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实验2014解析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习题及解答(精)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习题及解答(精)](https://img.taocdn.com/s3/m/bb4f01c7ce2f0066f5332269.png)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习题及解答一、名词解释1、genome;2、基因芯片;3、持家基因;4、Operon;5、感受态细胞;6、逆转录酶;7、PCR技术;8、转化;9、重组DNA技术;10、基因沉默;11、hnRNA;12、复制子;13、反义RNA;14、衰减子;15、拟基因;16、RNA编辑;17、颠换;18、拓扑异构酶;19、变性;20、转座子二、基础理论单项选择题1、DNA连接酶的作用为()A、合成RNA引物B、将双螺旋解链C、去除引物、填补空隙D、使双螺旋DNA链缺口的两个末端连接2、DNA复制中RNA引物的主要作用是( )。
A、引导合成冈奇片段B、作为合成冈奇片段的模板C、为DNA合成原料dNTP 提供附着点D、激活DNA聚合酶3、下列哪一种蛋白不是组蛋白的成分()A、 H1B、H2A 、H2BC、 H3、H4D、 H54、DNA的变性:()A、包括双螺旋的解旋B、可以由低温产生C、是可逆的D、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5、转录需要的原料是:()A、 dNTPB、 dNDPC、 dNMPD、 NTP6、在原核生物复制子中以下哪种酶除去RNA引发体并加入脱氧核糖核甘酸:A、DNA聚合酶ⅢB、 DNA聚合酶ⅡC、DNA聚合酶ⅠD、外切核酸酶MFl7、下真核生物复制起始点的特征包括()A、富含GC区B、富含AT区C、 Z DNAD、无明显特征8、SDS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是根据各种蛋白质()A、在一定pH值条件下所带的净电荷的不同B、分子大小不同C、分子极性不同D、溶解度不同9、DNA复制时不需要以下哪种酶?()A、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B、RNA指导的DNA聚合酶C、拓扑异构酶D、连接酶10、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链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B、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D、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11、利用自己的位点专一重组酶把自己从寄主基因组中的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的遗传元件叫()A、启动子B、转座子C、T-DNAD、顺反子12、原核DNA合成酶中()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前导链和冈崎片段A、DNA聚合酶ⅠB、DNA聚合酶ⅡC、DNA聚合酶ⅢD、引物酶13、在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便于重组和筛选。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26f4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9.png)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实验手段揭示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
本实验旨在探究DNA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及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的基本原理。
实验一:DNA复制DNA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它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持。
本实验通过模拟DNA复制过程,研究DNA复制酶的作用和复制的准确性。
材料:- DNA模板- DNA聚合酶- 引物- dNTPs- 缓冲液方法:1. 准备反应体系,包括DNA模板、DNA聚合酶、引物、dNTPs和缓冲液。
2. 在适当的温度下,将反应体系放入PCR仪中进行反应。
3. 取样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观察DNA复制产物。
结果:通过凝胶电泳分析,我们观察到DNA复制产物的出现。
这表明DNA聚合酶能够在模板DNA上合成新的DNA链,并且复制的过程较为准确。
讨论:DNA复制的准确性是生命传递遗传信息的基础。
DNA聚合酶具有校正功能,能够识别和修复错误的碱基配对。
这种精确性保证了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二:RNA转录RNA转录是将DNA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它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
本实验旨在研究RNA转录的机制和调控。
材料:- DNA模板- RNA聚合酶- 引物- NTPs- 缓冲液方法:1. 准备反应体系,包括DNA模板、RNA聚合酶、引物、NTPs和缓冲液。
2. 在适当的温度下,将反应体系放入PCR仪中进行反应。
3. 取样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观察转录产物。
结果:凝胶电泳分析显示出RNA转录产物的出现。
这表明RNA聚合酶能够在DNA模板上合成RNA链。
讨论:RNA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它决定了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RNA聚合酶通过与DNA模板的互作用,选择性地合成特定的RNA链。
这种选择性转录是基因调控的关键。
实验三:蛋白质翻译蛋白质翻译是将RNA信息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它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关键步骤。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3d97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c.png)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可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调控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对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对于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学习,并实际操作了实验操作步骤。
