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

合集下载

【2017年整理】三极管无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_

【2017年整理】三极管无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_

三极管无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此电路之输出并不会固定在某一稳定状态,其输出会在两个稳态(饱和或截止)之间交替变换,因此输出波形似近一方波。

如图2即为无稳态多谐震荡器电路,图中两个三极管Q1、Q2在“Q1饱和/Q2截止”和“Q1截止/Q2饱和”,二种状态周期性的互换,其工作原理如下:图2(1)如图3当VCC接上瞬间,Q1、Q2分别由RB1、RB2获得正向偏压,同时C1、C2亦分别经RC1、RC2充电。

图3 当VCC通电瞬间(2)由于Q1、Q2的特性无法百分之百相同,假设某一三极管Q1之电流增益比另一个三极管Q2高,则Q1会比Q2先进入饱和(ON)状态,而当Q1饱和时,C2由Q1 CE极经VCC、RB2放电,在Q2 BE极形成一逆向偏压,促使Q2截止Q1导通,由于c、e极之间此时是通的,所以c极处电位接近于负极(我们的图中是接地,就是接近于0V),由于电容C2的耦合作用,Q2基极电压接近于负极→不会产生基极电流,即Ib=0A→则Q1 e、c 之间断开(开关作用)同时C1经Rc2及Q1的BE极于短时间内完成充电至VCC,如图4所示。

图4 C2放电,C1充电回路(3)Q1 ON、Q2 OFF的情形并不是稳定的,当C2放电完后(T2=0.7 RB2 C。

C2由VCC经RB2、Q1C-E极反向充电,当充到0.7V时,此时Q2获得偏压而进入饱和(ON),C1由Q2 CE极,Vcc、RB1放电,同样地,造成Q1 BE极逆偏压。

Q1截止(OFF),C2经RC1及Q2B-E极于短时间充至图5 C1放电,C2充电回路(4)同理,C1放完电后(T=0.7 RB2 C1秒),Q1经RB1获得偏压而导通,Q2 OFF 如此反覆循环下去。

如图6所示波形。

周期 T=T1+T2=0.7 RB1 C1+0.7 RB2 C2若 RB1= RB2=RB 、 C2=C1=C则 T=1.4RBC f=图6如果将RC1、RC2换成两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一亮一暗,不断交替。

三极管多谐振荡器电路原理分析解答

三极管多谐振荡器电路原理分析解答

此电路为由两只三极管组成的多谐振荡器,通常叫做三极管无稳态多谐振荡器。

它不需要外加激励信号就便能连续地、周期性地自行产生矩形脉冲.该脉冲是由基波和多次谐波构成。

若要明白此电路的工作原理必须要有一定的模拟电子技术知识(涉及到三极管的),给你补充如上。

若U CE <U BE ,饱和状态若U BE ≤U on ,截止状态;若U BE >U on ,若U CE >U BE ,放大状态NPN 型ECB三极管有三个工作状态:放大、截止与饱和。

此电路中两个三极管主要工作在截止与饱和状态,并且进行不断的交替变换,形成矩形脉冲输出,从而驱动两个发光二极管交替闪烁。

大致工作原理可做如下理解分析:上电最初,两个管子的基极均处于正向偏置状态,通过33K电阻承受正向电压;两电解电容被充电。

注意:两电解电容在电路连接上是将两个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对方的基极耦合连接到一起。

随着过程的进行,由于两个三极管本身特性参数的差异,会出现一个优先饱和导通的情况。

假设左侧三极管优先导通,三极管压降会迅速降低至很低,三极管的C-E之间相当于短路,左侧电容导通后其UCE开始通过它放电,这样左侧管子的集电极电压就很低,而这一电压低的特性会通过与之连接的耦合电解电容影响到右侧管子的基极电位,随之变低,从而导致右侧三极管很好的截止,其C-E之间相当于断开,其集电极电位迅速升高。

