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的亚细亚
旧时的中国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争
J U N LO I N I S IU EO I A CA N O O R A FTA J I TT T FFN N ILA D C MME I LM AG ME T N N RCA AN E N 第十 二 卷 2 1 第 4期 0 0年
《 文献史踪研究 5
; 石 - 、 、 I ;. 、
旧时的 中国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的论争
赵 志 浩
南 开大 学哲 学 系 , 津 天 3 0 7 00 1
[ 要】关 于 中 国是 否 属 于 亚 细亚 生产 方 式 的论 争 , 摘 早在 上 个 世 纪 二 三 十年 代 就 开 始 了。在 三 十 年 代 后期 为 了反 对 日本 的 反 对 言论 , 内的 大 多 学 者 大 多 不承 认 中 国属 于亚 细 亚 形 态的 社 会 。 改 革 开放 后 , 别 是 近 几 年 国 内学 者 国 特 对 此 问题提 出了各 种 不 同的 看 法 , 为典 型 的有 亚 细 亚 生产 方 式 普 遍 类 型 说 、 细 亚 生产 方式 特 例 说 和 东方 社会 类 较 亚 型 说 。 各 种说 法都 有 自己的 理 论 和 事 实依 据 , 应 地 也 都 具 有一 定的 参 考 价值 。 相
a c r i g y p o i e o d r f r n e c o d n l r v d sg o ee e c .
[ ywo d ] s t o eo rd c o ;omet Ke r s A i i m d f ou t n oi t i y sc p ;t eo ca d vl ac p i e lo t at a s l p n
【 键 词 】 细亚 生 产 方 式 ; 关 亚 东方 社会 ; 会 类 型 ; 会发 展 阶 段 社 社 【 中图分类号】 0 1【 F 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89 5 (0 0 0 — 0 4 0 A【 10 — 0 5 2 1 )4 0 8— 4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所谓中国社会“停滞性”问题论纲
在这一虚构的图表的基础上,依照秋泽的规定,所谓“农村共同体的存续、残存”是第—个具有决定作用的东西。它规定着“父家长制的专制主义”,同时又是中国的“中央集权制”的“基础”,即所谓中国的“中央集权制,恰是以孤立的农村公社(农村公社的诸关系)为基础而成立起来的”,它不但没有为“奴隶制及封建制的诸关系”所“完全”“破坏”,“反予中国的奴隶制及封建制的发展以根本制约”,“歪曲了中国的奴隶制及封建制”。“父家长制的专制主义”又支配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全部经济生活而制约其发展集权的专制的国家,复转而支配着“农业及土地所有”、“手工业、手工业工场”、“基夫特及基尔特”、“商业及商业资本”以及“文化”,即国家把它们直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限制其发展。第二个重要的东西是所谓“人工灌溉”。它是中国农业的“集约性的”“小农经营”的物质基础,这“集约性的小农业”又是“中国农业社会发展的桎梏”;它又是“中国集权的专制支配的基础”,即其“第二个根本规定的要因”。从而他认为:“在中国,不见有商人资本与土地资本间的对立”,“手工业的组织,多由官府为着在赋役的便利上所成立”,“教权与俗权对立的缺乏”,……“一般地说来,中国社会并未以其自身之力,产生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工场”,“商人资本在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中,没有外部的作用,便不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资本”,归结为中国“社会在结局上是停滞的……中国社会的停滞性是社会矛盾的循环,社会过程(社会运动)之反复的形式,是中国社会的根本性格”,易言之“中国社会的根本性格”,是“停滞”的、“循环”的、“倒退”的。从这里,他得出“日本社会有与印度及中国社会不同的性格,不可不从这里去了解现代亚细亚的日本的特殊地位与结局”的结论。另一方面,他断定创造出“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的过程的转机”,主要是“鸦片战争”,从这里引申出这回侵略中国的“日本皇军的武力”,正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打破“中国社会的‘亚细亚的’停滞性”的主要动力。
说中国的亚细亚看美国的西尔斯
在 亚 细 亚如 此 混 乱 的公 司 治理 结 构 下, 遂舟 一 人 宛如 国 王一 样 , 驾 王 凌 于 任何 制度 之 上 , 他 的整 个 思 维一 下
子 放 大 到 整 个 集 团 , 他 一 人 的 脑 子 代
替 了整 个 亚 细亚 的 思考 。 对于 成 功 , 当 然 是上 下 皆大 欢喜 , 但对 于 失误 , 团 集 则 缺 乏一 个 “ 偏机 制 ” 纠 。公 司治 理结 构 混 乱 是 日后 亚 细 亚 走 向衰 亡 的最 根
本原因。
沃德 公 司相 比, 尔斯 实 在是 太 小 了 。 西
西 尔斯 公司 起 初 的 发展 速 度 也 并不 惊 人 ,绝 非一 帆 风顺 ,平 步青 云 ,在 与沃 德 公司 的竞 争 中, 最初 几 十 年 一直 是
处于 追 赶 之势 。
匹 黑马 , 后三 年 , 此 亚细 亚 的营 业 额
维普资讯
仗 队 , 一 个 在 中央 电 视 台 做 广 告 。 第 一
结 构 从 建 立 之 初 就 一 直 处 于 混 乱 状 态 首先 ,董 事会 形 同虚 设 ,凡事 都 由
两家 同处于零售业 的企业 , 一个
时 间 , “ 细 亚 冲 击 波 ”像 阳 光 一 样 辐 亚
个 设 立 琴 台, 第 一 个创 立 自己的 仪
维普资讯
在监 督 和 重 大决 策 方 面 发挥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尔斯 有 着强 大 的决 策 支持 , 西 董 事 会成 员 的作 用 不可 低 估 。
扩 张 。几 乎 从 “ 细 亚 ”开业 之 日起 , 亚 王 遂舟 就 不 断 地探 索 扩 张 之 路 :1 9 90 年 向全 国 十几 家 城 市 派驻 办 事 处 、开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面对十年文革造成的危机时,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紧急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我们知道,十七大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以及成果进行了一个回顾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一节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关于这个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他非常正确的把握了当代中国的两个重大抉择:第一个重大抉择,其实发生在上个世纪上半个世纪,当时中国面临一场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选择:到底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做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回答: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国。
————1949年新民主主义的成功,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个重大抉择,就是在1976念得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后半个世纪的前部分发生的这个变化。
