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

合集下载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

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

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

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70米。

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

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

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

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

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

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

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

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下面整理了课文原文,供大家参考。

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

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

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
《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飞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但是,中国登山队员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向其顶峰发起冲击。

1960年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刘连满、王富洲、屈银华以及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骄傲的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五星红旗在地球之巅上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篇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

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现在,他们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

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在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6、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上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斩钉截铁”和“异口同声”各有什么表达作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8、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6、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人在缺氧的情况下,终了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创举。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及赏析《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

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顿,只带最少最必需的装备,诸如冰镐、登山鞋、毛线衣、夹克衫、短裤、衬衣、绒衣、护耳、围巾、毛巾、手套、袜子以及防寒帽、冰锥、雪锥、望远镜、油画笔、日记本、照相机等。

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样的装备显得异常简陋,但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登上顶峰!越向上攀登,山路越险峻,空气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

但是这四位登山队员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垂死欲睡的魔影。

他们喝着雪水,吃着黑黝黝的生米团,八天八夜还没有离开海拔8500米的登山出发点。

凶恶的夜风像狼嗥似的在珠穆朗玛峰顶附近呼啸不已。

黑暗中,无数荧荧繁星,像撒落在天幕上的颗颗明珠。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果断而毅然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登上地球之巅原文教案_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原文教案_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原文教案_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课文《登上地球之巅》出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

orG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

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

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70米。

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

他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

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

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

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

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

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及知识点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

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

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

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 70米。

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

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

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

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

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

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

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

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

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原文阅读

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原文阅读

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原文阅读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

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

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

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70米。

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

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

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

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

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

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

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

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与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其她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

为了尽估计减轻背上的负担,她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与登山队委托她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

即使如此,她们前进的速度也是特别慢的、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她们差不多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难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70米。

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她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她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

她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她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

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

她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然而,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略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她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伙儿不得不停下来想方法。

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纳“人梯”的方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

她毅然蹲到岩壁前,让不人踩在她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不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

在如此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

登上地球之巅(精选12篇)

登上地球之巅(精选12篇)

登上地球之巅(精选12篇)登上地球之巅篇12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这是篇自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地复述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注意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通过典型人物表现主题的手法。

故设置第一和第二个教学目标。

语言是要靠积累的。

本文有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可以让学生积累下来并学习、模仿、运用。

故设置第三个教学目标。

本文四个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细细体会、学习。

故设置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复述课文的能力,学习叙事的详略和选材的典型性。

难点: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

2003年5月中国纪念登上珠峰50周年活动的新闻报纸。

没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好录音机,磁带《青藏高原》,以及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

谢设计思路新课标非常注重对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

同时,能够抓住关键内容,进行有详略地复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

而本文无疑是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好材料。

语言学习讲究积累。

本文的景物描写很成功,故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积累和模仿很有益处。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

请学生谈谈对珠1峰的感受。

)师:珠峰是雄伟的,被称为地球第三极。

登上珠峰是巨大的荣誉,也是许多人的梦想。

出示2003年5月报纸新闻:纪念人类登上珠峰50周年,中国业余登山队员首次登上珠峰。

师:50年来,有许多人登上了雄伟的珠峰,也有许多人失败了,甚至永远长眠在了那里。

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自我的挑战。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及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及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及答案《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⑴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

只有珠穆朗玛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变得更加吃力了。

⑵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⑶到达八千八百三十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⑷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⑸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历程。

⑹现在,他们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由于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

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

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地朝顶峰走去。

⑺在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二」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

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登上地球之巅的读后感(分享3篇)

登上地球之巅的读后感(分享3篇)

登上地球之巅的读后感(分享3篇)登上地球之巅的读后感(篇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过程,体现了登山英雄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登山队员在攀登最后的380米时,艰难的前行了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三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那时气温极低,海拔如此之高,队员感到无力,行动很困难。

聪明的刘连满想到了搭人梯,这段3米高的岩壁,竟花去了整整三个小时。

黑夜渐渐迎来,他们借着星光一步步前进。

现在他们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时的他们处境相当危险。

刘连满因极度不适留了下来,其余三人继续前进,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把剩余的一些氧气留给了队员们。

与此同时,三人匍匐在地,艰难前进,在8830米处,氧气已全部用光,他们索性抛掉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无氧攀登。

