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一 多选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一 多选题
2010-12-19 16:02 | (分类:考研政治)
二、多项选择题
17.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有(ABCD)。
A.科学性 B.革命性C.实践性 D.阶级性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串联型考题。ABC是教材上的原话,靠准确记忆。D项是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政治立场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理解性。
18.物质和意识是哲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以下范畴之间属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有(AC )。
A.实践和认识 B.运动和静止C.价值和真理 D.客体和主体
【解题思路】本题集理解、串联、案例于一体,难度较大。“物质”是指客观;“意识”是主观。实践、运动、静止、价值、客体、主体都是客观,都属于物质。认识以及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属于主观。
19.在帝国主义时期竞争的形式包括(ABCD )。
A.自由竞争 B.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C.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解题思路】本题的要害是要区分“垄断时期的竞争”即“帝国主义时期的竞争”,与“垄断竞争”的区别。前者是大概念,包含了后者。在帝国主义时期,不仅有垄断企业。还存在非垄断企业。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属于自由竞争。
20.无产阶级专政( ABC)。
A.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 B.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
C.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 D.只存在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解题思路】本考题是记忆型的题目。不仅在过渡时期而且在社会主义时期,都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所以D项为错。
21.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BCD)。
A. 私有制经济是主体经济形式B. 国营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
C.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
【解题思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营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占主导地位,私有制经济占据近80%的主体地位。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
会性质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22.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这是因为这个决定(ABCD)。
A. 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
B. 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C. 不再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而是统一在一起
D. 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解题思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邓小平认为,不再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而是统一在一起,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2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其中,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解读包括(ABCD)。
A.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B.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C.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D.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解题思路】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24. 1974年,毛泽东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在这个战略理论中,属于第二世界的国家包括(CD)。
A.美国 B.
中国 C.日本 D.澳大利亚
【解题思路】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对于我们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对霸权,推动同美日建立正常关系,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结成反霸国际统一战线,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D。
25.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表现在(ABCD)。
A.是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B.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
C.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D.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即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据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6.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革命纲领。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并对其作出了解释。其中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包含的内容是(
ABD)。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ABD【解题思路】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求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之前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它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过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同时,他们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②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强调“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不过,民权主义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们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③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因此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为此,他希望“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27. 长征途中,中央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在于(BC)。
A.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B.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宣告红军长征取得伟大胜利
【答案】BC【解题思路】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责;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
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全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因此,本题A说毛泽东开始成为中共中央的领导核心、D说红军长征的胜利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BC。
28.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用三年左右时间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阐明了实现这个任务的条件和方针。其中实现国家财经状况基本好转这一任务的条件是(ABC)。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C.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D. 不要四面出击
【答案】ABC【解题思路】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用三年左右时间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阐明了实现这个任务的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和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而强调不要四面出击是方针。所以正确答案是ABC。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文革”后党和国家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的伟大转折。其伟大意义表现在(ABCD)。
A.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
B.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D.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答案】ABCD【解题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的伟大转折,具体表现在:其一,批评和否定了“两个凡是”,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其二,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果断地做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其三,通过发扬党内民主,落实干部政策,带头平反冤假错案,健全中央领导机构,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传统,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其四,总结历史,开始系统清理历史上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提出了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
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方针。其五,规划未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是党确立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重要方针的开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30.下列有关道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B.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D.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答案】ABCD
【解题思路】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是有主、客观条件的。主观条件就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当人类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存在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得以产生。社会分工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道德形成的关键。其产生的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的形成。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时候道德才会产生,它是社会关系的产物。道德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各种风俗习惯,直到人类文明时代开始,道德才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劳动是道德产生的第一个前提。
31.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过错责任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答案】ABD【解题思路】民法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32.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我国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确定为 ( )。
A.服务发展、人才优先 B.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C.以用为本、创新机制 D.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答案】 ACD【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记忆型考题。《纲要》指出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服务发展。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人才优先。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机制。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
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高端引领。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整体开发。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心人才成长,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33.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 )。A.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B.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D.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答案】 ABCD【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记忆型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