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会计准则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原因及好处

合集下载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与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与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与影响一、存货的核算(一)存货入账价值的差异。

按新存货准则的要求,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购人存货的成本,通常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

新存货准则下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这就造成商品流通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加(销售成本增加)、期间费用减少。

(二)存货生产成本的差异。

新存货准则中明确规定了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同时新会计准则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应当予以资本化。

也就是说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三)投资者投入存货成本的差异。

新存货准则与旧存货准则相比,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确认方法不同。

旧准则中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人账。

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即若合同或协议规定的价值不公允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存货的成本。

(四)存货期末计价的差异。

新存货准则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原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在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范围内转回。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也发生了变化。

旧准则下,存货跌价准备的对应科目是“管理费用”,其会计分录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在新会计准则下,其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摘要】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探讨的热点议题。

本文围绕着引入了新会计准则后对存货相关方面的影响展开讨论。

我们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下存货计量方法的变化,重点比较了成本法和净实现价值法的不同。

我们探讨了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跨境运输成本的处理差异,以及在减值准备要求上的不同之处。

接着,通过对比新旧会计准则下的存货成本核算方法,我们发现了其差异和影响。

我们总结了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展望了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同时提出了企业应如何适应新旧会计准则变化的建议。

本文旨在为财务从业者和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

【关键词】新旧会计准则、存货、影响、计量方法、跨境运输成本、减值准备、成本核算方法、信息披露、综述、未来影响、企业适应。

1. 引言1.1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在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和更新中,存货的处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是一个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的议题。

存货作为企业资产中的重要部分,其计量、跨境运输成本、减值准备、成本核算方法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存货计量方法发生了变化,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新旧会计准则下对存货跨境运输成本的处理差异也会导致企业在财务报表上呈现不同的效果。

新旧会计准则在存货减值准备的要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企业评估存货价值和风险时需要更加谨慎。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及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会计处理方式来适应新的要求。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企业需要认真研究并及时调整自身的会计准则,以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同时也需要做好准备,应对未来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计量产生的影响,保持企业的财务稳定和持续发展。

企业应积极适应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会计处理水平,确保企业能够适时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与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与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与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各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

在中国,新会计准则也即《企业会计准则》于2006年开始实施,主要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可信度,规范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

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就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与影响进行探讨。

一、存货的计价方法在旧会计准则下,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三种: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

而在新会计准则下,则规定了只要符合公允价值,就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这意味着,存货的计价方法可以更加灵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计价方法,从而减少损益计算时的误差,使财务报告更加准确。

二、收入的确认方法在旧会计准则下,收入的确认方法主要以已完成合同法和已发货未到货的权利转移法为主。

而在新会计准则下,则规定了只要符合风险及回报与企业解除控制关系有关,收入可以进行确认。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加关注与客户的合同交易,从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更好地识别风险,使收入确认更加合理。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法四、财务资产的分类方法在旧会计准则下,财务资产主要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三类。

而在新会计准则下,则增加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好地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风险。

五、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在旧会计准则下,租赁主要分为财务租赁和经营租赁。

而在新会计准则下,则统一规定了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即租赁合同所形成的租赁义务应当负债计量,同时将租赁合同中的租赁期末支付的款项(包括购买租赁资产的价格)确认为资产。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租赁业务的财务状况,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和利润。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要求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透明,这也将促进企业更好地管理业务,提高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信任度。

浅谈新旧存货会计准则变化产生的影响

浅谈新旧存货会计准则变化产生的影响

浅谈新旧存货会计准则变化产生的影响摘要:本文针对国务院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旧存货会计准则的变化进行详细地探讨和分析,就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的影响,新准则实施以后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会使企业存货价值和利润出现波动这三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期望为我国的企业提供一些参考方案。

关键词:新存貨;旧存货;会计准则;变化前言: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企业日常业务中收发频繁,在确认计量上容量出现差错,因此能否对企业存货会计进行精准的核算,对于外界确认企业的财务状况、实际经营效果和企业现金流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存货会计核算准则在评估企业资产中的重要性,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新旧存货会计准则,对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新旧存货会计准则内容变化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新旧存货会计准则,从其内容和方法规范来看,新准则较旧准则有了很大的改变。

1.企业存货采购成本重新界定。

根据新存货准则规定,货物采购价格以及由此产生的税费、运输费、保险费及其他费用均可归类于存货采购成本。

2.债务重组取得存货计量。

当事人重组债权的银行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价值产生的差额,应当计入企业当期的损益。

