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疑难病例讨论

合集下载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报告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报告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报告制度一、引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救治、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组织专家对疑难、危重病例进行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

本制度旨在规范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和报告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疑难、危重病例的定义及范围1. 疑难病例:指诊断不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的病例。

2. 危重病例: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例。

3. 疑难、危重病例的范围:(1)罕见病、罕见症状、罕见并发症的病例。

(2)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等病情危重的病例。

(3)诊断不明,经多次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

(4)治疗难度大,疗效不佳,需要特殊治疗的病例。

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组织与实施1. 讨论组织:(1)成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小组,由相关科室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组成。

(2)讨论小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

(3)讨论会邀请相关科室专家、护士、技师等参加。

2. 讨论流程:(1)病例筛选:各科室将符合疑难、危重病例定义的病例提交给讨论小组。

(2)病例病例报告人详细汇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经过及目前状况。

(3)讨论:参会人员针对病例提出疑问、分析原因、探讨治疗方案。

(4)总结:讨论小组对病例进行总结,形成讨论意见。

(5)反馈:将讨论意见反馈给病例所在科室,指导后续治疗。

3. 讨论要求:(1)讨论会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参会人员积极发言。

(2)讨论内容应真实、客观、全面,避免主观臆断。

(3)讨论会应做好记录,包括病例报告、讨论内容、讨论意见等。

四、疑难、危重病例报告制度1. 报告对象:各科室发现的疑难、危重病例。

2. 报告流程:(1)病例所在科室应及时向讨论小组报告病例。

(2)讨论小组对报告的病例进行审核,确定是否纳入讨论。

(3)纳入讨论的病例,按照讨论流程进行讨论。

(4)讨论结束后,讨论小组将讨论意见反馈给病例所在科室。

疑难危重病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病例讨论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制度包括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1、讨论范畴:(1)入院5-7天不能确诊的病例;(2)重大疑难手术;(3)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4)呼吸、循环、消化、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之一功能衰竭者;(5)急性肾功能障碍;(6)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7)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8)住院期间对疗效有争议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等。

2、危重患者下达病危病重通知书后应在24小时内组织病例讨论。

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可以由一个科室举行,也可以多科室联合进行。

4、科室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相关医护人员参加。

5、需多科室参加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后组织讨论。

6、科室进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全面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的资料,必要时提前交给参加讨论人员。

7、讨论时由主管医师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治医师提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疑点难点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等。

8、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病例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及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

9、住院医师负责记录每位发言人的具体发言内容,主持人对讨论记录进行审阅、修改并签字。

10、院级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向医务科提出书面申请。

医务科根据具体情况通知相关科室人员按时参加病例讨论,参加人员一般应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必要时报请分管副院长参加。

11、若病情需要或因患者家属请求,也可邀请院外专家参加。

12、医务科和科室均要负责做好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13、住院医师必须将讨论内容认真记载在科室《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者、参加讨论人员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称、入院诊断、病情摘要、讨论目的、参加医师发言的重点内容、结论性意见、主持人签名。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五篇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五篇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五篇第一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XXX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时间:****年**月**日时分地点:参加人员(科室医务人员及进修、实习人员)主持人:记录人:讨论目的:病历汇报:简要病史:阳性体征和相关的阴性体征:辅助检查:现阶段采取的整治措施:病情的演变过程:个人发言:XXX住院医师: XXX主治医师:XXX主任(副主任)医师:讨论结果:科主任签字:要求1、专人记录2、凡是危重、诊断不明的病人必须进行科内讨论3、凡是以“待查”、诊断不明入院的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仍未明确诊断者,必须科内进行讨论4、虽然诊断明确的病人但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多脏器功能损害者需要进行讨论5、外科系统应将术前讨论记录填写在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中,格式与、要求与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要求一致。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 XXX死亡病例讨论时间:****年**月**日时分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记录人:讨论目的:病历汇报:简要病史:阳性体征和相关的阴性体征:辅助检查:诊治过程:个人发言: XXX住院医师: XXX主治医师:XXX主任(副主任)医师:讨论结果:1、死亡原因2、经验教训科主任签字:要求1、所有入院超过24小时死亡病历均要进行死亡讨论并且在死亡后一周内完成2、死亡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进修、实习医生带教记录本X年X月X日——X年X月X日进修、实习医生安排表(进修、实习医生安排表由医务科提供)X月进修、实习医生带教记录1、进修、实习医生名单,带教老师名单。