他们的四肢变沉重了,行动更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小时。

但必胜的信念支持着他们。

他们终于达顶!虽然体力已经透支,但是他们的内心无比兴奋。

这个过程就是人生的过程,就像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需要努力,奋斗和目标。

就像松下幸之助说的一样,有时是苦苦撑持暗无天日的境遇,在这时我们需要像他们那样奋力前进,没有走不过的坎,只有不肯奋斗的人。

在它们攀达至顶峰时,他们在黑暗中散发光芒,无比耀眼。

这就是努力之后的回报,相信吧!你成功了!这是黑暗过后的光明。

丑小鸭的“人生”也是完美的,与《登上地球之巅》的过程不尽相同。

因为他与“族人”长相不同,遭到他们的嫌弃,排挤,连他的“妈妈”也要赶走他,这也许是任何一只小鸭子从未受到过的待遇,他为了活下来,不断逃窜,经历了许多事情。

直到他遇见了天鹅,深深的爱上了美丽的他们。

他冒着被啄死的危险,游向他们。

竟发现水中倒影出的自己也是一直美丽的白天鹅,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一段人生,我们需要的是努力,奋斗和目标。

让人生更精彩!完美!辉煌!登上地球之巅的读后感(篇2)朋友们,你们学过《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吗?他们凭什么登上地球之巅呢?他们是靠运气登上的吗?不是的。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8篇)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8篇)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8篇)登上地球之巅篇一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

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

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

因为从5月一qi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70米。

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

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

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

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

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

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

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

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

语文文学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范文

语文文学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范文

语文文学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地球之巅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手法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登上地球之巅》一文描绘了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色,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运用文学语言描绘景色的能力。

3. 写作训练:以“我眼中的地球之巅”为主题,进行现场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球之巅的相关知识。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地理知识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手法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地理知识和文学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现场写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让学生了解地球之巅的地理知识和生态环境。

3. 文学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手法。

4. 写作指导:以“我眼中的地球之巅”为主题,进行现场写作指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5. 学生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珠穆朗玛峰位于_______,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2. 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地球之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运用所学文学手法进行描绘。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心得体会(精选20篇)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心得体会(精选20篇)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心得体会(精选20篇)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篇1《登上地球之巅》讲的是四名直爬山队员从珠穆朗玛峰的北坡攀附而上,踩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他们把素净的五星黑旗插上两藏球之巅,那无疑是一场布谦费力与伤害的探险。

那么事斟?甚么使他们胜利的呢?便是猛烈的个人主义没有雅见解战崇下当弊身细神!正在那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天下里,无数的坚苦险阻便如一只只凶悍的“老鹰”,没偶然间刻威胁着“雁群”,但是每只“雁”皆同心开力,没有怕断送,配开抵当进侵之敌。

对我们每小我而止,是无时无刻皆离没有开个人的。

荚冬是我们最早减进的个人。

家人彼其间抵章蜂惜、宽年夜即是一幢除夜厦的天基S?舍那一个人,同窗们伸出援椒竖您处理标题成绩,时?脸上的笑容重现,令那幢除夜厦没有竭筑下……荚冬班级,黉舍,社会,国荚冬那些除夜除夜小小的个人皆是哺养我们少除夜的摇篮,用它们抵章锋,擅,好没有竭为我们的除夜鲜芫砖减瓦。

目下现古,我们里临着突如其去的?川除夜天动,前线的束厄局促军兵士和医护人员以最猛烈的个人主义细神战除夜恐惊的决计┞肪正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义无反菇藏与天动遏制一场费力的斗争。

他们心连心,用自己贵重的死命齐力援救受灾的群众,同时也里临着灭亡。

社会各界的闭注,八圆的支撑,炎黄子孙的众志成乡,野诓尾众志成乡,抗震救灾的歌直响彻六开之间。

此时,出有人敢认可个人的史甩,出有人舶讵此喝彩动容。

正在何等的社会氛围中,除夜家低头丧气,连开分歧。

我们深疑,历尽无数历劫的挚?仄易远族必定会抑止此次突如其去的除夜天动,攫与究竟?了局的胜利!个人的史甩需供我们的配开积极,配开堆散。

玛伊咪任甚么时间候,个人的热战皆是我们所神驰的,为个人多出一份力也是我们应尽的任务。

我们该当背除抑阢进建,大家皆献出一面爱,让我们的“雁群”布谦更多的史甩,具有更多抵章锋情。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心得体会篇2《登上地球之巅》讲的是四名中国登山队员从珠穆朗玛峰的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最终他们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这无疑是一场充满艰辛与危险的探险。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优秀)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优秀)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优秀)登上地球之巅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