而由于电容的电压不能突变,这将导致左侧三极管的基极电位不能同步升高,而承受一个负压,这样就导致此三极管由饱和导通变为截止,C-E间相当于断开,而其集电极电压会随着左侧电容的再次充电,电压而逐渐升高,并带动着右侧三极管的基极电位升高,逐步转为饱和导通状态,其C-E间相当于短路,其集电极电压下降,对应侧电解电容放电,而这一电压低的特性会通过与之连接的耦合电解电容影响到左侧管子的基极电位,随之变低,从而导致左侧三极管更好的截止,。

这样为此振荡电路的一个振荡周期。

多谐振荡器

多谐振荡器

第八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在数字电路或系统中,常常需要各种脉冲波形,例如时钟脉冲、控制过程的定时信号等。

这些脉冲波形的获取,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脉冲信号产生器直接产生;另一种则是通过对已有信号进行变换,使之满足系统的要求。

本章以中规模集成电路555定时器为典型电路,主要讨论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以及555定时器的典型应用。

8.1 集成555定时器555定时器是一种多用途的单片中规模集成电路。

该电路使用灵活、方便,只需外接少量的阻容元件就可以构成单稳、多谐和施密特触发器。

因而在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测量与控制、家用电器和电子玩具等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生产的定时器有双极型和CMOS 两种类型,其型号分别有NE555(或5G555)和C7555等多种。

通常,双极型产品型号最后的三位数码都是555,CMOS 产品型号的最后四位数码都是7555,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外部引脚排列基本相同。

一般双极型定时器具有较大的驱动能力,而CMOS 定时电路具有低功耗、输入阻抗高等优点。

555定时器工作的电源电压很宽,并可承受较大的负载电流。

双极型定时器电源电压范围为5~16V ,最大负载电流可达200mA ;CMOS 定时器电源电压变化范围为3~18V ,最大负载电流在4mA 以下。

一. 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1.555定时器内部结构:(1)由三个阻值为5k Ω的电阻组成的分压器; (2)两个电压比较器C 1和C 2:v +>v -,v o =1; v +<v -,v o =0。

(3)基本RS 触发器;(4)放电三极管T 及缓冲器G 。

2.工作原理。

当5脚悬空时,比较器C 1和C 2的比较电压分别为cc V 32和cc V 31。

(1)当v I1>cc V 32,v I2>cc V 31时,比较器 C 1输出低电平,C 2输出高电平,基本RS 触发器被置0,放电三极管T 导通,输出端v O 为低电平。

声控报警器的原理及电路设计

声控报警器的原理及电路设计

声控报警器的原理及电路设计发布时间:2023-02-17T08:18:55.9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9月第19期作者:张飞[导读] 本设计是报警系统的一个小创新,旨在减小人为因素对报警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它是通过声音来触发报警器,利用压电陶瓷片作为声传感器获得电压,经三极管C9013反向放大后触发由NE555集成芯片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输出电压驱动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工作,达到报警的目的。

张飞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七中学陕西省榆林市 718500摘要:本设计是报警系统的一个小创新,旨在减小人为因素对报警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它是通过声音来触发报警器,利用压电陶瓷片作为声传感器获得电压,经三极管C9013反向放大后触发由NE555集成芯片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输出电压驱动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工作,达到报警的目的。

关键词:C9013;NE555;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本设计通过声音来触发报警器,利用压电陶瓷片作为声传感器获得电压,经放大后触发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输出驱动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工作报警。

一、声控报警器的电路设计1、设计任务及要求①.采用压电陶瓷片作声传感器;②.选择适当的放大器,将传感器的信号放大后,触发报警电路;③.报警方式为声音及发光管。

2、方案论证和选择方案1:采用压电陶瓷片采集声音信号,采用LM324放大经过反向后输出,输出信号触发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工作,触发报警电路,但是使输出反向比较麻烦且元件利用率不高,LM324只利用了其中一部分,并且触发信号没必要太大,不予采用;方案2:采用压电陶瓷片采集声音信号,经三极管C9013反向放大后触发一个NE555芯片构成单稳态触发器,驱动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工作,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两端用稳压管使电压稳定,但是单稳态触发器是低电平触发,时间比较短暂,报警不明显,不易觉察,不予采用;方案3:在方案1的基础上增加多谐振荡器,再输出到报警部分两端,驱动其工作,仍然采用稳压管使其稳压,稳压管的稳压值不能高于5V,否则就不起作用,电路虽然增加元件,但是电路并不变得复杂,也比较经济。

