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记住:此处不能换成“学校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纵向的不同,即不同的历史时期)。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什么内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什么内容教育理论基础是指教育学科中的理论基础,它是指导和支撑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教育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基本目的、意义、价值、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教育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目的:研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包括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社会适应等不同层面的目标。
•教育价值:探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关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教育理念:包括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如启蒙主义、实证主义、建构主义等,这些理念指导着教育实践的方向和方式。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
教育社会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制度:研究教育体制、学校组织和管理、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文化:考察教育与文化、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之间的关联,探究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不平等:研究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包括性别不平等、阶级不平等等,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和学习的学科,它关注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包括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等不同的学习理论。
•发展心理学:探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阶段,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特征。
•教育评估:研究评价学习者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测验、考试、评估工具等。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产出关系和教育效益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资源: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和分配问题,包括师资、教材、设施、经费等资源。
•教育投入产出:考察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经济的回报。
•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政策对教育质量、效率、公平等方面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各类教育相关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考前,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重点记忆,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考前必背的要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5、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6、课程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7、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8、德育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
2、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性(三)影响结果的深远性32.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2)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33.简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首先,尊重人。
所谓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
其次,关心人。
所谓关心人,就是对人要关爱、同情,而不是冷冷清清,麻木不仁。
再次,爱护人。
所谓爱护人,就是爱护人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和一切应当享有的权利。
34.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其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
再次,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
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献身教育、忠诚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
3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有哪些:(1)爱岗敬业、依法执教(2)热爱学生、教学相长(3)严谨治学、博学多才(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6.简述教师在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
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首先,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
其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
第三,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
第四,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
第五,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37.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
第一,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
第二,教师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不企求相应的报酬。
第三,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38.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
第一,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第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
39.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教育意义。
首先,关系上的特殊性;其次,角色上的差异性;第三,人格上的平等性;第四,情感上的相互影响性。
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首先,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可塑性;其次,师生关系影响信息的传递;第三,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第四,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其理论基础涵盖了众多方面。
了解这些理论基础知识点,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理解教育现象以及推动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在教育中,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发生的。
例如,通过给予奖励或惩罚来强化或抑制学生的特定行为。
教师可以运用正强化,如表扬、奖励,来鼓励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和学习成果;而通过负强化,如批评、惩罚,来纠正不良行为。
然而,行为主义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它过于强调外部控制,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思维过程。
二、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在学习中的作用。
它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外部信息。
例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强调,学生应该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发现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进一步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它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
每个学习者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来理解和解释新知识。
在教育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和资源,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共同建构知识。
四、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的内在价值。
在教育中,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来进行。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指出,榜样的示范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和家长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正面的榜样形象,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包括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制度、师生关系、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
教育的属性是育人性,即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目的性、社会性和育人三个方面。
教育的定义可以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两种角度来看。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是德育,即思想品德课。
个体角度上,教育等同于个体研究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和生产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的普及规律、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
教育的普及规律是指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育的差异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不同于地区、不同于个体;教育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指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教育制度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教育的类型、层次、阶段和课程设置等。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客体。
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教育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自主研究、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五章课程课程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
第六章教学教学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教育学的发展和演变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世界教育学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3. 教育目的与确立
•教育目的的分类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念
•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4. 教育活动要素与方式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方式和形式
•教育活动评价指标
5. 教育方法与手段
•教育方法的种类及特点
•教育手段的分类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7. 教育管理与领导
•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教育领导的基本要素及能力
•教育机构组织与管理模式
8. 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制度的组成和功能
•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措施
9. 教育伦理与教育法律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教育工作中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10.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学研究的应用与推广
以上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梳理汇总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梳理汇总一、教育理论基础的起源教育理论基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和教育思想。
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了“教育是见识舍弃的艺术”,将教育视为个体内在潜能的开发。
在中国,儒家思想强调“教育教导,使之有敬畏之心”,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道德修养。
二、教育理论基础的理论体系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是教育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过程,为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教育应该通过激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行为。
认知心理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理解,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和知识转化。
2.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研究提供了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结构和社会不平等等方面的观点。
功能主义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冲突理论认为教育体制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冲突,教育应该起到解放和解决社会矛盾的作用。
3.哲学理论哲学理论研究一切存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传承。
唯心主义哲学强调教育对人的灵魂和智力的培养。
实用主义哲学注重实际生活中的教育经验和效果。
4.教育学理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理论研究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教育学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对象和范畴、教育学的方法和教育学的原则。
教育学理论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三、教育理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2.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根据社会和文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5.关注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消除教育阶层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教育理论基》必背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1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蹬等、藏息相辅等。
3.苏格拉底(妇产科医生)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游戏哥)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自然帝)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5.昆体良(辩论哥)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苏婆理柏政治德,传承自然教育性原则,昆体良雄辩西方第一】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山老祖)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8.卢梭(孩子王):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爱自然】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洛克(绅士):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宾塞: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乌申斯基: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方面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方面概述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学中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原则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实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主要方面。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活动的根本属性和特征。
教育的本质包括知识传授、价值观培养、能力培养等方面。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塑造人格和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导向。
教育的目的包括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等方面。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繁荣。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是指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教育的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
教育的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是实现教育效果的关键。
教育的原则教育的原则是指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德育为先等方面。
教育的原则是引导教育实践,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健康发展。
