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指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以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保障机制等,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2. 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这要求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党的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民主监督制度,促进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
3.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文化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这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
4. 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要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推进农村改革和城镇化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
5.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首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面向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顶层设计的总体目标。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首先,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十四大修正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市场体系仍然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通过体制改革,可以进一步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促进市场竞争,保护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其次,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
这包括加强党内民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健全民主制度,加强依法治国,扩大群众的政治参与等。
此外,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还包括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一些体制性问题,导致一些社会治理难题和民生问题。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基层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包括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等。
最后,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还包括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和社会性。
在中国党的十四大中提出的体制改革目标的指导下,我国将会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还有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其目标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完善政治体制,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实现人民参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达到国家发展的良好目的。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促进人民权利的保障和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最核心的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可以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化,增加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比例,完善对代表的选拔和评价机制,确保代表真正代表人民利益,让人民更直接地参与国家政治决策,提高人民的政治参与度和认同感。
其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在完成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需要一个高效、公正、清廉的政治体制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应当进一步完善党和政府的体制机制,减少行政层级,优化权力关系,实现权力合理分工,避免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高效的公共服务。
再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是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加强法治观念的普及和树立,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推动法律体系的完善,建立健全规范公正的法律实施机制,确保法律的平等适用和公正执行,让人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保障。
最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动政党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多党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
政治体制改革应当积极推进政党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建立一系列法律制度,规范政党的组织和运作,增加政党的代表性,推动政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提高政党的治理能力,促进国家政治生态的多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参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推进法治建设,健全和发展政党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公平、透明和高效的政治体制,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参与和权益保障的需求。
具体而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标是实现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推进人民民主的广泛参与,实现政治权力的民主合法化和规范化。
通过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等,确保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发挥。
其次,目标是建立依法治国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个依法决策的决策体制、依法行政的行政体制和依法监督的监督体制。
通过完善法治体系,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的培养,提高政府和公务员的法治素养,确保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再次,目标是推进权力分立和权责清晰。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个权力分立、权责清晰的政治体制,以防止权力滥用、腐败和腐化。
通过加强司法独立,完善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建设健全权力监督的制度和机制,确保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权力运行互相制约和相互监督。
最后,目标是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实现政府的良好治理和提高其效率。
通过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权力分立和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
通过这些目标的达成,可以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改革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改革目标是什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改革目标,将在各个领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一、经济体制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这一目标强调要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推动经济发展。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淘汰过剩产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链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等。
这些改革举措旨在让经济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
这一目标强调要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加强党的领导力和执政能力。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等。
这些改革举措旨在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农村改革:在农村改革方面,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这一目标强调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等。
这些改革举措旨在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社会治理改革:在社会治理改革方面,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一目标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
这些改革举措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条件。
总而言之,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农村和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将得到加强和推动。
这些改革目标和措施的实施,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明天。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目标是什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目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全面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目标。
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1 促进高质量发展。
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
