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渗透三部曲
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
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其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三步曲:理念建设、制度建设和行为建设。
其中,理念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环节,需要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制度建设则是将理念落实到管理机制中,行为建设需要实现员工的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制度、行为正文:一、前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而企业文化建设,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一定的耐心和毅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三步曲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可以归结为三个步骤:理念建设、制度建设和行为建设。
下面将对这三个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一)理念建设理念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理念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思想和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反映了企业的基本理念和对顾客、员工、股东、社会以及环境的态度。
企业应该在理念建设上下足功夫,明确企业的价值观、经营思想和企业精神。
这需要企业的领导层能够清晰地认知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
只有领导者本身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能够将这种理念引领到整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中。
(二)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的落地需要制度作为支撑,制度建设是将理念落实到管理机制中的过程。
企业应该制订一系列的制度、规章和管理流程,以规范各项业务的实施,实现企业文化的落地。
制度建设包括管理制度、员工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各个方面。
在制度建设中,企业应该注重在制度中落实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并通过各种有力的措施及激励机制,形成员工行动的自觉性,着重强调员工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三)行为建设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制度和政策的制订和实施,还包括员工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企业文化渗透三部曲
企业文化渗透与植入三部曲“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这一理念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研究和解决企业文化的渗透和植入的问题,这需要3个步骤来完成。
1.建立企业文化实施机构。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企业各个层面和每一位员工的系统工程,它的有效推进,必须依赖于建立一个相应的领导机构以及职能部门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管理,以及各级负责人的支持和配合。
这个领导机构的名称,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心”“企业文化指导委员会”或“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等,并明确负责人及职能。
有的企业建立以第一负责人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和上下协调,负责指导、检查和考核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公司成立专职独立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企业文化建设,从制度上保证经济与文化建设的融合。
领导机构负责对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重大措施的决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规划、实施和奖惩,定期研究和部署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活动,督促、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下属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机构,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发挥好党委、董事会和主要经营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决策作用,大力构建党政一把手领导,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各专业部门各司其职,横到各单位各部门、纵到各基层班组的企业文化建设网络。
企业在人才和经费上给予保证,每年召开一次企业文化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年度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没有专职企业文化人员的单位,安排了相关人员兼职,同时解决好兼职不专责、兼职不专心的问题,切实负起本单位、本部门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责任。
在这个机构中,一般是由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亲自挂帅担任委员会主任,因为企业文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企业家要通过工程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取向,把握工作的整体方向,在塑造企业灵魂的工程中始终占据决策地位。
企业文化落地“三部曲”
企业文化落地“三部曲”近几年帮助一些企业设计、规划、实施企业文化的工作,每每和企业领导班子交流,发现他们对文化的理解与企业应该要去到的方向大相径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轰轰烈烈开始,过一阵就偃旗息鼓,昙花一现,归根到底,国内的企业文化作为舶来品,在与本土企业的融合及深植上,缺乏权威的指导思想、工具和方法,实践过程中设计方法五花八门,难辨真伪,导致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无功而返,在企业内部效果体现不明显,主要误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看似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认识上却不尽相同,国内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弄得很玄,很难理解,基层员工不能理解,感觉与自身工作关系不大,中层管理者也只是似懂非懂的被动的接受,这种文化可以简单的说,只是企业的一个口号,一个目标或期望;有的企业运用拿来主义照抄照搬别人的企业文化,如诺基亚的“以人文本”,就曾经掀起了一股“人本”文化之风,如果“人本‘理念没有很好地和企业本身的文化氛围、领导风格相符,对员工动辄批评打骂,实际上可以理解是一种假文化;我们说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提倡的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过程当中形成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在文化中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经营实践和文化价值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华为无论是曾提倡的狼文化还是现在增加的灰度管理,一方面是经营者思想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在华为团队上看得到思想所反映出的员工的行为,业内曾戏称,华为人的身上都能看到狼的影子,工作敬业,团结,吃苦耐劳。
