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ffae5bf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7.png)
一、生态脆弱区
2.分布
一、生态脆弱区 3.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典型分布区
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直观表现:植被受损、农业收益降低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土壤肥力下降
土地退化=土 土地沙化 地生产力下降
石漠化
东北平原 西北地区 云贵高原
土壤盐碱化
石漠化在江南丘陵的表现---红漠化 红漠化是指在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各种外动力综合 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红色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呈现红色荒漠景观,土地 生产力衰竭的土地退化过程。红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浙江、福建、广东、 江西、湖南等省的低山丘陵区。
简述红漠 化景观形 成的过程。
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它有什么典型特征?2.贵州喀斯特地区为什么出现大 面积的石漠化?3.为什么有人把石漠化成为“生态癌症”?它是不治之症吗? 4.为什么喀斯特地区与贫困交织在一起?
1.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所形成的地貌。典型特 征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岩石绚丽。2.自然+人为原因。 3.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只见石头,不见片土,甚至寸草不生,被学术 界称为“生态癌症”。可以治理(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人口整体受教 育程度不高,劳动技能较差,不能适应新时代现代化生活,劳动技 能培训有助于提升劳动力素质,灵活操作各种机械、设备,提高劳 动效率,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4.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加上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导致石漠 化不断加剧,使人们逐步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森林破坏+红色岩石裸露+水土流失+水分、养分流失& 米降雨量分界线。这条线,让 “天”和“地”密切呼应起来。 高于四百毫米降雨量的,可以种 植农作物;低于四百毫米降雨量 的,是草原和沙漠,适合游牧。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7ea641c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9.png)
(1) 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答案] 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 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超载放牧,引起草地退化。
(3) 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答案] 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预防
禁樵禁采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我国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
[解析]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容易引起风蚀,进而产生荒漠化。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 )
×
[解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土质、降水和植被等,但主要是毁林开荒、开矿、过度放牧等人为原因。
B
[解析] 由内蒙古某地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可知,该地人口增长较快,耕地增长也快,据此可以判定荒漠化不断发展与过度农垦有关。
3.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A. 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 实施人工降雨C.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 发展立体农业
对生态环境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剧了贫困,制约了经济发展
(2)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解;降水集中在7—9月,暴雨过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形起伏过大加剧了流水侵蚀;荒山秃岭造成雨水和风力直接侵蚀。 ②人为原因: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答案] 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 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超载放牧,引起草地退化。
(3) 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答案] 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预防
禁樵禁采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我国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
[解析]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容易引起风蚀,进而产生荒漠化。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 )
×
[解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土质、降水和植被等,但主要是毁林开荒、开矿、过度放牧等人为原因。
B
[解析] 由内蒙古某地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可知,该地人口增长较快,耕地增长也快,据此可以判定荒漠化不断发展与过度农垦有关。
3.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A. 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 实施人工降雨C.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 发展立体农业
对生态环境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剧了贫困,制约了经济发展
(2)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解;降水集中在7—9月,暴雨过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形起伏过大加剧了流水侵蚀;荒山秃岭造成雨水和风力直接侵蚀。 ②人为原因: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课件1: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1: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048a3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f.png)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 贫困
过度开垦
一、生态脆弱区
5.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 ②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贵州喀斯特地区素有“喀斯特王国”之称,具有土层薄、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特征。生态 基础较为脆弱,石漠化面积大。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交通不便,贫困落后,人地关系严重 紧张。人们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更加剧了生态环境 的脆弱性,使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自学窗:人类和自然,谁来决定浑善达克沙地的命运
谢谢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活动: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1.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 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 ℃ 以上,甚至达到33 ℃,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 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 月。以其有限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 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藏着荒漠 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综合治理措施 (2)构筑防护体系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2.综合治理措施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2.综合治理措施 (4)调整牲畜结(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案例:乌兰布察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活动: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 萨赫勒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 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解释图2.16,试提出一种 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33ef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4.png)