现将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及结果进行总结。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了分子生物学中的PCR技术、酶切与连接以及基因测序等实验技术。
首先,我们对PCR技术进行了学习和实验操作。
PCR技术是一种人工合成DNA的方法,通过此技术可以对DNA片段进行扩增,从而快速制备大量的特定DNA序列。
在实验中,我们根据给定的DNA模板及引物,按照PCR反应的标准条件,使用热循环仪进行了PCR扩增。
通过观察PCR扩增体系中DNA条带的出现与扩增效果,我们得到了我们所需要的特定DNA片段。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酶切与连接实验。
酶切与连接是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实验技术,能够对DNA分子进行精确的酶切,并通过连接酶将不同DNA片段连接在一起。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根据选定的酶切位点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取所需的DNA片段。
然后,我们使用连接酶对目标DNA片段进行连接,连接产物经电泳检测,观察到目标片段已成功连接。
最后,我们进行了基因测序实验。
基因测序是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技术,可以获得DNA序列信息,从而揭示基因的变异,研究基因的功能等。
在实验中,我们根据已揭示出的DNA序列设计引物,对特定的DNA片段进行测序。
通过对测序结果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准确地获得了目标DNA片段的DNA序列。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还亲自操作了PCR、酶切与连接以及基因测序等实验步骤,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对于分子生物学原理和实验技术的理解。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培养了我们科学研究的能力。
分子生物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ca7f34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e.png)
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功能和交互作用的实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技术,并以DNA提取和PCR扩增为例,详细描述了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
分子生物学实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实验前的准备、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核酸提取、酶切和电泳、PCR扩增、蛋白质表达等。
实验前的准备包括实验设计、试剂的准备和设备的调试。
根据实验目的和问题,确定实验设计和具体操作步骤,选择适当的试剂和设备,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础。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以采集细胞、组织、血液等生物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如细胞培养、组织切片、离心等。
核酸提取是从生物样品中分离出核酸的步骤。
核酸提取可以使用化学方法或基于特定原理的商业试剂盒。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酚/氯仿法、骨架蛋白法、磁珠法等。
酶切和电泳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酶切是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对DNA进行特异性切割,生成特定大小的DNA片段。
电泳是利用电场对DNA片段进行分离和检测,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
PCR扩增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PCR通过不断循环的变性、退火和延伸过程,在体外扩增DNA序列。
PCR 需要DNA模板、引物、核苷酸和聚合酶等关键试剂。
PCR扩增过程包括初始变性、循环扩增和最终延伸。
扩增产物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析和检测。
蛋白质表达是研究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的重要实验手段。
常用的蛋白质表达系统包括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
表达载体经过构建和转染后,利用细胞的表达机制使蛋白质在体内合成。
总之,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验前的准备、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核酸提取、酶切和电泳、PCR扩增、蛋白质表达等步骤,可以获得关于生物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有价值的信息。
分子生物学实验理论及操作答案
![分子生物学实验理论及操作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974166561252d380eb6e8e.png)
实验答案一、基本原理题1、限制性内切酶有那些特点?①能识别双链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②使每条DNA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2、限制性内切酶有那些类型,我们DNA重组时常用的是哪类?答:限制性内切酶主要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识别点附近的一些核苷酸上切割DNA 分子中的双链,但是切割的核苷酸顺序没有专一性,是随机的。
这类限制性内切酶在DNA 重组技术或基因工程中没有多大用处,无法用于分析DNA结构或克隆基因。
这类酶如EcoB、EcoK等。