三极管多谐振荡器

三极管多谐振荡器

三极管多谐振荡器
图1(来自LTspice IV 的例子)
图1是个多谐振荡器电路。

电容C1和C2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方向如图2,图3。

图2 C1充放电电流
图3 C2充放电电流
图4中有4个波形,分别如下:
I(C1):是流过C1的电流,参考方向与C1的充电方向相同;
I(C2):是流过C2的电流,参考方向与C2的放电方向相同;
V(n003):Q1集电极的电压波形;
V(n002):Q2集电极的电压波形。

电路的工作过程(从Q1开始向截止转变说起):
1.C1充电,C2放电:
Q1开始向截止转变时,C1开始充电,充电的速度非常快,在图4中可以看到I(C1)出现了一个向上的尖峰。

因为这个充电电流,Q2很快饱和。

同时C2也在放电,这个短暂的时间,C2放电电流很大。

因为电容C2两端电压不能突变,使Q1基极电压变成-5V,这样Q1就截止。

2.C2放电:
Q1截止,Q2饱和后,C2继续放电,放电电流从Q1集电极经R4,再由C2流向Q2的集电极,因为R4存在,所以这个电流非常小,C2放电也就非常慢。

可能这时候会有个疑问。

为啥Q1基极电压是负的,而Q2集电极电压为正,C2的放电电流还会从负电压流向正电压呢?也许可以吧R4和C2看做个简单的RC 电路,只不过此时C2有个初值为-5V的电压。

3.C2充电,C1放电:
当C2放完电,Q1电压也变成正的,Q1离开截止区,C2开始充电,C1开始放电,Q2开向截止区去,Q1开始向饱和区去。

这和“1.C1充电,C2放电”的情况一样了。

4.C1放电:
过程同C2放电。

图4 相关的电压电流波形。

最简单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

最简单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

最简单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三极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其中最简单的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电路。

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种能产生正弦波输出信号的电路,它在通信、信号发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振荡电路,其原理是通过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反馈作用,实现信号的自激振荡。

在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中,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极管是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半导体器件,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实现信号的放大。

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可以使输出信号得到放大,从而产生正弦波信号。

除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反馈也是正弦波振荡电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反馈是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通过反馈作用,可以使系统产生稳定的振荡。

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反馈作用可以使系统产生自激振荡,从而输出正弦波信号。

正弦波振荡电路中常用的反馈方式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振荡特性。

在最简单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中,通常采用基本的共射振荡电路结构。

共射振荡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振荡电路结构,它通过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反馈作用,实现信号的自激振荡。

在共射振荡电路中,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和电阻输入到基极,经过三极管放大后输出到集电极,同时一部分信号经过反馈电路反馈到输入端,形成正反馈回路,从而实现自激振荡。

最简单的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通常由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基本元件组成。

在电路中,电阻起到限流的作用,电容则起到储能和滤波的作用。

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电阻和电容的选择对电路的振荡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调节电路的振荡频率、幅度以及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最简单的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虽然结构简单,但其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温度、电源波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555单稳态电路图

555单稳态电路图

555单稳态电路图第1种(图1)是人工启动单稳,又因为定时电阻定时电容位置不同而分为2个不同的单元,并分别以1.1.1 和1.1.2为代号。

他们的输入端的形式,也就是电路的结构特点是:“RT-6.2-CT”和“CT-6.2-RT”。

第2种(图2)是脉冲启动型单稳,也可以分为2个不同的单元。

他们的输入特点都是“RT-7.6-CT”,都是从2端输入。

1.2.1电路的2端不带任何元件,具有最简单的形式;1.2.2电路则带有一个RC微分电路。

第3种(图3)是压控振荡器。

单稳型压控振荡器电路有很多,都比较复杂。

为简单起见,我们只把它分为2个不同单元。

不带任何辅助器件的电路为1.3.1;使用晶体管、运放放大器等辅助器件的电路为1.3.2。

图中列出了2个常用电路。

1 555时基电路的特性555集成电路开始是作定时器运用的,所以叫做555定时器或555时基电路。

但后来经过开发,它除了作定时延时控制外,还可用于调光、调温、调压、调速等多种控制及计量检测。

此外,还可以组成脉冲振荡、单稳、双稳和脉冲调制电路,用于交流信号源、电源变换、频率变换、脉冲调制等。

由于它工作可靠、运用方便、价钱低廉,当前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555集成电路内部有几十个元器件,有分压器、比较器、基本R-S触发器、放电管以及缓冲器等,电路比较庞杂,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体,如图1所示。

