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三章选择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无机及分析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 与0.58%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较接近的是溶液()。
(A) 0.1 mol/L 蔗糖溶液 (B) 0.2 mol/L 葡萄糖溶液 (C) 0.1 mol/L 葡萄糖溶液(D) 0.1 mol/L BaCb 溶液2. 25°C 时,总压为10 atm 时,下面几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
(A) O.lg H 2 (B) 1.0 g He (C) 1.0 g N 2 (D) 1.0 g CO 23. 气体与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
6. 一定愠度下,等体积的甲醛(HCHO)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的渗透压相等,溶液中甲醛和葡萄糖的质量比是( )。
(A) 6 : 1(B)1 :6(C) 1:3(D) 3:1 7. 下列相同浓度的稀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o(A) HAc 溶液 (B) CaCh 溶液 (C)蔗糖水溶液 (D) NaCl 水溶液 8. 取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融化路面的冰雪,效果最好的是()。
(A)氯化钠 (B)氯化钙 (C)尿素[CO(NH 2)2] (D)蔗糖9. 在一定的外压下,易挥发的纯溶剂A 中加入不挥发的溶质B 形成稀溶液。
此稀溶液的沸点随着加的增加而 ()。
(A) 升高(B)降低 (C)不发生变化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10.室温25°C 时,0.1 mol/L 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为()o(A) 25 kPa(B) 101.3 kPa (C) 248 kPa (D) 227 kPa11. 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为()。
(A)天气太热 (B)很少下雨 (C)肥料不足 (D)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12. 37°C,人体血液的渗透压为780kPa,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液浓度是()。
(A) 85 g/L (B) 5.4 g/L (C) 54 g/L (D)8.5 g/L 13. 有一半透膜,将水和某溶质水溶液隔开,其结果是()。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二版 课后答案(董元彦 著) 科学出版社精编版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2-1 什么叫状态函数?什么叫广度性质?什么叫强度性质? 解:体系的性质是由体系的状态确定的,这些性质是状态的函数,称为状态函数; 体系的广度性质在数值上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具有加和性。体系某一广度性质 的数值等于体系中各部分该广度性质的加和。 体系的强度性质在数值上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无关,即不具有加和性。平衡体系某一强度 性质的数值与体系中任一部分该强度性质的数值相等。 2-2 自发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解: (1)自发过程具有方向性; (2)自发过程具有一定的限度; (3)进行自发过程的体系具有做有用功(非体积功)的能力。 2-3 什么叫混乱度?什么叫熵?它们有什么关系? 解:混乱度也称为无序度,它的大小与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微观状态数目有关。 熵就是用来描述体系混乱程度大小的函数。 体系的混乱度越高,熵值就越大。 2-4 什么叫自由能判据?它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解:用自由能的改变量来判断过程的自发性就叫自由能判据。 应用条件:定温、定压不作有用功。 2-5 298K 时 6.5g 液体苯在弹式量热计中完全燃烧, 放热 272.3kJ。 求该反应的 rU m 和
2
反离子:NO31-13 苯和水混合后加入钾肥皂摇动,得到哪种类型的乳浊液;加入镁肥皂又将得到哪 种类型的乳浊液? 解:钾肥皂是亲水型乳化剂,形成水包油型乳浊液。镁肥皂是亲油型乳化剂,形成油包 水型乳浊液。 1-14 现有 0.01 mol·L -1AgNO3 溶液和 0.01 mol·L -1KI 溶液,欲制 AgI 溶胶,在下列 四种条件下,能否形成 AgI 溶胶?为什么?若能形成溶胶,胶粒带何种电荷? (1) 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 (2) 混合时一种溶液体积远超过另一种溶液; (3) AgNO3 溶液体积稍多于 KI 溶液; (4) KI 溶液体积稍多于 AgNO3 溶液。 解: (1) 不能;反应完后,没有剩余的电位离子,恰好生成 AgI 沉淀; (2) 不能;由于过多的剩余电解质溶液也能使溶胶凝结; + (3) 能;AgI 颗粒能吸附少量的 Ag 而形成溶胶粒子;溶胶粒子正电荷。 - (4) 能;AgI 颗粒能吸附少量的 I 而形成溶胶粒子;溶胶粒子负电荷。
无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
⽆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第3章3. 673 K 时,将0.025 mol COCl 2(g)充⼊1.0L 容器中,当建⽴下列平衡时:有16% COCl 2解离。
求此时的K Θ。
