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诗”解题思路
思乡的古诗及赏析
思乡的古诗及赏析思乡的古诗及赏析 1静夜思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思乡诗的表达技巧
思乡诗的表达技巧思乡诗的表达技巧思乡诗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这类诗词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1、直抒胸臆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典范之作。
两首诗歌的诗眼“思千里”“起相思”都比较明确地表明了思乡的情感和主题。
2、以景衬情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苦情”;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以乐景衬哀情: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姿态娇艳的花朵、清脆婉转的鸟鸣都是常态下人们喜爱的景物,但是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这些良辰美景不但没让“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高兴,反而更让他伤心落泪。
宋代诗人方泽的《武昌阻风》“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作者不说自己为排遣愁绪,去江边赏花,却说看飞花忘却归思,正话反说,使诗歌含蓄又有变化。
3、即事写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5、虚实结合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思乡怀远诗歌鉴赏
课前预习作业
读《核按纽》
P110 (2009年广东卷)P112 114 117 119 思乡怀远诗
• 答题关键点: • 典型意象的特定含义,典型意象与思乡 之间的关系要交代清楚.
• 《核按纽》P114
•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 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总结:借助梦表现思乡主题.
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问题: 1.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 2. 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 表达效果?
答题前须明确: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 ‚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 1.尾联起点题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 之中; 2.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 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 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王维有千古 传诵且富有哲理的名句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思亲‛。 逢年过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异乡 的天涯羁旅最想家的时候,王维的一个‚倍‛字道出了为 什么诗人们喜欢把写乡思诗词的背景放在节日的奥妙。
语文古诗文鉴赏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语文古诗文鉴赏的答题思路和方法语文的古诗文鉴赏可以说是一个难点,是很多同学都非常头疼的题目。
除了加强平时的积累之外,掌握一些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就给大家列举一些常用的解题思路,帮助大家更好掌握古诗文。
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思乡诗参考答案
思乡诗参考答案思乡诗参考答案思乡,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融入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思乡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题材,他们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思乡诗,既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思乡诗的魅力和意义。
首先,思乡诗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无论是身处异乡的游子,还是长期离开故乡的人,都会产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思乡诗通过文字的表达,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诗歌,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离乡背井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无奈和思乡之情,读者在阅读时也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强烈。
其次,思乡诗是一种对故乡的怀念和赞美。
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是他们的根基和精神寄托。
思乡诗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和赞美,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故乡的美好和独特之处。
例如,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此外,思乡诗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在离乡背井的过程中,人们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进行思考,思乡诗通过文字的表达,将这种思考和反思转化为诗歌,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反思,读者在阅读时也能够感受到这种思考和反思的深度。
综上所述,思乡诗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对故乡的怀念和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它通过文字的表达,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离乡背井的痛苦和思念之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故乡的美好和独特之处,以及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思乡诗的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字的表达,将人们的情感和思考转化为诗歌,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离乡背井的痛苦和思念之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故乡的美好和独特之处,以及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古典诗词鉴赏问答格式分析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末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1. 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 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02
三、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0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02
结合诗句阐释为何用了这种手法。
03
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 感情。
04
解题思路:表达技巧+句意分析+主旨情感
2、答题步骤:
书湖阴先生壁
总 结
鉴赏基础:根据诗歌种类、了解背景、 知人论世 鉴赏内容:把握内容 把握感情 把握技巧 鉴赏要求:使用术语 鉴赏关键:整体感知
考查诗句涵义的翻译及理解
2007年广州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 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景
境
情
