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参考教案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读并背诵《饮酒》。
(2)理解《饮酒》中的意象、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3)掌握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超然物外的品质。
(2)培养热爱生活、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饮酒》。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引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2.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特点。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读《饮酒》,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根据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思考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四、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3.阐述诗歌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觉得陶渊明在《饮酒》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三、诗歌欣赏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欣赏《饮酒》。
2.分享欣赏过程中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五、作业布置1.背诵《饮酒》。
2.写一篇关于《饮酒》的诗歌欣赏心得。
六、课后拓展1.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特点。
2.探究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陶渊明的《饮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仅掌握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还学会了欣赏古典诗歌,提高了审美情趣。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古典诗歌,感受其中的美好。
《饮酒》教案

《饮酒》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诗文中提炼人生哲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与理解。
(2)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3)诗中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2)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中的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内容,解析意象和表现手法。
(2)分析诗中的生活哲理和审美情趣。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鉴赏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诗中生活哲理的思考essay。
3. 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理解和感悟的评价。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并掌握《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饮酒》诗。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 古典诗歌的欣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 诗中深远的思想内涵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饮酒》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手法。
4. 讨论诗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关注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感受其文学风格。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对古典诗歌欣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陶渊明的生平介绍资料。
2. 《饮酒》诗的文本及其注释。
3. 与《饮酒》诗相关的鉴赏文章和评论。
4. 网络资源,如诗歌朗诵、相关学术讨论等。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深入剖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饮酒》诗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4.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分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如意象、典故、表达手法等。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近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2、作品介绍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
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明确:悠然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饮酒》教案(精选15篇)

《饮酒》教案(精选15篇)《饮酒》篇1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师向学生明确: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四、研习新课1、研习第一层:提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附]板书设计:在人境第一层(果)←心远地自偏(因)无车马喧2、研习第二层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饮酒》教案范文

《饮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饮酒》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陶渊明追求自由、隐逸生活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饮酒》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难点:1. 诗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陶渊明作品,分享对陶渊明印象,引出本课《饮酒》诗文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文的特点及作者陶渊明的创作风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与作者情感的关联。
2. 利用案例分析法,挑选诗中典型意象,剖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准备1. 制作课件,展示《饮酒》诗文及相关图片、资料。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以便引导课堂讨论。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分享自己的作品。
2.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饮酒》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四、设计思路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下解读。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酒·陶渊明》。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陶渊明的田园诗,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和作者的情感。
2. 学会欣赏和评价陶渊明的诗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子和主题。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欣赏法: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饮酒·陶渊明》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成果: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子,翻译诗句。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理念。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验,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课后作业1. 学生需准确无误地背诵《饮酒·陶渊明》。
饮酒教案(优秀9篇)