原因及综合治理
问题探究
材料一 科尔沁沙地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该地年平均降水量300—500毫 米,降水集中于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该地原来是科尔沁 草原的主体,几十年来不当的农牧工矿活动致使土地沙化,形成沙地。从 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固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 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1)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方式是( )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 C.管道渗灌 D.精准滴灌 思路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使土壤表层盐分减少,蒸发使土壤中的盐分 在表层积聚。
对点训练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1997年以来已经丧失了800多万公顷耕地。目前中 国37%的土地仍在退化,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据 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地区的土地沙化尤为严重 B.自然原因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石漠化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 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根本原因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主要原因
要点笔记导致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有很多,但不同区域的 主导人为原因不同,其结果都是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从而导致风蚀、水蚀、 沙漠侵吞,最终使土地退化。
对点训练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 围图。据此完成1~3题。
(2)石漠化 ①定义: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发生 水土流失,最终形成裸岩等难利用土地的现象。 ②成因:山地坡度大,土壤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 刷强烈;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植被破坏,地 表裸露。 ③分布: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问题探究
材料一 科尔沁沙地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该地年平均降水量300—500毫 米,降水集中于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该地原来是科尔沁 草原的主体,几十年来不当的农牧工矿活动致使土地沙化,形成沙地。从 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固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 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1)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方式是( )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 C.管道渗灌 D.精准滴灌 思路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使土壤表层盐分减少,蒸发使土壤中的盐分 在表层积聚。
对点训练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1997年以来已经丧失了800多万公顷耕地。目前中 国37%的土地仍在退化,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据 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地区的土地沙化尤为严重 B.自然原因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石漠化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 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根本原因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主要原因
要点笔记导致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有很多,但不同区域的 主导人为原因不同,其结果都是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从而导致风蚀、水蚀、 沙漠侵吞,最终使土地退化。
对点训练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 围图。据此完成1~3题。
(2)石漠化 ①定义: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发生 水土流失,最终形成裸岩等难利用土地的现象。 ②成因:山地坡度大,土壤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 刷强烈;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植被破坏,地 表裸露。 ③分布: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2.1.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件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
![2.1.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件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2e7dc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6.png)
✓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主要的生态脆弱区?黄土 高原地区为什么生态脆弱?当地该如何发展?
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 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 能结合图表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 能结合实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说出黄土高
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能通过归纳总结黄土高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参考答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
2.结合图2-1-7,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产与活动都要受一定的地理环境的
影响;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理环境,这种影响若超出了地理环境所能承载的强度会引 发环境问题等,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容易导致水土流 失,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对植被、土壤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得当 地的土地退化,进而使人们进行的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 只能开垦更多的荒地,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快了人口增长,更加剧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更加脆弱,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 自然灾害频度增大。
二、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我国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 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 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面积广 时空分布集中
我国水土流失
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东北黑土地区、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西南喀斯特山区等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黄土以细粉沙为主,空隙多,土质疏 松,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分散, 抗冲、抗侵蚀性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 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 能结合图表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 能结合实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说出黄土高