图1 555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图555集成电路是8脚封装,双列直插型,如图2(A)所示,按输入输出的排列可看成如图2(B)所示。

其中6脚称阈值端(TH),是上比较器的输入;2 脚称触发端(TR),是下比较器的输入;3脚是输出端(Vo),它有O和1两种状态,由输入端所加的电平决定;7脚是放电端(DIS),它是内部放电管的输出,有悬空和接地两种状态,也是由输入端的状态决定;4脚是复位端(MR),加上低电日常可使输出为低电平;5脚是控制电压端(Vc),可用它改动上下触发电平值;8脚是电源端,1脚是地端。

第八章习题解答

第八章习题解答

习题八答案1. 试比较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特点,并说明每种电路的主要用途。

答: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自激振荡电路,不需要外加输入信号,它没有稳定状态,只有两个暂稳态。

暂稳态间的相互转换完全靠电路本身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自动完成。

改变外接R 、C 定时元件数值的大小,可调节振荡频率。

施密特触发器具有回差特性,它有两个稳定状态,有两个不同的触发电平。

施密特触发器可将任意波形变换成矩形脉冲,输出脉冲宽度取决于输入信号的波形和回差电压的大小。

单稳态触发器有一个稳定状态和一个暂稳态。

输入信号起到触发电路进入暂稳态的作用,其输出脉冲的宽度取决于电路本身 R 、C 定时元件的数值。

改变 R 、C 定时元件的数值可调节输出脉冲的宽度。

多谐振荡器是常用的矩形脉冲产生电路。

施密特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是两种常用的整形电路。

施密特触发器可用来进行整形、幅度鉴别、构成多谐振荡器等。

单稳态触发器常用于脉冲的延时、定时和整形等。

2.在图8.2所示555集成定时器中,输出电压uo 为高电平UOH、低电平UOL及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输入信号条件各是什么?假定UCO端已通过0.01μF 接地,u D 端悬空。

答:当1=R 时, TR U <3V CC ,则C 2输出低电平, 1=Q ,OH o U u =。

当1=R 时, TH U >32V CC ,TR U >3V CC ,则C 1输出低电平、C 2输出高电平,1=Q 、0=Q ,OL o U u =。

当1=R 时, TH U <32V CC,TR U >3V CC ,则C 1C 2输出均为高电平,基本RS 触发器保持原来状态不变,因此o u 保持原来状态不变。

3.在图8.3所示多谐振荡器中,欲降低电路振荡频率,试说明下面列举的各种方法中,哪些是正确的,为什么?1) 加大R 1的阻值; 2) 加大R 2的阻值; 3) 减小C 的容量。

答:根据式(8-2)()ln221121C R R T f +==可知,1)2)两种方法是正确的。

cd4047振荡电路图解

cd4047振荡电路图解

cd4047振荡电路图解1、采用CD4047多谐振荡器的逆变电源电路介绍一款小功率逆变电源,其输出功率为30 W,可在停电时作为小功率灯泡、节能灯和黑白电视机的工作电源。

该逆变电源电路由充电电路、多谐振荡器电路和功率输出电路组成,如图4-7所示。

充电电路由电源开关S1、电源变压器T1、整流二极管VD1~VD4、电阻R1、充电指示发光二极管VL1和滤波电容C1组成;多谐振荡器电路由CMOS多谐振荡器集成电路IC、电阻R2~R4、电位器RP、电容C2、二极管VD5、开关S2和逆变工作指示发光二极管VL2组成;功率输出电路由大功率场效应晶体管VF1、VF2、电阻R5、R6、升压变压器T2和电容03组成。