3.企业合并获取存货计量。

处于同一老板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合并方的合并存货应该按照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算,在非同一老板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合并方所取得被合并方的存货,应该在其所带来的经济利润会流入合并方企业的情况下,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单独核算。

4.发出存货取消后进后出的计价方法。

新准则规定企业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5.限制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新准则规定,企业必须采用五五均分摊销法或者一次性转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并将其计入相关的存货成本或企业当期损益。

6.投资人的银行存贷成本加入公允价值计量特性。

新准则规定投资人的银行存货成本,除了双方合同约定的价值可以不被公开外,其他的必须按照双方投资合同的价值进行计量。

存货核算方法变更

存货核算方法变更

存货核算方法变更企业的存货核算方法变更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根据经营情况、管理需要或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原有的存货核算方法进行调整或更换的行为。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存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资产之一,它的核算方法的变更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报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存货核算方法变更进行详细的解析。

首先,存货核算方法变更可能出现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范围的变化,原有的存货核算方法可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需要进行调整或更换;二是会计准则的变化,会计准则是企业进行财务报告编制的依据,随着会计准则的更新与修订,存货的核算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更;三是管理需要,企业为了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可能会调整存货的核算方法。

然后,存货核算方法的变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计量方法的变更和核算方法的变更。

计量方法的变更是指企业在核算存货价值的过程中,从原来的计价方法转变为另一种计价方法。

常见的存货计量方法有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 法)、加权平均法等。

计量方法的变更可能会导致存货的价值发生变化,从而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

例如,从FIFO法转变为LIFO法,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存货成本增加,从而减少期末存货价值,进而降低企业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数额。

核算方法的变更是指企业在存货的核算过程中,从原来的核算方法转变为另一种核算方法。

存货核算方法包括期末核算法和实时核算法。

期末核算法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如年末)对存货进行核算,根据存货的数量和成本进行计算,并计入财务报告中。

实时核算法是指企业在存货发生变动的同时,及时进行核算,并动态记录存货的变化情况。

例如,从期末核算法转变为实时核算法,可以实现对存货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存货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接下来,存货核算方法变更的过程和影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存货核算方法变更应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关于新存货准则的利弊分析

关于新存货准则的利弊分析

关于新存货准则的利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会计准则;新存货准则;利弊分析[论文摘要]文章对新修订的存货准则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弊端,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存货准则,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存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确认、计量和披露存货的相关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为了满足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的新趋势,建立我国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与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与旧存货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完善,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更能客观、有效地反映存货的价值。

但是,新准则的制定和修改未能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一、新存货准则的积极作用(一)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变化新准则要求,发出存货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对当期利润产生明显的影响。

当存货的价格上涨时,采用先进先出法,会降低当期成本费用,使当期利润增加;若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增加当期成本费用,使当期利润减少。

当存货的价格下降时,则作用相反。

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任意调节当期利润水平。

新准则的变动将使得企业无法再将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促使企业的存货真实地反映实际的历史成本,减少人为操纵的因素。

(二)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确认方法的变化新准则第十一条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新准则强调公允价值的运用,改变了旧准则中“存货成本按投资各方确定的价值确定”的规定,使得存货资产价值更加客观真实,减少了对投资者投入存货成本的人为操纵空间,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对新会计准则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思考

对新会计准则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思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企业采 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先出法,对企业的 影响都有利弊之分。
二、存货计价方法发生变更前的状况 一是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采 用“后进先出法”的计价方法不能准确地反 映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尤其在持续通货 膨胀情况下更为严重。后进先出法按照后 入库的存货先发出的原则计算发出存货和 期末存货的成本,期末存货项目的金额反 映的是最初取得存货的成本,远离存货的 现实成本,背离存货的实际成本,在持续通 货膨胀情况下,会严重歪曲存货的实际价 值。 二是“后进先出法”依据的是后购进的 先发出的成本流转顺序与存货的实际流转 情况基本不一致,而“先进先出法”依据的 是先购进的先发出的成本流转顺序与存货 的实际流转情况基本一致。存货流转包括 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个方面,理论上二 者应该保持一致,但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 这种要求。“后进先出法”的假设与实际情 理不符,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存货后进 先出的例子。再者存货的实效性决定了其 存在陈旧贬值的趋势,特别受高新技术影 响的存货,产生存货的积压,会影响存货的 质量,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是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两种方 法同时存在,方便了企业任意操纵利润。新 会计准则出台前,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 法两种存货计价方法同时被普遍采用。企 业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改变存货的计 价方法,比如在通货膨胀时期,使用后进先 出法会使企业利润减少;反之,在物价持续 下跌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也会使利润降 低,从而企业达到操纵利润,少交纳企业所 得税。而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眼前利益,随 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虚增利润,提高工作 业绩。再者,采用后进先出法,企业可以通 过改变正常的购货方式来操纵当期利润, 应用先进先出法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后进先出法较先 进先出法对企业的影响弊大于利。 三、存货计价方法发生变更后的意义 一是存货计价方法取消了后进先出 法,可以避免后进先出法的不具有普遍性 或不能真实反映存货的流转情况。一些企

