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ppt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cf8bdb172ded630b1cb63d.png)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4
物理实验是对物理现象、运动规律的定
量的认识,当然离不开测量,但决不仅仅是
测量,还需从一定的理论出发,对测量数据
加以分析,归纳出有关结论。
它包含着:理论—实验方法—仪器选
择—测量—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环节,可
见物理实验包括测量,但物理实验决不是单
纯的测量。
2019-10-13
一步。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12
教学实验是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 目的。其目标不在于探索,而在于培养学 生未来进行探索的基本能力。教学实验都 是理想化了的,排除了次要干扰因素,经 过精心设计准备,是一定能成功的。尽管 如此,教学实验的地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教学实验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 任务。
I C
C
I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23
用压电传感器 测驾驶员座椅的 受力分布。
粮食烘干装置
I0
I
2019-10-13
传送带 待测粮食
待测粮食的含水量与
反射光强 I 有关
感谢你的欣赏
24
干涉计量法:现代精密计量的基础。
待测平面
待测平面
平晶
平晶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从而分别获得1929年和1937年的诺贝尔物理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9
学奖。
物理伟人爱因斯坦曾称这是照亮 我们最难解开物理学之谜的第一 缕微弱的光。并提名德布罗意获 诺贝尔奖。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10
1895年伦琴在实验上发现了新的电磁辐射, 并称其为X射线(它是由高速电子轰击重元素靶 而产生的波长在nm量级的电磁辐射)。 X射线 的发现进一步推动气体中电传导的研究。 J.J 汤姆逊说明了被X射线照射的气体具有导电性是 由于X射线引起分子电离而使气体带有电荷。这 给劳伦茨创立电子论提供了实验基础。而电子 理论又给Zeeman效应,即光谱线在磁场中会分 裂,这一事实以理论解释。这一连串的事实关 系表明了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和20相19-1互0-13激励而共同推进感谢你物的欣理赏 学发展的进程。 11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PPT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f816bbc77da26925c5b041.png)
相对误差(E) =
绝对误差 真值
× 100%
2.1.2.误差及其分类
1.测量值的误差: 测量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 相对误差表示。 绝对误差(∆)=测量值(x)-真值(X)
相对误差(E) =
绝对误差 真值
× 100%
2.误差的种类
分析误差产生的性质,可将误差分为系统 误差和随机误差。 (1)系统误差:在等精度条件下,对同一量 进行多次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正负总保 持不变或以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分量,称为系统误差,其特点是它具有确 定性。
B2
3
∆仪的计算
如电表等仪表 ∆仪=量程×准确度等级% ½的最小刻度(如直尺) 直接给出(如游标卡尺)
2.3.5 合成不确定度及其不确定度的 传递
1、合成 2 2 ① 多次测量 U ( x) = U A ( x) + U B 2 ( x) ② 单次测量
U ( x) = U ( x) + U ( x)
4、测量结果的表示
x = x ± U ( x)(单位)(P = 0.683)
单次测量结果同上:
x = x ± U ( x)(单位)(P = 0.683)
注意: 注意:
x
x
与 i 有效数字位数一致或多取一位。 与U(x)的末位数字一定要对齐。如:
x
U ( g ) = U r • g = 0.00076 × 9.810 = 0.0075 ≈ 0.008 ( ms −2 )
2) 乘除运算:
积(商)的有效数字位数与有效数字位数 最小者相同。 如:834.5×23.9=19944.55=1.99× 10 4 2569.4÷19.5=131.7641…=132
3)乘方、开方及对数运算: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件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9699c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6.png)
案例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原理
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作用力越 大,加速度越大。通过测量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案例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小车、滑轮、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计时器、尺子、重物等。
