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漫长过程。

中国石油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中国石油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石油储量有限,依靠进口石油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为了加强石油工业的建设,中国政府在1955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对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进行管理。

随着国内石油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政府决定成立专门的石油公司,于1988年6月17日正式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标志着中国石油步入集团化经营的新阶段。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快速增长期、调整期和全球化发展期。

初创时期:在中国石油成立初期,主要任务是加强石油勘探开发能力,提高国内石油自给率。

中国石油积极引进国外的勘探开发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加强国内自主创新。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石油产量逐年增长,石油工业实力逐渐增强。

快速增长期: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是中国石油快速增长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石油通过国内外的并购、合资合作等形式,加强了技术和资源的整合。

其中,中国石油的海外并购尤为引人注目。

2005年,中国石油成功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使中国石油进一步扩大了海外石油产量。

同时,中国石油在国内也加大了勘探开发力度,提高了石油产量。

调整期:从21世纪初到2015年前后,是中国石油进行战略调整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石油行业进行了深入改革,加强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运营效率。

中国石油也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效果。

此外,中国石油还注重环境保护,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全球化发展期:从2015年开始,中国石油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石油的海外扩张提供了机遇。

中国石油通过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加强了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

目前,中国石化正在向规模大型化、布局集中化、炼化一体化、生产园区化方向发展。

其次, 本文分析了中国石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体来看, 中国石化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西强、中部弱”, “北方强、南方弱”,“沿海强、内地弱”的分布特征; 辽中南、京津冀和沪宁杭等八大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支撑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石化; 空间格局; 集聚一、中石化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这年7月12日,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从此,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1998年5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划转企业交接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胜利油田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江汉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苏石油勘探局、华东输油管理局等12个油田和输油企业划入石化总公司。

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二、总部的区位选择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

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

公司总部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资金控制。

作为一家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交易所成功发行股票上市的全球性大公司,中石化总部的视野是全球,所考虑的时间尺度也较为长远。

因此,总部的区位要求可以概括为:(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基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有大型企业主管部门多为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

这些机构均位于首都、直辖市和省会。

中石化的总部选择也不例外。

其总部位于中国首都北京。

北京是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中国第二大城市。

中国石油的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

以下是中国石油发展的简要历史:
早期阶段(20世纪初至1949年):
- 早在清朝末期,中国就开始发现和利用一些油田。

- 但直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石油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量很低。

-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石油产业几乎全部为外国资本控制和开发。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年至197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重视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1955年成立了中国石油工业部,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正式启动。

- 在此期间,中国发现了一些大型油田,如大庆油田,成为国内主要的石油产区。

- 尽管有所发展,但中国石油工业整体仍然落后,对进口依赖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
-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速了对石油工业的改革和开放,引进了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中国开始加大石油勘探和开发力度,积极引进国际油企合作,提高了石油产量和技术水平。

- 中国石油企业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全球范围内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和资源开发。

现状与展望:
-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石油消费量庞大。

-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石油继续寻求新的开发技术和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如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等。

- 在国内,中国石油企业也在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但在不断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石油工业发展史概述

石油工业发展史概述

• 石油工人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 天大困难也不怕。 宁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抒怀
2021/8/24
大西北创业的秦文贵
2021/8/24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 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中 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集团公司 特等劳动模范、学科带头人、“石油 青年的楷模”。2009年9月,当选由 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 评选出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 中国人物”。
• 位于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2700米 以上,《我为祖国献石油》中“昆仑山下送晚 霞”,描写的就是这里。 “天上无飞鸟,地 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自古以来就被视为 生命的禁区。然而,秦文贵却凭着坚定的信念, 从这里开始了从一名大学生向柴达木石油人的 转 变 。 2021/8/24
• 他当过油田技术员,也担任过钻井处 处长,后来逐渐成了技术带头人。上拿大国际发 展署和外经贸部联合举办的人才培养 项目的专业人才。
2021/8/24
• 独臂将军余秋里
• 余秋里(191 4——1999.2. 3)中国共产党的 优秀党员,久经考 验的忠诚的共产主 义战士,无产阶级 革命家,新中国石 油工业的创建者, 经济工作的杰出领 导人,中国人民解 放军卓越的政治工 作领导者,国务院 原副总理,中国共 产党第十一届、十 二届中央政治局委 员、书记处书记,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 员会常委,中央军 委原委员、副秘书 长 , 中 国202人1/8民/24解 放
• 随后,人们顶这各种干扰,战胜动乱带来的 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开发建设了这两个新 的石油基地。
2021/8/24
四、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 时期(1979年至今)