新会计准则中存货的变化及其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存货的变化及其影响
二 、 会 计准 则 中存 货 的 变化 新
货准则规定 ,企业应 采用 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对 低值易 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 , 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
新 旧存货准则对比变化 :旧准则规定企业除一次转销法
( ) 一 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界定不同。新存货准则规定 , 存
货 的采购成本 , 包括购买价款、 口关税和其他税费 、 进 运输费 、 装卸费、 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 的费用。
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 但合同或协议 约定价值不公允 的除外 , 应
当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3 3
新 会计 准则下无形 资产有 关 问题 的思考
孟 笑扬
随着知识 经济时代的到来 ,无形资产在企业 中的主体地 资产 ,按不同方式下确定应计 入无形 资产成本 的金额 ,借记
新会计 准则中存
贺世 强
2 0 年2 5日财政部制 定的3 项新企业会计准 则的 出 06 月1 9
台, 对旧存货准则有了一些新的规定和修改 。本文就有关变化 进行介绍 , 并对企业影响进行探讨 。

( ) 二 存货的借款费用可 以资本化 。新存货准则 明确指 出, 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 ,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借款 按《 7 费用》 规定处理, 根据新借款费用准则,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 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 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 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投

新会 计 准则 中存 货变 化 的 背景 和 意义
( ) 一 背景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 的主要组成部分 , 存货会 计核算 的正确与否, 对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 流量具有重要影响,对存 货在资产中的重要性 ,财政部早在 19 年就 将“ 93 存货 ” 准则立项 , 并于 19 年7 9 4 月4日发布 了征求

新准则下存货核算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新准则下存货核算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新准则下存货核算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作者:邓巧飞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年第02期摘要:2007年1月1日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企业的财务核算和信息披露带来了许多变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准则在对存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动。

存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期末计量的变化将对企业的资产、利润和应纳税额产生直接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比新旧存货准则,对存货计量核算的变化进行举例说明,并分析其对企业产生的财务影响。

关键词:存货初始计量发出存货的计量期末计量0 引言2006年2月l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该存货准则与2001年11月19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准则)在存货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有所变化,其中存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期末计量的核算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利润及所得税的金额。

下面就存货计量的主要核算变化进行说明,以供选择使用新准则的企业参考。

1 存货的初始计量1.1 对商业企业外购存货进货费用的处理:旧准则中明确指出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不应当包括在存货成本中,而应当在其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新准则规定“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即:新准则取消了旧准则中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直接计入损益的规定,改为规定应将这些进货费用计入所购商品成本。

在执行新准则的实务中,商品流通企业也可以将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先进行归集,期末,按照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浅析新会计准则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原因及好处

浅析新会计准则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原因及好处

浅析新会计准则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原因及好处[内容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中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在新准则中存货采用的计价方法最常用的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取消了原有的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新准则为何取消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而保留前面三种方法,及国际上某些知名企业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进一步分析取消之后带来的好处,由于存货的计价直接关系到企业收入与成本的计量,因此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不仅对结转当期的销售成本和期未存货成本的数额带来不同,而且将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税收缴纳等方面计量。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原因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必须要对它进行正确计价,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先前最常用的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已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那么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做出这种变更,又会带来怎样好处,同时,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又是如何导致不同的销售成本,期未存货成本,如何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税收负担,并且有些企业在不同时期自由选择计价方法,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利益?一、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原因2007年1月1日施行了新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关于其中的一项《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首先将存货重新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主要将原先的正常活动改为日常活动。

其次将最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取消掉,保留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主要是存货计价方法太多,又可以自由选择,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而且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大,计价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价值及其他方面,所以必须对存货进行正确的计价,并根据存货的特点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

