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资料-共17页

合集下载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是我校稳步发展、塑造品牌、实现升本目标的关键。

根据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特编制学校“十四五”(2021-2025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商科,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按照“商科优、工科强,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结构趋于优化,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效益显著,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2014年启动“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一)主要成效1.招生专业布局日趋合理“十三五”期间,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基础和专业建设实际,建立主动适应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布局日趋合理。

专业大类由10个扩大至12个,招生专业数由29个扩大至51个,先后增加了中西面点工艺、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15个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达到21000人(含高职扩招),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专业布局目标,全面提升了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表1:2021年招生专业设置情况表2.专业建设成果较为丰硕学校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和专业群建设,基本形成了12大校级重点专业群(见表2)。

各专业群大力实施内涵建设,不断积累建设成果,获得湖南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4项,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群成功通过湖南省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项目立项。

“十三五”期间,学校为社会输送了近15751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新生报到率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20年达到85.40%;历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

主要成果详见下表3。

表2:校级重点“专业群”基本情况表3:专业建设主要成果统计表3.财经商贸特色日益鲜明在2021年开设的51个招生专业中,商科类专业有18个,建筑类、信息类、汽车类等工科类专业14个,教育与艺术类专业8个,医药类专业11个,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体,信息工程、智能工程、教育艺术、健康医药类专业为四翼的“一体四翼”专业结构,较好的适应了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0828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2016-2020

0828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2016-202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2016~2020)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为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依据国家、教育部、湖北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根据《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结合《电子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基础背景(一)专业基本概况本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紧跟时代和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市场岗位和人才需求,了解专业技能岗位要求和素质要求,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电子产业快速变化的特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04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中央财政支持建立“国家示范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

2014年,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团队被批准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015年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联合荆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首批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

(二)专业现有的办学条件1.专业实训条件本专业建有实训基地面积2200余平方米,“国家示范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1个,专业设备资产总值600万元。

拥有电工技术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电气装配实训室、电子焊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EDA实训室等。

2.专业师资条件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6人,助教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人,本科学历5人;校外兼职教师2人;校外兼课教师2人。

教学团队目前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2人,其中荆州沙鸥通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天宜受聘为我专业楚天技能名师;3名教师长期在电子电气企业兼任技术工作。

2013年以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任教师共获得各级各项奖励十余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从事课题研究6项,参与教材编写8本(其中在5本中担任主编或副主编),2人次受邀担任国赛裁判,3人次受邀担任省赛裁判。

大学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大学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集美⼤学“⼗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为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普通⾼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若⼲意见》(闽教⾼〔2015〕28号)及《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本科⾼校“⼗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作的通知》(闽教⾼〔2016〕3号)等⽂件精神,落实学校“⼗三五”发展规划,进⼀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强化办学优势与特⾊,提升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度,提⾼⼈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划。

⼀、学校办学定位及发展规划(⼀)办学指导思想全⾯贯彻党的⼗⼋⼤、⼗⼋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深化教育综合改⾰、建设中国特⾊现代⼤学制度的重⼤任务,突出质量主题,更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内涵发展、特⾊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建设有特⾊、⾼⽔平、国内知名的⼤学,为实现国家战略和服务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贡献。

服务⾯向定位:⽴⾜地⽅、⾯向全国、服务⾏业。

在服务⾯向定位上,要坚持⽴⾜地⽅、服务地⽅,主动融⼊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向全国办学,坚持服务⾏业发展的办学传统。

⼈才培养定位:培养应⽤型创新⼈才。

在⼈才培养定位上,坚持应⽤型⼈才培养特⾊,⾯向社会发展需求,提⾼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学校的奋⽃⽬标把学校建设成有特⾊、⾼⽔平、国内知名的⼤学是我们的发展愿景。

为实现这⼀宏伟⽬标,校党委提出“两步⾛”的构想。

第⼀步,从现在到“⼗三五”末,稳固提升学校在福建省重点建设⾼校中的位置,展现有特⾊、⾼⽔平、国内知名⼤学的各项内在指标全⾯提升,为实现宏伟⽬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步,再⽤10年左右的时间,到2030年,在全国同类⾼校中实⼒显著提升,在省重点建设⾼校中优势更加明显,特⾊更加突出,若⼲学科达1到国内⼀流⽔平。

今后五年学校的具体⽬标是:——显著提升⼈才培养质量。

应⽤型创新⼈才培养特⾊形成⼴泛社会影响⼒,学⽣综合素质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电气专业十三五专业规划

