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案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附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主要阐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哲学知识积累,思维能力与思考能力都在逐渐加强。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会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阅读与归纳能力需提升。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
通过区块链发展案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心、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二)教学难点: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五、教学工具希沃白板、抢答牌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播放视频一. 导入——区块链发展大会视频师:2019年,区块链技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直霸屏。
我们观看视频了解。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火热?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新课讲授观看视频播放视频(一)学习目标展示(二)预习效果反馈(三)新课探究——科技改变生活区块颠覆未来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
1.联系的含义师:区块链能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原因是什么呢?生:···技术强大,连接世界。
江苏省盐城中学2021届政治高考政治一轮温习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1)
盐城中学2021届高三哲学一轮温习教学案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梳理】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点联系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和。
2.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确实是和诸要素之间的彼此、彼此和彼此。
(2)联系的普遍性①表现天与明天的关系。
B.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讲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固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以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因此,人类社会所制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方式论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A.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的地方,主观臆造并非存在的联系,是狡辩论的一重要特点。
条件为转移。
◇注意: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进展都是有条件的。
即令人们改变条件、制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3.整体与部份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整体与部份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和部份是彼此区别的。
一是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和进展的,从数量上看它是;部份是事物的和进展的,从数量上看它是。
二是二者在事物进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不同。
整体居于地位,整体着部份,具有部份所不具有的功能;部份在事物的存在和进展进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份于整体。
②整体和部份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整体由部份组成,离开了部份,整体就不复存在了。
部份的功能及其转变会阻碍整体的功能,的部份的功能及其转变乃至对整体的功能起作用。
另一方面,部份是整体中的部份,离开了整体。
部份就不成其为部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转变也会阻碍到部份。
(2)整体与部份的方式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正确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需重视部份的作用,弄好局部,用局部的进展推动整体的进展。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目题(一) 联系的普遍性1.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有哪些表现?其方法论是什么?(1)表现: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山东高考)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辨析: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辨析:事物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但每一事物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因为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前者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必然要承认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
[典例应用]据《神经心理学》杂志介绍,德国萨尔不吕肯大学医学院神经心理学科的科克霍夫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障碍的新方法。
这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④思维能够决定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 德国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障碍的新方法,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正确;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故②正确;③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存在决定思维,故排除。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0世纪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 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纪 年代以来, 经济、 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 资源----产品 废弃物”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 产品----废弃物 “资源 产品 废弃物”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 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 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 再生资源” 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 再生资源 的反复循环流程, 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资源-----产品 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 再生资源”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 资源-----产品 产品-----再 (2)联系具有多样性。 “资源-----产品-----再 生资源” 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 )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 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含义不同 相互 区别 二者的地 位和功能 不同 相互 相互依赖 联系、 联系、 密不 相互影响 可分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构建快乐高效课堂,促进快乐
校园建设,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 来,效果好起来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课改给了我一个深 刻的启示,解放学生,开放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来的,唯有学生才 能创造奇迹。
快乐高效课堂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 展示与互评代替了老师的例题讲评,更有助于学生的发 展。它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实现了共同发 展、整体提高的最终目标。
合作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有认知障
碍,特别是对系统和要素的知识认识有误区。
根据本人的教学思路以及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在教
学中我打算用讲述法、故事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
法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公共
教学策略选 参与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择与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过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3.联系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判断所给的成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 ①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唇亡齿寒。 ④时势造英雄,无风不起浪。 ⑤虚心使人进步。 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⑦牵一发而动全身。 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提出问题】: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 接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 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些联系对事物发展作用 一样吗? 实例探究 1: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 体,人类过度的砍伐森林、放牧等行为,造成生态环境 的恶化,这说明联系具有(D)。 A.普遍性 B.多样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三)课后作业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组讨论事物之间的联系 是客观的、多样的。
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同步高考真题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同步高考真题11. (2013全国卷1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
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
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到“腾讯课堂”搜索“馒头课堂”观看此套同步真题视频精讲】这一事例表明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4安徽卷10) 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
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土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
这【到“腾讯课堂”搜索“馒头课堂”观看此套同步真题视频精讲】表明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之间联系具体多样性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 (2014课标卷I 21)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
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于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
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
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
回答9-10题。
(2014重庆卷9.)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
观察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现并解决社会问题——高中政治案例教案
观察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现并解决社会问题——高中政治案例教案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唯物辩证法贯穿于各个领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都可以应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以高中政治案例教案为例来展示观察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现并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案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该教学内容讲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特色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理论课程中,我们所讲授的知识往往是抽象和概念性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很难理解或者缺乏实践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特色经济学等概念性知识,我们需要借助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思想方法,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观察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现问题当学生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特色经济学等理论知识时,比如学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三个代表”的理论、以及特色经济学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思想。
