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炉熔炼灰铁的工艺(二)

合集下载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高强度灰铸铁工艺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高强度灰铸铁工艺

双联 熔 炼 工艺 生 产 发 动机 铸 件 , 近 几年 ,随 着 发动 机 功 率 的 不断
铁 强 度 的 方 法 会 带来 许 多 不利 因 素 ,如 铸造 工 艺性 能 变差 、 白 口
料 以 及熔 炼 过 程 的 控 制 来 保 证 , 而铸 件 化 学 成 分 则 通 过 炉 前处 理 过 程 中 的 孕育 及 合金 化 柬 控 制 铸
的化 学 成 分 ,如 表 J 所示 。
料 ,不 使川 生 铁 ,利 用 增 碳 剂进 行增 碳 的 工艺 来 生 产 铸 铁 ,不 仪 消除 生 铁 的 遗 传 性 ,可 使 铸铁 的

按 所 生 产 铸 件 的壁 厚 和 技 术 要 求 合理 选 择 。 传 统 方 法 认 为 ,提 高 灰 铸 铁
强度 灰 铸铁 工 艺进 行 探索 。

倾向增大 ,特 别是薄 壁件 可能 会
引 起 可 加 工性 变 差 的情 况 , 因此
并 未被 广 泛应 用 。
目前 ,普 遍 采 用 的 方 法 是 在 达 到较 高 强 度 的 前提 下 ,使 用尽
町 能 高 的 碳 当 量 。 碳 当 量 的 提
理 完 全 不 一样 , 为 了保 ¨ E 铁 液 质 量 , 使 用 废 钢 加 旧炉 料 进 行 眦
形 态 ,从 而 改 善切 削加 工性 能 , 逐 步认 识 到 灰铸 铁 中硫 含 量 在 一 定 范 围 内是 有利 的 。我 仃 】 根 据 生 产铸 件 的结 构 特 点确 定 了原 铁 液
件化 学 成 分 。
提升 ,对缸体 、缸盖 等铸件要求
越 来越 高 ,材 料 牌号 种 类 变 化 较 大 ,给 生产 带 来 不便 , 目前 新 建 的铸 造 车 间 采 用 中频 感应 电炉 熔 炼 铁 液 。 本 文 主要 是 通 过 在 生产 中 的 实践 ,从 原材 料 质量 控 制 、 配料 、 加料 工 艺 、熔 炼 工 艺 等 几 方面对 l 2 t 中 频 感 应 电 炉 熔 炼 高

中频炉炼钢操作规程

中频炉炼钢操作规程

中频炉炼钢操作规程引言概述:中频炉炼钢是一种常用的钢铁冶炼方法,其操作规程对于保证生产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频炉炼钢的操作规程,包括炉前准备、炉内操作、炉后处理等五个部分。

一、炉前准备:1.1 选用合适的原料:中频炉炼钢的原料包括生铁、废钢、铁合金等。

在选择原料时,应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尽量避免含有高温氧化物和硫、磷等有害元素。

1.2 清理炉体:在炉前准备阶段,需要对中频炉进行清理,包括清理炉体内外的杂物和积灰,确保炉体干净,避免对炉内操作产生干扰。

1.3 检查设备:在炉前准备中,需要对中频炉的设备进行检查,包括电源、水冷设备、感应线圈等。

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避免操作中发生故障。

二、炉内操作:2.1 加料:在炉内操作中,首先需要将选用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中频炉中。

在加料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加料速度和顺序,避免产生冲击和溢料现象。

2.2 加热:加料后,需要对炉内的原料进行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加热功率和时间,确保原料达到炼钢所需的温度。

2.3 合金加入:在炼钢过程中,有时需要添加一定的铁合金来调整合金成分。

在合金加入时,应注意加入方式和时间,确保合金均匀分布在炉内。

三、炉后处理:3.1 出钢:当炼钢完成后,需要将炉内的钢水倒出。

在出钢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倒钢速度和倒钢时间,避免产生溅溢和渣夹杂等问题。

3.2 温度测量:在出钢后,需要对钢水进行温度测量。

通过测量钢水温度,可以了解炼钢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为后续工序提供参考。

3.3 渣处理:在炉后处理中,还需要对产生的渣进行处理。

渣处理包括渣铲、渣车等操作,确保渣的及时清理,避免对设备和操作产生影响。

四、安全措施:4.1 人员防护:在中频炉炼钢操作中,需要注意人员的防护。

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服装和防护用具,确保人身安全。

4.2 设备安全:在操作中,需要注意设备的安全。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避免设备故障对操作产生影响。

4.3 废气处理:中频炉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废气,需要进行处理。

中频炉熔炼,出铁,浇铸的原理

中频炉熔炼,出铁,浇铸的原理

中频炉熔炼,出铁,浇铸的原理中频炉熔炼、出铁、浇铸是流程齐全的铸造工艺,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及机械制造业中。

中频炉熔炼的原理是将原材料通过熔化、混合等方式,使其转化为需要的合金材料,再通过出铁和浇铸的工艺,将熔炼好的铁水转变为各种构造材料。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频炉熔炼、出铁、浇铸的具体原理。

第一步:熔炼中频炉熔炼过程中,需要原材料、炉料、助熔剂等一系列辅助材料。

熔炼前,首先需要进行熔炼模型的设计和选择,根据设计模型选择需要的材料,并在中频炉中进行加热和熔炼。

经过加热和熔炼,熔池温度逐渐上升,材料逐渐溶解,并且会发生一系列物化反应,如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等,从而使材料逐步转化为预期所需的合金。