2、为什么要做企业文化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如果团队上下不能做到统一思想,一定是事倍功半,收不到好的效果,一个好的领导者一定要善于运营文化来管理企业,如华为任正非、海尔张瑞敏都是好的榜样,文治武功,建章立制是武功,以文化心是文治,两条腿同时迈开,才能走的更稳,光用武力,管理会过于僵硬,只用文治,在很多时候会缺乏力度,佛法僧是佛学三宝,讲究经、庙、和尚、事、戒;其中的经和戒也是同样的道理,所谓上下同欲者胜,信仰是最高境界的文化管理,以共产党建党初期确立的组织文化愿景、使命、价值观为例,我初步可以理解为愿景是实现共产主义,使命是解放全人类,价值观是为人民服务,在实践中坚持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提出这样的主义并身体力行,深得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可以说是革命成功的基石,作为一名企业家,谋定而后动,也一定要学会用企业文化去牵引团队的思想、引领企业的战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哈佛有位学者花了11年时间做个一次类似的研究,重视企业文化和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在企业寿命、效益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以总收入平均增长率为例,重视企业文化的为682%,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只有166%3、如何做好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绝不仅仅是提炼几个响亮的口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真正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一定要通过精心的提炼和设计,不管你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是强企业还是弱企业,企业文化都是一定存在的,只是缺乏有效的总结和传播,系统设计前我们可以称之为隐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可以说是让隐形文化显性化的过程,一般企业自身能力不足的时候,建议前期还是请咨询机构介入,砍柴不误磨刀功,良好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一半,投入了资源和精力,就该出个好的效果,因为每个企业的历史沿革、领导风格、地域文化、战略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每个企业都是著有自身特色的,让设计出来的文化富有先进性、时代性、特色化、实践性是每个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使命,而有效的总结、提炼、设计、规划、推广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祝愿有理想的企业家能善用”文化“感动客户、让员工幸福,事业自然兴旺,正如老子所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海尔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
2、海尔管理三步曲的实践1)质量管理体系;2)市场创新体系;3)营销创新体系;4)现场管理体系;5)人力资源管理体系;6)战略管理体系;7)企业文化体系。
1)质量管理三步曲11、理念:“零缺陷,精细化”、“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海尔在转产电冰箱时,面临的市场形式是严峻的:自己在规模、品牌都是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靠什么在市场上挣得一席之地?只能靠质量。
于是,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对产品质量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用户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诉”……1)质量管理三步曲22、案例:“砸冰箱”之后……当员工们含泪眼看着张瑞敏总裁亲自带头把有缺陷的76台电冰箱砸碎之后,内心受到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对“品牌”与“饭碗”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
但是,张瑞敏并没有就此而止,也没有把管理停留在“对责任人进行经济惩罚”这一传统手段上,他要充分利用这一事件,将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再将理念外化为制度,构造成机制。
1)质量管理三步曲3张瑞敏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却非常集中:1、我这个岗位有质量隐患吗?2、我的工作会对质量造成什么影响?3、我的工作会影响谁?4、谁的工作会影响我?5、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应该如何提高质量?1)质量管理三步曲43、保证体系:SST体系:索赔、索酬、跳闸在海尔每一条流水线的最终端,都有一个“特殊工人”。
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一般都有一些纸条,在海尔被称为“缺陷条”。
这是在产品经过各个工序时,工人检查出来的上工序留下的缺陷。
这位特殊工人的任务,就是负责把这些缺陷维修好。
他把维修每一个缺陷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作为向“缺陷”的责任人索赔的依据。
他的工资就是索赔所得。
同时,当产品合格率超过规定标准时,他还有一份奖金,合格率越高,奖金越高。
这就是著名的“零缺陷”机制,这个特殊工人的存在,使零缺陷有了机制与制度上的保证。
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doc
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摘要:核心观点是,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从企业故事和事件中提炼企业理念、价值观,从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出发,设计理念和价值观。
结合海尔经验,详细论述“诊断、设计、强化”三步曲。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故事、诊断、提炼与设计、强化与培训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上,有两种倾向:一是自然主义倾向。
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没办法、也不应该进行人为的设计;另一种是主观主义倾向。
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就是人为的设计。
前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无作为”现象,一切凭其自然发展,缺乏明确的理念指导;后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突击”现象。
企业可以一夜之间设计出很响亮的理念、口号,也可以印刷出很漂亮的企业文化手册。
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结果:员工心理上,企业文化、理念都是空白。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严格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独立进行。
任何突击式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可能使企业文化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效果自然不会好。
但是,企业文化、企业理念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更需要有目的的宣传和培训。
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能够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
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中的关键问题。