2. 将尺子固定在墙上,让重物从尺子顶端自由下落。
案例一:测量重力加速度
3. 使用计时器记录重物下落的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 出重力加速度的值,并与其他已知值 进行比较,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4.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 。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图表绘制,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探讨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误差分析
对实验中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评估误差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论与建议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实验原理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时,会产生加强或减弱的现象,形成明 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案例三:光的干涉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激光器、分束器、反射镜 、光屏等。
2. 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分束器分成两束相干 光波。
案例三:光的干涉实验
1
3. 让两束光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并观察干涉现 象。
防止机械伤害
在使用机械设备或进行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大学物理实验课绪论ppt课件
![大学物理实验课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c98cd67cd184254a3535b2.png)
实验可以发现新事实,实验结果可以为 理论的建立提供依据
伽利略的单摆实验和斜面实验为研究力学规律提 供了重要依据,库仑通过滑板实验提出了摩擦定律, 胡克的弹性实验、玻意耳的空气压缩实验、波雷里的 表面张力实验为物理学提供了新事实和新规律。
实验又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重要判据
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是相辅相成的,规律、公式是否正确必须
2.实验操作
课堂实验操作时,应根据实验的步骤和要求认真进行调 试、仔细观察和测量有关的物理量。
课堂实验可分为:①仪器的安装和调试;②观测(在明 确了实验目的和测量内容步骤并能正确使用仪器后可 进行正式观测);③记录(记录的内容:日期、时间、 地点、仪器及其编号、简图、简单过程、原始数据、 有关现象、随时发现的问题等,记录不得用铅笔); ④仪器还原(将其恢复到实验以前的状态)。
5. 物理实验报告要求每次实验课测完数据后立刻处理数 据并且当堂上交,所以大家必须提前写好预习报告 画好表格,否则无法在上课时间内完成!
6. 实验考试 平时的5份报告占总成绩50%, 1次设计性实验(考试实验)报告现场完成并上交,占 总成绩50%;
规定:无故缺做1个或以上实验者并且不补做,期末总 成绩直接记为0分;
每一次实验课包括课前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 个环节
1.课前预习 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预习 。预习时 应仔细阅读实验教材,着重理解实验原理,明 确实验的大体步骤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预习 时要求写出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的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 (包括公式及各量的物理意义、原理图、线路 图或光路图等)。
自组电桥测电流表内阻(303房间)学号尾 数双数学生做
本学期实验项目和进度安排
选李良国老师的同学:
第1周周六 第3周周六 第7周周六 第8周周六
伽利略的单摆实验和斜面实验为研究力学规律提 供了重要依据,库仑通过滑板实验提出了摩擦定律, 胡克的弹性实验、玻意耳的空气压缩实验、波雷里的 表面张力实验为物理学提供了新事实和新规律。
实验又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重要判据
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是相辅相成的,规律、公式是否正确必须
2.实验操作
课堂实验操作时,应根据实验的步骤和要求认真进行调 试、仔细观察和测量有关的物理量。
课堂实验可分为:①仪器的安装和调试;②观测(在明 确了实验目的和测量内容步骤并能正确使用仪器后可 进行正式观测);③记录(记录的内容:日期、时间、 地点、仪器及其编号、简图、简单过程、原始数据、 有关现象、随时发现的问题等,记录不得用铅笔); ④仪器还原(将其恢复到实验以前的状态)。
5. 物理实验报告要求每次实验课测完数据后立刻处理数 据并且当堂上交,所以大家必须提前写好预习报告 画好表格,否则无法在上课时间内完成!