学生可能会产生以下问题:1. 三个代表理论是什么?具体是如何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思想是怎样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当中的?3. 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观察唯物辩证法联系观这种思路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社会现实、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进而发现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唯物辩证法联系观解决问题问题定位:综合三个代表理论和特色经济学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包含着多元化、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
如:发展不均衡、绿色问题、产业结构单一、对外交流不平衡等问题。
问题解决:1、要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需要进行结构性、区域性、行业性的调整来实现均衡发展。
第七课联系观的教学过程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教学过程:-------广东博文学校姜春华(一)、请学生到黑板写出第7课联系观的知识整体框架:着重强调【注意1】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可分解为三个原理:1.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意2】系统和要素相互关系原理(或系统优化的方法)的方法论要求(有二个方面的要求)1.从实践方面:①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因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②要求我们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因为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③要求我们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因为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从认识方面: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着眼整体,又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对事物完整准确的认识。
【注意3】系统和要素相互关系原理(或系统优化的方法)的方法论要求(有二个方面的要求)1.从实践方面:①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因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②要求我们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因为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③要求我们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因为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从认识方面: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考纲】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3、系统优化的方法【核心考点梳理】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联系的含义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的两个总特征。
2、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普遍性1、(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上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体现(与实践的关系来讲):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方法论:联系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但并不意味这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四、联系的多样性1、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意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4、方法论:联系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例1】江苏省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全省各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秸秆还田—肥土兴粮—粮丰林茂”、“秸秆养畜—过腹增值—畜粪还田—土壤改良”及“秸秆粉碎沤沼—沼渣肥田—反哺作物”等不同的“田埂上的循环经济”链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BA.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人们对事物的固有联系是无能为力的B.联系是多样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C.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联系D.联系是有条件的,人们无法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例2】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教案标题: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联系观的内涵。
2. 掌握联系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例引起学生对联系观的兴趣。
2.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联系观?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知识讲解:1. 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联系观的内涵。
2. 解释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作用,强调联系观是辩证思维的核心。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联系观在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联系观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方面联系,找出问题的根本矛盾。
3. 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与总结:1. 分组讨论学生对联系观的理解和应用。
2. 总结联系观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与学生一起总结联系观的核心要点。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联系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拓展活动: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个问题,并用联系观进行分析和解决。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更多关于联系观的应用实例。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分享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联系观的经验和成果。
教案评价:1. 通过引入生动的实例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讨论和总结,巩固学生对联系观的理解和应用。
3. 通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注意事项:1.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难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学习重难点】(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课前自主学习案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和____________。
(一)联系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联系的特征1、联系的普遍性表现:①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内部联系②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外部联系③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方法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反对_____________的观点2、联系的客观性(1)内涵:联系是 _____ 所固有的,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表现:的联系和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方法论要求: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 ______ 。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_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_____ ,调整原有的 ____ ,建立______ _____ 。
3、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 ____ 联系和 ____ 联系、 ___ 联系和 ___ 联系、 __________联系和 ____ 联系、 ____ 联系和 ____ 联系等。
(2)方法论要求: ______________预习自测:1、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仍在蔓延,至2012年2月10日,继周一亚太股市在突发消息面前普遍下跌之后,开始有一些资金逢低进场,整个亚太股市也是涨跌互现。
这说明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客观的C.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D.英雄人物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2、苏州、南通和新加坡三方决定,在苏通长江大桥北侧4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内建成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生态保护示范区、综合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区。
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高二哲学学案课前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分析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 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基础知识梳理】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二、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和要素的含义(1)系统:(2)要素:3、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课堂学习案【探究一】2015年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29日闭幕,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对于优化家庭结构有正面、有效的作用。
尤其是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独家庭之痛。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系统优化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
的方法
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 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实现全面小康,最大的难点在农村,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
B ( )
A.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分析以下案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7个和尚住在一起,每天的饭就是一大桶粥。可粥 每天都不够吃。分粥成了他们很头痛的一件事。
1、采用轮流值日的办法来分粥,每天轮一人。 (失败)
2、推选出一个德高望重的和尚分粥。(失败)
3、组成3人分粥委员会及4人的评选委员会。 (失败)
在粥的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帮他们解决吃 饭问题呢?
2.无论是最初东部沿海的改革开放,还是东北 重工业基地的振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还是中部地区的崛起,都应放在全国经济发展 的棋局中,各自为寻求最优目标 B.要重视局部,搞好局部 C.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D.做工作要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蕴涵了什么哲理?
世界观
决定
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决定
用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坐井观天
盲人摸象
从哲学的角度说说他 们的可笑之处在哪里?