1.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农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推动发展现代服务业。
1.3 扩大内需。
加强消费主导地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构建强大的国内市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生活质量。
1.4 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完善市场体系,积极推动自由贸易,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政治体制改革目标2.1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的建设制度,依法治国,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2 推进依法治国。
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体系建设,提高法治能力,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2.3 改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打击腐败,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三、社会体制改革目标3.1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
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健康中国建设。
3.2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老年人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权益。
3.3 推动城市化建设。
加强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环境,推动人口流动和城乡融合,实现城市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4.1 推进绿色发展。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水、土壤、大气环境治理,推进碳减排,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4.2 加强生态保护。
保护生态系统,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提高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推进。
总结起来,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改革目标主要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
行政能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2计算机的数据是指:息的一种量化表示6、7、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2日8、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0、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中主要承担“断”的重要任务的系统是:行政决策信息系统11、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苏轼1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14、解决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15、精神文明建设要贯彻重在提高的方针的方针。
16、以法律为准绳指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7、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18、以下关于行政指导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2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21、在归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国家技术监督局归哪个部(委)管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4、生命的本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26、邓小平同志在哪次会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形成这一理论的主题。
党的十二大27、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指邓小平的理论的产生28、法的指引作用针对的是本人的行为30、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要保持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政府应采取的货币政策是:紧的货币政策31、下列政府机构中,实行“双重领导关系”的有公安机关3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C、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34、DNA分子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35、提出科学的原子论的科学家是:道尔顿38、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0、(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41、应立卷归档的公文是:(具有查考价值的已处理完毕的公文)43、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唯物主义)44、第一次从理论上初步说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47、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51、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60、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和发文)64、“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由(邓小平)66、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69、公文中兼用的基本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说明)70、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71、法律体系主要指某一国家全部的现行(国内法)72、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74、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山东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山东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A2.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包括: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随意罢工的权利答案:D5.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的原则包括:A. 坚持党的领导B. 人民当家作主C. 依法治国D. 社会和谐稳定答案:ABC7.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B.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C.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D.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B8.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A.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B.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C. 提高国家治理效能D. 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答案:ABCD三、简答题9. 简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10. 简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法治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专升本政治论述题
论述题1..试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任务。
答:(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的具体目标:1.要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2.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3.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2)要求有:①健全民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制度。
②加强法律建设。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推进机构改革。
④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⑤维护安定团结。
(3)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2.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答:(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力。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
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核心内容一览表
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
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
*二、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政治体制改革核心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览表
【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化。
科学化国家治理体系要注重理论体系的建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确保国家治理工作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支撑,不断提升国家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战略性、创造性。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对国家治理体制的监测、评估和调整,确保国家治理体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其次,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民主化。
民主化的国家治理能力要注重多元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多方共治的治理格局。
要建立健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民主化机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民意的有效表达。