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能通过归纳总结黄土高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参考答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
2.结合图2-1-7,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产与活动都要受一定的地理环境的
影响;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理环境,这种影响若超出了地理环境所能承载的强度会引 发环境问题等,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容易导致水土流 失,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对植被、土壤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得当 地的土地退化,进而使人们进行的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 只能开垦更多的荒地,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快了人口增长,更加剧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更加脆弱,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 自然灾害频度增大。
二、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我国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 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 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面积广 时空分布集中
我国水土流失
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东北黑土地区、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西南喀斯特山区等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黄土以细粉沙为主,空隙多,土质疏 松,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分散, 抗冲、抗侵蚀性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保护PPT精品课件
![生态环境保护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442bd32af90242a995e54c.png)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世界上羊绒品质最高的阿尔帕斯羊生长在我国的鄂尔多斯 高原地区,羊绒产量受草场载畜量的限制。
(1)结合图示分析,假设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全球变暖对 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羊绒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针对鄂尔多斯高原出现的环境问题,简述鄂尔多斯羊绒业可 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假设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全球变暖会 导致鄂尔多斯高原蒸发量增加,会使该地区更加干旱,导致草场 退化,进而影响羊绒产量,影响羊绒产业的发展。第(2)题,鄂 尔多斯高原环境问题主要是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羊绒业可持续 发展应注意保护当地环境,避免在开矿、放牧等生产活动中破坏 生态的问题,另外要加强对草场和牧羊的科学管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 森林破坏的原因及带来的生态灾难的掌握。第(1)题,强调森林 破坏的人为原因,可从滥伐、开荒、开矿、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 活动等方面分析。第(2)题,我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可减轻的生态 危机可从森林破坏产生的生态失调和环境恶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乱砍滥伐、采育脱节、毁林开荒、人为引发的森林火 灾、战争破坏等。 (2)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发、海平面上升、沿 海低地被淹、森林动物失去栖息地、生物物种锐减、生态平衡破 坏、风沙侵袭、沙漠侵吞等。
生态环 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
主要防治措施
土地荒 漠化
西北、华北半 干旱区,尤其 是北方农牧交 错区和绿洲边 缘区
属半干旱 内陆或春 旱严重地 区
过度放牧、
滥伐森林、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
过度垦殖、 用能、严禁砍伐、
对水资源 退耕还林还草、加
的利用不 大防护林建设、实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课件PPT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d6ef2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6.png)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3)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 般以羊为标准,称为 羊单位 。就某一个牧场来说,超过载 畜量,就会导致该牧场的退化以至破坏。
2.草场退化 (1)原因:人口增长、需求量增大→ 过度放牧 。 (2)表现:草群变得 稀疏低矮 ,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 (3)危害:引起 土地沙化 和盐渍化,使当地动植物 资源 遭到破坏,物种濒于灭绝。 (4)地区差异情况及其形成原因。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3)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的人们看到这幅图,哀叹国家末 日即将来临,怎样理解马尔代夫人的焦虑心情?
解析: 亚洲开发历史悠久,森林消失最快。森林具有 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 气,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气体过多造成的全球变暖现象,还可 以净化大气、吸烟滞尘、涵蓄水源、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答案: (1)B (2)D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1.草地 (1) 地 位 : 占 陆 地 面 积 的 51% , 天 然 草 地 中 最 重 要 的 是 草原 。 (2)特点:一般雨量 较小 ,自然环境比较 脆弱 , 易受外力破坏。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 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 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 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5d2052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4.png)
任务2.鄂尔多斯降水的变化特征是如何影响该地土地退化的?
[答案] 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
任务3.鄂尔多斯地区为什么冬春季节多大风?
[答案] 鄂尔多斯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接近强大的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干旱季节受亚洲高压影响大,且地面植被少,所以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
[答案] 沙尘暴、雾霾等天气增加,大气质量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增加;风沙掩埋农田、牧场,土地质量下降。
任务3.阐述塞罕坝林场建设的意义。
[答案] 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减轻土地荒漠化;经济林的建设促进了当地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安置大量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开垦
开矿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治理原则
(1) 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⑬_____________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保护、恢复
(2) 综合运用⑭_______、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⑮___________发展。
生物
人地和谐
2.综合治理措施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任务1.库布齐沙漠所在地区应主要发展何种农业生产活动?
[答案] 主要发展畜牧业。
任务2.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中,人们采取了多种生物措施防治荒漠化,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 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防治沙漠侵吞。
任务3.在库布齐沙漠的治理过程中,可采取何种途径帮助当地的农牧民脱贫致富?试举例说明。
[答案] ①在封沙育林育草时,引导当地农牧民种植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多年生的草药植物,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②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沙漠风光,发展特色沙漠旅游活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 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
任务3.鄂尔多斯地区为什么冬春季节多大风?
