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迅速把握文本的思路

合集下载

中考阅读题复习散文(二)思路、主旨

中考阅读题复习散文(二)思路、主旨

(2)关注过渡句。过渡句既要总结上文,还要开启下文, 所以会对上文概括,对下文总说。
例如:根据选文第②-④段的内容,概括作者描写的书院 清池所具有的特点。
④秀美而宁静,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 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
过渡句,一般单独成段或者在下面部分的段首。
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 如:(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
(2) 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 个字加以概括。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 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 题点。
如:①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②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③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
不要漏掉答题点。
基本答题思路:
叙事散文
(1)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事,怎么干,结果如何。
(2)所描绘的景物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16.( l )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 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 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
(2)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3)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操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 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 正面衬托鼓神。 ( 4 ) “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 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文本解读:一语立骨法

文本解读:一语立骨法

2023073【文本解读】一语立骨法文本解读中的一语立骨法,指通过抓取、分析承载文本主旨、主线或者作者意图的“一语”——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迅速理解文本的方法。

一、一字立骨法——写作与文本解读的通用技法(-)写作一字立骨法的“一字”指凝结着文本立意的关键性的一个字。

它是全文的精粹,主旨的浓缩;又是文本结构的聚点,全文环之而开合变化,因之而一动万随。

1立意:需要把凝结着立意的字词安排在最关键的层次。

2.结构:一个文本无论形式如何千变万化,在其纵横交织的结构中,必然有各种力量交叉的中心环节。

(1)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反复出现,形成意脉,其不必处处求显,但要能“东云出鳞,西云露爪”,供人反复揣摩;(2)作者常在较长的情节链中设置并确定一些关节之处,使立意明而意脉通。

(二)文本解读1 .“一字”会在文本中时隐时现,似隐似现。

解读文本则需由这“一字”,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2 .“一字”来“立骨”,但只要是一个优秀的文本,我们一定可以归纳出“立骨,,之“一字【批注】一种是显性的,可以看的出的“一字”;一种是隐形的,需要归纳、概括出来。

二、一字立骨法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1把握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迅速地把握文本内容。

如“从”来概括《兼葭》中的对象、时间、路径、艰难、结果。

3 .把握文本意图:文本意图主要包括文本主旨、人物形象、意蕴空间。

如《出师表》中的“忠”、《愚公移山》中的“城”。

4 .通过一字立骨法,往往可以非常迅速地把握文本整体结构,特别是行文构思的线索。

如《沁园春•长沙》中的“独”。

【批注】文本内容、文本意图、文本结构三个方面。

具有聚焦的作用,尤其适合长文短教,快速进入文章的主体。

三、一字立骨法解读文本的教学价值1 .提升教学高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字立骨法解读文本则可以以少总多,以简驭繁,高度概括文本的内涵;还可以非常迅速地整体把握文本。

这样集中精力理解“一字”,用这"一字”带动对全篇的理解,对于训练归纳概括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很有帮助。

文本深入解读的几点思考

文本深入解读的几点思考

文本深入解读的几点思考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文本的传播和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无论是阅读新闻、文学作品还是学习资料,都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那么如何进行文本深入解读,已经成为了一项必备的能力。

在进行文本深入解读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了解文本的语言风格文本的语言风格对深入解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文本语言风格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这些不同之处对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非常关键。

因此,在进行文本深入解读之前,我们应该首先了解文本的语言特点和风格,掌握文本内容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二、把握文本背景和作者意图在阅读文本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文本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思想和主题,以及作者在文本中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因此,在进行文本深入解读时,我们需要注重了解文本的背景和作者背景,以此进一步了解文本中所传达的含义。

三、注重细节分析无论是小说、新闻还是其他文本类型,文本中都会存在着大量的细节信息。

对这些细节信息进行仔细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揭示更多的含义。

在进行细节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信息的来源、内容和意义等方面,以此来揭示文本隐藏的更深层次意义。

四、将文本与自身经验联系起来在进行文本深入解读时,我们还需要将文本与自身的经验联系起来。

通过将阅读内容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等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入解读文本。

以上几点思考是进行文本深入解读的必备要素,只有掌握了这些要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文本深入解读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细节分析、背景把握等综合能力。