带教老师进修、实习医生 XXXXXX XXXXXX XXXXXX2、进修、实习医生考勤记录3、教学计划4、教学讲课记录(有讲义)5、教学查房记录6、教学情况小结(包括:进修、实习医生病历书写完成情况、各种操作完成情况,病种完成率等)要求1、每月教学讲课不少于2次、讲课内容必须有讲义2、每月教学查房不少于4次院内感染记录本科室院内感染监控医生名单、护士名单X月院内感染记录姓名性别年龄床位住院号入院时间:****年**月**日诊断:院内感染发生时间:****年**月**日院内感染诊断:院内感染诊断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抗生素应用情况:治疗结果:医师签名:本月本科室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小结:要求1、所有确证的院内感染均需记录2、每月对本科室院内感染情况必须进行分析小结医疗安全会议记录本 X月医疗安全会议记录时间:****年**月**日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记录人:本月科室在医疗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或安全隐患:整改的措施:科主任签字要求1、科室医疗安全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并详细记录。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疑难病例是指门诊患者就诊3次未确定诊断者;疑难危重病人是指住院患者入院7日未确定诊断者、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者、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

2、遇门诊疑难病例,应当由主治医师以上进行诊察。

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讨论。

3、遇住院疑难危重病例,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4、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多科联合举行.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应当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发给参加讨论人员,并作发言准备。

6、XXX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持,负责介绍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

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做总结。

7、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应有记录,记录包括:内容、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是否存在问题、考虑诊断和治疗方案、今后应当做那些工作、有哪些经验教训、其它注意事项等等,将讨论记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整理后另附页抄写,科主任或主持人签字后,归入病历。

8、院级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将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做出版面摘要,提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按照详细情况组织相关科室职员加入病历讨论,必要时分担院长加入。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为了规范死亡病例的讨论,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高医疗手艺水平,特制定我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如下:一、病人死亡后,必须在死亡后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二、涉及纠纷和刑事案件的死亡病例必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

三、参加死亡病例讨论的人员由科室负责人根据情况决定。

四、死亡病例讨论程序:1、讨论前经治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死亡时间详细到分钟。

2、讨论时经治医师汇报病情摘要、治疗经过、死亡原因。

3、讨论内容应包括:(1)诊断;(2)治疗;(3)死亡原因;(4)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畴及基本要求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畴及基本要求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畴及基本要求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是医疗团队进行临床讨论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本文将介绍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范畴以及基本要求,以便医疗团队能够准确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

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范畴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是对具有一定临床复杂性和治疗难度的病例进行深入探讨和解析的过程。

其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讨论团队应通过充分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全面分析,并与其他可能的病例进行对比。

2. 治疗策略和方案:讨论团队应针对该病病情特点,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和方案,并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3. 临床技术操作:对于某些复杂的临床技术操作,讨论团队可以就操作规范、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操作建议。

4. 医疗服务改进:通过对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医疗团队可以发现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基本要求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临床工作,要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和质量,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 参与人员的选择:讨论团队应包括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如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护士长等,并且专业领域上要有相关经验和知识。

2. 严格保密:讨论过程中,要严格保密患者的个人隐私和相关信息,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

3. 讨论内容的全面性:讨论团队应全面考虑病例的各个方面,不能片面或偏颇地评估患者病情。

4. 讨论结论的准确性:讨论团队应通过充分的论证和讨论,得出准确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5. 讨论结果的记录:讨论过程需有专门人员进行记录和整理,确保记录准确、完整。

6. 学习和分享:医疗团队应将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享,为其他团队成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结: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临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医疗团队应确保讨论的全面性、准确性和保密性,并将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和分享,以促进临床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为确保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凡遇疑冷危重病例,需由科主任主持进行讨论。

二、疑难危重病例是指入院3天诊断不明确;住院5天治疗效果不佳;住院期间实验室或其他辅助检查有重要发现,将导致诊断、治疗的变更;发生院内感染;疑难重大手术;病情危重或病情突然发生变化者。

三、科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召集科内有关医师参加。

讨论时由住院医师汇报病史,介绍病情和诊疗过程;主治医师应补充汇报病史、分析病情、提出讨论目的及观点;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结合诊疗规范、国内外资料分析制定诊治措施。

讨论的内容应包括目前的诊断,下一步需要进行的相关检查的治疗、是否转科(院)、是否申请院内会诊或院外会诊。

四、科内讨论仍未解决问题的,应及时上报医教部,由医教部组织全院大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向业务副院长报告。

五、全院讨论时,由医教部(副)主任或主持,特殊情况下可委托科主任主持主持。

参加会诊的人员必须详细进行询问病史和查体,对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提出分析意见,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六、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
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麻醉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

麻醉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

麻醉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身高170cm,体重80kg。

因“车祸致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肝破裂”收入外科。

患者入院时,痛苦貌,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血压90/60mmHg,心率120次/分,左侧胸部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左侧呼吸音减弱。

二、病例分析1.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1)左侧多发肋骨骨折(2)创伤性湿肺(3)肝破裂(4)失血性休克2. 麻醉前评估(1)患者处于休克状态,需要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准备紧急手术。