第二类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该顺序内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
由于这类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的核苷酸都是专一的。
所以总能得到同样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并能构建来自不同基因组的DNA片段,形成杂合DNA分子。
因此,这种限制性内切酶是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工具酶之一。
这种酶识别的专一核苷酸顺序最常见的是4个或6个核苷酸,少数也有识别5个核苷酸以及7个、9个、10个和11个核苷酸的。
第二类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顺序是一个回文对称顺序,即有一个中心对称轴,从这个轴朝二个方向“读”都完全相同。
这种酶的切割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是交错切割,结果形成两条单链末端,这种末端的核苷酸顺序是互补的,可形成氢键,所以称为粘性末端。
另一种是在同一位置上切割双链,产生平头末端。
第三类限制性内切酶也有专一的识别顺序,但不是对称的回文顺序。
它在识别顺序旁边几个核苷酸对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
但这几个核苷酸对则是任意的。
因此,这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产生的一定长度DNA片段,具有各种单链末端。
这对于克隆基因或克隆DNA片段没有多大用处。
3、何为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细菌(可能还有其他原核生物),可保护个体免于外来DNA(如噬菌体)侵入的系统,主要有限制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组成的二元系统。
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包含三个连锁基因:(1)hsd R:编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2)hsd M:编码限制性甲基化酶(3)hsd S:编码限制性酶和甲基化酶的协同表达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常常伴随有1~2种修饰酶(DNA甲基化酶),后者能保护细胞自身的DNA不被限制性内切酶破坏。
分子生物学实验数据分析方法总结
![分子生物学实验数据分析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f64c8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1.png)
分子生物学实验数据分析方法总结实验数据分析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深入理解生物体的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以及遗传变异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分子生物学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并介绍其在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质组学、测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以下为具体内容:I. 基因表达分析方法A.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RT-PCR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表达分析方法,通过逆转录DNA为cDNA,再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可以检测目标基因在特定条件下的表达水平。
该方法精确、敏感,并且适用于分析重要的基因表达变化。
B. 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qPCR是一种基于放大DNA片段的技术,利用荧光探针或DNA结合染料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从而实现精确测量靶基因的表达水平。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扩增速度,适用于基因表达差异的定量分析。
C. 影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数据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常用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ANOVA)、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显著性分析,帮助研究者得出可靠的结论。
II. 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A.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蛋白质组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质谱图谱分析、蛋白质鉴定和定量等。
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其质量、序列、修饰等特征。
B. 蛋白质互作分析蛋白质互作是指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可以通过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来研究。
常用的方法包括酵母双杂交、共免疫沉淀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筛选和鉴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III. 测序分析方法A. DNA测序数据分析DNA测序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测序仪获取到DNA序列信息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来研究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等。
常用的DNA测序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序列比对、SNP分析、插入/缺失分析等。
B. RNA测序数据分析RNA测序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表达和转录组水平的变化。
《分子生物学》实验讲义