[答案] 鄂尔多斯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接近强大的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干旱季节受亚洲高压影响大,且地面植被少,所以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
[答案] 沙尘暴、雾霾等天气增加,大气质量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增加;风沙掩埋农田、牧场,土地质量下降。
任务3.阐述塞罕坝林场建设的意义。
[答案] 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减轻土地荒漠化;经济林的建设促进了当地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安置大量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开垦
开矿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治理原则
(1) 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⑬_____________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保护、恢复
(2) 综合运用⑭_______、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⑮___________发展。
生物
人地和谐
2.综合治理措施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任务1.库布齐沙漠所在地区应主要发展何种农业生产活动?
[答案] 主要发展畜牧业。
任务2.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中,人们采取了多种生物措施防治荒漠化,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 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防治沙漠侵吞。
任务3.在库布齐沙漠的治理过程中,可采取何种途径帮助当地的农牧民脱贫致富?试举例说明。
[答案] ①在封沙育林育草时,引导当地农牧民种植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多年生的草药植物,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②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沙漠风光,发展特色沙漠旅游活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共23张ppt)
![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4f57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5.png)
②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石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石漠化, 红漠化 …………
土地沙化(沙质荒漠化)
冻融侵蚀 (高寒荒漠化)
水土 流失
盐碱化
石质 红漠化
荒漠化
黄土高原初印象
A
C
猜一猜哪幅图是黄土高原的景观?
B
✔
D
✔
黄土高原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三: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四:破坏后难以恢复
西周时期,黄土高原森 林覆盖率达50%以上,之后 不断减少,至明清时仅为8 万平方千米。如山西省吕 梁山唐代曾辟为林区,到 明清时已破损不堪。
植被破坏 加剧了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植被难以恢复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
——
总 结
生 态 脆以 弱黄 地土 区高 的原 发地 展区
为 例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思路
明确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找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危害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课后思考
读书P33页活动,回答问题。
1 、 根据石漠化的成因,查找相关资料, 分析讨论我国石漠化的地区分布。 2 、 分析说明石漠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 环境的不利影响。 3 、 请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建议,并 为当地解决贫困问题出谋划策。
气候干旱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五:位于不同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
平原→山地、高原
半湿润→半干旱
季风性气候→大陆 性气候
02 脆弱生态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土地沙化(沙质荒漠化)
冻融侵蚀 (高寒荒漠化)
水土 流失
盐碱化
石质 红漠化
荒漠化
黄土高原初印象
A
C
猜一猜哪幅图是黄土高原的景观?
B
✔
D
✔
黄土高原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三: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四:破坏后难以恢复
西周时期,黄土高原森 林覆盖率达50%以上,之后 不断减少,至明清时仅为8 万平方千米。如山西省吕 梁山唐代曾辟为林区,到 明清时已破损不堪。
植被破坏 加剧了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植被难以恢复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
——
总 结
生 态 脆以 弱黄 地土 区高 的原 发地 展区
为 例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思路
明确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找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危害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课后思考
读书P33页活动,回答问题。
1 、 根据石漠化的成因,查找相关资料, 分析讨论我国石漠化的地区分布。 2 、 分析说明石漠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 环境的不利影响。 3 、 请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建议,并 为当地解决贫困问题出谋划策。
气候干旱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五:位于不同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
平原→山地、高原
半湿润→半干旱
季风性气候→大陆 性气候
02 脆弱生态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生态环境问题课件 PPT
![生态环境问题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afa7f7192e45361166f55b.png)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例1:目前,靠苏州河的自净能力为何不能使河水变清: ① 苏州河附近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太大。② 苏州河流量较小,自净能力 差。
例2:如何使太湖水域污染情况改善,使湖水变清、变美,请提出你的建议:
① 建设水循环工程。生态清淤,截污、挡污; ② 在环太湖地区建设生态防护林带; ③ 减少农业、工业、城市污染的排放量; ④ 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 ⑤ 退区:西北;华北地区 ②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 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盖着深厚的 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放牧、挖
药材等破坏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 ③ 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课件
11 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 处于内
陆地区,降水少;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 过度樵采; ② 过度放牧; ③ 过度