(2)患者有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可能存在胸壁软化,需要特别注意呼吸管理。

(3)患者有创伤性湿肺,可能存在肺功能受损,需要评估患者的肺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4)患者有肝破裂,需要考虑麻醉药物对肝脏的影响,避免加重肝脏损伤。

三、麻醉方案1. 麻醉方法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危重,选择了全身麻醉。

为了保护患者的肺功能,避免加重创伤性湿肺,采用了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2. 麻醉药物选择由于患者有肝破裂,需要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影响的麻醉药物。

因此,选择了对肝脏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舒芬太尼等。

3. 术中管理(1)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2)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麻醉深度,保证患者在麻醉过程中舒适、安全。

(3)积极抗休克治疗,包括输血、补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4)注意患者的呼吸管理,避免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四、术后恢复患者术后在重症监护室观察,给予呼吸支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

术后第3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功能恢复,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五、讨论1. 本例患者病情危重,麻醉科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安全。

2. 对于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需要注意呼吸管理,避免出现呼吸衰竭。

3. 创伤性湿肺的患者,需要评估肺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避免加重肺损伤。

4. 对于肝破裂的患者,需要选择对肝脏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避免加重肝脏损伤。

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是指医院内部建立起一种专门的讨论机制,以便医务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分享和讨论疑难危重病例,并共同寻求最佳的诊治方案。

这一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和团队配合能力,从而提升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下面,本文将详细探讨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效益。

首先,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有助于医务人员共同思考和分析诊疗问题。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任何一个疑难危重病例都会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医务人员可以互相启发、协同作战,更全面地探讨诊治问题,提高诊疗水平。

其次,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可以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往往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实施措施。

通过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能够增强医务人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紧密配合,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

再次,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有助于加强医务人员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

讨论时,医务人员可以分享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与其他人交流和学习。

同时,通过对病例分析和研究,医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最后,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通过共同讨论,医务人员能够避免个人因素的影响,减少诊断和治疗错误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医院对于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也能够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质量。

对于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明确的制度和规则。

医院应明确制度的目标、安排、参与人员、讨论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并确保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同时,医院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奖惩机制,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讨论。

其次,制定合理的讨论流程。

医院可以选择定期召开讨论会议或者采用在线平台等方式,将医务人员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疑难危重病例。

疑难危重病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病例讨论制度
3.对讨论中提出的治疗方案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治疗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建立风险应对机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意外情况,能够及时妥善处理。
十七、伦理审查
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
2.讨论内容涉及伦理问题时,应邀请伦理委员会参与审查,确保讨论内容和决策的合规性;
3.对涉及人体试验、新技术应用等敏感问题,应严格按照伦理审查程序进行;
十九、制度建设与完善
1.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确保其适应临床需求;
2.建立制度修订机制,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医学发展和医疗环境的变化;
3.加强制度宣传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对制度内容的熟悉和遵守;
4.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二十、对外合作与交流
十一、患者权益保障
1.在病例讨论过程中,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规定,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
2.讨论内容涉及患者诊疗方案的变更时,应及时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充分告知和解释;
3.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对于涉及患者的重大决策,应征求患者或其家属的意见;
4.建立患者投诉和建议机制,及时解决患者问题,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制定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纠纷等情况的处理;
2.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确保医务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3.建立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确保病例讨论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进行;
4.加强应急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处理能力。
二十二、反馈与持续改进
1.建立病例讨论反馈机制,鼓励医务人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鼓励各临床科室间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整体诊疗水平。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一、引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和管理,提高医疗团队的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涉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活动。

二、组织架构1.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小组(1)成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小组,由相关临床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护士等。

(2)讨论小组应具备以下条件:① 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② 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③ 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2.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委员会(1)设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委员会,由医疗机构负责人、相关临床科室主任、医务科负责人等组成。

(2)委员会负责对全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讨论流程1. 病例筛选(1)各临床科室应根据病例的病情复杂程度、治疗效果、诊断明确程度等因素,筛选出需要讨论的疑难、危重病例。

(2)病例筛选标准:① 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② 诊断困难,需多学科会诊;③ 治疗效果不佳,需调整治疗方案;④ 有潜在风险,需加强监测。

2. 提交病例(1)提交病例的临床科室应准备好以下资料:① 病历摘要;② 辅助检查报告;③ 治疗经过及效果;④ 相关文献资料。

(2)提交病例应在讨论前一周内完成。

3. 讨论会组织(1)讨论会由组长主持,各成员积极参加。

(2)讨论会分为以下环节:① 病例由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汇报病例,包括病情、诊断、治疗经过等;② 分析讨论:各成员针对病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③ 结论:总结讨论成果,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4. 讨论会记录(1)讨论会应做好会议记录,包括讨论内容、结论等。

(2)会议记录应由组长或指定成员整理归档。

四、讨论内容1. 病例诊断(1)对病例的诊断进行讨论,明确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等。