![《分子生物学》实验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69907017cd184254b353598.png)
实验一叶片Total RNA的提取RNA操作中的一般要求在所有RNA实验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分离得到全长的RNA。
而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核糖核酸酶(RNA酶)的污染。
由于RNA酶广泛存在而稳定,一般反应不需要辅助因子。
因而RNA 制剂中只要存在少量的RNA酶就会引起RNA在制备与分析过程中的降解,而所制备的RNA的纯度和完整性又可直接影响RNA分析的结果,所以RNA的制备与分析操作难度极大。
在实验中,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外源性RNA酶的污染;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抑制内源性的RNA 酶。
RNA酶可耐受多种处理而不被灭活,如煮沸、高压灭菌等。
外源性的RNA酶存在于操作人员的手汗、唾液等,也可存在于灰尘中。
在其它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使用的RNA酶也会造成污染。
这些外源性的RNA酶可污染器械、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电泳槽、研究人员的手及各种试剂。
而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则含有大量内源性的RNA酶。
一、防止RNA酶污染的措施1. 所有的玻璃器皿均应在使用前于180℃的高温下干烤6hr或更长时间。
2. 塑料器皿可用0.1% DEPC水浸泡或用氯仿冲洗(注意:有机玻璃器具因可被氯仿腐蚀,故不能使用)。
3. 有机玻璃的电泳槽等,可先用去污剂洗涤,双蒸水冲洗,乙醇干燥,再浸泡在3% H2O2 室温10min,然后用0.1% DEPC水冲洗,晾干。
4. 配制的溶液应尽可能的用0.1% DEPC,在37℃处理12hr以上。
然后用高压灭菌除去残留的DEPC。
不能高压灭菌的试剂,应当用DEPC处理过的无菌双蒸水配制,然后经0.22μm 滤膜过滤除菌。
5. 操作人员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实验过程中手套要勤换。
6. 设置RNA操作专用实验室,所有器械等应为专用。
二、常用的RNA酶抑制剂1. 焦磷酸二乙酯(DEPC):是一种强烈但不彻底的RNA酶抑制剂。
它通过和RNA酶的活性基团组氨酸的咪唑环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2. 异硫氰酸胍: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RNA酶抑制剂,它在裂解组织的同时也使 1。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全解(有图有真相)讲解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全解(有图有真相)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9c5b5f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60.png)
分⼦⽣物学实验报告全解(有图有真相)讲解分⼦⽣物学实验报告慕蓝有志班梦想学院⽬录实验⼀细菌的培养 (2)实验⼆质粒DNA的提取 (4)实验三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 (7)实验四质粒DNA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鉴定 (9)实验五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DNA (11)实验六植物基因组DNA提取、酶切及电泳分析 (14)实验七RNA分离与纯化 (17)实验⼋RT-PCR扩增⽬的基因cDNA (19)实验九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21)实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23)实验⼗⼀克隆的筛选和快速鉴定 (25)实验⼗⼆地⾼⾟标记的Southern杂交 (27)实验⼗三阿拉伯糖诱导绿⾊荧光蛋⽩的表达 (31)思考题 (32)分⼦实验⼼得总结 (33)实验⼀细菌的培养⼀、⽬的学习细菌的培养⽅法及培养基的配置。
⼆、原理在基因⼯程实验和分⼦⽣物学实验中,细菌是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
质粒的保存、增殖和转化;基因⽂库的建⽴等都离不开细菌。
特别是常⽤的⼤肠杆菌。
⼤肠杆菌是含有长约3000kb的环状染⾊体的棒状细胞。
它能在仅含碳⽔化合物和提供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机盐的培养基上快速⽣长。
当⼤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时,其开始裂殖前,先进⼊⼀个滞后期。
然后进⼊对数⽣长期,以20~30min复制⼀代的速度增殖。
最后,当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氧耗尽或当培养基中废物的含量达到抑制细菌的快速⽣长的浓度时,菌体密度就达到⼀个⽐较恒定的值,这⼀时期叫做细菌⽣长的饱和期。
此时菌体密度可达到1×109~2×109/mL。
培养基可以是固体的培养基,也可以是液体培养基。
实验室中最常⽤的是LB培养基。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实验材料⼤肠杆菌(⼆)试剂1. 胰蛋⽩胨2. 酵母提取物3. 氯化钠4. 1mol/L NaOH5. 琼脂粉6. 抗⽣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三)仪器1. 培养⽫2. 带帽试管3. 涂布器4. 灭菌锅5. ⽆菌操作台(含酒精灯、接种环、灭菌⽛签等)6. 恒温摇床四、操作步骤(⼀)LB培养基的配制配制每升培养基,应在950m1去离⼦⽔中加⼊:细菌培养⽤胰蛋⽩胨10g细菌培养⽤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摇动容器直⾄溶质完全溶解,⽤1mol/L NaOH调节pH位⾄7.0。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考试试卷.doc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考试试卷.doc](https://img.taocdn.com/s3/m/c504553a50e2524de5187efe.png)
