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教学课件2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 矛盾。
成语误用情况九:近义混用
有些成语有一个或多个共同语素,它们的意思 可能有相同的部分,但是,仔细辨析又同中有 异。如“本末倒置”与“舍本逐末”,前者是 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后者是舍去事物 根本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例句: 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置自己的姓名,以假 乱真,鱼龙混杂,骗来金钱。 辨析:“鱼龙混杂”喻“好人坏人混在一 起”。句中的意思是“拿假的充当真的”, 应改为“鱼目混珠”。属于近义成语混用。
例句: 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 学术报告。
辨析:“目不暇接”是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 不过来,不能与“听”搭配。
成语误用情况八: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 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例句: 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 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成语误用情况六:重复使用
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再用成语, 则造成重复。 例句: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 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 辨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 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 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成语误用情况七: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 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方式,则容易 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 说修饰语与中心词应搭配,动词与宾语搭配, 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成语误用情况三:对象不当
有些成语的使用必须适合特定的对象,有的 专指人,有的专指物,有的专指景,等等。 在运用时要善于记住典故,辨清对象。
例句: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辨析:“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 用在这里不恰当,属于对象用错。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定型化 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 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
点,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
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成语误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望文生义百度文库误解词义 ); 2、褒贬误用; 3、对象不当;
4、不合情景; 5、用错谦敬; 6、重复用语; 7、搭配不当;
课堂小结: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靠扎实的平时积累, 要多记成语,并准确把握成语的出处、 本义、比喻义及感情色彩等,只有在积 累的基础之上,掌握有关命题方面基本 规律和解题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 使用成语的能力。
成语误用情况四:不合情景
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情境,比如气氛有 严肃紧张、庄严肃穆或轻松愉快等不同,比 如地方有局促狭小或宽敞明亮等区别……成 语的使用如果没有照顾到这些,就容易犯不 合语境的错误。
例句: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 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 不应求。 辨析:“车水马龙”是说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而句中所叙述的 摊前不过几米或十几米,无法形成车如水、 马如龙的壮观景象,所以不合语句中的情境。
成语误用情况二:褒贬误用
因为平时使用不够规范或没有搞清楚成语的 来龙去脉,往往容易把褒义词语当作贬义词 语,把贬义词语当成褒义词语,造成判断或 使用错误。
例句: 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 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 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辨析:“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 量出现。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厂大量出现, 所以这个成语属于褒词贬用的错误类型。
成语误用情况五:用错谦敬
成语的使用都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和 整个句子的氛围相吻合,有的和人称相对应, 有的意义和句子相适合。辨析成语和运用成 语,一定要通读句子,看该成语是否符合语 境。
例句: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 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辨析:“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 自述,不能用于他人,否则于人不敬,因此 本句犯了用错谦词的错误。
8、自相矛盾; 9、近义混用
成语误用情况一:望文生义
大多数成语表里有两层意思,字面意义并不是 它的真正含义,而只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语的含 义,就叫做望文生义。
例句: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 点的毛病。
辨析: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 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 技巧纯熟。而该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 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