答题步骤: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问题: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步骤一(景)
步骤二(境)
步骤三(情)
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2、词中刻画了一个虽然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有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详解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详解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诗歌的鉴赏是重要的考点,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思想怀远诗的鉴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思乡怀人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思乡怀人诗分类1、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愁思。
例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王建《十五夜望月》2、思亲念友。
例杜甫《月夜忆舍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例王涯《秋思赠远二首(其一)》4、闺中怀人、例沈如筠《闺怨》、李清照《一剪梅》、李白《子夜吴歌》(二)思乡诗情感表现及其寄托方式1、物象:月.、雁、杜鹃(又叫子规、杜宇、布谷鸟)鹧鸪、柳、笛等。
2、时空:黄昏、春秋、年关、佳节、乡人乡音乡景、梦等。
(三)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心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了作者无奈、苦涩的心情。
高中语文的送别诗的鉴赏方法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如《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
“爱别离,怨憎会”,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大苦之一,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诗歌鉴赏专题解析一思乡怀人
一思乡怀人: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这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思乡怀人诗”一般与以下几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旅客、、贬谪异地的官员、常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女子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燕子、月亮、柳树触发游子思乡情怀的原因:眼前的景物(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声响(妇女的捣衣声、笛声)唤起游子的乡思;时令气候的变化让游子感慨时间流逝之快,漂泊流浪之久。
常见鉴赏答案:首联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特点、事件、人物身份;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想象;虚实结合。
1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参考答案:(1)隔,隔断、阻隔之意(1分)。
一语双关(1),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1分)同时,也是诗人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
(2分)(2)上片:实写诗人身在江边,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1分);虚写梦中回到江东(1分)。
虚实结合(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2分)。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1分),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1分)虚实结合(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
(2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鹧鸪天(南宋)史达祖雁足无书古塞幽。
一程烟草一程愁。
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
缃裙多忆敞轺裘。
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注]①缃:浅黄色。
②官河:运河。
(1)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2)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
羁旅思乡诗鉴赏技巧
2、
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 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 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 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 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③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 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羁旅思乡诗鉴赏技巧
题材特征: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 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常见标志:
“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 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常见意象:
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 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整体感知: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 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 “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 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 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 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 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 当作法度。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
常见情感内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 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 亲人等。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 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 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 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诗歌《思乡》作品解析
诗歌《思乡》作品解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的这联诗,道出了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沉执着而又殷切之情。
就是 在今天,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歌曲,仍可车载斗量。
在唐宋诗词 中,直可汗牛充栋,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千古传唱不衰,至今 依然能激发读者强烈的怀念故乡的纯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经典之说, 用在乡思类诗词的鉴赏上, 也是完全适 用的,所不同的是要抓住这类诗词的特有景象。
