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与诗歌
音乐与诗词
•1、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 你没听过
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 面桃花相映红。 人 面不知何处去, 桃 花依旧笑春风。
6
•2、化用古典诗词中的名句。
如“酒暖回忆思念瘦”出自李清照 “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详细来说!!
化用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曲共有六类:
第一类是直接把古典诗词谱上曲,如李煜的《虞 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的《水调歌 头· 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 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第二类是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入曲,如《东风破》 化用了陆游的《钗头凤》,《白云深处》化用了 杜牧的《山行》,《巴山夜雨》化用了李商隐的 《夜雨寄北》,《涛声依旧》化用张继的《枫桥 夜泊》等。
16
小结:不同发展阶段的音乐创作人都不
约而同地将中国古典诗词的移植 入流行歌曲的创作中。
思考: 流行歌曲融入古典诗词
可以产生怎样的效果?
17
流行歌曲融入古典诗词的效果:
1、内容更加厚重、丰富。 2、形式变得委婉、多样。 3、意境更加隽永、雅致。
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 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 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
“水向东流”容易让人联想到李煜的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
流
7
•3、借用古典诗词中的传统意象。
如灯盏、琵琶、枫叶、篱笆、 古道、琴音、漫草等等
《全唐诗》共有1563次写到灯 的意象,烛光意象也有986次之 多.
8
4.运用诗词常用的艺术手法
拟人:烛火不忍苛责我 枫叶将故事染色 暗喻: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借景抒情:篱笆外的古道 荒烟漫草的年头 古典句式: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发展到今日,或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感觉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本源与发展的不行磨灭的关系。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精髓加以借鉴弘扬,使之成为一种普通化的精神快餐;古典诗词从遣辞造句,主题创造以及铺陈,感情掌握等方面,为现代流行歌曲的词创作者供给了好多好的思路和借鉴,它将会是流行歌曲词创作中一个不行舍弃的主题。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许多,最闻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专辑,此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佳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昨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味道),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加登台湾名望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堪称珠联璧合,相辅相成,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歌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合适在夜晚专心倾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闻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佳人》(“月下花前何时了,旧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出处王菲翻唱的《希望人长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的解说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印象最深的是在83、 84 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此后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说了然经典诗词与音乐的交融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平常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巧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大家眼前,这也正说了然,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行超越之鸿沟,重点在于交融的手段了。
浅析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意蕴
浅析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意蕴蔡静【摘要】本文通过大量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对照,发现流行歌曲通过吸收古典诗词的营养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内容、情感和意境,提高了自己的整体水准和品位:同时又因为流行歌曲的广泛传唱,使人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古典诗词之魅力,为古典诗词增加了一种新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总之,古典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隽永的情感韵味影响了一批优秀的流行歌曲,而流行歌曲在古典诗词的传承发扬上,也功不可没.【期刊名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8)003【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流行歌曲;古典诗词;借鉴;传播【作者】蔡静【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东,深圳,518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广袤无边的历史长空中,中国古典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夜空中熠熠生辉。
而流行歌曲,往往如划破天际的流星,稍纵即逝。
因此在许多人眼中,古典诗词就是阳春白雪,高雅端庄,高深晦涩,曲高和寡;而流行歌曲,则是下里巴人,通俗浅白,不能登大雅之堂,两者似乎毫不相干,很难引起共鸣。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许多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和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古典诗词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2008年的春节晚会,周杰伦一曲《青花瓷》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
周杰伦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当然不用说,但这首歌之所以流行,其古朴的意境、典雅的词句所起的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
而这一切,都来自词作者方文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此语出自宋徽宗对汝窑瓷定名的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而笔者认为整首歌意境最美的一句:“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出处就更广。