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考试试卷学号: 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1、结合你的专业实际,谈谈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作物品种遗传改良方面的应用情况、效果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20分)答:作物遗传育种学就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学科。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作物品种遗传改良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⑴分子标记在育种上的应用,通过寻找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实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对目标性状实行更有效操作,从而加速作物品种改良进程.近年来,出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序列重复(SSR)、简单序列重复间区(ISSR)等十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在目标性状的选育方面,在抗病育种上,小麦抗锈病;玉米抗大小斑病;水稻抗白叶枯病,甘蔗抗花叶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作物品质育种方面,玉米、小麦、大麦、高蛋白、高赖氨酸选育;油菜高含油量、低芥酸选育;提高棉花纤维长度、强度选育;提高廿蔗糖分含量选育等获得较大进展。
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品种改良方面的应用: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育种随着越来越多的作物品质性状分子标记的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已成为提高常规育种对作物品质改良的有利工具并首先在玉米和大豆等作物上得到成功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是现在分子育种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近年来基因组研究的迅速发展为许多农作物提供了大最分子标记技术和多种多样的检测手段,使得MAS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已成为现实,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因聚合:作物的有些农艺性状(抗病等)表达呈基因累加作用,即集中到某一品种屮同效基因越多则性状表达越充分。
基因聚合就是将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优良性状基因通过杂交、冋交、复合杂交等手段聚合到同一个品种中。
分子生物学(杨洋)课程总结-2014
![分子生物学(杨洋)课程总结-2014](https://img.taocdn.com/s3/m/2db4e536a76e58fafab00371.png)
Nucleosomes ar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chromosomes(核小体是 染色体的结构单位)
在真核细胞中大多数DNA被包装进核小体
The nucleosome is composed of a core of eight histone proteins and the DNA (core DNA, 147 bp,核心DNA) wrapped around them(核小体由8个组蛋白所形成的核组成, DNA缠绕在组蛋白核上)
Molecular Biology of Gene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Gene concept Gene structure Gene replication Gene expression Gene recombination Gene mutation
第二章-染色体,染色质和核小体 (Chromosomes, chromatin, and the nucleosome)
• •
• 复制中产生的错误以及它们是如何被修复的
• 自发产生或来自外界的攻击造成的各种损伤 • 细胞修复损伤的多种修复机制
生物在保持遗传物质忠实性方面的努力
• 复制中产生的错误以及它们是如何被修复的 • 自发产生或来自外界的攻击造成的各种损伤—DNA损伤的各种类型 • 细胞修复DNA损伤的多种修复机制: – 1. Direct reversal of DNA damage by photoreactivation (光活化作 用) and alkyltransferase (烷基转移酶)-直接将损伤逆转 – 2. 剪切修复系统(excision repair system): • 仅仅将受损的核苷酸去除 • 将包含损伤的一小段单链DNA去除 – 3. 重组修复系统(Recombination repair):当DNA两条链都受损 (断裂)时采用这种修复—双链断裂修复(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 4. 移损DNA合成(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DNA聚合酶的复 制进程被受损碱基阻碍时采用的修复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知识讲解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791468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e.png)
4.温度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约0~40℃之间,大 部分球状蛋白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加,
• 在40~50℃以上,大部分蛋白质变得不 稳定并开始变性,一般在中性pH介质中 即失去溶解能力。
蛋白质纯化的总目标是增加制品的 纯度(purity)或比活(specific activity), 以增加单位蛋白质重量中所要蛋白 质的含量或生物活性(比活常以活力 单位数/毫克蛋白质表示)。 分离纯化某一特定蛋白质的一般程 序可以分为前处理、粗分级分离和 细分级分离3步
(1) 前处理 (pretreatment)
2.密度梯度(区带)离心
• 蛋白质颗粒在具有 密度梯度的介质中 离心时,质量和密 度大的颗粒比质量 和密度小的颗粒沉 降得快,并且每种 蛋白质颗粒沉降到 与自身密度相等的 介质密度梯度时, 即停止不前,最后 各种蛋白质在离心 管中被分离成独立 的区带,
密度梯度
• 常用的密度梯度有蔗糖 梯度,聚蔗糖梯度。
-
--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亲水胶体)
脱水
++ +
+
+
+
+
+
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疏水胶体)
脱水
碱
酸
不稳定的蛋白质颗粒 (沉淀)
脱水
-
-