首先要抓住篇中的“月”。
因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们移情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的感情, 并以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
先以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 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中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 洒满庭院,一片白茫茫的,很自然使人联想到李白 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故园、故人之思自然蕴含其中。
后两句转 为写“秋思”,这个“秋思”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故园、故人、情人都可以包 含其中。
十五的月亮照在庭院,也照在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正“举 头望明月”,在这团圆之夜,我的家人,是否也和我一样,都在苦苦地思念着远 方的亲人?结尾一句很有讲究, 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今夜我的“秋思”最为深长, 但在表现形式上却采用了“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句式。
这种既非自问, 也非 问人,更非反问,充满伤感的话语,把读者带进了月明人远,思悠怨长的境界中 去,显得意韵深邃,回味无穷。
尤其是一个“落”字,化虚为实,新颖妥贴,掷 地有声,不同凡响。
又如白居易 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罗邺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 相忆在江楼”,顾况的“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卢纶的“三湘衰 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是用“月”抒发乡思的名句。
我们可以用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 迹板桥霜。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阅读答题技巧
【各个专项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手法(-)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反复/比照:突出强调夸张:情感更加强烈(-)表现手法(诗歌特有)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虚写实)联想想象;双关;借代;对偶;由近及远;由上而下……(三)抒情方式宜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注释:景是什么?情是什么?物是什么?志是什么?请进一步说明。
二、内容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边塞诗忧国忧民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其他三、结构首联(1-2句)1.交代了……(天气、气候、季节、时间、地点).总领全诗2.与标题、尾联相呼应.(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颔联/颈联1.交代了……. “xx”字词……2.修辞/表现手法.承上启下/过渡句/承接了前面的……,引出了下文的…… 尾联1.总结全诗.升华中心感情2.与标题和前诗相呼应.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四、情感.送别诗:依依不舍的伤感;劝慰鼓励;离愁别怨1.思乡诗:思乡思人;思而不能归的无奈、惆怅.爱国诗:想要建功立业的决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2.边塞诗:对边塞恶劣环境的描写;对艰苦作战的士兵的同情;对腐败官员的批判;战士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对边塞奇异、瑰丽风光的喜爱与赞美.忧国忧民诗:对辛苦百姓的同情/怜惘;对百姓生活的关切3.怀古诗:怀古鉴今;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山水田园诗:寄情山水的怡然自得;对•官场的厌恶,对大自然的喜爱4.其他:就题论题五、题型1.炼字类(词)本义;文义;修辞和感情;【不能换,假设换掉,那么……】2.画面描绘类抓意向(人/事/物/景);串成一句话;总说描绘了一幅……图3.句子/表现手法赏析类手法+内容+结+情4.名句赏析类该句的道理+具体生活实际+你要怎么做5.首联/颔联/颈联请慎重,可能要考虑结构层面的作用6.全诗?请慎重,可能每一句诗都要思考有无答分点记叙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标题考点(1)文章标题的作用一一A.点明文章中心……B.设置了悬念……C.以XX为线索,利于展开故事情节(标题如果是物)D.用XX象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标题如果是物)(2)文章标题的含义一一A.深层含义(感情);B.浅层含义(顾名思义)二、词语考点联系全文,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1、把握羁旅思乡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2、了解羁旅思乡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课时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思乡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
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羁旅思乡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羁旅行役诗简介羁旅思乡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思乡诗的主要标志(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孤”“寄”“行”“宿”“思”等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
羁旅思乡类诗歌常识及解题规律
羁旅思乡类诗歌,所写内容为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一、高考真题体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5年全国卷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什么样的心情。
答:“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平易通俗)二、羁旅思乡诗常识及解题规律(一)羁旅思乡诗的特点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抓住古诗鉴赏考点,准确快速解题
法 的 掌握 情 况 和 灵 活 应 变 的 能 力 所 以 复 习 时 要积 累记 忆 手 法 . 还 有 培 养运 用 能 力 第一 步 : 了 解 设题 方 法
少说 废话 , 直击要点 。具体步骤 是 : 1 . 准确指 出用 了何种手法 。( 必 占分值 ) 2 . 结合诗句 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 。( 必 占分
2 . 表 达 方 式 和 技 巧 类
古典诗词 中常见 的思想情感有 1 类: 忧、 愁( 古诗 中此种感情居多 。) A . 忧 国忧民类( 借古讽今 、 感时之作 ) B . 保 家 卫 国类 ( 怀才不遇 、 壮 志 难酬 ) c . 漂泊无依 愁 、 思 乡思 亲愁 ( 这两种感情往往融 合在一起 。) D . 仕途失意愁 、 伤春伤 时愁 ( 这两种感情往往融 合在一起 。) E . 物是人 非愁 ( 此种感情 经常和其 他类融合 在 起, 经 常使用对 比手法 。) 其中A、 B 类 属于“ 大爱类” c、 D、 E 属于“ 小爱类” 2 类 闲适 ( 愉悦 ) : 隐居 自乐类 、 纵情 山水类 、 淡泊 名利类( 山水 田园诗 ) 3 类欢喜 : 亲友相逢类 、 儿女情长类 ( 有时候也有 闺怨 ) 4 类豁达 : 乐观豪放类 、 盛衰无常类 5 类 志向 : 冰清玉洁类 、 正直质朴类 ( 咏物诗 中比 较常见 , 手法是托物言志 ) 归 类 记 忆 诗 人 表达 的思 想 感 情 有 利 于 考 场 上 迅 速把握诗人感情倾 向 ,以上基本依据诗人感情 由低 沉到高昂的大概趋 势进行归类 的。 当然 , 我们也可 以利用诗歌题材来记 。 如1 、 思乡 诗2 、 咏史诗3 、 咏物诗4 、 送别诗5 、 山水 田园诗6 、 边塞 诗7 、 闺怨诗8 、 怀远诗9 、 闲情诗 1 0 、 归隐诗等 。
c类文史知识点
c类文史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唐代诗歌赏析(以李白《静夜思》为例)》①基本定义:唐代诗歌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用文字唱出的歌,它通过一定的韵律和格式表达思想情感,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短短几句话就把思乡之情描绘得很动人。