电气专业十三五专业规划

电气工程学院十二五专业总结与十三五专业规划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一)发展现状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在“三式一型”的办学模式统领下下,我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广泛开展社会对电气类人才需求的调研,不断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在专业建设中,学院不断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在2010年开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2012年增设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输变电工程技术等2个专业,2015年开设光伏发电与应用技术专业,以适应河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相对稳定、足够数量的人才需求,符合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发展规划并与我校发展规划相适应,有一定的前瞻性的专业。

形成了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基础、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光伏发电技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等依托区域电力行业企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结构,专业数量由“十二五”初的1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4个,专业规模也逐渐扩大。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

“十二五”期间,学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学院现有校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紧紧依托电力行业建设电力类专业群,已显现较强集群优势,在与龙翔电气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扩大与索凌电气、北京科锐等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进一步改善。

截止“十二五”末,建设完成数十个专业实验室(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仪器仪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高低频通信实验室、EDA计算机仿真实训室、电子电器维修实训室、高级电工故障考核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等),系办公室4个,教研室3个,会议室1个。

4.拥有相对雄厚的师资力量。

“十二五”期间,不断补充电力类专业人才,目前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资料-共17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资料-共17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五年建设规划(2019年-2020年)机电教研室2019年9月1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9】3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教高【2019】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9】16号)等文件精神,采取标准化设计思路,在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认真、细致研讨的基础上,特制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本专业现有院级精品课程2门。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整体框架,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招生就业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科学性、标准性规定,更好地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能力、素质、知识三个维度开展育人工作,通过通识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职业能力与素质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增强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通过职业能力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达到培养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通过五年建设,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打造成内蒙地区的特色专业。

三、专业建设(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培养目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建筑行业就业岗位,掌握建筑电气工程、自动控制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及专业技术,能从事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水电设备控制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在相应岗位上所从事的都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作业准入制度对职业资格证书有严格的要求。

根据这一特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就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如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项目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双证融通”就是按照岗位技能需要设置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将考取职业证书所需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并要求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机电技术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技术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阿克苏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中长期专业建设规划机电工程系二○一七年目录一、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一)地区工农产业蓬勃发展需要 (1)(二)地区职业院校快速展的需要 (3)二、机电工程系现状 (5)(一)取得成绩 (5)1.专业设置情况 (5)2.办学规模情况 (6)3.师资队伍情况 (6)4.实训资源情况 (7)5.校企合作情况 (7)6.教研教改情况 (7)(二)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8)1.专业方向设置单一,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标准 (8)2.生源结构和层次单一,学生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平均水平低 (8)3.教研教改工作滞后,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不能满足现代职业需要 (9)4.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优势不明显 (9)三、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1.大政方针 (10)2.建设依据 (11)(二)建设目标 (11)1.总体目标 (11)2.办学定位 (12)3.发展目标 (13)四、规划内容 (16)(一)专业建设 (16)1.建设思路 (16)2.建设步骤 (17)(二)实训基地建设 (19)1.机电实训中心建设 (19)2.机械加工中心建设 (22)3.实训设备购置规划 (23)(三)师资队伍建设 (23)1.师资队伍规模与层次建设 (23)2.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 (26)(四)管理制度建设 (28)(五)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28)1.定期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讨 (29)2.定期开展社会调研 (29)3.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0)(六)教学资源建设 (30)1.课程建设 (30)2.教学方法探索 (30)3.教材开发及资源库建设 (31)(七)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31)(八)校校合作能力建设 (32)(九)大师(名师)工作室建设 (32)1.总体目标 (32)2.建设模式 (33)3.预期效应 (34)(九)技能大赛能力建设 (36)五、保障措施 (38)(一)组织保障 (38)(二)规划工作领导小组 (39)(三)制度保证 (39)(四)经费保障 (39)(五)建立并落实目标考核机制 (40)阿克苏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中长期专业建设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21号)、《阿克苏技师学院关于印发<阿克苏技师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阿地技校字〔2016〕107号);切实提升学院机电工程系的人才培养能力、教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层次、深化专业内涵、丰富专业功能,明确机电工程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协调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之间的发展关系,指导学院机电专业的社会综合服务能力快速发展,结合机电工程系专业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学院系部发展规划

学院系部发展规划

学院系部十三五发展规划序言“十三五”时期是新常态下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湖南省加快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继续承担改革探路者的使命,继续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继续为湖南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按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湖南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深入理解《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十三五”发展规划》。

本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四个部分。

提出了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未来中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把风电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专业群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五年来,严格按照学校”依托湘电、对接产业、校企融合、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干群同心,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1.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在学校的整体部署下由国家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牵头,学院负责筹建,成立了由6家核心企业和6所核心院校组成的”全国机械行业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为首届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学院联合湘电集团下属单位成立了湘电电机学院、湘电风能学院2个校企双主体二级学院,校企共建了电机与电器、风电装调2个重点实训基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本情况本专业在校学生有44人,目前专职教师14人,其中研究生毕业有1人,在读2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本专业拥有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车床电气维修实训室、控制系统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并配备了许多先进的专用仪器、实验设备、工具及软件等,基本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可满足现阶段专科教学需要;实训基地有丰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晨翎汽车修理有限公司、萧洋汽车维修有限公司,能满足本专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