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上,应该注意三个基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应该是可以衡量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参加者应该是全员的。
近几年,我们以这三条要求为原则,按照“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帮助企业成功地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咨询。
企业文化整合三部曲
整合是企业并购重组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整合的涵义,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一般认为:整合是不同的通过相互接触、交流、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是协调不同间的差异与冲突,以促成相互间认同、融合、统一的过程。
在企业并购后,原来各不相同的共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之中,经过冲突与选择的互动过程,必然发生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一般来说,它会以原有的优势文化为基础,吸收异质文化中的某些优良成分,重塑。
经过整合,新的既保留了原有好的特质,又从异质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新的特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体系。
也可以说,整合是以原有为基础,通过扬弃、创新、再造和重塑,最终形成符合企业变化和发展的新文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企业在并购前期、中期、后期都做好相应的准备,分三步开展针对性的工作。
并购前:文化审查、共建文化整合研究小组。
文化整合应从并购前开始,这样才能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后面的整合更顺利。
而如果两个企业的文化无法融合,并购行动就应及时终止。
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考虑两家企业并购后如何能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为了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并购整合的力度。
要实现成功整合,两家企业在真正合并前就要具体描述新公司的愿景,并制定实现这个愿景的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许多因素,其中文化、人和合并后新公司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因此,要提高合并后文化整合的成功率,企业必须在并购前就要入手。
并购前,企业需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全面的审慎调查。
文化审查极其重要。
企业并购引起的文化变更,使得多数员工会表现出对他们原先的关注和向往。
而进行文化审查则表现出并购企业对文化差异的重视,能缓解被并购方企业员工紧张担忧的情绪,使其坚信并购企业的领导将兼顾双方。
而且,文化审查应该及早进行,以便于发现可能导致文化冲突的潜在因素。
其次,在并购前两家公司就应该成立文化整合研究小组,分析公司文化整合的可行性,未来价值如何体现和探讨并购后的文化整合过程等。
海尔企业文化三部曲
海尔企业文化三部曲许多到海尔参观的人反映:“海尔的许多口号我们都提过,很多制度我们也有,为什么在我们企业没有效果,在海尔却这么有效呢?”很多人认为:“海尔让人参观的都是“公开部分”,还有许多管理的秘密是不公开的”。
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
海尔成功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它不是靠一两个管理秘诀搞管理,而是靠“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成的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运行的具体模式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推出代表理念与价值观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在理念与价值观指导下,制定保证这种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
正是最后形成的制度与机制,保证了员工对“理念与价值观”广泛接受并认同。
笔者把这一运行模式称为“海尔管理三步曲”。
这一规律,在海尔管理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有体现,对海尔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次规律,更值得从理论上进行总结。
一、海尔管理三步曲“三步曲”现象在海尔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本文拟选择质量管理、市场创新、营销创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质量管理三步曲第一步:提出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海尔在转产电冰箱时,面临的市场形式是严峻的:自己在规模、品牌都是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靠什么在市场上挣得一席之地?只能靠质量。
于是,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对产品质量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用户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诉”……理念的提出是容易的,但是,让员工接受、认同,最后变成自己的理念,则是一个过程。
一开始。
许多职工并不能真正理解,更难自觉接受。
所以,产品质量不稳定,客户投诉不断。
1986年,有一次投产的1000台电冰箱,就检查出76台不合格。
面对这些不合格品,许多人提出,便宜一点,卖给职工……张瑞敏强烈意识到,企业提出的质量理念,大部分员工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而理念问题解决不了,只靠事后检验,是不可能提高质量的。
于是,张瑞敏果断迈出了——第二步:推出“砸冰箱”事件许多人都非常熟悉“砸冰箱”事件,但是对“砸冰箱”之后发生的事,却知之甚少。
企业文化整合三部曲
企业文化整合三部曲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重组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企业文化整合的涵义,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整合是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是协调不同企业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以促成相互间认同、融合、统一的过程。
在企业并购后,原来各不相同的企业文化共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之中,经过冲突与选择的互动过程,必然发生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一般来说,它会以原有的优势文化为基础,吸收异质文化中的某些优良成分,重塑企业文化。
经过整合,新的企业文化既保留了原有好的特质,又从异质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新的特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也可以说,企业文化整合是以原有企业文化为基础,通过扬弃、创新、再造和重塑,最终形成符合企业变化和发展的新文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企业在并购前期、中期、后期都做好相应的准备,分三步开展针对性的工作。
并购前:文化审查、共建文化整合研究小组。
文化整合应从并购前开始,这样才能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后面的整合更顺利。
而如果两个企业的文化无法融合,并购行动就应及时终止。
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考虑两家企业并购后如何能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为了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并购整合的力度。