总之,文本深入解读的能力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大背景下,这种能力已经成为了我们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

小学语文分析课文方法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分析课文方法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分析课文方法归纳总结1小学语文分析课文方法一、抓住课文的重点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提到“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就是“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即提出纲要,探索精微。

我们在细读课文时,应用此法探索文章的主旨妙义,进而把握课文的重点。

一节课中,重点不宜过多,否则就失去了确定重点的意义。

例如:在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时,我用红笔勾勒出课文的要点,“晋侯、秦伯围郑--佚之狐推荐烛之武--烛之武说服秦伯与郑人盟--晋侯去之”,进而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第三部分“烛之武如何说服秦伯退军”。

我们备课时,不应计较过多,因为文学作品是过滤选择的结果。

教师确定了课文的重(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就如同找到了一把钥匙,就如同聆听到了文章的最强音,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

二、抓准课文的切入点提到上课,同事经常说“好课可遇而不可求”这句话。

“好客难求”产生的原因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虽任务相同,教学情境却千变万化,教师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也不同。

可以说,每个教学的情境都是特殊而具体的,教学策略就应该从问题的特定情境中产生,又应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创设。

我个人认为,一堂好课,关键在找准课文的切入点,方可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激活课堂气氛的目的。

例如: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备课时,我发现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分别有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水草、星辉等一些清新的物象,诗的第二节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句诗深深打动了我,这个比喻太美、太妙了。

于是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时,首先提出“诗人为什么要把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这个问题,学生非常活跃地各抒己见,很快地感受到徐志摩对康桥深深的爱和离别的不舍之情。

教师在备课时,通过深入解读课文,挖掘课文的情感价值,去点击、触摸到文章最核心的词、句,经由此词、句出发,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打通整篇文章的脉络。

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有趣、有效的课堂。

三、抓住课文的矛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之四大考点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之四大考点

论述文阅读——四大考点论述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这类文章涉及面广,包括学术论文、政论文、时评、书评等等,所论多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高考选材往往反映比较新或比较陌生的知识,它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从表达方式看,都是以议论为主,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一定的见解和主张,具有观点鲜明、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色。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所谓“重要概念”是指一般论述类文章中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对人们认识过程中感知的事物的本质特点加以概括归纳的词语。

具体是指:①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概念;②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③表现文章主旨的概念等。

所谓“文中”,是就所提供的阅读文本本身的特定语境而言,一般指的“概念”是在文中的临时意义,离开了具体语境,这一概念的意义也许就不复存在了。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

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

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

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

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

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如何准确把握文本主旨

如何准确把握文本主旨

如何准确把握文本主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需要阅读各种文本,无论是书籍、文章、报告还是邮件等等。

而准确把握文本的主旨,是理解和运用这些信息的关键。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的标题。

标题往往是作者对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初步的方向和线索。

比如,一篇题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挑战”的文章,我们大致就能猜到其主要内容会围绕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的具体运用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展开。

其次,留意文本的开头和结尾部分。

很多作者会在开头点明写作的目的或者引出主题,在结尾处进行总结和升华。

所以,仔细阅读这两个部分,有助于我们快速抓住文本的核心要点。

再者,关注段落的主题句。

主题句通常是段落的中心思想所在,它可能出现在段落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

通过找出这些主题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进而把握整个文本的主旨。

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作者的用词和语气。

有些关键词会反复出现,这往往暗示着文本的重点所在。

而作者的语气也能反映出其对所论述内容的态度和倾向,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同时,我们要善于梳理文本的结构。

看看它是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还是其他的方式来组织内容的。

了解了结构,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本的脉络。

另外,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也是很重要的。

当我们阅读到新的信息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关联和对比,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准确把握文本的主旨。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文本主旨,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的方法。

比如,做笔记。

在阅读时,随手记录下关键的信息、自己的理解和疑问,这样在回顾时能够帮助我们整理思路。

还可以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

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观点,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文本,从而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其主旨。

此外,多读多练也是提高把握文本主旨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我们能够逐渐熟悉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和写作规律,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准确把握主旨的方法和技巧。