解:由反应式∴第⼆解法:由反应式: COCl 2(g)CO(g) + Cl 2(g)n 平: 0.025(1-16%) 0.025×16% 0.025×16%=0.021 mol =0.021 mol =0.004 molP COCl2(g)=(n COCl2(g) RT)/V 总=(0.021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117.52 kPa P CO(g)=(n CO(g) RT)/V 总=(0.004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22.38 kPaP Cl2(g)=(n Cl2(g) RT)/V 总=(0.004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22.38 kPa∴P P Cl CO 2CO Cl P P 2P COCl2COCl 2P P P 2-122.3822.3811P 117.52100P 11100K === =4.262=0.042620.043νΘΘΘΘΘ∑≈()()()答:此时的K Θ约为0.043 。
4. 298 K 时,向1.00L 烧瓶中充⼊⾜量的N 2O 4,使起始压⼒为100Kpa,⼀部分N 2O 4分解为NO 2,达平衡后总压⼒等于116Kpa 。
计算如下反应的K Θ。
解:第⼀解法:P 始 100 kPa 0 kPa P 平衡 100-X kPa 2X kPa ∴ P 总=P N2O4+P NO2=100-X+2X=116(kPa )∴ X=16 Kpa P NO2=2X=32 Kpa P N2O4=100-X=84 Kpa∴ 2NO222-NO2N2O4N2O41321P K ===P 84100P 1 =12.19=0.12190.12100P P P P νΘΘ∑ΘΘ≈(21)1())()()()()(答:该反应的K Θ为0.12COCl 2(g)CO(g)+Cl 2(g)COCl 2(g)CO(g)+Cl 2(g)K Θ=P CO P Θ?P Cl2P ΘP COCl2P Θ=n CO RT V ?V n Cl RTn COCl2RT V( )2-1p Θ1=n CO ?n Cl2n COCl2?RT V ?1p Θ=(0.16×0.025)2×8.314 ×6370.025 (1-0.16) ×10-31013251=0.043N 2O 4(g)2NO 2(g)N 2O 4(g)2NO 2(g)第⼆解法:∵n 始=(PV)÷(RT)=(100kPa ×10L) ÷(8.315kPa ?L ?K -1mol -1×298K)=0.4036 mol n 平,总=(PV)÷(RT)=(116kPa ×10L) ÷(8.315kPa ?L ?K -1?mol -1×298K)=0.4681 mol242N O g NO g ()2()⼜∵ n 平,总:(0.0406-X ) mol 2X mol∴ n 平,总=(0.04036-X ) mol + 2X mol = (0.04036+X ) mol =0.4681 mol 解: X= (0.4681-0.04036) mol =0.0645 mol∴ n 平,N2O4=(0.04036-X ) mol = (0.04036-0.0645) mol =0.3391 mol n 平,NO2=2X mol = 2×0.0645 mol =0.1290 mol P 平,N2O4=( nRT)÷(V 总)=(0.3391 mol ×8.315kPa ?L ?K-1mol -1×298K) ÷(10L)=84.02kPa ≈84kPaP 平,NO2=( nRT)÷(V 总)=(0.1290 mol ×8.315kPa ?L ?K -1?mol -1×298K) ÷(10L)=31.96kPa ≈32kPa∴ 2NO222-NO2N2O4N2O41321P K ===P 84100P 1 =12.19=0.12190.12100P P P P νΘΘ∑ΘΘ≈(21)1())()()()()(答:该反应的K Θ为0.128.反应 2222C l ()2()4()()g H O g H C l g O g++ 1114.4r H k J m o l Θ-?=? 当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进⾏左边所列的操作对右边所列的数值有何影响(操作中没有注明的,是指温度不变,体积不变)?(1)增⼤容器体积 n(H 2O) (2) 加O 2 n (H 2O) (3) 加O 2 n(O 2) (4) 加O 2 n(HCl) (5) 减⼩容器体积 n(Cl 2) (6) 减⼩容器体积 P(Cl2) (7) 减⼩容器体积 K Θ(8) 升⾼温度 KΘ (9) 升⾼温度 P(HCl) (10)加N 2 n(HCl) (11)加催化剂 n(HCl) 解:依据 2222C l ()2()4()()g H O g H C l g O g++ 1114.4r H k J m o l Θ-?=? 由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得:(1) n(H 2O)减⼩。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物质构造根底1-1.简答题(1)不同之处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除s 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 2的其他值更小。
(2) 几率: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时机。
几率密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 原子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
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 BF 3分子中B 原子采用等性sp 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 3分子中N 原子采用不等性sp 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说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 2、C 6H 6、H 2;化学式,只说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说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 、SiO 2等;分子构造式,不但说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构造式可写为C HH HC OO H其构造简式可记为CH 3COOH 。
1-2解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7对;8错;9对 10错;11错;12错。
