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2. 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B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3.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4.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5.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杰出人物是指( D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6.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C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7.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D )
A、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完全相同
B、社会的发展不受人思想和动机的影响
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8.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 )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9.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说明( B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C、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
D、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
10.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D )
A、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1. 社会存在是指( D )
A、社会管理体制
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
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2.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3.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D )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14.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B )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15. 生产关系是反映( A )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16.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C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17.社会形态是( B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18.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9.上层建筑是指( D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21. 社会改革是( C )
A、改变社会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政治制度
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D、改变人的思想观念
22.会革命根源于( D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23.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B )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
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
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
24.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B )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25. 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D )
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
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C、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6.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 D )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
C、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原理
D、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
28.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29.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30.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D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二、多项选择题
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CD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认为(ABC)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
3. 下列各项属于人类历史上典型的社会革命的类型的有( ABD )
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
B、20世纪中期以来的新技术革命
C、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
D、无产阶级推翻反动资产阶级的革命
4.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ABCD )
A、工人阶级
B、广大农民
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5.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CD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6. 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BC )
A、军队和法庭
B、哲学和宗教
C、艺术和道德
D、逻辑学和语言学
7.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8. 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BC )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9.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CD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0.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BD )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三、简答题
1.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社会革命对社会发展巨大作用的体现?
首先,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其次,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最后,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4.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基本原则?
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5.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四、材料分析题
1.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
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
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
只要我们继
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
[材料2]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
[材料3]科学乐观主义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真挚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
答:(1)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相反而已。
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二者都是从科学出发;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而科学乐观主义则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
(2)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他把科学技术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学技术强有力的作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工具是中性的,工具对人与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3)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的进步力量。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共同问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
马克思主义要求又见物又见人,并要由人来控制物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的控制。
五、论述题
1.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评析上述观点的涵义、合理性及局限性,并说明其现实意义。
答:(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材料中古人的话是说,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只有顺民意、谋民利者,才能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否则,违背民众的意愿、失掉民众的支持,政权就会衰败。
材料中的说法肯定了民众的作用,这是合理的思想。
但这些思想是就君民关系,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并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维护其长治久安为目的讲民众的作用,是十分狭隘的。
(3)材料中的观点极其具有现实意义,它说明坚持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①就要坚持三个“一致性”,即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②就要坚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③就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同人
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④就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答:(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情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
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
(3)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弥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