第二步:出铁熔炼结束后,需要将熔炼好的铁水倒出。

可选择以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操作,一般情况下,选择机器的方式更加市场化,因为机械操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确保出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出铁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铁水的温度和流动性,控制铁水的流速和流量,防止发生漏铁现象。

第三步:浇铸熔炼好的铁水会被倒入已准备好的浇注器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注浆方式,将铁水注入需要成型的模具中,最终将熔炼好的铁水转变为具有特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

在注浆时,要保持注浆速度和压力的恰当威度,以确保铸件的质量。

同时还要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等问题。

总的来说,中频炉熔炼、出铁、浇铸过程中,需要多个环节的合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铸件的品质达到或超出预期。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严格控制熔炼温度、流动性、出铁速度等诸多因素,同时还需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和环保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频炉熔炼、出铁、浇铸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相信未来,这一领域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机械制造业、钢铁冶金等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中频炉熔炼灰铸铁的工艺及质量控制

中频炉熔炼灰铸铁的工艺及质量控制
Melting Technique
中频炉熔炼灰铸铁的工艺及质量控制
段平昌,黄 涛
(中建材凯盛重工有限公司,安徽 淮南 232008)
摘要:根据中频炉熔炼灰铸铁的特点和铁液的特性,分析了原材料选用、炉料配比、化学成分、增 C 率、熔炼温度、孕育处
理等对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铁力学性能的影响,阐述了中频炉熔炼灰铸铁的工艺、质量控制及改进,指出高纯净度铁液对于确保灰铸铁
DUAN Ping-chang,HUANG Tao
(CNBM Kaisheng Zhonggong Co.,Ltd.,Huainan 232008,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um-frequency furnace smelting gray ir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lten iron,the effects of raw material selection,charge ratio,chemical composition,C increasing rate,melting temperature and inoculation treatm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ay iron were analyzed. The process,quality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of smelting gray iron in medium frequency furnace were explained. The importance of high purity iron liquid for ensuring the high quality and high performance of gray iron castings was point ou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use scrap steel to increase C,appropriately improve CE and Si/C rate,use fast-melting and fast-tapping operation method,the inoculation process was strengthened,the molten iron superheating temperature was controlled at 1 510~1 530 益 ,and the tapping temperature was controlled at 1 480~1 500 益,which could reduce casting defects and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gray iron. It not on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molten iron and castings,but also reduced the rate of scrap. Key words:gray iron;intermediate frequency furnace;quality control

中频炉炼钢工艺流程

中频炉炼钢工艺流程

中频炉炼钢工艺流程
中频炉炼钢是一种常见的钢铁冶炼方式,其工艺流程经过长期实践和技术积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频炉炼钢的工艺流程。

首先,中频炉炼钢的原料主要包括废钢、铁合金和脱氧剂。

在工艺流程开始之前,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配比,以确保炼钢过程中的原料质量和比例符合要求。

接着,原料被装入中频炉中,并加入适量的熔剂和脱氧剂。

然后,通过电磁感
应加热,将炉内的原料加热至熔化状态。

在炉内,熔化的原料会经历化学反应,其中的杂质和氧化物会被逐渐去除,从而得到高质量的钢水。

在炉内反应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对炉内温度、压力、氧化还原条件等参数进行
实时监测和调节,以确保炼钢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随后,炼钢过程中的渣液会被顺利排出,同时对炉内的合金成分进行调整,以
满足不同规格和要求的钢水生产。

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调节,中频炉中的钢水达到预期的成分和温度要求后,便可进行浇铸成型,得到成品钢材。

总的来说,中频炉炼钢工艺流程是一个高温、高压、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控
制各项参数,保证原料质量和熔炼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通过对工艺流程的深入了解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中频炉炼钢的生产效率和钢材质量,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钢材的需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中频炉炼钢的工艺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相
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灰铁熔炼工艺

灰铁熔炼工艺

灰铁熔炼工艺(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熔炼操作工艺规则要求牌号:HT3001.成分(%):C : Si : Ni: Cr: P: ≦2.机械性能:拉伸≥300 HB: 180-250碳当量 CEL= Si/C≥3.炉内成分控制为(%):C: Si: Mn:P: Cr: S:4.炉料组成废钢55% 新生铁 25% 回炉料:20%不足碳用石墨加SIC补足,各成分按规格中下线补入。

5.熔化a:首先加入废钢,当熔完废钢量的三分之一时加入增碳剂,SiC (90%)加入补合金,以致钢水能全部吸收成分。

b:全溶后加入新生铁,即回炉料。

c;炉料全溶后,温度≥1450-1480℃时取样。

d.调整成分,使之达到控制范围,补加所有合金应在出炉前7分钟完成。

e;调整温度:铁水过热温度1520-1550℃,时长大于等于1-2分钟。

f.随流加入 % 孕育剂(FYJ-7)50% 硅铁粉50%G.浇注温度1460℃开浇,包内加入硅铁二次孕育。

注意事项:1.增碳剂的加入应在废钢熔前完成(即各种合金)2.每炉都应先熔废钢3.SiC的加入主要是减少增碳剂增加量的控制减少铸件针孔、气孔缺陷。

4.过热度:过高≥1550℃,铁液会增Si降C.同时相对硬度降低。

牌号:HT2501.成分:C Si Ni PS ≤ Cr 机械性能:拉伸≥250 (壁厚20-40mm) HB 180碳当量 CEL≥ Si/C≥()3.炉内成分控制为C SI Mn Cr P ≤ S炉料组成与HT300同等,出炉前孕育处理。