1-3波动性;微粒性1-4. 3s=3p=3d=4s ;3s< 3p< 4s <3d ;3s< 3p< 3d< 4s ; 1-5 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1-6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I>HBr>HCl 。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二版 课后答案 董元彦 科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一章 分散体系1-1 3%Na 2CO 3溶液的密度为1.03g ·ml -1,配制此溶液200ml ,需用Na 2CO 3·10H 2O 多少g?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设所需Na 2CO 3m 克,则m =ρ·V ·3%=1.03 g ·ml -1×200 ml ×3%=6.18g m(Na 2CO 3·10H 2O) = 6.18 ×286 / 106 = 16.7 (g) c(Na 2CO 3)=m/[M(Na 2CO 3)·V]=6.18÷(106×0.200) =0.292(mol ·L -1)1-2 为了防止500ml 水在268K 结冰,需向水中加入甘油(C 3H 8O 3)多少克? 解:设需加入甘油x 克,根据题意ΔT f =273-268=5(K ) ΔT f =K f ·b (B )5K =1.86K ·kg ·mol -1×[x ÷M (C 3H 8O 3)÷0.5] x =(92g ·mol -1×5K ×0.50kg )÷1.86K ·kg ·mol -1x =123g1-3某水溶液,在200g 水中含有12.0g 蔗糖(M=342),其密度为1.022g ·ml -1,,试计算蔗糖的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解:x(蔗糖)=n(蔗糖)/[n(蔗糖)+n(水)]=(12.0÷342)÷[(12.0÷342)+(200÷18.0)]=0.035÷[0.035+11.1]=0.035÷11.15=0.00314b(蔗糖)= n(蔗糖)/m(水)=0.035÷(200×10-3)=0.175mol ·kg -1c(蔗糖)= n(蔗糖)/V(溶液)=0.035÷[(200+12.0)/1.022]=0.169 mol ·L -11-4 101mg 胰岛素溶于10.0ml 水中,该溶液在298K 时的渗透压为4.34kPa ,求胰岛素的摩尔质量。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分散体系习题参考答案1-1、16.67克;0.292mol/L解:m(Na 2CO 3)=3%×1.03×200=6.2(g ), Na 2CO 3则需16.67g Na 2CO 3.10H 2O,c=31020014.106/2.6-⨯=0.292mol.L -1 1-2、 123.7克解:△T f =273.15-268=5.15K △T f =K f b ,b=)()(A m M ((B)B m ⨯ ∴m(B)=100086.15009215.5⨯⨯⨯=123.7(g)1-3、(1)0.375;(2)0.666;(3)13.04mol/kg;(4)10.43mol/L 解:(1)w(B)=503030+=0.375;(2)X(B)=1545046304630+=0.666(3)b(B)=310504630-⨯=13.04mol/kg;(4) c(B)=31028.150304630-⨯+ =10.43mol/L 1-4、5760g/mol 解:M(B)=V mRT ∏=001.01034.4298314.8001.0101⨯⨯⨯⨯⨯=5760(g) 1-5、373.30K; 272.6K 解:b=3.0298314.8750=⨯=RTπ; T b =K b b+T b ※=0.512×0.3+373.15=373.30KT f =T f ※-K f b=273.15-1.86×0.3=272.6K 1-6、S 8 1-7、692.8kPa 1-8、400g.mol1-9、2.3kPa; 373.37K; 272.22K; 1023.12kPa解:p=p ※x(A)=2333.14×180/150.18/2000.18/200+=2300b=0.42△T b =K b b=0.512×0.42=0.22K,T b =373.15+0.22=373.37K △T f =K f b=1.86×0.42=0.78K, T f =273.15-0.78=272.22K ∏=bRT=1023.12kPa 1-10、690g/mol解:平衡时,b(甲)=b(乙))22.320(45.2)68.19.24(34268.1-=-M M=6901-11、因为K 2CrO 4过量,所以:+-+-•-••xK K x n nCrO CrO Ag x m ])2()[(2442稳定剂K 2CrO 4 ;起凝结作用的是K +、Mg 2+、[Co(NH 3)6]3+; 凝结值大小:K 3[Fe(CN)6]>MgSO 4>[Co(NH 3)]Cl 31-12、80ml 解:设最多加XmL, X<005.025016.0⨯=80 1-13、O/W; W/O 1-14、C 6H 12O 6 1-15、不是电解质1-16、6.59%,0.442mol/kg 1-17、膨胀(0.6),收缩(1)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2-5、-3269kJ/mol; -3276kJ/mol(提示:△U=Q v =ζ△r U m θ=-272.3kJ, ζ=6.5/78,△r H m θ=△r U m θ+∑μRT ) 2-6、90.84kJ/mol; 22.40kJ/mol 解:HgO(s)=Hg(l)+21O 2(g) ,∑μ=0.5 ,ζ=0.250 ,Q p =ζ△r H m θ=22.71 △r H m θ=90.84kJ.mol -1;△r H m θ=△r U m θ+∑μRT △r U m θ=90.84×1000-0.5×8.314×298=89601 J.mol -1,Q v =ζ△r U m θ=0.5×89601=22.40 kJ 。
《无机及分析化学》1-12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5页)
17. 聚沉能力由大到小排列: A. 100 mL0.005mol·L-1KI 和100 mL0.01mol·L-1
AgNO3 制成的为正溶胶,所以排列顺序为: AlCl3 K3[Fe(CN)6] MgSO4 (电荷同由小到大) B. 100 mL0.005mol·L-1 AgNO3和100 mL0.01mol·L-1 KI制成的为负溶胶,所以排列顺序为: K3[Fe(CN)6] AlCl3 MgSO4(电荷同由大到小)
13.
