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文化的形成
东方管理思想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产生 1.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萌芽于原始社会部落联 盟时期,从那时起,就有了专管经济的官员, 并产生了一些管理的思想和观点。但作为具有 中国传统特色的古代管理思想却是产生于春秋 时期,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成熟于西汉中期。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会过渡的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技术的 发展以及农田水利的兴修,使得生产力有了很
进生产力的发展,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土地 主和官僚利用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所拥有的 强大势力,通过合法购买或暴力掠夺等各种手 段,把大量农民的土地攫为己有,而广大农民 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少量土地,土地兼并日益严 重,迫使百姓造反,危及封建阶级的统治,激 化了封建社会的内在矛盾。尤其是进入了西汉 以后,由于土地兼并所引起的各种矛盾日益尖 锐,使国家管理的难度加大,因此就出现了关 于如何限制大地主私有制的恶性膨胀、抑制土 地兼并的封建土地管理思想。封建社会时期出 现的限田、井田和均田三种典型的主张,构成 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土地管理思想的三种基 本理论模式。
四、在激励方面,西方强调物质激励,认为人的利己性是 人的基本属性,东方更重视精神鼓励。
五、在控制方面,西方控制制度化,东方控制非制度化、 弹性化。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
一、在决策方面,西方强调民主决策,强调权力制约,三 权分立、议会制代表了西方的政治文明和管理思想;东方 强调个人独裁,东方人更愿意把命运托付给强者,他们相 信领袖胜于相信自己。
二、在组织方面,西方组织松散化、扁平化、横向联系多; 东方组织紧密化、层次化,上下联系多。
三、在人员配备方面,西方重视发挥人的个性,愿意把人 安排到他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去,而东方强调个人应适应集 体、服从集体,喜欢把人安排到组织认为他最适合的地方 去。
东方管理学
人为为人
5
3.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 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 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 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 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 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
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 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 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 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 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 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 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 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 伏剑而死
4. 故事分析
正人先正己, 做事先做人。管
理者要想管好下属 必须以身作则。示 范的力量是惊人的。 不但要象先人李离 那样勇于替下属承 担责任,而且要事 事为先、严格要求 自己,做到“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8
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 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 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 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 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 理事半功倍。
东方管理学思想
商管一班 二组 演讲人 :赵盼盼
目录
1 东方管理思想的主要来源 2
东方管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3
小故事
4
故事分析
5
总结
1东方管理思想的主要来源
人类文化宝库
博 大 精 深 的
是 一 个
东方管理思想
主要来源
中国的文化
影 响 着
东方,以至于全世界
2.东方管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 内外兼修
总结
1 己所不欲勿施于
以民为本、仁政的管理理念
4
人
2
正人先正己
总A结
效法自然、人性关怀5
3
战略管理
6 人本管理实践10Fra bibliotek
总结东方管理思想
总结东方管理思想东方管理思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
其核心理念是以仁爱为主,兼顾公平和谦逊。
东方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的稳定。
首先,东方管理思想注重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在东方社会中,人们强调家族和社区的价值观念,注重和谐相处和团结合作。
在企业管理中,东方管理思想强调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信任,倡导平等和互利共赢。
这种关注人际关系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
其次,东方管理思想强调对员工的关爱和发展。
东方文化注重尊重和关爱他人,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在企业管理中,东方管理思想倡导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怀和互助,注重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这种关爱和关注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绩效。
另外,东方管理思想强调公平和谦逊。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注重公平和正义的观念,倡导谦虚和谦逊的态度。
在企业管理中,东方管理思想鼓励领导者公正地处理员工间的关系和分配资源,注重遵循道德和伦理规范。
此外,谦虚的态度有助于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员工的信任和忠诚。
最后,东方管理思想强调长远发展和和谐共生。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注重长远规划和生态平衡。
在企业管理中,东方管理思想倡导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注重与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社会的共生共荣。
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理念有助于稳定企业的经营环境,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总之,东方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注重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倡导关爱和发展员工,强调公平和谦逊,追求长远发展和和谐共生。
这些思想和理念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东方管理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组织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借鉴和应用东方管理思想,以推动企业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东方管理思想
本章内容
• 东方战略思想旳含义与内容 • 东方战略思想旳文化背景 • 治军层面旳战略思想 • 治国层面旳战略思想 • 治生层面旳战略思想
概述
秦汉时期 秦后时期
以“大一统”为主要特征,儒道法三家旳治国思想融合而形成了中 国古代治国管理思想旳基本构架。
基本延续秦汉时期旳构架,并在治国管理上进一步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旳治国思想
管仲 李悝 吴起
管仲旳治国思想使得齐国率先富强。藏粮与民,民富国强,这是他 治国思想旳根本。
李悝旳治国思想使得魏国称霸一时,提倡变法改革政制 。
吴起旳治国思想使得楚国富国强兵。吴起首先在政治上采用压抑贵 族,强化中央集权政策。
商鞅
商鞅变法思想奠定了秦国旳统一基业。商鞅提出用“霸道” 治国。
主要特征
人治是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政治思想史上 贤人治政 旳一种主要概念,是儒家旳政治思想主张。
模式
Describe a vision of company or strategic contents.