3.“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 “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 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
A A.系统优化的方法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掌握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能够运用联系观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回顾;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概念和内涵;3.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运用联系观分析问题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回顾1.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包括辩证思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的联系性等。
步骤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概念和内涵1.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如何产生的;2.讲解联系观的概念和内涵,包括联系观的本质、用户认识事物的关联等。
步骤三: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介绍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特殊性、由量到质、对立统一规律等;2.解释联系观的基本方法,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区别、运用对立统一法分析问题的方法等。
步骤四:运用联系观分析问题的案例分析1.提供几个案例,要求学生运用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分析结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维。
四、教学资源1.教材:教科书《唯物辩证法导论》第七章;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向学生提供一些问题,要求运用联系观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2.课后作业:布置一篇文章,要求运用联系观分析自己身边的一个问题,并形成个人观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包括概念、内涵、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一、案例背景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高二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尤其是联系观的核心概念和应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联系观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我国科技成就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联系观的实际运用。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为后续的小组讨论做好铺垫。
(二)问题导向
1.针对联系观的核心概念,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从而深化对联系观的理解。
(二)讲授新知
1.通过讲解联系观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的内涵和特征。
2.举例说明联系观的普遍性,如自然界、社会领域和人类思维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联系。
3.引导学生认识联系观的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讲解联系观的多样性,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联系观原理,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分配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和分析中来,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联系观的应用。
1.通过问题驱动、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琼工业指数迅速下跌
美国一月失业率升到7.4%。
想一想,什么是联系?联系的普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美国金融危机之多米诺骨牌
房价 下跌
贷款 无法 偿还
银行 纷纷 破产
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跌
金融 危机 爆发
相互影 响相互 制约相 互作用
(美国内部)
冰岛、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 (整个世界)
一、什么是联系?
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 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 互作用。
事物与事物之间
联 系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问题探究:
我们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 联系,如衣食住行的联系…… 你可以列举一些事物相互联系 的事例吗?
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
自然界
天空
内部联系①
森林
自然界
河流 动物
人类社会
交通
内部联系②
建材 家 电
家具
建筑 行业 机械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人生观价值观
我能怎样活? 我想怎样活? 我是谁?
是什么?
唯物论
怎样认识?
世界
能否认识?
怎么样?
辩证法
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
[全书知识体系] 马 克 思 哲学 主 (第一单元)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第二单 元:第4、5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二单元:第6课)
1. 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 祥的数字. 2.有人说:“彗星的出现意味着国家的兴衰”等 3.人的命运由指纹手相决定 4.左眼跳喜,右眼跳灾
这些所谓的“联系”有着共同的特点 A 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B 是人幻想虚构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 C 是虚假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二、联系的特点 2、联系的客观性
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看到了那些直接的、表面的、 眼前的联系,而忽视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 联系,忽视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房地产业
装 修 物业 管理
思维领域
马克思主义
内部联系③
继承 毛泽东思想 发展 继承 发展
继承发 邓小平理论 展 继承 发展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想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无联系? 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有无联系?
二、联系的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内部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 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 横向联系 其他事物联系着 纵向联系 自然界 客观 世界 主观 世界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哲学上的什么启示?
二、联系的特点
3、联系的多样性
(1)原因: 事物的多样性(千差万别)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2)形式: 本质联系————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3)意义: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联 系 的 普 遍 性
事物之间
整个世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相互联 系的统 一整体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是意味着世界上 的任何两个事物都必然有联系?
注意:世界上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 着的事物。但是,每一具体的联系又都是 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 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事物之间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
二、联系的特点
联系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
决
定
方法论
联系是 普遍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孤立的看问题。注 意联系的条件性
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有人把“8” 视为吉利的数 字,而把“4” 视为不祥的数字.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漫画:高考成功者与失败者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吗?生活中还有主观 臆造的事例吗?
唯物辩证法(第三单 元:第7、8、9、10 课) 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第11、12课)
一.本单元基本结 孤立 构: 总特征: 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
形 静止 而 上 学
片面
对立
唯 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第九课) 物 辩 根本要求: 创新—辩证否定观(第十 证 课) 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
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 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 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二、联系的特点
联系客观性原理
方法论 世界观
联系是 客观的
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 决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定 性。
鱼儿离不开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太阳东升西落
守株待兔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连一连
偶然联系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因果联系 必然联系 整体和部分联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 识、改造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乱砍滥伐、开荒毁林、围湖造田 等,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危及到人类自身 的生存。
究)
二.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 展、矛盾的。
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破产
因为美国房价下跌,贷款的时限到了之后, 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 还贷款,然后贷款公司倒闭,继而连累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 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 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最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 不久迅速波及冰岛、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对纺织、能源、 汽车等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次危机遂演变成一场世界性 的危机。
(1)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人们不能凭空臆造某种联系;②客观存在的联系 也不能被消灭或否定)
(2)分类:(与实践的关系而言)
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种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 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 请看书后判断下列选项: ①围魏救赵 ②南水北调 ③ 花开花落,潮起潮伏 ④宇宙星辰运转 ⑤严师出高徒 ⑥京沪高速公路 ⑦沧海桑田的变迁 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自在事物的联系:③ ④ ⑦ ⑧ 人为事物的联系:① ② ⑤ ⑥
探究分析:据有关材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 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 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这600吨 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若将废旧电池混 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 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 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 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