开垦; ④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 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 ①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 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② 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 林体系
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b.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 c. 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 草,营造“三北防护林; d. 退耕还林、还牧; 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 f. 禁止采伐发菜等
13 农业污染 A. 主要内容: ① 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造成的农作物及土 壤污染;② 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对水体的污染; ③ 温室农业中废旧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 ④ 农业机械作业产生的粉尘、焚烧农作物秸杆产生的烟 尘造成的大气污染等 B.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①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不仅改变土壤物理状况,使土壤失去肥力,而且还会污 染土壤,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② 正确施用化肥: 施用化肥要把握施用时间、控制施用 量、严格执行使用规程,力求做到科学合理。 ③ 大量施用农药的危害: a. 增加了害虫抗药性,提高了 农业成本;b. 污染了土壤和水源;c. 杀灭害虫天敌,也 破坏了原有的生物种群平衡。
例1:目前,靠苏州河的自净能力为何不能使河水变清: ① 苏州河附近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太大。② 苏州河流量较小,自净能力 差。
例2:如何使太湖水域污染情况改善,使湖水变清、变美,请提出你的建议:
① 建设水循环工程。生态清淤,截污、挡污; ② 在环太湖地区建设生态防护林带; ③ 减少农业、工业、城市污染的排放量; ④ 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 ⑤ 退区:西北;华北地区 ②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 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盖着深厚的 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放牧、挖
药材等破坏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 ③ 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课件
11 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 处于内
陆地区,降水少;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 过度樵采; ② 过度放牧; ③ 过度
开垦; ④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 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 ①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 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② 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 林体系
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b.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 c. 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 草,营造“三北防护林; d. 退耕还林、还牧; 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 f. 禁止采伐发菜等
13 农业污染 A. 主要内容: ① 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造成的农作物及土 壤污染;② 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对水体的污染; ③ 温室农业中废旧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 ④ 农业机械作业产生的粉尘、焚烧农作物秸杆产生的烟 尘造成的大气污染等 B.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①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不仅改变土壤物理状况,使土壤失去肥力,而且还会污 染土壤,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② 正确施用化肥: 施用化肥要把握施用时间、控制施用 量、严格执行使用规程,力求做到科学合理。 ③ 大量施用农药的危害: a. 增加了害虫抗药性,提高了 农业成本;b. 污染了土壤和水源;c. 杀灭害虫天敌,也 破坏了原有的生物种群平衡。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ppt课件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873121ba0d4a7303763a3b.png)
精选ppt
17
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发展路径选择 方法构建
3.1现有城市化路径选择方法的不足 • 城市发展路径选择,本质上是进行城市战略规划。
精选ppt
18
3.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路径选择流程
• 目前,我国城市战略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研究是脱节的, 规划中只少部分地涉及生态环境,并未使内容建立在生态 环境基础上。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来说,这种方式只 会弱化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规划实施的效 果和城市发展前景。因此,我们把城市战略规划和脆弱生 态环境判定结合起来,充分考虑脆弱生态环境因素,最终 实现城市良性发展,具体步骤如下。
精选ppt
15
2.3.2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精选ppt
16
• 首先从产业选择看,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受到的约束较小,
产业选择自由度较大。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则势必要着 重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限制了很多产业的发展,就算是资 源丰富的地区,如果选择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也要首先 考虑开采资源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及环境带来哪些严重的 影响,影响大的,就不能在这些地区发展。
另外,在城市建设和布局方面,气候条件也一定程度上 制约着城市空间布局,如工业区一般应位于居民区的下 风向,居民区内部也应该注意日照、通风等的因素,注 意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精选p是城市
绿地的基础,对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城市植被覆盖程度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 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 植被多样性较高;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植被覆盖率低, 物种较为单一,遇到风沙或暴雨肆虐,地表裸露易发生 自然灾害,加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精选ppt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bdb4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c.png)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 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 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 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绿 洲重现。
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 严重?
2、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 生态绿洲?