型思维
具有灵活性和经验性,更注重感悟、 具有明晰性和理论性,更
直觉旳形态特征
注重分析和辨别旳形态特
征
东方战略哲学思维旳源头 —《易经》
易经
变易 不易 简易 太极与阴阳 天人合一 非二元对立
从管理学旳 角度来看
案例 3-1 松下旳儒家管理哲学
日本出名企业松下旳精神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以及由此 决定旳企业旳基本原则、信条和精神,吸收了儒家管理哲学 旳精髓,为企业注入了新旳血液.1933年,松下幸之助在他所 作旳“社训”中,提出了松下电器企业应遵照旳七种精神, 即产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团结一致精神、奋斗向上 精神、礼节忍让精神、顺应同化精神护感恩报德精神。这就 是松下企业文化旳关键—企业精神。松下企业还是日本第一 家有企业歌曲和价值规范旳企业,终身聘任、年工序列制等 松下企业文化模式,为日本旳经济发展作出了典范。当然, 日本旳成功,不能说全赖于儒家管理哲学,真正起决定作用 旳是能够增进生产力发展旳经济制度。然而,在经济制度大 抵相同旳前提下,文化旳选择就至关主要了。
东西方管理文化异同
东西方管理文化异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探索与实践,而今尽管各国都大张旗鼓提倡,但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不同,所采取的理论观点与方式方法自然会千差万别。
东西方管理本质西方: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基于独立人格的人文主义。
西方管理文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体现着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它是以追求利润和提高自身效率为目标,以追求自我价值为动力的。
在西方管理文化的背景下,各国为适应各个时代社会生产的需要,形成了门类众多的流派,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众多流派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科学管理理论流派。
19世纪,以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W·泰勒为主,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到管理实践中,将人与机器相结合,要求达到人—机的最佳匹配,使人成为机器流水线的一部分。
泰勒的管理只是物本管理并非人本管理。
泰勒把如何工作的决策权留给了企业所有者,该时段的管理本质就是按照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工作,即强调控制。
古典组织理论流派。
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
他从管理的职能角度来定义管理,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个理论后来发展成为管理过程学派。
行为科学理论流派。
20世纪30年代的管理学者发现只注重劳动效率远远不够,因为健全的人际关系更能提高生产率,这就把人提升到“社会人”的地位。
但这时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所确认的管理本质仍不是激励,只是把激励当作管理的一种手段,管理的本质还是物本管理,其中梅奥及其霍桑实验就是典型代表。
现代管理理论流派。
现代管理理论流派被分成很多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数量管理科学学派、权变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以及经理角色学派等。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亨利·法约尔、詹姆斯·穆尼、哈罗德·孔茨以及威廉·纽曼。
法约尔从职能的角度定义管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詹姆斯·穆尼的观点是管理本质是激励;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本质是协调;威廉·纽曼认为管理是使一个人群团体努力朝某个目标前进所作的指引、领导和控制;此时人已被当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当西方遇见东方:东方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当西方遇见东方:东方管理理论研究综述1. 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碰撞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东方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源自东方哲学和文化背景的管理思想体系,正逐渐引起西方世界的兴趣和重视。
本文旨在综述东方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特点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与西方管理理论的融合趋势。
本文首先介绍东方管理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对东方管理理念的影响。
接着,详细阐述东方管理理论的核心要素,如和谐、关系、道德和长期导向等,并分析这些要素如何体现在组织结构、领导风格、决策过程和企业文化等方面。
本文还探讨了东方管理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其在西方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对比东西方管理理论的差异与互补,本文揭示了两者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不仅为理解和研究东方管理理论提供了全面的视角,也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东方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东方管理理论起源于对东方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独特管理实践和哲学思想的研究。
这些理论与实践往往与西方管理理念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在强调集体主义、人际关系、和谐、以及长远视角等方面。
东方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东方管理理论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的成功管理实践上。
20世纪中叶,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研究者们试图理解日本企业如何通过独特的管理方式实现了这一成就。
这一时期,出现了如《日本式管理》等著作,开始探讨日本管理中的集体主义、终身雇佣制、以及员工参与决策等特点。
随后,研究者的视野逐渐扩展到其他亚洲国家,如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等。
这些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展现出了与西方不同的管理特色。
研究者开始注意到,这些特色不仅仅局限于特定国家,而是反映出一种更为广泛的文化和管理哲学。
这一阶段,研究重点转向了东方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以及亚洲社会的家庭和集体价值观。