(2)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例,提出可能的诊断方向。

2. 治疗方案(1)对病例的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疑难危重病例是指因病情复杂、病情严重而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的病例。

这类病例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通过多方面的讨论和分析,才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以下是一例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0岁。

主诉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

入院查体,血压140/90mmHg,心率90次/分,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钝。

ECG示ST段抬高,心肌酶升高。

经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闭塞,后侧支近段狭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症状未缓解,心功能继续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降至30%。

讨论:1. 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患者经过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症状未缓解,心功能继续下降,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术后并发症或者支架再狭窄的可能性。

2. 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降至30%,已经达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需要考虑加强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应用。

3. 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如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4.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的风险和潜在的益处,是否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或人工心脏支持装置的植入,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治疗方案:1. 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功能和症状变化,根据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 考虑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评估左心室功能和心肌灌注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支架再狭窄或者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3. 考虑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排除心脏瓣膜病变或者其他心脏疾病的可能性。

4. 考虑行心脏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如支架再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5. 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或人工心脏支持装置的植入。

总结: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共同参与,通过多学科的讨论和分析,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文日期:[具体日期]地点:[科室名称]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李主任。

参加人员:张医生、王医生、刘医生、赵医生、孙护士等。

一、病例介绍。

李主任(严肃地):“今天咱们来讨论一个比较棘手的病例啊。

患者是一位55岁的男性,老陈,两周前因为反复咳嗽、咳痰,还伴有低热就来咱们医院了。

”张医生(补充道):“对对,这老陈啊,他之前身体就不咋地,有个老慢支(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史,都好些年了。

烟还抽得特别凶,一天恨不得两包烟呢。

”李主任(皱着眉头):“嗯,这吸烟肯定是个大问题。

刚来的时候,我们给他做了一些检查。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有点高,C反应蛋白也高,胸部X光片看着肺部有一些阴影,但不是特别典型,初步怀疑是肺部感染,就给他用上了抗生素。

”二、治疗经过及目前状况。

王医生(无奈地):“可是啊,这药用了都快一个星期了,老陈的症状一点都没见好。

还是咳嗽,那痰啊,就像黏糊糊的胶水似的,不容易咳出来,低热也还是断断续续的。

”刘医生(点头):“是啊,我们又给他复查了胸部CT,结果发现肺部的阴影不但没缩小,还好像有点扩大了。

这可就有点奇怪了,按照常规的肺部感染来治疗,不应该是这个效果啊。

”赵医生(挠挠头):“而且这老陈还说自己最近感觉特别累,喘气都费劲,就像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

我们给他做了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肺功能下降得比较明显。

”孙护士(着急地):“这患者在病房里也不怎么配合护理工作呢。

他总觉得我们是在折腾他,让他做这检查做那检查的。

不过他现在这个状况,确实让人很担心啊。

”三、讨论分析。

李主任(深思熟虑地):“那咱们现在就得好好分析分析了。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肺部感染的诊断可能有点简单了。

虽然症状和检查结果都指向感染,但治疗效果不好,就得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张医生(眼睛一亮):“主任,您说会不会是特殊的病原体感染啊?比如说真菌之类的。

这老陈长期用抗生素,身体免疫力又差,很有可能会感染真菌的。

”王医生(一拍手):“哎,这个有道理。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在医疗领域中,疑难危重病例的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确保疑难危重病例能够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疑难危重病例的定义疑难病例一般是指诊断或治疗存在困难,病情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病例。

危重病例则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病例。

二、讨论目的1、集思广益,汇集不同专业、不同经验的医务人员的智慧和见解,为疑难危重病例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

3、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讨论范围1、入院 7 天以上诊断不明或者疗效不佳的病例。

2、病情复杂、涉及多学科的病例。

3、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病情急剧恶化的病例。

4、重大手术病例,包括新开展的手术、高风险手术等。

5、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病例。

四、讨论组织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应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

如果涉及多学科,应由主要诊疗科室的主任主持。

2、参加讨论的人员应包括本科室的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医生参加。

五、讨论准备1、主管医生应提前准备好详细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目前的治疗方案及效果等,并提出自己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意见。

2、主管医生应提前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并将病历资料发送给他们,以便其提前了解病情。

六、讨论程序1、主管医生首先汇报病例,包括病情介绍、诊疗经过、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等。

2、参加讨论的人员依次发表意见,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分析病情,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3、主持人进行总结,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由主管医生负责记录讨论内容,包括参加人员的发言、讨论结果、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等。

七、讨论记录1、讨论记录应包括讨论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病例摘要、讨论内容、讨论结果等。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畴及基本要求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畴及基本要求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畴及基本要求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畴:1、门诊患者就诊3次未确定诊断者。

2、入院5—7天不能确诊病例。

3、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

院内感染等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

4、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

5、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

6、病情危重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的病例。

7、涉及重大疑难手术的病例。

8、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者、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