2SO2(g) + O2(g) = 2SO3(g)
n平衡
1.90
0.95 1.10
K K p( p ) B K C ( Rp T ) B
c(ScO (2S)O c3()O2)RpT1
1.1208.0 010.31 1.2 90.9 58.31151 00.5 031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56页)
V=1425∕900=1.58 L
c=1 25.2 0∕1.5.81 0 =.0 151 .80m1 o8 l·.L6 0 -1 0 9. 40.:0 6.6 00 :5.33 1:2:1
T bm B 0 .05 0 1 .50 00 M K b m A0 .51 9 .0 20 1g 8 m 0-1o
⑸ 减小容器体积
n(Cl2)增大
⑹ 减小容器体积
p(Cl2)增大
⑺ 减小容器体积
K⊖不变
⑻ 升高温度
K⊖增大
⑼ 升高温度
p(HCl)增大
⑽ 加N2 ⑾ 加催化剂
最新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动力学题附答案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动力学题附答案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判断题1.溶液中,反应物 A 在t1时的浓度为c1,t2时的浓度为c2,则可以由 (c1-c2 ) / (t1 - t2 ) 计算反应速率,当△t→ 0 时,则为平均速率。
......................................................................()2.反应速率系数k的量纲为 1 。
..........................()3.反应2A + 2B → C,其速率方程式v = kc (A)[c (B)]2,则反应级数为 3。
................()4.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反应速率系数。
..........()5.化学反应3A(aq) + B(aq) → 2C(aq) ,当其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浓度均为 1.0 mol·L-1时,其反应速率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其反应速率。
......................................................................()6.反应速率系数k越大,反应速率必定越大。
......()7.对零级反应来说,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8.所有反应的速率都随时间而改变。
........................()9.反应a A(aq) + b B(aq) → g G(aq)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 [c (A)]a[ c(B)]b,则此反应一定是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10.可根据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若k的单位是 mol1-n·L n-1·s-1,则反应级数为n。
【分析】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三章答案供参考
【关键字】分析一、选择题1.对反应2SO2(g)+O2(g) 2SO3(g) 下列几种速率表达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 B.C. D.解:选D。
依据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的表达通式,对于一般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可写出通式如下:2.由实验测定,反应H2(g)+Cl2(g)===2HCl(g) 的速率方程为v=kc(H2)c1/2(Cl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每一反应物浓度加倍,此时反应速率为( )。
A. 2vB. 4vC. 2.8vD. 2.5v解:选C。
依据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υ=kc(H2)c1/2(Cl2),H2和Cl2浓度增大都增大一倍时,速率应该增大倍,即相当于2.8Υa。
3.测得某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Ea.正=70 kJ·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Ea.逆=20 kJ·mol-1,此反应的反应热为( )A. 50 kJ·mol-1B. -50 kJ·mol-1C. 90 kJ·mol-1D. -45 kJ·mol-1解:选A。
依据过渡态理论,反应热可以这样计算:Q = Ea,正-Ea,逆。
4.在298K时,反应2H2O2===2H2O+O2,未加催化剂前活化能Ea=71 kJ·mol-1,加入Fe3+作催化剂后,活化能降到42 kJ·mol-1,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A. 29倍B. 1×103倍C. 1.2×105倍D.5×102倍解:选C。
依据阿仑尼乌斯指数式k = A·e,可得5.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15 L2·mol-2·min-1,该反应为( )。
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解:选D。
对于一个基元反应,aA + bB = cC + dD,有反应速率为则其速率常数k的单位的通式可写成:(mol · L-1)1-a-b ·s-1,反推可以得到为三级反应。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原子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原子结构第三章原子结构习题1.是非判断题1-1基态氢原子的能量具有确定值,但它的核外电子的位置不确定。
1-2微观粒子的质量越小,运动速度越快,波动性就表现得越明显。
1-3原子中某电子的合理的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存在的运动状态,该运动状态可视为一个原子轨道。
1-4对于氢原子的1s轨道,不应该理解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因为电子有波粒二象性,它的运动轨道是测不准的。
1-5因为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所以它只有一条原子轨道。