怎样快速阅读的方法及技巧

怎样快速阅读的方法及技巧

怎样快速阅读的方法及技巧快速阅读对我们的生活其实是很有帮助的,那么你想知道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吗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及技巧内容,欢迎使用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快速阅读的方法1、概念阅读法科学研究证明,决定一个人阅读速度的关键是对所感知信息的加工方法。

加工信息的方法,包括按照字母顺序阅读;按照音节顺序阅读;按照词汇顺序阅读;按照概念阅读,(即从文中挑选出单个概念,然后综合包含在一个或几个句子中的思想,很快理解)四种。

这四种阅读方法,代表着四种阅读水平。

一般来说,知识水平有限,阅读能力较低的人采用前两种加工方法;知识面较宽、阅读能力较高的人采用第三种加工方法;有较高文学修养、会写文章、记忆力又较强的人采用第四种加工方法。

使用概念阅读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还可提高思维综合能力。

快速阅读的方法2、垂直阅读法又称纵向扫描法。

是指在读横排版文献时,眼晴以较少振幅,沿每页书的中心设想线,由上而下垂直扫描,迅速阅读。

快速阅读的方法3、一目十行法一目十行法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不失为一种有用的读书法。

对内容不太重要的完全可以一目十行,但对经典著作,重要的专业书,不能用这种方法。

一目十行,实际上是对信息的浏览筛选过程,当发现有价值的观点材料时,再仔细阅读或做摘记。

一目十行与鲸吞法不同,前者是十行十行的浏览,后者则一页一页甚至几页几页地往后翻。

快速阅读的方法4、三遍读书法这是茅盾、苏步青等著名学者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

第一是读大概,是“鸟瞰”式的,对整篇文章先有个印象;第二遍是“精读”式的,可像机枪手学习枪械装卸那样,来个大拆卸,仔细考察、慢慢体味;第三遍实际上应是多遍的意思。

快速阅读的方法5、“宝塔式”阅读法这是政论家邹韬奋创造的一种读书方法。

他在读书时,遇到其中“特别为自己喜欢的,便在题目上做个号,再看第二次;优其喜欢的再看第三遍;最喜欢的,一遇着有偷闲的时候就常常看。

”这样读过的书就形成了一座宝塔,基础最大,越往上越小。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现代文阅读,是各种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它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为了应对现代文阅读考试,考生除了在平时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还需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以下列举了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题目分析1、先读题干,再看材料这是解决现代文阅读中的很多迷题的基本方法。

在做阅读理解时,不要贸然进入文章细节,可以先将所有的题干读一遍,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带着问题去加工阅读材料。

2、多重整合,全面把握题意有时候一道题目,需要我们对不同的细节进行拼凑,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有时候一道题目,需要我们进行多次循环阅读,才能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

因此,在做阅读理解时,务必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多重整合。

3、区分各种题型同一篇材料中常常包含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我们懂得如何区分。

这些题目包括事实细节、文意推断、主旨概括、作者观点等各类题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考生要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辨认出各种类型的题目,分别采用不同的答题技巧。

二、答题技巧1、事实细节题事实细节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找到细节信息,是易错的题目类型之一。

答题技巧:一定要看清题干的要求,快速浏览材料,找到切入点。

一般来说,这些题目通常带有数字或者具体的描述词汇,可以帮助考生迅速定位细节。

2、意义推断题意义推断题是考核阅读能力的主要环节之一,是要求考生通过选择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推断文章的整体意义。

答题技巧:除了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文字理解能力外,还需要考生具备深刻的文化和生活经验的储备。

通常要求考生总结各种生活情境、跨文化交流和其他复杂的社会事件,开展灵活的、事实的符号交流。

3、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全文,概括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答题技巧:整体理解全文,抓住重心,总结思路。

阅读中的文本分析和主旨理解

阅读中的文本分析和主旨理解

阅读中的文本分析和主旨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文本表面的意思,还需要进行文本分析和主旨理解。

文本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而主旨理解则是理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点。

本文将探讨阅读中的文本分析和主旨理解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提升分析能力的方法。

一、文本分析的重要性文本分析是指通过对文章的细致观察和解读,剖析文本的结构、语言运用、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等,以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本分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作者意图: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

通过分析作者在文本中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我们可以揭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表达,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者要传达的信息。