那个时候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斗争位中心,严重忽略经济建设,这时候,中国人民又面临一个历史性的抉择:是要贫穷的社会主义?还是要富裕的社会主义?后来小平同志拨乱反正以后,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党的一段时期内的错误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那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概念吗:贫穷的社会主义?富裕的社会主义?富裕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今天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先不说,先看看贫穷的社会主义:1978年,十年文革之后,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崩溃边缘(1)中国有2.5亿人达不到温饱,其他人也是勉强吃饱饭。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今天是2020年7月1日,星期六。
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21点整,我们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最后一篇文章中,为大家分享一个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细社会,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又称“自然经济”、“乡土社会”;也称“自然主义经济”、“自然主义社会”(或称资本主义社会)或“封建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经济形态。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古代的体现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过“以农为本”的观念。
首先,在远古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不高,主要用于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其次,随着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
最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因此可以说“古代”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最原始、最落后的一种经济形态。
亚细亚生产方式中所体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就是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理念所代表的内容。
二、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关系1、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小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
2、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以自给自足、小农生产为主,家庭是主要生产单位。
3、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自给自足小商品经济逐步向自由市场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农民不断进行分化。
4、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关系与其发展阶段有关,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回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一个发展过程,而资本主义的产生则是在私有制基础上实现。
5、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形态中的自然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建立起来的一种自给自足、小农生产的经济形态,它同以个体农民为单位所建立起来的商品经济相适应。
6、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形态中的小农文化和家庭生产方式与自然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家庭”或“宗族”关系。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
世界经济史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关键术语普遍奴隶制:在普遍奴隶制下,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他们不是奴隶,但也不具备独立的人格,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村社,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东方专制主义国家中人民所处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法律制度。
与古希腊罗马发达的城邦奴隶制相比表现出非发达性,即身份差异模糊,不存在作为私有财产的明确的占有和活跃的买卖。
这种奴隶制之下的奴隶不从属于明确的奴隶主,而是为国家(农村公社)的土地耕作,只是表现为社会地位低下。
东方普遍制存在的原因: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和村社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奴隶制度,具有社会阶层划分的单一性;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社会中所有权制度落后;平民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不独立,导致普遍“奴隶化”现象出现。
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但并没有给出定义。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曾就这个问题进行争论。
马扎亚尔总结亚生产方式的特征。
但他的看法没被俄国和中国学者接受。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包括家庭和通过家庭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
土地是共同体的基础和财产。
亚细亚土地所有制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的公有制。
东方社会以土地所有制这一基本关系为基础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个人只不过是公社财产的占有者,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是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在东方社会长期存在,也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农村公社制度以及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决定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存在着自然的宗法血缘关系。
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中国是以亚细亚生产方式原生态的轨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形态,形成有普遍奴隶制,封建领土制,封建地主制等社会统治形式(不能说中国的社会形态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西方社会形态则起源于古代所有制,日耳曼所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讲,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薛蓉 博士 公邮账号: b203mks@ 密码:mksb203
专题一
让历史告诉未来——
中国与欧洲不同的历史传统——中国为什 么没有资本主义?而欧洲为什么能够产生资 本主义?中国特色的封建社会
闲话一
价值导向:中大男神老师专访特辑
1.您认为哪些优秀气质是中大学生尤 其是中大女生应该具有的? 答:我觉得中大女生应该自制,温柔 ,聪颖,细心,体贴,坚韧。