3.东方管理思想
东方管理思想
(二)核心学派
东方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线, 东方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线, 以道家思想和佛教为副线的发展过程。 以道家思想和佛教为副线的发展过程。
许多治国方略,半部论语治天下。 但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
儒 道 释
以规则和说理的方式传播思想
以辩证的理论使人信服
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但由于过于消极, 未得到统治者长期青睐, 没有在东方文化中占主体地位。
以哲学的方式解释世界
是门出家的学问,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因是外来文化,真正懂得不多。
《现代管理科学概论》 现代管理科学概论》
东方管理思想
1、儒家的管理思想及发展
孔子既是创始人又是集大成者, 孔子既是创始人又是集大成者,经过较晚 的孟子和荀子补充,正式形成了儒学。 的孟子和荀子补充,正式形成了儒学。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就对儒家进行了焚书坑儒, 统一中国后就对儒家进行了焚书坑儒,对儒家 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到了汉武帝时期, 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到了汉武帝时期,出了一 个叫董仲舒的人,把孔孟之学融会贯通, 个叫董仲舒的人,把孔孟之学融会贯通,并提 出儒学新观点,迎合统治者, 出儒学新观点,迎合统治者,于是中国历史上 就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页了。 就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页了。到了 宋代,儒学理论又加上朱熹的理学, 宋代,儒学理论又加上朱熹的理学,儒家的理 论就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论就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成为二千多年的封建 王朝的统治工具。 王朝的统治工具。
《现代管理科学概论》 现代管理科学概论》
东方管理思想
儒家的管理思想分为这么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管什么,儒家的回答是“治人”; 其次,是谁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劳心者治人”; 最后,是怎样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和为贵”。
东方管理学的理论渊
未来发展方向
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东方管理学将更加注重 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
应用。
A 东西融合
未来东方管理学将更注重与西方管 理学的融合,形成更加全面和包容
的理论体系。
B
C
D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道德经》的管理智慧
无为而治
主张顺其自然,不施加过多的人为干预,让 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
守中不偏
强调保持中立的态度,避免偏执和极端行为。
柔弱胜刚强
认为柔弱和谦虚的态度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 取得成功。
追求内在平静
主张通过内心修炼达到平静和淡泊名利的状 态,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维
东方管理学不仅关注组织内部的管理问题, 还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与东 方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关 系。
它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关注东方 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 和社会组织形式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东方管理学的历史背景
东方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一些 学者开始关注东方文化在管理中的应用。
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
自我管理
东方管理学认为个人发展应该注重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认知、自 我规划和自我调节等方面,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人际关系处理
东方管理学强调人际关系处理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 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
道德修养
东方管理学认为个人发展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 为习惯,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重点简答(一)2024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重点简答(一)引言概述:东西方管理思想史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思考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本文将重点回答与东西方管理思想史相关的问题,探讨管理思想的源起、发展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思维,并从中获取启发与借鉴。
一、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起源1. 东方管理思想的起源- 古代中国的管理思想- 印度和佛教对管理和组织的影响- 儒家学说与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2. 西方管理思想的起源-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管理思考- 基督教对管理理念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管理思想的催生二、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1. 东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家族企业的兴起与传统管理观念的延续- 社会主义对管理思想的影响- 经济改革与现代管理思想的融合2.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科学管理的兴起与泰勒的贡献- 行政管理学派的兴起与韦伯的贡献- 现代管理理论的多元化发展三、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影响1. 东方管理思想的影响-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比与融合- 同理心和谦卑的管理观念- 强调人际关系的管理风格2. 西方管理思想的影响-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奖励和激励制度的实施- 组织结构与层级管理的优化四、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1. 东方与西方管理思想的共同点- 追求效率和效益- 重视组织纪律和秩序- 强调领导力的重要性2. 东方与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 管理权力和决策方式- 对个人和集体责任的理解- 对人性和员工发展的看法五、结论通过对东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和影响都受到了各自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交流和借鉴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推动全球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发展与创新。
