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几个问题(一)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摘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中国的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目前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发展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如基础设施滞后、文化表现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鼓励少数民族村寨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还要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商业化,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推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才能实现良性发展,持续繁荣。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建议,政府支持,文化保护,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重要性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生动展现,少数民族村寨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和民族民间文化。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也可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设旅游景区、提供旅游服务等方式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还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旅游业的繁荣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幸福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现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作为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向往那些保存完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村寨。

尽管少数民族村寨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饮食文化、土特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等在商品经济的充斥下正在消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流动、转换、冲击,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的纳西小孩子都不学母语,而开始学四川话和昆明话,他们认为纳西语是对智利的一种障碍。即使在家里,也有好几个层次,往往是祖父母说纳西语,孙辈就不会说。伴随而至的色情、暴力等外来文化糟粕对丽江社会文化特别是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冲击力不可低估。
3.保护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尽可能地把高新技术成果运用到旅游业发展上,保护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使旅游可持续发展建产立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之上。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东巴文化产品。运用影视人类学的原理,抢救、整理、复原、摄制几个重要的东巴仪式。强调文物保护,珍惜旅游资源,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是发展都市旅游最重要和最珍贵的旅游资源。
4.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优势,政府和民间互相监督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团体、旅游、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作用,明确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发动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到旅游可持续发展中来,监督政府工作,为政府工作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鼓励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依法设立旅游资源保护基金,专门用于旅游资源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海外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在我国设立旅游资源保护基金。
3.从实际出发,制定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条例、法令等
把环境与发展问题落实到政策、法令和政府决策之中,以使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民族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了政策和法令的强制命令,才能从根基上保证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打击各种不文明的破坏行为。制定和完善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法律政策研究,努力运用旅游规划、法规和法律政策来调控和管理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使整个旅游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1.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

2.开发程度低:相对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开发程度较低,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游客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3.游客结构单一: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主要吸引自驾车族或有特定目的的旅游者,缺乏吸引各类旅游者的能力。

4.旅游业与保护需要平衡:保护传统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等需要与旅游业发展相互平衡,如何与保护和谐共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
1.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力度,并将其与文化底蕴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

2.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确保游客得到舒适的旅游体验。

3.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提高地区的知名度。

4.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发掘文化遗产和特色饮食等独特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主题。

5.加强旅游行业与保护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6.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桥梁、网络设备等,方便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民族村寨在我国旅游业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1. 文化保护问题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地域,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侵蚀,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来越难得以保护和传承。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一些民族文化的虚伪和商业化现象也开始出现。

2. 景区建设问题一些民族村寨在发展旅游业时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导致景区环境破坏严重,传统建筑和自然景观面临着严重破坏和改造。

3. 人才短缺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服务相关人才的培养上存在明显的短缺。

一些民族村寨的旅游服务水平常常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4. 缺乏特色产品和活动少数民族村寨在旅游开发中常常缺乏具有吸引力和特色的产品和活动,缺乏创新,无法形成独特的旅游IP。

1. 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业时,应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应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鼓励民众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挖掘工作中。

2. 积极引导景区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民族村寨景区的建设,制定相关规划,遏制过度商业化开发行为,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3. 推动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服务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鼓励引进外部人才和技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服务水平。

5. 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民族村寨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加强文化保护、提高景区建设质量、推动人才培养等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当前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推动整个行业向更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提升路径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提升路径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提升路径【摘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是我国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

基础设施滞后导致旅游体验质量不高;文化表现单一难以吸引游客。

为了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住宿等条件;挖掘多样化文化资源,展示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地区旅游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增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并为其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族地区的独特魅力和丰富资源必将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困境、提升路径、基础设施、文化资源、品牌建设、可持续性、前景。

1. 引言1.1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

作为民族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加,还可以促进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发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当地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水平,增强地方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旅游业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多元发展,对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困境与挑战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基础设施滞后是一个主要问题。

许多民族地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落后于发达地区,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表现单一也是一个困境。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文化保护、侵犯少数民族权益等,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文化保护问题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文化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度开发会对民族文化造成侵害。

特别是一些受欢迎的景区,由于游客的涌入,会使得当地文化受到冲击,原始的生活方式被破坏,民俗活动变成了表演等,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好民族文化。

对策: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民族文化。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

