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政治社会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 (政治实践)
7)社会政治组织
政党是现代社会政治组织的高级形式,也 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
8)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 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 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 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 的传播作用。
2)学校
是专门的、系统化而且强有力的政治社会化 机构。 任何国家或政府都试图通过系统化的学校教 育将本政治系统特有的政治符号和历史记忆 传递给年轻一代。
3)同辈团体
与学校和家庭相比,同辈团体影响力的相 对强度在逐渐上升。
锻造激情的木偶 ——红卫兵的政治社会化
“红卫兵”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与机 制
二、政治社会化的 主要媒介和影响因素
1、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途径)
1)家庭 2)学校 3)同辈团体 4)工作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 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政wk.baidu.com实践) 7)社会政治组织 8)政治符号
1)家庭
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起点,其在塑造一个人的政治 人格、价值观念、政治态度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 用。 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对 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 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 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 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 。
4、政治社会化的方式
(1)濡化 (2)教化 (3)内化 (4)强化 (5)涵化
三、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
1、政治社会化的类型(教材P289)
(1)按照不同的社会政治形态来划分 分为原始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奴隶社会的 政治社会化、----- (2)按照政治社会化的年龄阶段来划分 ——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A.主导型政治文化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引导与 制约 B.培养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政治能力的手段 C.对反社会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从功能上来讲,政治社会化具有训练个人和支 持政治系统的双重功能。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实 际上是两个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中的个体成员来讲。 另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来讲。 两个过程主体不同,目的也不同。 但结果是一 致的。
第四媒体带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机遇
1.第四媒体用户的全球性、信息的共享性,为大 学生提供即时、海量、最新的政治信息和多元的 政治文化,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政治视野,丰富 政治知识,培养政治人格。 2.第四媒体覆盖区域的广泛性、用户使用的自由 性等,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个性的更为广阔 的空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自主性。 3.第四媒体的交互性、开放性,为大学生提供了 更为自由、灵活、平等的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渠 道,有利于吸引大学生更多地介入社会政治生活, 进行政治互动。
思考题
1、政治社会化的基本涵义。 2、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3、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4、分析网络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5、如何正确理解政治社会化在政治体系中 的重大作用?
三、同辈群体的活动产生“革命崇拜”和 单一的政治认同 四、社会政治环境对青少年的全面压力 五、青少年心理对“红卫兵”一代政治社 会化的影响
4)工作场所
工作场所是政治社会化的正式媒介体。 工作场所实施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是定向 选择。
5)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媒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它是以 现代通讯技术为依托,以电影、广播、报纸、 杂志以及互联网为载体的传播方式。 今天,人们通常把报纸、广播、电视、网 络称为四大传媒。
2、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互动性) (2)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嬗递性) (3)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一个相互衔接、持续不断的 过程。 (连续性)
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一、父辈的政治地位决定了政治文化在家庭内如 何传递 二、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革命”狂热 首先,中共建国后到“文革”前,学校教育基本 方针的演变趋势是越来越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 第二,学校体制为“政治挂帅”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通过引入社会上流行的各项政治运动,对 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政治化训练。 第四,课程设置日益“革命化”。 第五,当时教师的政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直接 影响着“红卫兵”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第六,“政治挂帅”的学生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政 治社会化有深刻的影响。
(3)按照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划分 (或说政治社会化的方式) 1)直接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模仿 ——政治教育 ——政治训练 ——政治实践 2)间接政治社会化 ——人际转移 ——价值转移 ——规则转移
2、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1)从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来看,政治社 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 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 (2)从政治文化的层面来讲,政治社会化 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 段。 (3)从政治体系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 是影响体系正常维持与运转的关键因素。
如何理解?
——从个体层面看,政治社会化是个人学习和形 成政治取向、行为模式及政治人格特征的过程和 方式。(“自然人” →“政治人”) ——从社会层面看,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政治的教 育训练过程,是把本政治系统内所认同的政治取 向模式和行为规范传授给所有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取向 和行为规范代际相传的过程,即政治文化本身的 传递过程。
政治学者的几种政治社会化的观点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 和技能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 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违背和延续的 过程。
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 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 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 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 动过程。 通俗地说,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 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 的过程。
第四媒体带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冲击和挑战
1.第四媒体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使它传播的信息良莠 不齐,导致信息污染,这不利于大学生辨别区分有效 的政治信息,使得其政治鉴别力相对薄弱。 2.第四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容易导致信息垄断, 出现一种网上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倾向,冲 击着大学生对主导政治文化的认同。 3.第四媒体的公开性和渗透性,使它突破时空的束缚, 突破了党和政府的控制范围,不利于对互联网上政治 舆论导向的把握。 4.第四媒体以集各种传统媒体特点于一身的优势,吸 引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网络来获得信息,这对传统的 政治社会化途径带来了冲击。
社会转型带给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转型的特征: 由农业社会向 现代 工业 社会转型; 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 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 由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型; 由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 对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促进 ——调动了民众的参与意识; 推动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民众的民主意识 。 对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冲击——利益结构在转换,不同的利 益主体之间产生广泛的矛盾和冲突---这使引导公民正确认 识、理性对待冲突成为一种挑战 。
全球化 社会转型 网络化
全球化带给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对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促进——使我国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定位明确。 对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冲击——一是政治认 同危机。二是对我国政治文化的侵袭。
“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 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 输入。”(亨廷顿)
网络化带给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对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促进 ——首先,网络 改变了政治交流的方式,促进政治社会化 的进程和效果。其次,网络推动政府与民 众交流,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对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冲击——减弱政治认 同;威胁政治安全。
3、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1)政治意识的初步萌芽时期(幼儿期) (2)政治意识的初步形成时期(少年期) (3)政治参与体验时期(青年期,即高中 至30岁左右) (4)政治人格形成时期(中年期,即30岁 至50岁) (5)政治社会化的固着时时期(老年期, 即50岁以后)
2、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教材P286)
(1)利益因素 (2)政治权力因素 (3)政治权利因素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社会文化因素 (6)政治事件 (7)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讨论 当前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宏观社 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有何影响?
面临的环境因素
第十一章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
1、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 1958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 伊斯顿首 次发表了有关政治社会化研究的论文—— (《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1959年,赫伯特· 海曼出版了《政治社会 化:政治行为之心理的研究》一书,首次 系统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 至60年代中期,政治社会化已经发展成为 现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对策思考
1.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大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 管力度,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政治社会化环 境。 2.强化网络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意识,多角度、多 形式宣传主导政治文化,实现第四媒体与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的良性互动。 3.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 4.作为大学生自身,应当严格自律,努力把握自 我,提高自己的思想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
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传递政治信息 灌输政治思想 进行政治宣传 传承政治文化 激发政治参与 统一政治规范 监督政治环境
议一议 第四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当年的年会上首次 提出了“第四媒体”的概念。 一般来讲,互联网被誉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 的第四媒体。 手机短信以其即时性、交互性、普及性、开放性、 平等性等诸多的特点也已经成为极受欢迎的新式 信息传播手段。 第四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包括手机短 信在内的新的信息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