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复习一:通假字

合集下载

文言知识点通假字(必备8篇)

文言知识点通假字(必备8篇)

文言知识点通假字(必备8篇)文言知识点通假字(1)通假字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1、七年级七上: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

(《童趣》)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论语》十则》)尊君在不 “不”通“否”。

(《与陈太丘友期》)七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伤仲永》)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满坐寂然 “坐”通“座”(《口技》)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两小儿辩日》)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2、八年级八上: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右手攀右趾 “攀”通“扳”,往里拉。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选贤与能 “与(ju)”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a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略无阙处 “阙”通“缺” (《三峡》)八下: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

(《马说》)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 “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岳阳楼记》)3、九年级九上: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强迫去守边。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肩执锐 “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图。

(《陈涉世家》)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筹划。

轻寡人与 “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

文言文专项复习一通假字

文言文专项复习一通假字

第一课通假字1、曲突徙薪【东汉】班固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 更加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居共救之,幸亏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街坊,.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者亡恩情,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说其意思(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2、解说文中加点的字词(1) 过()(2)突()(3)更()(4) 应()(5)录()(6)使()3、以下句中的“而”与“主人乃寤而请之”的“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康肃笑而遣之B.广起,夺而杀尉C.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D.城入赵而壁留秦4、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者,且有火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曲突徙薪” 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照译文】有一个拜见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聚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否则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缄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真失火,街坊们一起来救火,幸亏把火息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菜,酬谢街坊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他的依据功绩挨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58个通假字归纳

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58个通假字归纳

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58个通假字归纳导读: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58个通假字归纳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7、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通假字 教用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通假字 教用

3因击沛公于坐


4芳菲菲其弥章。 5举酒属客 6合从缔交
悯 猝 座 彰 嘱 纵
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8君子生非异也,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0或师焉,或不焉 11府吏见丁宁 12北冥有鱼
曝 性 熟 否 叮咛 溟
13曹军不能抵当。 14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
至于古今字,不论是为本字造今字,还是 为借字造今字,大都是由字形演变而来。因为它 们大都有本字可寻,而且古今是相对的,谁先谁 后有的也不易查清,所以也列入通假字一类中来, 不另述古今通假了。
通假字和古今字,一般都写成 “×”通 “×”,前边是通假字或古字,后边是本字或今 字。读时,通假字读本字字音,古今字读今字音。 例如:“趣”通“促”,“趣”读cù,不读q ù; “县”通“悬”,“县”读xuán,不读xi án,等 等。
二、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 种情况:
1、读音完全相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庭”通 “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 “倍”通“背 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 “与”与“欤” 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尊”通“樽”

2、 声母相同。
“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劝学》) “有”通“又” “要”通“邀”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韵母相同。
“乡”通“向”, 先前
举酒属客 “属”通“嘱”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通“影”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从”通“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4.《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5.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七年级下册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2.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3.对镜帖花黄(“帖”通“贴”).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5.满坐寂然(“坐”通“座”)..6.止有剩骨(“止”通“只”).八年级上册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5.选贤与能(“与”通“举”).6.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7.略无阙处(“阙”通“缺”).八年级下册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4.才美不外见.(“见”同“现”)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6.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7.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8.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9.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10.恶能无纪.(“纪”通“记”,记录,记载)九年级上册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5.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8.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9.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九年级下册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2.知而不争.(“争”通“诤”,谏诤,规劝)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5.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6.亲戚畔之(“畔”通“叛”).7.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9.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10.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15.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16.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17.始一反焉(“反”通“返”).18.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19.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20.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21.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通假字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通假字

通 ,含义: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通 ,含义: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通 ,含义: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通 ,含义: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含义: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含义:

<14>《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必修1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 3.归通馈,赠送。 4. 匪通“非”,不是。 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 6.无通毋,不要。 7.于通吁,表感叹。 8.说通脱,解脱。 9.泮通畔,边,岸。
第四|、音近形异 例1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还huán——旋xuán
例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quē——缺què
例2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要yào——邀yāo
第五、音异形似 例21: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被bèi——披pī
文言文复习
考点解说:
理解常见实词 理解常见虚词 理解常见句式 理解并翻译句子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一、什么是通假字?
例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 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
“逝”跟音同(shì)形似的“誓”字相通; “女”跟字音(nû——rû)相近、字形相似的“汝” 字相通。
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例4: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 被——披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3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考向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通假字辨识“3方法”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字音分析法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该通假字的意思。

(1)增加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声旁增加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共”,通“供”,意思是“供给”;“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中的“采”,通“彩”,意思是“光彩,色彩”。

(2)更换形旁,找出本字。

在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换而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通假字更换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中的“振”,通“震”,意思是“惧怕”;“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中的“还”,通“环”,意思是“环绕”。

(3)取消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

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庭”,通“廷”,意思是“朝廷”。

通假字复习-新人教..

通假字复习-新人教..

同“挥”;指挥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同“拣”;挑选,选 拔
10、距关,毋内诸侯。
同“暮”;日落的时候,晚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上
12、距关,毋内诸侯。
同“纳” 接纳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通“擒”捕捉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3、大军卻,离城三里止营。
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 亲
2、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班” “斑” 头发 花白
同“杯” 酒器
4、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背叛,忘 同“披”;记覆盖在肩背

6、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7、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同“遍”遍及,普遍
8、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9、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同“傧”;迎接客人的 人
通“才”;刚刚
1、屈平既绌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5、盖亦反其本矣。 6、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7、秦王还柱而走。 8、麾众拥豪民马前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距关,毋内诸侯。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12、距关,毋内诸侯。
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 “早” )
通假字的类型:
一、双声通假 二、叠韵通假 三、同音通假
四、形近通假
一、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1、孰为汝多智乎 ? (“为” 通
“ 谓”)
2、没死以闻
(“没”通“冒”)
3、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县”通 4、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悬物”)力必屈。

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

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

坚明约束者也 3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37.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缶
38.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彩
39.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拒 纳
40.张良出,要项伯

41.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4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也 早
4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 臣有郤
文言文复习之一
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智
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否
或不焉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缭
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9.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13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2.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 又
余年矣
133.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

134.子婴立,遂不寤

135.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 136.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

意于海内

137.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 其救败非也

138.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 弼
擂 俊 慧 昂 暇 悟肢 熟 纵熟
通假字之一——同音通假
1.廉将军…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屎
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 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4.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2025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偏义复词课件

2025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偏义复词课件

“属”通“嘱”
2、去掉偏旁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代替“才”
② 拜送于庭
“庭”代替“廷”
3、更换偏旁
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绌”通“黜”,罢免,革除
②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振”通“赈”,赈济
通假字的判断方法:
一、联想同音字
1.山川相缪。 (缪,通“缭”,盘绕,环绕。)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1.
练一练: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②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③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
文言实词的特点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 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 动宾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 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示例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
(供)
乏困。
②失其所与,不知。
(智)
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 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 出本字。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贴)
②距关,毋内诸侯。
(拒)
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 ①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

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2019年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一)

2019年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一)

2019年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一)
史上最全的文言文通假字汇总1共通供,供给2阙通缺,侵损3说通悦,心服4知通智,聪明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风
①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意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六魏军两座军营。
②(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
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
2025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3、偏义复词
2、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知识网络】
4、古今异义


本字


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通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在解释通假字时我们一般用“通”来表示,如“A通B”。
分组讨论,找出辨别通假字的方法
积累常用通假字
依据字音推断
依据字形推断



