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骚扰抗扰度CS测试

合集下载

ce认证csemc部分测试

ce认证csemc部分测试
Ex: 0 dBpa 8dBV @ UPV
Mobile Phone Test
➢ Performance Criteria: CT, CR ➢ 3Vrms ,0.15MHz-80MHz with 1kHz 80% AM ➢Audio level < 35dB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Rx Quality <3 (GSM) BER<0.1% (WCDMA)
-70
-80
150k
300 400500 8001M
2M 3M 4M5M6 8 10M Frequenc y in Hz
20M 30M 40 5060 80M
RxQual
8
7
6
5
4
3
2
1
0 150k
300 400500 8001M
N o g o L im itlin e
8 0 .0 0 0 0 0 0 M H z 0 .0 0 0
2M 3M 4M5M6 8 10M Frequenc y in Hz
20M 30M 40 5060 80M
实测值-参考值<-35dB
5dBPa-50dBPa=-45dB 测值
301489-7/-24 Narrow Band Responses
• GSM:(Part 7)若测试没有通过法规要求,可以 将测试不合格点偏移
2G • 1、Rx Quality <class 3(BER rang:0.8%~1.6%)
2、During the test, the uplink/downlink speech output level shall be at least 35 dB less than the previously recorded reference levels, when measured through an audio band pass filter of width 200 Hz, centered on 1 kHz (audio breakthrough check). • 3、GPRS BLER<10% 3G(WCDMA)

整机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方法

整机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方法

整机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方法整机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是指在整机工作过程中,由于射频场的传导等原因,导致其他设备或系统发生干扰或故障的现象。

为了评估整机的抗扰度,可以进行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以下是一种评价方法的详细介绍,共计1200字。

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试验条件及标准的选取、试验步骤、试验结果的评价等方面。

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实验设计:1.确定试验目标:明确评价的对象和指标,包括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数据的正确性、抗干扰的程度等。

2.确定试验装置:根据被测设备的特点和试验目标,设计合适的试验装置,包括整机和被测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接地方式等。

3.确定试验参数:根据对被测设备的分析和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场强和频率等参数,确定合适的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及标准的选取:1.试验频率范围:根据实际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源的频率范围,确定试验频率范围,包括低频和高频。

2.试验场强:根据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场强情况,确定试验场强范围,包括低场强和高场强。

3.试验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确定评价整机抗干扰的标准。

试验步骤:1.设备准备:准备好被测设备和评估设备,并对其进行检查和校准。

2.设置试验场景:根据试验要求,设置合适的场景,包括场强和频率等参数。

3.进行试验:根据试验设计和标准,进行传导骚扰的试验,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被测设备的运行情况。

4.重复试验:根据试验要求,对同样的试验进行多次重复,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据分析: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整机在不同场强和频率下的运行情况。

6.结果评价:根据试验目标和标准,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判断整机抗扰度的优劣。

试验结果的评价:1.故障率评价:根据试验结果,统计整机在不同场强和频率下的故障情况,评估其抗扰度。

2.数据准确性评价:根据试验结果,检查数据的正确性,评估整机在不同场强和频率下的数据准确度。

3.功能状态评价:根据试验结果,观察整机在不同场强和频率下的功能状态,评估其正常工作的能力。

福特汽车零部件EMC测试标准介绍(传导部分)

福特汽车零部件EMC测试标准介绍(传导部分)

功能重要性分级或性能调整 测试前20天向 FMC EMC部门提交测试计划,包含测试项目,试验设置,操作模式,判定准 则,以及报告要求的文档 最少需要两个样本 指明的测试顺序,ESD始终是第一个测试项目 再验证,任何电路或者PCB的布局的变化均需要再验证 测试实验室的选择,FORD EMC的网站上面有认可实验室的名录 数据报告和审核,全部递交给FORD EMC部门
3
EMC-CS-2009 What must be Tested?
What Must be Tested: 必须测试的产品: Basically anything that connects to the battery Any active electronic module A motor (brushless or otherwise) Any module that contains a motor (any type) Any module that contains a relay Special cases must be clarified with the contractor 连接到电池上的所有零部件 所有有源电子模块 马达(无刷或以其他方式的) 包含有马达(所有类型的)的模块 包含有继电器的模块 制造商必须澄清的特oduction
Introduction 介绍 Each laboratory must be accepted by Ford as a supplier through an intensive accreditation process. Prior to September 2011, the process used for laboratory recognition was the Automotive EMC Laboratory Recognition Program (AEMCLRP). However, FMC, along with Chrysler and General Motors (i.e. the OEMs) have collectively agreed to officially terminate AEMCLRP and replace it with a similar "OEM recognition process". 要成为FORD的认可实验室需要经过一系列完整的认可鉴定程序。在2011年9月之前,由FORD,GM和DC 组成的组织AEMCLRP来负责制定和实施这个认可工作。但现在三大车厂达成共识,取消了这个组织而由类 似于OEM认可程序来替代原来的认可程序,但实验室想通过这三大车厂认可的话,需要分别进行。 You will see that TESEQ equipment are fully cover the need of Ford standard. And lots of Ford certification laboratory is using TESEQ solution. 你可以看到,特测的设备完全能满足Ford测试标准的要求,越来越多的Ford认证实验室使用TESEQ的解决方 案。

emc名词解释

emc名词解释

RE--辐射骚扰测试classBCE--传导骚扰测试RS--辐射抗扰度测试CS--传导抗扰度测试EFT--电快速脉冲群测试AC--DIP---交流电的电压跌落试验ESD--静电放电测试SURGE--浪涌测试马工,我汇报一下情况:RE class B辐射骚扰测试B类RS 辐射抗扰度测试是EMC下的测试子类。

IEC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0601-2-44最新版是2016版通篇看下来,并没有讲到RE class B辐射骚扰测试B类RS辐射抗扰度测试主要讲ct本身的性能指标:成像射线管辐射剂量成像相关的公式安全供电安全冷却指示灯颜色安全绝缘等。

为此胡工咨询了,第三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人家讲ct要过的安规是YY 0505-2012,现在我在看这个标准。