为什么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而中国没有? ——认识不同的历史传统
1,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论 2,地理学派:地理大发现意义重大;地理气候条 件差异造成(魏特曼的水利社会理论) 3,道格拉思•诺思:发展了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 织以及相应的制度化设施。 4,马克斯•韦伯(理查德·亨利·托尼):新教伦理 精神;儒家文化不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韦伯); 二十世纪儒家的经济成就证伪;
骑士精神;八大美德
欧洲精英文化
国家稳定需要金字塔封建结构,因此需要制约精英阶层 的扩张以免挤占大众阶层的基本生存; 一夫一妻制度、贵族生活方式的限定等均有助于限制精 英阶层无限扩张,从而避免精英文化滑向平民化和流氓 化,激化社会矛盾;各个大家族得以长期存在形成相对 稳定的精英阶层; 保护自己的平民、维护社会整体长远利益成为精英阶层 的使命; 精英文化成为制约资本之恶的善的力量; 精英传统与家族稳定有利于形成文化传承与发展、长远 眼光和战略意识、社会价值观稳定、契约精神与规则意 识强化等
生存与秩序是国家的根本需求
国家与人一样,把生存作为第一需求;个 人侧重安全与基本物质需求;国家侧重社 会稳定与秩序; 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都是服务于生存与秩 序的基本需要; 因为不同人和国家的生存与秩序需要满足 的条件不同,所以造成意识形态与社会制 度差异。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亚细亚的特点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亚细亚的特点侯外庐/文“古代”这一名词,从历史科学的严格意义讲来,仅指特定的阶段,即文明确立和国家成立以后的奴隶制社会,不是指常识上一般所说的古时的意思。
古代奴隶制社会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路径,如经典著作中所指的希腊的古代、罗马的古代、日耳曼的古代、亚细亚的古代。
它们或以“古典的古代”与“东方的古代”来区别,或以早期的奴隶制与发达的奴隶制来区别。
讲到这里,就涉及“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一问题了。
“生产方式”一语原文为Produktionweise,在资本论中指特殊的生产资料与特殊的劳动力的结合失系,它决定一个社会一经济构成的全性质。
“亚细亚生产方式”又指什么呢?下面只把著者研究这一问题的结论写出来,详论已见于外庐著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书了。
按“古典的”与“亚细亚的”,在经典著作里的排列法,是没有一定次序的,有时前者在后,有时后者在前。
据资本论“在古代亚细亚的、古典的诸生产方式之下”一语的含义讲来,写法是可以这样的:古代。
从古代社会产生的路径而言,各式古代的文明小孩,在其出生时也有区别,马克思说:“有营养不良的小孩,也有早熟的小孩,也有发育不健全的小孩。
在古代氏族中属于此类范畴者甚多;惟希腊人为发育正常的小孩。
”(参看《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版,页一七三。
着重点是引者加的。
)主要应该研究这一点: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直接生产者的关系(这里的关系就指生产方式)把全社会的构成显示出来。
不管形态是否混合,马克思既然指明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把社会构成显示出来,那么“构成”(formation)便显然是古代的,这就不必要说成它是过渡期了。
因为“土地所有形态,和一定的生产方式内的其他一切所有形态一样,它的合理的论据,是生产方式本身”(参看《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版,页八一二)。
因此,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和到文明社会的路径是多样的,即使是同一的经济形态,也有各种现象上的差别。
问题在于分析那些具体路径顺着什么轨迹运行,像《反杜林论》中所举的“应当别论”的一些问题。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最先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一个概念,并做了解释。
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几个时代”,其中的“亚细亚的”指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类型,它与西方社会中的“古代的”“封建的”是并存的经济发展类型。
但与此不同的是,1938年,斯大林明确提出:“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这种观点成为关于这个问题的官方权威话语。
在这种划分中,马克思说的“亚细亚的”被去掉了,东方与西方完全被合为一谈。
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证承接于苏联。
由于相关著作整理翻译的不足,人们无法全面了解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的”的看法,许多人都相信“五阶段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所以就一定要在“五阶段”的概念序列中来解释“亚细亚的”的性质及东方社会。
在一些人的意识里,中国若没有经过西方式的前四个阶段而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有“缺陷”,就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1920年代后期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国理论界关于“东方社会”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流理解,基本上是在苏联人的思路的延长线上进行的。
例如,郭沫若在1936年说,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奴隶制以前的一个阶段的命名”。
他把“亚细亚的”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形态,并把它放在了人类社会单线发展的链条上。
胡秋原则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就是东方封建社会。
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与“五阶段论”的头三段加以对位的思路与观点,长期以来都是学界的主流。
其中的争论,大多围绕“亚细亚的”到底属于哪个阶段而展开,本质上都没有跳出“五阶段论”的固定思路。
论近代文化开放的爱国者——徐继畲
论近代文化开放的爱国者——徐继畲作者:郭锦华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更新时间:2007年12月14日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誉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民族,在古代科技的许多方面曾居世界领先地位,却是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拉开了近代史的序幕,而那场野蛮的殖民战争又是以殖民侵略者的成功结束的,这是中国封建王朝后期长期实行闭关锁国而导致落后挨打的国耻。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践踏,理所当然地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
时局的巨变,引发了国人的深思。
清代末叶,不少志士仁人,如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张际亮等等,已开始“睁眼看世界”,并且看到和承认了西方的长处。
他们分析中国落后的症结,探究西方强盛的原因,寻求救国的道路。
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②徐继畲则以文化开放的视角、理智的目光,了解西方,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命题展开思维,为求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富强及应变对策提供实际的、科学性的根据,并寓“师夷”、“制夷”主张于个人对世界各国舆地山川、民生利害、时政得失的论述之中。