因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写到雨打芭蕉的很多,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徐凝《宿冽上人房》“觉后始知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蒋钧的残句“芭蕉叶上无愁雨,自是多情听断肠”;南唐后主李煜《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五代词人冯延巳《忆秦娥》“风淅淅,夜雨连云黑,滴滴,窗外芭蕉灯下客”;还有“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夜来风雨西窗前,雨打芭蕉点点心”,等等,不胜枚举。
流行歌曲和诗词的关系介绍
流行歌曲和诗词的关系介绍流行歌曲和诗词的关系介绍将中国古代诗词新编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尝试,从些也渐渐屡见不鲜。
全篇改编难免会有它的局限性,莫若取其数理化,用在新歌的关键之处,以求“画龙点睛”。
于是港星蒋志光、韦绮珊的对唱歌曲《相逢何必曾相识》中,有了《瑟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所不同的是,白乐天欲抒发的是被贬谪的凄苦,而新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似是想藉此名句来呼唤久候的爱情。
是啊,同样的一句话,流入处在不同境遇、有着不同渴望的不同的耳里,自然触动着不同的心事,自古就是如此。
又看到陈百强的歌曲中竟出现了《对酒当歌》的名字,不禁大惑:难道此君亦有着曹公“时光易逝、功业款就”的苦闷吗?忙细细听来:干净的声线,深情且难掩忧伤的基调,竟是在倾诉着一个“失了踪”的爱情故事,“这颗心”虽“真的很痛”,但仍“不断地寻梦”,“两眼尽红”地“依稀觉得这样傻也只是为情重”。
歌曲内容固然与《短歌行》所表达的相去甚远,但感情之充沛、情调之悲凉,未必就逊之多少。
这使我忍不住对古代诗词创作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做了一些比较:一、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与古代诗词的情感:“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定的感情基调,在些基础上细细雕琢,于字里行间中寻觅有激发听歌都情感的.催化剂。
以词抒情、以情带声是创作者于声乐创作中的重要追求。
中国古代诗词也是我们祖先情感的载体。
《诗经》用章节重迭、反复咏叹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在劳动、爱情等多方面的生活,也透露出不同阶级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情感方向。
唐诗大家李白以清新明快的语言,驰骋大胆的想象,抒发奔放豪迈的情感,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亦摘取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雅号。
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凭借着爱国爱民的情感,以“诗史”真实而深刻地提示了尖锐的社会状况,反映出人民的疾苦,尽抒心中情。
此外,李清照的婉约、柳永的风流倜傥、辛弃疾的豪放,不也是将其个性充分渗透在所作词中了吗?呵,“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古代诗词创作思路,竟与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有着相似之处呢。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碰撞(教师课件)
谢谢观赏
中 国 风 歌 曲 的 定 义
思考:你认为你认为中国风歌曲广受 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碰撞的方式
一、直接谱曲 二、引用化用古诗词
三、直接创造具有古诗词意韵 风格(中国风)的现代歌曲
布置作业
• 试创作一首体现现代校园生活的歌词, 充分利用古诗词的相关元素。
• 参考题目:《秋日校园》《离别》《乡 思》《பைடு நூலகம்子吟》等。
制作人: 授课人:
• 分组展示
• 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 歌曲。
• 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 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
思考:怎样看待这种直接为古典 诗词配曲的方式?它有怎样的益 处?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 典雅含蓄、优美婉转、余韵袅袅的古典诗 词意象、意境,给现代流行歌词增添了极 富民族性的风格,“越是民族的,就越是 世界的”,这在纷纷扰扰、喧哗骚动的国 际流行乐坛上,毫无疑问是一股清新之风 。
幽结的色优般中
雅 、 轻 快 等 歌 曲 风 格 。
合 , 产 生 含 蓄 、 忧 愁 、
中 国 背 景 与 现 代 节 奏 相
古 香 , 歌 曲 通 常 以 怀 旧
美 、 歌 词 富 有 诗 意 , 古
来 说 , 中 国 风 歌 曲 韵 律
国 元 素 , 中 国 特 色 。 一
中 国 风 即 中 国 风 格 ,
剖析古典诗歌和当代流行音乐关系
剖析古典诗歌和当代流行音乐关系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无数人倾心。
而流行音乐似乎难于同高雅的古典诗歌相提并论。
所以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古典诗歌与当代的流行音乐,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关系,古典诗歌对流行音乐的影响更是日益彰显。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有着值得炫耀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悠长的韵味,高深的意境,一切的一切,流传至今。
也正所以,纵览数十年来的流行音乐,处处都有古典诗词的影子,点点滴滴可见古典诗词的风韵犹存。
本文拟从两方面对“中国古典诗歌与流行音乐”做相关阐释:一是唐诗宋词元曲及流行音乐的由来和特点;二是从不同角度看诗歌对流行音乐歌词创作的影响。
首先研究唐诗、宋词、元曲及流行音乐的由来发展和特点:中国是诗的国度。
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讲求平仄、韵脚和对仗等。
唐帝国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
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机关报养料和素材。
唐帝国制定和执行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以诗赋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也直接促动了诗歌的创作。
其特点: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持续发展的结果。
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
“词”就这样产生的。
宋词的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
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