6. 实验考试 平时的5份报告占总成绩50%, 1次设计性实验(考试实验)报告现场完成并上交,占 总成绩50%;
规定:无故缺做1个或以上实验者并且不补做,期末总 成绩直接记为0分;
每一次实验课包括课前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 个环节
1.课前预习 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预习 。预习时 应仔细阅读实验教材,着重理解实验原理,明 确实验的大体步骤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预习 时要求写出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的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 (包括公式及各量的物理意义、原理图、线路 图或光路图等)。
自组电桥测电流表内阻(303房间)学号尾 数双数学生做
本学期实验项目和进度安排
选李良国老师的同学:
第1周周六 第3周周六 第7周周六 第8周周六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不确定度)总结课件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不确定度)总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ccfd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5.png)
数据:
直径 D (mm)
12
四、 间接测量结果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设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式为: N=f (x ,y ,z……),
其中x ,y ,z为相互独立的直接测量量, N为 间接测量量 。
设x, y, z,的不确定度分别为△x 、 △y 、 △z , 它们必然影响间接测量结果,使N也有相应的 不确定度△N
改为N= (2.80±0.08) ×104cm
改为N= (10.7±0.2) cm
N= (10.651±0. 12) cm 改为N= (10.6±0.2) cm
29
例:用米尺测长方形边长,测得以下数据: (单位: cm) a=1.99; 2.02; 2.01; 2.00; 1.97; 2.00 b=5.57; 5.59; 5.55; 5.49; 5.48; 5.54 求:长方形面积S.
②乘除法 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诸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 相同。
③乘方,开方 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自变量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④对数
(1)自然对数的有效数字位数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 数相同。
例: Ln5.374=1.682
20
(2)以10为底的对数,其尾数的有效数字 位数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例: Lg15.0=1. 176
7
(2)多次测量 N趋于无穷时, 服从正态分布, 而进行有限次测量,一般服从t分布(学生分布)。
大学物理实验中n 的次数一般不大于10次 , 在5<n≤10时,作△A=Sx近似,置信概率p为0.95 或更大。所以作为简化计算, 可直接把Sx 的值当作 测量结果的总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A。
若n不在此范围或要求更高,用公 式(6)
⑤常数,π,e 等有效数字位数可认为是无限的。但一 般取比运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多的还多一位。
直径 D (mm)
12
四、 间接测量结果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设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式为: N=f (x ,y ,z……),
其中x ,y ,z为相互独立的直接测量量, N为 间接测量量 。
设x, y, z,的不确定度分别为△x 、 △y 、 △z , 它们必然影响间接测量结果,使N也有相应的 不确定度△N
改为N= (2.80±0.08) ×104cm
改为N= (10.7±0.2) cm
N= (10.651±0. 12) cm 改为N= (10.6±0.2) cm
29
例:用米尺测长方形边长,测得以下数据: (单位: cm) a=1.99; 2.02; 2.01; 2.00; 1.97; 2.00 b=5.57; 5.59; 5.55; 5.49; 5.48; 5.54 求:长方形面积S.
②乘除法 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诸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 相同。
③乘方,开方 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自变量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④对数
(1)自然对数的有效数字位数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 数相同。
例: Ln5.374=1.682
20
(2)以10为底的对数,其尾数的有效数字 位数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例: Lg15.0=1. 176
7
(2)多次测量 N趋于无穷时, 服从正态分布, 而进行有限次测量,一般服从t分布(学生分布)。
大学物理实验中n 的次数一般不大于10次 , 在5<n≤10时,作△A=Sx近似,置信概率p为0.95 或更大。所以作为简化计算, 可直接把Sx 的值当作 测量结果的总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A。
若n不在此范围或要求更高,用公 式(6)
⑤常数,π,e 等有效数字位数可认为是无限的。但一 般取比运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多的还多一位。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堂PPT)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aee87b915f804d2b16c1c5.png)
平时成绩=预习及操作成绩(60%)+报告成绩(40%)
.
4. 实验管理系统
【学生登录账号是学号,初始密码是学号。登录后务必 修改】关于实验预约系统如何使用,可登录网站。首页, 下载“致2017级同学-新学期重要通知及资料”查看附 件四。
.
5. 要求 【非常重要】 (1)第二周的周一(3月12日)9:00-17:00,各班班长、学习委员到物理实验
.
标准差的统计意义
.