--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疏水胶体)
蛋白质胶体颗粒的沉淀
电泳原理: 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所受到的电场力
F=EQ
根据Stoke定律,球形分子在液体中 泳动所受到的阻力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a73c0659eef8c75fbfb3db.png)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应用生物教育实验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师及职称倪娟(老师)开课学期2014 至2015 学年下学期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
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
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
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
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暗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的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
我始终无法客观的评价我的一生。
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
于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幸福:我有温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这就够了。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和的春风带着春的气息吹进明亮的教室,我坐在教室的窗前,望着我拥有的一切,我甜甜的笑了。
我拿起手中的笔,不禁想起曾经作诗的李清照,我虽然没有横溢的才华,但我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一时的感受: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分子生物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140e6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b.png)
分子生物学实验引言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分子层面的结构和功能的实验方法。
通过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等过程,可以全面了解生物体的生理机制和疾病发生的分子基础。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1. DNA提取实验D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基础步骤,它的目的是从细胞中分离出DNA。
常用的DNA提取方法有酚/氯仿法、CTAB法和商业试剂盒法等。
以下是酚/氯仿法的步骤:1.收集样本组织或细胞:可以使用动植物组织、细菌、真菌等样本。
2.细胞破碎:使用细胞破碎缓冲液将样本破碎,释放出内部的细胞和胞浆。
3.蛋白质沉淀:加入酚/氯仿缓冲液,使蛋白质从细胞裂解物中沉淀。
4.DNA沉淀:将上一步的上清液加入异丙醇中沉淀DNA。
5.洗涤和溶解:用乙醇洗涤并净化DNA沉淀,最后用缓冲液溶解DNA。
2. PCR实验PCR(聚合酶链反应)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种重要技术,用于扩增特定的DNA片段。
PCR实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DNA模板准备:提取好的DNA作为PCR反应的模板。
2.反应组分配置:配置PCR反应体系,包括引物、脱氧核苷酸(dNTPs)、聚合酶和缓冲液等。
3.反应条件设定:设置PCR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参数,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步骤。
4.PCR扩增反应:将PCR反应体系放入热循环仪中进行循环扩增。
5.PCR产物分析:使用凝胶电泳等方法对PCR产物进行分析和检测。
3. 克隆实验克隆实验是将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中,并通过细胞转化和筛选得到含有目标DNA的克隆。
以下是常见的克隆实验步骤:1.DNA片段选择:根据需要选择目标DNA片段,并通过酶切或PCR方法制备。
2.载体准备:选择适当的载体,如质粒或噬菌体,并进行酶切或PCR扩增。
3.构建重组体:将目标DNA片段和载体DNA连接,形成重组DNA。
4.细胞转化:将重组DNA引入宿主细胞中。
5.筛选克隆:通过筛选方法(如抗生素筛选)获得含有目标DNA的克隆。
分子生物学实验一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一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a9ea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1.png)
分子生物学实验一二报告实验一:DNA提取引言:D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基础实验,通过提取DNA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分子生物学上的一系列实验。
DNA提取的目的是从细胞中分离出DNA,常用于构建基因库、PCR扩增等实验。
材料与方法:1.取一定数量的细胞样本,如细菌、植物、动物组织等。
2.加入细胞裂解缓冲液,将细胞破裂释放DNA。
3.加入蛋白酶K以降解蛋白质。
4.加入酒精使DNA沉淀,并用无菌纯水洗涤DNA沉淀。
5. 用Tris-EDTA缓冲液溶解DNA。
6.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检测DNA浓度和纯度。
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从细胞中提取出了DNA。
观察到DNA溶液呈现典型的黄绿色,说明DNA浓度较高。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检测DNA的浓度和纯度,结果显示DNA浓度为2μg/μL,纯度(A260/A280)为1.8,表明提取的DNA质量良好。
实验二:PCR扩增引言:PCR全称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快速、特异性并且高灵敏度的DNA扩增技术。