要实现成功整合,两家企业在真正合并前就要具体描述新公司的愿景,并制定实现这个愿景的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许多因素,其中文化、人和合并后新公司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因此,要提高合并后文化整合的成功率,企业必须在并购前就要入手。
并购前,企业需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全面的审慎调查。
文化审查极其重要。
企业并购引起的文化变更,使得多数员工会表现出对他们原先企业文化的关注和向往。
而进行文化审查则表现出并购企业对文化差异的重视,能缓解被并购方企业员工紧张担忧的情绪,使其坚信并购企业的领导将兼顾双方企业文化。
而且,文化审查应该及早进行,以便于发现可能导致文化冲突的潜在因素。
海尔企业文化的三部曲
一、海尔管理三步曲1、质量管理三步曲第一步:提出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1986年,有一次投产的1000台电冰箱,就检查出76台不合格。
面对这些不合格品,许多人提出,便宜一点,卖给职工……张瑞敏强烈意识到,企业提出的质量理念,大部分员工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而理念问题解决不了,只靠事后检验,是不可能提高质量的。
于是,张瑞敏果断迈出了——第二步:推出“砸冰箱”事件也没有把管理停留在“对责任人进行经济惩罚”这一传统手段上,他要充分利用这一事件,将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再将理念外化为制度,构造成机制。
第三步:构造“零缺陷”管理机制在海尔每一条流水线的最终端,都有一个“特殊工人”。
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一般都有一些纸条,在海尔被称为“缺陷条”。
这是在产品经过各个工序时,工人检查出来的上工序留下的缺陷。
这位特殊工人的任务,就是负责把这些缺陷维修好。
他把维修每一个缺陷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作为向“缺陷”的责任人索赔的依据。
他的工资就是索赔所得。
同时,当产品合格率超过规定标准时,他还有一份奖金,合格率越高,奖金越高。
这就是著名的“零缺陷”机制,这个特殊工人的存在,使零缺陷有了机制与制度上的保证。
目前,这一机制有了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形式,这就是在海尔称为市场链机制的“SST”,即:索赔、索酬、跳闸。
这一制度的推出,使海尔的产品、服务、内部各项工作都有了更高的质量平台。
2、市场创新管理三步区第一步:提出市场创新理念: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面对中国家电市场的激烈竞争,张瑞敏没有选择死拼硬杀,而是另劈溪径,谋求智赢。
他提出了市场创新理念:“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顾客的难题就是开发的课题”……但是抽象的理念并非每一个人都理解,通过教育可以直接接受理念的员工毕竟是少数,将抽象的理念形象化、故事化,员工更容易接受。
基于这种认识,海尔及时抓住每一个能代表或诠释理念的行为与事件,并进行宣传,收到极好的效果。
海尔企业文化三部曲
海尔企业文化三部曲许多到海尔参观的人反映:“海尔的许多口号我们都提过,很多制度我们也有,为什么在我们企业没有效果,在海尔却这么有效呢?”很多人认为:“海尔让人参观的都是“公开部分”,还有许多管理的秘密是不公开的”。
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
海尔成功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它不是靠一两个管理秘诀搞管理,而是靠“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成的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运行的具体模式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推出代表理念与价值观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在理念与价值观指导下,制定保证这种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
正是最后形成的制度与机制,保证了员工对“理念与价值观”广泛接受并认同。
笔者把这一运行模式称为“海尔管理三步曲”。
这一规律,在海尔管理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有体现,对海尔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次规律,更值得从理论上进行总结。
一、海尔管理三步曲“三步曲”现象在海尔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本文拟选择质量管理、市场创新、营销创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质量管理三步曲第一步:提出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海尔在转产电冰箱时,面临的市场形式是严峻的:自己在规模、品牌都是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靠什么在市场上挣得一席之地?只能靠质量。
于是,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对产品质量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用户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诉”……理念的提出是容易的,但是,让员工接受、认同,最后变成自己的理念,则是一个过程。
一开始。
许多职工并不能真正理解,更难自觉接受。
所以,产品质量不稳定,客户投诉不断。
1986年,有一次投产的1000台电冰箱,就检查出76台不合格。
面对这些不合格品,许多人提出,便宜一点,卖给职工……张瑞敏强烈意识到,企业提出的质量理念,大部分员工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而理念问题解决不了,只靠事后检验,是不可能提高质量的。
于是,张瑞敏果断迈出了——第二步:推出“砸冰箱”事件许多人都非常熟悉“砸冰箱”事件,但是对“砸冰箱”之后发生的事,却知之甚少。
企业文化建设三部曲及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三部曲及建议一、企业文化的诊断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
成功的企业精神或口号,应该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正是这种联想,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例如,我国历史上,曾经提出了许多具有强大激励作用和指导作用的精神和口号。
一说“铁人精神”,我们立刻想到“铁人王进喜站在油池里,代替搅拌机在搅动原油”;一说“*精神”,我们立刻想到一个*战士,抱着孩子,扶着大娘、打着伞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正是这些有着典型形象的精神,能让人们联想起具体事件或人物的口号,才会具有那么大的激励作用;再以海尔为例,一说“质量零缺陷”,员工就会想到“砸*箱事件”,一说“快速反应马上行动”,员工就会想到“大地瓜洗衣机从获得信息算起,三天设计出图纸,15天产品上市”,一说“真诚到永远”,就想到“营销员因送货车故障,自己背着洗衣机走了3个小时给客户送货”的事;一说“客户永远是对的”,就会想到,海尔把按照德国模式设计的电*箱说明书按照*消费者的水平进行修改的事件……正是这些感人的事件和具体的形象,使海尔的文化理念没有停留在墙上、纸上,而是进驻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
这是海尔文化管理成功的核心。
显然,诊断企业文化是否被员工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是否在对员工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诊断的方法和原理是:把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起来,把集团的理念,逐句念出来,请大家把听到理念后,所想到的能代表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说出来或写出来。
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代表人物或事件,且事件相对集中,就说明企业的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如果大部分人不能说出或写出代表*的人物或事件,就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就更谈不上对员工行为的指导作用。