202.101 Immunity testing of ESSENTIAL PERFORMANCEThe MANUFACTURER may minimize the test requirements of the additional ESSENTIAL PERFORMANCE listed in subclause 201.4.3 to a practical level through 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When selecting the requirements to be tested, the MANUFACTURER shall take into account the sensitivity to the EMC environment, probability of EMC condition and severity, probability andcontribution to unacceptable RISK through 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instruments used to assess the immunity of the CT SCANNER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conditions for the test.The test instrument shall not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immunity of the CT SCANNER.Only non-invasive measurements shall be performed.The CT SCANNER being tested shall not be modified to perform this immunity test. Compliance is checked by inspection of the RISK MANAGEMENT FILE.。

emc cs测试标准和方法

emc cs测试标准和方法

emc cs测试标准和方法
电磁兼容性(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即电磁骚扰(EMI);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抗扰度(EMS)。

电磁抗扰度(EMS)测试项目包括静电放电抗扰度(ESD)、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EFT)、雷击浪涌抗扰度(SURGE)、射频辐射抗扰度(RS)、传导骚扰抗扰度(CS)、电压跌落抗扰度(DIP)等。

传导骚扰抗扰度(CS)测试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测试设备和标准:确定需要测试的设备以及使用的标准。

2. 测试准备:准备测试设备,并确定测试环境。

3. 进行测试:根据选定的标准进行测试。

4. 数据分析:分析测试数据,评估测试结果。

5. 报告:准备测试报告,提交给相关机构。

具体标准和方法可能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行业和产品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在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前,仔细阅读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指导。

传导骚扰抗扰度(CS)测试

传导骚扰抗扰度(CS)测试

传导骚扰抗扰度(CS)1.传导骚扰抗扰度1.1 传导骚扰抗扰度概述本标准主要介绍国际标准IEC61000-4-6:2006,对应国家标准GB/T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1.2 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和应用场合本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骚扰源是来自9kHz~80MHz频率范围内射频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场。

该电磁场会作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电源线、通信线和接口电缆等连接线路上,这些连接引线的长度则可能与干扰频率的几个波长相当,因此,这些引线就变成被动天线,接受外界电磁场的感应,引线电缆就可以通过传导方式耦合外界干扰到设备内部(最终以射频电压和电流所形成的近场电磁骚扰到设备内部)对设备产生干扰。

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所以,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一个评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性能的公共参考,为有关产品的专业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制造商提供一个基本参考。

2 传导骚扰抗扰度常见术语2.1 人工手模拟正常工作条件下,手持式电气设备和地之间的人体阻抗的电网络2.2 辅助设备为受试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所需信号的设备和检验受试设备性能的设备。

2.3 注入钳u 电流钳由被注入信号的电缆构成的二次绕组实现的电流变换器。

u 电磁钳由电容和电感耦合相组合的注入装置。

2.4 共模阻抗在某一端口上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之比。

2.5 耦合系数在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电动势)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2.6 耦合网络以规定的阻抗从一电路到另一电路传输能量的电路。

2.7 去耦网络防止施加给受试设备的测量信号影响不被测量的其他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

2.8 电压驻波比沿线最大电压和邻近最小电压幅度之比。

3 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等级u 在9kHz~150k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不要求测量。

u 在150kHz~80M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的抗扰度试验应根据设备和电缆最终安装时所处电磁环境按下面表格选择相应的试验等级。

国标emc测试标准

国标emc测试标准

国标emc测试标准
国标EMC测试标准是中国的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标准,它规定了在电磁环境中电子设备的发射和抗干扰性能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EMC测试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EMC测试标准通常包括两个部分:电磁骚扰(EMI)测试和电磁抗扰度(EMS)测试。

1.电磁骚扰(EMI)测试:该测试用于测量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
射和传导骚扰。

这些骚扰可能会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EMI测试包括辐
射骚扰测试(RE)和传导骚扰测试(CE)。

在进行EMI测试时,需要使
用特定的测量设备和测试场地,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电磁抗扰度(EMS)测试:该测试用于测量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抗干
扰能力。

EMS测试包括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ESD)、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RS)、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CS)和浪涌(冲击)抗扰
度(SURGE)等。

在进行EMS测试时,需要使用模拟电磁环境的设备来模拟电子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电磁干扰。

总的来说,国标EMC测试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它确保了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在进行EMC测试时,需要遵循标准的测试方法和要求,并使用适当的测量设备和测试场地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设备类型来选择适当的EMC测试标准。

传导抗扰性度测试方法

传导抗扰性度测试方法

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騷扰抗扰度测试所研究的骚扰源通常是指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

该电磁场可能作用于连接安装设备的整个电缆上。

虽然被骚扰设备的尺寸比骚扰频率的波长小,但I/O线,例如电源线、通信线、接口电缆等,由于其长度可能是几个波长、则可能成为无源的接收天线网络。

假定连接设备的电缆网络是处于谐振的方式(入/4和入/2开路或折合偶极子,电缆系统间的敏感设备易受到流经设备的骚扰电流的影响,并由相对于参考接地平面(板)具有 150Ω共模阻抗的耦合和去耦网络代表这种电缆系统。

测量方法是使受试设备在骚扰源作用下形成的电场和磁场来模拟来自实际发射机的电场和磁场。

这些骚扰场是由试验配置所产生的电压或电流所形成的近区电场和磁场来近似表示的。

用耦合和去耦装置提供騷扰信号给某一电缆,同时保持其他电缆不受影响,只近似于骚扰源以不同的幅度和相位范围同时作用于全部电缆的实际情况。

1. 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试验等级试验等级定义的频率范围为150kHz?8MHz。

9?150K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不要求测量。

试验等级如表1所示。

表1,试验等级试验等级电压(e.m.f)U0/dBμV U0/V1120121303314010X特定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试验等级选择主要依据设备和电缆实际安装时所接触的电磁环境。