2. 挖掘文本内涵:文本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和深层内涵。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象征意义和背景知识等,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观点,并从中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3. 辨析事实与观点:文本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作者所提供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观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辨析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辨析作者对事实的解读和评价。

二、主旨理解的重要性主旨理解是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点。

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对于理解整篇文章的目的和内容至关重要。

主旨理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阅读:通过掌握文章的主旨,我们可以迅速理解文章的意图和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当我们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抓取文章的关键信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和论证方式。

2. 理清思路:主旨理解有助于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和逻辑结构。

正确把握文章主旨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论证过程和论点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 提升阅读水平:主旨理解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能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不断提升主旨理解能力,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论证,培养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一、文体特征1、散文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

重点是把握“神"。

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2、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小说中的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指人3、人物传记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

传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信息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信息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信息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在信息类文本阅读答题中,下面是提高正确率的技巧:
1、重点把握:要学会有序浏览文本,抓住关键句,从中提取重点信息,迅速提升对文章概括分析能力。

2、避免粗略浏览: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粗略”浏览,尽
量做到“立体式”的阅读,分层次、循序渐进的跟随文本的内容进行读取。

3、明确考点:考点是文章的重点词语,有利于我们快速发现答案区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考点的熟悉也有助于把握文章中心。

4、“辩证式”思考:在文章中,经常有正反两面的意见,不能只执固一方,而是要采取辩证思考的方法。

5、注重实质:要学会扫除文中的连词、虚词等,重点抓住文章中的动
词词组,注意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6、反复检查:在答题计时时,要将本题已作答结束的题目与自己的答
题步骤作反复检查,避免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7、按要求答题:有些问题,需要在文中解释或给出答案,在做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做到结论清晰,事实严谨,说明齐全,条理清晰。

8、多联系实际:要学会结合实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字信息,特别是理解我们熟悉的社会历史背景,如历史问题,经济发展等等。

总的来说,信息类文本阅读答题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善于把握文章主旨,敏锐觉察文章重点,发现关键词等,实践出真知,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命题透视一、什么是文章的结构、思路结构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形式,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结构要服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

一般认为,文章结构的内容包括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标题、款识、补记等。

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结构。

思路是指作者谋篇布局的思维轨迹。

理清作者的思维轨迹,是把握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思路理清了,文章的“文脉”就抓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了然于胸,这是对任何文章整体认识和理解的关键一环。

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的方法⒈整体阅读感知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结构,提取文意要点。

⒉辨明文章体裁,熟识文章结构的常见类型,理清文章顺序,找准文章线索,把握思路脉络。

三、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应注意的问题⒈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时要考虑好过渡段的层次归属,看清过渡段与上下文的联系,注意开头、结尾与主体的衔接。

⒉要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有的文章采用的是双线结构,要分清主次与明暗,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短语、句子(它往往是线索的聚焦点)。

类题讲练【命题角度01】解析过渡和照应【知识解说】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段落层次保持连贯、文章脉络上下畅达的一种手段。

文章的过渡段、照应段都是结构段,主要作用就是连接层次和段落。

过渡有明、暗,暗的过渡不用过渡段等语言标志,行文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连贯。

但大多数文章的过渡,由过渡段或过渡性的语句来衔接,这是明的过渡。

文章的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呢?一般是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合;文意的转折、交接处;叙述与议论的转接处;记叙类文章中倒叙、插叙与顺叙相接处;由写景而抒情、或由抒情议论而写景的衔接转换处等等。

文章在前面写到的有关内容,后面应作适当的回应,这就是照应。

与照应相关的另一概念“伏笔”,是指作品中对以后要写到的内容作某些“埋伏”、“暗示”。

照应是对前文说的,伏笔是对后文说的。

照应能体现思路的严谨、缜密,结构的紧凑、精巧。

如何从标题中抓住重点思路

如何从标题中抓住重点思路

如何从标题中抓住重点思路标题是文章的门面,它承载着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对于读者来说,一个好的标题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迅速抓住文章的重点思路。

所以,掌握从标题中抓住重点思路的技巧对于写作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标题。

一、理解标题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标题的含义。

标题通常是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它可以是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问题。

在阅读标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抓住文章的重点思路。

二、提炼关键词和关键信息为了准确理解和把握标题的重点思路,我们需要提炼其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