饮酒教案(优秀9篇)《饮酒》教案篇一【课前预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结庐:2.喧:3.君:4.心远地自偏:5.悠然:6.辨:7.忘言:8.相与还: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三。
朗读诗歌【课堂练习】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课后练习】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答: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试题链接】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1 背景介绍:1.1.1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
1.1.2 《饮酒》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组田园诗,表现了他向往自然、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1.1.3 通过学习《饮酒·陶渊明》,让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隐逸情怀。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文内容理解:2.1.1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1.2 解释诗中的典故,如“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1.3 阐述诗人的生活背景,如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3.1 诗文朗读:3.1.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3.1.2 组织学生进行诗文朗诵比赛,提高朗读能力。
3.1.3 邀请学生分享朗读心得,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饮酒·陶渊明》。
4.1.2 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典故。
4.1.3 分析诗人的生活背景,体会诗人的隐逸情怀。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诗中典故的理解和应用。
5.1.2 诗文的意象分析和解释。
5.1.3 诗人的生活背景对诗文的影响。
5.2 教学重点:5.2.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
5.2.2 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典故。
5.2.3 分析诗人的生活背景,体会诗人的隐逸情怀。
(注:由于篇幅限制,后续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未能全部呈现,但已提供基本框架。
您可以根据需要继续编写后续章节,或者对现有章节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扩展。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PPT:6.1.1 包含诗文全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6.1.2 设计动画和特效,增强课堂趣味性。
6.1.3 提前将PPT传给助教,确保上课时顺利播放。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田园生活、向往自由的情感。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 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陶渊明诗歌中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 运用对比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采用讲座、讨论等形式,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诗句。
5. 案例解析:分析陶渊明其他饮酒诗,加深对《饮酒》诗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一、教学设想:1、朗读作为基础;2、品析欣赏作为难点;3、写、说作为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形成的导向。
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陶渊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归园田居》就是一首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田园诗,其实他29岁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岁那年的秋天,被封为彭泽县令的他,因深恶痛绝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是无能为力,才当了80多天的县太爷的他选择了逃避,毅然辞官归隐。
虽然当时有点愤而不平,但是当来到那片贫瘠却诚实的田园时,住进被鸟语花香包裹的小屋时,看见篱笆旁的数朵菊花时,他的心怀慢慢旷达了,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从他笔下流淌了出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饮酒》。
3、过渡:朗读、背诵是学习诗歌最基本的内容。
由于诗歌感情充沛,语言富于音乐美,所以要通过读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面学习读。
一、读----节奏、重音、情感。
1、听录音,划节奏,再读。
2、再听录音,圈重点。
再读。
3、齐读,读出感情。
过渡:诗是讲究意境的,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那么读诗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通过画面的表面的呈现,找出它背后隐藏的画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弦外之音。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板块二的学习:悟。
讨论思考:1、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2、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最好用描写的语言)3、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或给读者什么启迪?二、悟(讨论)过渡:通过以上的朗读、想景悟情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心静自然美”的人生真谛。
感受到了作者陶醉于山水的情怀。
但我们回过头来一看,觉得作者独具的艺术匠心跃然纸上,作者开始心态似乎有点反常,虽然居住在“结庐”,但无“车马喧”的感觉,但继续再看,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原来他是“心远”的原因。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2)分析并掌握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3)了解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共读、解析等方式,深入理解《饮酒》诗的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欣赏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3)运用联想想象法,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追求高洁的人格,热爱自然,关注人生。
二、教学重点2.1 《饮酒》诗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和情感体验;2.2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2.3 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3.2 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3.3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深入分析诗歌。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饮酒》诗的原文及注释、陶渊明的生平介绍、相关文学鉴赏资料;4.2 学生准备:预习《饮酒》诗,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简要介绍《饮酒》诗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5.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饮酒》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学生分享自读心得,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5.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饮酒》诗的字词、意象、情感和思想;(2)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平淡自然的风格、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等;(3)比较陶渊明与其他诗人的创作风格,引导学生欣赏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魅力。
5.4 课堂实践(1)学生运用联想想象法,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2)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欣赏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3)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方法的实践,深入分析诗歌。
5.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的意象、情感和思想;(2)强调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关注人生,热爱自然。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陶渊明》全诗;(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关注自然;(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2)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3)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2)如何运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启示自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意象;(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难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探讨成果。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字词、意象、表达技巧;(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感悟;(2)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对人生的启示。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陶渊明》;2. 结合课内所学,课外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3. 写一篇关于《饮酒·陶渊明》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饮酒》优秀教案

