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牙周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青少年牙周炎
发表时间:2009-06-17T14:41:00.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8年11月第21期供稿作者:黄玉钊[导读] 青少年牙周炎(JP)是早发性牙周炎(EOP)中主要的一型。当前普遍认为EOP为多因素疾病。
浅谈青少年牙周炎
黄玉钊 (牡丹江市口腔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21-0008-02
青少年牙周炎(JP)是早发性牙周炎(EOP)中主要的一型。当前普遍认为EOP为多因素疾病。某些具有特殊致病毒力的细菌的感染是必要的致病因子,而宿主对细菌缺乏防御能力以及不能阻止炎症组织的破坏,则是易感因素。最新的观点认为年龄不是区别牙周炎类型的重要因素,故主张取消EPO名称。
1.病因
对青少年牙周炎的病因虽未完全明了,但已能肯定某些特定微生物的感染,以及机体防御能力的缺陷是引起本病的两个主要因素。
1.1微生物大量的研究表明伴放线放线杆菌(Aa)是青少年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其主要依据如下:
1.1.1从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LJP)患者的龈下菌斑中可分离出Aa,阳性率为90%~100%,而同一患者口中的健康牙或健康人则检出率明显地低(<20%),成人牙周炎的检出率也低于LJP,经过有效的牙周治疗后。Aa消失或极度减少;当病变复发时,该菌又复出现。
1.1.2该菌对牙周组织有毒性和破坏作用:①产生一种叫白细胞毒素的外毒素,能损伤乃至杀死人体白细胞;②抑制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的趋化;③产生内毒素;④产生胶原酶,破坏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⑤产生成纤维细胞抑制因子、破骨细胞激活因子等。Aa的表面形成膜泡,内含毒素,膜泡的脱落可使毒素播散。
1.1.3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LJP患者的血清中有明显升高的 Aa抗体,牙龈局部也产生大量的特异抗体,并进入牙周袋内,使龈沟液内抗体水平高于血清的水平。近年的研究表明与Aa的糖类抗原发生反应的主要是IgG2亚类,起保护作用。有青少年牙周炎的龈下菌斑中还可分离出较高比例的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它也能产生抑制白细胞趋化的物质、内毒素和IgG酶等,但近年来由于该菌并非青少年牙周炎患者所特有,在正常人群中也能分离到,故它在青少年牙周炎的特殊意义已不太强调。在晚期重症患牙还可分离出牙龈卟啉单胞菌、核梭形杆菌、腐蚀艾肯菌、中间普氏菌等。可能由于深牙周袋改变了微生态环境,使一些严格厌氧菌成为优势菌,而Aa不再主导。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龈下非附着菌斑较厚,其中螺旋体和能动菌的百分比低于成人牙周炎。
1.2全身背景已有大量研究证明本病患者有周缘血的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和(或)单核细胞的趋化功能降低,有的学者报告吞噬功能也有障碍,这种缺陷带有家族性,患者的同胞中有的也可患 JP,或虽未患牙周炎,却也有白细胞功能缺陷。此种缺陷是由PMN 表面的趋化物受体数目减少,以及白细胞表面的糖蛋白(GP110)减少。
2.病理
青少年牙周炎的组织学变化与成人牙周炎无明显区别,均以慢性炎症为主。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本病牙龈结缔组织内仍以浆细胞浸润为主,但其中产生IgA的细胞少于成人型者,游走到袋上皮内的中性粒细胞数目较少,这两种现象可能是细菌易于入侵的原因之一。
3.临床特点
本病分为局限型(LJP)和弥漫型(GJP)。前者的病变局限于切牙和第一恒磨牙,患者年龄一般较小。通常所称青少年牙周炎即指此型。弥漫型则波及全口多数牙齿,年龄相对稍大。对于LJP 与GJP究竟是两个独立的类型,抑或后者是LJP发展的加重的结果,尚有争议,但有不少研究结果支持二者为同一疾病的观点。
3.1年龄与性别本病主要发生于青春期至25岁的青少年,可在11~13岁开始发病,故可归入早发性牙周炎。但因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就诊时常已2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但也有人报告性别无差异。丹麦学者将156例青少年牙周炎患者分为12~18 岁、19~25岁和26~32岁三个年龄组。在最年轻的一组中,女与男的比例为5:1,最年长的一组中则为1.5:1。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发病比男性早。
3.2口腔卫生情况本病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早期患者的菌斑、牙石量很少,牙龈炎症轻微,但却已有深牙周袋,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正比。牙龈表面虽然无明显炎症,实际上在深袋部位是有龈下菌斑的,而且袋壁也有炎症和探诊后出血,晚期还可以发生牙周脓肿。
3.3好发牙位典型的好发部位为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切牙,而尖牙和前磨牙区很少受累。全口患牙不超过14个(切牙、第一磨牙,外加任何2个牙位)多为左右对称。弥漫型青少年牙周炎则可侵犯全口多数牙齿。乳牙一般不受侵犯。但近年有些学者报告对 LJP的X线片进行回顾研究,发现20%~52%的LJP在乳牙列时期已有牙槽骨吸收,可能为青春前期牙周炎发展而来。
3.4X线片所见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均有垂直型骨吸收,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在切牙区多为水平型骨吸收。有的文献报道还可见牙周膜间隙增宽,硬骨板模糊,骨小梁疏松等。
3.5病程进展快有人估计本型患者的牙周破坏速度与成人牙周炎快3~4倍,在4~5年内,牙周附着破坏可达50%~70%,患者常在20岁左右即已需拔牙或牙自行脱落。
3.6早期出现牙齿松动和移位在炎症不明显的情况下,切牙和第一恒磨牙可出现松动,自动咀嚼无力。切牙可向唇侧中移位,出现牙间隙,多见于上切牙,由于牙合力的影响致呈扇形散开排列。后牙移位较少见,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食物嵌塞。
3.7家族史家族中常有多人患本病,患者的同胞有50%的患病机会,以母系遗传为多。其遗传背景可能与白细胞功能缺陷有关,也有人认为是X连锁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是由于牙周致病菌在家族中的传播所致。
4.诊断
本病应抓住早期诊断这一环,因初起无明显症状,待就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