①五万兵难卒合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仓促
积累常用通假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②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
课本复习:
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涂( )有饿莩而不知发。某所,而( )母立于兹 。王必无人,臣愿奉( )璧往使。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文中的通假字有:傍——旁 不——否 嘿——默 息——熄 坐——座 乡——向 亡——无 寤——悟
1.(2020·当阳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202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通假字》教学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通假字》教学课件

2.阅读下面文段,试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建元六年,安国(指传主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 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 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 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 许和亲。
劳。(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有删改)
①反同返,返回 ②第一个“坐”同座,座位 ③女同汝,你

采同彩,彩色
⑤振同赈,赈济
四、微积累
1.“反”通“返”,返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说”通“悦”,高兴
秦王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坐”通“座”,座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因击沛公于坐。
通假字
2023年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通假字
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通用;假:借代。 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 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如《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要”通“邀”,邀 请。“要”为通假字,“邀”为本字。
通 假 字 成 因
通 假 字 类 别
辨 识 方 法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22.“亡”通“无”,没有什么。 法令亡常。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23.无”通“毋”,不要。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 (3)硕鼠硕鼠,无食我麦!(《诗经·硕鼠》) (4)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6)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文言文50个通假字80个古今异义+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50个通假字80个古今异义+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今义:蚕丝;像丝的物品
(竹)古义:指指管管乐乐器器 今义:竹子
12.亭亭净植(《爱莲说》)
古义:竖竖立立
今义:栽种
13.以其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活板》)
古义:覆覆盖盖
今义:向外透,往上升
第3组 八年级(上册)
14.或王命急宣(《三峡》)
古义:有有时时
今义:或许;也许;或者
15.至于夏水襄陵(《三峡》)
56.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古义:指指祭祭祀祀用用的的纯纯色色全全体体牲牲畜畜
今义:为为了了正正义义的的目目的的舍舍弃弃自自己己的的生生命命
57.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古义:虚虚夸夸,夸大 今义:增加
58.必以信(《曹刿论战》)
古义:实实情情
今义:信用;相信;书信
59.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古义:指指诉诉讼讼事事件件 今义:监狱;官司;罪案 60.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古义:诚诚,,诚诚实实。。这这里里指指诚诚心心 今义:感情 61.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古义:尽尽力力做做好好分分内内的的事事 今义:忠诚
第5组 九年级(上册) 32.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具具同俱俱,意思:全全、、皆皆 3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属同嘱嘱,意思:嘱嘱托托
第6组 九年级(下册) 34.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辟同避避,意思:躲躲避避 3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辩同辨,意思:辨辨别别 3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得得同德德,意思:感恩、感激 与同欤欤,意思:语气词
50.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古义:只只是是 今义:成直线的 5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古义:借借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52.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古义:热热水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文言文复习专题——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本文是关于文言文复习专题——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感谢您的阅读!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年末)"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15.忳郁邑余挓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16.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通“服”,保持)17.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19.椎床便大怒。

(椎,通“捶”,捶打)"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通"锤",兵器。

名词。

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20.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结实)21.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22.虽与府吏要。

(要,通“邀”,约)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24.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吾灵尚依旁汝也。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古义] 当中 / 夹杂着 [今义] 当中,名词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 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 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 “眼睛” 寡 现换用 “少” 足 现换用 “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今异义词
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 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 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必修1
《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变化。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小知不及大知 (2)零丁孤苦 (3)或师焉,或不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乃瞻衡宇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而征一国者 (8)夙遭闵凶; (9)常在床蓐 (10)云销雨霁 (11)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智”) (通“伶仃”)
(通“否”)焉
(通“途”) (通“横”) (通“斑”) (而,通“能”)
• 【答案】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 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通假字1、曲突徙薪【东汉】班固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者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1)过() (2)突() (3)更()(4)应() (5)录() (6)使()3、下列句中的“而”与“主人乃寤而请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康肃笑而遣之 B.广起,夺而杀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城入而壁留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者,且有火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曲突徙薪”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2.(1)拜访(2)烟囱(3)改变(4)理睬(5)邀请(6)假如3.B(都是承接关系。