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不受商业开发影响,同时保护好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2. 严格管理旅游开发。

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必须严格管理,不可随意开发。

对于一些重要的文化景点,可以实行限流措施,控制游客的数量,以减少对原始文化的冲击。

3. 加强宣传,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

引导游客尊重民族文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在游览民族文化景点时表现出礼貌和尊重。

二、少数民族权益问题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少数民族的权益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往往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

一些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可能无视少数民族的意愿,侵犯其权益。

1. 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

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时,必须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意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一切以当地居民的利益为先。

2. 支持少数民族发展旅游业。

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支持当地居民自主开发旅游业,促进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增加他们的收入。

3. 加强监督和管理。

对开发商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旅游开发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侵犯少数民族的权益。

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旅游作为他们的休闲方式并且这个行业也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旅游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问题包括: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旅游消费不规范等等。

本文将会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不平衡,导致了一些地区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旅游产业的不同部分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直接的后果是旅游产业的收入分配不均衡。

一方面,旅游业的大多数收入流向旅游资本商人和外部投资者,另一方面,许多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收入非常低,且没有任何社会保障。

解决方法:1.加强旅游规划指导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建立旅游规划,进行旅游组织,完善产业结构,避免资源浪费和市场竞争过于激烈。

2.加强旅游人才培训。

提高旅游业与人才的关系,鼓励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

二、旅游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过度消耗旅游资源和不合理的旅游活动破坏了环境保护,并导致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和旅游体验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1.清理整治环境。

制定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资源评估体系,加强旅游环保工作,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旅游发展质量。

推广旅游活动和项目,包括生态旅游、海滨旅游及乡村旅游等,而避免或减少对当前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旅游消费不规范随着消费者的愈来愈高质量的消费需求,需要加强和规范旅游消费的市场环境,提高旅游消费的透明度、公正度、规范度。

同时,需要将旅游消费置于整个旅游体验、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合理展开,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解决方法:1.建立行业标准。

制定旅游行业消费标准,并严格执行,完善旅游消费投诉机制,保护游客合法权益。

2.完善监管机制。

加强旅游部门的监管力度,促进旅游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旅游消费市场的监管重视度和效力。

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开 发 。规 划 出 的景 区景点 多是 观光型 项 目。没 有 生 气 ,缺 乏游客 的参 与性 。 4 民族 地 区旅 游 业 区域 间发 展水 平 不 平衡 。 .
内 宁夏 新 蒙古 疆 西藏 广西 全国
GP( 143 2. 1 8 8 6. 4 . 3 3 D 亿元) 7 . 3 2 5 . l 4 2 5 61 5 . 3 1 98 92 12 53 0 56
自治 区深 居祖 国内陆 ,本身 就远 离 国内沿海 地 区 的主要旅 游 客源 地 ,所 以国 内外 游客 大多 只能通 过 铁路 和航 空运 输进 入b 。 3 产 品 开 发 缺 乏准 确 的 市场 定 位。 民族 地 .
族 地 区旅游 资源 开 发 的最 突 出 的 问题…。 如表 1 数 据所 示 ,5个 自治 区是 全 国经 济 发展 水 平 较落
60 %,人 均 G P65 3 8元 , 占全 国平 均 水 平 .6 D 2 . 的 7 . %( 9 7 。
表 1 20 年 5 自治 区 国 民 生产 总值 02 个
及 人均 国 民 生产 总值
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不仅造成了景 区景
点 的低水 平 重复 性建设 ,而且也 浪费 了大量 的社 会 资金 ,致使 旅 游 业 发 展 的整 体 经 济效 益 低 下 。 传统 的旅 游 规划 思路 ,缺 乏市 场的导 向作用 ,完 全从 资 源 的角度 出发 ,没有 考虑 到游 客的旅 游需 求 。规 划重 点是 依托 现有 旅游 资源 ,进 行挖 掘 与
后 的 地 区。20 0 2年 5个 自治 区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区旅游 缺 乏 整 体 的形 象 设 计 ,产 品 缺 乏 市 场 定 位 。旅 游项 目没 有具 体 的 目标顾 客群 体 ,因而难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黔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民族文化的地区。

在过去几十年里,黔南州一直致力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以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的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目前,黔南州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存在以下问题:1. 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