总结东方管理思想
总结东方管理思想东方管理思想是指亚洲东方国家一系列特有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等。
这些东方管理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追求精神境界等特点。
在现代管理学中,东方管理思想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组织管理和领导实践中,为管理者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首先,儒家思想对东方管理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相互关爱。
在管理实践中,儒家思想强调领导者应该关心员工的生活与情感需求,注重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勤奋、尊重和忠诚等价值观,在组织中弘扬这些价值观能够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团队的凝聚力。
其次,道家思想也对东方管理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和弥天下”等思想主张,提倡以柔克刚、顺势而为的管理方式。
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可以学习道家思想中提倡的“虚而不屈”、“柔而能操”等理念,以灵活的方式处理复杂的组织关系和管理问题,保持冷静与平和的心态,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道家思想强调抵制冲突与对抗,追求自然与谐美,这对于有效管理人际关系和解决组织内部冲突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此外,佛教思想也是东方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思想强调慈悲、智慧和无私的重要性,反对贪欲、嫉妒、恶意等负面情绪。
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佛教思想鼓励管理者关注员工的内心情感和精神需求,以人为本、关心他人,并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支持。
佛教思想还强调反思、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帮助管理者培养审慎的决策能力和跳出思维定势的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
综上所述,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追求精神境界。
这些思想和方法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管理者应该积极运用东方管理思想中涵盖的元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领导力,以更好地推动组织发展和人员成长。
第八讲 东方管理文化的复兴
4.韩国 韩国以高丽大学为中心成立了“东方儒家 管理研究开发所”,制订了结合韩国工业 经济发展及本民族特点的儒家管理发展纲 要。 韩国的儒家管理思想研究者们主要着重现 今经济快速发展,功利思想抬头,物质文 明膨胀,传统道德无法发扬应有约束力量, 以致影响了善良风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对如何有效导引提出了许多设想。
1.新加坡 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新加坡被英殖民政府辟为自由港,华人 移民作为劳工在这里迅速增加。这些移民由于贫穷,在中国没 有受过系统儒家文化教育,但为了生存和取得华人认同,作为 心理积淀的儒家价值观及传统文化习俗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日 益明显的表现出来;儒家关于忠孝、仁义、和谐等传统观念不 仅受到华人的推崇,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也成为华 人氏族社团的行为准则,并通过祭祀祖先、节日庆典等社团群 体活动流传下来。 二战以后,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新加坡发展为国际商业性城市, 儒家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极大冲击,日趋冷落。 1959年新加坡自治后,儒家文化由衰到盛:遭受冷落阶段 (1960、1970),重焕青春阶段(1980)和被尊为“国家意 识”阶段(1980年代末至今)。1988年当时吴作栋副总理指 出“儒家基本价值观应升华为国家意识”。
三、儒家的仁爱学说
(一)孔子的仁爱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二)孟子的性善论 1.人的素质,可以为善 2.仁义礼智,人所固有 3.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三)荀子的性恶论 一种与生俱来的属性
四、佛家的慈善学说
1.要尊重他人 2.要忍让他人 3.要不说人非 4.奉献社会
比卦首先强调人与人的相亲相辅应从诚信 开始,是发自每个人的真心,而不能流于 形式。三国时期,刘备因能与将领谋士赤 诚相待,才能从一无所有的织席卖履之人 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才能使关羽、赵云、 张飞等猛将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 时,强调了“人本”的基础,并不是无原 则的“和谐”。
东方管理
一、建立管理理论的连续谱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建立,一般公认是以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
从那以后,经过管理学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论证,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展,各种各样的管理理论、管理学派层出不穷,令人穷于应付。
人们把管理学界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称之为“管理丛林”。
当今的“管理丛林”,需要进行类似于建立物质世界元素周期表的改造。
这里,第一步是要找到管理世界的“元素”,而不能象“五行说”那样,把“化合物”甚至“混和物”当成元素。
那么,管理世界的“元素”是什么呢?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搞清管理的定义。