HT2001.成分:C Si Ni P ≤S2.机械性能:拉伸≥180 HB≥160碳当量 CEL≥ Si/C≥3.出炉时随流用Fe-Si 75# 孕育,加入量,加入废钢量可为废钢量可为20-30%,新生铁30-40%,回炉料30-40%.几种常见铁合金的成分、熔点。

中频炉熔炼工序工艺操作规程

中频炉熔炼工序工艺操作规程

中频炉熔炼工序工艺操作规程1目的加强现场技术管理,规范中频炉熔炼操作2范围适用于中频炉熔炼抗磨白口铁、灰铁、球铁的操作3. 熔炼设备检查3.1中频炉操作工每天在开炉前,应检查炉衬、炉口情况,当发现有炉口钻铁时应及时拆开炉口,重新修出炉口。

3.2操作工送电前应检查电器冷却水管接头、炉体冷却水管接头有无漏水、起包现象,当存在此现象时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修理或更换。

3.3、操作工每天送电前检查炉体、电器内冷却水水压及油泵油压情况。

各水路水压、油泵油压应符合设备要求。

3.4、操作工应该同时应检查炉体有无渗水、漏炉衬材料、吸咐杂质等现象,存在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后再开炉。

4 熔炼材料准备4.1 原生铁、回炉料、增碳剂、废钢、硅铁、锰铁、铬铁、镍、球化剂、孕育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标准。

4.2每批外购的生铁、废钢、硅铁、锰铁、铬铁应该分类堆放,不可混杂(生铁、硅铁、锰铁、铬铁、球化剂、孕育剂应附有对方或本公司的检测报告)4.3 炉料尺寸大小要合适,不能大于炉口直径。

4.4用于球铁和白口铁的废钢应为低碳钢边角料,清洁无油、去锈。

不得混有表面有油漆或镀层的材料,不得混有合金钢废料。

4.5新生铁回炉料、浇冒口表面粘附的泥砂应清除。

4.6 铁屑应按材质种类分类堆放,不得混有油污泥砂和抹布等杂物。

4.7根据浇注铁水总量和配料比例,开炉前要备足各种炉料,并且分好类。

5 熔炼操作5.1熔炼抗磨白口铸铁时,先装入废钢、再加入高碳铬铁和镍板;再加入回收料;熔炼灰铸铁时,先装入生铁和回收料,再加入废钢。

5.2加料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炉口、炉衬,不可用大块直接砸炉口、炉衬。

装料应紧实。

5.3 第一炉冷料启动时,装料时往炉内加料时要注意不要砸到炉衬。

5.4第一炉熔化先用300~500KW左右的小功率送电半小时,使生料逐渐变红,观察炉衬,当生料和炉衬从底部到顶部都变得明亮时,保温半小时,然后进入正常熔化。

5.5 加入到电炉内的各种原材料严格按工艺员出具的配料单要求,分批吊入,计量要求准确,并做好记录。

中频炉熔炼工艺流程

中频炉熔炼工艺流程

中频炉熔炼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频炉熔炼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根据熔炼要求,准备所需原料,包括废钢、生铁、合金料等。

灰铁、球铁、铸钢熔炼工艺汇编

灰铁、球铁、铸钢熔炼工艺汇编

灰铁、球铁、铸钢熔炼工艺汇编1.范围本工艺规范适用于中频电炉熔炼灰铸铁,球墨铸铁,碳钢,合金钢的熔炼操作,对熔炼的基本操作进行了规范,是电炉操作的通用的,基本的要求。

对于具体的产品还应遵守产品工艺卡片的规定。

2.修炉2.1 修炉材料a.修炉用硅砂的化学成分要求,见表1。

表1 修炉用硅砂化学成分成分SiO2(%)Fe2O3 (%)附着水分(%)含量≥99≤0.05≤0.5b.修炉用硼酸的化学成分要求,见表2。

表2 修炉用硼酸的化学成分成分P2O2(%)结晶粒度(毫米)附着水分(%)含量≥98≤0.5≤0.5C. 修炉用镁砂的化学成分要求,YB415-63 类-等,见表3。

表3 修炉用电熔镁砂的化学成分成分MgO 杂质灼烧减量SiO2Fe2O3CaO含量(%)≥90≤4≤1≤2.5≤1.02.2 坩埚模坩埚模用3mm钢板制作,见图1。

2.3修炉材料配比a.酸性炉衬材料配比,见表4。

表4 酸性炉衬材料配比编号硅砂(粉)分组代号(目)(%)硼酸(外加%)水(外加)(4/5)(6/10)60(20/40)21(50/100)05(200/270)1 30 50 10 102 适量2 25 20 30 25 1.5~2.0 适量b.酸性炉领材料配比,见表5。

表5 酸性炉领材料配比编号硅砂(粉)(mm)水(外1~2 0.2~0.5 <0.1 <200(目)水玻璃(外加)加)1 30 50 20 10 适量2 30 40 20 10 10 适量c.碱性炉衬材料配比,见表6。

表6 碱性炉衬材料配比(%)编号电熔镁砂(mm)耐火粘土硼酸(外加)水4~2 2~1 <1.02 20 50 30 2-2.5 1.5~2.0 适量c. 碱性炉领材料配比,见表7。

表7 碱性炉领材料配比电熔镁砂(旧炉壁回收砂)白坭水65% 35% 适量d.感应器保护材料配比,见表8。

表8 感应器保护材料配比(%)编号硅石粉 11号筛(270目)石棉粉耐火粘土矾土水泥(400-500#)水1 50 30 20 适量2 80 20 适量3 80 20 适量2.3 修炉操作修炉操作要点,见表9。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工艺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工艺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工艺1、总则1.1、本工艺文件是我公司用中频炉炼钢、炼铁的一般性工艺文件。