再次,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法治化。
法治化的国家治理体系要注重依法行政,坚持法律至上,加强法治意识,确保国家治理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减少人治和任意性。
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法规制定和实施的监督,健全法律惩戒机制,保障公正和公平,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最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公平公正的政治生态。
公平公正的政治生态要注重政治制度的优化,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要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权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
要推进选举制度的改革,确保选举的公正和公平,加强政党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营造正常的政治运行环境。
总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构建公平公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
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
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与目标
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与目标正文一、现状分析1.政治体制的重要性政治体制是指社会政治组织以政治形式加以规范、协调和管理社会生活的一种制度安排和方式。
政治体制的改革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政治体制的历史变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建国初期的人民民主专政体制,到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我国政治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经验。
例如,加强的领导、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宝贵经验。
二、存在问题1.权力集中、权责不清目前我国政治体制中权力集中、权责不清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行使职权时存在滥用、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权力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导致权力滥用、问题频发。
2.民主参与程度有待提高尽管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民主参与程度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公众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
3.行政效能问题突出行政效能是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尽管我国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行政效能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工作效率低、办事不便等问题,制约了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对策建议1.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为解决权力集中、权责不清等问题,必须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监察体制,加强反斗争,推进职能转变,提高行为的透明度和社会监督能力。
2.构建广泛参与的决策机制为提高民主参与程度,必须构建广泛参与的决策机制。
加强公民教育,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完善决策程序和机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曹思源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武装斗争,夺取了中国大陆的政权,使饱受凌辱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实现了和平与独立。
此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变革。
在经济建设方面,先是尊重私有经济,提倡合作、互助,后来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沿著斯大林模式的国家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的道路越走越远,以致于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邓小平主导,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改革的成就举世瞩目,衣食住行的变化人人可察。
但是,到了今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举步维艰,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运转难以为继,腐败之风积重难返,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民的政治参与要求愈见强烈。
解决这一切问题的钥匙在哪里?在于政治体制改革。
现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迫切需要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我作为一名民间社会科学研究□□的负责人,作为曾经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者,十分关心政治体制改革。
我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主要心得有五个方面:第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第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第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法;第四,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第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我愿意将这五点心得拿出来,与关心祖国政治改革命运的朋友们共同探讨。
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在邓小平二次复出之后,很快就被提了出来。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长篇讲话,以后也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并且在某些方面也有所推行。
如果完全不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根本就没法开始。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由于种种原因,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较,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是严重滞后了。
这方面,邓小平也早就有过说法。
1986年9月3日,在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时,他说:"对于改革,在党内、国家内有一部分人反对,但是真正反对的并不多。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考虑和借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形成的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安排。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就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高中国共产党的能力水平,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加强国家的法治建设。
法治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加强国家的法制建设和法治体制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第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代表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四,推动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国家现代化治理的必然要求。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第五,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第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树立干部清正廉洁的形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提高政治体制的效能和民主性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提高政治体制的效能和民主性,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
首先,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要加强政府官员的素质培养,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政府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 领导。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 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 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的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 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 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 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指导他们依照法律 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 2、对党的执政方式问题,十六大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即坚持 依法执政。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的 具体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 范围内活动。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国家政权、群众团体和各种经济文 化组织,党应当保证政权组织充分发挥职能,应当充分尊重而不是 包办群众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因此,党的依法执政职能就 是支持和保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履行职责。