所谓“于国家抚驭之策,控制之方,实有裨益”。
一徐继畲的文化开放观是以爱国为基础、强国为原则的徐继畲,号松龛,字健男,山西五台东冶人。
他自幼接受中华文化的传统教育,勤奋好学,聪颖练达。
《清史稿·徐继畲传》称:“继畲父润第,治陆王之学。
继畲承其教,务博览,通时事。
”成年之后,他立志报效祖国,为民做官。
他于道光六年(1826)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江南两道监察御史、广西浔州知府、福建延津邵道、福建汀漳龙道、两广盐运使、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等职,累官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同文馆总理事务大臣。
在任期间,他胸怀国事,关心民意,指陈时弊,弹劾贪官,多篇奏疏引起朝野轰动。
从亚细亚的生产方式看中国的古代社会
从亚细亚生产方式看中国的古代社会柯昌基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创立的亚细亚理论的结晶,它凝聚了马克思对亚洲前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概括了他对人类文明初期所走道路的成功探索,可是国际学术界对这一用语的理解却各自不同,争论达数十年而莫衷一是。
目前国内史学界就这一问题继续展开讨论,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搞清楚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亚洲和中国古代至中世纪的许多具体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一、亚细亚理论创立的经过马克思亚细亚理论的创立过程,同社会科学的进展是一致的,同学术界对人类原始社会的探讨是声息相通的。
恩格斯在一八八一年回顾这一历程时写道:“在一八四七年的时候,关于社会的史前状态,即关于全部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完全没有人知道。
后来,哈克斯特豪森发现了俄国的公社土地所有制,毛勒证明了这种所有制是一切日尔里部落的历史开展所由肇源的社会基础,从而逐渐搞清楚,土地公有制的村社乃是或者曾经是从印度起到爱尔兰止各地社会的原始形态。
最后,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及其在部落中的地位,才把这个原始共产社会的典型的内部结构弄明白了”为什么一八四七年是人们研究社会史前状态的分界线呢?原来是普鲁士政府的顾问哈克斯特豪森在一八四七年出版了他的《对俄国的内部关系、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村设施的考察》的著作,首先披露了在俄国普遍存在的“农民的公社所有制”并由此出发对人类的史前所有制状态进行推测。
一八五四年,毛勒的《马尔克制度、乡村制度、城市制度和公共政权的历史概论》一书问世,进一步肯定了哈氏的推测,并证明这种土地公有制乃是人类最初的所有制形式。
一八七七年出版的摩尔根《古代社会》,则揭示了与此种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社会组织。
马克思、恩格斯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固然受到上述三人的影响,但却是独立地进行的。
他们早在一八四五至一八四六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指出人类的'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这便是他们最初形成的关于原始社会所有制的概念。
第四章 亚细亚封建经济
第四章 亚细亚封建经济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第二篇 中古世界经济
第四章 亚细亚封建经济
重点问题
中国、印度、日本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经济 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的发展,以及历朝历代 对工商业的政策特点 亚细亚封建经济的发展机制和锁定机制
第四章 亚细亚封建经济
第三节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
二、小农经济的构成和基本特征 构成 基本特征 1. 独立经济体 2. 男耕女织
佃农
小农 自耕农 依附农
第四章 亚细亚封建经济
第三节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
三、小农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小自耕农经济即编户纳税制经营和佃农租佃制经营,是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小生产的主要经营方式。 自耕农是中国小农经济的主体。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历史过程中,自耕农与佃农数量具有 此消彼长的关系。自耕农破产—重建—再破产,多向佃 农转化。 中国自耕农向佃农转化,以及封建小农经济成长障碍的 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人口压力 、官府的赋税剥削 、 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 、战争、天灾、瘟疫等 突发性因素 。
第四章 亚细亚封建经济
第五节 亚细亚封建经济的发展与停滞
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问题 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关系内部产生并具有逐渐成长 趋势的新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比较弱小,在很 大程度上还被旧的生产关系所掩盖、所束缚。但作为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除非遇到 不可抗原因,总会渐渐导向新的生产方式。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1. 明代晚期出现--满人入关--夭折 2. 清中叶重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毁灭 3. 中国以后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事实上是通过外国 “植入”的。
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
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一、本文概述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于保障企业稳健运营、防范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我国一些知名企业如“亚细亚”等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导致了企业的破产或重大经济损失。
这些案例引发了人们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深思。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亚细亚”失败的内部控制案例,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希望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本文将简要介绍“亚细亚”企业内部控制失败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目的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亚细亚”失败案例的详细分析,本文将揭示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后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败的内外部因素,包括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失效、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等。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旨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其经营活动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以及保护企业资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程序和方法。