1.2、本工艺文件是我公司用5t、3t、1t中频感应炉炼钢、炼铁的过程中指导性文件,是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

1.3、凡我公司从事炼钢、炼铁、备料人员、主管领导、技术人员、检查人员必须熟练和掌握本守则。

2、炉体、电气、水冷系统的维护2.1、炉体2.1.1开炉之前或停炉都要认真检查炉体的侵蚀情况,如有局部侵蚀过深(炉壳厚<60~70)则需用补炉糕修补。

如果侵蚀面积较大可考虑整圈补炉,最好是用局部钢圈炉胆干补。

补炉时必须事先清除渗入炉壳的金属及钢渣。

2.1.2炉壳如果上下周围都侵蚀严重,再继续熔炼有漏炉危险时,则应重新打结炉壳。

2.1.3破除旧炉壳时可用风铲、铁钎等工具,但要注意不要碰坏感应圈和耐火胶泥。

首先打掉里面烧结层,外层就很容易清除。

2.1.4如果耐火胶泥或感应圈绝缘局部被破坏要修补好,清理干净残砂。

2.1.5炉胆的准备:炉胆的尺寸和要求如下各图:衬适用于冶炼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碱性炉衬适用于冶炼高锰钢和合金钢;中性炉衬(天津联矿供料)可熔炼各种牌号的钢。

2.1.7酸性炉衬的材料配比如下表:2.1.8酸性炉衬用硅砂做耐火材料,对化学成分要求为:SiO299~99.5%杂质含量:Fe2O3≤0.5%,CaO≤0.25%,Al2O3≤0.2%,水份≤0.5%。

2.1.9打结炉衬的粘结材料为硼酸,其加入量质量分数为1.7~2.0%。

对硼酸的化学成分要求是:B2O3≥98%;水≤0.5%;粒度要求应小于5mm。

2.1.10炉衬材料的配制:将各种规格石英粉混在一起与硼酸干混均匀,不加湿润剂。

最好是用搅拌机或混砂机混合均匀。

打结炉衬时最好是干法打结炉衬质量好。

炉领用强度较高的材料打结。

一般用10%水玻璃或20%的粘土加少量水玻璃为粘结剂。

2.1.11碱性炉衬用镁砂做耐火材料,镁砂有重烧镁砂和电熔镁砂两种。

所用镁砂须经过磁选,清除其中含铁杂质。

中频电炉熔炼工序操作工艺守则

中频电炉熔炼工序操作工艺守则

中频电炉熔炼工序操作工艺守则一、准备工作1.检查中频电炉的电源,确保电线、电缆和开关等设备正常运行。

2.检查水冷却系统,确保供水和回水管路畅通,以保证电炉正常工作温度。

3.检查炉体和炉衬的完整性,确保炉体无损伤和炉衬无明显裂纹。

二、操作工艺1.安全操作:穿戴劳保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绝缘手套等,切勿在湿地或接近水源处操作。

2.操作材料:使用高纯度金属材料,避免杂质的产生,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3.加热控制:根据熔点和受热速度控制加热时间和功率大小,以确保材料完全熔化。

4.温度控制:根据生产需要,在炉膛外侧布置温度探针,实时监测和调整温度。

5.理炉时间:在材料完全熔化后,适当延长保温时间,有助于杂质的氧化和脱除。

6.卸炉操作:使用合适的工具,将炉内的熔体倒入模具或其他容器中,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和稳定性。

7.处理工艺:对卸炉后的熔体进行温度控制和冷却处理,以便得到所需的产品性能。

三、异常处理1.电炉故障:一旦发生电炉故障,首先切断电源,并通知电炉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2.材料异常:如果出现材料污染、气体生成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生产,安全处理,并向上级报告。

3.温度异常:如果出现温度突然上升或下降,应立即停炉检查炉体和温度控制系统,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后再重新启动。

四、清洁与维护1.每次使用结束后,应清理炉体内部和周围的杂物和残留物,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2.定期对中频电炉进行维护,清洗,更换炉衬和其他部件,以提高电炉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3.对于出现故障或老化的设备,及时更换或修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中频电炉熔炼工序操作工艺守则是确保生产过程安全、高效、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规范。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细致的仔细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不仅能够保障人身安全,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Z148E机器造型、中频电炉熔炼及浇注操作规程

Z148E机器造型、中频电炉熔炼及浇注操作规程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灰铁操作规程制定部门:铸造厂发行日期:2002年02月05日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铸造厂中频感应炉灰铁铁水熔炼工艺。

1.熔炼用主、辅原材料的要求1.1所用钢屑应明确其成分,若有不同成分的钢屑应将其分类存放。

入炉的钢屑应保持其洁净、无锈。

1.2所用回炉料要明确其成分,特别是当有外购回炉料时,要确定其是否和本厂回炉料成分一致,若不一致要分开堆放。

1.3所用废钢要区分其是普通废钢还是高铬、高锰亦或是高铬锰废钢,要将不同的废钢分类堆放。

废钢应有合适的块度,要清除表面的泥沙和油污,对废钢中的封闭、半封闭类原材料(如密封管件、箱体类和液压类等)应进行处理或清除,半封闭类加入时要将封闭端放在底部,以免发生爆炸伤人事故。

1.4所用生铁要明确其牌号、成分,不同牌号的生铁要分开堆放。

1.5所用合金应满足技术要求。

1.6增碳剂粒度、成分应符合工艺要求。

2.开炉前准备2.1操作者应穿好工作服、工作鞋并戴好安全帽和防护眼镜;严禁酒后上岗作业。

2.2检查炉体及部件是否完好,倾炉系统是否灵活可靠,炉衬、炉口烧损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3检查电气控制系统、感应器是否完好,电压是否正常。