不同标准差的比较
显然σ越小,测量值的分散范围越小,测量的精密度越高。
.
分布特点
1. 单峰性
p ( 0 ) 达到最大值
p(x)
2. 对称性
p(x)= p(x)
3. 有界性
x 3
x
0
4. 抵偿性:
1 n
x n i1 xi
0
.
测量列的标准差
lim n
1n ni1(xi
x)2
A类分量:单次测量不考虑。 B类分量:仪器不确定度为 0.004mm。
5.5mm +0.16mm +0.005mm =5.665mm
正确的测量结果:(5.665±0.004)mm
.
②由仪器的准确度等级获得:(针对电学实验仪器来说)
准 确 度 等 级 量 程
X 仪 =
100
准确度等级: 0.1、0.2、0.5、1.0、1.5、2.5、5.0
真)
【实验九】 分光计的调整和三
【实验五】多用电表的使用
棱镜顶角的测定
【实验十】用牛顿环测曲率半径
B类实验
【实验十一】 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十二】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实验十三】 用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电脑仿真) 【实验十四】 用光谱仪观测原子光谱 【实验十五】 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 【实验十六】 静电场的描绘 【实验十七】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
.
4. 实验管理系统
【学生登录账号是学号,初始密码是学号。登录后务必 修改】关于实验预约系统如何使用,可登录网站。首页, 下载“致2017级同学-新学期重要通知及资料”查看附 件四。
.
5. 要求 【非常重要】 (1)第二周的周一(3月12日)9:00-17:00,各班班长、学习委员到物理实验
.
标准差的统计意义
.
不同标准差的比较
显然σ越小,测量值的分散范围越小,测量的精密度越高。
.
分布特点
1. 单峰性
p ( 0 ) 达到最大值
p(x)
2. 对称性
p(x)= p(x)
3. 有界性
x 3
x
0
4. 抵偿性:
1 n
x n i1 xi
0
.
测量列的标准差
lim n
1n ni1(xi
x)2
A类分量:单次测量不考虑。 B类分量:仪器不确定度为 0.004mm。
5.5mm +0.16mm +0.005mm =5.665mm
正确的测量结果:(5.665±0.004)mm
.
②由仪器的准确度等级获得:(针对电学实验仪器来说)
准 确 度 等 级 量 程
X 仪 =
100
准确度等级: 0.1、0.2、0.5、1.0、1.5、2.5、5.0
真)
【实验九】 分光计的调整和三
【实验五】多用电表的使用
棱镜顶角的测定
【实验十】用牛顿环测曲率半径
B类实验
【实验十一】 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十二】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实验十三】 用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电脑仿真) 【实验十四】 用光谱仪观测原子光谱 【实验十五】 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 【实验十六】 静电场的描绘 【实验十七】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ppt课件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ac1833a45177232f60a2e4.png)
15
第二部分 实验数据的获取与评估
容以数章物这
。及据,理一
误的主实部
差测要验分
的量涉》讲
评、及教解
估处单材《
等理位第大
ppt课件.
内,、一学 16
§1-1 国际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SI)中,有7个基本单位:
长度:米(m)
时间:秒(s)
质量:千克(kg)
电流:安培(A)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1km 3______m 3
1 kg______μg
3 1 0 8P a _ _ _ _ _ _ G P a 300pF______F
1 s _ _ _ _ _ _ m s _ _ _ _ _ _ μ s _ _ _ _ _ _ n s
8 .9 1 0 3k g / m 3 _ _ _ _ _ _ g / c m 3
2. 每次实验课都必须提前预习,书写预习报告(实验名 称、目的、仪器、原理、数据记录表格),并写上姓 名、学号、班级、实验时间、教师姓名。实验原理中 写出简要的公式和图表。
3. 按照课表以及进度表及时到达实验室,由实验老师检 查预习报告。
4. 老师就该次实验讲解15~30min,然后学生分组操作。 将测量的数据以及计算的结果续写在预习报告上并上 交。报告要求简单明了,语言确切,工整整洁。
ppt课件.