我们按照这个程序对山东的五个企业进行了诊断,巧合的是,这五个企业中,有四个企业的理念有“创新”一词,但是,当我让他们说出“想到了什么人物或事件时,只有一个企业的人说出了一些事件,但是不同的人说出了完全不同的事件。
企业文化渗透三部曲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这一理念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研究和解决企业文化的渗透和植入的问题,这需要 3 个步骤来完成。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企业各个层面和每一位员工的系统工程,它的有效推进,必须依赖于建立一个相应的领导机构以及职能部门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管理,以及各级负责人的支持和配合。
这个领导机构的名称,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心”“企业文化指导委员会”或者“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等,并明确负责人及职能。
有的企业建立以第一负责人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和上下协调,负责指导、检查和考核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公司成立专职独立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企业文化建设,从制度上保证经济与文化建设的融合。
领导机构负责对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重大措施的决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规划、实施和奖惩,定期研究和部署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活动,催促、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下属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机构,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发挥好党委、董事会和主要经营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决策作用,大力构建党政一把手领导,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各专业部门各司其职,横到各单位各部门、纵到各基层班组的企业文化建设网络。
企业在人材和经费上赋予保证,每年召开一次企业文化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年度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没有专职企业文化人员的单位,安排了相关人员兼职,同时解决好兼职不专责、兼职不专心的问题,切实负起本单位、本部门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责任。
在这个机构中,普通是由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亲自挂帅担任委员会主任,因为企业文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企业家要通过工程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取向,把握工作的整体方向,在塑造企业灵魂的工程中始终占领决策地位。
同时,确定一位企业文化高层领导人担任常务委员会的副主任,在工程实施阶段,专职从事委员会的领导工作,保证工程按计划方案正常有序地进行。
企业文化三步走示例
企业文化三步走示例1. 引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循和信奉的一套行为准则、价值观和工作方式。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三步走来实现。
2. 第一步:制定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代表了企业的核心信念和价值观念。
制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以确保所有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接受。
2.1. 确定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企业的使命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和目标,而愿景则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使命和愿景的确定需要考虑企业的定位、市场需求以及员工的期望等因素。
通过明确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可以为制定核心价值观提供明确的方向。
2.2. 挖掘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企业对待员工、客户和社会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挖掘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历史渊源: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寻找其中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核。
•员工参与:通过员工的参与和反馈,了解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和价值观念。
•客户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了解客户对企业的期望和价值观念。
•行业标杆:参考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借鉴其成功经验。
2.3. 制定核心价值观宣言制定核心价值观宣言是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简洁、明确的方式表达出来。
宣言应该能够激励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宣言的制定过程可以通过内部讨论、投票和修改等方式进行,最终确定一个能够代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宣言。
3. 第二步:倡导企业文化制定核心价值观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倡导企业文化才是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倡导企业文化需要从领导层开始,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同时也需要全员参与。
3.1. 建立文化引领团队文化引领团队由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组成,他们应该是企业文化的忠实拥护者和践行者。
文化引领团队的任务是带领其他员工理解和接受企业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推动者。
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
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共同行为准则和共同目标,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设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发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以下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企业所推崇的核心价值和信念体系,它代表了企业的精神文化和行为准则。
明确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它可以为员工提供共同的价值追求,并规范员工的行为表现。
要明确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价值观准则。
这可以通过组织内部讨论和外部专家咨询来完成。
然后,将这套价值观准则广泛传达给全体员工,并加以解释和示范。
通过培训和实践,逐渐形成共同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同时,对于与核心价值观相悖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以保证核心价值观的贯彻执行。