黔南州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景,但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仍然有限。

一些具有潜力的景点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宣传,导致游客的兴趣不高。

2. 文化传承和保护不到位。

黔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机制,一些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消失。

这不仅损害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身份认同,也限制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

3.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在黔南州,一些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仍然不尽如人意。

旅游设施不完善,导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给游客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不满。

1.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

黔南州要充分挖掘和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发掘具有吸引力的景点和特色项目。

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认知度。

2.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

黔南州要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历史建筑、传统手工艺和民族音乐舞蹈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黔南州要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加强导游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导游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鼓励私人企业参与旅游服务业,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4.加强合作与合作。

黔南州应主动与其他地区和旅游企业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开展联合宣传和营销活动,扩大旅游市场影响力。

黔南州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但目前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通过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合作与合作,黔南州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将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1)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1)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前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

但是,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也面临一些困境,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才能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困境1.文化差异的理解偏差许多旅游者对于文化差异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无法得到有效开发。

例如,一些旅游者穿着不适合低温环境的服装前往藏区,甚至以不尊重文化的方式参观少数民族村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良影响。

2.基础设施缺乏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缺乏基础设施,无法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例如,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等问题都会影响游客的满意度。

3.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少数民族村寨缺乏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很多村寨的经营者只知道接待游客,没有很好地开发本身的特色产品。

这种现象不仅未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也限制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开发建议1.通过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提高游客体验。

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村寨民宿的经营行为和游客游览的行为,防止一些不文明游览行为的发生。

同时,也要加强对文化差异的解读和介绍,让游客能够更好的理解少数民族文化,避免给当地居民带来不好的影响。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定位。

少数民族村寨无法为游客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是影响游客流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村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定位,例如:可以推广当地的特色文化、美食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3.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获利能力。

少数民族村寨应该加强经营管理,与专业的旅游公司进行合作,利用专业性的资源进行运营,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获利能力。

4.加强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

要全面提升当地旅游的品牌效应,宣传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把少数民族村寨作为独立的旅游业态进行运营、推广。

辽宁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

辽宁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

辽宁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作者:郎萍王炳寅王丽娜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年第02期摘要:近几年,辽宁省的满族文化旅游开发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存在一定问题。

我们需要在保护满族文化的前提下来开发满族文化旅游。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辽宁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改变辽宁省满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将满族文化更好的发扬传承。

关键词: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一、辽宁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辽宁省的满族地区有很多,满族文化历史悠久。

截至目前,辽宁省各个地区的满族旅游项目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体系,在文化旅游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满族文化历史发展。

满族文化旅游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有历史文化古迹,还有民族风俗、饮食文化等,给游客带来了更大的新鲜感。

满族文化开发现状。

目前,满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呈现出过度商业化的特征,旅游的开发者大多本着赢利的目的,忽略了文化的传播,这使得我们的满族文化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二、辽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文化游成为了一大热点,前往的游客越来越多,但这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此外,满族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同化,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辽宁省满族文化的发展,而且给全国的游客带来了负面宣传。

(一)存在同化现象随着满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全国各个地方的人慕名来此,旅游者的行为习惯和穿着打扮等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地居民,为了追求时尚潮流,当地居民开始模仿游客的穿衣搭配,慢慢改变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当地的旅游开发者在旅游开发方面,也借鉴不同地区的开发方式,使得当地旅游产业由于开发形式的相似,慢慢走向同化,在民族特色整合和旅游开发上都缺少自己的独特性,以至于满族文化旅游渐渐被同化的现象。

(二)缺乏知名品牌辽宁省满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状况不是特别令人满意,满族的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览价值,但就目前满族地区的开发状况来看,,满族文化的开发还缺少一个知名品牌来打响,这就导致在宣传中,无法产生品牌效应,很多人在想到满族产品时,脑海中没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和形象。