浅议存货新准则中会计变化的问题

浅议存货新准则中会计变化的问题

浅议存货新准则中会计变化的问题[摘要]针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本文浅谈存货新准则中会计科目和存货账务处理的一些主要变化。

[关键词]存货;新准则;变化[中图分类号]F275[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从2008年1月1日起,在中央国有企业,一些非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上市保险公司以及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等施行,预计3~5年时间,企业会计准则将在我国大中型企业全面施行。

其中存货准则无论从会计科目还是主要账务处理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1 存货会计科目的变化(1)新准则中未发生变化的会计科目。

“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存货跌价准备”这六个会计科目在新准则中未发生变化。

“原材料”科目新、旧准则的核算范围: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新、旧准则制度的核算范围: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库存商品”科目新、旧准则制度的核算范围: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新、旧准则制度的核算范围: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新、旧准则制度的核算范围: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的实际成本。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发生减值的,新、旧准则制度仍然要求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2)新准则中取消的会计科目。

存货新准则中取消的会计科目有三个:“物资采购”、“自制半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原制度通过“物资采购”科目核算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的采购成本,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不设置该科目,但应单独设置“在途物资”科目进行核算,工业企业无论采用计划成本还是实际成本,均可将该科目改为“材料采购”科目进行核算。

而在存货新准则中,取消了“物资采购”科目,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

2006年2⽉15⽇,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它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施⾏4年的基础上,为满⾜建⽴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适应世界经济⼀体化发展进程,进⼀步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等⽅⾯迫切要求⽽修订完善的,将对企业存货管理甚⾄于整个会计⼯作带来重⼤影响。

⼀、新存货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新准则规定:存货是指企业在⽇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的材料和物料等。

对存货的确认,需要同时满⾜两个条件: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企业;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关于存货的计价问题,新准则规定,在取得存货时,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初始计量。

在发出存货时,企业应当采⽤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此外,资产负债表⽇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当成本⾼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当期损益。

在资产负债表⽇,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企业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额内转回,转回的⾦额计⼊当期损益。

对于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存货,应当采⽤⼀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摊销,计⼊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对于毁损存货,应当将处置收⼊扣除账⾯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额计⼊当期损益,对于盘亏存货,计⼊当期损益。

⼆、新旧存货准则的⽐较与分析 (⼀)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两种成本计价⽅法 新准则存货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平均法”两种存货计价⽅法。

这两种发出存货计价⽅法不具有普遍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存货的流转情况。

⼀些企业采⽤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但为避免货物变质或毁损,便将先⼊库的货物先发出,造成了存货的实物流与成本流相互脱节。

新准则限制了企业调节存货的计价⽅法,防⽌企业利⽤存货成本操纵利润。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摘要】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新会计准则下存货的评估方式发生了变化,导致新旧会计准则在存货成本核算上存在明显差异。

新会计准则对存货价值的确认方法、存货减值准备的处理方式以及对存货的披露要求也与旧准则存在不同。

这些改变不仅影响了企业对存货价值的认定,还对财务报表的呈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和相关利益相关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并适应这些变化,以确保其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新旧会计准则、存货、影响、评估方式、成本核算、价值确认、减值准备、披露要求、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报表、投资者、利益相关者。

1. 引言1.1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存货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在会计准则的规定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新旧会计准则在对存货的处理上存在着一系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呈现,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状况。

深入研究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对于加深我们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存货评估方式、存货成本核算、存货价值确认、存货减值准备和披露要求等方面。

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对这些方面的影响展开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企业在不同会计准则下存货处理的具体情况和差异。

也有助于评估不同会计准则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的影响,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研究。

只有深入理解新旧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差异与影响,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不同会计准则下的挑战,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和透明,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牢固的基础。

2. 正文2.1 新会计准则下存货的评估方式发生变化在新会计准则下,存货的评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与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与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与影响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核算方法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管理。

以下将详细介绍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与影响。

一、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1. 存货计价方式: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可以选择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者其他合理的方法计价存货,而不再局限于先进先出法。

这一调整使得企业更加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式,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

2.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和期限,而不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折旧年限。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情况灵活调整折旧政策,更好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和使用情况。

3.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根据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可以分为债务续借和债务重组两种情况,并分别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债务续借按原债务的条件和期限计算,而债务重组则按新的债务条件计算。