表6-16中的等级划分依据如下。

a. 1类:低电平辐射环境。

无线电台/电视台位于的距离上的典型电平和低雄率发射接收机的典型电平。

b. 2类:中等电磁辐射环境。

用在设备飭低功率便携式发射机(典型额定值小于1W)。

典型的商业环境。

c. 3类:严酷电磁辐射环境。

用于相对靠近设备,但距离不小于1m的手提式发射接收机(≥2W),用在靠近备的高功率广播緒机和可能靠近工科医设备。

典型的工业环境。

d. X类:特定产品通过协商或由产品规范和产品的技术标准规定的开放等级。

选择适用等级时,还要考虑到受试设备产生故障的后果,当产生的后果严重时可以考虑采用更严格的试验等级。

EMC测试简介

EMC测试简介

EMC测试简介1.EMC的基本定义1.1 EMC基本定义: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 :EMC)装置、整组设施或整套系统,在它自己的电磁环境中,能圆满地动作,并且不会产生让其余在此环境中的设施难以忍耐的电磁干扰。

EMC 包括 EMI 和 EMC, 即 EMC=EMI+EMS (见图 1).1.2 EMI基本定义: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 :EMI)装置、整组设施或整套系统动作时所产生一种电磁噪声,或装置自己不需要的信号。

1.3 EMS基本定义:电磁抗扰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简称 :EMS)在一个电磁扰乱的环境中,装置、整组设施或整套系统不会因处于此环境而减损其功能的能力2.EMC 标准简介EMC标准是特定国家或组织依据它们的要求,针对不一样产品而拟订的电磁兼容切合性标准。

EMC标准一般由各个威望机构拟订,常有的如:标准前缀名称对应国家或许组织CISPR国际无线电扰乱特别委员会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EN欧盟 (CE)DIN德国BS英国NF法国SNV瑞士SIS瑞典UNI意大利Γ OCTP俄罗斯( GOST )FCC/ANSI美国 (FCC)RSS加拿大( IC )AS/NZS澳大利亚 /新西兰( C-TICK )J/JIS日本 (PSE)GB/GJB中国 (CCC)3.常有 EMC 测试项目简介EMC测试项目辐射骚扰测试 (RE)电源端子传导骚扰测试 (CE) EMI骚扰功率测试( PE )谐波电流测试 (Harmonic)电压变化与闪耀测试 (Flicker) EMS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ESD)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RS)射频场感觉的传导骚扰抗扰度(CS)电迅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EFT)浪涌 (冲击 )抗扰度 (Surge)电压暂降 ,短时中止和电压变化抗扰度测试 (Dips)工频磁场抗扰度测试(PFMF) 3.1 辐射骚扰测试 (RE)辐射骚扰测试 (Radiated disturbance, 简称 RE) ,包括空间辐射和磁场辐射测试。

EN 61000-4-6传导干扰耐受(CS)测试技术及原理

EN 61000-4-6传导干扰耐受(CS)测试技术及原理
EN 61000-4-6傳導干擾耐受(CS)測試技術及原理
概述(General)
主要針對電子、電機設備或產品之導線(電源線、信號線、地 線等) , 因無法排除RF field干擾 , 而將頻率範圍9kHz ~ 80MHz之射 頻干擾雜訊藉由導線 , 耦合至產品內部電路之情形
一般設備之導線在非預期下如同一被動接收天線 , 若其周遭 射頻干擾之波長()與導線長呈現倍數關係時 , 導線將可能感應干 擾訊號直/間接影響設備動作。
干擾波之波形(e.m.f. of test level 1)
頻率範圍9kHz ~ 150kHz不需測試 , 因欲感應150kHz之干擾訊號 , 其天線長 (/4)需500m。 測試電壓大小為無調變狀況下 , 電壓的r.m.s.值。實際測試時 , 測試訊號須經 1kHz , 80%之AM調變
3
EN/IEC 61000-4-6之起始頻率
4
EN/IEC 61000-4-6之起始頻率(圖五)
100M 10M 1M
Fstart = co / 10L
Co = 3 108 m/s L = cable length + equipment size
Fstart (Hz)
100k
0.1
1
10
100
1000
Extension L (m)
依設備大小及纜線長度決定測試起始頻率圖
2
130
3
3
140
10
Special
Special
is an open level.
3
3
1.4+80%
2
2
1.414
1.414
1
1
1.4-80%

传导骚扰抗扰度(CS)测试

传导骚扰抗扰度(CS)测试

传导骚扰抗扰度(CS)1.传导骚扰抗扰度1.1传导骚扰抗扰度概述本标准主要介绍国际标准IEC61000-4-6:2006,对应国家标准GB/T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1.2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和应用场合本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骚扰源是来自9kHz~80MHz频率范围内射频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场。

该电磁场会作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电源线、通信线和接口电缆等连接线路上,这些连接引线的长度则可能与干扰频率的几个波长相当,因此,这些引线就变成被动天线,接受外界电磁场的感应,引线电缆就可以通过传导方式耦合外界干扰到设备内部(最终以射频电压和电流所形成的近场电磁骚扰到设备内部)对设备产生干扰。

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所以,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一个评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性能的公共参考,为有关产品的专业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制造商提供一个基本参考。

2传导骚扰抗扰度常见术语2.1人工手模拟正常工作条件下,手持式电气设备和地之间的人体阻抗的电网络2.2辅助设备为受试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所需信号的设备和检验受试设备性能的设备。

2.3注入钳u 电流钳由被注入信号的电缆构成的二次绕组实现的电流变换器。

u 电磁钳由电容和电感耦合相组合的注入装置。

2.4共模阻抗在某一端口上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之比。

2.5耦合系数在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电动势)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2.6耦合网络以规定的阻抗从一电路到另一电路传输能量的电路。

2.7去耦网络防止施加给受试设备的测量信号影响不被测量的其他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

2.8电压驻波比沿线最大电压和邻近最小电压幅度之比。

3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等级u 在9kHz~150k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不要求测量。

u 在150kHz~80M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的抗扰度试验应根据设备和电缆最终安装时所处电磁环境按下面表格选择相应的试验等级。

电磁兼容常用名词解释(中英文)