1-6 p轨道的空间构型为双球形,则每一个球形代表一条原子轨道。
1-7因为在s轨道中可以填充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因此s轨道必有两个不同的伸展方向,它们分别指向正和负。
1-8不同磁量子数m表示不同的原子轨道,因此它们所具有的能量也不相同。
1-9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n、l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也随之不断增加。
1-10每一个原子中的原子轨道需要有3个量子数才能具体确定,而每一个电子则需要4个量子数才能具体确定。
1-11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取向。
1-12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
1-13主量子n相同,角量子数l不同,随l增大,屏蔽作用增加。
1-14 3个p轨道的能量,形状、大小都相同,不同的是在空间的取向。
1-15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对称的轨道。
1-16氢原子的能级中,4s=4p=4d=4f,而多电子原子中,4s<4p<4d<4f。
1-17主量子数n为4时,有4s,4p,4d,4f四条轨道。
1-18电子云的黑点表示电子可能出现的位置,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出现在该范围的机会大小。
1-19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Ψ需要用四个量子数来确定。
1-20一组n,l,m组合可以表达核外电子的一种运动状态。
1-21某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2s22p2,若用四个量子数表示2p2两个价电子的运动状态,则分别为2,2,0,-1/2和2,2,1,+1/2。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 课后习题和答案
绪论一、选择题1、按任务分类的分析方法是 ( )A.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C.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 D.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2、常量分析的称样量是 ( )A.>1g B.>0.1g C.0.01~0.1g D.>10mg3、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是属于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结构分析 D.化学分析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任务是什么?三.请简单阐述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精细化学品、药学、食品及农业科学中的应用。
四.如何区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五.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将如何学习该课程。
本章答案:一.1.B 2.B 3.A 二.略三.略四.略五.略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一、选择题1. 基态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可能是( )A.3,0,0,+1/2B.3,1,0,+1/2C.3,2,1,+1/2D.3,2,0,-1/22. 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A.VIII族B.IIIA族C. IIIB族D. VA族3. 有d电子的原子,其电子层数至少是( )A. 1B. 2C. 3D. 44.某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3d14s2, 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20B.21C.30D. 255.在Mn(25)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A.2B.5C.8D. 16.最外层为5s1,次外层d轨道全充满的元素在( )A.IAB.IBC.IIAD. IIB7. 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O2 B.CO2 C.BBr3 D.NF38.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的是 ( )A.NH3 B.CH4C.BF3 D.BeCl29.下列分子中,偶极距为零的是 ( )A.CH3Cl B.NH3 C.BCl3 D.H2O10.下列液体只需要克服色散力就能沸腾的是 ( ) A.CCl4 B.H2O C.NH3 D.C2H5OH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p2杂化轨道是指1s轨道与2p轨道混合而成的轨道。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3H8O3)溶液 D. 尿素( (NH2)2CO)溶液解:选A。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 第三章 酸碱与酸碱平衡一、单项选择题1、当物质的基本单元为下列化学式时,它们分别与NaOH 溶液反应的产物如括号内所示。
与NaOH 溶液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物质是( )A.H 3PO 4,(Na 2HPO 4);B.NaHC 2O 4⋅H 2C 2O 2,(Na 2C 2O 4);C.H 2C 8H 4O 4,(Na 2C 8H 4O 4);D.(RCO)2O,(RCOONa) 2、标定HCl 溶液用的基准物Na 2B 4O 7⋅12H 2O,因保存不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标定出的HCl 溶液浓度是( ) A. 偏低; B.偏高; C. 准确; D.无法确定 3、在锥形瓶中进行滴定时,错误的是( ) A.用右手前三指拿住瓶颈,以腕力摇动锥形瓶; B.摇瓶时,使溶液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溶液不得溅出; C. 注意观察液滴落点周围溶液颜色的变化; D. 滴定时,左手可以离开旋塞任其自流。