政府经济角色的正位 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制定经济发展 战略和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主要体现, 政府社会角色的正位 政府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失业、住 房、灾救、贫困人口等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治安、医疗卫生、教 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都要制定正确的政策。 3、关于政体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形式的改革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为我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容更变;但人民代 表大会作为政权组织体制,则是可以进行改革的。 (2)“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行 国家结构形式作为国体的 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可以改革调整的。 “一国两制”的实行,使中 国的国家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形成一种创新的国家结构形式,即带 有复合制某些特征的单一制国家形式。 (3)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 村民委员会和城镇居民委员会是 群众自治性组织。这是我国国家政治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使基 层政权体制和边界的划分更加合理、清楚,更有利于向民主化的方 向发展。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目标包括:
1. 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宪法权威和法治意识,建立健全法治体系,使法律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规范。
2.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确保党始终领导国家的政治生活。
3. 建设人民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公民权益保障,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广泛开展民主选举和决策。
4.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5.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独立和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效率,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保障。
6. 加强反腐败工作,改善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保障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综上所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一个法治、民主、廉洁、高效的现代化政治体制。
15大完整版
十五大之政体改革一、政体改革的目的、目标、原则和评价标准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扬人民民主。
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
之后,他又指出:政治体制改革要向着三个目标进行。
“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
……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首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绝不能动摇。
其次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能搞西方那一套。
邓小平为我们指明评价政治体制的标准。
他说:“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二、十五大政体改革的三大特点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政治体制改革再次提到重要位置,专门写了一部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新的论述和部署。
其突出特点是:第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即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在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这一部分中,江泽民开宗明义地讲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在我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确立“法治”概念,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任务。
2024年高考政治试卷(新课标卷)附答案
2024年高考政治试卷(新课标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不再进行宏观调控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区别答案:B2. 下列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正确的是()A.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 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实现依法治国D.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属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A. 国有经济B. 集体经济C. 混合所有制经济D. 非公有制经济答案:C4. 下列关于我国外交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A.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B. 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D.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D5. 以下哪个选项属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A6. 下列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B.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矛盾C.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D. 生态文明建设不需要国际合作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C8. 下列关于我国科技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B. 科技创新不需要国际合作C. 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相互矛盾D. 科技创新只需要依靠政府投入答案:A9. 以下哪个选项属于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A. 高端装备制造业B. 现代农业C. 服务业D. 传统制造业答案:A10. 下列关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B.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兴旺C.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农村全面振兴D. 乡村振兴战略不需要城市支持答案:D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什么的改革目标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什么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大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将决定未来五年的改革和发展目标。
本文将探讨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参考内容。
一、经济改革目标1. 高水平开放经济新格局: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参考内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外资持续流入,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的红利将助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参考内容: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时保障人民的福祉。
中国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
参考内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党的十四大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此举将促进各地经济的均衡发展,减少区域差距,实现全国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政治体制改革目标1. 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新的伟大革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内容: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项伟大革命。
中国将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 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参考内容: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中国将加强法治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法治化水平,保障社会秩序,加强人权保护,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法治社会。
3. 完善民主法治制度:促进人民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参考内容: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将继续完善民主法治制度,打造多元化的民主参与机制,推动人民广泛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曹思源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武装斗争,夺取了中国大陆的政权,使饱受凌辱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实现了和平与独立。
此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变革。
在经济建设方面,先是尊重私有经济,提倡合作、互助,后来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沿著斯大林模式的国家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的道路越走越远,以致于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邓小平主导,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改革的成就举世瞩目,衣食住行的变化人人可察。
但是,到了今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举步维艰,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运转难以为继,腐败之风积重难返,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民的政治参与要求愈见强烈。