9、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

10、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

11、住院期间有医疗纠纷倾向或诊治意见有较大分歧者以及住院超过30天的患者。

二:人员要求:1、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2、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至少有2人主治医师及职称人员。

三、疑难病例讨论基本要求:1、“讨论”前的准备:(1)选好病例:多为病情复杂曲折的常见病或较疑难的少见病或是涉及多系统的疾病。

(2)写好病历摘要:既要简明扼要,又要能说明问题,要求准确描述症状,全面正确地吸纳体征,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以了解脏器功能,并综合有关资料以阐明所属征候类型,使人看到能对病人病情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3)全院性的重大疑难病例讨论病历摘要要于讨论前一周告知有关人员,使参加者早做准备,预先翻阅病历,检查病人,查阅文献,以备发言。

2、“讨论”时应掌握的要领:(1)一般采用鉴别诊断法:先把主要症状提出来,即所谓本病特点,据此提出一些待鉴别疾病,应尽量包括任何可能的疾病,以免遗漏造成漏诊或误诊。

(2)疾病临床表现要用“一元论”解释,就是尽量用一个疾病去解释多种临床表现,当证实确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时,或用一个疾病不能圆满解释时才用“多元论”去解释。

(3)讨论发言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但力求联系实际,解决本病存在的具体问题。

(4)发扬争鸣精神:对复杂疑难病例就是要集中大家的思维来明确诊断和方案。

外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8篇)

外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8篇)

外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8篇)外科疑难危重病例争论范文第1篇一、凡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以及死亡病例,均应进行护理病例争论。

二、争论会由护士长主持,全科护理人员参与,必要时邀请相关人员参与(如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及问题相关专家)。

分管床位的护士汇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效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与人员充分发表意见进行争论,争论结束后由护士进步行总结。

三、护理病例争论的主要内容有:护理措施及落实状况,阅历教训及借鉴问题,争论中围绕病例护理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循证分析、争论,专家提出指导性的方案。

护士长要对争论的重症患者护理状况及效果进行追踪。

四、外科大手术病例,要争论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预防术后患者可能消失的护理并发症。

五、对死亡病例的护理争论,必需在患者死亡一月内进行(特别病例准时争论),并请护理部人员参与。

参与抢救的护士,要汇报抢救的经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就抢救协作、病情观看、基础护理、护理记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病例争论应做好记录,争论资料归于业务技术管理档案中。

外科疑难危重病例争论范文第2篇1. 懂得基本抢救学问2. 高效沟通力量3. 培育敏锐的观看力4. 具备丰富的医疗阅历5. 系统化的治疗流程6. 大胆创新精神7. 团结协作精神8. 不断学习进步9. 坚持医学伦理和人道主义外科疑难危重病例争论范文第3篇患者的顽强医护的关怀患者与医护的合作最终的成功结语病例分析:论文写作技巧:结语:外科疑难危重病例争论范文第4篇一、消失疑难病例随时进行病例争论,由科主任主持。

二、由科室主任确认病例争论时间、参与人员,并负责协调院内、外疑难病例争论。

三、参与争论的医师必需亲自查看病人,主管医师必需将病历相关资料预备齐全、汇报病历。

四、从解决现存诊疗中的疑难问题入手进行全程争论,争论后的一天内,由主管住院医师完成争论记录的整理,整理后的争论记录由科主任打算记入病历中的部分。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一、前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是医疗机构对疑难、危重病例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研究的一种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合作,提高医疗救治水平,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二、制度内容1. 讨论范围(1)疑难病例:指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的病例。

(2)危重病例: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立即进行救治的病例。

2. 讨论频率(1)疑难病例:每月至少组织1次讨论。

(2)危重病例:每周至少组织1次讨论。

3. 讨论形式(1)病例汇报:由经治医师汇报病例,包括病例摘要、诊断、治疗经过、治疗效果等。

(2)多学科会诊:邀请相关专业医师参与讨论,提供专业建议。

(3)专家点评:邀请资深专家对病例进行点评,分析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4. 讨论流程(1)病例筛选:由各临床科室提出疑难、危重病例,报请医务科审核。

(2)病例准备:经治医师准备病例资料,包括病历、检查、检验结果等。

(3)讨论安排:医务科负责组织讨论,确定讨论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4)讨论过程:按照病例汇报、多学科会诊、专家点评的顺序进行。

(5)讨论记录:讨论过程中,由专人记录讨论内容,包括病例分析、诊断、治疗方案等。

5. 讨论结果(1)形成共识:讨论结束后,形成一致意见,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2)后续跟进:对讨论结果进行跟踪,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6. 讨论效果评估(1)病例好转率:对讨论后病例的好转情况进行统计,评估讨论效果。