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一,诗词配曲式.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 ,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 ,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广为传颂,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的极品. 《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专辑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足见其魅力.另外,罗文《满江红》,徐小凤《别亦难》,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童丽《月满西楼》和《春江花月夜》等等,广受欢迎,其魅力及影响毫不亚于邓丽君《淡淡幽情》. 歌诗本一家,"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 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杨海明) ,古典诗词与音乐有扯不断的因缘关系,古词新唱,促进经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雅俗共赏,既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味,更使世人得以享受一种温馨,安宁,优雅,纯淳的音乐文化大餐,带给人们的是与当今低俗的歌曲完全不同的听觉享受. 二,词句提取式.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容易被广大词作者经意不经意地使用着.每个歌曲作者肯定都或多或少的掌握着古典诗词中的名言经典等一些知识,只需要基本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可以构词成篇了.只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古典知识基础和灵感,技巧,创作激情等条件,使用这种方式创造出好的作品是有难度的.取用不当,则主题不好控制; 运用得少或不妙,则与一般的流行歌曲难有异同, 有标"旧"立异之嫌,而且对改变流行歌曲平俗的状况和文化格调的提高也没有多大好处.如欲运用, 则应该是古今雅俗之间的融洽生辉,应该努力发挥古典诗词词句在歌词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精粹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有着强大的文化辐射影响,起着以点带面,以一胜百,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取古典诗词中的精粹部分,特别是那些熟为人知的名言精句,恰当地穿插融合在歌词写作中,用来增强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扩大歌词内容的表现力.这种提取方式通常在歌曲中具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听众也容易和乐于接受.以下徐雯的《梅花三弄》,便是一首不朽之作: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白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徐雯—《梅花三弄》) 不论是标题还是歌词中使用古典诗词的词句,这方面的例子都是非常多的,如黄安《新鸳鸯蝴蝶梦》,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 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蔡琴《明月几时有》,李政《一剪梅》,张伯宏《床前明月光》,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 《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往往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某些词句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不一定是原诗词的现代演绎,但却表现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种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例如花儿乐队的《鹊桥汇》: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只盼做鸳鸯不羡仙境/远隔地心/白头不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艳柳绿/不如望你/谈着天下谁敢不识君/流水无情/佳人有意/不与你喝醉/难违天理(花儿乐队—《鹊桥汇》) 这首歌借助了"鹊桥"的典故,围着同一主题,把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汇合起来,构成回环不绝的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心心相通的意境,引人思绪入鹊桥,流连忘返.歌词情意绵绵,音乐轻快流畅, 《鹊桥汇》尽管有堆名句砌熟语之嫌,但其凭着轻快动听的乐曲,歌词借音乐的东风,传唱八方.从这个角度说,古典诗词因流行音乐的流行而"流传"扩大影响,也不失为诗词与歌曲融合的一个有意义的例子.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词句提取式可以让流行歌曲从古典诗词宝库中汲取所需,在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素材营养中健壮成长. 三,语言改造式.这里的语言改造,主要是指具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作者以仿古的字词,意境,节律描述当代的情感,事件,意愿,审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气息,充满古典诗词的味道, 以致一般不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难以分辨它是否来自古诗词.这类作品在言词上,句式上,意蕴上,甚至内容上都与古典诗词的风格形神皆似,是古典诗词作品的现代形式的再现.这类的作品很多,不乏成功之作,例如何炅的《看穿》,张晓松的《中华民谣》,陈涛的《英雄谁属》,吴奇隆的《转弯》(晏, 菲《黄鹤楼(现代版))等等,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如李叔同的《送别》》,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首《送别》是现代人的作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这首婉约词风很浓的《送别》,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唱出了一种痴情,一种哀怨,一种无奈,一种眷恋,音律和谐优美,它的言语,意象,无不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发展,有巧夺天工之妙.再来看看一首《转弯》: 天苍苍/路漫漫/人在人海里流着浪/风在飞/心在盼/爱在爱情里靠个岸/夜夜夜里高唱/唱尽人情冷暖世情如霜/深深深情几许/如果一刀能够化作两断/就让一切在这地方松绑/峰已回路已转/此情何苦枉断肠(吴奇隆《转弯》) 不论何炅"醉了红颜/也罢/断了琴弦//问天涯/放了天下/也罢/送给人家" 的《看穿》,还是胡歌"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再回首/却闻笑传醉梦中/笑叹智穷不知今况/终成空"的《逍遥叹》;不论黄霑"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涛尽红尘俗世几多娇"的《沧海一声笑》,还是吴品醇"古往今来又一春/百花怒放燕争鸣/独杯空照月无影/留得残烛待天明"的《忆长安》,展现的都是优雅深淳的歌词文化享受, 古韵今吟,耐人寻味. 这给了我们启示,借助流行歌曲"流行"的翅膀,古典诗词也可以像流行歌曲一样广泛流传开来, 甚至可以比网络上很多低俗,庸俗的流行歌曲更为流行.它在与流行歌曲的恰当相融中,可以用古典诗词的"优雅"融合流行歌曲的"流行",骏马配英雄,必定能成为文化的草原上最活跃最美丽的风景. 四,融合的意义流行歌曲除了是抒情,娱乐的工具,还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抒情偏颇,放纵娱乐的话,必然给青少年造成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管你是男女老幼,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不情愿,你的耳朵都无法拒绝它在你周围每个角落萦绕,或多或少,或重或轻,无所不在的流行歌曲甚至会影响一代人的情趣,思维和生活方式. 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是能够影响宇宙的一种力量",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我国近代学者蔡元培,王光祈等人,则力倡"美育"与"乐教".实践证明,"寓教于乐"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教学思想.流行歌曲内容广泛,兼容并包,无所不有.在日常生活中,尤其看到追星一族为歌手疯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歌曲的巨大作用力.青少年所喜闻乐见传唱不已的流行歌曲无疑是他们培养情趣,学习模仿,认识社会的途径.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音乐人站出来抵制庸俗的歌曲,呼吁提高流行歌曲品质. 