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内部控制理论的核心在于平衡企业的效率和风险,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
控制环境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它涉及到企业的价值观、文化、组织结构、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等。
风险评估要求企业识别和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并确定如何管理这些风险。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风险被有效管理。
信息与沟通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和报告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梁启超是一位著名学者。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著作。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少年中国说》被编入《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五》。
少年中国说原文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
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
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戏文。
老年人如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
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
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
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
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此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任公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中国为什么能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废除奴隶制
中国为什么能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废除奴隶制奴隶制在全世界都有发现,尤其是古罗马,中国也出现过奴隶制,但是中国比西方世界早了一千多年废除了奴隶制,你知道其中的内容吗?下面是分享的中国为什么能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废除奴隶制,一起来看看吧。
有人说,马克思说过,“人类社会是由原始社会开始,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无疑,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马克思从来没有提出过五段论,他只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过“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而苏联时期,理论家们为了推广意识形态将马克思的这种论述扭曲成为所谓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的论述只是对当时西欧历史考察后的一种生产方式的罗列,而苏联教科书上这种直线演进的社会发展模式则是强加给历史!可见,这个问题有问题。
奴隶起源于农业革命(8000BC)发生后,耕作技术和粮食产量的增长对免费劳动力有了更多的需求。
部落战争后的俘虏,不再是一次性的人肉快餐或者是祭天仪式上的牺牲品,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即奴隶。
社会结构的演变是时间跨度漫长而且内容极其复杂的,根本不可能用一个简单名词来概括。
一、古典时代;;希腊罗马的奴隶与秦汉时期的奴婢众所周知,希腊政治制度是城邦政治,随着阶级分化,债务奴隶制度产生,即还不起钱就只能做被“交易”的奴隶。
“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但是这样无疑会引起平民的反对,在城邦矛盾极其尖锐,分崩离析之际,梭伦站出来了,进行了改革(594BC)。
一、颁布了《解负令》,废除了公民债务奴隶制度。
二、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
旧氏族贵族走下政治舞台,依靠经济力量的新贵族占据权力中心。
从亚细生产方式看中国古史上的井田制度
从亚细生产方式看中国古史上的井田制度一井田制是我国历史上极重要的土地制度,它应该是世界历史上土地所有形式中的重要的范例。
那么,井田制是怎样的一种土地制度呢?大体古老的人类,从经营农业的一开始,就有个规划的问题。
《诗·大雅·公刘》篇说,“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度其隰原,彻田为粮”。
《周礼·大司徒》篇也说,“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然后“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把土地大体划成整齐的方块,并且筑成疆界。
《孟子·滕文公》篇中说“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
这是后来的话,考虑贵族间的均与不均;在此远远以前,人们倒是首先考虑公社的成员们之间的均与不均:这是一个大问题。
正是这种古老的平均主义,才导致把土地划成整齐的块,使它们具有一定的亩积,并且筑成疆界。
这样,就出现了棋盘状地,或日豆腐干块。
这种情况,原始社会后期已经有了。
等阶级社会出现,有了贵族和“王”;但他们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力太低、私有财产的意义不够深化、以及专制主义远远未曾形成,等等),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这些整齐的田块砸个稀巴烂,而是把它们保留了,使用这种方田块的旧框框,去剥削剩余劳动产品。
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历史上所说的井田和井田制度。
对于这样一种田制,后代的议论很多(简直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多)。
我想:井田和井田制是古史上客观存在的,谁也抹不掉;并且,它绝不是哪些“圣君贤相”为了某种目的而挖空心思炮制出来的(譬如均田制,就有“圣君贤相”挖空心思炮制出来的迹象);它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原始社会末期和阶级社会早期经济自然衍变的结果。
自然,夏、商、周的统治者们是不是对此也有所调整呢?也不敢说绝对没有,但井田制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形成的。
自然,在不同朝代、不同封国、不同地域中,同一事物会有变异,例如面积有50亩、70亩、100亩之别;田种和称谓有“公田”、“私田”、“莱田”、“圭田”之别;劳动者有“家”、“夫”、“余夫”之别;形制有“其中为公田”,也有“公田在私田外”,还有“畎顺水势,亩顺畎势”(见程瑶田《沟洫疆理小记》),纵横排成一大片一大片的“东亩”和“南亩”的土地,等等,等等。
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中国居亚细亚十之一,亚细亚又居天下五分之一,则自赤县神州而外,如赤县神州者且十其九,而戋戋持此一方,胥天下而尽斥为蛮貉,得无纷井蛙之诮乎!”