《饮酒》优秀教案《饮酒》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
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那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陶渊明的诗作有两类题材: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精选2024)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课外拓展 •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饮酒》一诗的 背景、作者生平及诗 歌风格等相关知识。
文化内涵的挖掘
如何深入挖掘诗中蕴含的隐逸思想 、酒文化、自然观念等,引导学生 理解诗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情感,借助多媒体教 学手段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诗
歌的意境
通过朗读、赏析、探究相结合的 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入,自主合作学 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提供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播放朗读录音
失
02
03
04
部分学生的诗歌朗诵技巧仍需 加强,如语调、停顿等方面的
指导不够到位。
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内涵 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加细致和
深入。
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待提 高,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学习
状态和反馈。
未来教学计划与目标
计划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加强诗歌朗诵和鉴赏方面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 能力,能够有感情地 朗诵《饮酒》。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意 象、修辞手法及其表 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诗 歌中的主题、情感及艺术特色。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实践,提 高学生的朗诵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合集]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7cf6fe4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e.png)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合集]第一篇: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饮酒二十首(其八)》是陶渊明的作品。
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
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下面给大家分享《饮酒》教学设计,欢迎借鉴!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品味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体会“陶诗”的思想意义及创作风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收集陶渊明的生平、故事、饮酒诗和田园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古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有着高尚的品格,往往与社会的浊流产生矛盾,与官场上的黑暗相对立,于是他们大多数会选择一条路——辞官归隐。
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弃官归田后,做了许多悠然自得的诗,来表明他的心志,我们就以“走近陶渊明”为题,学习《饮酒》诗,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也认识一下作者的风格。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讲述陶渊明生平、故事。
2、陶渊明的田园诗。
3、陶渊明的饮酒诗。
三、朗读、体会这首诗诗人悠闲生活中的佳作,他的诗风格自然淡雅,在朗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
诗中有人有景有情,请大家熟读后用一段话来表述诗的内容,描绘诗的画面。
另外。
我们来体会一下,诗中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样的?学生范读、小组讨论交流1、教师出示美景图片,并进行示范朗诵。
2、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把握诗意。
4、师生共同概述诗意,品诗,朗诵。
四、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四句成为写景名句。
王士禛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朗读本诗。从句数、押韵、对仗思考本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
为古体诗: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自由读全诗,找出蕴含“悠然”之意的词、句或意象,思考你从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仿照示例进行批注。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示例:我发现“庐”和“篱”中蕴含着作者的悠然之意。“庐”是简陋的房屋,“篱”是田园农家常见的篱笆。从中我感受到了安于田园简朴生活的陶渊明。
答案预设: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一句自问自答。因为心远离尘世的喧嚣,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觉得是置身在幽静偏僻之所。从中我感受到了内心安宁,自得与田园隐居生活的陶渊明。请同学再读这种自得之意。
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勇猛的斗志始终存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年少时就没有随俗的气韵,天性是热爱自然。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人死后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把身体托付给大自然罢了。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欣赏,遇到不同观点一起讨论分析。
展示全诗节奏:齐读感韵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品味悠然
本诗的感情基调可以用诗中哪一个词来概括?(悠然)
四、读真意
再分组读全诗,读出悠然,并说说你读懂陶渊明心中的真意了吗?
生轮流说。
师总结:·远离官场,回归田园;·远离世俗名利,回归自然。
五、课外名句欣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伤,不匆忙追求富贵。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教师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学一篇文章要选好突破口或者切入点。
“悠然见南山”。引导分析炼字:悠然望南山好还是见南山好。见是看见的意思,望是远眺,前者是无意间看见,后者是主动寻求、刻意去看,体现的心境不同。前者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是似真似幻的酒后之境,别有一番潇洒。后者显得刻板拘谨。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寄情田园、寄情诗酒,获得心灵解脱的陶渊明。
教师总结“炼字”题答题方法:1.字义不同 2.作者情感、情绪的不同
菊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样的诗句,可以看出菊的品性暗合了陶渊明的心性,是他的精神寄托之一。从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与世无争,自然朴素,坚贞高洁”的陶渊明。
同样运用象征手法的意象在本诗中还有吗?(飞鸟)读一下描写飞鸟的句子,你能生动地描述这幅美妙的画面吗?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与我结伴而还。飞鸟象征着在官场闯荡多年的,终回归田园的陶渊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远离名利纷争,心灵如飞鸟自由自在的陶渊明。
我觉得《饮酒》以陶渊明为什么能成为士大夫的一座精神堡垒作突破口,有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也贯穿着一种人文精神。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积极主动探求未知,课堂会诗意盎然的。
这次教学《饮酒》也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入境学习,教师必须首先入境。这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另外,学生对陶渊明的介绍有些流于形式,这也与教师指导不够有关。如果能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事迹来解读陶渊明,使诗人形象铭刻学生心中,知人论世,就可以很好的把握诗歌形象极其诗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找出本诗的韵脚(an),自由读一读。
请男、女两位同学各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在书本划分本诗节奏。然后一位同学上台划分。
有可能有疑问的地方:1.何。则进行释义:怎么,为什么,突出疑问语气,故单独划分。并指导疑问语气的朗读,学生读,师范读,全体读。2.相与。释义:一起。故划分时不能分开。
名潜,子元亮。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性嗜酒,好读书,常著文章自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东晋朝纲混乱,世人向往世外桃源。《桃花源记》
高风亮节,愤然辞官。——不为五斗米折腰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他的《饮酒》。请人来黑板写一下酒字。
二、读诗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远离世俗名利,回归自然、田园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赏析本诗的重要意象和炼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钟嵘在《诗品》中称一位诗人为“古今隐逸是人之宗”,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陶渊明)
请结合书上注释1和课外阅读材料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陶渊明。
《饮酒》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为大家分享了饮酒的教案,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赏析本诗的重要意象和炼字;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诵读涵咏法;批注法
板书设计:
远离官场 回归田园
远离世俗名利征,炼字 )
《饮酒》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