电磁兼容常用名词解释(中英文)

一、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骚扰测试EMI测试主要内容:1、Radiated Emission -辐射骚扰测试2、Conducted Emission-传导骚扰测试3、Harmonic-谐波电流骚扰测试4、Flicker-电压变化和闪烁测试二、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电磁抗扰度测试此测试之目的为:检测电器产品能否在电磁环境中稳定工作,不受影响。

EMS测试主要内容:1、ESD-静电抗扰度测试2、RS-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3、CS-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4、DIP-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测试5、SURGE-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6、EF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7、PFMF-工频磁场抗扰度测试8、杂散定义:指用标准测试信号调制时在除载频和由于正常调制和切换瞬态引起的边带及邻道以外离散频率上的辐射(既远端辐射)。

杂散辐射按其来源可分为传导型和辐射型两种。

9、传导杂散:指在天线的接头处50欧姆负载上测得的任意离散信号的电平功率。

10、辐射杂散:测试设备的机壳、结构及互连电缆引起的杂散骚扰。

测试条件首选在电波暗室内进行,或是在户外进行。

1、RE:辐射发射(RE)(100k~2.7G)Radiated Emission :辐射骚扰测试2、CE:传导干扰CE(conduction emission)(150kHz~108MHz):传导骚扰测试3、RS(Radiated Susceptibility):辐射抗扰: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4、CS(Conducted Susceptibility):传导抗干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5、EFT:瞬态脉冲干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6、DIP:电压跌落: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测试7、ESD:静电:静电抗扰度测试8、Surge:浪涌: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9、LISN,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的缩写,即线路阻抗稳定网络。