01
➢ 过度开垦:由于该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 渐降低,土地不断退化。
1953年荷兰遭风暴潮袭击景象
case
阅读
降水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好,农区向牧区扩展: 降水少的年份,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且由于农作 物长势差,对土壤保护作用弱,一遇大风、 暴雨, 易加重土壤侵蚀。为了维持生计而增加作物产量,人 们进一 步扩大讲地面积,期望来年降水多,农作物 产量高。这样,使得农耕区逐渐向西、向北扩展。由 于该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作物产量逐渐降低,土地不断退化。
1.请根据图2.14和文字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 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活动●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请根据图2.14和文字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
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早与半干早、热带沙 谟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 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 C以上,甚至达到33C, 可想 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 量不足500毫,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 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 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 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 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8f0233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b.png)
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案 例】陕西省定边县土层深厚,日照充足,适宜荞麦生长。这里荞麦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的荞麦具有粒大饱满、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大等优势。2011年,定边荞麦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农田防护网
防沙林带
封沙育草
草方格沙障
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的进程
过度开垦
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水资源利用不当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古城遗址
上游用水过多,下游因缺水而使绿洲退化、沙化;不合理灌溉导致的次生盐渍化。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学以致用:探索塞罕坝地区土地荒漠化
情境 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过度采伐、连年战争等,植被遭到破坏,风沙肆虐。1962年塞罕坝设立机械林场,通过人工造林在这里建起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其面积为112万亩(1亩≈666.7平方米),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 提高到如今的 ,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周边区域图。
案例研究:南方喀斯特地区
地表崎岖不平,多陡坡,土层薄,地表水资源不足。
思考: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石漠化的成因)
案例研究:南方喀斯特地区
降水多且分配不均,春夏降水集中,融水侵蚀严重;多陡坡,土层薄;岩石抗风化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过度开垦,破坏植被,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案 例】陕西省定边县土层深厚,日照充足,适宜荞麦生长。这里荞麦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的荞麦具有粒大饱满、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大等优势。2011年,定边荞麦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农田防护网
防沙林带
封沙育草
草方格沙障
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的进程
过度开垦
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水资源利用不当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古城遗址
上游用水过多,下游因缺水而使绿洲退化、沙化;不合理灌溉导致的次生盐渍化。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学以致用:探索塞罕坝地区土地荒漠化
情境 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过度采伐、连年战争等,植被遭到破坏,风沙肆虐。1962年塞罕坝设立机械林场,通过人工造林在这里建起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其面积为112万亩(1亩≈666.7平方米),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 提高到如今的 ,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周边区域图。
案例研究:南方喀斯特地区
地表崎岖不平,多陡坡,土层薄,地表水资源不足。
思考: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石漠化的成因)
案例研究:南方喀斯特地区
降水多且分配不均,春夏降水集中,融水侵蚀严重;多陡坡,土层薄;岩石抗风化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过度开垦,破坏植被,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 脆弱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判定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城市化程度普遍不高,本文主要从 地质、地形、水文、气候、植被和地上地下自然资源几 个方面来论述脆弱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
(1)地质条件,主要包含地形地貌、岩土与土的类型及工程 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物理地质作用及天然 建材方面。
2.3.2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 首先从产业选择看,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受到的约束较小,
产业选择自由度较大。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则势必要着 重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限制了很多产业的发展,就算是资 源丰富的地区,如果选择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也要首先 考虑开采资源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及环境带来哪些严重的 影响,影响大的,就不能在这些地区发展。