石油工业发展史

石油工业发展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石油工业发展史
• ,使传统上以电石乙炔为起始原材料的大宗产品,先后转到石油化工的路线上。在此期间, 日本、苏联也开始建设石油化学工业。日本发展较 快,仅十多年时间,其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苏联在合成橡胶=合成氨、 石油蛋白等生产上,有突出成就。 石油化工及时特别是合成材料方面的成就,使生产上对原材料的需求量猛增,推动了烃类 裂解和裂解气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此期间,围绕 各种类型的裂解方法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工作,开发了多种管式裂解炉和多重裂解气分离流 程,使产品乙烯收率大大提高、能耗下降。西欧各国 与日本,由于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匮乏,裂解原料采用了价格低廉并易于运输德中东石脑油, 依次为基础,建立了大型乙烯生产装置,1980年全 世界产量达到35.8Mt,创历史最高水平。1960年以后,有机合成原料自煤转向石油和天然 气的速度加快。 石油化工较发达国家的有机合成原料结构
石油工业发展史
• • • 一 世界石油发展史 初创时期 随着石油炼制工业的新起,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炼厂气。1917年美国C埃利斯用炼 厂气中的丙烯合成了异丙醇。1920年,美国新泽西 标准石油公司采用此法进行工业生产。这是第一个石油化学品,它标志着石油化 工发展的开始。 1919年联合碳化物公司研究了乙烷、丙烷裂解 制乙烯的方法,随后林德产品公司实现了从裂解气中分离乙烯,并用乙烯加工成 化学产品。1923年,联合碳化物公司在佛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 建立了第一个以裂解乙烯为原材料的石油工厂。在年20-30年代,美国石油化学 工业,主要利用单烯烃生产化学产品。如丙烯水合制异丙醇、再 脱氢制丙酮,次卤酸法乙烯制环氧烷,丙烯制环氧烷。20年代,H施陶丁格创立 了高分子化合物概念;W.H.卡罗瑟夫发现了缩聚法制聚酰胺后,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5年,当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石油勘探单位——松辽油田勘探指挥部。

在此之后,中国石油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59年,中国在辽宁发现了塔里木油田,这标志着石油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石油勘探队伍迅速壮大,陆续在国内各地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田和气田。

其中包括大庆油田、渤海湾油田、东海油田等。

198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成立,统一管理国内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石油行业逐渐实施市场化改革,引进国外公司合作,提升了勘探开发水平。

在21世纪初,中国石油开始向海外扩张。

2001年,中国石油首次在哈萨克斯坦开展石油勘探和开发,标志着中国石油国际化战略的起步。

此后,中国石油相继在苏丹、尼日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兴建石油项目,并与国际能源公司展开合作。

近年来,中国石油加大了石油替代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力度,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

同时,不断创新技术手段,提高石油勘探开采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辛勤探索和实践,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下面是该行业的主要发展历程:1950年代:石油化工业的初步建立早期的新中国为建设国家经济,着重发展工业化,石油化学工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建立炼油厂、合成橡胶厂、化肥厂等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主要借助苏联的技术和援助。

1960年代:行业规模的扩大与国产化进程在这个时期,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行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塑料等化工产品,实现了从对外依赖到自主开发的转变。

1970年代:石油化学工业的全面发展与技术创新在这个时期,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大量的炼油厂、化肥厂和塑料厂相继建成,中国开始进口大型的炼油装置和化工装备,并推动国内技术创新。

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开发了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技术,并逐渐实现了对进口化工产品的替代。

1980年代:改革开放与行业的国际化198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化。

国内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个时期,中国逐渐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出口国,并扩大了国内市场规模。

1990年代至今:市场化与可持续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

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和新能源化工,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总结起来,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经历了从规模的初步建立到国产化发展,再到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

这一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

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发展史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 -回复