4、用同一NaOH 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 2SO 4和HOAc 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说明H 2SO 4和HAc 两溶液中的( ) A.氢离子浓度(单位:mol ⋅L -1,下同)相等; B.H 2SO 4和HOAc 的浓度相等;C.H 2SO 4浓度为HOAc 的浓度的12;D.H 2SO 4和HOAc 的电离度相等5、某弱酸HA 的K =2.0×10-5,若需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与100mL1.00mol ·L -1NaA 相混合的1.00mol ·L -1HA 的体积约为( )A.200mL ;B.50mL ;C.100mL ;D.150mL6、已知K (HA)<10-5,HA 是很弱的酸,现将a mol ·L -1HA 溶液加水稀释,使溶液的体积为原来的n 倍(设α(H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 (H +)变为原来的1/n ; B.HA 溶液的解离度增大为原来n 倍; C.c (H +)变为原来的a /n 倍; D.c (H +)变为原来的(1/n )1/27、计算1mol ⋅L -1HOAc 和1mol ⋅L -1NaOAc 等体积混合溶液的[H +]时,应选用公式为( ) A.[H +]=K c a ⋅;B.[H +]=K K ca w⋅; C.[H +]=K HOAc ⋅c c HOAcAc -; D.[H +]=c K K ⋅wb8、NaOH 溶液保存不当,吸收了空气中CO 2,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标定浓度后,用于测定HOAc 。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选择题及答案
1. 下列符号表示状态函数的是:( B )(A)ΔU (B)S0 (C)ΔH O (D)W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C)A. H=U+PVB. G=H-TSC. △U=Q+WD. △r G m=-RTlnK3. 系统在恒压不做功时,其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示为(C)A. ΔH = 0B. ΔS = 0C. ΔH =ΔUD. ΔU = 04. 下列有关功与热的论述正确的是:( D)A.热等于系统恒压时的焓值。
B.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值。
C.热等于系统恒容时的热力学能值。
D.功与热是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形式,与具体的变化途径有关。
6.2 mol H2(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则反应进度ξ为(D)A. 2 mol B. 1 mol C. 0.5 mol D. 无法确定7.已知△cH m(石墨)= -393.7kJ·mol-1,△cH m(金刚石)=-395.6kJ·mol-1,则金刚石的标准摩尔生成热△f H m(金刚石)为(B) (A)-789.5kJ·mol-1 (B)1.9 kJ·mol-1(C)-1.9 kJ·mol-1 (D)789.5 kJ·mol-18.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分别为(1)A+B→C+D,∆r HӨm,1=x kJ • mol-1,(2)2C+2D→E,∆r HӨm,2=y kJ • mol-1,则反应(3)E→2A+2B的∆r HӨm,3等于:(D )A. 2 x+y kJ • mol-1 B. x2y kJ • mol-1C. 2xy kJ • mol-1D. -2x-y kJ • mol-19、在100℃及标准压力下,1摩尔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中,下列表示体系的△S、△H、Q、W等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C )A、△S>0、△H>0、Q>0、W>0;B、△S<0、△H>0、Q>0、W<0;C、△S>0、△H>0、Q>0、W<0;D、△S<0、△H>0、Q>0、W<0;10.已知(1)A+B→C+D,⊿r HΘm,1=-40.0kJ • mol-1,(2)2C+2D→E,⊿r HΘm,2=60.0kJ • mol-1,则反应(3)E→2A+2B的⊿r HΘm,3等于:(D)A. 140kJ • mol-1B. -140kJ • mol-1C. -20kJ • mol-1D. 20kJ • mol-1 1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1)Zn(s) + ½O2(g) = Zn O(s) △r H m(1)= -351.5 kJ/mol(2)Hg (l) + ½O 2(g) = HgO (S) △r H m (2)= -90.8 kJ/mol由此可知,反应Zn (s) + HgO (S) = Hg (l) + Zn O (s) 的反应热△r H m 等于(A ) (A )-260.7 kJ/mol (B )-263.6 kJ/mol (C )-442.3 kJ/mol (D )-462.2 kJ/mol 12、已知下面四个反应的△H °298,其中液态水的标准生成热是:B (1)2H(g)+O(g)=H 2O(g) △r H m θ298(1) (2)H 2(g)+1/2 O 2(g)= H 2O(1) △r H m θ298(2) (3)H 2(g)+1/2 O 2(g)= H 2O(g) △r H m θ298(3) (4)H 2(g)+ O(g)= H 2O(1) △r H m θ298(4)13. 化合物H 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可以用下列哪个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表示 BA.2H 2(g) + O 2(g)→2H 2O(g)B. H 2(g) + 1/2O 2(g)→H 2O(g)C. H 2(g) + 1/2O 2(g)→H 2O(l)D. H 2O(g)→H 2(g) + 1/2O 2(g)14、甲烷的燃烧是-965.6kJ/ mol ,其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D(1)C(g)+4H(g)=CH 4(g) △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 (2)C(g)+4H 2(g)=CH 4(g) △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3)CH 4(g)+3/2O 2(g)=CO(g)+ 2H 2O(1)△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 (4)CH 4(g)+2O 2(g) =CO 2(g)+ 2H 2O (1)△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15、20℃时PbCl 2溶解度是0.99克/100克水,100℃时是3.34克/100克水所以反应PbCl 2(s)=Pb 2+(aq)+2Cl -(aq)的△r H m θ是:A(1)大于零 (2)小于零 (3)等于零 (4)不能确定16.