2念、基本内涵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环 境发展水平的一种度,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指自我发展能力差、对外部条件改变反映 敏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生态系 统替代能力弱的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差。
“生态环境脆弱”是指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 是本质,而“生态环境差”则是属于现象的范畴, 是在原有基础上累积发展得到的生态环境的状态。 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也可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状 况,这取决于如何发展,采取什么样的路径发展。 同理,在非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也存在着生态环境 较差的局部。
(2)地形条件
宏观上,地形影响着城市的分布,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 在第三阶梯上,因为第三阶梯多为地形平坦海拔较低的平 原地形;从微观的城市内部来看,地形条件影响着城市内 的居民点分布、城市规划、道路布局、城市轮廓、建筑布 局、商业网点的形成等。地形的坡度、高差决定了土地是 否适宜开发建设。
• 根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将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 级阶梯。
2.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类及各自城市化发展 特征
• 不同的地区其生态环境脆弱性体现在不同的 方面,根据这些差别,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分为:干旱区、喀斯特地区、高寒地区、交 界区等。
• 表1中分别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脆弱 区的特征、城市化特征及适合其生态环境特 征的发展模式。
2.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影响因素
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构造运动是 一种机械运动,构造运动强烈的地方不适宜布局城市。
• 天然建材。建筑地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载体。
表2,在不同的自然地基中,承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碎石、 角砾、粘土、粗砂、中砂、细砂、大孔土、沿海地区淤泥、 泥炭。一般情况下,承载力越弱的地区越不适于高强度的 土地利用和开发。此外,各种物理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 冲泡等也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应当给予充分的考虑。
(4)气候条件
不同的气候影响着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进而影 响到城市的发展。例如,在高寒地区,不适宜人类及其 它生物生存,城市不易形成,形成之后也不易扩大;而 对于生物体,寒冷气候使生物的生长期漫长,作物常常 是一年一熟,与气候温暖湿润、作物一年两熟或三三熟 的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寒冷气 候的制约。
另外,在城市建设和布局方面,气候条件也一定程度上 制约着城市空间布局,如工业区一般应位于居民区的下 风向,居民区内部也应该注意日照、通风等的因素,注 意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5)植被 植被多样性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栽植植被,是城市
绿地的基础,对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城市植被覆盖程度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 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 植被多样性较高;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植被覆盖率低, 物种较为单一,遇到风沙或暴雨肆虐,地表裸露易发生 自然灾害,加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 地貌。我国陆地地貌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
地5大形态类型。目前我国城市多数分布于平原、丘陵 和盆地中,山地和高原城市数量相对较少。从城市发展 水平来看,分布于平原、丘陵和盆地中的城市无论从规 模、经济实力还是人口方面来讲,发展状况都比分布于 山地和高原的城市良好。
•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特征 及城市发展路径选择流程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1)
报告人
1.背景 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特征
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发展路径选择方法 构建 4.总结
1.背景
近年来,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由城市发展而导 致的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 “瓶颈”,世界银行指出,环境危机每年会消耗我国国 内生产总值的8%到12%,这其中绝大部分环境损耗是城 市社会经济活动所致。生态环境脆弱区是指生态环境本 底差,弹性差的地区,是中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也 是中国最贫困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已经是生态脆弱区生 态退化的根本原因。我国1/3的国土生态环境脆弱,因 此生态环境脆弱区亟需我们的关注。
• 其次,从人口承载力看,我国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多分布于
•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以西,喜马 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 第二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有: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2000-3000米。
• 第三阶梯: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 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
高差小于5m的地区是比较适合开发建设的,5~20m 适合低密度开发,20m以上不适宜开发。坡度0。~10。 的土地可用来进行建设,有实际利用价值,而坡度10。 ~45。之间的土地有景观价值,大于45。则只适宜进行保 护。
(3)水文条件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古代的城市选址更是讲究“背 山面水”的良好风水条件,水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 备条件之一。水文条件对土地的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河谷、大理石含水层、50年一遇的洪犯平原、地下 水回灌区等地都要禁止开发。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城市化程度普遍不高,本文主要从 地质、地形、水文、气候、植被和地上地下自然资源几 个方面来论述脆弱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
(1)地质条件,主要包含地形地貌、岩土与土的类型及工程 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物理地质作用及天然 建材方面。
2.3.2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 首先从产业选择看,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受到的约束较小,