(2)患者满意度:对参与讨论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讨论制度的认可程度。

三、组织与管理1. 组织结构(1)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工作。

(2)临床科室:负责提出病例,参与讨论,执行讨论结果。

(3)相关辅助科室:提供技术支持,参与讨论。

2. 管理措施(1)加强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讨论水平。

(2)完善制度:不断修订和完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一、引言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是指在医院内建立一种特定的制度和流程,旨在通过团队讨论和专家互动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分析病例,提出诊断方案并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目的和意义1. 提高诊断准确率:通过多学科的集体智慧,各专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分析病情,提高对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准确率。

2. 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在讨论过程中,不同专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病例的实际情况,提出治疗方案并保证治疗的科学性。

3. 促进专家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讨论,可以建立起医院内各个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提高合作效率。

4. 培养和培训人才:医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可以培养和培训医疗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具体步骤1. 病例申报:医疗团队需要将疑难危重病例的基本情况以书面形式申报给相关管理部门,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已做检查和治疗情况等,以便进行统计和备案。

2. 病例筛选:由专家组成的病例筛选委员会负责对申报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筛选,选取具有代表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

3. 讨论形式: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学术会议、病例讨论组、网络讨论等,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确定最适合的形式。

4. 讨论内容:讨论应包括病例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问题等。

各专家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通过交流和讨论达成共识。

5. 汇报和总结:在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人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医疗方案,将方案反馈给医疗团队,以便进行后续治疗。

四、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1. 问题一:参与人员不积极解决对策:通过宣传教育和奖励机制来提高医务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参与讨论对自身和患者的重要意义。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模板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模板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模板一、目的为提高我院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提高疑难危重病例的救治水平。

二、讨论范围1. 入院3天内不能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的患者。

2. 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的患者。

3. 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患者。

4. 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的患者。

三、讨论组织1. 科室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室定期举行,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参加讨论成员中至少有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 跨科室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相关科室科主任共同提出,经医务部同意,由医务部召集举行。

3. 院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医务部定期组织,全院各相关专业科室参与。

四、讨论程序1. 病例提交:遇到疑难危重病例,经治医师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并提交病例资料。

2. 确定讨论时间:科主任根据病例情况确定讨论时间,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准备。

3. 病例准备:负责主治的治疗组应尽可能全面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的资料,必要时提前将有关病例资料整理成书面病情摘要,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

4. 讨论会议:(1) 经管医师简要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重点阐述当前治疗方案及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变化。

(2) 参加专家对患者病历、当前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及针对病情的可行性诊治方案进行讨论。

(3) 讨论会主持者归纳总结,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并结合讨论结果制定下一步诊治方案。

五、讨论记录与反馈1. 讨论会应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讨论过程、专家意见及最终诊治方案等。

2. 讨论记录由科主任签字确认,并纳入患者病历。

3. 科主任负责将讨论结果及时反馈给经治医师,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六、制度执行与监督1.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相关专业科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州市中心医院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科室: 胸外科沧州市中心医院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姓名:性别:女年龄:50岁科室:病案号:讨论曰期:主持人:专业技术职务:记录人: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主诉:呼吸困难20天病史:20天前收割后自觉呼吸略困难,无胸痛,无发热,遇冷空气后曾刺激引起咳嗽,咳少量黄痰。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晨起活动后加重。

既往:1997年行甲状腺瘤切除术。

查体:咽赤,淋巴结(-),心,肺,腹(-),双下肢无水肿。

辅查:1、肺功能:通气功能正常弥散功能低下(TLC 4.04 80.3% FRC 2.13 78.2% RV 2.13 71.4% TLCO SB (mmol/min/kpa)4.06 48.7% )2、支气管镜:隆突略增宽,支气管粘膜略苍白, 右肺上叶前段注生理盐水100毫升,回收55毫升白色透明液体。

肺泡灌洗病理回报:较多吞噬细胞,一些淋巴细胞,少许嗜酸粒及中性粒细胞。

肺泡灌洗液体液细胞学:分叶核细胞37 淋巴细胞42 单核细胞6 吞噬细胞15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亚群:总T细(CD3+)95 ;T抑制毒细胞(CD3+CD8+) 63;T辅助细胞(CD3+CD4+)29 ;Th/Ts(CD4/CD8)0.46 ;NK细胞(CD16+CD56+)3 ;总B细胞(CD19+)1。

肺泡灌洗液结核菌涂片、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一般细菌检查、细菌培养(-)3、血常规:白细胞5.6 中性粒3(53.5%)4、肿瘤系列:CEA 2.73 ; CA125 51.2 U/ml; NSE 13.34 ng/ml ; CY21-1 11.43 ng/ml5、肺CT 双肺弥漫性病变(支气管周围分布为主)该病人病史中有收割后出现呼吸困难的特点,CT上表现很明显的是,病灶沿支气管分布,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的炎症,而无支气管的狭窄截断,故首先应该明确是一个感染性疾病,这些病灶密度高,周围有晕症表现,初步诊断:还是象一个霉菌的感染,曲霉菌?片子很有特点,以前我也遇到过一例,病变主要位于支气管周围,支气管管壁增厚,老师们的诊断是COP,但那个病人也有过特殊物质接触史,我当时的考虑是过敏性肺炎。

