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陆游 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了解陆游,积累咏梅的诗句。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拟人的修辞,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学会改写词作,并用多种形式展示所学。
【教学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
二、课堂应用(一)自主学习【学生活动一】查找资料交流展示“咏梅”的诗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关于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主和派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主张北伐,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展示,激励学生参与预习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熟读词作,赏析句子:【学生活动二】“百家讲坛”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3)了解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的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2)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词中意象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词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词原文及注释。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陆游诗词,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词(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卜算子·咏梅》。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诗词解析(1)分析词的题目“咏梅”,了解词的主题。
(2)解读词中的意象,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
(3)探讨词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如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
4. 诗人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从词中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词人陆游的小短文,介绍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7.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陆游意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情感: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范文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陆游及他的生平。
解析咏梅诗词的历史背景。
讲解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陆游的生平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咏梅诗词的历史背景。
教师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诗词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卜算子·咏梅的词意。
培养学生的诗词解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卜算子·咏梅的词句。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教师逐句解析卜算子·咏梅的词句,讲解关键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析心得。
第三章:诗词欣赏3.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2 教学内容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诗词的美学价值。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分析诗词的美学价值,如韵律、对仗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欣赏心得。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4.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卜算子·咏梅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咏梅为主题进行诗词创作。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卜算子·咏梅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5.2 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卜算子·咏梅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参考资料,供学生拓展学习。
5.3 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参考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诗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课文;3. 通过品读关键词,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研讨,结合搜集的资料来理解词的意境,体会梅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含义,以及这首词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词的韵律和情感;2. 品读法: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帮助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3.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的深层含义;4. 拓展延伸法: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拓宽视野,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梅花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咏物诗,明确特点。
让学生举例并回顾之前学过的咏物诗,引导学生总结出咏物诗托物言志,通过物品抒发自己的追求和志向的特点。
2. 背景介绍:为学生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词的表达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意义。
3. 品读文本: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并通过关键词的品读,让学生理解梅花的形象和品质。
4. 深入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的深层含义,如“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等关键词句的含义。
5. 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收集和阅读其他咏梅的诗文,来拓宽视野,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梅花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卜算子咏梅陆游 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教案标题】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陆游的诗作《卜算子咏梅》;2.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悟诗歌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创作与诗歌相关的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2. 感知陆游的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点;3.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情感和感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陆游的诗作《卜算子咏梅》;2. 课件:包含相关图片和文字的PPT;3. 板书工具:彩色粉笔、橡皮擦;4. 评价工具:学生乐谱、鉴赏评价表。
【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景:播放相关的梅花图片,引发学生对梅花的感觉与情感;2. 提问学生:你对梅花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吗?【展示】1. 展示与《卜算子咏梅》相关的图片和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2. 向学生介绍陆游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特点。
【讲解】1. 分段讲解诗歌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2. 解读陆游的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点;3. 分析陆游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感悟】1. 让学生读诗,自由发挥,引导他们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悟;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总结】1. 总结课堂所学的陆游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2. 引导学生再次欣赏《卜算子咏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梅花的短文;2. 提供参考范文,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创作短文。
【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短文,进行集体欣赏和班级评比;2. 鼓励学生用其他形式表达对梅花的情感,如绘画、音乐等。
【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鼓励提问和回答问题;2. 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观察梅花,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创作。
【教学资源】1. 陆游的诗作《卜算子咏梅》;2. 相关图片和背景知识的PPT;3. 学生作品的评价表和学生乐谱;4. 书籍资料或互联网资源供学生参考。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课题:《卜算子咏梅》诗歌的赏析和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陆游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了解《卜算子咏梅》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和理解能力。
3.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根据诗歌文本,分析诗歌的意象、结构和表达手法。
2. 理解诗人抒发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2. 融入艺术表演形式,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结合讨论、表演和课件展示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陆游的相关图片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对于陆游和诗歌的兴趣。
2. 学习《卜算子咏梅》(10分钟)让学生阅读《卜算子咏梅》原文,可以请几个学生朗读,然后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10分钟)使用课件展示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如鲜明的形象、对比的修辞、音韵等等。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4. 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情感(10分钟)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如对生命的热爱、对困苦命运的抱怨等。
5. 表演诗歌的内容和情感(15分钟)分组进行诗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选择形式多样的表演方式,如朗诵、歌唱、舞蹈等等。