充电时,接通开关S1,交流220 V电压先经T1降为交流12 V电压,然后再经VD1~VD4整流、C1滤波后,对蓄电池GB充电。

同时,VL1点亮,指示逆变器正处于充电状态。

图4-7 采用CD4047多谐振荡器的逆变电源电路逆变时(应关闭S1),+12 V电压经T2的一次绕组为VF1和VF2提供工作电压。

接通S2后,+12 V电压经VD5、S2和R3为IC提供工作电压,同时将VL2点亮,指示逆变器处于逆变状态。

多谐振荡器振荡工作后,分别从10脚和11脚输出两个相位相反、幅度相等的低频振荡信号(频率为50 Hz),该信号经VF1和VF2功率放大(VF1和VF2交替导通)后,在T2的二次绕组(次级绕组)两端产生交流220 V电压。

要想提高该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可加大GB的容量和T1、T2的功率,场效应晶体管采用双管并联。

调整RP的阻值,使多谐振荡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2、以CD4047B为核心的线性振荡电路该电路主要应用于可作为线性CM0S振荡器电路。

在电路图中,电位器RP与晶体三极管。

三极管多谐振荡器

三极管多谐振荡器

多谐振荡器电路是一种矩形波产生电路.这种电路不需要外加触发信号,便能连续地, 周期性地自行产生矩形脉冲.该脉冲是由基波和多次谐波构成,因此称为多谐振荡器电路.
电路结构
1.路图
2.把双稳态触发器电路的两支电阻耦合支路改为电容耦合支路.那么电路就没有稳定状态,而成为无稳电路
3.开机:由于电路参数的微小差异,和正反馈使一支管子饱和另一支截止.出现一个暂
稳态.设BG1饱和,BG2截止.
工作原理
正反馈: BG1饱和瞬间,VC1由+EC突变到接近于零,迫使BG2的基极电位VB2瞬间下降到接近-EC,于是BG2可靠截止.
2.第一个暂稳态:
C1放电:
C2充电:
3.翻转:当VB2随着C1放电而升高到+0.5V时,BG2载始导通,通过正反馈使BG1截止,B G2饱和.
正反馈:
4.第二个暂稳态:
C2放电:
C1充电:
5.不断循环往复,便形成了自激振荡
6.振荡周期: T=T1+T2=0.7(RB2*C1+RB1*C2)=1.4RB*C
7.振荡频率: F=1/T=0.7/RB*C
8..波形的改善: 可以同单稳态电路,采用校正二极管电路。

3、单、双稳态电路(面包板)

3、单、双稳态电路(面包板)

课题三单、双稳态电路一、目的1.掌握分立元件单、双稳态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单、双稳态电路在面包板上设计安装,元件布局均匀,跳线合理。

无重叠、歪斜现象。

3.学会电路的测试和电路的调整,进一步掌握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器材准备1.元件清单二极管1N4007 4只三极管9013 4只电阻470Ω4只47K 4只电解电容220UF 1只47UF 1只发光二极管红色4只按键开关3只2. 工具;万用表一块,尖嘴钳一把,镊子一把。

三、步骤1.绘制多谐振荡器电路的原理图2.绘制面包板的模型图3.在面包板的模型图上设计多谐振荡器电路4.按照模型图上设计的电路在面包板上先安装跳线、后安装元器件5.确定无误后再通电调试四、原理图单稳态电路双稳态电路五、面包板电路元件接线图单稳态双稳态六、习题1.发光管LD1亮时VT1的Ub__________、Uc__________。

2.发光管LD2亮时VT2的Ub__________、Uc__________。

3.发光管LD3亮时VT3的Ub__________、Uc__________。

4.发光管LD4亮时VT4的Ub__________、Uc__________。

5.S1接通时,LD2点亮,延时一段时间后LD1亮,LD2熄灭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双稳态为什么能够稳态地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情境4任务三-555定时器构成振荡器的应用概要

