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之谈

合集下载

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一项全面、系统的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以满足教育的需求和社会的期待。

一、引言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材内容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

因此,我们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教材改革为了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改革。

首先,教材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意识,加强对人权、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

三、课程设置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设置过于零散,需要通过改革进行整合和优化。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开设一些实用的课程,如法律常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四、教师培训教师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教学方法、教育理论、案例分析等方面,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社会法律机构合作,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五、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他们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并鼓励他们在家中加强对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 I 教育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陈林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教学带来挑战和机遇:大量网络信息的出现,可为教学工作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教师应抓住发展的机遇,并通过结合当下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活动,创新课堂建设等策略,使课堂具有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德育是对学生内在修养的教育,在该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为学生日后思想的建立与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德育的学习积极性不强,缺乏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渴望与热情。

基于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制定符合网络时代的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初中阶段的教学方法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工作的主体,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还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内在涵养的培养。

授课时,学生对课程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融入课堂教学,部分教师不善于利用网络技术,缺乏对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视,很难实现对初中生德育品质建设,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1. 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初中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容易 集中,在被动接受知识时,会思维受限,降低教学效率。

因 此,在进行教学时,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网络时代下,网络空间广阔,每日发生的事件具有新颖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依据网络时代展开时政新闻等事件的搜索,鼓励学生在课下展开积极的预习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和朋友在一起》课程中,教师可依据网络技术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写下你对朋友的理解,积极鼓励学生分享与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开展朋友的重要性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友谊的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 创新课堂教学与考核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革新。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的重要一环,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出台,新课程改革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一背景下,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新课改对教学的影响和改善,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建议,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对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影响。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旨在深入了解新课改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革意义,探讨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探索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践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全面提升,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结合新课改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新课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影响新课改的推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得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更加积极参与,能够主动思考、探究,并将道德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新课改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灵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新课改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探究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需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自身状况,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能够促使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文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传统式的教学中,都是将考试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教学方式也是以“灌输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造成教学课堂的乏味、枯燥,而且还会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造成影响。

基于此,学校及教育人员需要对其具体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

新课改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想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改革,就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对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进行提升。

通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活跃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1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随着世界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发展的重点更多的是关注人才资源,通过教学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将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而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观念等各个方面实施培养。

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对其教学方式进行积极调整,如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通常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将其运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对和谐、平等、民主的特征进行突出,以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寻求合作,从而使教学水平得以有效提高。

首先,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对学生所表现的积极性进行相应的保护,并通过不同教学形式,使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课堂,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

同时,学生作为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独立的解决问题,以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当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

如何改革?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近年来,社会给小学生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要想让他们有好的情感、好的智力、好的品德,就必须把课程设置紧密围绕着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来进行。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紧密结合社会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从生活实践中引出原则和法律,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它们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我们应该创造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有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等专业性信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自信。

二、授课方式在授课方式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辨别力,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讲故事、讲实例、模拟练习、课外调查等,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具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的教学,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同样的,教师应该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学会”的理念来进行教学或教育实践,让学生更加成熟、自信和独立思考,让孩子有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三、综合素质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实现与综合素质教育的无缝衔接。

我们应该积极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并与其他课程相互结合,以此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良好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积极的解决,提升自身素质和欣赏力,与时俱进地综合提升个人的情感、智力和个人的品德。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改革,应该类别于现代社会体制和社会开展的教育科学与技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注重实践研究与改革实践,实现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课堂教学应注重实践性。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堂改革中,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增强学习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演练法制宣传活动、参观法院庭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课堂教学应注重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问题意识。

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尽量减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入手,进行思考和探讨,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情感因素的培养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影视欣赏、心理课等方式,引导学生情感投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中,可以让学生在情感投入的氛围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力量,进而激发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认同感和情感体会,从而更好地内化道德和法律的理念。

课堂教学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结合。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晦涩难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严重,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堂改革中,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社会新闻、参观社区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也可以邀请社会从业者和专家学者到校进行讲座或座谈,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法治的理解和认知。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创新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创新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创新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素养和公民意识的重要课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道德与法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三方面来探讨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一、教学内容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学生熟悉的现实案例、经典文献、新闻报道等多种类型。

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分析,学生展开辩论讨论的形式。

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情况下道德和法律的制衡关系,提高其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也应该注意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生活的话题。