A修饰关系;C转折关系;D并列关系)4.(1)不然将会有火灾隐患(2)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人按照功劳依次入座。

5.本篇寓言告诫人们,防患于未然比灾难发生以后的补救更为重要,即防灾重于救灾。

本文也讽刺了那种重救灾而轻视预防的愚蠢行为。

2、代为燕说齐【西汉】向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万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子。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愿子还视之()同()_____________(2)臣请献一朝之贾()同()_____________(3)齐王大说子()同()_____________2、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顾”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C.顾念蓄此劣物终无所用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代见齐王的过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

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瞅一眼,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

’伯乐于是就照着卖马人的话做了,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

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

”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

”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代,而且很喜欢他。

2.B(都是回头看的意思)3.(1)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

(2)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人替我前后周旋。

4.有才能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要像卖马人借助伯乐提高马的身价一样,要采取一些策略引起他人或社会对你的重视。

3、梁王婴觞诸侯【西汉】向梁王婴觞诸侯于台,酒酣,请鲁君举觞。

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

禹饮而甘①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②、和调五味而进之。

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闾须,南城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易牙乃煎敖燔炙()同()_____________(2)今主君之尊()同()_____________(3)可无戒与()同()_____________(4)梁王称善相属()同()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梁王婴觞诸侯于台觞() (2)鲁君兴兴()(3)和调五味而进之进() (4)绝旨酒绝()3、与“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中的“以”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 B.不赂者以.赂者丧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常以.身翼蔽沛公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用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禹饮而甘.之 B.昂.其值,居为其货 C.推南之威而远.之 D.后世必有味亡.其国者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就本文容而言,记录了鲁共公劝诫梁王不要因沉溺□、□、□、□之中而□□。

7、鲁共公在梁王宴会上的“择言”连用四个“后世必有”这样的句式,这是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梁惠王婴在台宴请各国诸侯。

酒兴正浓的时候,梁惠王向鲁共公敬酒。

鲁共公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坐席,正色道:“从前,舜的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

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

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

’齐桓公有一天夜里觉得肚子饿,想吃东西。

易牙就煎熬烧烤,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给他送上,齐桓公吃得很饱,一觉睡到天亮还不醒,醒了以后说:‘后代一定有因贪美味而使国家灭亡的。

’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发走了,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的。

’楚灵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洞庭,俯视方淮之水,觉得山水之乐可以使人忘记人之将死,于是楚王发誓不再登高游乐。

后来他说:‘后代一定有因为修高台、山坡、美池,而致使国家灭亡的。

’现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仪狄酿的美酒;桌上放的是易牙烹调出来的美味佳肴;您左边的白台,右边的闾须,都是南之威一样的美女;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强台一样的处所。

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够可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吗?”梁惠王听后连连称赞谏言非常之好。

2.(1)进酒,劝饮(2)起来(3)进献(4)断绝,戒除(5)甜,甘美(6)睡醒3.B(介词,因,因为。

A项连词,表承接;C项介词,凭;D项介词,用)4.A(A项是意动用法,以之为甘,译为“觉得酒味很甜美”。

其余项均为使动用法:使……昂,抬高;使……远,疏远;使……亡,丧失)5.(1)楚王登上荆台远望巫山,左边是洞庭,右边是蠡,俯视方淮水,惟觉山水之乐而忘记人之将死,于是在荆台上发誓不再登高游乐。

(2)在这四样中只要有一样,就足可以使他的国家灭亡。

现在您兼有这四样,能不加以警戒吗?6.酒、味、色、乐荒废朝政7.运用铺手法。

可以突出问题的严重性,以引起梁王的重视。

2.(1)仿效,装扮(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省略主语(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

省略介词“于”4.(1)状语后置句。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

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

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

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所在。

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4、黎丘丈人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於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於市,欲遇而刺杀之。

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

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