《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情境4任务三-555定时器构成振荡器的应用概要

议一议:
1、调整R1,同时用频率计观察输出信号uo的频率变化规
律,并使uo的频率固定为1kHz。测出电阻R1的阻值为

读一读:
前面我们通过实验(或仿真)观察了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
振荡器的波形。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是:接通VCC后,VCC经R1、
R2和R3对C1充电。当uc上升到 时,uo=0,T导通,C1通过R3 和T放电,uc下降。当uc下降到 时,uo又由0变为1,T截止, VCC又经R1、R2和R3对C1充电。如此重复上述过程,在输出端uo
表4-12 555定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
想一想:
将前面555定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测试记录表4-10和表 4-11与表4-12进行比较,可以看出555定时器5脚的功能是什 么?
做一做:
1. 创建1kHz多谐振荡器仿真测试电路 (1)进入Multisim8.0用户操作界面。 (2)按图4-46所示电路从Multisim9.0元器件库、仪器仪 表库选取相应器件和仪器,连接电路。 单击模数混合芯片元器件库图示按钮,拽出在555TIMER器 件列表中选取定时器集成电路图形,从它们的选出LM555CN。 从仪器仪表库中选取示波器。用以观察555输出波形及测出 波形的频率。 (3)给电路中的全部元器件按图4-47所示,进行标识和设 置。
项目4 流水彩灯的制作
任务一 同步计数器电路的制作 任务二 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制作 任务三 555定时器构成振荡器的应用 任务四 流水彩灯的制作
任务三 555定时器构成振荡器的应用
任务目标:
1. 能叙述555定时器逻辑功能、管脚功能,并能正确使用 555定时器。
2. 会用555定时器构成振荡器。。 3. 用555定时器制作出1kHz方波信号的振荡电路。 4.理解单稳态、双稳态、无稳态的概念及特点,并掌握判断

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

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

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通过三极管的放大和反馈作用,可以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这种电路在许多电子设备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无线电收发器、音频放大器和振荡器等。

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性质和反馈回路的作用,在适当的电路条件下实现信号的不断放大和反馈,最终产生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结构通常包括三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

其中,三极管作为信号放大的核心部件,起着放大和控制电流的作用。

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则起着限流、存储能量和滤波的作用,使正弦波振荡电路能够稳定地工作。

在设计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元件参数,并进行合理的电路布局和连接。

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电路分析来解释。

一般来说,正弦波振荡电路分为放大器部分和反馈回路两个部分。

放大器部分通过三极管将输入信号放大到一定幅度,然后经过反馈回路将一部分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形成正反馈回路。

在合适的条件下,正反馈回路会使电路产生自激振荡,产生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因此,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频率、幅度和稳定性等参数都与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和工作状态密切相关。

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是电子工程师们在实际工程中常常面对的问题。

在设计电路时,需要考虑到元件的选取、参数的调整和电路的稳定性等方面。

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可以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和优化策略来实现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性能优化。

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际测试,可以验证电路的设计方案和优化效果,进一步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通信、音响、测控等领域,都可以看到三极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身影。

例如,在调频调幅调相收发信机中,正弦波振荡电路可以产生稳定的高频信号,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在音频放大器中,正弦波振荡电路可以产生稳定的音频信号,实现音频信号的放大和输出。

三极管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图高频振荡器电路图

三极管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图高频振荡器电路图

三极管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图高频振荡器电路图
极管互补管多谐振荡电路见图3。

该电路仍然由两级集基阻容耦合的倒相器组成,当电路接通电源时,两管不能马上导通,因为CA、CB的充电路径是:Ec→R2→CA→Rc1;CB的充电路径是:Ec→Rc2→CB→R1.当CA和CB充电到一定数值后,UCA、UCB作为两管基极回路的正向偏置电压,使Ib1、Ib2增加,由于正反馈的作用,很快地使BG1、BG2饱和,这是一种暂稳态。

图、互补多谐振荡电路
饱和一开始,CA经Rb2、BG2的发射结构及电阻Rc1放电(CA放完电后,双被Uc1反向对CA充电,这时,UcA为左正右负)而CB通过Rc2、BG1的的发射结及Rb1放电,随着CA、CB放电过程,Ube1不断增加,而Ube2不断减小,直至两管由饱和退至放大状态,从而引起下列“雪崩”式的正反馈:
结果使BG1、BG2截止,接着CA、CB又进行充电,如此重复。