例如,对于现在较为普遍的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可以开设专门的模块,让学生了解到这些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交往和情感交流问题。

1.案例教学法通过请教专业律师或采用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看到道德与法律冲突的本质,了解到不同情况下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为学生提供类比思维训练的机会,使其能够根据已有的道德和法律知识,从而找出并评估在新情境下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2.模拟法庭教学法一些学习能力较强、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这个方法会对他们更有帮助。

学生会被分成若干方,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情况下使用辩论等技巧,解决在课上提出的案例和定策略问题。

通过这个方式,能让学生增强自己的意见陈述和可信度,以及逐渐更加明确逐步偏向正义的价值观。

3.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小班级。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老师提供某个主题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接着,学生们可以通过表演、游戏、PPT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互动交流,促进思想碰撞,收集各种意见,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知识及感情的发展。

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更能夠直接和新闻和现实联系的方式之一。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基础。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传授过程呆板、重视记忆而忽视理解和实践,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此,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改革势在必行。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育。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是教师以讲述和灌输的方式进行,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

在改革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育,让学生通过问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感知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判断对错的能力。

注重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有效应用。

在课堂改革中,应加强实践活动,提供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学生自治组织等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且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法律素养。

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而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可以使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分工合作,形成文明协作的习惯。

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些探究任务,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有助于统一教学内容和质量。

在改革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精选和组织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的性质。

教师也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案例、题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改革,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育;注重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引言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二、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课程整合1. 明确教学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公民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注重课程整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程整合,将相关学科知识融合到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1. 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法。

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法治意识。

2.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拓展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 组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改推进亮点和不足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改推进亮点和不足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改推进亮点和不足2018年,我国推出了新版九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

这一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这一改革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亮点,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改的推进亮点和不足。

一、亮点1. 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新版九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课程内容涵盖了宪法和法律基础知识、国家制度和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接触到现实社会中的基本法律概念和价值取向。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意识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知识获取层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出正确的法律判断和法律意识形态。

3. 注重实践教学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实地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法治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不足1. 教材内容繁琐新版教材内容相较于以往更加繁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学习压力,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相关知识。

2. 缺乏互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是以讲解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

3. 考试评价过分重视记忆在考试评价方面,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的记忆能力,忽略了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这种评价方式可能会误导学生,使他们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改推进中存在一些亮点,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在今后的改革中,进一步优化教材内容,注重课堂互动,改进考试评价方式,使新版课程标准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2018年,我国推出了新版九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

这一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完整版

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完整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论文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阅历和成果完整版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育同学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对培育同学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革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阅历和成果。

首先,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留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设置上,留意以同学为中心,接受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发同学的思考和争辩。

同时,老师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授等形式,将课程内容与同学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加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实践力量。

例如,通过学习实际案例,让同学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育同学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次,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留意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

在教育教学中,留意同学的实践力量的培育,通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同学亲身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法律争辩中,提高同学的实际操作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同时,留意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通过鼓舞同学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同学的创新思维和制造力。

再次,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留意社会参与和实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留意将同学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项目,让同学了解社会进展和社会问题,并供应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组织同学参观法庭、公安局等机构,让同学亲身感受法治的力气和社会的法制建设,增加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最终,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留意家校合作和教育共同体建设。

在教育教学中,留意家校合作,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连接,共同培育同学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同时,建设教育共同体,与社区、法治宣扬教育组织等合作,共同促进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进展。

通过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争辩,我们取得了肯定的成果。

首先,同学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得到有效培育,同学的道德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红花还需绿叶扶——例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1+X”教学法

红花还需绿叶扶——例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1+X”教学法

实践分享红花还需绿叶扶——例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1+X”教学法江安平随着教育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具有开放性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也呈现革故鼎新的新气象,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在创新尝试中应运而生。

通过对平时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我提出了“1+X”的教学法。

“1+X”教学,就是以教材知识为“1”条主线,聚焦时政热点、采用分层设问、巧用短视频等“X”种教学手段,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X”之一,聚焦时政热点,彰显学科特色。

思政课学科特色之一就是具有时代性,历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中关于时政热点的试题占有较大比重,因此,选用时政热点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也能够强化学习的导向作用,为后期复习奠定基础。

新课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收集、整理与教材重要知识点密切联系的重要时政热点,可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新闻简报,亦可结合教学内容选用等;另一方面要以课本知识为支撑,提炼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最新政治术语,拓展学生的应试思维和能力。