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 -回复

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回复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石油工业的初期起步。

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的文章。

第一步:中国石油工业起步(1950-196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石油资源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初期,主要的挑战包括国内技术水平低下、设备陈旧以及缺乏外部资金和技术支持。

然而,充满信心的中国政府相信石油资源开发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决定全力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

第二步:大庆油田的兴起(1960-1970年代)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早期,大庆油田的兴起被视为标志性的事件。

大庆油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

在1960年代初期,中国在大庆油田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和开采工作。

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和技术人员的辛勤工作,同时也得益于政府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大庆油田的兴起使中国石油工业得到了一个良好的起点,并为后续的石油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步:渤海油田的发展(1980-1990年代)渤海油田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海上油田之一。

在1980年代,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政府将目光投向了海上石油勘探和开采。

渤海油田成为了首个大规模开发的海上油田项目。

中国油服公司采用了创新的技术和设备,解决了深水勘探和开采方面的挑战。

渤海油田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石油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高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水平。

第四步:西南油田的崛起(1990-2000年代)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始受到重视。

西南油田地处中国油气资源富集的盆地区域,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四川盆地和重庆市等地。

西南油田区盆地庞大的地质油气储量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西南油田开始大规模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西南油田的崛起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油气生产国之一。

第五步:中国海上油田的探索(2000年至今)随着海上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政府开始关注海上油田的开发潜力。

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1.

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1.

《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读后感《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简明读本》系统记载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发展与变化,本书通过通过五个章节,以每十年为一个阶段详细的阐述了不同年代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读完此书我深刻体会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成套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光辉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中国石油工业在短短数年间,连上数个台阶。

建国初期,我国的原油产量仅有12万吨,主要依赖国外进口。

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气概,坚持“两论”起家,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在中国的辽阔土地上南征北战,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

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一亿吨以上,到今天中石化已发展成为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炼油商和第五大乙烯生产商,2009年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9位。

我们已经开始步入了世界石油化工强国之林。

回顾中国石化发展的风雨历程,总结60年来的成功经验给我的体会如下。

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石油化工是建国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工业,科技水平十分落后,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刚刚起步,使中国石油化工缺乏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前辈们克服种种困难去探索油田、开发油田、建设炼厂,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积累经验,用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了今天我国的化工行业。

可见,一个只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强;只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才能发展进步,我们要把发展艰苦奋斗作为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下去。

二、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创新中国石油行业的飞速发展,一项项工艺的进步一次次技术的提高和我们不断学习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反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到“左”的干扰,造成了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有些是很难挽回补救的,在那段时间严重的滞后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直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使我们通过学习国外石油炼制、开采的先进技术的同时进行自主创新,用新的思路、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办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我国的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发展史中国石油是中国大陆最早发现和开发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其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方式,概述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

1910-1949年:中国石油的初期发展在20世纪初,中国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主要由外国企业承担。

1910年,在山东胶东地区的烟台沿海,德国东亚公司成功在长峡地区发现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石油油田,这标志着中国石油勘探和开发的起点。

1949-1978年:国有企业崛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

1955年,中国政府成立了中国石油公司(简称中石油),这是中国石油工业在国有化的大背景下,第一家全国性的石油公司。

中石油成立后,承担起了全国范围内石油勘探、开采、加工和销售的重大任务。

中国石油工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60年,中国大陆第一个陆地石油油田——大庆油田正式投产,这是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里程碑。

1963年,中石油还相继在新疆的克拉玛依和吉林的江南等地发现了石油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1979-1997年: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石油工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任务。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石油需求,中国加大了石油勘探力度,并在海上进行勘探,成功在南海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海上石油油田——珠江口盆地油田。

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中石油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历了一系列自主创新。

自1982年起,中石油在大庆油田成功开展了二次开发工作,提高了油田的开采效率。

此外,中石油还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了石油开采和加工的水平。

1998年至今:多元化发展与国际化布局进入21世纪,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并逐步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

2000年,中石油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境外上市的石油公司。

此后,中石油还相继在纽约和上海建立了双重上市架构,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下:
- 西汉时期:中国大约在这个时期就已发现石油,据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石油浮于延河水上,可作为燃料。