疾病的诊断一般靠临床-病理-影像,我老师说那是很典型的COP,我不明白,但应用激素后肺部改变消失。

1.COP2.过敏性肺炎从CT上看呈两肺弥漫性分布的下比上相对较重的沿支气管分布的以管壁增厚及周围渗出性改变,结合病史考虑为炎性改变,初步考虑1ABPA ;2 过敏性肺炎,应排除肺泡细胞癌可能。

1.女50岁呼吸困难20天,无胸痛,无发热,遇冷空气后曾刺激引起咳嗽,咳少量黄痰。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晨起活动后加重。

2.1997年行甲状腺瘤切除术。

3.咽赤,淋巴结(-),心,肺,腹(-).4.辅查:1、肺功能:通气功能正常弥散功能低下;2、支气管镜:支气管粘膜略苍白。

肺泡灌洗液体液细胞学:分叶核细胞37 淋巴细胞42 单核细胞6 吞噬细胞15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亚群:总T细(CD3+)95 ;T抑制毒细胞(CD3+CD8+) 63;T 辅助细胞(CD3+CD4+)29 ;Th/Ts(CD4/CD8)0.46 ;NK细胞(CD16+CD56+);肺泡灌洗液细菌(-)。

5.肺CT :支气管气征、管壁增厚、周围渗出性明显,管腔通畅。

50岁,呼吸困难20天。

看来是急性起病,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结合肺功能分析,存在氧和障碍,单病人一般状态尚可,活动后气短。

说明呼吸膜轻微增厚(排除心脏及血液疾病),和CT表现相符合:中上肺野中内带,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肺结构没有明显破坏,肺泡灌洗液体液细胞学:分叶核细胞37 淋巴细胞42 单核细胞 6 吞噬细胞15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亚群:总T细(CD3+)95 ;T抑制毒细胞(CD3+CD8+) 63;T辅助细胞(CD3+CD4+)29 ;Th/Ts(CD4/CD8)0.46 ;NK细胞(CD16+CD56+)3 ;总B细胞(CD19+)1。

考虑淋巴增殖性疾病,结节病。

支持考虑肺部真菌感染1.50岁女性,收割后急性起病2.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3.肺功能检查示弥散功能低下,CT示支气管气征遇过几例接触稻谷后真菌感染,大部分是曲霉,也有酵母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与该例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还是病理学检查,纤支镜检查阳性率不高,建议做经皮肺穿刺。

感谢大家的积极讨论,患者入院后经过了全科病例讨论及进行了放射线阅片讨论。

诊治有了一个小的台阶进步,现将诊治情况小结如下:入院后结合患者病史、查体及辅查各项结果,经过病例讨论考虑:过敏性肺炎、COP、真菌感染、肺泡细胞癌不能除外。

向家属强烈建议行肺活检(经皮穿刺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但患者家属坚决拒绝行肺活检。

考虑过敏性肺炎改变可能性大,决定试行激素治疗。

至今日为激素治疗第三日(甲强龙40mg,Qd),患者今日自觉活动后呼吸困难较前缓解,进一步观察病情变化及激素治疗中。

沧州市中心医院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病案号:讨论曰期:主持人:专业技术职务:记录人: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病例摘要】患者女性,42岁,主因“右上肢无力1年3个月,加重伴眼睑有时下垂3月,发现前纵隔占位1月”入院。

患者1年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无力,尤以举手梳头时表现明显,下肢肌力稍减退,上台阶时感下肢乏力;自认为颈椎病发作,未行特殊治疗,不伴胸痛及胸闷憋气,无呼吸困难。

感症状加重并出现双眼复视,眼睑有时下垂3个月,可用力睁开,视力正常,并出现吞咽困难,咀嚼无力。

1月前到当地医院就诊,CT检查示“前纵隔占位”,考虑重症肌无力、胸腺瘤,给予溴化吡啶斯的明口服,每日90mg,症状较前减轻,但时有反复,加大剂量至180mg可缓解。

今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前纵隔占位,重症肌无力”收住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无长期发热史,精神、睡眠可,饮食、大小便正常,体重如常。

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姻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右上肢反复握拳后肌力稍减弱,余未见阳性体征。

入院后行完善各项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

肝肾功能正常。

肿瘤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癌抗原19-9、HCG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

肺功能正常范围。

胸片未见肺部活动性病变。

胸部CT:胸腺区主动脉弓旁偏左见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晰,最大层面约3.2×3.2cm病灶,增强扫描后病灶不均匀强化,诊断:“胸腺瘤”。