但选择时政热点不应深挖,避免因过度耗费时间而影响新课教学。

例如,我在组织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这一课时教学时,选用了华为公司受到美国政府禁用、打压和扼制这一事例,通过微视频和新闻报道,简单介绍了华为公司在5G等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因而受到美国政府多层面、高强度的打压,美国政府的强硬手段,让华为公司面临巨大困境。

通过对这一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了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并正确认识了我国的科技现状——总体上科技创新和发展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这一现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也为讲述九年级下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做好了铺垫。

又如,我在组织九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中国担当》第一目“积极有作为”时,选用根据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改编的电影贺岁片《红海行动》切入课题,谈到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化解区域危机,维护地区和平,总结了中国担当的表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建议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建议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本文将就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建议进行探讨。

一、加强案例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光靠抽象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建议在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如何约束人们的行为,了解一些关于道德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并且可以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律对于每个人的意义。

二、关注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是模糊的,缺乏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

可通过多种途径,如模拟法庭、法治讲座、庭审观摩等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法律的作用,增强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增强法治观念。

三、深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参观法院、警察局、监狱等相关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法治现状和法律的庄严,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意义,也更容易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

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更加了解法律和道德,能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也可以邀请社会相关从业人员,如法官、检察官等,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贴近实际,了解法治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

五、注重家校合作学校只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部分,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校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孩子们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基础,其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发扬传统道德文化,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接下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参与式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道德与法治所产生的情感冲击。

通过让学生假设成为法官、律师、被告等角色,参与模拟法庭的庭审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影视作品等形式,向学生传递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并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对所学内容产生认同和共鸣。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知社会风气和社会规则,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组织学生们参观法院、派出所等司法机构,让他们亲身了解法律机关和司法程序,增强对法治的了解和信任。

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校园法治实践活动,如建立学校法制宣传角、制定校园法规等,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法治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三、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和现实性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表达和实践,如进行小型法治主题活动、编写小型法律故事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反思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成为了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反思与调整。

本文将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1. 教材内容的更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体现国情和时代特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加入更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和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感受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2.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与参与。

新课改提倡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改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和合作关系。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较为僵化,学生敬畏师长,缺少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角色不明确在许多学校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任往往由班主任承担。

由于教师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研究不足,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生参与度低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往往认为这些知识离他们太远,难以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也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思维。

3. 缺乏实践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活动。

学生缺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学习体验,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所欠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解决方案1. 加强教师专业性培训学校应加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法律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了解。

教师应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教学提供更好的保障。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必须进行课堂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一、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和能力素养。

道德素养是指在具体行为中体现出的道德品质,如孝顺、亲和、正义,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这些品质。

同时,法律素养是指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并善于运用的能力,这在现代社会十分重要。

能力素养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体现,如思维、判断、分析、创新及实践能力。

这些素养可以注重贯穿于课堂中,通过案例分析、口头表述、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注重知识的体验与实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注重知识的体验与实践。

对于学生而言,单纯地对法律知识进行讲授是枯燥的。

学生需要将知识变成亲身经历,比如说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教师可以以游戏形式为主打,将“假如我的孩子......”、“假如我是法官......”等的个性化情境提出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体验“假如与现实”的差别,感受法律的温度,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法律素养。

三、注重教师的情感引导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注重教师的情感引导。

老师需要在课堂上体现出情感、态度,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当学生面临约束、道德和法律等课题时,老师的情感引导尤为重要。

比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关于班里的规矩和法律知识,并通过引导学生成为一名“规矩的好同学”,养成守法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同在一条贯穿于知识与情感之路上。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的体验与实践,并注重教师对学生情感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德育课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德育课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德育课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法治意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德育课进行改革与创新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还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情操,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问题然而,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

首先,传统教育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其次,传统教育缺乏活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参与。

此外,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此缺乏兴趣。

三、德育课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鉴于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德育课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改革与创新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其次,改革与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改革与创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德育课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在德育课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首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情感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其次,可以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

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

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教育内容,其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介绍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以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的要求。

二、改革的重要性1.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们对道德和法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法治观念。

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道德和法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使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方面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1. 内容丰富多样化改革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化,包括道德伦理、法律知识、法治教育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治的相关知识。

2. 教学方法创新改革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3. 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四、改革的实施策略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改革的目标和举措,为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