2.4检查冷却水压力、流量是否正常,要求无泄漏,水质良好无沙石杂质,进水温度不超过30℃。

定期清净冷却水系统,更换被污染的水,确保水质良好。

2.5电炉感应圈加热铜管内水垢较多,应及时清除,以保证冷却效果;感应圈必须保持清洁,不得有钢屑等导电杂物。

2.6检查炉前热分析仪和枪式数字测温仪是否正常,样杯和热电偶是否足够。

2.7检查熔炼时所用工具是否齐全、完好、干燥,计量器(台秤和电子称)误差是否符合标准。

2.8电炉任何修理(拉水电缆、电抗圈等)必须停电停水后修理,禁止带电带水修理。

2.9现场要求整洁、道路通畅,无易燃易爆品。

3.熔炼3.1先在炉底加入部分回炉料,再将增碳剂加入,随后加入钢屑、生铁、废钢等,铁水熔化一半时,加入合金,待钢屑、生铁、废钢等熔化完毕后,再加入回炉料进行熔化;加料时注意尽量将炉料压实,摆放紧密。

中频炉熔炼工艺过程

中频炉熔炼工艺过程

中频炉熔炼工艺过程中频炉熔炼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的工艺方法,其主要过程包括炉料准备、熔化、精炼、调质、浇注、清理、检验和包装等环节。

以下是每个环节的详细介绍。

1.炉料准备炉料准备是熔炼过程的第一步,包括原材料的选取、处理工艺的确定以及检查与清理等步骤。

首先,根据所需熔炼的金属类型,选取相应的原材料,如铁、铜、铝等。

这些原材料需满足一定的纯度要求,以保证熔炼出的产品质量。

在准备过程中,还需对原材料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切割、打磨等,以去除杂质和表面缺陷。

最后,对原材料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其符合熔炼要求,同时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

2.熔化熔化是将准备好的炉料加入中频炉中,通过加热至熔点使其熔化。

加热方式可采用电阻加热、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等,具体选择根据原材料的类型和熔炼的工艺要求。

在熔化过程中,应控制好加热速度和温度波动,以防止材料过热或局部温度过高。

同时,为防止炉料氧化,需进行必要的气氛控制,如通入氮气、氩气等保护气体。

3.精炼精炼是为了进一步去除炉料中的杂质和气体,提高金属的纯度和质量。

精炼过程通常在熔化后进行,具体的精炼方法根据不同的金属类型和杂质元素种类选择。

例如,对于钢铁材料,可采用氧化精炼、脱硫精炼等方法;对于铜合金,可采用电解精炼、氧化精炼等。

在精炼过程中,应控制好炉内气氛、温度和时间等因素,以保证达到最佳的精炼效果。

4.调质调质是为了改变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提高其力学性能。

调质处理主要包括淬火、回火、时效处理等方法。

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选择相应的调质处理方法。

在调质过程中,应控制好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参数,以保证材料获得理想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

5.浇注浇注是将调质处理后的金属材料浇注到模具中,以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金属件。

浇注过程中,应控制好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和模具温度等因素。

浇注温度过低会导致金属材料过早凝固,影响金属件的质量;浇注速度过快会导致金属材料氧化和气孔的产生;模具温度过高会导致金属材料变形和开裂等问题。

中频炉熔炼灰铁的工艺(二)

中频炉熔炼灰铁的工艺(二)

中频炉熔炼灰铁的工艺(二)本文讨论了中频炉熔炼灰铁的工艺和质量控制。

除了控制铁水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外,控制增碳剂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增碳率越高,铁水的冶金性能越好。

在配料中,应该多使用廉价的废钢和回炉料,少使用新生铁,以提高铁水的过冷度和促进石墨组织的形成。

实际生产中的经验表明,废钢用量越高,灰铁的性能越好。

因此,增碳对于保证灰铁的熔炼质量和改善铸铁的组织与性能非常重要。

灰铁的性能受基体组织和石墨的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的影响。

改变石墨形态是改善铸铁性能的重要途径。

基体组织较容易控制,但石墨形态却不容易控制。

石墨化程度要好才能得到好的铁水。

炉料中的原始碳并不参与石墨化,只有新增碳才能参与石墨化。

如果不使用增碳剂,熔炼出的铁水虽然化学成分和温度合格,但铁水的流动性、缩孔、缩松倾向、白口和夹杂物等性能表现不佳。

这些问题都是由于铁水增碳率和石墨化程度低造成的。

因此,控制增碳剂的使用对于改善铸铁性能非常重要。

在原铁水中,碳主要以细小的石墨和碳原子的形式存在。

为了细化石墨,我们不希望铁水中有过多的碳原子,因为这会减少石墨的核心数。

此外,碳原子在冷却过程中更容易形成渗碳体,而细小的石墨可以直接作为非均质形核核心。

因此,细化石墨、增加核心是实现铸铁高性能的关键。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增加增碳剂的用量,以增加形核核心数量,并为细化石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生产中,强调增碳剂的使用和增碳效果非常重要。

首先,增碳剂的吸收率与其C含量直接相关,C含量越高,则吸收率越高。

其次,增碳剂的粒度是影响其溶入铁水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增碳剂的粒度应以1~4mm为好,微粉和粗粒增碳效果都不好。

