婴率兵攻占谯县。
汉西汉高祖元年(前206),汉将灌婴攻谯县。
高祖五年(前202)十月,楚大司马周殷叛楚,屠城父(今城父镇)。
元朔六年(前123),黄河水首次入涡河。
建平元年(前6),汉大司徒、御史长卿至谯县谒汤王家。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八月,梁王刘永奔谯县,刘秀派虎牙大将军盖延与刘永激战。
建武十八年(公元42),豫州刺史治于谯县。
22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规划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规划(颁布版)文本·图册郑州市文化局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郑州商都文化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北京清轩都市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项目名称: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规划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文化局⏹郑州商都文化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设计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轩都市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协作单位:⏹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管城区⏹中外园林建设总公司项目设计组成员:朱自煊教授钟舸副教授,博士李琪注册规划师朱苏宁注册规划师赵艳助理规划师张东谦规划师杨静规划师王建伟规划师陈涛规划师李伟丽助理规划师浦彤艳助理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专项评估 (5)第三章规划框架 (17)第四章保护区划与保护措施 (19)第五章用地功能调整与道路基础设施规划 (34)第六章遗址保护绿带与绿化开放空间规划 (39)第七章遗址展示与利用规划 (45)第八章档案记录与宣教计划 (54)第九章管理与实施规划 (58)第十章考古和研究规划 (64)第十一章保护分期规划 (66)第十二章投资估算 (73)第十三章附则 (75)附表 (76)第一章总则第1条本次规划为古城遗址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规划目的是针对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以下简称郑州商城遗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科学保护。
本规划与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配套实施管理。
本规划与本规划区范围其它相关规划相冲突时,以本规划为准。
第2条郑州商城遗址概述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城市中心区,最初发现于1955年,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是商代前期商王都邑遗址,城市始建距今约3600年。
城址包括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几部分,遗址内容包括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作坊遗址(冶铜、烧陶、制骨等)、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长约7公里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
商朝的都城与宫殿商代都城建设与宫廷文化的研究
商朝的都城与宫殿商代都城建设与宫廷文化的研究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都城与宫殿的建设与宫廷文化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对商代都城建设和宫廷文化进行研究,以期加深对商朝社会与文化的理解。
一、商代都城建设商代的都城主要分为商城、鹿邑和盘庚三个时期。
商城位于今河南商丘附近,主要代表了商代早期的都城建设。
根据考古发现,商城的规模较小,城墙高大厚实,城内建筑主要以宫殿和祭祀场所为主。
商代都城的建设与当时的政治、宗教和社会制度密切相关。
商城的建设不仅体现了商代统治者对权力和宗教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需求。
商城的宫殿和祭祀场所堪称工艺精湛,构造复杂,充分展示了商代都城建设的高度发展水平。
在鹿邑时期,都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墙加高加厚,内部建筑更加复杂。
此时期的宫殿群以世祖大殿、东宫等为代表,规模庞大且建筑精美,凸显了商朝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宫殿的建设不仅提供了统治者居住和行政办公的场所,同时也是展示统治者财富和权威的象征。
盘庚时期是商代都城建设的巅峰时期,也是商都城的规模最大的时候,都城的宫殿群达到顶峰。
在盘庚时期,商都城内的建筑更加宏伟壮观,尤以王宫为代表。
王宫的建设规模巨大,宫殿楼阁错落有致,精美绝伦。
商代都城建设的发展使得商都成为了古代中国乃至世界一座繁荣昌盛的都市。
二、商代宫廷文化商代宫廷文化是商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在商代宫廷文化中,宴飨、礼仪、音乐和祭祀是主要内容。
宴飨是商代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显示统治者权威和丰富物质生活的重要方式。
商代的皇宫中设有宴飨场所,举行宴会的规模宏大,参与者众多,形式隆重。
宴飨不仅是一种社交活动,更是展示统治者声威和地位的场合。
礼仪是商代宫廷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商代统治者高度重视礼仪仪式,认为通过遵守礼仪可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商代的礼仪仪式在宫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祭祀、告祭、祭神等。
这些礼仪的实施不仅是对神灵的敬畏,更是对统治者权威的认可和尊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代亳都都城遗址碑记
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前后,商汤起兵推翻夏桀统治,建立商朝,定都于亳。
商代亳都都城遗址一九五零年在今日郑州城区被发现,构筑之宏伟、布局之严整、经济之繁华、文化之瑰丽令人震撼,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被推评为中国二十世纪一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亳都都城座落于郑州古代圃水之畔,东起凤凰台,西至西沙口,南牵五里堡,北连胜岗村,面积阔达二十五平方公里,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构成。
宫城居中,是商代国王临朝起居之所,至今地下仍埋藏有重重叠叠之恢弘宫殿基址。
内城围宫城而修,周长七公里,伟岸墙郭依然屹立于今日地上。
外城环内城而筑,呈拱卫防御之势,域内犹存制铜、制骨、制陶作坊和铜器窖藏坑等遗迹。
亳都都城遗址内出土数以万计商代文物,青铜重器雄浑,金饰宝玉璀璨,牙雕骨珍天工,青瓷灰陶拙巧,甲骨朱书旷世、兵刃利器精锐,无不使人慨叹肃然。
商代亳都都城是中国先人三千六百年前无与伦比的辉煌创造,书写了中国文明史最初阶段的夺目篇章。
商代亳都都城临水而建,彰生态人居之理念,布局功能井然,开古代都城建制之先河,其不仅是中国目前城墙仍屹立于地面之上的时代最早的都城遗址,也是世界三千六百年前同时代规模最庞大的都市遗址。
城池自建成便为郑州人代代承袭沿用,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三千六百余载,城址不移,人脉不息,至今仍为繁华大邑,在中外城市发展史上堪称孤例,可谓当今世界年龄最长之都市。
此处城墙为商代亳都都城内城北城墙遗存。
阎铁成撰文
李刚田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