- 晋代:晋张华在《博物志》中指出,“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洧水也”。

- 北魏: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中引《博物志》说,把石油“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燃)极明,与膏无异。

膏车及水碓釭甚佳,方人谓之石漆”。

这也是古代人将石油应用与润滑的最早记录。

-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提到“石油”这个名词,在此之前,石油有“石漆”、“水肥”、“脂水”等称呼。

- 清代:1878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开发石油的行政管理机构矿油局。

- 近代:1907年,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在延长县七里村打成。

- 现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取得巨大进展。

中石油 发展历程

中石油 发展历程

中石油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又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是该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

以下是中石油的发展历程:
1955年,中国石油工业部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石油工业开始有组织地发展。

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大规模改革。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局成立。

1980年,第一个石油自给率5%的目标实现,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石油进口。

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立,对中国石油体制进行了重组和整合。

1997年,中石油在香港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2000年,中石油开始进行国际化战略布局,开展对外投资和合作项目。

2004年,中石油完成对加拿大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的收购,标志着中国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新阶段。

201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拆上市,形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两大上市公司。

2020年,中石油加大对新能源、智能化和绿色发展的投入,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升级。

中石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石油行业的重要力量之一。

通过进行国内外勘探开发、加大科技研发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石油将继续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石油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发展简史
2023年
全国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天然气和石油基本实现了“平分秋色”。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成绩斐然,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第一大炼油国、第二大乙烯生产国。
中国石油发展简史
时间段
重要事件与里程碑
1878年
清政府在台湾设立矿油局,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开始。同年,在台湾苗栗钻成中国第一口用近代钻机钻成的油井。
1907年
在陕西延长设立“石油官厂”,钻成中国大陆第一口近代油井“延1井”。
1930年代
新疆独山子油田和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被发现,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论断。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年全国石油年产量只行石油勘探,发现并开发了白杨河、石油沟、鸭儿峡、冷湖、克拉玛依、百口泉等一批油田。
1959年
在松辽地区陆相沉积中发现了大庆油田,随后投入开发。
1960年代
大庆、胜利等油田相继开发,中国石油产量快速增长。1963年底,中国需要的石油已可基本自给。
1970年代
又发现并开发了任丘油田、南阳油田、江苏一带的油田,还在四川地区发现了并开发一批天然气田。
1978年
国内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跨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
1980年代
海上勘探工作开始,渤海建起了采油平台。同时,中国开始与外国合作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和开发。
2002年
全行业原油产量达到1.69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326.33亿立方米。新疆油田产油量突破1000万吨,塔里木油田年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

简要写一写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从“无”到“有”的历程50字

简要写一写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从“无”到“有”的历程50字

简要写一写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从“无”到“有”的历程50字概述中国这个东方国家,其石油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北宋。

一个叫沈括的官员在他的作品《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他在西北发现的一种可燃烧粘稠液体,并命名为“石油”,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1859年美国小镇梯特斯维尔钻成了世界上第一口现代油井,现代石油工业就此拉开序幕。

而此时,清朝统治者们正忙着四处赔款割地。

而石油工业几乎无从谈起,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之战正式开启。

玉门关部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共和国的石油工业,正是发轫于王之涣诗中的这片荒凉悲怆的大漠。

甘肃玉门油田,早在1939年就已投入勘探开发,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员工最多和工艺技术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

解放前的产量占旧中国石油产量的95%以上。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石油职工只有1.1万人。

其中,石油地质工作者仅有20多人,钻井工程师10余人。

1952年8月1日,是石油工业史的第一页。

是日,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近8000名将士改编为“中国石油师”,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

寻找石油往往要行走在荒原戈壁,风霜万里,颠沛流离,兼之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我们是脱下军装的解放军,不怕死,更不怕苦。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没有一个做逃兵。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秦文彩谈起那段历史,依然激动不已。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石油师”指战员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参加了迄今为止我国所有油田的开发会战。

当时的石油部部长宋振明,副部长张文彬、陈烈民、秦文彩、李敬等都来自“石油师”。

1952年底,玉门油田原油产量达14.26万吨,成为新中国最大的油田。

1953年,玉门油矿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

此后,大批的技术专家、工人、学生从四面八方向玉门汇集。

1957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达75.54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8%。

