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商论2011.2
[作者简介]任金玲(1979-),女,河南武陟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1、要素成本上升。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普遍
遇到劳动力、土地、能源与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升的问题,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被削弱。同时,土地资源紧缺、环境约束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降低要素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成为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的主要动力。
2、人民币升值和外贸出口政策的调整。过去,我
国东部地区的外向型企业除了利用廉价劳动要素获得正常利润外,还可借以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和优惠的出口退税政策获得额外收益。然而,随着2005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调整,这些额外收益在逐渐消失,附加值低的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尤其是那些过去依靠政策性额外收益来维持生计的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3、政策的鼓励。任何地区的经济资源都是有限
的,尤其是不可复制资源。一地区某产业占用了经济资源客观上必然压制了其他产业的进入。如深圳土地资源日渐稀缺,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运作方式的产业占用大量的土地等经济资源,必然阻止高端产业的进入,阻碍产业升级。所以,东部发达地区政府实施了“腾龙换鸟”政策,鼓励失去优势的产业向外迁出。同时,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经济发展较落后,中央也积极鼓励东部地区的产业迁移到中西部地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近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明确了方
向,同时也在政策支持上再度强化。
总之,随着东部发达地区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外贸出口政策的调整,很多企业的利润在不断减少甚至亏损导致停工,为了延续竞争力,出现了产业向外转移倾向。与此同时,我国国内欠发达地区都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转出的产业,积极到东部地区引资招商,并在财政,税收,信贷和土地等方面给予诸多优惠以吸引企业向当地转移,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研究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有利于我国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有针对性的招商,对做好产业的区际转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我国当前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受到当地产业集聚形成模式和产业集聚内企业之间的影响。产业集聚形成模式的不同(主要有FDI 模式和市场创造模式)以及产业集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同,对产业迁移的区位选择有着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分为四种情况:
1、FDI 模式下产业集群的区位选择。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凭借廉价而又丰裕的劳动力和政府主导的投资优惠性政策,以加工贸易的方式承接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形成了FDI 背景下的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这些产业的形成是当初外资企业为了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进行的。因此,本文提及的FDI 模式指的是当初外资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而进行的来华投资,其产品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及启示
●任金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关键词]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区位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部分产
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倾向,并已初见倪端。本文根据我国产业集聚形成模式和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的区位选择。在此基础上得到启示,提出了我国中西部及东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的重点。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61(2011)02-0154-03
154
江苏商论2011.2
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来华外资可能越来越多看中的是我国国内市场。当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要素成本发生变化,先前的优势逐渐丧失。这些FDI 背景下的加工贸易面临着重新选择,关于区位选择,根据产业内企业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FDI 模式下关联产业的区位选择。关联产业集聚指的是由同一产品链上下衔接的相关企业构成的产业集群,多数是由一个或数个大企业为主,而其它企业为之配套生产或提供相关服务。其特征是集聚地内企业合作紧密度高、依靠性强,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在深圳龙华围绕台资企业富士康集团的上下游企业多达300家,这些企业随着富士康集团的做大也取得很好的发展。这一类型的产业集聚在产业转移时有一定的粘性,因为通过相互依存,降低成本的特性可以抵消部分的劳动力其它成本的上升。但随着地区生产成本的增加,竞争优势的不断削弱,企业最终仍将迁移。由于龙头企业直接面对同类产品市场的竞争,对市场反映的也更为敏感,因此,产业迁移主要牵头人就是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考虑迁移时,由于这些产品的零部件、中间产品等供应商都已本土化,如果外迁至国外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很可能缺乏配套企业,很多中间产品仍需从我国沿海地区供应,增加了贸易成本,企业外迁成本会比较高。所以,龙头企业可能会在国内选择。
如果外资龙头企业要维护原来的国外市场,内迁至中西部将会导致运输成本过高。所以,我国东南沿海周边欠发达地区在承接这类产业转移时就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如果外资龙头企业,着手于开拓国内市场,内迁至中西部不失为一个好的区位选择,通过和配套企业的互动内迁,以降低企业成本。如深圳富士康将很多业务都迁移到了内地,其中笔记本组装厂内迁到重庆,其配套企业也随之迁入。
(2)FDI 模式下非关联产业———“两头在外”产业的区位选择。非关联产业集聚指的同类产品集约“扎堆”经营的中小企业集聚,其特征是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小。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成了沿海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两头在外”,即原料和销售在国外,加工在国内的方式,在我国沿海城市加工贸易中占着较大比例。两头在外这种加工贸易方式并没有形成对当地相关企业很强的关联性。当初跨国公司选择沿海地区作为加工点,看中的就是我国低廉的劳动力和优惠政策。随着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势必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进行区位选择。
关于迁移方向,由于这类企业加工的零部件等多数从海外运输到组装地,加工后的产品很大一部分要运往国际市场,运输成本对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迁移至国内中西部地区加工,再出口,无疑要加上高额的运输成本,这将完全抵消甚至不能抵消内陆要素成本低的优势。因而,“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内迁可能性不大。另外,当前最便宜的长距离运输仍是水运,而东南亚一些国家,同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距离世界主要市场———美日欧的海上运输距离相当,并且这些地区的要素价格低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因此,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的考虑,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可能转移至东南亚一些地区。例如耐克与阿迪在中国的订单确实越来越少,大部分转移到了越南,还有一些转移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
2、市场创造模式下产业集群的区位选择。市场
创造模式主要指的是基于国内市场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聚,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在我国,市场创造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该省内有许多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关于这类产业集聚的区位选择,根据产业内企业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市场创造模式下水平产业集聚内的企业区位选择。水平产业集聚指的是以同类产品集约“扎堆”经营的中小企业集群,多数是由一个或数个企业经营该类产品获得成功,形成市场效应,使后来者群起而效仿。其特征是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小,在这个集群里,企业可以共享由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共同的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成果,共享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提供的配套服务,采购及销售也因企业集聚而降低单位交易成本。根植于“本土化”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成本的提高,面临着迁移的压力。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承受较高的远迁成本和脱离产业集聚区后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所以,这类企业的区位选择和变迁,往往通过具有地缘关系、亲缘关系的个人或企业来实现,一般会向周边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因为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向附近迁移可以在不必进行兴师动众、劳师远征的情况下,获得较低的要素成本而且也接近原来的产业集聚区,仍可较多的享受产业集聚带来的好处。同时,管理监控等也相对容易些,迁移成本相对较低。如武义是浙江省中部的一个经济欠发达县,而在其周边的义乌、永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