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入选台湾小学一年级教材,因为他的歌词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另外, 他的《上海1943》入选某小学教材, 《蜗牛》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 《爱在西元前》成为台湾高中联招历史考题, 《发如雪》台湾某学校语文考题,还有台湾某大学生用"周杰伦现象"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此外,他的歌还入选到日本日中通信社出版的《通过唱歌记住中国话》的汉语学习教材中.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前贤圣者的名文佳作自然是流行歌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素材宝库.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古典文化的精华,在古诗词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或者可以说,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内蕴的取用,继承和发扬,是二十一世纪喧扰中的流行歌曲在内容上一次"超凡脱俗","返璞归真"式的进步."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优美的旋律."①(葛金平《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源泉--古典诗词》)"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方文山大师的词不仅音律美,还以传统诗歌的创作方法,用意象形成意境,用蒙太奇打破时空界限, 扩大表现生活的容量,雅俗共陈,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创造了《菊花台》, 《青花瓷》《威廉古堡》等都是雅俗共赏的杰作.他的作品大受欢迎且常年不衰,还有个原因是富有, 意蕴,意味无穷.这些正是当下的流行歌曲远远不及的地方. 最后,在意蕴上.意蕴是指歌词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或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某种主旨,也包括歌词中的意象,意境等.意蕴丰富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人以人生的启示,隽永的回味和诗意的美的感受.古典诗词中的"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黄河落日圆",是千古壮观的意境. 写情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赠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木兰花张先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生查子牛希济春山烟欲收, 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 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 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 处处连芳草。
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
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陆政豪18556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
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
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
”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的《雨霖玲》(寒蝉凄切),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古月、刘家昌、翁清溪等著名曲作家谱曲与诗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加之有婉约清新唱腔的邓丽君演唱,使得这些曲目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
曾被《音像世界杂志》评为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可谓评价之高。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由何占豪作曲,用的是李商隐《无题》前四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样是脍炙人口的好歌。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
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
《三国演义》电视剧将词谱曲,杨洪基演唱,为电视剧增色不少。
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是你吧/高高挂在穹苍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论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关系
年元夜时 ,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 梢头 , 人约 黄 昏后 。 、 ) 辛弃 疾 的《 丑奴J ) 少年不识愁滋 味 ) 李之仪 的《卜 子》 我 L( 、 算 (
住 长江头 , 君住 长江 尾 ) 。这 些 歌词创 作 只是借 用古 典 等 诗词的名或其 中某个 著 名词语 , 但古 典诗 词 的介入 , 力 有 地 提升了流 行 音乐 作 品 的表 现 力 , 富 了作 品 的情 感 表 丰 达, 更容易引起 听众 的共鸣 。当前 , 多流 行歌 曲词作家 , 许 注重借用古 典诗词中的主题 或 内容 , 而赋予 流行歌 曲另 从
一
中国文化“ 言志 、 咏言 ” 诗 歌 的传 统告诉 我们 , 行歌 曲就 流 是一种通俗文 化 , 和民族 文化 相辅 相承 , 化本 身 没有 它 文
严 格 意 义 上 的雅 与 俗 之 分 , 键 在 于 融 合 的 手 段 。流 行 歌 关 词创作也就是一种文 学创作 , 与诗歌创作 密切 相关 。尤 它
《 射雕英雄传》 中通过对岳 飞《 满江红》 的谱 曲配唱 , 较好 地 烘 托出了剧 中人 物的情绪与 胸怀 , 一下 子就将 观众导人 到
某种情 境 中 , 而收 到 了预 定 的 艺 术效 果 。对 照李 白的 从
《 宣州谢彤 楼饯别校书叔云》, & 黄安在《 新鸳鸯蝴蝶 梦》 中化
用 和沿袭 了李 白的诗 句 , 但是 所表 达 的主题 却 有 了改 变 , 烙上 了鲜明的 时代 印记 。李 白在 诗 中所抒 发 的是 中 国古 代知识分子怀才 不遇的抑郁 和苦 闷 ; 黄安表现 的则 是现 而 代人不求天长地 久、 只求 今天拥 有 的爱情观 。这 反映 了现
流行歌曲里的古典诗歌
广州二中 杨大卉
教学目标
1. 了解流行歌曲中运用古典诗词名句 或意象的好处。 2. 掌握“用典”的表现方法。 3. 通过学写歌词提升鉴赏古典诗歌能 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古韵古情
• 请同学介绍流行歌曲中运用 古典诗句的例子,品味古为 今用的妙处。
新鸳鸯蝴蝶梦
昨日象那东流水 离我远去不可留 今日乱我心 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明朝清风四飘流
涛声依旧
• • • • • • • • • • • • 带走一盏渔火 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 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 已经疏远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 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 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 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歌词借用诗句表达 对逝去爱情的不舍、 对逝去爱情的不舍、无 奈与感叹, 奈与感 现代音乐的完美融合。
发