——(明)瞿式穀《职方外纪小言》
“大地东西七万二千里,南北如之。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其缘边滨海而居者,是谓之裔,海外诸国亦谓之裔。裔之为言边也。”
——《清朝文献通考·四裔考一》
明万历十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行远赴重洋来到中国,兴起了一场西学东间的高潮,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利玛窦及其以后的传教士们,在传教的同时,还带了当时西方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包括欧几里德几何学、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地圆说”“地动说”,地理大发现的成果等,涉及到天文、地理、哲学、数学、医学、水利、化学、光学、力学、机械制造等,让当时的中国士人大开眼界,很快在朝野内外掀起了一股西学浪潮。
在明末的西学东渐中,明朝人对世界大势以及各国情形的看法,甚至可以说远远领先于后来的清人。他们之所以对学习西方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西方和东方是同样重要的。如开篇所举瞿式穀的名言:认为中国占亚细亚的十分之一,亚细亚又是世界的五大洲之一。所以神州之外,其实还有神州。如果只处一方,却自以为自己是中心,说别人都是蛮夷,跟井底之蛙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东海和西海,心同理同,所不同的,只是语言文字而已。”
既然圣明天子都持这种看法,百官士人也无不鼻孔向上,纷纷认为西方的科技之书都是学习中国古术,根本没什么稀奇。雍正时期,浙江巡抚李卫(不知道是不是电视剧《李卫当官》里的那个李卫)捣毁天主教堂,勒石宣称:“西人精于仪器,但中国唐虞时期就有璇玑玉衡等精美仪器了;西人所重者日表,而中国周公时就有指南车了;西人所奇者自鸣钟,但中国汉朝就有铜壶滴漏了;西人自持机巧吓唬人,其实中国三国时诸葛武侯就有木牛流马了……所以西人的技术工艺,中国自来就有。”当时的一些在中国学术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大学者们,竟然也都有这些可笑的观点。如戴震认为西人的数学只不过是把中国测天用的勾股换了名称,改称三角、八线而已。阮元更是研究认为,西方人的地圆说,其实《曾子》十篇早就说过了;太阳的高卑说,与《考灵曜》的看法也相合等等。最后他得出一个骇人听闻的结论:“西法实窃于中国也!”
传统中国与亚细亚生产方式
会科学界的“ 哥德 巴赫猜想” 。自2 0世纪初 以来 , 学界 对 亚细亚 生产 方式理论 的研究 出现 过 四次高潮 [。迄 2 】 今 为止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 的讨论仍是热 门话 题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点非常多 ,主要集 中 在亚细 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亚细亚生产方式代表 的历 史阶段 、中国是否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等 ,本文则重点 在初步 理清亚 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 ,以
题 ,一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甚至 已经被称之 为社
匙 。” ] 恩格斯在给 马克思 的回信 中 ,表示 同意这 [ ( 种看法 。 说:“ 他 不存在土地私有制 ,的确是 了解东方
天 国的一把钥匙 。这是东方全部政治 分析“ ”] 0 2 ) 6 但是东方各 民族为 什么没有达到土地私有制,甚至没有达到封建的土地 所 有制 呢 ?我认 为 ,这主 要 是 由于 气候 和土 壤 的性 质 ,特 别是 由于大沙 漠地带,这个 地带从撒 哈拉 经过 阿拉伯 、 波斯 、印度和鞑靼直到亚洲高原的最高地区, 在这里 , 农业 的第一个条件是人工灌溉 , 而这是村庄 、 省或 中央政府 的事 。 在东方 , 政府 总共只有三个 部门: 财政 、军事和 公共工程’ 】5。“ 东方, 由于文 明程 ’ ( 在 [2 。 度太低 ,幅员太大 ,不 能产 生 自愿 的联合 ,因而需要 中央集权 的政府进行干预 。所 以亚洲 的一切政府都不 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 能,即举办 公共工程 的职 能。” 【 4 马克思指 出: 如果 不是私有土地 的所有者 , “ 而像
的基本形式 中,凌 驾于所有这 一切小的共 同体之上 的
作 者简 介 :朱义 H(95 ) ) 17 一 ,男 ,湖 南省 邵 阳市 隆回县 人 ,南 开大学 经济 学 院博 士后 ,主 要研 究方 向 :经 济 史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中国的亚细亚看美国的西尔斯两家同处于零售业的企业,一个是中国的亚细亚,一个是美国的西尔斯,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历史上划出了完全不同的轨迹。
把他们放在一起进行一下分析比较,能够教会我们很多道理。
创业之初亚细亚郑州亚细亚商场是由河南省建行租赁公司和中原不动产公司共同出资200万元设立的股份制企业,1989年5月正式开业,由王遂舟出任商场总经理。
之后仅用7个月时间就实现销售额9000万元,1990年达1.86亿元,实现税利1315万元,一跃而名列全国大型商场第35位,是上升最快的一匹黑马,此后三年,亚细亚的营业额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80年代末的中国零售业普遍还是一派短缺经济年代沿袭下来的暮气沉沉的景象,商场环境陈旧昏暗,营业员白眼朝天,货物混乱无度。
而亚细亚却像一缕清风,在全国商场中第一个设立迎宾小姐、电梯小姐,第一个设立琴台,第一个创立自己的仪仗队,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
一时间,“亚细亚冲击波”像阳光一样辐射到全国各地,郑州亚细亚可谓春风得意,战绩辉煌。