已知反应A → 2B 和2A → C 的反应热分别为ΔH 1和ΔH 2, 则反应C →4B 的反应热ΔH 3为 ( D) (A) 2ΔH 1+ΔH 2 (B)ΔH 2-2ΔH 1 (C)ΔH 1+ΔH 2 (D)2ΔH 1-ΔH 217.单质S 的标准燃烧热与下列哪一种物质的标准生成相等 (A)(A.) SO 2( g ) B. SO 2( l ) (C.)SO 3( g ) (D )SO 3( l ) 18.已知:Cu 2O(s) +½O 2(g) = 2CuO(s)的Δr H m =﹣144 kJ·mol ﹣1 CuO(s) + Cu(s) = Cu 2O(s)的Δr H m =﹣11 kJ·mol ﹣1 ,则反应 Cu(s) +½O 2(g) =CuO(s) 的Δr H m = kJ·mol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10摄氏度,其结果是( D )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小2. 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D )A. 各步平衡常数之和B. 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C. 各步平衡常数之差D. 各步平衡常数之积3. 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可以得出结论:此反应(C )A. 一定是基元反应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C. 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D. 对A 来说是基元反应4.已知下列两个反应在298.15K 时的标准平衡常数:SnO 2(s)+2H 2(g) ===2H 2O(g)+Sn(s) K 1Ө=m H 2O(g)+CO(g) ===H 2(g)+CO 2(g) K 2Ө=n则反应2CO(g)+SnO 2(s) === 2CO 2(g)+Sn (s)在298.15K 的标准平衡常数K 3Ө为:( C )A. m+nB. m ×nC. mn 2D. m -n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 )溶液中的反应一定比气相中反应速率大; (B )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C )增大系统压力,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 )加入催化剂,使E (正)和E (逆)减少相同倍数。
6.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2Cu(S)+1/2O 2(g)=Cu 2O(s) K 1 Cu 2O(s)+1/2O 2(g)=2CuO(s) K 2则可指出反应 2Cu(S)+O 2(g)= 2CuO(s) 的K 等于: (C )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7. 某温度下,反应SO2(g )+21O 2(g )SO 3(g )的平衡常数K θ=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 3(g )=2SO 2(g )+O 2(g)的K θ值应是( C ) A 、2500 B 、100 C 、4×10-4 D 、2×10-28. 对给定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 △G 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B . △H 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C . △S 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D .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E. 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9.当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ol-1·L·s-1时,反应级数为:( B )A、一级B、二级C、零级D、三级10.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 ( D)(A)正反应停止(B)反应物与产物浓度相等(C)逆反应停止(D)逆反应速率等于正反应速率11.在298.15K时,测定反应2NO+O2 ─→2NO2的反应速率,当c(NO)不变而c(O2)增大为原来的3倍时,反应速率v增大为原来的3倍;当c(O2)不变而c(NO)增大为原来的3倍时,v增大为原来的9倍,则其速率方程式v=k c x(NO) c y(O2)中x、y分别为:(B)A. x=0.5,y=1B. x=2,y=1C. x=2,y=0.5D. x=2,y=212、在密闭溶器中,A、B、C三种理想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B =C,在相同的温度下若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D(1)3倍(2)2倍(3)9倍(4)不变13、对于基元反应:2NO(g)+O2(g)=2NO2(g),若将体系的压力由原来的105Pa增大到2×105Pa,则正反应的速度为原来的:D(1)2倍(2)4倍(3)6倍(4)8倍15、反应A:2NO2(g)=N2O4(g) △rGmθ=-5.8KJ/molB:N2(g)+3H2(g)=2NH3(g) △rGmθ= -16.7KJ/mol D(1)反应A较反应B快。
(2)反应B较反应A快。
(3)两反应速度相同。
(4)无法判断两反应速度。
16.已知气相反应C6H6(g) + 3H2(g) →C6H12(g)在373K时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为-192.43J mo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采用下列哪组条件,使平衡向右移动。