传导骚扰抗扰度CS测试

传导骚扰抗扰度CS测试

传导骚扰抗扰度〔CS〕1.传导骚扰抗扰度1.1传导骚扰抗扰度概述本标准主要介绍国际标准IEC61000-4-6:2006,对应国家标准GB/T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的试验方法.1.2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和应用场合本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骚扰源是来自9kHz〜80MHz频率范围内射频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场.该电磁场会作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电源线、通信线和接口电缆等连接线路上,这些连接引线的长度那么可能与干扰频率的几个波长相当,因此,这些引线就变成被动天线,接受外界电磁场的感应,引线电缆就可以通过传导方式耦合外界干扰到设备内部〔最终以射频电压和电流所形成的近场电磁骚扰到设备内部〕对设备产生干扰. 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一个评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性能的公共参考,为有关产品的专业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制造商提供一个根本参考.2传导骚扰抗扰度常见术语2.1人工手模拟正常工作条件下,手持式电气设备和地之间的人体阻抗的电网络2.2辅助设备为受试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所需信号的设备和检验受试设备性能的设备.2.3注入钳u电流钳由被注入信号的电缆构成的二次绕组实现的电流变换器.u电磁钳由电容和电感耦合相组合的注入装置.2.4共模阻抗在某一端口上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之比.2.5耦合系数在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电动势〕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2.6耦合网络以规定的阻抗从一电路到另一电路传输能量的电路.2.7去耦网络预防施加给受试设备的测量信号影响不被测量的其他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2.8电压驻波比沿线最大电压和邻近最小电压幅度之比.2.9骚扰抗扰度试验等级u在9kHz〜150k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不要求测量.u在150kHz〜80M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的抗扰度试验应根据设备和电缆最终安装时所处电磁环境按下面表格选择相应的试验等级.频率范围150kHz〜80MHz试验等级0 1类:低电平辐射环境.无线电电台/电视台位于大于1km的距离上的典型电平和低功率发射接收机的典型电平.0 2类:中等电磁辐射环境.用在设备邻近的低功率便携式发射接收机〔典型额定值小于1W〕.典型的商业环境.0 3类:严酷电磁发射环境.用于相对靠近设备,但距离小于1m的手提式发射接收机〔A2W〕.用在靠近设备的高功率播送发射机和可能靠近工、科、医设备.典型的工业环境.0 *类:*是由协商或产品标准和产品标准规定的开放等级.u对总尺寸小于0.4m,并且没有传导电缆〔如电源线、信号线或地线〕的设备,标准规定不需要进行此项试验.比方采用电池供电的设备,当他与大地或其他任何设备没有连接,并且不在充电时使用,那么不需要做此项实验,但设备在充电期间也要使用,那么必须做此项实验.u标准中规定频率范围为150kHz〜80MHz,但实际测试的频率范围可根据受试设备的情况分析后确定, 当受试设备尺寸比拟小时,试验频率最大可以扩展到230MHz.4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设备4.1信号发生器a能覆盖9kHz〜230MHz的频段范围,具备幅度和调制功能,能手动或自动扫描,扫描点的驻留时间以及测试的频率-步长可以编程限制.b具备幅度调制功能〔内调制或外调制〕,调制度80%±5%,调制频率为1m2±10%的正弦波c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为50Qd信号发生器任何杂散谱线应至少比载波电平低15dBe输出电平足够高,能覆盖试验电平4.26dB固定衰减器a减小从功率放大器到网络的失配b具有足够额定功率4.3耦合和去耦装置a将干扰信号很好地耦合到与受试设备相连的各种类型的电缆上;b预防施加给受试设备的射频干扰电压影响不被测试的其他装置、设备或系统的其他电路.c提供稳定的信号源阻抗.4.4钳注入装置钳注入方式特别适合于对多芯电缆的试验.钳注入方式中,耦合和去耦合功能是分开的,钳注入仅仅提供耦合,去耦功能是建立在辅助设备上的,也就是说辅助设备是耦合去耦合装置的一局部.其中钳注入装置包括:a电流钳b电磁钳5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方法5.1试验方法及其选择A.试验方法CDN 〔内容分发网络〕法标准推荐首先选择CDN进行射频传导干扰抗扰度测试.CDN可以应用于大多数类型的电缆,如电源线,平衡线,屏蔽线,音频线和同轴线等.根据不同电缆,选择适宜的CDN进行测试.试验所用到的CDN 主要有:编辑版word将试验信号发生器的干扰信号通过100Q电阻直接注入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上〔即使屏蔽层未接地或仅仅只有一个接地点〕电磁钳电磁钳外形如下,其结构较复杂,它与受试设备的电缆之间是通过感性和容性耦合将射频能量耦合到受试设备的电缆上.电磁耦钳在1.5MHz以上频率时对试验结果有良好的再现性;当频率高于10MHz时, 电磁耦钳比常规的电流钳有较好的方向性,并且在辅助设备信号参考点与参考接地板之间不再要求有专门的阻抗,因此使用更方便.电流钳电流钳外形如下,利用被测设备的电缆组成二次侧,与电流钳一起建立一感性耦合,将射频能量注入到受试设备的电缆上.为了使电流钳和电缆之间的电容耦合最小,试验时应将电缆放在电流钳的中央位置. 另外由于电流注入探头没有方向性,在试验中辅助设备将与EUT 一起承受干扰.编辑版wordB.试验方法选择规那么5.2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布置以及测试编辑版wordA.典型的试验布置如下:电流注入u 受试设备应放在参考地平面上面0.1m 高的绝缘支架上.对于台式设备,参考接地板也可以放在试验 桌上.所有与被测设备连接的电缆应放置于地参考平面上方至少30mm 的高度上,并且被测设备距任何金 属物体至少0.5m 以上.u 如果设备被设计为安装在一个面板、支架和机柜上,那么它应该在这种配置下进行测试.当需要用 一种方式支撑测试样品时,这种支撑应由非金属、非导电材料构成.u 在需要使用耦合和去耦装置的地方,它们与被测设备之间的距离应在0.1m 到0.3m 之间,并与参考 接地板相连.耦合和去耦装置与被测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应尽可能短,不允许捆扎或盘成圈.u 对于被测设备其他的接地端子也应通过耦合和去耦网络CDN-M1与参考接地板相连接.u 对于所有的测试,被测设备与辅助设备之间电缆的总长度〔包括任何所使用的耦合去耦网络的内部 电缆〕不应超过被测设备制造商所规定的最大长度.u 如果被测设备有键盘或手提式附件,那么模拟手应放在该键盘或者缠绕在附件上,并与参考接地板 相连接. u 应根据产品委员会的标准,连接受试设备工作所要求的辅助设备,例如,通讯设备、调制解调器、 打印机、传感器等,以及为保证任何数据传输和功能评价所必需的辅助设备,这些设备均应通过耦合和去 耦装置连接到受试设备上.B.试验步骤1 .被测设备应在预期的运行和气候条件下进行测试.记录测试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2 .试验系统的校准,每次试验前应对试验系统进行校准,预防产生测试误差,保证系统满足必须的共 模阻抗.编辑版word3 .依次将试验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所选用的耦合装置上〔耦合和去耦网络、电磁钳、电流注入探头〕.信号覆生器电压注入CDH世复检测4.根据要求设置试验电平的等级,扫频范围是从150kHz到80MHz或230MHz,用1kHz正弦波调幅, 调制度为80%调制干扰信号电平.频率递增扫频时,步进尺寸不应超过先前频率值的1%.在每个频率,幅度调制载波的驻留时间应不低于被测设备运行和响应的必要时间,但是最低不应低于0.5s.敏感的频率〔例如,时钟频率〕应单独进行分析.C.不同注入方法的特点u采用耦合去耦合网络1.全部电源连接推荐使用耦合和去耦网络.而对于高功率〔电流入16人〕和/或复杂电源系统〔多相或各种并联电源电压〕可选择其它注入法.---CDN- M1用于仅有单线供电的电源端口.---CDN- M2用于有两线供电的电源端口.---CDN- M3用于有单相带地线的供电电源端口.---CDN- M4用于有三相供电的电源端口.2.对非屏蔽的平衡线可由CDN-T2、CDN-T4或CDN-T8作为耦合和去耦网络.---CDN-T2用于有1个对称对〔2线〕的电缆.---CDN-T4用于有2个对称对〔4线〕的电缆.---CDN-T8用于有3个对称对〔8线〕的电缆.3.对非屏蔽的不平衡线可由CDN-AF作为耦合和去耦网络.---CDN-AF2用于两线的电缆.编辑版word采用耦合去耦合网络典型的布置图如下:依验fit 号琼na 修枪瀛,采用耦合去耦合网络注入的程序:(1)如果辅助设备位于地参考平面之上,那么它要放在高于地参考平面0.1m 处.(2)一个耦合和去耦网络应接在要被测试的端口上,而一个接有50Q 负载的耦合和去耦网络连接在 另一个端口.去耦网络应安装在所有其它连接电缆的端口.在这种方法中,只有一个端接150编辑版word1 w 带负镒T ,功率衰鼠就L * G J n-i平面布置图弟弟信写那(3)选择适宜的耦合和去耦网络.(4)如果被测设备只有一个端口,这个端口连接到耦合和去耦网络上用作注入用途.u直接注入法将试验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干扰电压通过100Q电阻被注入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上(即使屏蔽层未接地或仅仅只有一个接地点).在辅助设备和注入点之间,并尽可能靠近注入点插入一个去耦电路.为了提升去耦和稳定电路,应将直接注入装置输入端口的地与参考地平面连接.典型的试验配置图如下:他等考平的直接注入的程序:(a)受试设备应放置在距地参考平面0.1m高度的绝缘支撑上.(b)在被测电缆上,去耦网络应位于注入点和辅助设备之间,尽可能靠近注入点.第二个端口应用150Q的负载端接(耦合和去耦网络用50Q负载端接).这个端口应根据7.2中的优先次序选择.在所有其它与被测设备连接的电缆上应安装去耦网络(当端口开路,耦合和去耦网络可以认为是去耦网络).(5)注入点应位于参考地平面上方,从被测设备的几何投影到注入点之间的距离为0.1m至0.3m.(6)测试信号应通过100Q电阻直接注入到电缆屏蔽层上.u钳注入法对非屏蔽多芯电缆,用钳注入法更适宜.使用钳注入前,必须对电流钳或电磁钳进行校准.试验配置图如下:针对被测设备呈现不同的共模阻抗,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注入方法:(7)当满足共模阻抗要求时的钳注入的程序当使用前注入法时,每一个用于钳注入的辅助设备应尽可能的代表功能性安装条件.为了满足近似所需的共模阻抗的要求,应采取以下举措:---用于钳注入的每一个辅助设备应放置在距地参考平面0.1m高度的绝缘支撑上.---去耦网络应安装在辅助设备与被测设备之间的每一条电缆上,被测电缆除外.编辑版word---连接到每一个辅助设备的所有电缆,除了被连接到被测设备上的电缆,应为其提供去耦网络,如下图所示---连接到每个辅助设备的去耦网络〔除了在被测设备和辅助设备之间的电缆上的网络〕距辅助设备的距离不应超过0.3m.辅助设备与去耦网络之间的电缆或辅助设备与注入钳之间的电缆即不捆扎,也不盘绕, 且应保持在高于地参考平面30mm至50mm的高度.---被测电缆一端是被测设备,另一端是辅助设备.可以连接多个耦合和去耦网络到被测设备和辅助设备;然而,在每个被测设备和辅助设备上只有一个耦合和去耦网络因被端接50Q负载.---当使用多个注入钳时,每根电缆上的注入测试应一根接一根依次进行.被选择注入钳测试的电缆在没有测试的情况下也进行去耦处理.淮H丈泊号潜LKlk h卜州乐可能前时信号朦世复检测0.1 * AirjiJiMl河।ntm >力言与Q [wni〔8〕当不满足共模阻抗要求时的钳注入的程序当用钳注入测试时,如果在辅助设备一侧不满足共模阻抗要求〔辅助设备的共模阻抗必须小于或等于受试设备的被测端口的共模阻抗〕,那么必须在辅助设备端口应采取举措〔例如,使用CDN-M1或从辅助设备到地之间加150Q电阻或采用去耦电容〕,以满足此条件.---用钳注入的每个辅助设备和受试设备应尽可能接近实际运行的安装条件.例如,将被测设设备连接到参考地平面上或者将其放在绝缘支架上.---用附加的电流探头〔具有低插入损耗〕插入注入钳和受试设备之间,并监视由感应电压产生的电流. 如果电流超过下面给出的短路电流值Imax,试验信号发生器电平应一直减小到测量电流等于Imax值:Imax=U0/150 Q在试验报告中应记录施加的修正试验电压的电平值.编辑版wordD.测试结果的评估测试结果应该根据被测设备的性能降级和功能丧失来分类,与制造商和测试的需求方规定的性能水平有关,或由制造商与产品买方之间的共识.推荐的分类如下:a〕由生产商,需求方或买方规定的限制中的正常性能.b〕干扰终止后暂时的性能降级和功能丧失,且直到被测设备恢复其正常性能,没有人为的干预.c〕暂时的性能降级和功能丧失,需要人为干预.d〕由硬件或软件的损坏,或数据的丧失导致无法恢复的性能降级和功能丧失.6传导骚扰抗扰度新、旧版标准的主要区别修改了耦合和去耦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上共模阻抗的校验修改了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上输出电平的设置修改了用于台式和落地式设备的试验配置增加了采用耦合和去耦网络注入的程序增加了当满足共模阻抗要求时的钳注入的程序增加了直接注入的程序修改了测试结果的评估增加关于大尺寸被测设备的布置〔此文档局部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编辑版word编辑版word。