②重要程度:在文史学科里,唐代诗歌那可是超级重要的一部分。
能从它这儿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情感。
很多文学手法也是从这儿发展成熟起来的。
③前置知识:大概知道汉字,还有基本的文学抒情手法,像什么是比喻、拟人这种简单的东西。
比如咱知道“月亮像圆盘”这就是基本的比喻基础概念。
④应用价值:要是写作文,唐诗能教咱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情感;平时看文学作品也能更懂古人的心思,像看古装剧,能品出剧里引用唐诗的深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文史系统里,唐代诗歌属于古代文学这一大块。
这块还包括唐诗之前的诗歌、唐代散文之类的各种文学形式。
②关联知识:和唐代的历史联系超紧密,因为时代不一样诗人写的东西肯定差别大。
再者和当时的哲学思想也有关联,像道家思想对李白诗歌风格就有影响。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就在于理解那个时代背景和诗人复杂的情感。
关键点是要多读多品,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
④考点分析: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出给一首唐诗问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艺术特色。
比如说问“床前明月光”反映了李白怎样的心境这种问题。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唐代是个很强大繁荣的时代,文化交流丰富。
写诗在当时很流行,而且社会比较开放包容。
比如李白当时云游四海,见识多了灵感就多。
《静夜思》可能是他在外地思念故乡的时候写的。
②内容赏析:床前明月光这句,一上来就描绘出了一个场景,很直白简单的画面。
疑是地上霜,又有点疑神疑鬼的感觉,妙得很。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出了思乡之情。
整个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③写作特色:语言特别简洁,用词通俗易懂。
用“明月”来寄托思乡这种情感,是很经典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语文答题模板 羁旅思乡诗 思路
语文答题模板羁旅思乡诗思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作为语文题目的答题模板,羁旅思乡诗是一种常见的题材,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理解题意首先要理解题目所表达的含义,羁旅思乡诗主要表达的是离乡之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乡愁的感悟和表达。
在回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考生要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到的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素材,以便更好地展开论述。
二、选材构思在构思答题内容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或传统诗歌。
然后要有所发散,可以从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民俗传统、家乡的美食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让作文内容更加充实和具体。
三、结构布局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采用“三段式”结构,即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主题,主体部分要细致展开,论述相关内容,结尾要简练地总结全文,表达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四、语言表达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力求准确、生动、优美,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文章更具有诗意和美感。
五、注意细节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注意字数控制,不要过于啰嗦;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不要出现错误;注意段落的衔接和过渡,使全文通顺自然。
羁旅思乡诗是一种充满情感和文化底蕴的题材,在作答时考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真情实感的笔触描绘家乡的风景和情怀,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希望考生通过良好的构思和艺术的表达,写出一篇既具有个人特色又符合语文考试要求的优秀作文。
【2000字】第二篇示例:语文答题模板通常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下面以羁旅思乡诗为例,提供一份关于语文答题模板的详细分析。
开头部分:在回答关于羁旅思乡诗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简要介绍羁旅思乡诗的背景和主题。
可以简单介绍羁旅思乡诗这一文学流派的产生背景和特点。
羁旅思乡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常常表达游子思乡、离别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古诗题材分类鉴赏之羁旅思乡、闺怨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也被称作“羁旅行役诗(羁旅:客居异乡的人;行役:行旅,出行)”。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一、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家人思念自己角度)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三、思想内容:①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凄苦、孤寂。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②思乡思亲及身不由已的苦闷。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苏幕遮》。
浑厚悲凉,杜甫的《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
五、思乡类诗词的鉴赏,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营造何“意境”,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触景伤情: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伤情: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高考思乡诗答题技巧
高考思乡诗答题技巧引导语:是诗文类别中很大的一局部,也在高考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那么,思乡诗答题技巧是什么样的呢?1.思乡诗主要分游子思乡和征人思乡两类。
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的名作有的《》、的《静夜思》、张籍的《秋思》(xx年全国卷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都是表达久戍边关的征人思乡之作。
2.明月高悬的夜晚最能勾起游子和征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思乡诗标题常含“夜”或“月”字,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思乡诗标题还常有寒食、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如的《壬辰寒食》。
3.思乡诗常运用从对方与自己入笔的虚实结合手法,虚景和实景相互渲染衬托,从而突出思亲怀人主旨。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前两句实写重阳节来临自己思亲怀人之情,后两句从对方入笔虚写,设想家乡兄弟们此时此刻登高、插茱萸、饮黄酒、想念远离家乡的自己等活动,全诗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兄弟们的深挚思念之情。
高适的《除夜作》和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都运用了从对方入笔的虚写手法。
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土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明月、杨柳、鸿雁、杜鹃(子规)、宿鸟等都是思乡诗中常见意象。