(C)(A)升温与加压 (B) 升温与减压 (C)降温与加压 (D)降温与减压17、已知T k时,反应2NH3=N2+3H2的热力学平衡常数为0.25,则在此温度下,反应1/2 N2+3/2 H2= NH3的平衡常数为:(A)(A) 2;(B) 0.5;(C) 1;(D) 4 .18. 下列哪一措施能使反应达平衡时的产物增加?(D)A. 升高温度B. 降低压力C. 使用催化剂D. 增加反应物浓度19.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 2(g) + S(s) H 2S(g) K 1θ S(s) + O 2(g) SO 2(g) K 2θ则反应H 2(g) + SO 2(g) O 2(g) + H 2S(g)的平衡常数是 ( C )(A ) K 1θ - K 2θ (B )K 1θ×K 2θ(C )K 1θ/K 2θ (D )K 2θ/K 1θ20.下列气相反应平衡不受压力影响的是 (A )N 2 +3H 2 2NH 3 (B )2NO 2N 2O 4 (C )2CO + O 22CO 2 (D )2NO N 2 + O 2 (D )21.PCl 5的分解反应是 PCl 5 = PCl 3 + Cl 2 ,在200℃达到平衡 时, PCl5有 48.5%分解,在300℃达到平衡时,PCl 5有 97%分解,则此反应为 (C )(A ) 放热反应 (B ) 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 )吸热反应 (D.)这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相等22.某反应的速率方程式是v =k c x (A) c y (B),当c (A)减少50%时,v 降低为原来的1/4,当c (B)增大2倍时,v 增大1.41倍,则x 、y 分别为:( C )A. x =0.5,y =1B. x =2,y =0.7C. x =2,y =0.5D. x =2,y =223.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B ) A. 反应物、生成物系数都是1的反应 B. 那些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C. 任何能进行的反应D. 多步完成的复杂反应24、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B )A 、提高反应的平衡常数K ӨB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E aC 、提高反应的活化能E aD 、降低反应的平衡常数K Ө25.下列哪句话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 ( D )(A )加热反应物 (B )使反应吸热 (C )进行氧化 (D )加速反应2.当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ol -1·L·s -1时,反应级数为 ( B )A 、一级B 、二级C 、零级D 、三级3.某温度下,反应SO 2(g )+21O 2(g )SO 3(g )的平衡常数K θ=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 3(g )=2SO 2(g )+O 2(g)的K θ值应是 ( C ) A 、2500 B 、100 C 、4×10-4 D 、2×10-2 9.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度的主要原因是: ( D )A.能加快分子运动的速度,增加碰撞机会。
B.能提高反应的活化能。
C.能加快反应物的消耗。
D.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率。
3. 合成氨反应3H 2(g) + N 2(g)2NH 3(g) 在恒压下进行时,当体系中引入氩气后,氨的产率是…………………………………………………………………………… ( A ) (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变 (D) 无法判断5. 已知:2H 2(g) + S 2(g)2H 2S(g) K p 1 2Br 2(g) + 2H 2S(g)4HBr(g) + S 2(g) K p 2 H 2(g) + Br 2(g)2HBr(g) K p 3则K p 3 等于…………………………………………………………………………………( B )(A) (K p 1 / K p 2 )1/2 (B) (K p 2·K p 1)1/2(C) K p 2 /K p 1 (D) K p 2·K p 17. N 2(g) + 3H 2(g)2NH 3(g),反应达到平衡后,把3NH p,2H p 各提高到原来的2 倍,2N p 不变,则平衡将会………………………………………………………………( A ) (A)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状态不变 (D) 无法确知10. 将压力为 0.67 kPa 的氮气 3.0 dm 3和压力为 0.54 kPa 的氢气 1.0 dm 3同时混合在 2.0 dm 3密闭容器中, 假定混合前后温度不变 , 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D ) (A) 0.61 kPa (B) 0.64 kPa (C) 1.2 kPa (D) 1.3 kPa12. 在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有a mol N 2(g),b mol H 2(g),c mol NH 3(g)。
则NH 3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应是…………………………… ( B )(A) m r S∆⨯ 100 % (B) c b a c ++⨯ 100 %(C) c b a c 5.0-+⨯ 100 % (D) cb a c23-+⨯ 100 %9、下表列出反应 H + F → R 的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度: C H C F V R 1.0 1.0 0.15 2.0 1.0 0.30 3.0 1.0 0.45 1.0 2.0 0.151.0 3.0 0.15 此反应的速度方程应为( D )。
A 、V=kC FB 、V=kC H C F C 、V=kC 2FD 、V=kC H10. 已知下列前三个反应的K 值,则第四个反应的K 值为………( D )(1) H 2(g) +21O 2(g)H 2O(g) K 1(2) N 2(g) + O 2(g)2NO(g) K 2(3) 2NH 3(g) +25O 2(g)2NO(g) + 3H 2O(l) K 3(4) N 2(g) + 3H 2(g)2NH 3(g) K(A) K 1 + K 2 - K 3 (B) K 1 ⨯ K 2 / K 3 (C) K 1 ⨯ K 3 / K 2 (D) K 13 ⨯ K 2 / K 36.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2Cu(S)+1/2O 2(g)=Cu 2O(s) K 1 Cu 2O(s)+1/2O 2(g)=2CuO(s) K 2则可指出反应 2Cu(S)+O 2(g)= 2CuO(s) 的K 等于: ( C )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7.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D )A. △r G m θ越负,反应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