整机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方法

整机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方法

整机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方法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是指其他设备或系统中的射频信号通过导线等传输媒介干扰到目标设备或系统的现象。

为了评估设备或系统的抗扰度,可以进行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

下面将介绍一种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方法。

试验方法概述:1.确定被试验设备或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理解其射频传导骚扰的敏感性。

2.准备测试设备,包括发射器、传输媒介模拟器、接收器和测量仪器等。

3.设计和确定测试参数,如信号频率、传输媒介类型、传输媒介长度等。

4.进行预试验,以确保测试系统稳定和可靠。

5.进行具体的传导骚扰试验。

传导骚扰试验步骤:1.建立测试环境:将被试验设备或系统置于电磁屏蔽室中,确保实验环境的电磁干扰符合要求。

2.设置传输媒介:根据被试验设备的特点和传输媒介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传输媒介,并设置传输媒介的长度。

3.建立仿真电路:将发射器与传输媒介模拟器连接,根据设备的工作频率和传输媒介的特点,设置合适的信号频率和幅度。

4.注入电流:通过发射器,将仿真信号注入传输媒介中,模拟其他设备或系统中的射频信号传输过程。

5.测量接收信号:通过接收器,测量被试验设备或系统中的接收信号强度和频谱等参数。

6.评价试验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对被试验设备或系统的抗扰度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1.分析传输媒介的传导特性:通过测量被试验设备或系统中的接收信号,分析传导媒介对射频信号的传输特性,包括传输损耗、传输延迟等。

2.测量接收信号强度:在传导骚扰试验过程中,测量被试验设备或系统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根据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评估设备或系统对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3.分析频谱特性:通过频谱分析仪等测量设备,分析传导骚扰对被试验设备或系统的频谱特性的影响,包括频率偏移、谐波扩展等。

4.比较测试结果:根据同类设备或系统的抗扰度试验评价结果,对被试验设备或系统的抗扰度进行比较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时,应根据不同设备或系统的特点和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指标,以准确评估其抗扰度性能,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其抗扰度。

传导骚扰抗扰度(CS)测试

传导骚扰抗扰度(CS)测试

传导骚扰抗扰度(CS)1.传导骚扰抗扰度1.1传导骚扰抗扰度概述本标准主要介绍国际标准IEC61000-4-6:2006,对应国家标准GB/T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1.2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和应用场合本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骚扰源是来自9kHz~80MHz频率范围内射频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场。