PCR可以扩增出目标DNA的大量复制品,常用于基因克隆、基因突变分析等实验。
材料与方法:1.准备PCR反应体系,包括目标DNA,引物,聚合酶、缓冲液及dNTPs。
2.将反应体系加入PCR仪中,设置好反应条件(温度、时间)。
3.进行PCR扩增反应。
4.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结果与讨论:通过PCR扩增反应,我们成功得到了目标DNA的扩增产物。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观察到明显的目标DNA条带,且相对应的分子量与预期一致。
这表明PCR扩增反应成功地复制出了目标DNA,并得到纯净的PCR产物。
结论:通过DNA提取实验,我们成功地从细胞中提取出了DNA,并通过PCR扩增技术得到了目标DNA的扩增产物。
这些结果验证了我们实验的有效性,并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附注:以上报告仅为示例,实际报告应根据具体实验结果和实验目的进行撰写。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解析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2158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a.png)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数 据,包括时间、温度、浓度
等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 清洗实验仪器,保持实验室
整洁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 骤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实验前准备:确保实验器材 齐全,实验环境安全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 程和数据,便于后续分析和
总结
实验安全:注意实验安全,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避免
发生安全事故
实验安全问题
实验前:熟悉实 验流程,了解实 验材料和设备的 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中:遵守实 验室安全规定, 正确使用防护设 备,如手套、口 罩、护目镜等
实验后:妥善处 理实验废弃物, 避免污染环境
紧急情况:熟悉 实验室紧急处理 措施,如发生火 灾、化学品泄漏 等,及时采取措 施并报告
05
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培养 创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提高科研能力: 通过实验,提高 科研能力和科研 素养
03
实验课的内容和流程
实验课的主要内容
实验目的: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实验步骤:提取、纯化、分析、鉴定等 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课的拓展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实验课,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未来的 科研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实验课与实际工作的联系
实验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分子生物学知识。
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 的基础。
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团队合作提供 帮助。
实验课的流程
实验准备: 包括实验材 料、仪器、
2014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解析
![2014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3b50e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8.png)
整齐的电泳图谱。
实验四 DNA片段的回收与重组连接
【实验目的】
n 了解:DNA片段的回收与重组连接的原理。 n 掌握: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片段的方法
及 DNA重组连接技术。
【实验原理】
n DNA片段的回收: n 质粒、噬菌体等经酶切后,DNA片段需要纯化。常将酶
【实验原理】
n 琼脂糖是由琼脂分离制备的链状多糖,溶解后链间的糖 分子上的羟基由于氢键的作用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空间 结构,构成大网孔型凝胶。随着琼脂糖浓度的不同形成 不同孔径的凝胶,用于分离、纯化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 同的DNA分子。
n DNA分子在pH高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带有负电荷,在 处于电场的琼脂糖凝胶中向正极泳动。不同的DNA分子 在同一电场中的电泳速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质粒DNA的转化
受体菌的培养
取一环冷冻保存的菌种(DH5α)接种于不含抗生 素的琼脂糖平板上,倒置37℃培养过夜 取单个菌落,接种于LB液体培养 基中,37℃振荡过夜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
取4mL菌液于5mL生化管中,冰浴10min, 4℃下4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吸去残留液体
n 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数小时后,受体细菌分 裂增殖,被转化到细菌细胞中的重组子基因得到表 达,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可筛选出所需的阳性 转化子。
【试剂与器材】
n DH5α菌 n 2溶液 n 含氨苄青霉素(Amp)的LB琼脂培养平板 n 往复式恒温摇床
【实验步骤】
受体菌的培养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
入加样孔中(潜水式加样); 6.盖上电泳槽盖,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以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
基本原理