关键词是指在标题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词语,它们能够直接体现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关键信息是指在标题中包含的与主题相关的重要信息。

通过提炼关键词和关键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标题,并在写作过程中抓住文章的重点思路。

三、运用关联词和逻辑推理在理解标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关联词和逻辑推理来抓住文章的重点思路。

关联词是指能够连接不同部分或者不同观点的词语,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思路。

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逻辑关系,推断出文章的重点和主要论点。

通过灵活运用关联词和逻辑推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重点思路。

四、分析标题的结构和语法除了理解标题的含义和提炼关键词信息,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标题的结构和语法来抓住重点思路。

标题的结构和语法往往能够反映出文章的逻辑关系和重点内容。

例如,如果标题是一个问题,那么答案往往就是文章的重点思路;如果标题是一个命题,那么论证和解释这个命题就是文章的重点思路。

通过分析标题的结构和语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重点思路。

五、总结和归纳标题的关键信息最后,在理解和把握标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总结和归纳其中的关键信息。

通过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和逻辑结构,抓住文章的重点思路。

如何解读文本

如何解读文本

如何解读文本一、解读文本——视角多维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

这确实是一句朴素的至理名言。

然而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只想到了我们是一名语文教师,是一名教者,该如何把你理解到的知识点教给学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从多个视角出发。

1、读者视角,陌生阅读,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首先我们要将自己视为一个读者,要沉下心来细读文本,要想方设法让自己读进去、读出形象、想进去、走出来、细品味,通过品析词句,让文章荡涤我们的心灵。

我们要让学生喜欢文本,首先要先问自己喜不喜欢,我们一定要用语文教师的敏感捕捉课文中的语言魅力。

2、作者视角,智慧阅读,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意蕴的载体。

这种意蕴可以是一种情绪、情感、情操,也可以是一种理解、理念、理论;可以是一种直白,也可以是一种婉曲;可以是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感悟;可以是一己有限的心得,也可以是济世博大的胸怀……“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发出的究问。

答案在哪里?一定在文本的本身。

教参,只能是“参阅”。

我们要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大脑来解读教材文本来自作者的规定性。

3、教者视角,立体阅读,凸显学科的本体特征。

教师在进入教学之前,必须充分、细致地阅读教材文本,每个教师的个性都成为解读文本的一种别样体悟。

教师对教材文本其实在进行着再创造。

在这个意义上,“超越教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但教师的解读规定,一定只能由文本所包含的意蕴生成,而不是胡思乱想、胡言乱语,。

持之有据,这个“据”,就是文本意蕴的本来、本源、本质。

4、学生视角,个性阅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师不仅要考虑把教材文本教给儿童,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心灵去亲近教材文本,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教材文本中属于儿童文化创造的那些特质。

文本解读五视角

文本解读五视角

odern chinese备教导航文本的解读是一切阅读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

审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在文本解读方面存在着种种弊端。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从语文学科本位、编者意图、文本教学价值、拓展教学资源、主题多元化五个视角来准确解读文本的五种方法,即“聚焦文字”“把握意图”“凸显核心价值”“拓展资源”“主题多元”解读法,以期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师生通过观照文本、体验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的过程。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一切活动的前端,又是阅读教学的终端。

因此,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解读方法,是能否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关键,它关涉教学目标的定位及实现,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实施,阅读教学效果的高与低。

可以说,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在听了较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归纳了以下五种解读文本的方法。

一“聚焦文字”解读法文本解读应回归语文学科本位,忌重人文而轻语言。

语文课应是基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教学内容的建构要依据语文的本体,语文的本体应是“语文味儿”,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切、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在一边。

”有老师上《我与地坛》,整堂课围绕三个问题开展讨论:“当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应该怎样好好活?”“回忆自己有没有做过对不起妈妈的事情,以‘妈妈,请原谅我!’为题写一片段。

”“怎样理解作家刘墉的‘中学时期是孝顺父母的最好时期,等你功成名就再来孝顺父母时,已经来不及了?’”很显然,这堂课没有引导学生花时间去细读文本,而是对文本走马观花,忽视了对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浸入与体验,忽略了文本是如何通过遣词造句来表现作者从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以及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中领悟到生命真谛的内容,而是花了几乎全部的时间诠释母爱这一主题。