这一变化使得企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债务重组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4.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需要对资产进行定期评估,如果发现存在资产减值的迹象,就需要计提相应的减值损失。

这一要求增加了企业对资产价值的关注和核算的准确性,使企业能够更及时地反映资产减值的风险。

二、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变化的影响1. 提高核算准确性:新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使得企业的财务数据更准确和真实。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增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度。

2.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更加关注资产减值和经营风险,使企业更加注重经营决策和风险控制。

企业需要加强对资产的评估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经营风险。

3. 促进企业间的可比性:由于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使得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数据更具可比性。

这对于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来说,更容易进行比较和评估,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和资源的配置效率。

存货计价方法带来的影响

存货计价方法带来的影响

存货计价方法带来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是企业进行存货成本计算的重要方式,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后,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正是由于这种变化,给企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分析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可以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3.4.1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首先,由于新准则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对采用上述方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在物价持续上升时,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存货成本的企业,其发出存货的成本偏高,期末存货价值偏低,损益表中当期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均相应减少;而物价持续下降时,损益表中当期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均相应增加。

因此新准则取消这种发出存货成本确定方法对相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其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的走向。

其次,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这使得部分需要通过取得专门借款,以保证使存货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它将导致仍使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的企业损益表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也相应增加。

新准则更加客观、有效地反映存货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

3.4.2对存货发出计价产生的影响首先从大的方面来看,新准则下,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原用“后进先出”法,且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

如家电、金属加工类等上市公司,若存货价格下跌,在明年年报存货核算法改变后,其利润可能出现大幅下降,对公司业绩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新存货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这一规定,对多数生产周期短、存货较少而且周转率较高的企业以及那些一直使用“先进先出法”的企业影响不大。

在企业损益中新旧存货准则的重要性分析

在企业损益中新旧存货准则的重要性分析

在企业损益中新旧存货准则的重要性分析新旧存货准则是企业会计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损益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准则的变更背景、影响因素、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新旧存货准则的重要性。

一、背景新旧存货准则的变更源于对商业模式的变革和会计准则的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存货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此外,旧存货准则存在一些缺陷,如对不同类型存货的计量方式不一致、存货损耗的计提规则不明确等。

因此,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规范存货管理行为,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存货准则进行了修订。

二、影响因素新旧存货准则的变更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商业模式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商业模式不断更新,存货管理也需要相应调整。

新的存货准则更加注重商业模式的核心特征和关键变量,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商业活动。

2.会计准则的完善:旧存货准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计量方式不一致、计提规则不明确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存货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新的存货准则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存货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3.用户需求的变化:企业的各类利益相关方对存货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存货准则往往无法满足各方的需求,新的存货准则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

三、实施效果新旧存货准则的实施将对企业的损益产生重要影响1.计量方式的变更:新的存货准则引入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计量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

这将有利于企业在制定经营策略和决策时,更好地了解存货的成本和价值。

2.信息质量的提升:新的存货准则能够提高存货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有助于用户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这将有利于企业吸引投资者和获得融资支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经营效益的改善:新的存货准则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优化存货管理,减少存货损耗和闲置,提高存货周转率。

这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增加利润和现金流量。

新会计制度存货跌价原因(3篇)

新会计制度存货跌价原因(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存货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

近年来,我国新会计制度对存货跌价的处理方法进行了重大改革,对企业存货跌价原因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会计制度背景出发,分析存货跌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新会计制度背景新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会计制度对存货跌价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以下改革:1. 取消了“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改为“存货跌价损失”科目。

2. 明确了存货跌价损失的确认条件,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

3. 规定了存货跌价损失的计量方法,即以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

4. 强调了存货跌价损失的转回,即当存货价值恢复时,应相应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

三、存货跌价原因分析1. 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是影响存货跌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市场需求下降时,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存货积压,进而引发跌价。

以下为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存货跌价的原因:(1)消费者偏好变化:随着消费观念的更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原有产品滞销。

(2)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产品售价,从而引发存货跌价。

(3)行业政策调整:行业政策调整可能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如环保政策、消费税政策等。

2. 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会导致企业产品成本增加,当产品售价无法同步提高时,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存货跌价风险加大。

以下为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导致存货跌价的原因:(1)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售价无法同步提高,从而引发存货跌价。

(2)人工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售价无法同步提高,从而引发存货跌价。

(3)能源、运输等费用上涨:能源、运输等费用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售价无法同步提高,从而引发存货跌价。