湘西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湘西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S L 2 1 8 T Y 0 0) 1
( 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一) 少数 行挖掘,过于追求现代化的城市化生活方式, 民族村寨旅游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 包括农舍内铺瓷砖、 路面水泥化、 家用设施现 式, 在其不断推进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文化本 代化等方方面面, 不仅使游客感觉到乡风民俗
过程中, 和睦相处, 互相帮助, 在这片土地上创
中图分类号:5 文献标识码: F9 A
( 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 二) 经济发 展。 展。
( ) 二 民族传统文化 的肤 浅化和粗俗化.民
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人文资源独特, 旅游为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使
自然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中苗族、 土家族、 其超越 了单一的劳动形式。随着旅游业的发 族村寨旅游的主要动机应该是了解、 品位少数 侗族的民风、 民俗最具特色, 地域文化特色非 展, 当地居民经营各种风味饮食、 出售各种特 民族独特文化, 达到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的且
b n y e d p e d [】 J u n l f o d i l s r a s J . o r a o
F n n e 1 9. . ia c ,9 8 6
[.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06 20.
析 [】 新金 融 ,0 7 5 J. 2 0. .
险 的度 量 研 究
湘西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口文 / 许 建
具 古、 美、 乐” 真 开展多样活动等, 使其经济收入得到了 显 提 要 湘西 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 常鲜明, 土、 真、 奇、 的特点, 产、 具 有丰富的原汁原味的民 族村寨旅游资源, 开发 正称得上具有一幅浓郁的民族村寨风情画卷。 著的提高。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提升路径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提升路径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提升路径【摘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面临着诸多困境。

其中包括缺乏专业人才支持、设施设备不完善、文化传承和创新不足以及缺乏品牌影响力等问题。

为了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以及打造民族地区旅游品牌等路径。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是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途径。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应积极探索发展道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困境、提升路径、人才支持、设施设备、文化传承、品牌影响力、加强人才培养、改善旅游设施、文化创新、旅游品牌、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潜力。

1. 引言1.1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通过吸引游客,可以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和就业机会,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创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推动当地民俗民风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还能够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

1.2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现状十分复杂多样。

一方面,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例如西藏、云南、新疆等地区的独特民俗风情和壮丽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缺乏专业人才支持导致管理和服务水平不足,设施设备不完善影响游客体验,文化传承和创新不足导致景区吸引力不足,缺乏品牌影响力限制了发展空间。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以下是我对这些困境的认识,以及开发建议:一、困境1.缺乏文化保护。

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因为缺乏文化保护,很多传统的艺术、文化、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挑战。

2.资金困境。

由于资金问题使得少数民族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跟上大城市的步伐,游客的舒适度也难以得到保障。

在村寨旅游业发展初期,少数民族村寨缺乏资金投入,难以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3.旅游市场不成熟。

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不同,少数民族村寨的游客经济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民族的需求和习俗来为旅游市场提供服务。

然而,最初未成熟的旅游市场未能够满足游客需求,同时也未能提供稳定的对外投资环境和资源分配机制。

4.生态控制缺乏。

不少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未能合理规划,也缺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控制。

旅游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合理规划,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引起当地居民反感,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二、建议1.注重文化保护。

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针对性的开展文化认知、宣传、培训等活动,让固有的文化呈现出更多人性化、亲民化的状态,也让更多人理解和认同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

2.加大资金投入。

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少数民族村寨的资金支持力度,让资本和实体经济相互契合和服务,形成巩固的合作关系。

同时,政府可以适当出台鼓励、支持和优惠政策,从而创建一个对市场支持、服务并提供资源配置的环境。

3.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

要建立一个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社会及人口的良好交流机制,不断加强对各地市场的深入分析和前瞻预测,以便有效满足市场的特定需求。

同时为了避免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性,可以在发展初期采用政策指导、市场指导、供给向心等手段。

4.精细规划、生态保护。

建立科学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规划,遵循规划的原则和准则,根据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和自然特点,针对性地确定经济结构、产品规划和市场定位等内容。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几个问题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几个问题