近年来,本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专业教师发表了许多论文,编写了部分校内讲义和实验实训指导书。

二、专业建设基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4年申报成功,2016年开始招生,为三年制高职专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建设,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旨在为电气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技能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思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主动融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基础,逐步完善“三合”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新途径,实施多元化合作,特色化办学,精细化管理,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丰富专业内涵,育工匠之师、传工匠之魂、铸工匠之才,着力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课程、一流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加强课程建设,重视自编教材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的编写,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形成实训教材系列化、规范化,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合格课程达 100%,精品课程达 10%。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

黔东南州高级技工学校QIANDONGNANZHOUGAOJIJIGONGXUEXIAO黔东南州高级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二〇一八年五月内容提要(一)专业建设背景.。

.。

..。

..。

....。

...。

.。

(二)专业现状。

..。

...。

.。

..。

..。

.。

...。

.。

.。

...。

.。

(三)专业建设目标。

.。

..。

....。

.。

.。

.。

.。

..。

.. 1。

总体目标。

...。

.。

.。

..。

...。

...。

.。

.。

...。

..。

.。

..。

.。

2。

具体目标..。

..。

.。

..。

.。

.。

.。

.。

.....。

..。

.。

.。

..。

. (四)建设内容.。

.。

.。

.。

.。

.。

..。

...。

.。

.。

.1.师资队伍建设。

.。

.。

.。

.。

.。

.。

...。

..。

...。

.。

2.一体化教学设备建设。

....。

.。

.....。

.。

.。

.。

...。

.。

(五)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指标。

.。

.。

.。

.。

.(六)经费预算及筹措。

.。

.。

.。

...。

.。

.。

. (七)保障措施.。

.。

.。

..。

..。

.。

..。

.。

.。

..。

.黔东南州高级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在我国振兴之路上,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供不应求,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自动化设备的维护维修.据相关部门分析,预计电气自动化设备行业两年内全国将新增8 0万从业人员,大部分从业人员需要接受职业技能教育。

由于电路系统日趋复杂,对电气维修人员的要求较高,这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从近期职场行情看,现代装备制造业是人才需求大户,其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重点发展领域人才的需求特点是:高层次研发人才需求呈现旺势;高级技能型工人需求量大,生产岗位需求数量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科技活动岗位,具有一线操作和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工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复合型、实用型、经验型人才是需求重点。

机电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

机电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五年建设规划(2015 年-2020 年)机电教研室2015年9月16日为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区域、行业经济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及结合我校发展实际情况,特制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适应学生就业创业和终身发展需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努力开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和毕业生对市场的适应性。

通过五年建设,把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打造成内蒙地区的特色专业。

二、专业建设(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培养目标根据调研,我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与人合作的良好品德,牢固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机电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进行普通机电设备、自动机电设备、自动生产线和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等工作,也能从事生产一线操作的高端技能型机电技术应用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反映这些变化,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必然趋势。

学校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 学校实际的情况,经过反复推敲,提出了“教学做一体”三轴联动的校企 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表现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和实践交 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 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岗位能力 和职业素质,以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为轴心,夯实文化素质、人文素质 和专业理论3个基础,强化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项综合能力 3 种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能力,完成学生到企业员 工的角色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五年建设规划(2019年-2020年)机电教研室2019年9月1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9】3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教高【2019】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9】16号)等文件精神,采取标准化设计思路,在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认真、细致研讨的基础上,特制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本专业现有院级精品课程2门。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整体框架,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招生就业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科学性、标准性规定,更好地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能力、素质、知识三个维度开展育人工作,通过通识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职业能力与素质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增强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通过职业能力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达到培养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通过五年建设,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打造成内蒙地区的特色专业。

三、专业建设(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培养目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建筑行业就业岗位,掌握建筑电气工程、自动控制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及专业技术,能从事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水电设备控制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在相应岗位上所从事的都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作业准入制度对职业资格证书有严格的要求。

根据这一特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就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如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项目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双证融通”就是按照岗位技能需要设置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将考取职业证书所需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并要求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建设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按照“专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专家论证→调整完善”的技术路线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标准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岗位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专业软件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施工内容和流程。

(3)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采用项目教学、任务引领、案例教学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施工现场,模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评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

(4)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模拟现场教学。

应以典型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3、教学资源建设(1)教材:所有使用教材均应是国家或行业规划教材或校本教材。