此外,硅对增碳效果有较大影响,高硅铁水增碳性差,增碳速度慢,因此硅铁应在增碳到位后加入,遵循先增碳后增硅的原则。

另外,硫能阻碍碳的吸收,高硫铁水比低硫铁水的增碳速度迟缓很多。

石墨增碳剂能提高铁水的形核能力,吸收率也比非石墨增碳剂高10%以上,因此应选用低氮石墨增碳剂。

中频炉精炼流程

中频炉精炼流程

中频炉精炼流程(一)概述中频炉是一种电磁感应炉,用于金属材料的加热和熔化。

在金属工业中,中频炉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一项重要的用途就是进行精炼处理。

中频炉精炼处理是通过将金属材料置于中频交变磁场中进行加热,使金属内部发生温度梯度和流动,从而实现杂质的分离和浮渣的脱除。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中频炉精炼流程。

(二)前期准备在进行中频炉精炼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选择适当的金属材料,一般选择含有杂质元素的废旧金属或旧件,从而降低成本。

其次是进行分选和清洗工作,将金属材料分为不同等级,并清洗掉表面的灰尘和油污。

(三)加热与熔化在经过前期准备后,金属材料被放入中频炉中进行加热和熔化。

首先,将电导炉内的电磁感应线圈通电,产生中频电流。

中频电流在感应线圈内形成变幅的交变磁场,使金属材料内部发生感应加热,并逐渐升温至熔化点。

在加热过程中,金属内部发生温度梯度和流动,从而将杂质分离出来,并将浮渣上升到金属表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和熔化,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浮渣,金属材料中的杂质元素也被分离出来,干净的金属流体在炉内循环流动。

(四)浮渣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和熔化后,炉内会形成一层浮渣,需要进行处理。

处理浮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铁钩将浮渣捞出,并放入专门的浮渣处理池中进行分离和处理;另一种是采用人工将浮渣舀出,经过沉淀和过滤处理后,再进一步分离和处理。

(五)精炼处理经过一番加热、熔化、分离和浮渣处理后,金属流体已经变得相对纯净。

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精炼过程,针对不同的金属材料,需要进行精炼处理。

精炼处理是通过不断重复加热、浮渣处理和喷铜等工序,从而将金属纯度不断提高,达到所需的标准。

(六)结论在现代金属工业中,中频炉精炼流程被广泛应用,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作业环境好等。

通过采用中频炉、精细分选和清洗、精度控制,可以大大提高金属质量,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中频炉炼钢工艺流程

中频炉炼钢工艺流程

中频炉炼钢工艺流程中频炉炼钢是一种常用的钢铁生产工艺,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下面是一篇关于中频炉炼钢工艺流程的简介,共计700字。

简介可以重写为流程介绍。

中频炉炼钢工艺流程简介中频炉炼钢是一种常用的钢铁生产工艺,其优点在于高效、节能、环保。

本文将介绍中频炉炼钢的工艺流程,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过程。

首先是准备工作。

工人根据生产计划,准备好需要炼制的原材料,包括铁矿石、废钢、废铁等。

同时,需要将炉底和炉体清理干净,确保无杂质残留,以免影响后续生产过程。

接下来是预热。

将原材料放入中频炉中,并加热至适当的温度。

预热的目的是提高原材料的可塑性和熔融速度,以便于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然后是炼化过程。

在适当温度下,将原材料熔化。

炼化过程中,常常需要添加辅助材料,如石灰石、脱硫剂等,以调整熔体的化学成分和熔化温度,达到生产质量要求。

在炼化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熔体,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和提高炉温的均匀性。

搅拌可以使用机械搅拌或气体搅拌等方式,确保熔体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均匀进行。

接着是脱硫。

在炼化过程中,熔体中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会影响钢的质量。

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熔体进行脱硫处理。

脱硫可以采用喷吹法、注氧法等不同的方法,通过气体与熔体的反应,将硫元素从熔体中除去,提高钢的质量。

脱硫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脱磷、脱碳等后续处理,以进一步提高钢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后是浇铸。

在炼化和脱杂处理完成后,将熔体倒入浇铸模具中进行冷却。

在浇铸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浇铸温度和速度,以确保铸件的质量和形状。

完成浇铸后,需要对铸件进行后续处理,如表面清理、退火等,以进一步提高铸件的质量。

总结:中频炉炼钢工艺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钢铁生产工艺。

其工艺流程包括准备工作、预热、炼化、搅拌、脱硫、脱磷、脱碳、浇铸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以保证钢的质量和形状。

中频炉炼钢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继续发展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频炉熔炼灰铁的工艺、质量控制浅论(二)3.1 增碳率的控制和增碳剂的使用对于中频炉熔炼灰铁,许多人都以为只要炉前控制住铁水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就能熔炼出优质铁水,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中频炉熔炼灰铁的重中之重是控制增碳剂的核心作用,核心技术是铁水增碳。

增碳率越高,铁水的冶金性能越好。

这里所说的增碳率,是铁水中以增碳剂形式加入的碳,而不是炉料中带入的碳。

生产实践表明,在炉料配比中生铁比例高,白口倾向大;增碳剂比例增大,白口倾向减小。

这就要求在配料中要多用廉价的废钢和回炉料,少用或不用新生铁,这种采用废钢增碳工艺的铁水中存在大量细小的弥散分布的非均质晶核,降低了铁水的过冷度,促使了以 A 型石墨为主的石墨组织的形成。

同时,生铁用量的减少,也减小了生铁粗大石墨的不良遗传作用,而且灰铁的性能也随着废钢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在实际生产中就曾发现,在废钢用量约为 30%的情况下,同样用废钢、回炉料、新生铁做炉料,在化学成分基本相同时,中频炉熔炼的灰铁比冲天炉熔炼的性能低,强化孕育效果也不明显,这就是废钢用量少、增碳率低的缘故。