产业选择自由度较大。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则势必要着 重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限制了很多产业的发展,就算是资 源丰富的地区,如果选择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也要首先 考虑开采资源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及环境带来哪些严重的 影响,影响大的,就不能在这些地区发展。
2念、基本内涵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环 境发展水平的一种度,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指自我发展能力差、对外部条件改变反映 敏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生态系 统替代能力弱的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差。
“生态环境脆弱”是指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 是本质,而“生态环境差”则是属于现象的范畴, 是在原有基础上累积发展得到的生态环境的状态。 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也可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状 况,这取决于如何发展,采取什么样的路径发展。 同理,在非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也存在着生态环境 较差的局部。
(2)地形条件
宏观上,地形影响着城市的分布,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 在第三阶梯上,因为第三阶梯多为地形平坦海拔较低的平 原地形;从微观的城市内部来看,地形条件影响着城市内 的居民点分布、城市规划、道路布局、城市轮廓、建筑布 局、商业网点的形成等。地形的坡度、高差决定了土地是 否适宜开发建设。
• 根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将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 级阶梯。
2.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类及各自城市化发展 特征
• 不同的地区其生态环境脆弱性体现在不同的 方面,根据这些差别,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分为:干旱区、喀斯特地区、高寒地区、交 界区等。
• 表1中分别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脆弱 区的特征、城市化特征及适合其生态环境特 征的发展模式。
2.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影响因素
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构造运动是 一种机械运动,构造运动强烈的地方不适宜布局城市。
• 天然建材。建筑地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载体。
表2,在不同的自然地基中,承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碎石、 角砾、粘土、粗砂、中砂、细砂、大孔土、沿海地区淤泥、 泥炭。一般情况下,承载力越弱的地区越不适于高强度的 土地利用和开发。此外,各种物理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 冲泡等也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应当给予充分的考虑。
(4)气候条件
不同的气候影响着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进而影 响到城市的发展。例如,在高寒地区,不适宜人类及其 它生物生存,城市不易形成,形成之后也不易扩大;而 对于生物体,寒冷气候使生物的生长期漫长,作物常常 是一年一熟,与气候温暖湿润、作物一年两熟或三三熟 的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寒冷气 候的制约。
另外,在城市建设和布局方面,气候条件也一定程度上 制约着城市空间布局,如工业区一般应位于居民区的下 风向,居民区内部也应该注意日照、通风等的因素,注 意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5)植被 植被多样性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栽植植被,是城市
绿地的基础,对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城市植被覆盖程度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 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 植被多样性较高;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植被覆盖率低, 物种较为单一,遇到风沙或暴雨肆虐,地表裸露易发生 自然灾害,加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 地貌。我国陆地地貌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
地5大形态类型。目前我国城市多数分布于平原、丘陵 和盆地中,山地和高原城市数量相对较少。从城市发展 水平来看,分布于平原、丘陵和盆地中的城市无论从规 模、经济实力还是人口方面来讲,发展状况都比分布于 山地和高原的城市良好。
•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特征 及城市发展路径选择流程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1)
报告人
1.背景 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特征
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发展路径选择方法 构建 4.总结
1.背景
近年来,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由城市发展而导 致的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 “瓶颈”,世界银行指出,环境危机每年会消耗我国国 内生产总值的8%到12%,这其中绝大部分环境损耗是城 市社会经济活动所致。生态环境脆弱区是指生态环境本 底差,弹性差的地区,是中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也 是中国最贫困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已经是生态脆弱区生 态退化的根本原因。我国1/3的国土生态环境脆弱,因 此生态环境脆弱区亟需我们的关注。
• 其次,从人口承载力看,我国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多分布于
•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以西,喜马 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 第二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有: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2000-3000米。
• 第三阶梯: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 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
高差小于5m的地区是比较适合开发建设的,5~20m 适合低密度开发,20m以上不适宜开发。坡度0。~10。 的土地可用来进行建设,有实际利用价值,而坡度10。 ~45。之间的土地有景观价值,大于45。则只适宜进行保 护。
(3)水文条件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古代的城市选址更是讲究“背 山面水”的良好风水条件,水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 备条件之一。水文条件对土地的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河谷、大理石含水层、50年一遇的洪犯平原、地下 水回灌区等地都要禁止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