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现在,他们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

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在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6.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上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2分)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斩钉截铁”和“异口同声”各有什么表达作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8.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6.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人在缺氧的情况下,终了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创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 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 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 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 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 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 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 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一两一两”是从重量方面写,“一件一件”是从数量方面 写。
“一偏一倒”写走路不稳,“一步一移”写坚持前进。
本文叙事详略安排得当,说说文章详写了那 两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全体队员征服“第二台阶

体会详略妙处
能特别的突出中国队员们身上的坚强意志、大无畏 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
刘连满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队友
3.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登山额的艰难?
4.登山英雄是靠什么来克服重重困难的?
1.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昏睡,身体又过度虚弱,随时会死 亡。
2.怕战友回来时不知道给他们留下了氧气;表现了他舍己 为人,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3.通过“贡布”没几分钟就累得直不起腰和屈银华“走了 两三步又滑回原地”的描写来表现。
中国人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登 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谁能说说你映象中的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 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喜马拉雅”在藏语中 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 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 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 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 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飞过”, 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1960年5月, 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 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把鲜艳的五 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本文生动地记述 了登山队员们突击顶峰的过程。阅读时, 要注意感受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 气概。
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 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 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 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简介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 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 的最高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 峰。
一、快速阅读
阅读课文,概述几名登 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复述提纲




1)登山队出发; 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 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 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快速默读,准确把握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典
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思考:(1)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 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四名登山英雄中,哪一位英雄的形象 最让你感动、难忘?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 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 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 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 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 月起任新华社社长。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 央委员。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 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 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 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 《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 路线的弊端。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 返回 《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
崔巍 (cuī wēi )
轮廓 匍匐
(lú n kuò) (púfú)
认 识 三 位 英 雄
屈银华
王富洲
贡 布
攀越冰裂缝
中国首登珠峰成功的(右 起)王富洲、贡布(藏)和 屈银华
自1960年5月25日中国藏族登山队员贡布和 汉族队友王富洲、屈银华把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 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 壮举后,截至2003年5月的43年间,中国健儿 已经14次登临“地球之巅”,先后共有61人次把 的足迹留在地球之巅。
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184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 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 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 希拉里作 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 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 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6年:以阿伯特· 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 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 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或段落, 然后对它们进行分类,进而分析这两类不同的 自然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A恶劣的自然环境:
写出了登山队员面临的巨大困难,更能表 现他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B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
a给人美的享受,在阅读的紧张之余心情得到放松; b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和感染力; c烘托了人物的伟大、美好形象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 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 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 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 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珠穆朗玛峰风光
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
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首次成功登上珠峰
作者: 郭超人
文中主要有哪些段落是心理描写?对人 物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第14和15自然段
表现了刘连满同志具有崇高的 集体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优秀 品质
阅读第15-1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刘连满感到死神向他逼近,他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判断?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刘连满留下一封短信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精 神?
4.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括号中的词语比较, 说说有什么不同。
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负担,他们一两一两(一件一 件)的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 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 一面五星红旗…… 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 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 一偏一倒(一步一移)地坚持往前走着。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 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 露出隐约的轮廓. (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 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 得非常低矮了.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 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 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返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尖锥 (jiān zhuī )
o rà o) 缭绕 (liá
liú) 滞留 (zhì
崎岖
(qí qū )

(xiāng )
嗡嗡
窒息
(zhì xī)
扬赫斯班 (yáng hè sī bān )
埃非勒士 (aī feī lè shì)
砭骨 (biān gǔ)
苍茫
ng ló ng ) 朦胧 (mé
履践 (lǔ jiàn )
资料补充
50年间,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登山者踏
上登顶珠峰的漫漫险途,全世界共有1000多 人到达过她的顶峰,但同时也有近200名勇士
长眠于珠穆朗玛的冰雪世界里。
表现他的舍己为人 集体意识强烈的优秀品质
8848.13M 8830M 无氧攀登,冲击顶峰 留下氧气
第二台阶 刘连满甘做人梯
8468M
无氧攀登,冲击顶峰
8848.13M 8830M
留下氧气 第二台阶 刘连满甘做人梯
8468M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 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 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他们的行为表现 了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坚 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速读课文,简要复述四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中国登山队队员在突击主峰时遇到哪些困难?
(1)山路险峻 (2)天气严寒 (3)缺乏氧气 (4)身体虚弱 (5)黑夜登山
(6)高山反应
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坚强的意力,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找 出来,想想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