美国管理学家海拉尔德·孔茨曾正确地指出,管理丛林的存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管理的定义和管理学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因此,要探索管理世界的基本元素,必须先搞清楚管理的定义。
那么,管理的定义是什么呢?孔茨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管理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组织起来的团体中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起把事情办妥的艺术。
”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美国管理学者路易斯·布恩和戴维·克茨指出:“管理就是使用人力及其它资源去实现目标。
”中国管理学者孙耀君从系统论出发提出:“管理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式与程序的系统。
”①中国台湾学者则认为:“管理,就是研究如何将人力与物力,投向于一个动态的组织之中,使达成目标,使得接受服务者得到最大的满足;对内还要使得提供服务者,不但士气高昂,而且在工作上感到有所成就。
”综合上述定义,我们把管理定义为:“管理就是组织人力与物力以实现正式组织的目标的过程。
卓越的管理要求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使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
”值得指出的是,孔茨本就是管理学名家,但他对管理的定义中忽略了物的因素,这是一个缺点,事实上,仅研究对物的管理就可以形成一门学科。
被孔茨列为十一大管理学派之一的管理科学学派,就是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的。
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
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道、释为中心,在法、墨、农、名、兵、纵横、阴阳为副线,形成一个多元文化体系。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吴起、商鞅、韩非子等,以法律高于一切为主旨,提倡愚民政策,强调雷厉风行的伤风和严肃无情、激烈强制的手段。
其管理的核心是以奖惩的强制性来求得公平并以此实现其最高的社会思想。
法家管理思想奏效的前提条件在于其整个体系的完整、科学和高效、特别是其监督执行和考评环节将最终决定其管理是否取得成功。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即墨子,战国时人。
1、主张平等和兼爱。
代表劳动者的思想,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2、个人的成功与幸福和集体状况是息息相关的。
3、随时对工作进行研究不断进行改革。
农家学派:代表人:许行。
1、每一个人都应该去从事他力所能力的生产劳动,通过生产劳动才有权利在社会上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
2、而领导者就应该比普通人劳动得多,才能起到带头作用,为人民树立榜样,以鼓励和带动人民的劳动热情。
3、不能浪费,同时不劳者不得食。
名家学派:代表人:惠施(惠子)、公孙龙等。
制定完美的计划和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完成这一计划。
1、在一个组织中,从事任何一种活动,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信息交流的,而交流的质量如何在于对所说的每个词语的概念和定义要有明确的规定,要使得双方都明白。
2、运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许是比较理想的。
纵横学派:特点:是以口舌为武器进行外交对抗。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主要通过谈判来达到预定目的的。
谈判就是管理。
阴阳学派:1、因果规律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宇宙所有的物质都可以依照他们的特性归成5类。
即为五行。
五行是各依其特征产生的相互间的特定关系。
再依其特定的机能,找出正反两个循环的圈,下循环圈上它们彼此依存的“生成力”,这个力是向上生长的。
所在是阳性的,相反,另一个反向的循环圈是互相递减的“破坏力”的圈,这个力是起关降低或阻滞生长,这个力是阴性的。
宇宙这所以平衡动力,即阴阳平衡。
东方管理学思想的兴起
子提出来的。但是在改革开放以 后,我们融合成了东方管理的本 质。其实以人为本,当然要发展人 的的空间,但是最本质的,以人为 本应该树立一个社会以人为本的观 念,不是说满足需要从低层次到最 高层次都是从个人出发,我们应该 提倡有一个爱国主义的精神。以德 为先其实最早提出来的是古代的 “德为贵”,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提 出了五德,现在的社会缺乏诚信, 做生意要有i德,诚信、可靠,传 媒要有公德,教师要有师德,家里 面要有家德的教育,五德能形成, 社会就能和谐。温家宝总理在教师 节讲了一句话,很深刻,他针对教 师,引了韩愈一句话:传道、授 业、解惑。传什么道?要传正道, 传爱国家、爱企业的正道。怎么授 业?要授他学习技巧,怎么样解决 社会企业的网难。他说要做到这i 点,一定要以德为先。
东方管理学基本的理论要 点、思想是五个字,我们叫“五字 经”。第一个字是“学”。我们东 方管理学说是建立在三种学问基础 上的,我们既要研究中国的管理, 也要研究西方的管理,更要研究、 探讨“华山管理”。我们综观古今 中外的学派,感到这i门学问基本 上是在同外成立的学派,有的传播 到“四小龙”如日本、韩国,促进 了他们经济的发展。为什么我们不 能把这些经验吸收过来,作为我们 研究学问的基本知识之一?我们既 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探讨西方泰 勒最早提出来的管理决策,还要探 讨“华山管理”中既有多元文化特 色又有本土文化与自己创业经验形 成的经营方法、思想、管理。为什 么我们要把“华山管理学”作为我 们东方管理学中间的典范?就是因 为上面这三个要点。华裔企业是世 界上最有智慧的商业群之一,华人 企业家是2l世纪伟大的企业家,华 人企业的经营理念在2 1世纪将替代 日本成为亚洲最有希望的经营理 念。
东方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5篇)
东方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5篇)第一篇:东方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以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文化。
通过上一节的讨论,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归纳起来,基于中国文化所形成的管理思想有以下这样一些特征。
一、以人为政治管理的中心二、以家为生活及日常活动的中心三、以计谋为交往的中心以人为政治管理的中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人当作宇宙的中心,人是万物的主宰,是天地间最为灵秀的生物,是万物之灵。
但是要强调人的重要性,首先是通过宣扬天的重要,然后用天的权威来证明人的重要,这即是天人合一。
中国的哲学就是以追求人身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为命题的哲学,所有关于自然社会规律的探讨都是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的,所以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本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对于人的研究,以及对于人如何适应统治者需要的规范,中国文化是有着独到之处的。