第二步:塑造积极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还需要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这种氛围可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要塑造积极文化氛围,首先要注重员工的价值认同和成长。
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发展潜力,并建立起一种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氛围。
其次,要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沟通。
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员工关怀机制,关注员工的生活需求和工作状况,提供更多的福利和关怀,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第三步:融合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相互融合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品牌文化是企业在市场中所形成的独特形象和声誉,它可以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要融合品牌文化,首先要明确企业的品牌定位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和市场的调研,找到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品牌定位,并将其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其次,要通过组织内外的宣传和推广,传递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主张,让消费者能够深刻理解和认同。
接受、融入和内化-企业文化落地三部曲
接受、融入和内化朱结焰原创 | 2013-10-16 16:35——企业文化落地三部曲企业文化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我比较认同沙因的观点,企业文化主要是解决企业外部的适应性和内部的整合性而形成的一组共享的基本假设。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几个方面:假设体系、核心理念、制度规范、行为标准和物质层表现。
文化的形成在很多程度上受到企业创始人的影响,创始人的管理假设和行为习惯影响企业文化的质感,在文化的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公司高层起到主导的作用。
文化的落地需要通过员工的思维和行为进行体现,公司的理念只有转变成员工的行为,文化才真正发挥作用,也才能够与业绩产生关联。
企业文化如果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和践行,那文化就是一句空话。
看一家企业的文化是否落地,有一个小的测量方法,那就是看一家企业的员工能否分享几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很多人都能够传播的故事,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文化的故事。
如果在企业待了多年的员工,不能分享几个故事,则可以看出这家企业的文化就没有起到传承和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首先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信以为真”,这是企业文化与其他管理方式的区别之一。
让一位新进员工达到对企业文化发自内心的信任程度,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接受、融入和内化。
第一阶段需要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理念、管理制度、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这一阶段容易产生摩擦,员工以往的行为方式和公司的行为规范可能会不一致,这个阶段需要帮助员工做到行为不越轨;第二阶段需要员工打开心门,积极调适自己的行为,这个阶段的冲突可能最强烈,员工对于自我的价值观和假设系统与企业的价值观可能会出现碰撞,这个阶段需要帮助员工做到价值观的统一;第三阶段需要员工真正内化组织的文化、制度,一出手就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味道,这个阶段需要帮助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卫道士”。
在“接受”阶段,员工对公司的文化有一个初步了解,公司通过文化的培训和宣导让员工感知企业的文化。
在这个阶段,员工尽量控制自己的行为,与公司的行为规范想匹配。
海尔企业文化三部曲
海尔公司企业文化三部曲海尔成功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它不是靠一两个管理秘诀搞管理,而是靠“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成的管理体系。
而体系运行的具体模式:1提出理念与价值观; 2推出代表理念与价值观的典型人物与事件;3在理念与价值观指导下,制定保证这种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
质量管理第一步:提出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海尔开始产电冰箱时,面临的市场形式是严峻的:自己在规模、品牌都是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靠什么在市场上挣得一席之地?只能靠质量。
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对产品质量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用户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诉”……第二步:推出“砸冰箱”事件当员工们含泪看着张瑞敏总裁亲自带头把有缺陷的76台电冰箱砸碎之后,内心受到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对“品牌”与“饭碗”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
但是,张瑞敏并没有就此而止,也没有把管理停留在“对责任人进行经济惩罚”这一传统手段上,他要充分利用这一事件,将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员工的心里,在将理念外化为制度,构造成机制。
之后张瑞敏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却非常集中:“我这个岗位有质量隐患吗?我的工作会对质量造成什么影响?我的工作会影响谁?谁的工作会影响我?从我做起,应该如何提高质量?”在讨论中,大家相互启发,相互提醒,更多则是深刻的内省与反思。
于是,“产品质量零缺陷”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于是人们开始了理性的思考:怎样才能使“零缺陷”得到机制的保证?于是他们又走出了关键的——第三步:构造“零缺陷”管理机制流水线终端的“特殊工人”和“缺陷条”。
把维修每一个缺陷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作为向“缺陷”的责任人索赔的依据。
他的工资就是索赔所得。
同时,当产品合格率超过规定标准时,他还有一份奖金,合格率越高,奖金越高。
这就是著名的“零缺陷”机制,这个特殊工人的存在使零缺陷有了机制与制度上的保证。
企业文化整合三部曲
企业文化整合三部曲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重组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企业文化整合的涵义,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整合是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是协调不同企业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以促成相互间认同、融合、统一的过程。
在企业并购后,原来各不相同的企业文化共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之中,经过冲突与选择的互动过程,必然发生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一般来说,它会以原有的优势文化为基础,吸收异质文化中的某些优良成分,重塑企业文化。