腹部B超未见异常。

诊断:重症肌无力前纵隔占位胸腺瘤?【病例讨论】医师甲(胸外科住院医):患者主因“右上肢无力1年3个月,加重伴眼睑有时下垂3月,发现前纵隔占位1月”入院,首先考虑重症肌无力诊断:中年女性,右上肢无力伴眼睑下垂、复视、偶有吞咽咀嚼无力,口服溴比斯的明症状可缓解,支持该诊断,可行氯化腾喜龙试验或单根纤维肌电图明确。

第二诊断前纵隔占位,性质待查:胸部CT示前纵隔内偏左侧肿物,约3.2×2.2cm 大小,边界清楚。

前纵隔占位诊断明确,性质考虑:(1)胸腺瘤:位于前纵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边界清楚,增长较慢,依据患者肌无力临床表现及CT表现,首先考虑该类疾病,手术后病理鉴别。

(2)胸腺癌:位于前纵隔,为原发于胸腺的恶性肿瘤。

患者前纵隔内占位边界清楚,且胸腺癌极少伴随肌无力症状,似不支持。

术后病理明确。

(3)畸胎瘤:多位于前纵隔,皮样囊肿为囊性,常混有骨骼、肌肉等组织,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无肌无力症状,故暂不考虑该诊断。

患者重症肌无力伴前纵隔占位,完善各项检查后行手术切除。

医师乙(胸外科主治医师):同意医师甲对患者诊断的分析,此患者手术指证明确。

重症肌无力患者易于在围手术期出现危象,主要包括肌无力危象和胆碱能危象,因此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术前准备十分重要。

综合文献报告和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手术时机的选择应考虑如下情况:1. 重症肌无力病人随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症状的严重程度可有起伏,故手术应选择在病人症状最轻,服药量最少时进行。

2. 病期越长术后反应越差,故重症肌无力病人一经确诊,应尽可能早地施行手术治疗。

结合本患者病史1年3月,症状较轻,药物控制满意,为良好的手术时机,宜尽早手术。

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的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 合理选用术后抗生素、镇痛药等药物应用方面,避免使用影响神经肌肉兴奋传导、降低肌细胞膜兴奋性或抑制呼吸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2. 手术中、后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胆碱酯酶抑制剂控制症状,剂量以控制症状为目的。

3.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胆碱能或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如影响呼吸肌,积极予机械通气支持。

医师丙(胸外科主任医师):同意前面两位医师对患者诊断和治疗原则的分析。

重症肌无力是典型特异性自身抗体介导、T细胞依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胸腺瘤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约10-3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有胸腺瘤,同时胸腺瘤患者中越30%存在肌无力症状。

重症肌无力的分型临床上常用Osserman分型,具体如下:Ⅰ型:只有眼肌的症状和体征,无死亡率;Ⅱa型:轻度全身肌无力,发作慢,常累及眼肌,逐渐影响骨骼肌及延髓肌。

无呼吸困难,对药物反应好,死亡率低;Ⅱb型:中度全身肌无力,累及延髓肌,呼吸尚好,对药物反应差,死亡率低;Ⅲ型:急性爆发性发作,早期累及呼吸肌,延髓和骨骼肌受损严重,对药物反应差,但死亡率低;Ⅳ型:后期严重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最少在Ⅰ型或Ⅱ型症状出现2年后才达到此程度,可逐渐或突发,对药物反应差,预后差。

患者属于Osserman分型第Ⅱa型,宜及早治疗。

自1936年Blalock医生首先有意识地将胸腺切除法应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了胸腺切除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价值。

1977年,Jaretzki发现纵隔和颈部区域脂肪组织中存在异位的胸腺组织。

胸腺瘤32%伴有周围局部组织侵犯,常规胸腺切除后,有15%出现复发,3%出现远处转移。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重症肌无力都应作胸腺扩大切除术,即切除颈所有胸腺组织和前纵隔脂肪组织。

患者CT检查示前纵隔占位,结合重症肌无力症状,首先考虑胸腺瘤。

胸腺瘤与侵袭性胸腺瘤(旧称恶性胸腺瘤)在病理学角度无严格区别,病理学结果也不能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以肿瘤侵犯包膜或周围结构而确定。

胸腺瘤临床上多使用基于1978年Bergh的分期经Masaoka1981年改良的临床分期系统,即Bergh-Masaoka分期:Ⅰ期:肉眼见完整包膜,无镜下包膜外侵犯;Ⅱ期:镜下侵出包膜或肉眼见侵犯纵隔脂肪组织或纵隔胸膜;Ⅲ期:肉眼见侵犯邻近结构(如:心包、大血管或肺);Ⅳa期:胸膜腔播散(胸膜或心包转移);Ⅳb期:淋巴或血源转移,胸腔外播散(以骨转移最为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