首先是人要听命于天,天的代表者是天子,那就听命于天子,这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儒家提出了大量的规则和道德规范。
如“克己复礼”,通过自身的修养来满足统治者的要求。
总体上说,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奴性文化,用鲁迅的话来说是一种伺候主子的文化。
但同时它也有两面性:一方面要求个人如何克制自己来适应统治者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却要对国家具有雄才大略,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和志向。
这两方是矛盾的,在这样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中,如何使之得到完美的统一,这就是这种文化的艺术之所在。
用好人去伺候一个坏人,而且坏人还掌握好人的生死大权,同时道德规范了好人不能违背坏人,这对于一个好人来说是一个很难的题目。
于是好人就只有几条路走了,一是好人变成坏人;一是坚持还是好人,这样得到好名声而结束自己生命;再就是既不使自己变成一个坏人,也不坚持自己是个好人,而且使坏人向好人转化,又让他感觉不到,同时又实现了自己治国安邦的宏伟大志。
因此,中国人的最有办法是中庸。
东方管理学的缘起与未来
迄今,“以人为本”业已成为当今媒体、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然而,许多人仅仅将“以人为本”理解为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人们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这只是理解了“以人为本”的浅表内涵。所谓的将人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逻辑仍是工具价值论。
与基于工具理性的人本观不同,东方管理学的“以人为本”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将人视为管理的首要因素,一切管理工作都围绕着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展开,这是它的浅表内涵; 二是通过给人们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不断地运用挑战来锻炼人的智力、体力乃至意志品质,并在此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摆脱自然束缚的自由发展,提高人的生命存在质量。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深层内涵。
现代东方管理之所以强调“以人为本”的本质,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目的而非工具。这首先要求消解传统意义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
2.以德为先
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以德为先”不仅可运用于治国实践中,而且贯穿于治生、治家、治身实践。对于管理者而言,高水平的道德修养是必备条件之一。正所谓“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
人谋管理,类似战略管理。中国兵家学说中蕴涵着璀璨的谋略思想,这比西方《战争论》中开始涉及战略这一主题早上了几千年。我国古代的决策谋略思想可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转化和运用。
在众多学界同仁对“中国式管理”的探讨过程中,我提出并倡导进行东方管理研究。自1976年我在复旦大学开设“《红楼梦》中的经济管理思想”讲座以来,逐渐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为本质属性的东方管理理论框架。一批学界同仁也开始和我一起致力于东方管理研究与实践。这群致力于东方管理研究的学者被称为“东方管理学派”,在国内外管理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东方管理理论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框架,也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东方管理学”这一全新的学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东方管理理论仍需要发展完善,尚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将其进一步推进。借此机会,对东方管理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一简单的回顾与展望。
最新 东方管理学说的研究历程及其体系构建-精品
东方管理学说的研究历程及其体系构建创新和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致力于中国特色的管、等领域研究,融合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精华,创造性地提出了东方管理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核心思想,构建了“学、为、治、行、和”的东方体系,并将东方管理的核心思想应用于国民经济学、管理、产业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基本情况1932 年 10 月,我出生于一个爱国华侨家庭,1950年培元高中毕业,1953年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毕业后到国家重工业部任调研员,自1956年9月起,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单位从事实践、教学、科研工作。
1972年1月起进入复旦大学工作,先后在复旦大学经济系、经济管理系、经济管理研究所、产业经济系担任系主任、教授、所长、博导和复旦大学首席教授。
现任东方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国民经济会会长,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东华国际学院院长等。
担任由国际 30 多国管理协会组成的世界管理协会联盟(IFSAM)理事,IFSAM中国委员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东亚国际经营学联合会常务理事等职。
学术研究范围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
主要着作百余部,近2000万字。
曾获国际、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特等奖十余项,被国务院表彰为“发展中国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被英国剑侨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评为“世界有突出贡献的名人”。