经过整合,新的企业文化既保留了原有好的特质,又从异质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新的特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也可以说,企业文化整合是以原有企业文化为基础,通过扬弃、创新、再造和重塑,最终形成符合企业变化和发展的新文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企业在并购前期、中期、后期都做好相应的准备,分三步开展针对性的工作。
并购前:文化审查、共建文化整合研究小组。
文化整合应从并购前开始,这样才能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后面的整合更顺利。
而如果两个企业的文化无法融合,并购行动就应及时终止。
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考虑两家企业并购后如何能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为了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并购整合的力度。
要实现成功整合,两家企业在真正合并前就要具体描述新公司的愿景,并制定实现这个愿景的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许多因素,其中文化、人和合并后新公司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因此,要提高合并后文化整合的成功率,企业必须在并购前就要入手。
并购前,企业需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全面的审慎调查。
文化审查极其重要。
企业并购引起的文化变更,使得多数员工会表现出对他们原先企业文化的关注和向往。
而进行文化审查则表现出并购企业对文化差异的重视,能缓解被并购方企业员工紧张担忧的情绪,使其坚信并购企业的领导将兼顾双方企业文化。
而且,文化审查应该及早进行,以便于发现可能导致文化冲突的潜在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文化渗透与植入三部曲“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这一理念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研究和解决企业文化的渗透和植入的问题,这需要3个步骤来完成。
1.建立企业文化实施机构。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企业各个层面和每一位员工的系统工程,它的有效推进,必须依赖于建立一个相应的领导机构以及职能部门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管理,以及各级负责人的支持和配合。
这个领导机构的名称,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心”企业文化指导委员会”或“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等,并明确负责人及职能。
有的企业建立以第一负责人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和上下协调,负责指导、检查和考核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公司成立专职独立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企业文化建设,从制度上保证经济与文化建设的融合。
领导机构负责对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重大措施的决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规划、实施和奖惩,定期研究和部署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活动,督促、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下属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机构,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发挥好党委、董事会和主要经营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决策作用,大力构建党政一把手领导,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各专业部门各司其职,横到各单位各部门、纵到各基层班组的企业文化建设网络。
企业在人才和经费上给予保证,每年召开一次企业文化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年度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没有专职企业文化人员的单位,安排了相关人员兼职,同时解决好兼职不专责、兼职不专心的问题,切实负起本单位、本部门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责任。
在这个机构中,一般是由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亲自挂帅担任委员会主任,因为企业文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企业家要通过工程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取向,把握工作的整体方向,在塑造企业灵魂的工程中始终占据决策地位。
同时,确定一名企业文化高层领导人担任常务委员会的副主任,在工程实施阶段,专职从事委员会的领导工作,保证工程按计划方案正常有序地进行。
如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担任“首席企业文化官”多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其他高层领导可以成为委员会的副主任或委员。
委员会还应当吸收企业一些关键部门,如党群机构、人力资源机构、战略发展研究机构、文化宣传机构的负责人参加,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保证工程所需资源。
委员会内部设立策划、宣传、VI运行等专职小组成员。
此外,其非专职成员还应包括企业高层、人力资源和行政部门等重要部门的主管人员等。
同时,从职能上给予明确,让各小组成员明白自己所担负的重要工作,制订明确的工作计划并形成详细的思路和方法。
过去国内一些企业设立的企业文化部门基本都是负责一些文体活动、对外宣传等工作,有的企业把这部分职能放到党办、党群工作部、总裁办或者人力资源部,企业文化工作重点却被束之高阁,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如今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叫“企业文化部(处)”、“企业文化办公室”、“企业文化中心”等。
当前,主导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更是五花八门,有的企业成立专责中心、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有的成立企业文化专案组,有的由总裁办(或总经理办公室)主导,有的归宣传公关部门,有的归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部门,有的则以企业文化研究会的面目出现,并明确其职能。
工作机构负责组织贯彻企业领导机构的各项决策,在“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对委员会决议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标准及工作部署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协调督促企业机关各部门和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
国内许多企业在文化工作机构的设置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比如: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群机构采用“一套机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方式运作,如党委宣传部与企业文化部合署办公;航天科技、中远集团从2001年以来相继正式建立企业文化部(企业文化办公室、企业文化处),作为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与党委宣传部合署办公。
企业文化部不仅保留宣传部的职能,而且赋予企业文化的规划、实施的职能和企业对外形象(包括市场广告)宣传的职能大唐集团公司本部各部门都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部设立了相应的企业文化工作机构,以此建立上下贯通、横向互动、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共同参与的企业文化组织网络。