可以选择其中几个小组进行展示。
6. 学习诗人的创作背景和人生感悟(10分钟)通过讲述陆游的生平和他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陆游的人生感悟,引发学生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7. 小结与延伸(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于《卜算子咏梅》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地创作和表达,可以写自己的诗歌或是进行更多的表演。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卜算子咏梅》这首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范文(三篇)第1篇: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4)齐读。
2、精读感悟(1)、再读,体会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同桌交流(3)、集体交流谈议(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4)、如果说梅花是一种精神,你觉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如果说梅花是一个人,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能否举例谈谈?3、品读赏析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这首诗;(2)了解诗人陆游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理解;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卜算子·咏梅》,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翻译;(2)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诗人情感。
7. 作业布置(1)背诵《卜算子·咏梅》;(2)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感悟文章。
1. 比较学习(1)让学生收集其他诗人咏梅的诗作,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2)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咏梅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2. 艺术实践(1)邀请书法爱好者,让学生欣赏并学习书写咏梅诗词;(2)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以梅花为主题,感受诗中意境。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课文。
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僻词语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赏析文章。
8.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其他咏梅诗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杜甫的《梅花》等,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情感。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梅花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梅花在寓意、绘画、书法等方面的应用。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卜算子·咏梅》篇1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的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
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与说明
06
课程延伸与拓展
阅读其他咏梅诗篇:拓宽视野,丰富文学素养
陆游《卜算子·咏梅》
01
了解不同诗人对梅花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王安石《梅花》
02
体会梅花坚韧不拔的品质。
杜甫《江梅》
03
感受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孤独与美丽。
了解梅花文化
梅花的象征意义
探讨梅花所代表的坚韧、高洁、清雅等品质。
梅花与文人墨客的关系
网络资源:推荐优质网站和在线课程
优质网站
推荐一些专门提供古诗词学习和欣赏的网站,如“古诗文网”、“诗词天地”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在线课程
推荐一些与《卜算子咏梅》相关的在线课程,如“古诗词鉴赏”、“诗词创作与欣赏”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 研究诗词文化。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自主选择相关 课程进行学习。
作品展示
学生将仿写的诗句在班级中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欣赏和评价,教师 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04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材教辅:提供详细注释和赏析
教材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注释,提供详 细的词语解释、背景介绍和作者介绍 。
教辅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卜算子 咏梅》的赏析、解读和辅导资料,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词的内涵 和技巧。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 手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交流和思考。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情境导入
通过描述梅花的美丽形象和独特品质,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 趣和好奇心。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意做铺 垫。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坚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把握。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
3.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歌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分析首句、尾句、转折句等的作用。
(2)解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象征、拟人等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探讨其他诗人创作的咏梅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分析各篇诗歌的异同点。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全文;(2)了解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分析并欣赏这首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作;(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陆游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词作《卜算子·咏梅》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分析词作的意境和艺术特色;3. 理解词人陆游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词作中难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词作意境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词作全文、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2. 准备与词作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梅花,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词作的兴趣。
简要介绍词人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卜算子·咏梅》,结合注释理解词作内容,体会词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作的意境和艺术特色,交流各自的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欣赏与感悟(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作《卜算子·咏梅》的艺术价值和词人陆游的爱国情怀。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卜算子·咏梅》并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6. 课后作业背诵《卜算子·咏梅》并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表达对词作意境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方面。
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词作意境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赏析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和感悟。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了解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坚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难点:(1)诗中寓意和意象的理解。
(2)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卜算子·咏梅》的教学内容,了解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卜算子·咏梅》,了解诗歌的大意。
(2)查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课堂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梅花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和寓意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2)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解读诗中的寓意和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一首小诗。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中的寓意和意象,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坚定信念。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深入研究陆游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3)了解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寄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咏梅诗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3)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理解诗人在困境中保持坚定信念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释义和翻译。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3)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陆游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
(2)收集相关的咏梅诗歌,进行对比分析。
(3)准备诗歌的字词释义和翻译。
2. 学生准备:(1)预习《卜算子·咏梅》,了解诗歌的大意。
(2)搜集有关梅花的图片或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特点。