邀 明 月 让 回 忆 皎 洁 爱 在 月 光 下 完 美 我 焚 香 感 动 了 谁 你 发 如 雪 凄 美 了 离 别 只 恋 你 化 身 的 蝶 繁 华 如 三 千 东 流 水 我 只 取 一 瓢 爱 了 解 纵 然 青 史 已 经 成 灰 我 爱 不 灭 你 锁 眉 哭 红 颜 唤 不 回 缘 字 诀 几 番 轮 回
如 雪
• 发如雪,一如感动了千年的山水墨笔, 写尽前世今生缘起缘落。中国风的曲 调,加以古典诗词的引用,相得益彰, 歌中有诗,以诗抒情,更显其深厚的 文学底蕴,具有中国韵味。
送伊人
依稀旧人泪 夜不能成寐 残月挂天边 伊人孤远行 我心已沉醉 意恐迟迟归 伊人三月下扬州 万里长江装不尽离别愁
流行风. 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词欣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自你走后心憔悴 白色油桐风中纷飞 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 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 无端拨弄离人的眼泪 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 伤感一夜一夜 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 是慌乱占据了心扉 有花儿伴着蝴蝶 孤雁可以双飞 夜深人静独徘徊 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 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 仍然拣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 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自你走后心憔悴 白色油桐风中纷飞 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 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 无端拨弄离人的眼泪 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
流行风. 古典味
——流行歌曲歌词欣赏
繁华声 遁入空门 折煞了世人 梦偏冷 辗转一生 情债又几本 如你默认 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 又一圈的 年轮 浮图塔 断了几层 断了谁的魂 痛直奔 一盏残灯 倾塌的山门 容我再等 历史转身 等酒香醇 等你弹 一曲古筝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 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 听青春 迎来笑声 羡煞许多人 那史册 温柔不肯 下笔都太狠 烟花易冷 人事易分 而你在问 我是否还 认真 千年后 累世情深 还有谁在等 而青史 岂能不真 魏书洛阳城
9
新鸳鸯蝴蝶梦
昨日像那东流水 离我远去不可留 今日乱我心 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明朝清风四飘流 由来只有新人笑 有谁听到旧人哭 爱情两个字 好辛苦
黄安
是要问一个明白 还是要装作糊涂 知多知少难知足 看似个鸳鸯蝴蝶 不应该的年代 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 哀 花花世界 鸳鸯蝴蝶 在人间已是癫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温柔同眠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 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 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 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 ,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 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 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流行歌曲
•
还有黄安《新鸳鸯蝴蝶梦》、 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 《声声慢》,AGIN乐队的《烽火 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 珊处有你》,蔡琴《明月几时 有》,李政《一剪梅》,张伯宏 《床前明月光》,唐朝乐队的《梦 回唐朝》、《月梦》等等,
三、语言改造式。这里的语言改造,主要是指具
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作者以仿古的字词、意境、节 律描述当代的情感、事件、意愿、审美等方面, 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气息何炅的《看穿》、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配曲式。
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 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 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 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 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 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 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辛弃疾的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
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
•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 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 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 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在浑 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 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
烟 花 三 月
论诗歌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论诗歌与流行歌曲的融合王思淇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诗歌与音乐自古以来便是一体,诗乐相和的方式,不仅成功塑造了悠远的意蕴及立体的歌诗时空,而且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
中华传统文化为儒释道交融,其核心理念均为“和谐”。
诗与乐作为文化艺术长廊中两种重要的文体样式,自古以来为世人所爱。
经典诗歌与流行歌曲融合既实现了审美经验上的统一,又完成了诗乐意义上的互文。
它们不仅温暖和美丽人类日常生存、栖居,而且提升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诗乐融合;审美经验;意义互文作者简介:王思淇(1999-),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张炳奇(1996-),男,汉族,辽宁辽阳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电气化工程分公司。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57-01一、诗乐融合的现状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永流传》等节目的热播,诗歌和音乐之间的互渗关联被火热关注。
2000 年,文化部曾专门成立了“全国艺术歌曲推广委员会”。
诗乐本是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诗歌”一词指的是既具有诗的特征又具备歌的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