1993年9月,以郑亚商场为基础,扩股成立了“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西尔斯该公司由理查德·西尔斯于1886年创建,当时没有启动资金,没有任何雇员,只有理查德·西尔斯一人,白手起家,最初仅靠销售手表一种商品(通过邮购方式)逐步积累资金。
而且当时的商品邮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与当时稳坐邮购业第一把交椅的沃德公司相比,西尔斯实在是太小了。
西尔斯公司起初的发展速度也并不惊人,绝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在与沃德公司的竞争中,最初几十年一直是处于追赶之势。
公司治理结构亚细亚亚细亚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处于混乱状态:首先,董事会形同虚设,凡事都由总经理王遂舟一人拍板。
其次,内部监督缺乏,董事会中没设任何监督机构。
自开业以来,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
偶尔的局部的内部审计中曾发现几笔几百万元资金被转移出去的事,后来都不了了之。
在亚细亚如此混乱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王遂舟一人宛如国王一样,凌驾于任何制度之上,他的整个思维一下子放大到整个集团,他一人的脑子代替了整个亚细亚的思考。
对于成功,当然是上下皆大欢喜,但对于失误,集团则缺乏一个“纠偏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混乱是日后亚细亚走向衰亡的最根本原因。
西尔斯最初只有理查德·西尔斯一人的时候还根本谈不上公司治理的结构,随着公司的不断成长壮大,治理结构也日臻完善。
西尔斯的董事会在监督和重大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尔斯有着强大的决策支持,董事会成员的作用不可低估。
旁白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础,亚细亚与西尔斯的发展路径差异首先源于二者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
一个企业要想成为高寿命公司,首先要使其治理结构完善,不然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差不多所有的机制问题都将源于此而产生。
经营理念亚细亚(1)刻意成名。
新生的亚细亚商场建起来之后,王遂舟便刻意往成名的路上盲奔:一是以刻意做一些别人想不到或不敢做的事来引发“轰动效应”。
如每一家连锁店开业,都搞盛大的开业仪式,着意张扬。
二是做别人不敢想的事以求超常规的“震动效应”,如雇佣飞机撒彩券等。
因而,开业不久的“亚细亚”便声名鹊起,成为走在全国同行列前面的新兴企业。
然而,亚细亚实际的经济效益并不很好,即使最红火的1992年,某月全商场的利润也只有20多万元。
“高销售、低利润”是亚细亚一贯的程式。
(2)轻视业务,华而不实。
王遂舟擅长宣传、煽动、"整顿"和策划组织大型活动,但对通过改善商品业务来提升效益的方法有着本能的忽视甚至排斥,结果使得亚细亚的业务基础薄弱、运作混乱。
例如,海南亚细亚大酒店遵循郑州亚细亚商场的"成功模式",提出"功夫在酒菜外,特色在礼仪中"之口号,酒菜外的功夫可谓下到了家,但在酒店业务方面却一塌糊涂,开业后的第二天,80%客人便对服务员大骂饭菜质量差;服务小姐上菜慢、上错桌的现象亦屡屡发生,造成了客人的极大不满。
类似现象在亚细亚还有很多。
(3)将企业的发展等同于规模的扩张。
几乎从“亚细亚”开业之日起,王遂舟就不断地探索扩张之路:1990年向全国十几家城市派驻办事处、开设分公司;1991年投资270万元,在海口开设“亚细亚大酒店”;1 992年又在郑州开办实业公司、服装厂、黄金、鞋帽专营店等。
虽然所有的探索均以失败而告终,但它给予王遂舟的是“愈挫愈奋”的激励感,认为搞工厂、酒店不行,再搞几座大商场还是可以的。
(4)对供应商百般盘剥。
亚细亚对顾客是无限谦让,微笑待之,可对供应商却十分刻薄,长期拖欠供货方货款,以此作为自己的流动资金。
亚细亚时刻想着法子用调整柜台、拖延结算等办法卡压厂家。
亚细亚与供应商间的这种缺乏共兴共荣基础的关系别别扭扭维系了好多年,生意做下去固然也没什么,但一旦危机发生,第一个向商场踹脚的必是供应商。
在以后亚细亚连锁商场倒闭的风波中,几乎都是因为供货厂商发难围堵追讨货款而造成了商场的瘫痪和崩溃。
西尔斯西尔斯成功关键就是坚持了一个具有革命性的观点——在适当的时候将适当的服务提供给适当的顾客,并以此作为建立企业信誉的基础。
在名利方面,西尔斯不刻意求名,而是踏踏实实在为顾客以最低的价格提供最好的商品方面不懈努力,力图使每一步发展都能盈利。
理查德·西尔斯离开公司后,罗森沃德提出了西尔斯公司的宗旨,即公正、诚实、慷慨的对待每一位顾客,以求得到他们公正、诚实、慷慨的回报。
同时还制定了经营管理的三大准则:第一,通过大宗、现款购买以保证低买低卖,但是要保证质量;第二,通过把商品的运费降至最低来减少销售成本,但是要保证质量;第三,通过薄利多销来增加总盈利,但是要保证质量。
对于西尔斯来说,失去顾客意味着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业绩,或者提供了极差的服务,或者冒犯了顾客,因此,必须将问题找出来。
西尔斯在每个经营区域都设专职人员整理顾客反馈的信件,以便及时发现顾客的意见并给予回复。
在企业的发展观方面,西尔斯坚信向外扩张始终是建立在现有业务已经非常稳固的基础上,因此发展脚步始终比较稳健。
西尔斯从极低的起点进入市场,每一年都多投入一点,使得投入持续增加。
而且,西尔斯的发展不盲目,每一次向新的领域进军之前,它都要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
它经常在消费者中调查,问消费者“你认为西尔斯有能力进入那些领域”,同时对行业、市场、人口、地域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因素都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
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西尔斯始终坚信要帮助供应商赚取合理的利润,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共存共荣。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它的采购员经常向供应商提出一些改进产品的建议。