当年12月,新华社发布消息: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甘肃玉门建成。

石油工业发展史

石油工业发展史

7
绪论
2020/7/8
8
绪论
2020/7/8
9
绪论
2020/7/8
• 油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
• 美国1950年已达58.8%; • 日本1963年达50.3%; • 西德1962年达52%美国1965年达50.7%; • 前苏联1966年达51.3%。 • 1967年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
18
绪论
2020/7/8
特点四
中国石油工业迅速发展。
19
绪论
2020/7/8
• 1949年全国解放,连玉门、乌苏、延长三个油 矿及东北几座人造油厂的石油年产量总共才12
万吨。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集中国家的力量,
促进石油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最重要的是1959 年建国10周年前夕,在黑龙江发现了世界级油 田——大庆油田,1960~1965年开展了油田开 发大会战。60年代前期,陆续在渤海湾地区发 现了大港油区、胜利油区、辽河油区。1975年 发现任邱高产油田,从而使中国在1978年产量 突破1亿吨,进入世界大产油国的行列。
40.4%,超过煤炭(38.8%),成为第一能 源。
10
绪论
2020/7/8
• 这个时期,美国的石油生产于1970年达到了顶峰,石 油剩余可采储量达到52.69亿吨,石油年产量达到 53088万吨。从那年开始,石油储、产量逐步下降。
• 1973年石油总产量被前苏联超过,从70多年来一贯 高举世界第一的宝座上跌落下来,屈居第二。
• 战后,这一地区的勘探开发工作全面展开,成绩卓著。 1945年高加索地区占全苏的69.3%(其中阿塞拜疆占 59.4%);1950年还占55.2%。1944年发现杜伊玛兹 (Tuymazy)油田可采储量2.85亿吨;1948年发现罗马 什今(Romashkin)大油田,地质储量高达45亿吨,可 采储量24亿吨;1954年发现新叶尔霍夫(Novo Elkhov) 油田,开采储量24亿吨;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2010-04-05 19:28:26)摘自《读书网》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万吨,为1949年的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倍。

其中天然油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1937-1945中国石油发展

1937-1945中国石油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班级:地球物理学1402班团队成员:田伟利:1401030217 赖康舰:1401030218 吴雷: 1401030219 韩彬:1401030220惠增博:1401030221 刘泽夫:1401030222余志良:1401030203教师:崔军伟开课时间:2014-2015 学年第2 学期成绩教师签名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1937-1938)陕北的延长油矿是中国大陆发展和开发最早的工然油矿,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巩固陕北根据地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延氏油矿(后改名“延长石油厂”)石油生产的恢复,他们克服政治、经济、技术、人员、装备等各方而的困难,发现了七里村油田.并开发出口产原油96.3吨的七l井。

1943年,延长石油厂的原油年产量达到1279吨,创历史最高记录。

“延长石油厂”的发展,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和边区军民的抗战力量,沉重村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奠定的物质基础。

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发展陕北根据地石油工业的同时,还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援回民党政府开发甘肃和新疆地区的石油资源,促进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对石油工业的重视1937午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中华民族由临生此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现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艰首卓绝的抗日救亡战争:为了壮大革命力量,支援革命战争,满足边区人民个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陕北地区的石油工业。

陕北的延长油矿是中国大陆上发现和开发最早的天然油矿。

延长油矿始建于1905年,曾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1935年4月28口,刘志丹率领工农红军解放了延长县,从此,延长油矿收名为“延长石油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新生1935午5月,油矿开始建立党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2010-04-05 19:28:26)摘自《读书网》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

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 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正象著名诗人立季赞诵的那样:“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

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

当时一些苏联地质专家对能否找到有开采价值的油田,曾有不同的看法。

石油工业部在总结这一地区前段勘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1956年开始,调整勘探部署,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和地台上进行区域勘探,在康世恩同志主持下,把重点从准葛尔盆地南缘的山前蚴陷转向西北缘,当年就拿下了一定面积,很快就探明了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第一个突破。

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支援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质部发现冷湖构造带的基础上,在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了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并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3号油田。

在四川,发现了东起重庆,西至自贡,南达叙水的天然气区。

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会战,发现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结束了西南地区不产石油的历史。