就可获得如图(b)的输出脉冲波,设电路对称,即CA=CB=C,Rb1=Rb2=Rb,R1=R2=R,Rc1=Rc2=Rc脉冲宽度为:
t1=c(Rb+rbe)In{Ec/[Ubes+(Ec/Rb)Rc]}
t2≈0.7Rc
选择晶体管的β应满足Rb<βRc,根据图(a)电路的参数可算出t1=10毫秒,t2=750毫秒,占空比(t1/t2)=75。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原理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原理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原理单稳态多谐振荡器是一种电路,它可以产生多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这种电路的原理是基于单稳态电路和多谐振荡器的结合。

单稳态电路是一种电路,它可以在一个稳态状态下工作,而多谐振荡器是一种电路,它可以产生多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将这两种电路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原理是基于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

反馈电路是一种电路,它可以将电路的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从而影响电路的工作状态。

在单稳态多谐振荡器中,反馈电路的作用是将电路的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从而使电路产生多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描述:1. 在电路中加入一个单稳态电路,使电路处于一个稳态状态。

2. 在单稳态电路的输出端加入一个多谐振荡器电路,使电路产生多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3. 将多谐振荡器电路的输出信号反馈到单稳态电路的输入端,从而影响单稳态电路的工作状态。

4. 单稳态电路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多谐振荡器电路的工作状态。

5. 多谐振荡器电路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单稳态电路的工作状态。

6. 通过反复的反馈作用,电路可以产生多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音频信号的产生、信号发生器的制作、无线电通信等领域。

在音频信号的产生中,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可以产生多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从而实现音乐的合成和音效的制作。

在信号发生器的制作中,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可以产生多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从而实现信号的发生和测试。

在无线电通信中,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可以产生多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从而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路,它可以产生多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55单稳态电路图

555单稳态电路图

555单稳态电路图第1种(图1)是人工启动单稳,又因为定时电阻定时电容位置不同而分为2个不同的单元,并分别以1.1.1 和1.1.2为代号。

他们的输入端的形式,也就是电路的结构特点是:“RT-6.2-CT”和“CT-6.2-RT”。

第2种(图2)是脉冲启动型单稳,也可以分为2个不同的单元。

他们的输入特点都是“RT-7.6-CT”,都是从2端输入。

1.2.1电路的2端不带任何元件,具有最简单的形式;1.2.2电路则带有一个RC微分电路。

第3种(图3)是压控振荡器。

单稳型压控振荡器电路有很多,都比较复杂。

为简单起见,我们只把它分为2个不同单元。

不带任何辅助器件的电路为1.3.1;使用晶体管、运放放大器等辅助器件的电路为1.3.2。

图中列出了2个常用电路。

1555时基电路的特性555集成电路开始是作定时器运用的,所以叫做555定时器或555时基电路。

但后来经过开发,它除了作定时延时控制外,还可用于调光、调温、调压、调速等多种控制及计量检测。

此外,还可以组成脉冲振荡、单稳、双稳和脉冲调制电路,用于交流信号源、电源变换、频率变换、脉冲调制等。

由于它工作可靠、运用方便、价钱低廉,当前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555集成电路内部有几十个元器件,有分压器、比较器、基本R-S触发器、放电管以及缓冲器等,电路比较庞杂,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体,如图1所示。

图1 555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图555集成电路是8脚封装,双列直插型,如图2(A)所示,按输入输出的排列可看成如图2(B)所示。

其中6脚称阈值端(TH),是上比较器的输入;2 脚称触发端(TR),是下比较器的输入;3脚是输出端(Vo),它有O和1两种状态,由输入端所加的电平决定;7脚是放电端(DIS),它是内部放电管的输出,有悬空和接地两种状态,也是由输入端的状态决定;4脚是复位端(MR),加上低电日常可使输出为低电平;5脚是控制电压端(Vc),可用它改动上下触发电平值;8脚是电源端,1脚是地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极管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
单稳态多谐震荡器为一计时电路,由二个三极管组合而成,当无任何触发信号输入时,电路将保持一个三极管永远ON,另一个永远OFF之稳定状态。