1.基因等。 2.不同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组DNA 的提 取方法有所不同; 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组织因其 细胞结构及所含的成分不同,分离方法也有差异。 3. 在提取某种特殊组织的DNA 时必须参照文献和经验 建立相应的提取方法, 以获得可用的DNA 大分子。尤其 是组织中的多糖和酚类物质对随后的酶切、PCR 反应等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用富含这类物质的材料提取基 因组DNA 时, 应考虑除去多糖和酚类物质。
其干燥; • 8 加20 μl ddH2O溶解沉淀;
• 9.在溶解DNA中加入3-5 μl RNase,37℃消化2-3h;
• 10.补充ddH2O至总体积400 μl ,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
混匀;
• 11.12000rpm,5min(RT), • 12.取上清,加入1/10体积的乙酸钠和2倍体积的无水乙
酚/氯仿(1:1)混合液,上下颠倒混匀; • 5. 12,000 rpm, 5min (RT) ,取上清,加等体积的异丙醇,
上下颠倒混匀; • 6. 12,000 rpm, 10min (RT) ,弃上清,倒置于吸水纸上
待壁上液体流尽后加入1ml的70%乙醇洗沉淀; • 7. 12,000 rpm, 5 min (RT) ,弃上清,倒置于纸巾上待
6. DNA的检测方法
(1)紫外分光光度法
(2)电泳检测DNA的质量
• 本实验是通过SDS法提取拟南芥基因组DNA。
二 实验目的
1.通过SDS提取拟南芥基因组DNA; 2.为从拟南芥基因组DNA克隆目的基因
作准备
仪器、材料和试剂
仪器及耗材: 研钵、微量ຫໍສະໝຸດ 液器及吸头、EP 管、台式离心机。
材 料: 拟南芥小苗
分子生物学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目录
实验 一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及纯化 实验 二 PCR克隆目的基因 实验 三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 四 PCR产物凝胶回收 实验 五 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连接 实验 六 E.coli DH5α和 DE3感受态细胞制备 实验 七 连接产物转化转化大肠杆菌 实验 八 阳性单菌落筛选 实验 九 重组质粒DNA提取 实验 十 重组质粒及表达载体pET酶切分析与电泳 实验十一 目的片段回收及与表达载体连接 实验十二 连接产物转化DH5α,质粒提取 实验十三 阳性质粒转化表达菌株BL21 实验十四 蛋白质的诱导表达及蛋白质样品制备 实验十五 SDS-PAGE检测诱导表达的蛋白质
醇,-20 ℃放置10min; • 13.12000rpm,4 ℃离心10min; • 14.去上清,70%乙醇洗涤沉淀,12000rpm,4 ℃离心
5min;
• 15.去上清,沉淀干燥后,加入20 μl ddH2O溶解DNA;
• 16.分光光度计法检测DNA的浓度和纯度。
实验报告分析
A260=1时相当于50 μg的双链DNA。
A260/A280=1.8,DNA纯度高。 A260/A280<1.7,有蛋白质的污染。 A260/A280>1.9,有RNA的污染或者降解。 A260/A230在2.0—2.5,DNA纯度高。 A260/A230<2.0,有糖类,盐类或者有机溶
剂污染。
注意事项
(1)选用幼嫩植物组织,可减少淀粉类的含量。 (2)植物组织充分匀浆。 (3)DNA的二级结构和双链易受多种因素的影
试 剂: DNA Extract Buffer (0.2M NaCl, 25mM EDTA, 0.5% SDS, pH 7.5); 70%乙醇; 酚;氯仿;异丙醇;RNase
实验步骤
• 1. 取一定量的拟南芥组织; • 2. 加入600 μl抽提缓冲液(0.2M NaCl, 25mM EDTA,
0.5% SDS, pH 7.5),室温下快速研磨; • 3. 把抽提液从研钵中移至1.5 ml 离心管中,混匀; • 4. 12,000 rpm, 离心10 min (RT)。取上清,加等体积的
由这三个基本步骤组成一轮循环,理论上每一轮循环将使目的DNA 扩 增一倍,这些经合成产生的DNA 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的模板,所以经 25-35 轮循环就可使DNA 扩增达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PCR原理 FLASH演示
PCR技术发展
PCR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 增技术。
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 快速、 简便、重复 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 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 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
PCR技术是生物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创举和 里程碑。
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 室的Mullis 等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聚合酶链反应。
响引起双链解开,即“变性”,因此抽提时避 免使用变性的条件。 (4)抑制内外源DNase的活力。 (5)防止化学降解。 (6)防止物理因素降解。。
思考题
• .1在拟南芥基因组提取缓冲液中,EDTA 和SDS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实验二 PCR克隆目的基因
一 实验原理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选择性体外 扩增DNA 的方法.它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1) 变性(Denature):目的双链DNA 片段在94℃下解链; (2) 退火(Anneal):两种寡核苷酸引物在适当温度(56℃左右)下与模板上 的目的序列通过氢键配对; (3) 延伸(Extension):在TaqDNA 聚合酶合成DNA 的最适温度下,以目的 DNA 为模板进行合成.
4.核酸是生物有机体中的重要成分,在生物体中 核酸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核蛋白的形式 存在。核酸分为DNA和RNA,在真核生物中, 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后者主要存在于细胞 质和核仁里。在制备核酸时,通过研磨破坏细胞 壁和细胞膜,使核蛋白被释放出来。
5.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程序:
(1)破碎组织 (2)破坏细胞膜 (3)去除杂质 (4)沉淀基因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