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
成为贵州 民族风情和 民间艺术百 著名寺庙有贵 阳弘福寺、黔明寺 遵义市 的香 山寺 :安顺的东林
《 ) 史 方面 :贵 州 简 称 黔 ” 今 贵 州 的部 分 版 图 ,战 国 3历
花 园中 的奇 葩 民族 分 布地 区 的一 般特 点 是 地 域 较 大 . 资源 享 富 。 寺 等 .佛 教 名 山 有 著 名 的 梵净 山 。 近 几 年 随 着 旅游 者 的 涌入 和旅 游 基 础设 施 建 设 的 起 步 ,贵 州 民 族 地 区 旅 游业 已开 始形 成 ,大 力 发展 民族 地 区旅 游 业 的 条 件越 来 时 ( 公元前4 5 7 年~前2 1 ) 2 年 就属于楚国的黔 中地方 地域面积 越 成 熟 。 因此 .根 据 效 益 原则 民族 地 区 旅 游 业应 该 在 哪 些方 面 在今贵 州沿河 到榕 江 以东 .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 。秦 先起 步 、怎样 起 步 旅 游 业 的 起 步和 发 展 将 对振 兴 民族 地 区经 济 王 朝 在 此 设 立 黔 中郡 。唐 王朝 ( 元 6 ~9 7 ) 今 贵 州 公 1 8年 0 年 .在
牛 大赛 ,惊 险 的上 刀梯 、下火 海 都令人 啧 喷称赞 .心 仪 不 居 民就 产 生 国 内旅 游 动 机 达 到 10 美 元 , 产 生赴 邻 国旅 游动 00 就
已 。贵 帅 历 史 悠 久 . 文 化 灿 烂 , 山 川 秀 美 . 民 族 众 多 ,位 于 机 :达 到 3 0 f 0 0美 元 就 产 生 赴远 国旅 游 动 机 。 云 贵 高 原 .有 着 得 天 独 厚 的 自 然 风 光 和 人 文 景 观 ,旅 游 资 源
二 、民族地区旅游 开发市场分析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旅游对于云南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影响到了云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旅游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之下,云南民族旅游的地位渐渐突出。

由于云南地理位置特殊,造就了山高水美的自然风光特色,加之云南地处少数民族地区,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民族风俗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游客,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让云南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开发民族旅游的大趋势下,这让旅游者和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一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并给旅游目的地少数民族间的族群认同带来了一定影响。

标签:民族旅游旅游开发发展一、前言云南省政府把民族特色旅游的开发作为云南主要旅游支柱产业来抓,带动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云南省政府以此为契机,将旅游业产业为云南省的主要支柱产业来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也为云南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省内的各少数民族地区也看到了民族旅游的发展契机,纷纷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发扬各自民族地区的优势,加大旅游投资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打造出不少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和热门旅游景区,并因此获得了巨额的回报。

如大理、石林、迪庆、丽江、西双版纳、临沧、怒江、文山都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体验云南民族旅游的好去处,这些地方也成为了具有民族旅游特色的高品味、高质量景区景点。

可以看出,云南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较好,旅游产业带来了巨额的旅游收入和财政收入,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支柱,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有资料显示,“1999年云南旅游全年总收入达204亿余元,接待国内外游客386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0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5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7位,占全省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5%上升到10%,旅游业直接、间接从业人员达147万人。

”[1]“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形成规模,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居全国中西部省区之首。

”[2]旅游业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带了巨大的好处,香格里拉迪庆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后起之秀“1999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185万多人次,比1998年增长260%,实现旅游社会综合收入5.4亿,其中海外游客6.3万人次,创汇1768万元。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7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11月下半月刊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旅游发展只注重经济目标脱贫,忽 视发展机会脱贫
旅游扶贫是在一些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开展 的,相关部门是通过扶持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旅游经济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使贫困人口逐渐脱贫。因 此,旅游扶贫是一种更能够为贫困人口产生较大经济利益的开发 活动。旅游扶贫的主要目标是保障贫困地区人民的利益,同时为 当地经济创造发展机会,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是旅游扶贫的目 标,让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中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并得到可持续的 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最核心的问题。但是,目前有些地区简单地 将旅游扶贫等同于旅游开发,把目标集中在经济利益最大化上, 忽视了对贫困人口发展潜力和机会的挖掘,甚至使这些缺乏竞争 力的弱势群体由于技能或资金的短缺而被排斥在旅游扶贫开发 活动之外。所以,从“救济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到现在的 “攻坚式扶贫”,还是有一些地方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而 影响了旅游与扶贫的有机结合。
(二)缺乏规划,制约旅游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扶贫作为一项旅游经济的活动,相关部门应当对其进行 科学规划,在考虑当地支持发展旅游经济与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 上正确分析评估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学论证那些将要 建设的旅游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尽量避免出现资源开发的随意性 和项目建设的破坏性。在部分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些当地 人民为了脱贫自发地发展所谓的旅游业,导致农家乐千村一面, 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缺乏有效开发模式的理论指导,无规划地 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秩序混乱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资源破坏。这 主要表现在:(1)旅游扶贫规划过于注重获得经济利益。对资 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不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不仅没有 达到扶贫的效果,反而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2)在利 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使原本文化氛围浓厚淳朴的少数民族地 区商业化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而大量 开设商铺,售卖的产品不仅质量没有保障,而且同质化现象也非 常严重,甚至出现恶性竞争,非常缺乏文化内涵。(3)现有规 划不合理。旅游扶贫开发规划在聘请专业团队规划时,团队难免 会对当地有些细节情况不了解,以至于规划设计成果缺乏特色甚 至过于粗糙,具体细致的设计较少,旅游项目只追求装饰豪华、 档次高大上,使用价值不大,导致一些贫困地区只是短暂脱贫, 而并没有实现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扶贫主体参与角色不公,制约旅游扶贫开发的有 效运行 旅游扶贫主体应该包括政府、旅游开发商和当地贫困人民 等。三方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社会责任、参与的程度也都不 同,所以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许多矛盾。一方面,外来旅游开发 商急功近利,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逐步主导了贫困地区 的旅游经营,这些外来人员的参与占据了一定的就业比例,使部 分商业利润流出;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属于弱 势人群,在旅游观念、旅游意识等方面比较落后,许多人还停留 在“旅游业相关者”的旁观者角色上,在本质上没有认同自己可