由此足见增碳对于保证灰铁的熔炼质量、改善铸铁的组织与性能的重要性。

灰铁的性能是由基体组织和石墨的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决定的,改变石墨形态是改变铸铁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比而言,基体组织较容易控制,它主要取决于铁水的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

但石墨形态却不容易控制,它要求铁水的石墨化程度要好。

而奇怪的是只有新增碳才参与石墨化,炉料中的原始碳并不参与石墨化。

如果不用增碳剂,熔炼出的铁水虽然化学成分合格,温度也合适,孕育也合理,但铁水却表现不佳:看似温度较高,流动性却不太好,缩孔、缩松倾向大,易吸气,易产生白口,截面敏感性大,铁水夹杂物多。

这些都是铁水增碳率和石墨化程度低造成的。

碳在原铁水中的存在形式主要为细小的石墨和碳原子,从细化石墨的角度考虑,原铁水中不希望有过多的碳原子,其势必会减少石墨的核心数,并且碳原子在冷却过程中更易形成渗碳体,而细小的石墨可以直接作为非均质形核核心。

细化石墨、增加核心是实现铸铁高性能的关键,增大增碳剂用量可以增加形核核心数量,进而为细化石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强调增碳剂的使用和增碳效果:①增碳剂的吸收率与其 C 含量直接相关,C 含量越高,则吸收率越高。

②增碳剂的粒度是影响其溶入铁水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增碳剂的粒度应以 1~4mm 为好,有微粉和粗粒增碳效果都不好。

③硅对增碳效果有较大影响,高硅铁水增碳性差,增碳速度慢,故硅铁应在增碳到位后加入,要遵循先增碳后增硅的原则。

④硫能阻碍碳的吸收,高硫铁水比低硫铁水的增碳速度迟缓很多。

⑤石墨增碳剂能提高铁水的形核能力,吸收率也比非石墨增碳剂高 10%以上,故应选用低氮石墨增碳剂。

⑥增碳剂的使用方法推荐使用随炉装入法,即先在炉底加入一定量的小块回炉料和废钢,然后把增碳剂按配料量需要全部加入,上面再压一层小块废钢和生铁,之后再边熔化边加炉料。

此法简便易行,生产效率高,吸收率可达 90%。

如果增碳剂的加入量很大,可以分两批加入,先加 60%~70%于炉底废钢垫层上,剩下的在继续加废钢的过程中加入。

在铁水温度1400~1430 ℃时也可加增碳剂,目标是要把铁水 C 含量增至达到牌号要求上限。

⑦增碳剂的加入时间不可过迟,在熔炼后期加入增碳剂有两方面不利:其一,增碳剂易烧损,碳吸收率很低。

其二,后期加入的增碳剂需要额外的熔化、吸收时间,迟缓了化学成分调整和升温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电耗,而且有可能带来由于过度升温而造成的危害。

⑧铁水的搅拌可以促进增碳,特别是附着在炉壁的石墨团,如果不用过度升温和一定时间的铁水保温,不易溶于铁水,中频炉较强的电磁搅拌对增碳有利。

3.2 温度的控制灰铁熔化期的温度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400℃以下。

如果熔化温度过高,合金的烧损或还原会影响熔炼后期的成分调整。

在炉料熔清炉温达1460℃后,取样快速检验,然后扒净渣,再加入铁合金等剩余的炉料。

扒渣温度对铁水质量的影响很大,它与稳定的化学成分、孕育效果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到出炉温度的控制。

扒渣温度过高,会加剧铁水石墨晶核的烧损和硅的还原、偏高(酸性炉衬中),并产生排碳作用,影响按稳定系结晶;若扒渣温度过低,铁水长时间裸露,C、Si 烧损严重,需再次调整成分,延长了冶炼时间,并使铁水过热,增大过冷度,易使成分失控,破坏正常结晶。

出炉温度的控制须保证孕育处理和浇注的最佳温度,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出炉温度为 1460~1500℃,过热温度可控制在 1510~1530℃,并静置 5~8min。

在 1500~1550℃围,提高铁水的过热温度,延长高温静置时间,会细化石墨和基体组织,提高铸铁的强度,有利于孕育处理,消除气孔、夹杂缺陷和炉料遗传性给铸铁的组织和性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果静置温度过低、时间过短,增碳剂不能完全溶入铁水中,也不利于铁水的杂质上浮被挑渣除去。

但过热温度过高或高温静置时间过长,反而会恶化石墨形态、粗化基体、增大过冷度、加大白口倾向,使铁水已有的异质核心消失,氧化严重,降低铸铁的性能,并影响出炉温度的控制。

如果出炉温度过高,尽管C、Si 含量适中,浇注三角试块的白口深度会过大或中心部位出现麻口。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调低中频功率,向炉补加生铁降温增碳。