虽然诗乐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分家了,但是,由于在当今社会中诗乐合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再一次将诗与乐融合,将经典诗歌与流行歌曲融合,让诗歌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为载体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同时,诗歌也为歌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创作灵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底蕴,使流行歌曲歌词更加耐人寻味,充满诗意。
所以,我认为流行歌曲之所以如此受到大众喜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只是因为其在探索现代音乐文学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且一些流行歌曲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诗乐合一的回归。
二、诗乐融合的意义(一)审美经验的“和谐”诗歌和音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样式,因此,我们在面对其二者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审美接受方式也是不同的。
试论互文下的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花草树木全部凋残俄 还是不能和你分靓 不能和你分t. ̄ i f 的笑 f, r' /
容是 我 今 生最 大 的 眷 恋 我 们 红尘 做 伴活 得 潇潇 洒 溉 策 马 奔 腾 共 享 人 世 繁A/, 当歌 唱 出心 中喜 悦 轰 轰 烈 烈把 握 青 春 年  ̄x 酒 J - 华 。 这 首 歌词 中 , 们 发 现在 歌 词 的前 半部 分 , 瑶仍 是 对古 在 我 琼 诗 的 大致 翻译 , 这 种 翻译 也 并不 是 一 一对 应 的 。同时 在 翻译 但 的过 程 中 , 已经 开始 进 行 自我 的扩 写 了 , 她 比如 , 诗 歌 中 , 在 并 没有 写女 主 角对 心 上 人 性格 的体会 , 没 有 写 到对 太 阳与地 球 也
【 键 词 】互 文 性 ; 词 ; 词 ; 文 本 性 ; 文本 性 关 歌 诗 承 跨
人 类 的 一切 文 明都 存 在 着 一 种 继 承 的 关 系 ,文 学 也 不 例 外 , 如艾 略 特 所 说 :假 如 我们 研 究 一 个 诗 人 , …我 们 却 常 正 “ … 常看 到 : 仅 最 好 的 部分 , 不 就是 最个 人 的部 分 也 是他 前 辈 诗 人 最有 力地 表 明他 们 不朽 的地 方 o1 正是 在 这 一意 义上 , "1 1 2 当克 里
五类 , 文性 就 包括 其 中 。 互 而在 这 五种 类 型 中 , 四类 型 是承 文 第
但琼 瑶在《 这一歌 曲的歌词中 , 除了对古诗 的翻译 当》 则 外 , 进行 了扩 写。我们首先来看《 所依据的《 还 当》 上邪》 一诗 :
“ 上邪 , 欲与 君 相 知 , 我 长命 无 绝 衰 。山无 陵 , 江水 为 竭 ; 雷震 冬 震 , 雨 雪 , 地 合 , 敢与 君 绝 。” 这 一诗 中 , 中 的女 主角 夏 天 乃 在 诗
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
虞美人
词 李煜 曲 谭健常 演唱 邓丽君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但愿人长久
词 苏轼 曲 梁弘志 演唱 邓丽君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本曲后经多人翻唱,到了天后王菲 翻唱后更受大家欢迎。
总结一
• 直致所得式
• 以邓丽君这张《淡淡幽情》为例,流行歌词与古典诗歌的结合有如专 辑中歌曲一样的“直致所得”这样的形式。即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流行 歌曲。 • 古典诗词本身对遣词造句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有韵律,句尾压韵,而 且他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吟唱,因此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流行歌曲突变的今天,都有部分的流行歌曲直接取 材于古典诗词,吸收其精华。 • 类似这样的歌除了《淡淡幽情》里的歌曲,还有比如张明敏《满江 红》;徐小凤《别亦难》(词取自李商隐《无题》);安雯的《月满西 楼》(词取自李清照《一剪梅》)。
前言
在中国的流行歌曲初初发展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也 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 但是随着音乐人的创新推动,到了今天,古典诗词与流行歌 曲已经有了不可磨灭的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赏析几首与古典诗词相结合的流行歌曲, 分析、感受一下两者完美结合的方式吧——
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蒇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蒄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烟 花 三 月
• • • •
要求:搜集并汇总源于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要求:搜集并汇总源于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 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 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 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
• • • • •
分组展示 要求:各小组分类列举,其他小组补充。 要求:各小组分类列举,其他小组补充。 第一类: 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 歌曲。 歌曲。 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 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
• 苏轼的《水调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 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此情无计可消除, 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此情无计可消除 下眉头,却上心头。 下眉头,却上心头。” •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 杨慎的《临江仙》 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 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 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 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在浑 厚的音调之下, 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 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 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
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
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摘要:古典诗词里的爱情,总会勾起人心中异样的情愫,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也是古典诗词历来受人追捧的原因。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歌曲中对于爱情诗词的吸收越发明显,在歌曲意境创造以及情感传递上的超凡效果也使歌曲更加撩人心弦。
这也启发流行歌曲积极汲取古典诗词抒情隽永的特点并加以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古典诗词;流行歌曲;爱情一、古典诗词里的爱情对流行歌曲创作角度的启发古代诗词浩如烟海,爱情是诗词经久不衰甚至是历久弥新主旋律。
不论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还是宋词“情”字贯穿其中,让人流连回味无穷。