解决这一切问题的钥匙在哪里?在于政治体制改革。
现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迫切需要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我作为一名民间社会科学研究□□的负责人,作为曾经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者,十分关心政治体制改革。
我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主要心得有五个方面:第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第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第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法;第四,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第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我愿意将这五点心得拿出来,与关心祖国政治改革命运的朋友们共同探讨。
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在邓小平二次复出之后,很快就被提了出来。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长篇讲话,以后也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并且在某些方面也有所推行。
如果完全不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根本就没法开始。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由于种种原因,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较,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是严重滞后了。
这方面,邓小平也早就有过说法。
1986年9月3日,在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时,他说:"对于改革,在党内、国家内有一部分人反对,但是真正反对的并不多。
重要的是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1986年以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到现在,矛盾越来越深。
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愈显突出。
对于这种紧迫性,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防止"文革"悲剧重演"文革"十年动乱,把中国搞惨了:多少人死于非命!多少人荒废事业、学业!多少人互相结下仇恨!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政权到了法西斯专政的边缘。
文革浩劫的破坏性,是有目共睹的,但对于文革产生的原因,人们的认识则各有不同。
有人把十年浩劫的根子归咎于"四人帮"。
有人则说是毛泽东错误地重用了他们。
也有人认为毛泽东的错误并不仅在于用错了四个人。
毛泽东犯的不是个别的错误,而是系统性的错误;不是短期的错误,而是长期的错误。
其实,领袖也是人,难免会犯错误,问题在于国家的政治体制中有没有纠正领袖错误的□制。
对比发达国家的宪法、法律,我们发现人家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气力,想了很多的办法,作了很科学的规定,而且能够保证实施。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搞了个水门事件,被揭露了出来,有关方面进行了调查,国会要弹劾他,他只好辞职。
克林顿闹了桃色事件,美国国会启动了弹劾程序,只是最后表决中票数不够,才未能弹劾成功,但他已经多次道歉。
象这样的事情,在我们中国能做到吗?人们能弹劾毛泽东吗?能及时制止他的错误吗?毛泽东语录为什么不经立法程序,就成了国家意志,成了凌驾于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之上的"最高指示",还得"宣传不过夜,执行不走样"?由此可见,"文革"未必最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的体制不能及时地制止毛泽东推动"文革"。
"文革"结束20多年了,但是这一点深刻教训人们并没有真正汲取,没有从法治上解决这个问题。
将来如果再出现一个毛泽东,如何管得了他呢?照样管不了。
总之,"文革"悲剧发生的政治体制条件依然存在,阻止"文革"爆发的□制还没有形成。
我们应当深入研究"文革"教训,尽快进行政治改革,消除导致"文革"悲剧重演的种种体制因素,建立起防范□制。
再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无法深入下去关于这一点,邓小平也有论述。
1986年6月28日,邓小平说,"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
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
"现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要与国外大企业竞争,它们的竞争力实在是个大问题。
而人们明明看到私有经济效率高、竞争力强,可就是不敢放手发展,为什么?因为不能明确提倡"私有化"。
这也是受政治体制的束缚。
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好比人的两条腿,走起路来,虽有一前一后,但不能距□太大。
你不能一条腿迈得很远了,一条腿还在后头。
可是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年,已经走了相当的距□,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当滞后,它客观上制约著经济体制改革。
此外,抓紧改革政治体制,也是为了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经济体制改革搞了20多年,成绩很大。
但是这个成果有没有丢失的可能呢?不少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办公楼旁边有一个私营小饭馆,我常去吃3元一碗的凉面,跟饭馆老板很熟。
他常问我:会不会再来一次公私合营呀?会不会再来一次打倒资本家呀?会不会再割私有制的尾巴呀?会不会把我的财产没收呀?我说,有这个可能性。
要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得搞政治体制的改革。
否则,短暂的倒退不是不可能。
那当然是历史的大悲剧。
反腐败、维护社会安定也迫切需要政治体制改革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参加国际经济竞争,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需要社会安定。
那么,什么是危害社会安定的主要因素呢?据1998年和1999年浙江省4个市党风廉政建设的问卷调查,腐败连续两年被人们列为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榜首。
近十几年来,全国腐败案件数量逐年增加,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罪犯原任级别越来越高,窝案串案越来越多,作案花样越来越多,顶风作案更加突出。
每年最高检察院的有关统计数据,都说明了这种情况。
现在人们在茶余饭后,在电视□旁,在把报纸摊开的时候,最多的话题大概就是贪官污吏问题。
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也下了决心,做了工作,司法□关抓了不少人,也杀了一些,但是贪官污吏还是越来越多,惩治贪官的速度□不上产生贪官的速度。
如同有人开玩笑说,一个陈希同倒下去,千万个陈希同站起来。
要减少陈希同、胡长青、成克杰之流,就要从制度抓起,从政治体制抓起。
制度合理,才能社会清明,民心安定。
贪官污吏大肆侵吞国家财富,实际就是侵占了每个老百姓的利益,不可避免会引起人们心里不平,会破坏公信力,甚至会酿出人命,捅出大乱子。
随手举一个例子。
报载某地父子两人承包了一个果园,讲好了承包条件。
这一年果园丰收了,大概能赚三、四万元钱,发包单位就不干了,推翻了承包协议。
父子俩等于白干了一年。
事情闹到法院,发包方请法官吃了一顿饭,法官就判父子俩败诉。
父子俩哀告,不管用,儿子气不过,一头撞死在法院门口。
这一家再无别人,就剩下一个老头,没了孩子,没了钱,还得交"罚款"。
象这样的事情,他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大概只有投炸弹,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了。
我不赞成老百姓造反,因为这种造反是没有边界的,没有秩序的,最后可能会引起社会失衡,国家柱石坍塌,导致全民族的又一次灾难。
还是应该用司法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办法,用民主、法治的办法去解决。
目前我们国家总体上还算太平,但是也有潜在的许多不安定因素。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就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写过一本书,叫《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略》。
方略就包括了目标和策略等。
所谓目标,就是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我国的经济,过去是计划经济,现在要搞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市场经济。
那么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议会民主。
在中国,人们经常听到的民主有两种,一种是领导让群众讲话,叫做发扬"民主",其实只是领导□关、领导人的一种开明作风,最多是御用式的"民主"。
御用式"民主"的表现方式是:"皇帝"开口了,让你说话,你就说吧;说得好听,哦,还不错;说得不好听呢?皇帝就皱起了眉头;如果皱起了眉头,你还不察言观色,还要往下说,那就要大喝一声:"不许放屁!"再往下说,就抓人了……"无产阶级专政不是吃素的"!御用式的"民主"必然就是这样,听得惯的就听,听不惯的就不听。
另一种是无政府主义式的"民主",即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民主",无法无天。
无政府主义曾使我们国家深受其害,人民深受其害,这里就不用细说了。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要建立的民主制度既不能是御用式民主,也不能是无政府主义式的民主,而应当是社会主义议会民主制度。
什么叫议会呢?议会是个通称,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专用名称。
譬如说,在英国,是上议院、下议院;美国叫参议院、众议院;俄罗斯叫国家杜马;蒙古人民共和国叫大人民呼拉尔。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性质上也是议会。
概括起来说,议会民主就是公民通过定期普选产生议会,作为国家最高立法□□,与国家最高行政□□、国家最高司法□□之间实行分权制衡的制度。
议会民主是政治学上一个通用概念,在中国也可以理解为人代会民主。
中国宪法早已明文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立法□□,只不过它至今尚未名符其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议会民主为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并非标新立异,而是落实现行宪法。
一个国家,没有政府是不行的,必须有政府,并且要有权威。
但是政府的权力不能是无边的。
如果权力无边,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会导致暴政和腐败。
如何制约这个政府呢?就必须有一个立法□关。
这个□关由老百姓选出的民意代表组成,行使立法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这就是议会。
同时,还必须有一个独立的法院,在政府和市民社会之间充当一个公正的裁判。
民主的本意是"多数人执政"。
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自由民聚集在一起,投票表决重大事项。
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第三等级"革命,创造出了代议制。
所谓代议制,就是人太多了,没办法坐在一块议事,只能通过大家选举出来的代表去议事、表决。
这里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议员必须是选民们直接挑选出来的。