民族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民族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民族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收稿日期:2006-03-18。

[作者]陈兴贵(1979―),男,云南省会泽县人,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系助教,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民族文化研究。

摘要:民族旅游日益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民族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开发过程中要立足自身实际,适当超前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当地居民为主体,旅游项目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注重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民族旅游;开发;问题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6)03-0096-05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旅游日益成为一种极具经济开发价值的旅游方式,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民族旅游的开发创造了优越的自然和文化条件。

民族旅游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旅游的新型旅游方式,它是一种把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态环境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的旅游活动,它的发展与民族文化和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民族旅游开发在遵循一般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更要遵循一些特殊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民族旅游开发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成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在立足实际、量力而行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发展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的制约,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一些地区在经济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都不是很充足。

旅游开发是一项投资高、回收慢、长期性的项目。

如果民族旅游开发不能够看到自身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开发一些不成熟的旅游项目,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用于开发短期内不能带来效益的旅游项目,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将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增加人民群众的负担,使旅游成为一个难以摆脱的包袱。

因此作为民族地区来说,发展民族旅游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规划,对自身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和旅游资源以及未来的经济收益作出客观的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切勿好大喜功盲目上项目,毫无节制的开发一些效益低、条件尚未成熟的旅游项目,更不能将旅游作为塑造政府形象和地方形象的“形象工程”,而是必须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现有的基础条件和文化、自然资源状况,在现有财力、物力和人力允许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项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开发,以保证民族旅游开发能够为民族地区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哪里好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哪里好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存在问题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与国际乡村旅游消费比较,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层次普遍表现出初始阶段的特征。

而开发商也多是提供一些开发层次较低,体验较浅的初级乡村旅游产品。

总体来说,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旅游产品结构类型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精品旅游项目。

产品没有鲜明地域、民族特色,不能体现乡村地方文化,主题设计雷同,地域环境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力度不够,创新程度不足。

同一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和产品在同一地域一拥而起、扎堆而上,导致竞争加剧,大大缩短了旅游目的地和产品的生命周期。

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形象定位为一种低消费、低层次的旅游产品,无外乎就是让客人漂流、农家乐、观光农业采摘等缺乏精品项目,缺少拳头产品,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和新鲜感,更奢谈商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这种被动的局面不利于乡村旅游的规模化与产业化,会大大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

第二,乡村景观严重城市化,“天人合一”的旅游环境受到破坏。

乡村景观忽视了乡村旅游活动中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城市化倾向严重。

一些地方舍本逐末,轻视自然景观,盲目跟风,大量建造人造景观。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城市景观建筑,全无历史文化内涵,旅游产品的“含金量” 被严重消弱。

虽然这种人工景观可以收到短期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第三,只重眼前利益,忽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乡村地区景观条件优越,古文化遗存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传统民居建筑精妙。