该电磁场会作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电源线、通信线和接口电缆等连接线路上,这些连接引线的长度则可能与干扰频率的几个波长相当,因此,这些引线就变成被动天线,接受外界电磁场的感应,引线电缆就可以通过传导方式耦合外界干扰到设备内部(最终以射频电压和电流所形成的近场电磁骚扰到设备内部)对设备产生干扰。

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所以,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一个评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性能的公共参考,为有关产品的专业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制造商提供一个基本参考。

2传导骚扰抗扰度常见术语2.1人工手模拟正常工作条件下,手持式电气设备和地之间的人体阻抗的电网络2.2辅助设备为受试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所需信号的设备和检验受试设备性能的设备。

2.3注入钳u 电流钳由被注入信号的电缆构成的二次绕组实现的电流变换器。

u 电磁钳由电容和电感耦合相组合的注入装置。

2.4共模阻抗在某一端口上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之比。

2.5耦合系数在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电动势)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2.6耦合网络以规定的阻抗从一电路到另一电路传输能量的电路。

2.7去耦网络防止施加给受试设备的测量信号影响不被测量的其他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

2.8电压驻波比沿线最大电压和邻近最小电压幅度之比。

3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等级u 在9kHz~150k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不要求测量。

u 在150kHz~80M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的抗扰度试验应根据设备和电缆最终安装时所处电磁环境按下面表格选择相应的试验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传导骚扰抗扰度传导骚扰抗扰度1.传导骚扰抗扰度概述1.1《电磁兼容:1998 本标准主要介绍国际标准IEC61000-4-6:2006,对应国家标准GB/T17626.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试验和测量技术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和应用场合1.2该电磁场会频率范围内射频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场。

本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骚扰源是来自9kHz~80MHz作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电源线、通信线和接口电缆等连接线路上,这些连接引线的长度则可能与干扰频率的几个波长相当,因此,这些引线就变成被动天线,接受外界电磁场的感应,引线电缆就可以通过传导方式耦合外界干扰到设备内部(最终以射频电压和电流所形成的近场电磁骚扰到设备内部)对设备产生干扰。

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所以,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一个评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性能的公共参考,为有关产品的专业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制造商提供一个基本参考。

传导骚扰抗扰度常见术语2人工手2.1 模拟正常工作条件下,手持式电气设备和地之间的人体阻抗的电网络辅助设备2.2 为受试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所需信号的设备和检验受试设备性能的设备。

注入钳2.3 u 电流钳由被注入信号的电缆构成的二次绕组实现的电流变换器。

电磁钳u由电容和电感耦合相组合的注入装置。

共模阻抗2.4在某一端口上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之比。

耦合系数2.5在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电动势)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耦合网络2.6以规定的阻抗从一电路到另一电路传输能量的电路。

去耦网络2.7 防止施加给受试设备的测量信号影响不被测量的其他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

电压驻波比2.8沿线最大电压和邻近最小电压幅度之比。

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等级39kHz~150k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不要求测量。

在u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的抗扰度试验应在150kHz~80MHz u根据设备和电缆最终安装时所处电磁环境按下面表格选择相应的试验等级。

150kHz~80MHz 频率范围试验等级150kHz~80MHz频率范围电压(有效值)试验等级VU0,,dBμVU0;..1112031302103140X特定是一个开放等级)X1的距离上的典型电平和低功率发射接收1km无线电电台/电视台位于大于? 1类:低电平辐射环境。

机的典型电平。

)。

典1W 2类:中等电磁辐射环境。

用在设备邻近的低功率便携式发射接收机(典型额定值小于? 型的商业环境。

)。

≥2W1m的手提式发射接收机(? 3类:严酷电磁发射环境。

用于相对靠近设备,但距离小于用在靠近设备的高功率广播发射机和可能靠近工、科、医设备。

典型的工业环境。

是由协商或产品规范和产品标准规定的开放等级。

类:×? ×,并且没有传导电缆(如电源线、信号线或地线)的设备,标准规定不需要进0.4m u 对总尺寸小于行此项试验。

比如采用电池供电的设备,当他与大地或其他任何设备没有连接,并且不在充电时使用,则不需要做此项实验,但设备在充电期间也要使用,则必须做此项实验。

,但实际测试的频率范围可根据受试设备的情况分析后标准中规定频率范围为150kHz~80MHz u230MHz。

确定,当受试设备尺寸比较小时,试验频率最大可以扩展到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设备4信号发生器4.1的频段范围,具备幅度和调制功能,能手动或自动扫描,扫描点的驻留时能覆盖9kHz~230MHza-步长可以编程控制。

间以及测试的频率的正弦波,调制频率为1kHz±10% b 具备幅度调制功能(内调制或外调制),调制度80%±5% 50Ω c 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为15dB 信号发生器任何杂散谱线应至少比载波电平低 d输出电平足够高,能覆盖试验电平 e6dB固定衰减器4.2 a 减小从功率放大器到网络的失配b 具有足够额定功率耦合和去耦装置4.3 将干扰信号很好地耦合到与受试设备相连的各种类型的电缆上; a防止施加给受试设备的射频干扰电压影响不被测试的其他装置、设备或系统的其他电路。

b提供稳定的信号源阻抗。

c钳注入装置4.4钳注入方式特别适合于对多芯电缆的试验。

钳注入方式中,耦合和去耦合功能是分开的,钳注入仅仅提供耦合,去耦功能是建立在辅助设备上的,也就是说辅助设备是耦合去耦合装置的一部分。

其中钳注入装置包括:电流钳 a电磁钳 b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方法55.1试验方法及其选择;..试验方 A(内容分发网络)CD如电可以应用于大多数类型的电缆CD进行射频传导干扰抗扰度测试CD 标准推荐首先选CDCD进行测试试验所用到线平衡线屏蔽线音频线和同轴线等根据不同电缆选择合适主要有系CD型A系系系2 pins50 pins2 pins 50 pin适用端口类端的屏蔽线数据150±20150kHz-26MHz EU60/26MHz-80MH45150共模阻4580MHz-230MH15060/频率范150kHz- 230MHz号发信的扰50BNC试直(即使屏蔽电阻直接注入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100源关连接方注直接注未接地或仅仅只有一个接地点u电阻直接注入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上(即使屏蔽层未接地或仅将试验信号发生器的干扰信号通100只有一个接地点电磁它与受试设备的电缆之间是通过感性和容性耦合将射频能量耦合其结构较复杂电磁钳外形如下时当频率高1.5MH以上频率时对试验结果有良好的再现性10MH受试设备的电缆上电磁耦钳电磁耦钳比常规的电流钳有较好的方向性,并且在辅助设备信号参考点与参考接地板之间不再要求有专的阻抗,因此使用更方便。