它还向供应商提供产品广告上的帮助和市场信息。
而且,西尔斯信任大供应商,有侧重地投资于供应商以求得稳定的供货来源,它向供应商开出大额定单,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生产量,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它还派工程师到生产厂家帮助改进产品和扩大产量。
可以看到,早在近一百年以前,西尔斯便已经具备了供应链管理的先进思想。
旁白第一,市场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炒作出来的。
成名,每个企业都想;但只有靠踏实的经营、创造一流业绩的名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才能被消费者真正认同。
第二,扩大规模是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但规模扩张是建立在正确的经营路径和企业内在资源与能力可容纳的基础上。
第三,应该以共生共盈的理念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必须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将供应商的业务体系整合到自身的供应链体系之中。
第四,企业的成功根本源于顾客的质与量。
因此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应该根本专注于顾客的满意及顾客的获得。
战略决策亚细亚对于“连锁经营”这样一个当时中国的新生事物,王遂舟并没有聘请专家来共同研究、探讨,而是蔑视理论,“跟着感觉走”。
结果亚细亚忽视了连锁经营的内在要求,把连锁经营粗浅的理解成规模的扩张,重数量轻质量,对于发展连锁经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丝毫不清楚。
企业的连锁经营必须建立在总部拥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使设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实现规模效益,而且各方面资源充足的基础上。
而亚细亚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一,郑亚商场本身就不是一个健康体,存在着很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混乱的问题,使得连锁经营的根基不牢;第二,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郑亚商场当时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人力方面都不具备连开十几家店的实力。
自有资本总额不过4000万元,却要进行一场投资近20亿元的超级大扩张。
而且,又不想与其他企业合作,不搞“自由连锁”,也不搞“合同连锁”,全部分店都搞成"正规连锁"--自己进货,自己经营,大多分店都是从基建做起,极大浪费了资金和人员。
它从根本上蔑视与违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试图超越自身能力盲目“跃进”。
就在如此薄弱的理论、实践基础上,亚细亚做出了建立连锁霸业的战略决策,结果,所有的连锁分店,开业之日即亏损之时,惨状竟无一例外。
西尔斯西尔斯拥有强大的战略决策支持体系,它的任何一项决策体现的都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智慧。
西尔斯的管理者们更为注重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随时跟踪经济形势的变化,预见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据此来制定和调整公司发展的战略方向。
特别是伍德加盟后,将这种未来预见性和及时的战略调整发挥到极点,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都因决策正确而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折,从而使西尔斯这艘大船一次又一次绕过暗礁和险滩,在长达百年的航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没有发生严重的偏离。
其中最为关键的有两次转折,一是在继续传统邮购业务的同时,及时进军零售业,并不断调整商店形态,由城市中心区的商店向郊区大型综合商场,进而向大型购物中心发展。
这次转折使得西尔斯在后来的零售高潮中能够始终占居主动位置。
二是冲破单一的商业领域,大胆进入保险业,创建了全国保险公司,以后又相继向银行、信托、房地产、汽车租赁等服务业领域拓展。
这种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西尔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多中心的利润来源。
启示企业最大的失误是决策的失误,而正确的决策,尤其是战略决策是建立在团队智慧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之上。
人事管理亚细亚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人事管理,人事管理毫无章法,没有人事考核,没有晋升依据,也未建立起其他人事管理制度。
在亚细亚,不管“能力开发”,也不管什么“合理配置”--所有这一切,统统简化为总经理王遂舟的一句话。
每个职员都在观察他、琢磨他,利用他性格上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王遂舟要求所有的分店干部都要没日没夜的工作,并常常进行突击检查。
只要他在哪里,大家都提心吊胆;他一走,气氛马上就会松弛下来。
后期的“亚细亚”连锁店,几乎都成了一盘散沙:总经理忙着做自己的生意,中层干部也忙着自己做生意,员工则忙着偷、抢商品。
亚细亚的人事管理混乱还体现在:第一,随意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