海尔集团视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不仅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而且给予很高的权威。
主导企业文化建设的集团文化中心与“规划发展中心”、“资产运营中心”、“财务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总裁办”等拥有同等的权威。
海尔文化中心的职能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机构,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推展中心。
海尔的文化中心同时肩负着企业兼并重组活动中的文化整合与融合使命。
这种机构的设置,使企业文化建设较有系统性,企业文化建设的步履较稳健、实在。
企业要提出企业文化理念是相当容易的,而这理念被广大员工认同并成为行动指南则相当困难。
为此必须依靠文化中心将理念的抽象化东西变成可仿效、可操作,并能活生生地印在员工脑海里,这工作必须由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实施与推展。
2.组织成员进行讨论。
建立了企业文化实施机构后,为了将企业文化植入到企业,还要组织成员进行讨论。
2012年7月,强生一分公司积极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大讨论活动。
按照上级公司“关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万名员工大讨论的通知”精神,分公司党委于五月初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研究制订了强生一分公司党委关于落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万名员工大讨论”的通知,积极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万名员工大讨论”深入展开。
通过前一阶段开展的学习、宣传基础上,从5月下旬进入实质性、具体化讨论5个专题阶段。
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企业价值观、服务创造价值展开,而服务创造价值、诚信服务更加贴近广大群众的日常工作,从而使大讨论的结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召开各个层面专题研讨会,分公司党委预先把五个专题作一宣讲,各车队、部门按照要求,在充分发动群众讨论基础上,集中精力把讨论结果加以梳理,以便最终形成分公司大讨论成果。
为了掌握基层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万名员工大讨论”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分公司党委、工会分别深入到各车队,了解实施情况和实施进度,共同探讨进一步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万名员工大讨论”活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指导和督促基层按照“工作推进表”扎实向前推进。
领导小组及时掌握时间进度,主要抓好协调工作,解决好时间紧、工作量大的矛盾,使大讨论活动始终处在有条不紊的境况下,力争圆满完成规定的各项工作。
经过二级中心组、党员组织生活会、班组学习会三个层面的大讨论、各车队、部门共计提供了涉及五大专题11项内容,计50条讨论结果;其中有35条广告语、12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新举措和合理化建议、1首企业歌,集中反映出了分公司全体员工对强生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诉求。
分公司党委于6月7日召开一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会上共有12位同志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对强生企业文化的理解,他们中间有车队领导、科室管理人员,也有工作在营运第一线的普通驾驶员,对强生企业文化有着切身的感受。
他们紧密围绕5个专题,站在强生控股层面和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从强生企业文化的历史延续过程,用实实在在的生动例子,反复证明了强生企业文化是需要强生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深化、践行、培育,才能形成深厚的强生企业文化底蕴。
在整个大讨论活动过程中,群众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不论是党员组织生活会、还是班组学习会上,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有撰写大讨论心得体会、有为企业宣传拟写广告语,也有为振兴强生创作企业歌,充分展示了强生员工热爱强生的真实情感,极大地丰富了控股公司所提供的五个专题内容,同时还提出了许多有见地、易操作的合理化建议,为进一步充实强生企业文化献计献策。
企业文化大讨论至少为强生带来了3点启示和收获:企业文化大讨论为我们带来了对百年强生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文化大讨论让我们重温了百年强生的历史,加深了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企业文化大讨论中,对照企业精神、企业宗旨和企业价值观,大家自然地意识到在日常言语和行为中,还存在着一些与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不相符的差距和不足。
企业文化大讨论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承前继后,继往开来,拓展企业文化新内涵。
它夯实了既有的企业文化底蕴,并能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从而为企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所有这些,都加深了员工对企业文化大讨论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3.导入企业文化系统。
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倡导的,全体员工遵守的共同价值观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
它体现为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在企业中像空气一样存在。
导入健康的企业文化很重要,现在已成所有企业家的共识,但如何做到?却令企业家十分头疼。
有的老板喜欢走捷径,即使想好好建设一下企业文化,却总是想着偷工减料。
殊不知,单纯的请老师讲讲课只能解决一些皮毛问题,根本导入不了文化。
导入文化是一个教育与训练的复杂过程,通过培训和日常工作的结合起来,效果最佳。
在企业文化方面培训中,导入和认同十分重要。
导入文化就是要让培训和企业结合在一起,做到培训具有针对性,文化只适合本企业,如此导入效果才好。
也就是说,将培训和咨询相结合,其中再贯穿活动,让这些点穿成一条线,效果就出来了。
一是咨询诊断。
对于高层领导人说,他一言一行和对事情的判断,不一定写下来,但却会影响到员工,成为内部的准则。
对中层管理者来说,不仅要感受这种文化,更肩负着向下属传递文化的任务,他们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对技术员工来说,他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决定了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员工的态度是直接反映企业文化的一种标志,企业文化的好坏最终是体现在行为上的。
在导入企业文化前一定要好好诊断下现有文化,特别是就下面7大问题认真检测一下本企业的实际状况:战略与文化的匹配性;文化对竞争力的支持力;品牌与文化的特色内涵;企业管理与文化理念的相互适用性;制度与文化的融合;员工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文化宣贯实施体系的有效性。
二是价值观提炼。
核心价值观是员工普遍认同的、指导企业运营和员工行为的根本原则,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管理者为有效经营企业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主要思想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是企业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的主张。
企业要侧重于解决企业理念类问题,综合考察社会文化历史等综合因素,准确把握企业核心内在精神,准确提炼企业理念的各项内容。
核心理念一定要符合企业的自身条件,要有针对性;可以一定的字数为限;不管老板如何定义企业的核心理念,只要符合企业主流价值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