(2)图书:人均纸质图书藏量30册以上,其中专业图书不少于60%,同时实用本专业的相关书籍不应少于2019册;用于年购置纸质图书费生均不少于40元;本专业的相关报刊总类不少于20种,其中专业期刊不少于10种;应有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等。

(3)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源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共享性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建设内容涵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开发专业教学软件包,包括:试题库、案例库、课件库、专业教学素材库、教学录像库等。

通过专业教学网站登载,从而构建共享型专业学习软件包,为网络学习、函授学习、终身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实现校内、校外资源共享。

四、教师队伍建设(一)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1名,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青年教师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能力,具有中级及以上工程系列职称或国家执业资格证书。

(二)师资数量专业教师的人数应和学生规模相适应(招生人数不少于40人),专业理论课教师不少于7人,电气工程技术类专业教师不少于2人,电气自动控制类专业教师不少于2人,弱电类专业教师不少于2人,建筑设备类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实训教师不少于2人,生师比不大于18:1。

(三)师资水平及结构专业理论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应达到15%;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比例应达到20%;专业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比例应达到50%。

专业理论课教师除能完成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应具有编写讲义、教材和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专业实践课教师应具有编写课程设计、毕业实践的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能力。

实训教师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技师资格证。

兼职专业教师除满足本科学历条件外,还应具备5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具有工程师职称,还应具有建造师、设备工程师、造价师等职业资格证。

五、质量工程完成院级精品课程1门,完成重点专业1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

实现科技创新、科研与企业、高校、合作、拓展校企合作、新技术推广。

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建成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1)校内实训条件一览表表3 校内实训条件一览表2.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应能提供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岗位,并宜对学生实施轮岗实训。

应具备符合学生实训的场所和设施,具备必要的学习及生活条件,并配置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实训。

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为建筑设备安装公司不少于5个,消防公司不少于2个,安防公司不少于2个,建筑设计院不少于1个。

七、学生工作实现创新、创业基地与实训基地结合。

完成挑战杯、创业杯各两项。

八、保障机制1.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1)成立机电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组成;(2)成立专业建设团队以用课程教学团队;(3)建立教学责任制;(4)实行学分制、教考分离,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改革。

2.顶岗实践运行与管理(1)顶岗实践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一律不得免修。

(2)顶岗实践单位原则上由学院统一落实。

学生可以自行联系顶岗实习单位,但需经学院审核批准。

(4)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践,既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又要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学校应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5)顶岗实践结束后,校企双方应共同成立学生顶岗实践考核评价机构,共同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共同实施顶岗实践考核评价。

3.校企合作制度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是实施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保障之一。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要点是建立校企互动、互利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1)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为确保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成立产学合作管理机构,专业所在院系应成立校企合作联络小组,并建立由学院、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多方组成的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积极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措施;积极寻求内蒙地区建筑业协会的支持,发挥行业的协调作用,在师资、技术、资讯等方面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积极寻求行业企业支持,邀请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等等。

(2)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发展和建设大计。

(3)开展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校企互动、互利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学校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协助合作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合作企业在岗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

四、学生就业情况预测:1、区外就业:因目前我国行政付中心及一带一路的建设已在逐步实施,故未来的5~10年内,全国乃至亚太地区对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应该是不断扩大的。

故我院应积极的建议学生走出去,利用自己在学院所学的专长,而为自己争取到区外的一份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

从而参与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建设大潮。

同时,我院应与国内大型的城建企业及公路、铁路等国字头的中企进行广泛的联络,专门为这些能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输送中高端的建设人才。

2、区内就业:目前区内民用建设主要是保障及安居住房的建设,这部分的建设项目每年都在递增,故还是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建筑人才。

另外,呼市地铁及新机场项目的实施,至少也需要3~5年的建设。

其后期的运营及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再少数。

故针对这些项目,我院应及时的与其建设单位及承包单位联系,并对我院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能够满足区内项目的需求。

五、学生创业情况预测:1、在校生的创业:原则上不鼓励在校生的创业,因为在很大层度上会影响其对所学专业的专注程度。

但我院可以专门聘请院内外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专家来为学生授课,引导学生有创业的正确理念。

并鼓励学生与学院联合,以学院的资源优势为依托,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进行创业,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这样就会使我院成为学生创业的天然孵化器,从另一方面也会加大学院的招生比例。

2、应届生的创业预测:由于目前国家提倡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故在很多政策方面都会给应届毕业生很大的优惠及支持,但应届毕业生由于刚走向社会,对机遇的掌控能力十分有限。

故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毕业实习阶段,我院应尽量将学生安排至北上广深及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实习。

在专业实习的过程中可穿插一些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企业进行考察,让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有创业的冲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