7
六、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表进度表、分组
ppt课件.
8
六、实验课进度表
ppt课件.
9
六、实验课分组
15级电气自动化1.2.3班
ppt课件.
10
七、实验学生守则
准时到相应实验室,迟到者会酌情扣 分,最高为当次实验的30%;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绪论PPT课件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424f9887c24028905fc36f.png)
1、研究内容
与大学物理同属物理学,都是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的 形式与规律、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及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 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须依靠观察和实验。归根结 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 规律的发现都必须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并通过今后 的科学实验来证实。
3
2、物理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推动物理学自身的发展
3、 误差分类(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15
(1)随机误差—同一量在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
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产生原因:环境、仪器、人员的影响等。 特点:(a)测量次数不多情况下随机误差没有规律; (b)大量测量时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很多
服从正态分布(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曲线下 面积为1,曲线越窄,峰越高,随机误差越小。
13
二、 误差
1、误差的定义
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
NN测N真
N真是客观存在的但无法测得,因为测量与误差是形影不离的。
(1)绝对误差: NN测N真
(2)相对误差(百分误差)
EN10% 0N测N真10% 0
N真
N真
(3)结果表示:
N真N测N( 单位)
N
E 100%
N真
14
2、误差来源
(1) 仪器误差(不准确、有缺陷) (2) 环境误差(温度、振动、气流等;偏离环境要求) (3) 测量方法误差(方法的不完善、理论不严密) (4) 人员误差(感官能力的限制、不良习惯、操作不熟练)
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相辅相成。规律、公式是否正确必须经受实 践检验。只有经受住实验的检验,由实验所证实,才会得到公认。
●电磁场理论的提出与公认
库仑定律 高斯定律
与大学物理同属物理学,都是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的 形式与规律、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及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 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须依靠观察和实验。归根结 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 规律的发现都必须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并通过今后 的科学实验来证实。
3
2、物理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推动物理学自身的发展
3、 误差分类(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15
(1)随机误差—同一量在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
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产生原因:环境、仪器、人员的影响等。 特点:(a)测量次数不多情况下随机误差没有规律; (b)大量测量时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很多
服从正态分布(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曲线下 面积为1,曲线越窄,峰越高,随机误差越小。
13
二、 误差
1、误差的定义
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
NN测N真
N真是客观存在的但无法测得,因为测量与误差是形影不离的。
(1)绝对误差: NN测N真
(2)相对误差(百分误差)
EN10% 0N测N真10% 0
N真
N真
(3)结果表示:
N真N测N( 单位)
N
E 100%
N真
14
2、误差来源
(1) 仪器误差(不准确、有缺陷) (2) 环境误差(温度、振动、气流等;偏离环境要求) (3) 测量方法误差(方法的不完善、理论不严密) (4) 人员误差(感官能力的限制、不良习惯、操作不熟练)
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相辅相成。规律、公式是否正确必须经受实 践检验。只有经受住实验的检验,由实验所证实,才会得到公认。
●电磁场理论的提出与公认
库仑定律 高斯定律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精品PPT课件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00eeb2ddccda38376baff3.png)
⑤、⑥、⑦、⑧要详细写。 关于详细要求的说明,请参阅讲义。
第一章 概述
§3 本课程的教学程序及有关问题的说明
➢ 关于实验报告的收发 每次上实验课,交上一次实验的实验报 告,迟交要扣分 注意:必须将教师签过字的原始数据表 同时上交,否则不予认可二 3次不交实验报告学生不得参加期末考 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与处理方法 第三章 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与要求