在我执教 50 周年时,复旦大学举行了庆祝活动,教育部发来贺电,称赞我探索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管理学派,为中国管理科学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东方管理学说的研究历程20世纪80年代前后,亚洲经济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带动下迅速崛起,直接威胁了欧美等老牌发达管理理论和方法手段,便由此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以中国管理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文化,已经成为世界管理界众望所归的灿烂新星。
东方管理的源头和方向
东方管理的源头和方向研究东方管理,离不开对《易》的解读。
《易》是古人解释社会并模拟社会的一套体系模型,也是中国文化、甚至是东亚文化的总源头,因此正确理解《易》并应用易的思维研究,将有助于从源头与方向上把握东方管理的本质。
将《易》作为研究企业管理的工具,是与其原有功能相切合的。
“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孔子就易的作用做了解释:《易》是揭示事物的真相,确定行事方法,包括了天下事物道理的书。
而且易是“原始要终,以为质也”,也就是说易的目标是推究过去,探求未来,这与企业管理研究的目标,又何尝不一致呢?用易的方法论来研究企业,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对象,把一个企业类比成一个社会,那么一个企业就对应一个易模型,我们就可以套用易的方法来研究企业了。
研究易的方法有多种,但通常都会从易的本身、形式、内容三个方面解释或研究。
其中对易的本身作系统化研究的是《系辞》;从形式方面进行研究的主要是卦画系统、卜筮方法以及卦象系统;内容方面研究的主要有卦辞、爻辞以及其他《易传》等文献。
我们也借用这三个方面,谈谈东方管理体系的可能方向。
基于整体的管理观《系辞》中是这样描述易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指的是阴、阳,代表一个对象正反两个方面,如刚柔、寒暑、生杀等。
易的观点认为:这些属性普遍存在,虽相反,相互为仇,但却互以相成、化解敌对关系。
企业也是如此,存着着各种冲突:部门冲突、供求冲突、资源冲突等,而管理的目标就是化解这些冲突,以产生新的范式、价值、制度,促进企业进步并不断循环上升。
易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也处于不断变化中。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指出《易经》与人们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它的法则就是不断变化。
企业也是如此,企业所处的环境与内部资源不断变化,因此管理也在不停的变化,不存在一次建立就永久正确的管理。
三星李健熙也曾说过,除妻子孩子其他都是应该变化的。
基于形式的管理观卦画系统、卜筮方法以及卦象系统是易卦形式的三大支柱,这与企业的组织架构、流程以及各类关系相互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管理文化的形成、现状及其展望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就产生了管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也是中国管理的渊源之一。
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其影响是中国任何其他文化所无法比拟的,它对几千年的中国文明社会具有广泛和强烈的渗透力,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乃至行为方式,无不深深的侵染着儒家文化的痕迹。
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儒家的管理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涉及行政管理、军事管理、文化管理等诸多方面。
以天下大同为管理目的。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文化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
东方管理文化可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治国学,二是治生学,三是治身学或是称为人为学。
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人为为人”。
东方管理的本职属性可以概括为“一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十二个字。
东方管理研究的宗旨是要提炼和总结东方文化中的精髓;不断完善和发展东方管理的理论体系;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推进东方管理的教育及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东方管理在21世纪将全面走向世界。
这既是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走向世界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客观基础。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科技以人为本的复归。
同时,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也要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人关系的改善。
东方管理的人本、人德、人为、管理理论恰好顺应了世界潮流的发展。
东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论”,以兵家学说-知人善用为例。
中国历史上兵家如林,兵书浩瀚。
所有兵法都强调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军事指挥家常常强调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进行的,也可以说是一场不流血的竞争。
兵场与商场的共同特征都是以人为主体,正是由于人对利益的无限的追求,产生了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正是这种对利益的共同兴趣使兵家和企业家获得了共同的语言。
“圣人所贵,人事而已”(《孙子兵法》);“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孙子兵法》);“善战者,求之于势,不择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
等等这些出自孙子兵法的话都凸显了古代兵家对人力资源的重视,而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加突显,企业的发展因素已由对资金,物资的占有转变为对人才的占有,现代科技的较量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较量。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人本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择人任势。
事实证明,掌握中国古代的兵法理论,尤其是其中的人本观,激励机制和分析方法,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方管理文化中的“人德论”,以儒家思想-修己安人为例。
“修己”和“安人”出自孔子《孔子》中的思想,儒家重德,强调一个人处事立身,首先要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德为本,以德为先。