月亮是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李益的《参军北征》中“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折杨柳》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听后会激荡起蕴藏心中的乡思,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语义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又含离别意,自然唤起人们心底思乡之情。
大雁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之景常牵动游子的乡思,如赵嘏的《寒塘》中“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凄厉鸣叫,最易勾引起游子归思,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浅淡思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浅淡思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作者:曾雪莲来源:《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第03期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和乡情。
思乡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他们大都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在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等,对于这样的思乡情绪的诗词,我们鉴赏方法的步骤方法如下:一、把握诗人思乡怀人的情感,加深了解诗人情感的思路在把握诗人的情感之前,我们首先明白这类诗歌的分类,它们可以分为(1)羁旅愁思,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鉴赏示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的情感思路是:这是一首七绝诗词。
凉秋夜半,霜气迫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的渔火,使船上的旅客不禁引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又远远传来叩人的心扉。
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秋夜幽寂清凉的环境,抒发了羁旅者的孤独凄凉的感受和萦绕心头的缕缕乡愁。
又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斗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的情感思路: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的作者罹故乡的感情。
颔联历来脍炙人口,诗人将六种典型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山间早行特有的画面。
颈联写刚上路时见到的景物,尾联写旅途的景色,使诗人联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从而将“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诗人怀乡之恋情。
二、鉴赏思乡怀人诗词中的意象,了解诗人心中的各种情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就是我们常说的寄托意义。
高考语文 备考专练思乡诗
2、(1)答: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嗟叹”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思路点拨】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常常是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
(2)
【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
【解析】这道题有两问,一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2014高考备考:思乡诗专练
一、思乡诗的特点:
常写景物:冷月落叶;枯树荒野;苦雨凄风;栖鸦飞雁;冷露清霜;寒烟衰草;水冷山寒;旷野无人;夕阳斜照。
所抒之情:孤独凄凉,悲苦愁绪,思念亲友。
典型环境:幽静,无人,凄凉,闲淡。
典型环境及作用:以寥廓苍茫衬托人的 孤独无依;以霜露日风等渲染一种凄凉的环境,
映衬诗人内心的悲苦。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7、【2010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题】“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欧阳修《戏答元珍》“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隋人薛道衡在《人日思归》中用“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一句,直接道出“雁已北归,人仍未归”的思念与无奈。
3.柳树
古人常以折柳相赠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并流传下了《折杨柳》一曲。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直接道出思乡之切。
2.诗句中出现了有关“思乡”的意象,又出现与“思乡”主题有关的关键词,此时我们可以肯定地判断为“思乡”主题。例如张可久《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词中既出现了“雁”的意象,又有“家万里”“归期”等关键词,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这是一首表现思乡之情的词。
三、把握常考题型
1.直接考查“思乡”意象的题型。
例如: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问题】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抒发的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
【典例展示】(2013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问题】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解析】此诗中出现“月”这个意象,又出现“无家客”这一关键词,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为有“思乡”的情感。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美景吸引,起身欣赏,但举头望天,将一切美景收入眼中后却因想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不免产生思乡怀亲之愁,所以“不眠”。
【参考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一个“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之情;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的“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思乡诗”解题思路
引导语:在高考中,“思乡”类的鉴赏题出现频率较高。那么,高考“”解题思路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此类题目在答题时应遵循如下思路:分析由意象而营造的意境,据意境特点得出思乡之情;或通过某个意象,用某种手法来表达思乡之情。
一、了解思乡诗中的常见意象
1.月亮
月亮是诗人传情时常用的一种意象,在许多诗人笔下,它已成了思乡念亲的最主要载体。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直接考查“思乡”主题的题型。
例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题】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二、关注思乡诗意象之外的“主题词”
1.诗句中出现了有关“思乡”的意象,但出现了“非思乡”主题的关键词,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结合一些提示主题的,来判断诗歌主题。例如杜牧《早雁》中的“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此诗题目为“早雁”,诗句中虽然出现了“月”和“雁”这两个意象,但又有“胡骑”等关键词,由此可分析出,诗歌主题应该与战争有关,而并非单纯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