2. 学校和家庭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责任,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道德和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对策刍论

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对策刍论

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对策刍论1. 引言1.1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进步。

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而法治教育则可以让学生认识和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有效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关键环节。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不断改进。

2. 正文2.1 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不足不足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

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时,往往很难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不足二:教材内容陈旧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材内容已经相当陈旧,无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相适应。

这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产生怀疑和不感兴趣。

不足三:缺乏趣味性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以枯燥的讲课形式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学习兴趣大减,难以持续并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

针对以上不足,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加以改进和弥补,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2.2 不足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到的是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却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

这导致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停留在纸面上,无法真正应用到生活中。

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往往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的含义和应用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之谈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同时更加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树立,这会对学生以后的思维发展和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道德与法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要科学的利用好道德与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善恶是非有正确的认知,这样,小学教育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好自身的价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因为我们要注意改革经验的分享和成果的展示,希望各位同仁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好的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教学改革;方法尝试;思考反思
小学生的心理和各项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因而出现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师必须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教学方法。

既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要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基于已有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创新,诞生了一系列的成果。

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一、走进学生生活,主动开展安全教育
小学生的个人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对于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难以察觉,从而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

为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首先,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隐患会威胁到学生的安全,从而开启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用电、用火等安全主题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简单的安全常识,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或者,传授学生简单的应急事故处理技巧,一旦发生这些事故,尽可能地降低对学生的伤害,从而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其次,校园暴力是如今十分受外界关注的话题,教师也能够针对这方面的内容开展安全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旦发现这些暴力事件,要第一时间向家长与老师反馈,从而寻求有效帮助。

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防身技巧,避免受到校园欺凌。

通过这样的方式,关注学生生活,
开展安全教育,有效地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二、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位家长自然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高的起点。

因此,总是会占据孩子的课余时间,为孩子安排各项课程学习,然而似乎孩子很难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甚至产生叛逆的心理。

这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疏导,很容易对学生的成长酿成重大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且为学生的成长创建愉快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

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掌握简单的小技巧,缓解学习压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关注学生心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中的净土。

三、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若想得到长远的进步与发展,仅仅学好课堂上的知识是不够的。

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为此,教师要通过各方面加强道德教育。

首先,教师要将道德教育看作自身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够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到教学落实都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针对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做诚实的孩子”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学习活动。

通过巧妙的语言,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重要道理,从而在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其次,教师要根据道德教育的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

比如,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班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

在这些自主活动上,学生能够主动扩展相关资源,与其他同学探讨相关的主题,从而加深个人的理解。

并且,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向学生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引导学生实践,组织丰富实践活动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向来是教师有必要考虑的一项教学策略。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为学生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

比如,针对安全教育,教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宣讲,而能够组织
学生参与安全演练活动,为学生直接创造机会,在实际演练活动中掌握各种技巧与知识。

在防火教育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进行消防演习,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消防防毒面具。

这样的活动既能够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深化了学生对安全逃生技巧的掌握,取得更好的安全教育效果。

再比如,针对道德教育,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启发。

学生在学习雷锋精神时,教师可以联合相关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来改善周围的环境,从中体会为人奉献的雷锋精神。

从而引导学生收获启发,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发扬雷锋精神。

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五、观察学生情况,主动进行沟通交流
每个小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成果,教师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

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要能够与各个学科的教师做好交底工作,了解班上各个学生的大概学习情况,能够对班上的后进生、学困生进行积极引导。

因为在小学阶段,这些学生一旦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则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对接下来的学习失去信心。

这时,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重拾信心,敢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同时,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做好交流,为学困生后进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升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因为一些小问题与朋友产生矛盾。

对此,教师也要主动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掌握人际交往的小技巧。

这对于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升班级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掌握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也有着帮助。

通过这样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进行沟通交流,真正成为良师益友。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快乐生活保驾护航。

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当前的教学改革经验,深入探讨已有的成果,从中收获启发。

同时,需要教师再次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客观分析当前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全面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娟.从“扶不扶”谈道德教育的紧迫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6):77-78.
[2]李丹,王立东.也谈“老人摔倒扶不扶”——关于社会道德问题的一个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220-221.
[3]王晓玲.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老人摔倒扶不扶”为例[J].天中学刊,2016(05):52-54.
[4]胡永兴,韩伽伽.浅析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和对策——基于2014春晚小品《扶不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18):6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