第一章 概述
§1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与作用
一、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实验是对自然的积极探索 其作用具体体现在: ➢ 通过发现新现象,推动物理理论的发展 ➢ 检验和修正物理理论
二、物理实验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有力工具
第一章 概述
§2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三、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几个表现: ➢ 有强烈的求知欲。 ➢ 在科学思维的基础上独立观察思考,培养
创新意识。
➢ 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坚韧不拔的苦干精 神。
第一章 概述
§2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四、教学中的几点具体要求:
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熟悉本课程的基本程序并按要求执行; 掌握物理实验基本测量方法; 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实验数据,能够撰写完整 规范的科学实验报告; 了解误差与不确定度、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和 处理方法,并能适当应用于数据处理过程。
如:用卡尺测长度
间接测量: 利用一定的函数关系由一个或几个直
每次最后做完实验的两个同学还要完成清扫实验
室的任务,经教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第一章 概述
§3 本课程的教学程序及有关问题的说明
四、实验报告撰写规范
➢ 一份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章 概述
§3 本课程的教学程序及有关问题的说明
➢ 关于实验报告的收发 每次上实验课,交上一次实验的实验报 告,迟交要扣分 注意:必须将教师签过字的原始数据表 同时上交,否则不予认可二 3次不交实验报告学生不得参加期末考 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与处理方法 第三章 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与要求
第一章 概述
§1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与作用
一、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实验是对自然的积极探索 其作用具体体现在: ➢ 通过发现新现象,推动物理理论的发展 ➢ 检验和修正物理理论
二、物理实验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有力工具
第一章 概述
§2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三、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几个表现: ➢ 有强烈的求知欲。 ➢ 在科学思维的基础上独立观察思考,培养
创新意识。
➢ 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坚韧不拔的苦干精 神。
第一章 概述
§2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四、教学中的几点具体要求:
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熟悉本课程的基本程序并按要求执行; 掌握物理实验基本测量方法; 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实验数据,能够撰写完整 规范的科学实验报告; 了解误差与不确定度、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和 处理方法,并能适当应用于数据处理过程。
如:用卡尺测长度
间接测量: 利用一定的函数关系由一个或几个直
每次最后做完实验的两个同学还要完成清扫实验
室的任务,经教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第一章 概述
§3 本课程的教学程序及有关问题的说明
四、实验报告撰写规范
➢ 一份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 =123.2 0.6米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1.2320.006102米
它所表示的含义是:x的值在122.6米到123.8米之间。
它的置信度是68.3%
.
13
测量值 x
进位原则: 四舍六入五凑偶
.
14
直接测量值的单次测量
• 测量值表示: x x
.
15
直接测量值的多次测量
• 测量值表示:x
.
21
例1:有效数字的取舍
10.76532取四位有效数字为 10.76
例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测量结果
X=(0.012780+0.000835)cm
X=(0.0128+0.0009)
=(1.28+0.09) ×10-2cm
.
22
例3:有效数字运算 161 .35 2 2151 1000 10014141010000100
加减运算
乘除运算
12.34 +) 2.3574
14.6974
结果为14. 70
22222 ×) 111
22222 22222 22222
2466642
. 结果为2.47×106
11
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
xx(单 位 ) x
测量值: x
误差: x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误差
间接测量误差
单次
测量
X=X1
多次 测量
单次
测量
X=f(A、 B、
C、…)
多次 测量
单次 测量
的 . 误差
多次 测量
的 误差
单次 测量 的 误差
多次 测量 的 误12差
测量结果
x x x
测量结果的三个要素:
x 1、测量值: 它的末位应与误差位对齐。
2、测量误差: x 误差只取一位。
3、单位:无单位的量不能称其为物理量。
x 例如: =123.156米 x =0.52米
.