论新准则下存货发出计价方式的转变

论新准则下存货发出计价方式的转变

论新准则下存货发出计价方式的转变[论文关键词]新准则存货计价方式[论文摘要]存货发出计价方式的转变是新会计准则中存货规定中的重要变化之一。

笔者着重介绍了该变化产生的科学依据,并对新准则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大胆展望。

一、引言2006年2月15日,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发布,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

存货是企业极其重要的一项流动资产,它是否能够得到正确、客观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披露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利润状况有着重大的影响。

经过对新旧准则中有关存货表述的比较,我们发现,除去结构和体例上的一些细微差别,存货发出计价方式的转变虽寥寥数言,却意味深远。

笔者试图采撷新会计准则诸多变化中的这一朵“小花”,“窥一斑而观全豹”,浅谈一些看法。

二、存货发出计价方式的转变原存货准则条款中对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采用不完全列举的方式,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新存货准则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紧接着出台的《新会计准则解释》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新存货准则中所列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含移动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三、关于计价方式转变的分析(一)体现了深化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纵观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各国的各种制度都应按照国际规则来修改变通,会计也不例外。

此外,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会计准则制定中,也确实有一些经过多年摸索、总结的成果,其中的很多合理内容应该被我国借鉴,并有必要在准则中加以体现。

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已明确取消了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后进先出法,只保留了个别辨认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三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会计准则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原因及好处[内容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中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在新准则中存货采用的计价方法最常用的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取消了原有的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新准则为何取消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而保留前面三种方法,及国际上某些知名企业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进一步分析取消之后带来的好处,由于存货的计价直接关系到企业收入与成本的计量,因此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不仅对结转当期的销售成本和期未存货成本的数额带来不同,而且将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税收缴纳等方面计量。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原因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必须要对它进行正确计价,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先前最常用的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已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那么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做出这种变更,又会带来怎样好处,同时,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又是如何导致不同的销售成本,期未存货成本,如何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税收负担,并且有些企业在不同时期自由选择计价方法,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利益?一、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原因2007年1月1日施行了新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关于其中的一项《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首先将存货重新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主要将原先的正常活动改为日常活动。

其次将最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取消掉,保留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主要是存货计价方法太多,又可以自由选择,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而且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大,计价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价值及其他方面,所以必须对存货进行正确的计价,并根据存货的特点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

㈠几种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先引入一个例子,某企业有关H材料的资料如下:日期摘要数量(公斤)单位成本总成本10月1日期初余额300 4 120010月8日购入700 5 350010月15日发出80010月25日购入1000 6 600010月30日发出900假定经过具体辨认,15日发出的800公斤材料中,有200公斤是期初结存材料,600公斤是8日购入的,30日发出的900公斤材料中,有100公斤是期初结存的,有50公斤是8日购入的,750公斤是25日购入的,具体计算如下:根据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购置存货时所确定成本是随着该项存货的销售或耗用而结转的,我们知道存货是不断流动的,有流入也有流出,流入与流出相抵后的结余,即为期未存货,本期期未存货结转到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存货,就形成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存货流转,它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在理论上,两者应当一致,但在实际中很难一致,但上面的计算过程,实现了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在实际中很难达成一致的特点,这就是个别计价法,它是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比较合理、准确,在保管上可以按批进行,监督更为严密,同时对于不能互相替换的存货项目,以及为特定项目生产和存放的存货,如珠宝、名画、飞机等贵重物品,无凝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如果是其他的可以替换的存货项目,若采用个别计价法反而不胜其繁,正因为如此,像这些容易识别,存货品种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基于这样的特点和经营管理,就需要用个别计价法,而不用别的方法,这也是新准则为何保留它的原因。

2、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整,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月本加上月初存货,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以上题为例:存货平均单位成本=(3500+6000)+1200 /(700+1000)+300=5.35(公斤)本月发出存货成本=(800+900)×5.35=9095(元)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300×5.35=1605(元)采用这种方法,只能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同时也不易受物价上涨或下跌的波动而影响到企业的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成本的数额及财务状况的好坏。

3、移动加权平均法它是指本次进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进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仍以上题为例,计算出发出材料成本8964.97元,月末库存材料成本1735.03元。

对于这种方法,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因而计算工作量较大,所以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4、先进先出法它是将材料、商品等在日常收发按实际成本计价时,对于发出材料、商品等按存货中最早进货的那批单价进行计算的,以存货的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在发出材料、商品等的数量超过存货中最早一批进货的数量时,超过部份要依次按后一批收进的单价计算。