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

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

其中4个基地共产原油276.3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73.9%,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

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还在广东茂名兴建了一座大型页岩油厂。

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

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2.历史性转变从1955年起,地质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后在华北平原与松辽盆地展开了全面综合地质调查。

根据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

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给予大力支持。

中央军委抽调3万多名复转官兵参加会战。

全国有5000多家工厂企业为大庆生产机电产品和设备,200个科研设计单位在技术上支援会战,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的精兵强将和大批物资陆续集中大庆,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副部长李人俊,周文龙,孙敬文,康世恩也亲临现场指挥会战。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区,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

当时,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加上自然灾害和外援的中断,国家能拿出的投资很少。

4万多人,几十万吨设备,一下子拥到大草原上,生产,生活都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开发建设这样的大油田,我们没有经验,国外的经验又不能照搬。

面对这种情况,会战党组织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号召从领导干部到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

以"两论"为指针,开发建设好大油田。

职工们运用《矛盾论》关于抓主要矛盾的论述,一致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困难,而国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难。

上有困难,退下来国家和人民的困难就更大。

石油职工一定要为国争光,为民争气,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迎着困难上。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为当时会战职工的豪迈誓言。

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就是当时这种精神和品格的代表人物。

会战领导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出石油工作者的岗位在地下,对象是油层。

必须以“两论”为指针,在各项工作中,坚持高度的革命精神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把人们的革命干劲引导到掌握油田第一性资料,探索油田地下客观规律上去,反对浮夸,脱离实际,瞎指挥。

为此,一是要求在勘探,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项数据;二是很抓科学实验,开辟开发实验区,进行10种开发方法的试验;三是抓综合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课题。

从而编制了科学的油田开发方案,独创了符合大庆特点的原油集输工艺流程。

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大庆油田的开发,原油产量的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同步发展。

在此期间,扩建了上海炼油厂,石油七厂,将石油一,二,五厂和茂名石油公司由生产人造油改为主要加工天然原油,并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1963年至1965年,先后攻下了被喻为“五朵金化”的硫化催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腊以及配套所需的催化剂,添加剂等5个攻关项目。

此外,还研究,设计,建设了加氢裂化等装置。

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装置13套,全部实现了工程质量,试车,投产,出合格产品四个一次成功,大大缩小了同当时国外炼油技术水平的差距。

1965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617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494种,自给率达97.6%,提前实现了我国油品自给。

3. 新的崛起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为继续加强我国东部地区的勘探,石油勘探队伍开始进入渤海湾地区。

1964年,经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开展了华北石油会战。

到1965年,在山东探明了胜利油田,拿下了83.8万吨的原油年产量。

在天津拿下了大港油田。

随后,人们顶这各种干扰,战胜动乱带来的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开发建设了这两个新的石油基地。

到1978年,大港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315万吨。

昔日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的盐碱海滩,已变成绵延百里的油区。

胜利油田到70年代达到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高峰期,年产量从1966年的130多万吨,提高到1978年的近2000万吨,成为我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田。

在渤海湾北缘的盘锦沼泽地区,石油队伍三上辽河油田。

70年代以来,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勘探开发了兴窿台油田,曙光油田,欢喜岭油田,探索出一套勘探开发复杂油气藏的工艺技术和方法,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355万吨。

1970年4月,大庆开始了油田开发调整工作。

到1973年,底下形势恶化的情况得到扭转,全油田原油产量比1970年增长了50%以上。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上1亿吨打下了基础。

石油三厂,六厂经过扩建,改造成为加工天然原油的炼油厂。

为发挥中央和两个积极性,以石油部为主,陆续兴建了茂名,大庆,南京,胜利,东方红,荆门,长岭等7个大型炼油厂。

以地方为主先后建设了天津,武汉,安庆,浙江,广州,九江,乌鲁木齐,吉林,鞍山,石家庄,洛阳等11个大中型炼油厂。

到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基本上与我国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当年实际加工原油7069万吨,生产四大类油品3352万吨,品种达656种。

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原油加工能力增长5倍多,保证了国家的需要,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

从1973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4.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开始)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

此后,原由产量一度下滑。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

这一决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为世界第六位。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

中国第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97年1月成立。

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八五”期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决定,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