当前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企业之间三角债,不知将多少企业拖入困境;虚假广告,坑蒙拐骗;包括由美国引起泛滥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带入下滑,导致大量失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来讲,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儒家全部思想体系都是围绕着道德修养,都与“德”有关,是以“仁”为核心,“仁”是全德之名,它包括了所有道德的内容。
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品质素养及多谋善断的智慧和高人一等的预见能力。
大家都认为有好的领导才会有好的组织。
应该说“修己安人”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领导者是决定一家企业兴败成亡的关键因素。
领导者要像领导好别人,首先要“修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成功的现代儒商大都重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他们在商业生活中,坚持信德、和德、仁德和义利合一等四德。
东方管理文化中的“人为为人”,“人为为人”-是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是现代管理的本质;是无形资产管理的精髓;是企业战略联盟的合作基础;是现代管理者的心智模式;是21世纪创业者的行为方式。
“人为为人”-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
“人为为人”概念是苏东水教授认为:“每个人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仁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
人为管理的目标就是管理实践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含义是不同的。
人为管理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活生生的充满各种需要和欲望的人。
人为管理是注重发挥个体潜能的自我式管理,这种管理的结果不是使个体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而忧虑重重,相反应该是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人为管理的组织目标或者企业目标非常简单,就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沃尔玛作为一家商品零售公司超过了无数卖高档品的老公司的秘诀很简单,就是低价销售,保证满意,顾客第一。
公司的员工经常被告诫:世界上只有一个老板,不管从事什么行业,老板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顾客。
人为管理的方式:行为示范,以身作则;权利下放,下属参与;结构模糊,充分流动;识别特征,有效激励;服务客户,合作双赢。
这些行为方式严格要求了管理者的行为模式,直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准则。
“人为为人”-现代管理的本质。
“人为为人”是一个完整的领导理念。
领导主题与客体的“人为为人”有着多向互动关系,并共同影响领导绩效。
“人为为人”的管理思想要求管理思想活动从人出发,在回到人,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人本精神,也为管理实践中的用人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人为管理为管理者的识人、选人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为用人、管人提供了内在的依据;要求管理者重视育人。
“人为为人”-无形资产管理的精髓。
无形资产在新经济时代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地位将无可取代,“人为为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起了指导作用。
企业应在引导、培训员工行为修养上下功夫;“人为为人”给企业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是企业凝聚力对企业生产效率产生正面影响的保证,是企业文化在变革时强有力的推动力;“人为管理”也是贯穿整个知识管理的思想,知识管理就是在企业中营造一种知识分享的文化氛围、组织成员通过各种沟通渠道,最终把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同时,也迅速的把组织知识融入到个人的工作当中去,在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的个人的成长的和学习-知识在个人与组织之间良性循环。
“人为管理”-企业战略合作联盟的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人为为人的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我国传文化中的协作思想;古代纵横家“远交近攻”的战略实践;“人为为人”概括了协作行文化的特点。
“人为为人”的传统文化直接促成了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
“人为为人”-现代管理者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于我们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图像印象。
作为一种思维定势和思维习惯心智模式常不自觉的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的心智模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人为为人”思想根治与中国传统文化,其内容包括“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该思想强调个人的修和自我修炼,其内涵与心智模式有相同之处。
两者的有效结合既是对心智模式修炼的理论发展,同时也是人为为人思想的具体应用,对管理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为为人”-21世纪的创业行为方式。
21世纪创业者的实践表现在创新上,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创业者“人为为人”的基础表现在观念、文化、素质等三个方面。
观念主要是指价值观念,很显然,创业者“人为为人”受到了价值观念的支配,价值观念决定了人生目标的选择;创业者的“人为为人”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基础,在中国的创业者中传统文化对他们的“人为为人”有着深刻的影响,表现在创业者的人为素养、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方式、行业选择等各个方面;创业者的个人素质与其创业的成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创业者的个人素质是决定新创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东方管理文化的伟大复兴将在新世纪实现。
未来管理文化的发展主要取向应与以东方管理文化为核心,吸收西方管理文化的科学成果,以丰富管理科学的理论宝库,从而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的大融合。
东方管理文化的复兴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放眼未来,我们肩负着复兴东方管理文化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