电流钳电流钳外形如下,利用被测设备的电缆组成二次侧,与电流钳一起建立一感性耦合,将射频能量注入试验时应将电缆放在电流钳的中心位置。

为了使电流钳和电缆之间的电容耦合最小,到受试设备的电缆上。

另外由于电流注入探头没有方向性,在试验中辅助设备将与EUT一起承受干扰。

;.试验方法选择规则 B.5.2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布置以及测试;. .典型的试验布置如下: A.高的绝缘支架上。

对于台式设备,参考接地板也可以放在u 受试设备应放在参考地平面上面0.1m的高度上,并且被测设备距试验桌上。

所有与被测设备连接的电缆应放置于地参考平面上方至少30mm 任何金属物体至少0.5m以上。

当需要用如果设备被设计为安装在一个面板、支架和机柜上,那么它应该在这种配置下进行测试。

u一种方式支撑测试样品时,这种支撑应由非金属、非导电材料构成。

之间,并与到0.3m u 在需要使用耦合和去耦装置的地方,它们与被测设备之间的距离应在0.1m 参考接地板相连。

耦合和去耦装置与被测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应尽可能短,不允许捆扎或盘成圈。

与参考接地板相连接。

u 对于被测设备其他的接地端子也应通过耦合和去耦网络CDN-M1(包括任何所使用的耦合去耦网络的内部被测设备与辅助设备之间电缆的总长度u 对于所有的测试,电缆)不应超过被测设备制造商所规定的最大长度。

并与参考接地板u 如果被测设备有键盘或手提式附件,那么模拟手应放在该键盘或者缠绕在附件上,相连接。

应根据产品委员会的规范,连接受试设备工作所要求的辅助设备,例如,通讯设备、调制解调器、u打印机、传感器等,以及为保证任何数据传输和功能评价所必需的辅助设备,这些设备均应通过耦合和去耦装置连接到受试设备上。

B. 试验步骤1. 被测设备应在预期的运行和气候条件下进行测试。

记录测试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试验系统的校准,每次试验前应对试验系统进行校准,避免产生测试误差,确保系统满足必须的 2.共模阻抗。

依次将试验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所选用的耦合装置上(耦合和去耦网络、电磁钳、电流注入探头)。

3. 正弦波,用1kHz80MHz 4. 根据要求设置试验电平的等级,扫频范围是从150kHz到或230MHz。

在每个调制干扰信号电平。

频率递增扫频时,步进尺寸不应超过先前频率值的调幅,调制度为80%1%。

敏感频率,幅度调制载波的驻留时间应不低于被测设备运行和响应的必要时间,但是最低不应低于0.5s 的频率(例如,时钟频率)应单独进行分析。

C. 不同注入方法的特点;..u采用耦合去耦合网或复杂电源系统(多≥16) 1.全部电源连接推荐使用耦合和去耦网络。

而对于高功率(电或各种并联电源电压)可选择其它注入法--- CDN- M用于仅有单线供电的电源端口--- CDN- M用于有两线供电的电源端口用于有单相带地线的供电电源端口--- CDN- M用于有三相供电的电源端口--- CDN- MCDN-TCDN-T4作为耦合和去耦网络 2.对非屏蔽的平衡线可CDN-T 线)的电缆个对称对--- CDN-T用于线)的电缆--- CDN-T用于个对称对个对称对线)的电缆用于--- CDN-T作为耦合和去耦网络 3. 对非屏蔽的不平衡线可CDN-A ---CDN-AF用于两线的电缆采用耦合去耦合网络典型的布置图如下:;..平面布置图采用耦合去耦合网络注入的程序:0.1m处。

(1)如果辅助设备位于地参考平面之上,那么它要放在高于地参考平面负载的耦合和去耦网络连接在50Ω(2)一个耦合和去耦网络应接在要被测试的端口上,而一个接有150 另一个端口。

去耦网络应安装在所有其它连接电缆的端口。

在这种方法中,只有一个端接)选择合适的耦合和去耦网络。

(3 (4)如果被测设备只有一个端口,这个端口连接到耦合和去耦网络上用作注入用途。

u 直接注入法电阻被注入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上(即使屏蔽层未接地或仅将试验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干扰电压通过100Ω仅只有一个接地点)。

在辅助设备和注入点之间,并尽可能靠近注入点插入一个去耦电路。

为了提高去耦和稳定电路,应将直接注入装置输入端口的地与参考地平面连接。

典型的试验配置图如下:直接注入的程序:高度的绝缘支撑上。

)受试设备应放置在距地参考平面(a0.1m)在被测电缆上,去耦网络应位于注入点和辅助设备之间,尽可能靠近注入点。

第二个端口应用b (中的优先次序选择。

在所150Ω的负载端接(耦合和去耦网络用50Ω负载端接)。

这个端口应按照7.2 有其它与被测设备连接的电缆上应安装去耦网络(当端口开路,耦合和去耦网络可以认为是去耦网络)。

至(5)注入点应位于参考地平面上方,从被测设备的几何投影到注入点之间的距离为0.1m0.3m (电阻直接注入到电缆屏蔽层上。

6)测试信号应通过100Ω钳注入法u对非屏蔽多芯电缆,用钳注入法更合适。

使用钳注入前,必须对电流钳或电磁钳进行校准。

试验配置图如下:;..针对被测设备呈现不同的共模阻抗,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注入方法)当满足共模阻抗要求时的钳注入的程当使用前注入法时,每一个用于钳注入的辅助设备应尽可能的代表功能性安装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