钟嵘《诗品》中“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更进一步说明诗歌浑然天成的感染力,它能穿透千年的云翳遇见未来的你。
而现代歌曲在寻求打动听众上恰恰就需要诗歌这种感染力,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效果的表现出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情感刻骨铭心才会弥足珍贵,梁山伯与祝英台爱之深;许仙与白素贞情之贞;陆游与唐婉失之痛,无不令人叹息。
这也是文学所具备的基本素养:情感表达富有层次性。
在层次的相互推进中达到情感的顶峰,这也即诗与歌曲共同的追求。
二、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古典”的继承近年来古风歌曲对古典诗词有很大的吸收跟发展,不少歌词是借用了古代诗词的内容,甚至有些歌词直接引用古代诗词原句。
一方面古代诗词含义隽永,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将爱情化为绵绵相思之意,在欲说还休中将朦胧的情思与人的关系联系的更为密切,更能够勾起之大范围内听众的共鸣。
另一方面流行歌曲积极汲取古代爱情诗词内容较为含蓄蕴藉的方面,将歌曲情感与意境做最高层次融合,使之不仅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而且跟通俗歌曲的差别更加瞩目。
接下来文章将从意境渲染与感情烘托两个方面介绍现代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
三、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发展(一)变通趋时诗从最初的言志,到后来的抒情都是跟人密切紧紧相连系的,或多或少都会有弦外之音。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论诗歌在流行歌曲中的传播
y sns a as n at etn h sr do p r n hudb knsr ul r (og )h gicn f c i t p a f ot ,adsol et e ei s . s i f i e e e e y a o y
Ke r s P p lr s n y wo d : o u a o g;P t o e y o r c mmu i ̄i n Au in e n c o; de c
( 曲) 在诗歌传播 中的作 用显著 ,理应 受到重视 。 歌
关 键 词 :流 行 歌 曲 ;诗 歌 传 播 ; 受 众 中 图 分 类 号 :I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7 — 8 X (0 0 6一 15一 3 27 6 1 3 0 2 1 )o O 1 O
Tal ng bo he s e fpo t y i t p usc ki a utt pr ad o e r n he po m i
大量印刷 ,诗词与 曲脱 离 ,徒诗 从歌 词 中发展 出来 ,诗 逐 渐 “ 内转 ” ;电子 网络传 播 时期 ,诗 歌 与各 种 传 播媒 体 结
合 ,传 播渠道呈 现多元 性 特征 。流行 歌 曲具 有很 强 的受众 性 ,它表达 的是 一种 大众 的情感 ,是 与时代 的文 化 心理 和 受众 的心理 相适 应 的 ,诗歌 在被 用促 进 诗 歌 的传播 。从 某 种 意 义上 说 , 当今 的流行 歌曲的词作是 唐 诗 、宋 词 、元 曲 、新 体诗 的一
种延续 ,是 纯诗 之外 的最符 合 诗歌 合 乐传 统 精髓 的诗 歌 。 在现代新诗作为 一种 纯文 学 与受 众 的接 受距 离 愈来愈 远 的
fe h t s h r o e lt e amo p ee o c mmu i i n sn ig me r s I ce t s n n o t a e y co e r l t n h p, a d mo e f n t l e i i gn moi . n a in , o g a d p er h s a v r ls ai s i n d m y f e n s y e o s n n o t sg a u l e a ae t i e e t id fsye,p riu al d e p t r n r i oc d fo t e o g a d p er i r d al s p r t d i o t d f r n n so l s y y n wo k t at lry i mo m o r mo ea d mo dv r e r m c n e y e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歌曲与诗歌课题成员:指导老师:所属学科:语文正文研究目的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也逐渐走向现代化。
可是,在电视娱乐蒸蒸日上的今天,又有多少人关注过古代文人留下的精华——诗歌。
有人提出,古代生活离我们太遥远了,了解这些又有何用。
但其实诗歌和我们的当代流行歌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我们决定对流行歌曲与诗歌的联系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一、诗歌与乐曲诗歌是现代流行歌曲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
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
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
”因此,研究诗歌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义。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
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
《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
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
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
《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做诗”。
《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
”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出其情其感。
吟诗有三品:一吟一品:品物境;再吟再品:品情境;三吟三品:品意境。
从原始歌谣、《诗经》、汉乐府、直到词曲,声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一种诗体产生民间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经》也好,唐诗宋词也罢,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由此可见,没有诗歌,就没有当今的流行歌曲。
二、诗歌对流行歌曲的影响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
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
“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
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
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许多音乐创作人采用挑选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诠释千古佳句。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被重新谱曲后歌名为《月满西楼》,配以古典情怀:一位古装女子,手持罗扇,独倚窗前,望穿秋水,只为等待归人。
整个歌曲朴素清新,笼罩着深层的相思之痛,与李清照的词风尤为吻合,实乃天作之合。
再如现在华语歌坛的两位中国风歌曲代表人:周杰伦和许嵩。
他们的歌词创作也都离不开古代诗歌。
就如许嵩的《惊鸿一面》中的一句:“仿佛映当年翩若惊鸿影”,就是看到了陆游的《沈园二首》中的一句诗:“疑是惊鸿照影来。
”才写出这句唯美动人的歌词。
又如周杰伦的《兰亭序》与《青花瓷》,这两首广为传唱的歌。
那浓郁的古风意境,都少不了古代诗歌的影响。
提及周杰伦,就不能不提到方文山。
台湾著名词人,1969年生于台湾莲花县。
从《发如雪》、《双截棍》、《爱在公元前》,到《菊花台》、《东风破》,再到风靡2008年的《青花瓷》、《千里之外》、《本草纲目》,到目前为止,为周杰伦创作了五十多首优秀歌词,首首经典,首首风行,被称为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和“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