(2)简介陆游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讲解诗歌(1)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3)对比分析其他咏梅诗歌,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4. 品读诗歌(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选取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写一篇关于梅花的短文,可以是对诗中意象的描绘,也可以是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3. 搜集其他咏梅诗歌,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体会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比喻和象征的深入理解。
(2)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比喻和象征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诗歌。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咏梅诗词,进行比较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卜算子·咏梅》全文。
2. 参考资料:有关陆游生平及其诗歌的介绍,其他咏梅诗词。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陆游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导入《卜算子·咏梅》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
3. 讲授与讨论(1)讲解诗的背景、意象、比喻和象征等。
(2)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
4. 比较鉴赏(1)分析其他咏梅诗词,进行比较鉴赏。
(2)引导学生领会不同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了诗歌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了作者对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的赞美。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使学生感受到梅花的傲骨、坚韧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的道德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陆游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2.2 诗词字词解析对《卜算子·咏梅》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2.3 诗词结构分析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词牌结构、韵律特点,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格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梅花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梅花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诗词阅读与解析组织学生朗读《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品味诗词的韵味。
3.3 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让学生讨论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词牌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字词理解、词牌结构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古文阅读、词牌创作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讨论分享,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教材,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5.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对比学习挑选其他描写梅花的诗词,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中班教案是指中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推荐给大家的这些五年级教案范文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词作的内容;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通过比较,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读梅----品梅----悟梅----比梅课前播放视频《梅花》一、导入:说说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诗句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关于梅花的古诗文,学生说得出吗?)二、读梅:2、朗读,读出自己理解到的诗词的感情。
3、听读录音,听出自己的感悟。
疏通词的大意,疑难问题做出标记。
合作交流对这首词意思的理解三、品梅1、概括梅花的形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这是------的梅花因为它-------(预设: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谦逊无私、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
2、齐读这首词。
四、悟梅谈一谈通过这首词,你领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五、比梅1、“梅”是精神和品质的象征,在不同的年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内涵,体现了人们不同的精神追求。
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首词?了解一下他写《卜算子?咏梅》背景:再读陆游的《咏梅》。
陆游词写作背景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生活在南宋的动荡时期,他不肯与奸臣同流合污,因此一生仕途不得志,空有报国的雄心却无处施展。
坚持主张抗金。
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自己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3、这就是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
都是借梅花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在风格上对比鲜明。
诗言志,志,就是思想;诗,是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的。
对比同一事物不同的人。
今天,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引导语: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卜算子·咏梅》时,诗人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下文是这首词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篇1:【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执教人】XX【教学时间】二00XX年【教学目标】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卜算子咏梅》。
5、书法欣赏,从中感受中国的书法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写字导入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2、板书“梅”。
指导写字,学生书空,再写两个。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二、朗读指导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
请看大屏幕。
2、出示《卜算子咏梅》图文结合。
3、请同学们先默读。
4、请学生读。
(重点指导朗读)读书就是找感觉,要读准确,字正腔圆。
速度放慢,音调放低。
5、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
(愁)6、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三、诵读“愁”诗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2、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3、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钗头凤》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5、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6、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①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②学生齐读愁诗。
四、诵读理解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新课导入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自己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学习目标
1、复习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2、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词人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4、背诵、默写这首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眉州人。
苏轼历北宋五朝,荣辱迭起一生,亦才情豪放一生。
诗、文、词皆独步一时。
其词突破婉约词藩篱,在风格、题材、音律方面皆有创变,豪纵清雄之作一新天下耳目,风格于雄奇超旷之外,亦兼韶秀婉丽,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文如行云流水,恣肆挥洒,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宏肆雄放,机趣横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
一生著述宏富,著有《东坡易传》、《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写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里解脱出来,只身到黄州时所写。
抒发了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愫。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朗读词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重点字词
【1】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
【2】漏断:指深夜。
【3】幽人:幽居之人。
【4】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5】孤鸿:孤单的鸿雁。
【6】省(xǐng):理解,明白。
【7】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翻译词句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问题探究
1、全文分为上下两片,共有哪些意象?
明确:缺月、疏桐、漏断、幽人、孤鸿、寒枝、沙洲。
2、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
明确:月——缺,桐——疏,漏——断,人——幽,鸿——孤,枝——寒,沙洲——冷。
3、这些意象特点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明确:疏桐暗示良禽择木而栖的环境的荒凉,也暗示在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
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
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联系背景,可知当时苏轼处境艰难,心情低落。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
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在当时人烟稀少,荒凉清冷。
概括上片、下片的意义
上片写幽人,幽人孤独如孤鸿。
先写夜景幽寒,为幽人、孤鸿的出场营造氛围。
接着写幽人孤鸿往来。
冷落凄静
的夜晚,惟有孤鸿与幽人相对,那孤傲不群的孤鸿,正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
下片写孤鸿,孤鸿幽恨如幽人。
孤鸿被惊起,惊慌高飞,心怀幽恨,却无人能懂;寒林千枝,却不肯栖息;最后,它悲鸣着飞过长江,落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
失群孤鸿与失志幽人互喻叠映,意脉贯通。
课堂小结
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
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主题思想
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