10
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①可靠数字与可靠数字进行四则运算时,其结果仍为可 靠数字; ②有可疑数字参加的四则运算,其所得结果均为可疑数字;
③在运算的最后结果中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其余可疑 数字,应根据尾数四舍六入五凑偶法则处理。
如 :4.535取三位有效数字为4.54,13.505取四位有效数字为 13.50。
误差=测量值-真值
表示为: xxx0
绝对误差可以比较不同仪器测量同一物理量的准确度
的高低。 相对误差E:
E x 100% x0
相对误差可以比较不同被测物理量的测量的准确度的高低。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之间的.关系是 : xx0 E7
四、算术平均值:被测量的真值是一个理想概念,一
般说来真值是不知道的,在实际测量中常用被测量的实际 值或算术平均值代替真值,称为 约定真值。
(2)培养与提高同学的实践与动手能力 。
(3)培养与提高同学的科学实验素养。
.
4
2、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1)实验预习 :认真阅读教材,填写实验报告相 关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 容、注意事项等。
(2)实验操作 :是实验课的重点。根据老师上课 的具体要求而定。
(3) 实验报告 :是实验工作的总结,要用简明的
1 n
n i 1
xi
.
16
间接测量值的多次测量
• 测量值表示: Xf(A,B,C......)
.
17
测量误差
x
误差只保留一位,采取宁大勿小 原则,只进不舍。
.
18
直接测量误差(单次)
单次测量的误差即标准仪器误差:
x
仪
仪 3
.
19
直接测量误差(多次)
(1)测量值的标准误差:
Vi 2 n(n 1)
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方法不同,测量分为直接测 量和间接测量 。
1、直接测量:由仪器或量具可以直接进行读数 的测量。
2、间接测量:借助函数关系式用直接测量的结
果计算出所要求的物理量。如: R d 2
.
4L 6
二、真值:物理量所具有的客观的真实数值。
三、误差:测量结果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 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这种差值称为测量 值的测量误差,或称测量值的绝对误差。
用△仪表示。
仪器的标准误差: 仪
它们的关系: 仪 仪
3.
9
六、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有效数字:仪器、仪表上直接读得的可靠数字和 最后一位估计得到的可疑数字记录下的这些数字 通称为有效数字。如图:
它的记录结果为13.4mm ,有三位有效数字 。
2、有效数字的科学计数法:
例如,38.30g=3.830×10-2kg=3.830×104mg,
大学物理实验
绪论课
1
上课时间:135分钟,例:10:00—12:15 上课地点:理学院一、二、三楼
课后作业: 实验报告册绪论课作业及下次实验 的预习报告
在下次上实验课时都交给任课老师
.
2
.
3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
1、物理实验课的目的和任务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 理量的测 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x x x x 设 1, 2…, n为某量 的n次重复测量值,该测量列的
算术平均值 为:
n
xi
x i1 n
.
8
五Hale Waihona Puke 误差的分类:(1)理论(方法)误差
(2)仪器误差
(3)环境误差
(4)个人误差
以下重点讲述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就是指在正确使用仪器的条件下,单次
测量所得的结果的最大误差,称为最大仪器误差
=0.10×10000+100 =0.10×104 +100 = 0.11×104
.
23
例4:求以下间接测量值的标准误差和相对误差,并把结果写成标准
形式(其中:给出的各直接测量量的误差为最大仪器误差)
Y=A+B,其中A=(100.50.2)cm,B=(20.30.5)cm
【解】 有效数字运算:A+B=120.8 cm
形式将实验工作完整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实验报
告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矩、结果正确、
讨论认真。应养成实验完后尽早写出实验报告的习
惯,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5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几个概念:
一、测量:将被测的物理量与规定作为标准单位 的同类物理量(或称为标准量)通过一定方法进 行比较,其倍数即为被测物理量的测量值。
标准误差的计算: △A=0.2cm;△B=0.5cm
(2)仪器的标准误差: 仪
仪 3
比较 和 仪 的大小,保留大者。
.
20
间接测量量的标准误差
设函数关系式 : f , ,C ,
间接测量的标准误差为:
A f 2
2 f 2
2 C f 2
2
C
相对误差:
E= N f 2 fA 2 f 2 fB 2 C f 2 f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