应在传授语文知识、锻炼学生以语言为载体的理解力、判断力、欣赏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而不能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抛弃品味语言这个重要环节。

语文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含解析

语文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含解析

专题二精准分析散文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静夜品瓷程应峰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着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

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

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

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

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

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

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中、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涵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

如何快速读懂一篇散文

如何快速读懂一篇散文

如何迅速读懂一篇散文班级姓名一、概述: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二、快速读懂散文: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

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1、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主旨。

另外,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理解文本中的主要观点方法

理解文本中的主要观点方法

理解文本中的主要观点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如书籍、文章、报告等。

理解文本中的主要观点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获取有用的信息,还能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知识水平。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理解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

首先,在阅读之前,先对文本的标题和副标题进行仔细分析。

标题往往是作者对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研究标题,可以初步了解文本的主题和大致方向。

副标题则可能会提供更具体的信息,进一步缩小文本的范围。

例如,如果看到标题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新策略”,我们就能大致猜到文本可能会讨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一些新的方法或措施。

接下来,快速浏览文本的开头和结尾部分。

很多时候,作者会在开头提出问题或引出主题,在结尾总结主要观点和得出结论。

通过浏览这两个部分,我们可以对文本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段落的主题句。

主题句通常是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它概括了该段落的主要内容。

找到主题句能够帮助我们迅速理解段落的重点,从而更好地把握整个文本的脉络。

此外,留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短语也是很重要的。

这些关键词往往与文本的主题密切相关,它们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了强调和串联主要观点的作用。

例如,在一篇关于健康饮食的文章中,“营养均衡”“蔬菜水果”“适量摄入”等可能就是关键词。

对于较为复杂的文本,不妨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提纲。

将文本的主要部分和要点以提纲的形式罗列出来,这样可以使文本的结构更加清晰,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主要观点。

在理解的过程中,要学会提问和思考。

比如,问问自己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证据支持这些观点?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通过不断地自我提问,可以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文本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主要观点。

同时,要将文本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的观点,并且能够更长久地记住它们。

比如,如果读到一篇关于某种新技术的文章,而我们之前对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融合,加深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迅速把握文本的思路?【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迅速理清文本的思路。

2.能充分利用已经判定的文本思路,准确解答与之相关的试题。

【一轮诊断】在一轮的训练中,考生往往由于文本的思路理不清而出现以下问题:1.选项中的信息点不能有效地落实,理解题意受到影响。

2.有些选项整合的内容往往泥沙俱下,不能分辨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导致解题失误。

【二轮对策】1.常见题型◎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复习诀窍平时学习和训练,要养成分析文本思路的意识。

阅读文本时,必须注意表述顺序,这是体现文本思路的重要依据;注意文本使用的关联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显示出文章的脉络;注意段落之间的关系,理解层次之间的联系。

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述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解题技巧(1)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阅读题必经的第一步行文思路体现出文本内容的层次,要想分清文本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逐段弄清文章的段意、层意,这样才有可能理清文本的思路。

(2)结合具体内容,理清文本思路科技类论述文往往表现的是科技动态、科技事物的原理等,分析时要抓住其内在的逻辑性。

人文类论述文往往表现的是文化传统、哲学思想等,分析时要关注文本中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3)注意语言标志很多文本有显示思路的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

文章的段内层次,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词语,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文章中还有一些过渡句、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们把握文本思路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

【突破训练】类题突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

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

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

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

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

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题: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接着分析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③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C.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

1. 【C】“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错。

根据上下文可知,④段与②③两段不是递进关系,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错,列举娱乐现象也不是为了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通常主题贫乏,而是说明奢华。

2.(文本见第109页“专题17”类题突破第2题)题: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是“真的或者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得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过程;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2. 【B】A“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另外一个特征”错。

从第②段首句可知,①②段为并列关系。

C“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过程”错。

原文第④段是“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

D“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理解错误。

原文第⑥段是“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差别”。

3.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一村落一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一宗族一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

“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栽物为理想。

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题: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3. 【B】 A概括不全面。

依据第一段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第一段还阐述了家族伦理在社会政治结构中的作用。

C前后颠倒。

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应是先阐述“成德建业、厚德裁物”是中国人的理想,然后才指出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