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重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资源。

然而在现代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规划设计工作的不科学合理,一味地追求客源数量,片面的强调开发建设,对自然环境和生态文明产生很强的的冲击,造成了极大地破坏。

景区空间布局分散,结构搭配失当,占用大量耕地,造成大量资源闲置,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几个问题(一)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民族分布地区的一般特点是地域广大,资源丰富,地处边疆。

近几年,随着大量旅游者的涌入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生命胚胎”已开始形成,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因此,根据效益型布局的原则,民族地区旅游业应该在哪些地域先起步和怎样起步?旅游业的起步和发展将对振兴民族地区经济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措施?这些,对于制定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关系密切。

资源与市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内在要素人类对地球空间表面的开发,总是优先开发条件好的地域,然后再开发条件差或开发难度大的地域。

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就属于后一种开发型,是人类生产、休憩活动空间不断扩展、深化的表现。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势必加强和深化。

(一)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1、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3.7%。

民族地区不仅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地貌类型齐全,而且各种旅游地貌发育较为典型。

在1982年和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84处中,民族地区就有38处;1982年和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共62座,民族地区就占23座。

民族地区尚未发现的潜在资源还相当丰富,加上有待列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各地方政府公布的省级、地市级风景名胜区,形成了庞大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体系。

2、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品位极高。

旅游资源的价值在于特色和魅力,即品位。

我国民族地区许多旅游资源为全国、甚至世界所瞩目。

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连绵的雪山冰峰,其山体的高度、长度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无以伦比;广西的桂林山水,早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闻名世界;湘西张家界,融国内大小名山特色为一体,大片的森林和各种珍稀动物,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森林公园。

此外,云南的路南石林、四川的九寨沟、新疆的天鹅湖、内蒙的阿尔山温泉等,均是著名的佳景胜地。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列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中,中国被列入五个保护区,其中长白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四个分布在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的不少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有较大吸引力。

3、民族地区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占优势。

我国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也有不少山景,但大多或因靠近城市的区位而成名,或因文人墨客的渲染而享誉,而真正以自然美而成景的奇山、险峰、雪原、大瀑、溶洞、古遗生物等,均集萃于民族地区。

如西藏的希夏邦马峰、新疆的罗布泊、云南的洱海、贵州的龙宫等,这些自然美景是当前旅游市场开发行情看好的类型之一。

如果说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以奇而绝取胜,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古而稀闻名。

民族地区不仅有距今久远的古人类遗址、古墓葬和众多的壁画石窟、寺院佛塔,而且还有各民族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生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集会活动、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

少数民族地区的这些人文资源,对于发展旅游业来说是一种优势,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源流,这种个性上的独特性必然构成总体上的多样性,因而从总体上看,我国广袤的少数民族地区客观上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内容。

4、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组合较好。

旅游资源在广大民族地区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有些地区相对集中,有的则相当稀少。

资源集中的地区不同的名胜区间距较近,景区内资源类型多样,结构紧凑,交相辉映。

如桂林以“三山两洞一条江”为中心的重要游览景点就散布于方圆百里之内,这是旅游资源组合较好的表现。

许多民族地区也就是垂直地貌密集组合的地域系统,从而层层分割空间,导致多变的景象,使生物和水体景观因地文要素变化而表现出丰富的景层。

如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峡谷—民情结构等,就是绝妙的资源组合。

少数民族地区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组合成了我国民族地区一种“人无我有”的独特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开发旅游业的前提性因素,民族地区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是其旅游开发的决定性条件。

(二)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市场分析1、全球游客总量持续增长。

游客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基本上是正相关的函数关系。

国际上遵循着这样一种经验判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美元,居民就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达到1000美元,就产生赴邻国旅游动机;达到3000美元,就产生赴远国旅游动机。

从国际旅游需求来看,根据世界组织报告,以1989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4亿、国际旅游收入2092亿美元为基数来预测:到1995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可达5.15亿,收入3430亿美元;到2000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6.37亿,收入5270亿美元。

上述预测结果是以年均增长4%为条件作出的。

而东亚太平洋地区,无论是出境旅游还是接待旅游者,都将是发展最快的地区,在80年代达到了9.3%的年均增长率;到90年代仍将保持这一速度,形成了一个极其广阔而又现实的需求前景。