他的作品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既承传了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形式与语言,又用现代的创作技巧与思维对其进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
《东风破》是一首标准的中国小调歌曲,是标准、完整的中国风歌曲代表作,浑然天成的旋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词风,仿佛真有首宋朝传世的词牌叫《东风破》!中国风在周杰伦和方文山诠释下独具特色!三、论古典诗歌对现代文化的影响(一)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风尚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古代科举考试的必修课目,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学,直接或简接地却都是深刻地影响并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在气质。
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寓理载道,可以说诗词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最生动、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
可以说,一部中国的诗歌史,就是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和文明史,因而诗词的至尊地位是其它门类的艺术无可替代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人历来崇尚诗歌。
古代的儿童进学伊始首先背的就是《三字经》,如今的小孩还未上学就会背唐诗;屈原在做完《离骚》之后悲愤跳入汩罗江,陆放翁在题壁《示儿》之后瞑目,现代有很多烈士写下就义诗;古代墓志有诗,当今碑铭有诗, 等等, 都说明中国人与诗有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毛泽东说:旧体诗“一万年也打不倒。
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
”因此可以说,诗歌造就了中国文化,也造就了中国的人文气质,否定古代诗歌,就等于是否定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需要现在有很多人一提到传统二字,就以为不时尚、不现代,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懂得时尚与现代的内涵,其实,真正的时尚、真正的现代是来自于传统的自然延伸。
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素养,就根本没有资格讨论时尚与现代。
于此我又想到从央视十套知道的一个事例:西方科学家承认,现在很多高端科技产品(如手机)与著名建筑的设计灵感居然是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易经》,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的精深与博大,而传统文化的经典要义就在于古典诗词,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学习、不继承行吗说得再具体一点,传统文化是用来塑造心灵与人格的,自古及今让我们崇敬的很多学问大师、仁人志士、贤良淑女都是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而今天很多让我们鄙夷的金钱至上而厚利薄义的人、专门利己毫不利人的人、无所寄托无所顾忌的人、没有同情心没有使命感的人、以欺骗他人为乐事的人,多半是由于缺乏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导致最终恶果。
从长远来看,没有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可能产生这样的社会环境。
(三)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和提高情趣情感是人类永恒的精神主题,人群与狼群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有情感的,而诗词就是情感最深厚的载体。
在中国,自周秦汉魏到唐宋元明清,从帝王将相到渔樵歌伎,从繁华都市到贫困乡村,凡有情处皆有诗,凡有诗处皆有情,不管是诗人之间的相互酬答还是山乡男女的山歌对唱,都是在传递着一种情感,一种心灵。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很有道理的,可想而知一个没有传统修养的人,穿着再高档的西装、涂着再昂贵的脂粉,也不过是一个漂亮的躯壳而已。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反而说不清楚,而用一两句诗词不但立竿见影,而且深化了主题。
我想,作为一个社会人,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也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我们不想拒绝优雅与高贵,不能不学一点古典诗词,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一些由内而外的书卷气味,才会减少一些由外而内的俗气、脂粉气。
(四)贵在熟读深思之后的读写相长如果我们随便到街上去问路人:你喜欢古诗词吗得到的多数答案肯定是这样一些:喜欢,但不懂;喜欢,但不会写;喜欢,但只爱读。
其实,不会写诗词的人是很难深刻理解诗词含义的,更不要说欣赏其艺术性了。
正如一个不亲自操作电脑的人不会看出电脑的门道、不亲自习武的人不可能看出拳术的套路一样,浅尝辄止而已。
要学好古诗词还应该学一点创作,唯其如此,才可以与古代诗词的大师们进行对话,才可以得到真正的潜移默化。
现在很多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不仅是曲子好而且歌词也好,这些词作者往往都是在古典诗词上下过一番功夫的。
因此,熟读深思、读写相长是学习诗词的最佳办法,也是学习诗词的终极意义。
有知识的人没有文化,这是现代社会一个让人失望的畸形现象,而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传统文化。
我们并不渴望成为诗人,但我们应该有一点文化,那么,不要轻视古典诗词——中国的至尊文化。
研究成果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流行歌曲乃至中国现代文化的关系,认识到诗歌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应该重视古代诗歌,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让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良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心得体会历时一个多月的研究性学习终于告一段落,从兴奋到振奋,短短的一个月让我们学习到了课本上所不能传授的知识。
听流行音乐是我们这个年龄大多数人的爱好,但谁又能想到,流行歌曲与诗歌竟有如此深厚的关系。
经过这次研究,我对欣赏音乐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现在听歌时更注重品味和歌里所含的意境,在流行歌曲中体会那种古风的感觉,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古代诗歌不仅仅是对流行歌曲,它对整个中华文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读诗品诗,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能让整个中华文化得到更彻底的净化。
如果每个人都学会读诗品诗,那么现如今社会上的恶劣现象定然会减少许多。
而且,古典诗词承载了说不尽的言语,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直接表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文人精神,体现了民族特有的深层文化审美心理。
古典诗词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参考文献《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网址:《中国古典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网址:《唐朝诗歌对现代文化的影响》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