教育的理论体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指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在内的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
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
教育的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推动教育学科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改进。
总结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涵盖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原则等方面。
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助于深化对教育的认识,提高教育实践的水平。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内容和意义。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一、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哪些内容1、教育学的考查重点在哪些章节?教育学的章节可以分为宏观教育原理、中观教育系统、微观教育实践三大部分。
其中宏观教育原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个体发展)多考查客观题,常出现细节识记型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观教育系统(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识记型、理解性题目都有涉及,还是以客观题为主,最多考查到简答题层面;微观教育实践(学生与教师、教学基本理论、德育基本原理、班级管理)更侧重于考查理解分析型题目,尤其是教学和德育两大部分。
其中德育与教学的原则、方法,教学过程,个别教育等知识点是材料分析题的高频考点。
在复习过程中,对核心的理论和观点深入理解,需具备联系实际以及较强的分析能力。
2、心理学的考查重点是什么?心理学内容相对较少,重点在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部分的个性心理特征等章节。
心理学主要集中在客观题上考查,较少出现案例分析题。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视细节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3、教育心理学的考查重点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相对最大的学科,涉及的章节内容也很多。
其中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习心理等章节的知识是考查的重点。
教育心理学的考查题型较为广泛,主客观题都有所涉及,主观题一般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识记重点知识理论之外,还要能举例子并联系实际,达到掌握应用的水平。
4、教育政策法规考什么?教育政策法规包括两方面内容的考查,一方面是法理学基础知识,一方面是重要法律条款。
法理学基础知识往往只在浙江、四川等地的考试中涉及到,大多数地区的教育政策法规以重要法律条款的识记、应用为主,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常考的教育政策法规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等。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题库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题库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知识体系,它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我们精心整理了一份题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1、教育的本质是什么?A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B 传授知识和技能C 促进个体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品德等方面。
2、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促进社会发展B 培养适应社会的人C 实现个人价值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教育的目的具有多方面性。
一方面,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帮助个体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个人的价值。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A 教育决定社会发展B 社会发展决定教育C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D 教育与社会发展无关答案:C解析:教育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社会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同时也对教育提出需求和期望;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2、以下哪个因素对教育的影响最大?A 政治制度B 经济发展C 文化传统D 科技进步答案:B解析:经济发展是影响教育的最根本因素。
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投入、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A 身体发展B 心理发展C 社会适应能力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人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包括身体的成长、心理的成熟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主观能动性E 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为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辅导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必考知识点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新课程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与教材教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法规基础知识说课基础知识汇编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打印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学专业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掌握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备考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对于日后从事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学派、教育目标以及人格教育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考生做好考前复习的准备。
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和促进个体的个性、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和活动,是社会对个体的有意识的影响和引导。
2. 教育思想流派2.1 教育主义教育主义是强调以教育为中心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孔子、庄子、孟子等。
他们认为教育是人的本质需求、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强调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2 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强调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弗洛伊德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2.3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强调以社会为基础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等。
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和公民。
2.4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3. 教育学派3.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强调行为塑造和条件反射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斯金纳、沃特森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通过外部刺激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习惯和技能。
3.2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强调思维过程和知识建构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3 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强调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一、教育理论简介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探讨。
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指导教育实践和改革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理论古代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教育思想中。
例如儒家注重教育的仁爱、礼义,强调教育的培养人格和道德素养。
2. 近现代教育理论近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罗洪家、杜威等。
他们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包括培养人的品德、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2. 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一般包括学生、教师等。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有不同的解释,对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等。
合理的教育内容安排是教育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路径,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
不同的教育理论提倡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此指导教育实践。
四、教育理论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理论对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的,指导实践活动。
同时,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进步。
五、结语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育基础理论知识
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一、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定义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是指那些在教育领域中普遍适用、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概念、原则、方法和理论。
这些理论知识是教育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教育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石。
二、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分类根据应用领域和研究对象的不同,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分为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多个方面。
1、教育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础。
2、学科教学理论:包括各学科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理论,是指导学科教学的关键。
3、教育心理学理论:包括学习心理、发展心理、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理论,是指导教育心理实践的核心。
三、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1、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和方向,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理论知识,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推动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掌握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培养创新思维: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
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不断加强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的质量。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辅相成,以下哪个选项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A.填鸭式教学B.探究式教学C.讲授式教学D.任务驱动式教学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A.以学生为本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强化基础训练3、在处理学生情感问题时,以下哪种方法最为恰当?()A.忽视学生的情感问题B.压制学生的情感问题C.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情感问题D.放任学生的情感问题4、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A.照本宣科,不求甚解B.糊弄了事,马马虎虎C.认真备课,严谨治学D.敷衍了事,得过且过5、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体现教师的创新精神?()A.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B.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C.创设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D.传承传统文化二、简答题1、请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并阐述其对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的概念: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P7(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P7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P8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P10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史上最全最完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史上最全最完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概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支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学派以及相关研究领域,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全面和完整的知识储备。
一、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定义及概念1. 教育: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个体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旨在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和社会进步。
2.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和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规范的学科,主要涉及教育目的、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构建和探讨。
3.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旨,是理解和研究教育现象以及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知识体系。
二、教育理论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1. 传统主义学派:强调传承、规范和秩序的重要性,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 进步主义学派:注重个体发展和社会变革,代表人物有约翰·杜威等。
3. 构造主义学派:强调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代表人物有让·皮亚杰等。
4. 社会批判学派: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代表人物有保罗·威利斯等。
5.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代表人物有伊凡·巴甫洛夫等。
6. 人本主义学派:关注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代表人物有卡尔·罗杰斯等。
三、教育理论的研究领域1. 教育哲学:主要关注教育的目标、价值观以及教育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关系。
2. 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学习与发展,关注心理过程在教育中的应用。
3. 教育社会学:探讨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关注社会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4.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关注经济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
5.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规与制度,关注法律对教育活动的规范与保障。
6. 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与管理,关注管理理论在教育机构中的应用。
四、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1. 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支持,使教育实践更加科学和有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精简版)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1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14、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17、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1、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答:(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
(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
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脱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
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
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