从国内旅游需求来看,我国旅游业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成,恰恰处于旅游需求第一层次(300美元)的起点,由此将产生大规模的普遍的国内旅游活动。

而且中国人口基数大,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又不平衡,目前已有38个城市、8000多万人口达到小康水平,使国内旅游消费档次拉开,形成多层次的结构,每一个层次虽然所占比重可能不大,但其绝对量则会形成一个宠大的市场。

2、世界旅游市场重心向东转移。

国际旅游市场格局是在世界经济格局基础上形成的。

近一、二百年来,西欧、北美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心,因而它们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一直居于优势地位。

进入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其它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

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该区域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1961年,亚太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110万人次,占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的1.5%,国际旅游收入为3.6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收入总额的4.9%;1990年,亚太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达5000万人次,占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的12%,国际旅游收入达37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收入总额的16.0%,30年内两者分别增长45.4倍和103倍。

同期内,世界旅游人数增长5.5倍,收入增长31.5倍。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90年代亚太地区旅游业年均增长速度仍居世界首位。

该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次在世界总数中的比例,将从1989年的11%上升到22%左右,旅游收入的比例将从13%上升到30%。

如此推算,到下个世纪初,国际旅游市场有可能形成欧洲、美洲和亚太三分天下的格局,即欧洲约占50%,美洲约占20%,亚太约占20~30%,亚太地区有可能超过美洲地区居世界第二位。

据世界旅游界行家分析,21世纪,世界旅游中心将属于亚太地区。

3、国内旅游需求强劲。

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率先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旅游需求强劲,按人均CNP达到300美元即开始产生近距离旅游的规律来看,外出旅游的人数将越来越多。

1990年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034亿元,国内旅游约2亿人次。

一方面由于休憩观念和方式的变化,许多人已厌倦节假日互相吃请,而乐于纷纷结伴外出旅游,部分人趋向选择神奇的少数民族地区观光;另一方面我国东部热点城市的景观产品已基本定型,回头客趋于减少,故推出民族地区新的旅游景观产品已构成现实的战略需要。

带动与效益: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作用和意义我国民族地区普遍工农业产值不高,商品经济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因此,民族地区通过对旅游业的开发,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产生积极的意义。

(一)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首先,旅游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创汇高、收益多、劳动密集型高度综合的特殊经济部门。

民族地区通过旅游业的开发,所增加的非贸易外汇收入,不仅可以平衡区域收支,为建设积累资金、支持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区域资源的开发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从而有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其次,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较高、带动性较强的龙头产业,开发旅游业,可以带动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景观修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工艺特产、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广播宣传等行业迅速发展,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再者,国际客源流向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即旅游者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从高收入地区流向低开发地区。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大多数地区经济还较为落后,开发旅游业,可以从国际国内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地区的旅游者身上获取一部分收入,并将这些收入向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形态转化,从而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连锁反应”作用,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产业调整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业所依托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要相互协调配套才能发挥其作用。

由于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旅游业所依托的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也较薄弱,而市场又支配着某些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开发不可。

于是,这些地区的旅游开发就变成主导产业,促进了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产业的配套发展,使原来聚集程度很小的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相对增长,产业结构由低层低效益向中层中效益甚至高层高效益升级。

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增加1名旅游从业人员,需增加5名间接从业人员。

因此,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不仅可以扩大就业,而且还可以促使民族地区人口直接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保护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就从客观上要求保护自然环境、恢复和修葺原有人文旅游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此,不仅要大力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自然风光、野生动物资源,建立和开放相应的自然保护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发掘、整理和提炼那些最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音乐美术、民间技艺、服饰饮食、接待礼仪等民族旅游资源,使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得以永世留芳。

特别是发展旅游业,要求旅游环境质量要优于一般环境质量,因此,必然要求旅游区维护和恢复文物古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整理和发掘人文风情,而这些对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可以起到积极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四)旅游开发有利于世界各族人民的友好团结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由过去单纯追求热线景点而转为以历史文物、文化传统、科学考察、民族风情等为目的的小规模旅游。

旅游业本身也发展成了一个没有国界的统一的世界性行业。

从当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据国家旅游部门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国外旅游者对我国民族风情的兴趣要高于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这充分说明了世界旅游活动的倾向是在对异族风情的追求和向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