仍以上题为例,计算出发出材料成本8900元,本月库存材料成本1800元,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无需计算单价,企业也不能随意挑选材料计价来调节利润,而且期末存货价值为后购入的商品成本,接近于现行市价。

5、后进先出法它是根据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

仍然引用上则例子,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是9300元,月末库存材料成本1400元。

以上这五种存货计价方法,都有各自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步骤,利用同一个例子,为了说明它们各自的性质,同时从这五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每种方法购入数量,成本是一样的,这是前提条件,但每种方法计算出的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明显不同,这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假设在市场上以同一价格出售,势必每种方法的销售收入是一样的,而发出存货的成本有高有低,若采用发出存货成本高的计价方法,企业的净收益就下降,税收负担会减轻,若采用发出存货成本低的计价方法,刚好相反。

对于期末存货成本来说,期末存货成本高,就会增加总资产,相反会减少总资产,所以无论哪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结果,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税收负担,这也给企业选择怎样的存货计价方法更为合理带来难度,同时也给某些企业创造机会。

存货计价方法太多,必然带来不利影响,个别计价法是由于某些存货的性质,决定了由个别计价法更为合理。

这也是新准则为何保留它的原因,那么在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冲突?又是如何做出这样的选择,具体原因是什么。

㈡保留先进先出法,取消后进先出法的原因1、保留先进先出法的原因①实物管理:在大多数情况下,存货实物管理可能是“先进先出”,而先进先出法也是以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的,因此采用先进先出比较符合存货的实际情况,而且先进先出法反映的是日常活动与存货的定义相符合。

②内部管理及业绩评价:从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发出存货的成本8900元,是最低的,而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9300元,是最高的。

这也就意味着,在销售收入一样的情况下,越低的销售成本,就有越高的净收益,相反,越高的销售成本,就有越低的净收益,两种方法非常极端化,必须做出选择。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材料、商品的价格时有不同是正常的,对于先进先出法里将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后进先出法是将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他们的单位成本也随着发出数量而结转,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一旦发生变动,将直接影响到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

如果物价上涨,并且上涨的速度很快,那么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就低于后购入的存货成本,在销售收入相同的情况下,若此时用后进先出法,销售成本偏高,利润减少,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的支出,若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出的销售成本偏低,利润增加,就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加股东的分红,进而增加企业现金流量,不过从筹资角度,内部管理及企业业绩评价角度看,采用先进先出法比采用后进先出更为合理。

从筹资角度来看,较高的存货价值,较多的利润,较高的流动比率,也就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这会博得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较高的流动比率,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而且利润的大小往往是评价一个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标尺,很多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更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

虽然后进先出法能够减少所得税,但同时会导致较低的净收益,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影响以净收益为基础的各种奖励和报酬,而且存货的实物管理一般是“先进先出”,如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从筹资活动、内部管理及业绩评价的角度出发,采用先进先出法比采用后进先出法要好,这也是保留它的原因。

2、取消后进先出法的原因①取消后进先出法,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已取消了发出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后进先出法,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在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这一项中也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②后进先出法有时不能真实地反映存货的流转情况。

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方面,两者在流转过程中应当一致,也就是说,购置存货时确定的成本应当随着该项存货的销售或耗用而结转。

由于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为避免先购入的存货储存时间过长而变质,就按先进先出法将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而成本却按后进先出法的次序流动,这样就造成存货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的脱节,在这一点上,它不能真实地反映存货的流转情况,不利于内部管理。

③后进先出法更容易操纵利润。

企业可以通过改变正常的购货方式来操纵利润,例如:在物价上涨较快时期,企业在期末大批量进货,可以提高当期销售成本,少计利润,或者推迟进货,把以前较低的成本计入销售成本中,多计利润,这样就导致不知情的投资者利用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作出不正当的投资决策,相比之下,应用先进先出法不存在这种情况。

④后进先出法对企业业绩评价带来不利。

⑤后进先出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谨慎做法。

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存货就等同于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由于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后进先出法采用在一个会计期间提高了期末存货的价值,增加了存货的利润与税金,基于企业以现实状况和按即定目标不断从事生产经营的持续假设,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后进先出法并不能有效地消除因物价波动而形成的存货利润,因此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谨慎做法,而体现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制谨慎原则的暂时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