浇注温度也不宜高,否则会使铸件产生严重的粘砂缺陷,有的甚至难以清理而使铸件报废,而且浇注温度高,过冷度大,不利于 A 型石墨的形成。

浇注温度如果过低,则不利于除气,还会造成铸件偏硬和出现冷隔、轮廓不清等问题。

适当稍低的浇注温度,铁水液态收缩量较小,有助于减少缩孔,获得致密的铸件。

不同壁厚,不同重量的铸件有着不同的理想浇注温度,在日常生产中一般控制浇注温度在 1450~1380℃。

对于厚大铸件必须要确保“高温出炉,低温快浇”。

为了缩短等待铁水温度降至浇注温度的时间,防止孕育衰退,可以通过倒包加静置的方法使铁水快速降温,以防止发生缩松,提高生产效率。

3.3 硫和氮的控制中频炉熔炼铸铁没有增硫源,铁水的 S 含量较低,这一点对于生产球铁有很大的优势。

但对于灰铁,低硫而较高的锰会增大铸造应力,使裂纹出现几率大大增加,而且铁水中适量的硫可以改善孕育效果。

过去冲天炉生产灰铁,由于焦炭会对铁水增硫,不用担心硫低。

而中频炉生产灰铁,不但不增硫,而且还因大量使用废钢,使 S 含量更低了(约 0.04%左右)。

灰铁中w(S)≤0.06%,将会导致石墨形态不好、难以孕育、缩松和白口倾向大。

在以往的生产中就发现,凡是有裂纹和白口缺陷的铸件,其石墨形态大都以 D、E 型石墨为主。

电炉铁水要得到正常的石墨形态,必须要有合适的 S 含量,硫及硫化物含量低,晶核数量会减少,石墨形核能力降低,白口增大,A 型石墨减少, D、E 型过冷石墨和铁素体增加,晶粒粗大,强度降低。

而且随着高温铁水保温时间的延长,过冷度继续增大,越是高牌号灰铁,保温温度和时间对过冷度的影响越显著。

有资料指出,铁水含量低,共晶团数少,随着 S 含量的增加,共晶团数急剧增加,而共晶团数目越多,尺寸越细小,铸铁的力学性能越好。

因此,中频炉熔炼灰铁一般要把 S 含量提高到 0.06%~0.1%之间,以充分发挥硫的有益作用,改善孕育效果,使铁水的形核数量增加,铸件的金相组织以 A 型石墨为主,基体组织的珠光体含量增加,从而改善铸铁的强度和切削加工性能。

具体做法是,在熔炼后期调整成分后加FeS 增硫,也有采用焦炭作增碳剂,在增碳的同时,也把 S 含量增至大于 0.06%。

但 S 含量也不可过高,因硫是阻碍石墨化元素,过高会增加白口,而且在 S 含量高时,随着 Mn 含量的增加,生成的 MnS 充分起到了异质形核作用,为良好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但当Mn 含量大于 1%后,生成了过多的 MnS 偏聚在晶界,弱化了晶界,甚至产生夹渣,降低铸铁的强度。

从减少 MnS 夹渣的角度,应控制 S 含量小于 0.1%,这样允许存在的锰量高一些,对提高灰铁的性能有利。

由于中频炉熔炼灰铁大量使用废钢,并随着废钢配比的增加,增碳剂的用量也随之增大,加之增碳剂含氮较高,所以中频炉铁水的 N 含量较高。

当铁水中 N 含量大于100×10-6时,铸件易出现龟裂、缩松和裂隙状皮下气孔缺陷。

控制铁水中 N 含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将铁水在高温下保温,在保温时随时间的延长,N 含量将逐渐下降。

但高温铁水长时间保温会增大过冷度和白口倾向,所以日常生产中应选用 N 含量低的石墨增碳剂。

在必要情况下,可在涂料中加入 10%的氧化铁粉,以消除高氮的影响。

但灰铁中的氮和硫一样属于限制元素,铁水中微量的氮能使灰铁的晶粒和共晶团细化,基体中珠光体量增加,力学性能提高,对改善灰铁的石墨形态,促进基体组织珠光体化能发挥积极作用,氮化合物也能作为晶核,为石墨形核创造成长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应控制 N 含量在 0.008 %以下。

3.4 强化孕育处理孕育处理时,加入大量人工结晶核心,迫使铸铁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共晶凝固,其目的是促进石墨化,降低白口倾向和断面敏感性,控制石墨形态,减少过冷石墨和共生铁素体,适当增加共晶团数,促进形成珠光体,从而改善铸铁的强度和机加工性能。

实际生产中的强化孕育处理,是选择合适的孕育剂和孕育方法,对 CE 在 3.9%~4.1%之间,温度在1480℃左右的高温铁水用高效孕育剂强化孕育,以得到铸造性能好,力学性能高的灰铁铸件,并非是指加大孕育量。

不同的孕育剂有不同的特点,必须根据孕育剂的特性,结合自身生产条件合理选择孕育剂和孕育方法。

通过试验选定并确立最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处理方法后,应严格控制工艺过程,以确保铸件质量的稳定。

除随流加入孕育剂,控制加入量和随流时间外,防止孕育衰退、提高孕育效果还要注意以下方面:①因熔炼温度和保温时间的限制,生铁中粗大的石墨片不可能完全消溶,未溶尽的粗大石墨性状会遗传给铸铁,大大抵消孕育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尽量减少生铁的用量,以消除生铁的遗传性,改善孕育效果,提高灰铁的性能。

②应选用含钙、铝、有较多难熔非均质形核核心的孕育剂,并控制孕育剂有合适的粒度,因孕育剂的粒度对孕育效果的影响非常大。

粒度过细,易被氧化进入熔渣而失去作用;粒度太大,孕育剂熔解不尽,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孕育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偏析、硬点、过冷石墨等缺陷。

孕育剂的粒度一般控制在 3~8mm(1 吨以下的铁水量),孕育量控制在约为铁水重量的 0.3%~0.5%。

过大的孕育量会使铸铁的收缩和夹渣倾向增大。

③多次孕育能有效防止孕育衰退,改善铸铁部石墨分布均匀程度,降低铁水过冷倾向,使 A 型石墨占有率高,长度适中,并促使非自发晶核数量增多,细化晶粒,强化基体,提高铸铁的强度和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