若有触发信号输入,则原来ON的将变成OFF,OFF变成ON,经过一段时间(T=0.7RC),会恢复刚刚的稳态,直到下一个触发信号。

图2 正脉冲触发单稳态电路
(1)如图2所示,Q2由RB2供给偏压形成饱和,VCE2=0.2V,迫使Q1 OFF;同时CB经VCC-RC1-CB-Q2 BE极充电至VCC,此为稳定状态.
(2)当有正脉冲加至Q1 BE极,使Q1由OFF变成ON,如图3,CB经Q1C-E放电,CB的反向偏压将使Q2 OFF,当CB放完电(T =0.7RB1CB)后,Q2重新获得偏压由OFF ON,Q1也由ON OFF回到稳压状态,其波形如图所示.
图3 CB放电路径
多谐振荡器电路
EL
GND
C2
C1 开始
(设:RB1=RB2=RB,C1=C2=C)双稳态多谐振荡器
无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
555无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
图1无稳态电路
无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如图1所示,当加上电源后,电容器C1经外接电阻Ra与Rb由Vcc 充电,电容器C1两端电压一直上升到2/3Vcc(第六脚之临界电压),于是触发NE555的第三脚的输出为低态。

此外,放电电晶体被驱动而导通,使得第七脚的输出将电容C1经电阻Rb放电,电容器的电压就开始下降,直到它降到触发位准1/3Vcc,正反器再次被触发,使第三脚输出回到高态,且放电晶体管截流,于是电容器C1再次经由电阻Ra及Rb充电,重复这些动作就会产生振荡。

充电路径:由Vcc出发,经由Ra及Rb至电容器C1。

放电路径:由电容器C1出发,经由Rb至NE555之第七脚。

周期T=[0.7(Ra+Rb)*C1]+[0.7*Rb*C1]
三极管无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
此电路之输出并不会固定在某一稳定状态,其输出会在两个稳态(饱和或截止)之间交替变换,因此输出波形似近一方波。

如图2即为无稳态多谐震荡器电路,图中两个三极管Q1、Q2在“Q1饱和/Q2截止”和“Q1截止/Q2饱和”,二种状态周期性的互换,其工作原理如下:
图3 当VCC通电瞬间
图4 C2放电,C1充电回路
(1)如图3当V CC接上瞬间,Q1、Q2分别由RB1、R B2获得正向偏压,同时C1、C2亦分别经R C1、R C2充电。

(2)由于Q1、Q2的特性无法百分之百相同,假设某一三极管Q1之电流增益比另一个三极管Q2高,则Q1会比Q2先进入饱和(ON)状态,而当Q1饱和时,C2由Q1 CE极经VCC、RB2放电,在Q2 BE极形成一逆向偏压,促使Q2截止。

同时C1经Rc2及Q1的BE极于短时间内完成充电至VCC,如图4所示。

图5 C1放电,C2充电回路
(3) Q1 ON、Q2 OFF的情形并不是固定的,当C2放电完后(T2=0.7 R B2 C2秒),C2由VCC经RB2、Q1C-E 极反向充电,当充到0.7V时,此时Q2获得偏压而进入饱和(ON),C1由Q2 CE极,Vcc、RB1放电,同样地,造成Q1 BE极逆偏压。

Q1截止(OFF),C2经RC1及Q2B-E极于短时间充至VCC,如图5所示。

(4)同理,C1放完电后(T=0.7 R B2 C1秒),Q1经R B1获得偏压而导通,Q2 OFF
如此反覆循环下去。

如图所示波形。

周期T=T1+T2=0.7R B1 C1+0.7 R B2 C2
若R B1= R B2=R B C2=C1=C
则T=1.4R B C f=
如果将RC1、RC2换成两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一亮一暗,不断交替。

也就是说,两个三极管中,一个饱和,另一个截止,而且不断交换。

这种电路没有一个稳定的状态,叫做无稳态电路,无稳态电路的用途也很广,如汽车的转弯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